Workflow
恒基地产(00012)
icon
搜索文档
恒基地产(0001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0 17:0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95.52亿港元,同比下降19%[82] - 公司经营盈利28.06亿港元,同比下降32%[82] - 物业发展收入40.08亿港元,同比下降19%[82] - 物业发展经营盈利3.44亿港元,同比下降77%[82] - 物业发展营业额为61.73亿港元,同比下降21%[3] - 物业发展税前盈利贡献为2.02亿港元,同比下降86%[3] - 香港物业销售收入30.19亿港元,同比下降39%[85] - 中国内地物业销售收入9.89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6081%[85] - 香港物业销售除税前盈利3.1亿港元,同比下降79%[87] - 中国内地物业销售除税前亏损1.08亿港元,同比扩大286%[87] - 公司股东应占基础盈利为30.48亿港元,同比下降44%[5] - 公司股东应占公布盈利为29.08亿港元,同比下降8%[5] - 基础盈利(不含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为30.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4.41亿港元大幅下降44.0%[146] - 公司股东应占综合盈利为29.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74亿港元下降8.4%[145][146] - 本期盈利为29.9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9.85亿港元下降24.9%[123] - 经营盈利为18.7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3.72亿港元下降44.3%[123] - 收入为95.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7.62亿港元下降18.8%[123] - 本期盈利为29.92亿港元,同比下降24.9%(2025年:29.92亿港元 vs 2024年:39.85亿港元)[124] - 公司综合经营盈利为50.26亿港元,其中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贡献23.04亿港元,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贡献27.22亿港元[155] - 公司综合除税后本期盈利为29.08亿港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0.84亿港元[155] - 公司经营盈利为港币64.23亿元,其中本公司股东应占部分为港币62.47亿元[161] - 公司除税后本期盈利为港币39.85亿元,其中本公司股东应占部分为港币31.74亿元[1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融资成本净额9.33亿港元(去年同期5.79亿),资本化后融资成本12.05亿港元,银行利息收入2.72亿港元[101] - 融资成本净额为9.3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79亿港元增长61.1%[123] - 融资成本净额为12.0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8.2亿港元增长46.9%,主要因资本化金额减少至16.28亿港元(去年同期26.13亿港元)[140] - 融资成本净额达15.78亿港元,其中利息支出19.02亿港元,银行利息收入3.28亿港元[155] - 公司融资成本净额为港币12.42亿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港币3.67亿元[161] - 总员工成本为15.9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5.33亿港元增长4%[117] - 员工成本增至15.94亿港元(去年同期15.33亿港元),其中薪酬福利15.34亿港元(增长4.3%)[141] - 销售成本中待销售物业成本32.99亿港元(去年同期38.26亿港元),降幅13.8%[142] - 折旧及摊销总额从去年同期的2.47亿港元降至2.31亿港元,减少6.5%[170] - 应收贸易账款减值亏损净额从去年同期的1000万港元降至900万港元[170] - 物业发展业务折旧摊销从2700万港元降至2600万港元[170] - 酒店房间经营业务折旧摊销从3800万港元降至3700万港元[170]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发展 - 香港物业发展应占营业额为38.12亿港元,同比下降22%[7] - 香港物业发展应占税前盈利为3.1亿港元,同比下降79%[7] - 香港自占合约销售总额为62.98亿港元[8] - 香港未入账自占物业合约销售额为104.24亿港元[8] - 内地物业发展营业额约人民币21.77亿元同比下跌16%[44] - 自占合约销售总额约人民币11.35亿元同比减少38%[44] - 未入账自占合约销售总额约港币22.75亿元其中港币6.21亿元预计2025年下半年入账[44] - 物业发展分部收入61.91亿港元,分部业绩2.16亿港元[153] - 香港物业发展分部获得政府收回租赁土地产生税前收益2.4亿港元[157] - 土地收回收益2.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10.96亿港元下降78.1%[114]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收回租赁土地产生税前收益港币10.59亿元[163] - 附属公司物业销售除税前盈利减少11.23亿港元(-77%),主因香港政府收回租赁土地致前期收益减少10.59亿港元[89] - 合营企业物业销售除税前盈利减少1.43亿港元(-953%),主因内地合营项目盈利贡献减少1.14亿港元[90] - 中国内地物业销售应占除税前亏损增加8000万港元(286%),主要因成都“旭辉中心”项目盈利贡献减少1.5亿港元[88]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租赁 - 物业租赁租金总收入为43.33亿港元,同比下降3%[3] - 物业租赁税前租金净收入为31.44亿港元,同比下降4%[3] - 物业租赁收入33.63亿港元,同比下降3%[82] - 香港应占租金总收入为34.11亿港元,税前租金净收入减少1%至24.83亿港元[28] - 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自占租金收入下跌2%至8.03亿港元[28] - 应占租金总收入同比下跌12%至港币9.22亿元[46] - 整体除税前租金净收入减少1.32亿港元(-4%),其中香港减少2900万港元(-1%),内地减少1.03亿港元(-13%)[92] - 香港物业租赁总收入增长2100万港元(+1%),但中国内地收入减少1.17亿港元(-12%)[91] - 香港“The Henderson”项目租金净收入增加3400万港元,但被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减少1200万港元等抵消[93] - 中国内地租金收入减少1.17亿港元(-12%),除人民币兑港元贬值2%影响外,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出租率下降致收入减少[94][96] - 物业租赁分部收入45.29亿港元,分部业绩33.07亿港元[153] - 香港地区物业租赁收入35.96亿港元,分部业绩26.37亿港元[153] - 物业租赁分部收入34.59亿港元,分部业绩25.44亿港元,香港地区占比超70%[160] - 物业租赁分部收入为港币33.63亿元,其中租金收入港币28.90亿元[167] - 两个市区重建项目基座商场招租反应理想,将提升集团租金收益[31] 各条业务线表现:其他业务 - 百货业务收入减少3300万港元(-4%)至7.45亿港元,主因跨境消费增加导致零售额下降[94] - 百货业务盈利增加500万港元(+21%)至2900万港元,主因成本控制改善[95] - 酒店业务除税前盈利减少900万港元(-20%)至3600万港元,主因客房翻新致入住率下降及成本增加[97] - 其他业务收入12.8亿港元,同比下降11.37亿港元(47%),主要因合营住宅项目建筑收入减少11.42亿港元[98] - 其他业务税前亏损3000万港元,同比盈转亏4900万港元(258%),主因项目管理、餐饮旅游及贷款利息收入盈利减少[98] - 其他业务收入大幅下降至12.8亿港元(去年同期24.17亿港元),降幅达47.1%[137] - 百货商店佣金收入1.72亿港元(去年同期1.88亿港元),同比下降8.5%[137] - 建筑工程等业务收入4.59亿港元(去年同期15.58亿港元),大幅下降70.5%[137] - 百货业务收入7.45亿港元,分部业绩0.29亿港元[153] - 百货业务收入7.78亿港元,其中自营货品业务亏损4100万港元,租金收入6500万港元[160] - 千色Citistore总销售款额较去年同期下跌13%,自营货品收入减少12%至港币1.28亿元,毛利率为32%[52] - 千色Citistore佣金总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11%至港币1.38亿元,税后亏损港币700万元[52] - Unicorn总销售额较去年同期轻微下跌1%至港币5.82亿元,税后亏损港币3000万元[53] - 美丽华收入为港币12.9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6%,股东应占溢利下跌13.7%至港币3.221亿元[54] - 美丽华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收入下跌5.7%至港币2.8亿元,EBITDA下跌29.0%至港币5350万元[55] - 美丽华收租业务收入下跌3.9%至港币3.855亿元,EBITDA下跌5.2%至港币3.228亿元[56] - 美丽华餐饮业务收入下跌2.4%至港币1.394亿元,EBITDA亏损港币280万元[57] - 美丽华旅游业务收入下跌12.4%至港币4.905亿元,EBITDA下跌61.6%至港币1540万元[58] - 恒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亏损为港币410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港币6900万元收窄[51] - 香港小輪基礎溢利6900萬港元同比減少19%[70] - 香港小輪股東應佔溢利1.22億港元同比上升36%[70] - 商舖及商場毛租金收入6000萬港元同比減少5%[71] - 物業收購代價2.6億港元年度化租金回報率5.6%[71] - AMOUR醫美中心營業額2200萬港元同比增長26%[73] - 陽光房地產基金收益3.912億港元同比下降4.8%[74] - 陽光房地產基金整體物業租用率89.2%較期初下降2.1個百分點[74] 各地区表现:香港 - 香港自占已建成收租物业组合达1050万平方英尺,出租率为93%[29] - 中环海滨旗舰项目首期出租率超70%,Jane Street Asia Limited租用22.3万平方英尺楼面[34] - The Henderson超甲级商厦出租率约80%,楼面面积46.5万平方英尺[33] - 九龙东写字楼组合整体出租率维持约90%或以上[32] - 香港建成项目自占楼面面积总计60.27万平方英尺,含4个商住/住宅项目[36] - 香港银行借款670.56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加12.1%,担保票据105.12亿港元,下降46.4%[106] - 香港债务加权平均偿还期3.57年,较2024年末延长0.21年[106] - 公司来自香港外间客户的收入为港币74.23亿元,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港币21.29亿元[169] - 公司于香港的特定非流动资产为港币3,431.84亿元,于中国内地的特定非流动资产为港币679.05亿元[169] - 香港附属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收益3.13亿港元,中国内地附属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7.4亿港元[178] - 香港公用业务燃气销售量达149.35亿兆焦耳,同比基本持平,客户数目增加超5000户至约204万户[60] 各地区表现:中国内地 - 内地建成项目自占楼面面积总计104万平方英尺,上海写字楼项目占42万平方英尺[39] - 内地土地出让金显著增长,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带动市场回暖[38] - 广州星寰国际商业中心甲级办公大楼出租率超80%且楼面面积97万平方英尺[40] - 上海星瀚广场出租率超80%且楼面面积100万平方英尺[40] - 内地自占已建成收租物业组合达1340万平方英尺其中上海占比54%约720万平方英尺[45] - 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出租率回落至60%[46] - 上海恒基名人商业大厦办公楼出租率达97%[47] - 内地银行借款29.08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加3.7%,关联公司借款35.39亿港元,下降3.6%[106] - 星卓物业管理内地项目建筑面积合共约1400万平方呎,包括5600个车位[49] - 内地城市燃气客户数量增加98万户,燃气价差提升8%至每立方米0.54元人民币[6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土地储备及发展计划 - 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第34B区用地成功换地,集团自佔楼面面积580,828平方呎,自佔补地价931.36百万港元[9] - 市區舊樓重建項目已撥入2025年下半年開售計劃的自佔樓面面積約120萬平方呎[9] - 已購入全部業權或達強拍門檻的市區舊樓項目可額外提供約170萬平方呎自佔樓面面積,於2026年或之後開售[9] - 2025年下半年可銷售樓面面積總計280萬平方呎,包括未售出單位130萬平方呎及新開售項目150萬平方呎[10] - 市區項目總自佔樓面面積達500萬平方呎,其中已達強拍門檻的舊樓項目佔170萬平方呎[10] - 新界項目總自佔樓面面積410萬平方呎,洪水橋/厦村第34B區用地佔60萬平方呎[11] - 集團土地儲備總自佔樓面面積達1,190萬平方呎,包括市區500萬平方呎和新界410萬平方呎[10][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6個已開售項目尚餘自佔實用面積總計約1,032,000平方呎[12][13] - The Henley項目尚餘233,791平方呎自佔實用面積,集團持有100%權益[12] - Miami Quay項目尚餘127,174平方呎自佔實用面積,集團持有29.3%權益[12] - 公司土地储备总量为2290万平方呎,其中待售/待发展/发展中物业占1060万平方呎,已建成收租物业占1100万平方呎[22] - 2025年下半年计划推出10个销售项目,合计住宅单位5238个,自占住宅楼面面积151.97万平方呎[17] - 市區舊樓重建項目已達強拍門檻部分預計可提供自佔樓面面積168.18万平方呎,其中香港地区77.03万平方呎,九龙地区91.15万平方呎[18] - 紅磡社區重建計劃包含樓面面積超百万平方呎,其中66万平方呎項目已開售或擬於2025年下半年推出[20] - 大角咀社區重建計劃包含樓面面積超百万平方呎,其中92万平方呎項目已開售或擬於2025年下半年推出[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主要已開售項目尚餘可售樓面面積130万平方呎[22] - 市區舊樓收購項目(已購兩成以上業權)潛在可提供自佔樓面面積約177万平方呎,按現有業權比例計算約64万平方呎[21] - 洪水橋等項目待補地價協議落實的自佔可發展面積約320万平方呎[22] - 維港•灣畔第1期項目集團自佔30%權益,對應住宅樓面面積15.49万平方呎[17] - 半山衛城道8號項目集團自佔65%權益,對應住宅樓面面積30.68万平方呎[17] - 市区旧楼重建项目预计提供自占楼面面积170万平方英尺[23] - 中环海滨综合发展项目包括70万平方英尺甲级写字楼和90万平方英尺零售面积[24] - 油塘湾商住项目预计提供自占楼面面积91万平方英尺[24] - 新界土地储备为4190万平方英尺,其中元朗区占2580万平方英尺[25] - 洪水桥/厦村发展区原址换地申请如成功可提供自占楼面面积280万平方英尺[26] - 大埔林村土地共享计划申请占地200万平方英尺,建议提供12120个住宅单位[26] - 北部都会区新田土地约610万平方英尺,其中33.4万平方英尺将被政府收回[27] - 香港新界土地储备约
大行评级|瑞银:预计新一份港府施政报告将利好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等发展商
格隆汇· 2025-09-10 14:27
政策预期 - 购房资金通短期推出可能性较低 全国性计划短期亦不预期推出 [1] -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下豪宅投资限制进一步放宽机会属中等 [1] - 多次往返个人游签注可能扩展至深圳以外其他大湾区城市居民 [1] 受益行业及公司 - 施政报告预期利好恒基地产 新鸿基地产 信和置业等发展商 [1] - 更多内地旅客访港支持地区商场业主 包括九龙仓置业 希慎兴业及新地 [1] - 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对港铁属负面 因资本开支忧虑上升 [1] - 农地加快收回对恒基地产属正面 [1] - REITs纳入互联互通进展对领展房产基金属正面 [1]
港股异动 | 香港地产股午后走高 香港施政报告下周发布 瑞银称市场憧憬政府减免印花税促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4:14
香港地产股表现 - 新鸿基地产股价上涨4.33%至97.55港元 [1] - 恒隆地产股价上涨2.33%至8.8港元 [1] - 恒基地产股价上涨2.07%至27.6港元 [1] - 希慎兴业股价上涨1.71%至16.08港元 [1] 政策预期影响 - 市场预期香港政府将削减400万至600万港元住宅物业印花税 [1] - 可能设立购房资金通计划并放宽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物业投资资格 [1] - 预计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并推进REITs纳入互联互通时间表 [1] 受益企业分析 - 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信和置业等开发商料将受益于政策利好 [1] - 九龙仓置业、希慎地产及新鸿基地产将受惠于内地旅客增长带来的商场客流支持 [1] - 北部都会区发展可能推动农地加快收回 对恒基地产形成正面影响 [1] - REITs互联互通进展预期对领展产生积极影响 [1]
香港地产股午后走高 香港施政报告下周发布 瑞银称市场憧憬政府减免印花税促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9-10 14:14
香港地产股市场表现 - 新鸿基地产股价上涨4.33%至97.55港元 [1] - 恒隆地产股价上涨2.33%至8.8港元 [1] - 恒基地产股价上涨2.07%至27.6港元 [1] - 希慎兴业股价上涨1.71%至16.08港元 [1] 政策预期影响 - 市场预期香港特区政府将削减400万至600万港元住宅物业印花税 [1] - 可能设立购房资金通计划并放宽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住宅投资资格 [1] - 预计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并推动REITs纳入互联互通时间表 [1] 受益公司分析 - 恒基地产、新鸿基地产和信和置业等发展商可能受益于政策利好 [1] - 九龙仓置业、希慎地产及新鸿基地产将受惠于内地旅客增加带来的地区商场支持 [1] - 领展可能因REITs互联互通进展获得正面影响 [1] 特定公司影响差异 - 港铁公司可能因北部都会区发展带来的资本开支忧虑面临负面压力 [1] - 恒基地产可能通过农地加快收回获得正面推动 [1]
小摩:施政报告支持措施若较预期弱 地产股或现短期获利回吐 看好恒基地产等
智通财经· 2025-09-10 14:06
施政报告政策预期 - 市场预期施政报告可能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住宅物业印花税及设立购房资金通计划 [1] - 对是否一次性推出所有措施存疑 若政策力度弱于预期可能导致地产股短期获利回吐 [1] 地产股表现与利率关系 - 美联储议息结果公布次日 若减息符合预期则香港地产股表现普遍逊于大市 [1] - 对本地地产行业未来一年前景持正面看法 建议趁低吸纳 [1] 个股投资建议 - 发展商中较看好恒基地产(00012)和信和置业(00083) [1] - 风险胃纳较低投资者可选择太古地产(01792)及领展房产基金(00823) [1] - 认为恒隆地产(00101)及九龙仓置业(01997)有较大上行空间 [1]
小摩:施政报告支持措施若较预期弱 地产股或现短期获利回吐 看好恒基地产(00012)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4:04
施政报告政策预期 - 市场预期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住宅物业印花税放宽及购房资金通计划可能推出 [1] - 政策力度若弱于预期可能导致地产股短期获利回吐 [1] - 施政报告发布次日美联储议息结果将影响香港地产股表现 [1] 地产行业前景与投资策略 - 对本地地产行业未来一年前景持正面看法 [1] - 建议趁低吸纳 发展中商看好恒基地产和信和置业 [1] - 风险胃纳较低投资者可选择太古地产及领展房产基金 [1] - 恒隆地产及九龙仓置业被认为有较大上行空间 [1]
恒基地产(00012) - 月报表截至月份31/08/2025
2025-09-04 17:15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4,841,387,003股,库存股0股,总数无变动[2]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6] 债券情况 - 2030年到期的0.5%有担保可换股债券本金80亿港元,初始换股价36港元,本月无变动[4] - 月底可能发行股份222,222,222股[4] - 因中期股息,9月9日起换股价从36港元调至35.35港元[4] - 转换后最高发行股份从222,222,222股增至226,308,345股[4]
港股3日跌0.6% 收报25343.43点
新华网· 2025-09-03 17:21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53.12点至25343.43点 跌幅0.6% [1] - 主板成交额2676.47亿港元 [1] - 国企指数下跌58.1点至9050.02点 跌幅0.64%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4.72点至5683.74点 跌幅0.78% [1] 蓝筹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下跌0.33%至598.5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下跌1.35%至437.6港元 [1] - 中国移动上涨0.12%至85.7港元 [1] - 汇丰控股下跌0.6%至99.15港元 [1] 香港本地地产股表现 - 长实集团下跌1.41%至36.42港元 [1] - 新鸿基地产下跌1.66%至92.1港元 [1] - 恒基地产下跌1.35%至26.3港元 [1] 中资金融股表现 - 中国银行下跌0.92%至4.31港元 [1] - 建设银行下跌0.91%至7.63港元 [1] - 工商银行下跌1.2%至5.74港元 [1] - 中国平安上涨0.09%至56.5港元 [1] - 中国人寿下跌0.77%至23.16港元 [1] 石油石化股表现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下跌0.92%至4.29港元 [1] - 中国石油股份上涨0.91%至7.74港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下跌0.95%至19.87港元 [1]
侨商“组团” 寻海南自贸港封关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31 20:49
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 -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不超过15%的优惠政策具有吸引力 [1] - 税率优惠政策直接提高产品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 [2] 侨商投资动态 - 中国侨商会理事杨建勋于2024年7月在海口成立公司并投资量子信息技术项目 [1] - 美洲客属商会创会会长张志伟计划带领10余个国家侨商"组团"投资海南 [2][3] - 侨商考察富海产业园、乐城先行区和正大·兴隆咖啡文化园寻找投资机遇 [1] 医疗产业机遇 -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 [2] - 引进国外已上市国内未上市的临床急需特许药械达502种 [2] - 港澳企业可发挥资本和人脉优势建立科研平台与乐城先行区对接 [2] 咖啡产业布局 - 正大集团在万宁建设咖啡文化园并于2022年7月正式投产咖啡生产线 [3] - 计划利用海南区位优势拓宽东南亚市场并发挥国际供应链优势开展国际贸易 [3] - 将海南初加工后的咖啡供应中国内地并作为热带特色农业代表产业做大做强 [3] 跨境贸易合作 - 巴拿马科隆自由区与海南自贸港形成优势互补 [3] - 计划将巴拿马咖啡和野生海参运至海南加工后销往全球市场 [3]
“ALCF2025亚洲畜牧合作论坛”在曼谷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31 10:41
论坛背景与规模 - 亚洲畜牧合作论坛于8月28日在泰国曼谷开幕 由中方三大机构联合主办并获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支持 [1] - 参会规模近300人 包括东盟国家63名企业代表 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30名会员代表 11家中国畜牧饲料上市公司高管及151名中国行业企业家 [7] 中泰经贸合作现状 - 中国连续12年作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和农产品出口市场 大批中国企业支持泰国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 [2] - 中泰农业合作涵盖畜牧贸易 投资 培训及政策交流 并在澜湄合作框架下贡献区域粮食安全经验 [2] 中国畜牧业全球地位 - 中国畜牧业年产量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 成为全球行业发展引领者 [4] - 亚洲国家需加强与中国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4] 行业发展趋势 - 畜牧业正向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需共享知识技术应对粮食安全及供应链韧性挑战 [7] - 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发表2025年农牧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全球关键趋势专题报告 [7] 企业交流与学习 - 论坛嘉宾参观正大领导力学院 学习其国际化发展中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播的解决方案 [7] - 论坛主题聚焦新形势新生态下联合共赢 推动中泰企业合作项目落地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