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01336)

搜索文档
又一大型机构入场!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增至6家
证券时报· 2025-08-10 16:51
目前,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加速落地。另据记者统计,目前进入运作状态的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数 已有6只。 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获批 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获批设立,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案例之一。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指的是 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至今已有三批。其中,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彼时中国人寿和新华保 险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各出资250亿元,设立规模500亿元的公司制基金。今年以来,试点进程加快。第 二批获批试点的保险公司有8家,规模合计1120亿元;第三批规模合计600亿元。 作为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公司之一,今年3月,太平人寿获批开展试点。 又一大型险资正式入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日,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太平资产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其投资设 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至此,已有6家险资系 私募证券基金公司获批。 除了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有国寿资产和新华资产共同出资成立的国丰兴华 (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丰 ...
业绩集中披露在即,重点关注绩优个股
长江证券· 2025-08-10 16: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丨维持 [9] 核心观点 - 券商方面,市场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多家券商披露业绩快报,预计中报业绩延续高增长,整体配置价值持续提升 [2][6] - 保险方面,预期价值率提升继续驱动新业务价值高增长,资产端权益市场延续上涨,预期投资收益及利润增长表现较好 [2][6] - 当前估值隐含市场对长期投资的悲观假设,考虑中远期利差水平,当前估值仍然安全,看好集中度和负债成本改善 [6] 推荐标的 - 从盈利和分红稳定性维度推荐:江苏金租(盈利增速和分红率稳定)、中国平安(分红稳定且股息率维持高位)、中国财险(商业模式和市场地位优势明显) [2][6] - 综合业绩弹性及估值分位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香港交易所、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2][6] 市场表现 - 本周非银金融指数+0.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0.6%,行业排名靠后(27/31) [7] - 年初至今非银金融指数+4.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0.3%,行业排名靠后(22/31) [7] - 本周市场热度回落,两市日均成交额16,964.10亿元,环比-6.26%,日均换手率1.94%,环比-17.45BP [7] - 杠杆资金规模回升,两融余额2.01万亿元,环比+1.43% [7] 保险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累计保费收入37,350亿元,同比+5.31%,其中产险9,645亿元(+5.10%),人身险27,705亿元(+5.38%) [21][22] - 截至2025年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规模34.93万亿元,债券占比48.58%(较2024年末+0.70pct),股票基金占比12.79%(+0.44pct) [22] - 2025年6月保险公司总资产39.22万亿元,环比+2.08%,其中寿险公司占比87.56%,产险公司占比8.10% [25][26] 券商行业数据 - 经纪业务:本周日均成交额16,964.10亿元(环比-6.26%),高于2024年中枢10,846.61亿元 [37] - 投资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23%,创业板指上涨0.49% [41] - 信用业务:两融余额2.01万亿元(环比+1.43%),高于2024年日均1.56万亿元 [43] - 投行业务:7月股权融资规模533.78亿元(环比-90.2%),债券融资7.83万亿元(环比-11.3%) [48] - 资管业务:7月券商集合资管发行51.08亿份(环比-47.5%),新发基金1,099.10亿份(环比+28.7%) [50] - 衍生品业务:7月期货市场成交62.23万亿元(环比+34.02%),场内期权成交6,394万张(环比+57.7%) [54] 重点公司公告 - 国信证券拟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交易价格51.92亿元 [66] - 中信证券子公司华夏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收42.58亿元(+16.07%),净利润11.23亿元(+5.78%) [71] - 华泰证券派发现金红利33.40亿元(每股0.37元) [67] - 中国银河发行两期短期融资券各4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1.67%和1.65% [69][76]
又一大型机构入场!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增至6家!
券商中国· 2025-08-10 15:52
又一大型险资正式入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日,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太平资产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其投资设立太平 (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至此,已有6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 公司获批。 目前,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加速落地。另据记者统计,目前进入运作状态的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数已有6 只。 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获批 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获批设立,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案例之一。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指的是保险公 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至今已有三批。其中,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彼时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作为 首批试点机构,各出资250亿元,设立规模500亿元的公司制基金。今年以来,试点进程加快。第二批获批试点 的保险公司有8家,规模合计1120亿元;第三批规模合计600亿元。 作为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公司之一,今年3月,太平人寿获批开展试点。 作为大型央企旗下保险资管公司,太平私募证券基金获批设立,将有利于加大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 度。截至2024年末,太平资产管理 ...
保险行业周报(20250804-20250808):2024年分红落地,当前哪只保险股更契合“高股息”标签?-20250810
华创证券· 2025-08-10 14:01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保险板块短期调整主要受权益市场波动及预定利率调整政策预期落地影响 向前展望 Q2利率回调及权益市场向好预计带动中报业绩增速季度环比改善 Q3投资端基数压力较大但权益市场主题轮动或带来投资机遇 全年业绩增速将取决于权益投资表现 负债端预计维持NBV双位数增长 "价"改善仍是主逻辑[4] 本周行情复盘 - 保险指数上涨0 46% 跑输大盘0 77pct 个股表现分化:友邦+3 15% 财险+2 96% 人保+2 7% 新华+0 68% 平安+0 58% 太平+0 23% 国寿+0 07% 太保-0 54% 阳光-0 79% 众安-3 6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 69% 较上周末下降2bps[1] 上市险企分红政策 - 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累计现金分红907 89亿元 同比增长20 2% 新华保险分红增速最高达197% 驱动因素为归母净利润同比+201%[2][3] - 分红比例普遍下降 主因归母净利润含金融资产浮盈 险企审慎调整比例保持总额稳增 平安/太保以归母营运利润为分红基础 2024年分红比例分别为41 6%/33% 人保/财险以旧准则净利润为基数 财险旧准则净利润274 99亿元 估算分红比例44%[3] 股息率与估值 - AH股内资险企股息率(TTM):新华H最高 阳光保险/平安H均超5% 3%以上依次为平安A/中国再保险/新华A/太保H/中国财险/人保H/国寿H 红利策略资金或青睐平安AH/太保H/中国财险[4] - 人身险PEV估值:A股国寿0 82x 新华0 77x 平安0 75x 太保0 63x H股平安0 65x 新华0 54x 太保0 51x 阳光0 44x 国寿0 42x 太平0 27x 友邦1 38x 保诚0 75x[4] - 财险PB估值:财险1 33x 人保A1 31x 人保H0 9x 众安1 34x 中国再保险0 54x[9] 投资建议 - 推荐顺序:中国太保H 中国人寿H 中国平安H 建议关注中国人保H 中国财险[9] 行业数据 - 保险行业总市值31,441 12亿元 占A股2 88% 流通市值21,639 55亿元 占2 49%[5] - 相对指数表现:1M绝对+2 4%(相对-0 3%) 6M绝对+16 9%(相对+11 5%) 12M绝对+50 2%(相对+27 4%)[6]
寿险公司久期缺口观察:成因,现状和应对
中泰证券· 2025-08-09 15:52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寿险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大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更为均衡,久期缺口大多呈收窄趋势,而中小型公司久期缺口较大且持续扩张[5] - 当前保险行业平均久期缺口约为-7年左右,2024年后久期缺口有扩大趋势[5] -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应对利差损风险需要资产端和负债端共同发力,加强资负联动[5] 行业现状 - 2020年至2022年,我国寿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分别为-6.67年、-6.57年、-6.28年[5] - 2022-2024年样本中小寿险公司的久期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8.14、-8.78和-9.99年[5] - 65%以上的公司久期缺口有所扩大,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缺口扩大超2年[5] 大型寿险公司 - 头部险企久期缺口普遍控制在-5年左右,2023年平安久期缺口较低,仅为-2.6年[5] - 国寿、太保和新华2024年久期缺口呈收窄态势[5] - 由于持续增配长久期债券,头部险企的资产负债匹配相对稳健[5] 中小型寿险公司 - 久期缺口相对较大,2022年以来大多呈逐年扩张态势[5] - 负债端存量及新发布的长久期寿险产品占比较高,持续拉长负债端久期[5] - 资产端利率下行导致再投资收益率下降,存量资产比负债先到期,现金流压力上升[5] 应对措施 - 资产端:增配长久期利率债、发展长期股权及另类投资、压降短期非标资产与流动性资产、合理利用利率衍生工具[5] - 负债端:增加长期保障型产品占比、适度缩短部分新发布寿险产品期限、控制负债成本[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5] - 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5]
寿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改善几何?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8-08 20: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保险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45][48] 核心观点 - 寿险行业负债成本改善趋势明确,NBV和VIF打平收益率均呈现边际下降 [8][10][11][14] - 监管政策("报行合一"、预定利率动态调整)和公司内部举措(产品转型)共同推动负债成本优化 [25][29][33][36] - 负债成本改善叠加投资收益率提升,2024年头部险企利差显著扩大(中国人寿新单利差+3.59PCT至3.07%) [18][22] - 2025年个险渠道执行"报行合一"和分红险占比提升(目标50%+)将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 [26][37][39] 目录对应总结 第一部分:当前负债成本水平 - **NBV打平收益率**:2024年头部险企普遍下降(中国人寿2.43% vs 2023年2.96%),主因预定利率下调和渠道费用管控 [8][9][10] - **VIF打平收益率**:分化明显,太保寿险最低(2.21%),人保寿险最高(3.45%),反映产品结构和定价能力差异 [11][12][14] - **利差表现**:2024年总投资收益率普遍4%,新华保险新单利差同比+4.94PCT至2.82%,改善幅度最大 [18][21][22] 第二部分:负债成本未来演绎 - **外部驱动**: - "报行合一"全渠道推进,银保佣金已降30%,2025年个险执行后费用率或进一步压缩 [25][26][27] -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普通型/分红险/万能险利率累计降幅达150-200BP [29][31][32] - **内部转型**: - 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下调140-210BP至2.5%-3.0% [33][35] - 分红险占比快速提升(中国人寿2025Q1浮动收益型业务占比51.72%) [37][38][39] 第三部分:投资建议 - 推荐标的:中国太保(负债匹配能力强)、中国平安(资产端弹性大)、新华保险(NBV改善显著) [48] - 行业估值修复逻辑:NBV Margin提升(太保寿险2024年+8.6PCT至21.9%)支撑业绩增长 [43][48]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新华保险北京分公司 “三有”查询系统,让您放心买保险

北京商报· 2025-08-08 17:05
新华保险北京分公司上线"三有"查询系统 - 公司首批上线"三有"查询系统(机构有牌、产品有号、人员有证),旨在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并优化金融消费环境 [1] - 北京地区已有11家人身险机构上线该系统,覆盖当地个险市场份额超90%,销售人员占比近九成 [1] "三有"查询系统核心功能 - 信息整合:实现机构、人员、产品信息一站式查询,帮助消费者实时识别非法金融活动 [3] - 资质分类:明确展示销售人员可售险种及区域,从源头预防销售误导 [3] - 信息多样:包含行业统一标准及特色信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 系统落地与推广 - 公司通过官网(www.newchinalife.com)、官微及掌上新华APP提供查询入口 [6][8] - 开展线下职场宣传活动,强化队伍对系统的认知并传递其价值 [10][14] - 未来计划拓展宣传途径,提升消费者对系统的使用率以保障知情权和选择权 [17] 行业背景与监管支持 - 北京金融监管局针对人身险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率先指导推出该系统 [4] - 系统通过标准化展示降低销售误导风险,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3][4]


险资再出手 200亿新基金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6
新华保险认购私募基金 - 新华保险拟出资不超过100亿元认购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二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份额 [1] - 该基金成立规模为200亿元 为权益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主要投资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1] - 基金存续期限为10年 可延长 投资标的需具备公司治理良好 经营运作稳健 股息相对稳定 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等条件 [3] - 基金管理人为国丰兴华 新华资产及国寿资产分别持有50%股份 管理费率为0.1%/年 托管费率为0.002%/年 [3] 基金投资策略 - 基金采用长期投资理念 通过低频交易 长期持有方式获取稳健股息收益 [2] - 闲置资金可投资货币市场基金 银行存款 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品种 [3] - 基金设立尚需履行备案手续 相关方尚未签署正式合同 [3] 险资长期投资创新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于2024年3月启动投资的鸿鹄基金 被视为险资长期股票投资的重大创新 [4] - 首期500亿元已全部投资落地 实现风险低于基准 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 [4] - 基金在市场低迷时坚定入市 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 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积累了经验 [4] 试点基金表现 - 第一期500亿试点基金去年末完成注资500亿元 综合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表现良好 [5] - 基金采用OCI权益法计量方式 减小股价短期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冲击 有利于"长钱长投" [5] - 2024年1月太保寿险等三家险企获准参与520亿元试点 3月五家险企获批600亿元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5][6] 市场影响 - 试点推进将促使质地好的公司受市场追捧 拉长考核周期和持有期限有望减小股票波动 [6] - 险资更青睐长期基本面稳定 商业模式清晰 分红预期强的高股息资产 [6]
新华保险2024年净利大增2倍远超同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32.18亿元,同比增长28%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超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5.55亿元,同比增长8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29亿元,同比增长201.1% [1]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705亿元,总资产1.6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2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2] 业务增长 - 2025年一季度长期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同比增长149.6%,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94.71亿元,同比增长117.3% [1] - 2024年一年新业务价值62.53亿元,同比增长106.8% [2] - 个人寿险业务13个月及25个月继续率同比提升 [1] 行业对比 - 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201.1%,远超中国人保(88.2%)、中国人寿(108.9%)、中国平安(47.8%)、中国太保(64.9%) [1] - 2024年公司净投资收益率3.2%,为五大上市险企中最低,较2023年下滑0.2个百分点 [2] 资产与偿付能力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16922.97亿元,总负债15960.28亿元,净资产962.6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4% [2] - 较2021年高峰净资产规模1051.94亿元,2024年净资产减少12.64%至918.95亿元 [2] - 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8.5%,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17.5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24.07% [2] 股东权益 - 2024年末公司每股净资产30.85元,较2023年末下降8.4% [1]
新华保险前4月保费收入853.79亿元 同比增长27%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5
保费收入公告 - 新华保险2025年1月1日至4月30日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853 79亿元 同比增长27% [1] - 保费收入数据依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编制 未经审计 [1] 公司战略与业绩 - 公司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 丰富产品体系 全面推动产品转型 [1] - 首年期交保费快速增长 业务品质提升 推动公司价值持续增长 [1] - 改革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