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01800)

搜索文档
政策稳中求进,关注低位央企和转型AI算力等业务企业机会
东方财富证券· 2025-03-12 15:45
行业投资评级 - 建筑装饰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5] 核心观点 - 2025年建筑行业重点关注三条主线:建筑央企、高景气赛道产业链企业、转型AI/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优质标的 [3][26] - 全国两会强调"两重建设"(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一带一路"为重点方向,2025年拟提升赤字率至4%,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 [13] - 3月进入业绩披露期,浦东建设2024年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2.8%),安徽建工新签项目合同金额合计76.8亿元 [2] -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合作,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 [20] - AI技术加速融合建筑行业,海南华铁子公司签订36.9亿元算力服务合同,服务期5年 [2][22] 行业配置建议 主线一:建筑央企 - 推荐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中冶 [3] - 关注中国化学、中材国际、中钢国际、中工国际、北方国际 [3] - 五家代表性央企在12个重点化债省份订单占比达19.9% [44] 主线二:高景气赛道产业链 - 隧道掘进设备行业:推荐铁建重工、中铁工业,关注五新隧装 [26] - 民爆行业:推荐易普力、高争民爆,关注雅化集团、保利联合 [26] - 岩土工程行业:推荐中岩大地 [26] - 2023年水电投资完成额991亿元(同比+14.8%),2024年水电装机容量43,595万千瓦(同比+3.2%) [58] 主线三:顺周期及转型标的 - 推荐罗曼股份,关注海南华铁、宁波建工、深城交、鸿路钢构、深圳瑞捷、金诚信 [26] - 罗曼股份完成与英国MR设计企业Holovis整合,加速数智文旅发展 [66] - 鸿路钢构2023年钢结构产量达400万吨,智能化投入加大提升竞争力 [67] - 金诚信拓展矿山资源开发业务,2023年铜精矿及磷矿石销售收入增长显著 [72] 行业数据与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上市公司新签订单11.82万亿元(同比-3.09%),收入6.23万亿元(同比-5.0%) [27] - 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1377.79亿元(同比-8.1%),净利率2.2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30] - 本周建筑装饰板块下跌0.22%,钢结构子板块上涨3.20%,化学工程子板块上涨1.98% [12][82] - 个股表现:海南华铁本周上涨28.4%,三联虹普上涨13.7%,中国核建上涨10.9% [7]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Q4 - 季度业绩
2025-01-26 18:24
新签合同额总体情况 -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0%,完成年度目标的95%[5] - 2024年第四季度新签合同额为6007.29亿元,全年累计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0%[11] 不同业务类型新签合同额 - 各业务境外新签合同额为3597.26亿元,同比增长12.50%,约占新签合同额的19%[7] - 各业务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3%[7] - 2024年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17005.82亿元,同比增长9.12%;基建设计业务526.46亿元,同比下降5.94%;疏浚业务1160.17亿元,同比下降2.67%;其他业务119.40亿元,同比下降38.98%[11] 特定项目类型新签合同额 - 水利项目新签合同额为764.09亿元,同比增长109.75%;能源工程类项目为813.84亿元,同比增长146.41%;农林牧渔工程类项目为85.05亿元,同比增长248.26%[8] 特定时间段主要签约合同 - 2024年10 - 12月签约的主要合同包括云南G5615天猴高速公路天麻段EPC项目89.97亿元、福建F2线和F3线站前施工总承包JCZQ - 2标项目21.30亿元等[14] 已签约未执行项目情况 - 公司目前无已签约尚未执行的重大项目[15]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Q3 - 季度业绩
2024-10-30 16:30
合同情况 - 本报告期新签合同额12804.56亿元,同比增长9.28%[6] - 报告期集团新签合同额为12804.56亿元,同比增长9.28%,完成年度目标的64%[13] - 前三季度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3900亿元,同比增长27%[13] - 各业务来自境外新签合同额2651.62亿元,同比增长24.66%,约占新签合同额的21%[14] 营收与利润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5366.36亿元,同比下降2.26%[3][6]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2.74亿元,同比下降0.61%[3][6]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本报告期为29.0亿元,上年同期为43.2亿元,变动比例-32.86%,因处置子公司等非经常性收益增加[8]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35.2亿元,上年同期为152.7亿元,变动比例-11.45%[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366.36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5490.26亿元下降2.26%[2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5093.08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5205.69亿元下降2.16%[2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2560.52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2531.73亿元增长1.14%[23]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099.22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2085.99亿元增长0.63%[23] - 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7.45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1637.36亿元下降0.61%[23] - 2024年前三季度少数股东损益471.77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448.63亿元增长5.16%[23] - 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374.84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 - 49.25亿元[23] - 2024年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净利润13.09亿元,2023年为12.87亿元[24]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6.49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256.08亿元有所下降[32]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60.83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55.44亿元有所增长[33]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75.54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49.24亿元有所增长[33] 资产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9023.3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2.94%[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3154.4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54%[4] - 货币资金期末数1590.98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31.51%,因业务开展增加资金筹措[7] - 合同资产期末数2216.25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30.17%,因已完工未结算增加[7] - 短期借款期末数1164.19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37.45%,因业务开展增加借款[7] - 应付债券期末数432.78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9.36%,因业务开展增加债券发行[7] - 2024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1590.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09.82亿元有所增加[17] - 2024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345.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64.72亿元有所增加[17] - 2024年9月30日合同资产为2216.2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02.57亿元有所增加[17]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8262.9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862.41亿元有所增加[17] - 2024年9月30日长期应收款为2651.5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36.84亿元有所增加[19] - 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计19023.3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43.82亿元有所增加[19] - 2024年9月30日负债合计14302.9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252.12亿元增长16.74%[20] - 2024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4720.3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91.70亿元增长2.80%[21] - 2024年9月30日母公司流动资产合计9918.4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001.33亿元[29] - 2024年9月30日母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20085.4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052.27亿元[30] - 2024年9月30日母公司资产总计30003.9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053.60亿元[30] - 2024年9月30日母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2844.5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675.93亿元[30]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287.1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4.58亿元有所下降[31] - 2024年9月30日负债合计1571.5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82.18亿元有所增长[31] - 2024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1428.8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23.18亿元略有增长[31] 收益情况 - 投资收益为9.76亿元,上年同期为-1.85亿元,因处置子公司股权产生一次性收益[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44亿元,上年同期为-7.02亿元,因个别子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8] - 资产处置收益为2.46亿元,上年同期为3.60亿元,变动比例-31.75%,因拆迁收入减少[8] - 2024年前三季度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4142.06万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21710.28万元有所下降[32] 现金流量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70.3亿元,上年同期为-503.7亿元,因经营活动支出增加[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0.9亿元,上年同期为-502.8亿元,因处置子公司收到现金流入增加[9]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465.31亿元,流出小计6235.59亿元,净流量为-770.2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流入小计5356.43亿元,流出小计5860.15亿元,净流量为-503.72亿元[26] -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66.21亿元,流出小计487.12亿元,净流量为-220.9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流入小计141.40亿元,流出小计644.19亿元,净流量为-502.79亿元[27]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186.48亿元,流出小计1787.32亿元,净流量为1399.16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流入小计3123.87亿元,流出小计1657.57亿元,净流量为1466.29亿元[27] - 2024年前三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8.30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99.66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影响为1.99亿元,净增加额为461.77亿元[28]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190.9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5136.54亿元[26] - 2024年前三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968.20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879.72亿元[27]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87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83.58亿元净流出增加[34] -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5亿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47.61亿元净流出减少[34] - 2024年前三季度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83,237,036,2023年同期为522,073,500[35] - 2024年前三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95,363,781,802,2023年同期为83,432,561,964[35]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5,451,099,810,2023年同期为83,954,635,464[35] - 2024年前三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60,903,421,942,2023年同期为46,517,617,125[35]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3,770,522,166,2023年同期为56,808,368,534[35]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680,577,644,2023年同期为27,146,266,930[35] - 2024年前三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 - 18,154,755,2023年同期为423,908,689[35] - 2024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909,791,356,2023年同期为14,451,442,604[35] - 2024年前三季度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3,346,169,151,2023年同期为17,782,425,332[35] - 2024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4,255,960,507,2023年同期为32,233,867,936[35] 股份与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股份总数162.8亿股,其中A股118.6亿股占72.86%,H股44.2亿股占27.14%[10]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58,151户,其中A股146,345户,H股11,806户[10]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3.7亿股,持股比例57.59%,为第一大股东[10]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97.87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末合计275.45亿元[5] 融资情况 - 2024年发行多期融资券和债券,规模共计90亿元,票面利率在1.82%-2.05%之间[16] 研发费用情况 - 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8891.77万元,较2023年前三季度的1453.29万元大幅增长[32]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6:3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3560.10亿元,同比下降2.6%;毛利415.96亿元,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205.27亿元,同比增长4.0%;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120.22亿元,同比下降3.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8648.50亿元,同比增长10.7%;总负债13951.51亿元,同比增长13.9%;总权益4696.99亿元,同比增长2.3%;母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3090.65亿元,同比增长2.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560.10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6%,海外市场收入694.59亿元,占比19.5%,同比增长4.1%[15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415.96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2%,毛利率从10.9%升至11.7%[1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利润为205.2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0%[154]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120.2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1%,每股盈利0.70元,2023年同期为0.73元[154] - 2024年上半年疏浚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268.94亿元及111.77亿元,分别增长3.2%及12.4%[156] - 2024年上半年基建建设业务及基建设计业务收入分别为3186.81亿元及173.42亿元,分别减少2.8%及10.4%[1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3144.14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4%[159] - 同期毛利为415.96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2%,毛利率由10.9%上升至11.7%[160] - 管理费用为189.10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3.0%,主要因研发费用增加[161] - 其他收入为30.46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3.16亿元[162] - 其他损失为2.10亿元,2023年同期为其他收益4.39亿元,因汇兑收益和一次性收益减少[163] - 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为21.73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4.2%,因个别长账龄应收款项回收[164] - 营业利润为205.2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0%,营业利润率由5.4%增长至5.8%[166][167] - 财务收入为106.9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2%[168] - 财务费用净额为116.4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3%,因借款规模增加[169] - 除所得税前利润为189.6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0%[1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建建设业务收入3186.81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8%[182] - 同期,基建建设业务销售成本2845.63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3.4%,销售成本占收入百分比降至89.3%[1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建建设业务毛利341.1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2%,毛利率升至10.7%[1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建设计业务收入173.4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0.4%[190] - 同期,基建设计业务销售成本141.1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2.0%,销售成本占收入百分比降至81.4%[1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建设计业务毛利32.30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毛利率升至18.6%[19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疏浚业务收入268.94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3.2%[1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建建设业务分部业绩171.3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3.8%,利润率增至5.4%[18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建设计业务分部业绩13.00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1.8%,利润率减至7.5%[1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疏浚业务分部业绩1773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疏浚业务销售成本为237.1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4%[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占疏浚业务收入的百分比由2023年同期的89.8%下降至88.2%[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疏浚业务毛利为31.77亿元,较2023年同期有所增长[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疏浚业务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的10.2%上升至11.8%[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疏浚业务销售及营销费用为2.15亿元,2023年同期为1.18亿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疏浚业务管理费用为13.25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1.7%[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管理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由2023年同期的5.8%下降至4.9%[199] 合同数据 - 2024年新签合同额9608.6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基建建设业务8633.78亿元,同比增长9.4%;基建设计业务326.56亿元,同比增长21.9%;疏浚业务596.83亿元,同比下降4.1%;其他业务51.50亿元,同比下降38.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完工合同额35362.43亿元,其中基建建设业务30137.80亿元;基建设计业务1850.17亿元;疏浚业务3063.02亿元;其他业务311.44亿元[2] - 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为9608.67亿元,同比增长8.4%,境外工程、城市建设等建设需求增加推动增长[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5362.43亿元[59] - 报告期公司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960.65亿元(约折合27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8.9%,约占新签合同额20%[59] - 境外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总合同额137.98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的50%[59] - 各业务按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608.20亿元,预计设计与施工环节可承接建安合同额为546.29亿元[59] - 报告期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07.58亿元,获海南、福建等地新签项目[63] - 报告期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207.29亿美元,其中中东地区48.03亿美元,自倡议提出累计新签合同额2554.87亿美元[66] - 报告期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8633.78亿元,同比增长9.4%,境外新签合同额1913.91亿元(约271.52亿美元)[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为30137.80亿元[71] - 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分别占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的5%、16%、2%、55%、22%[71] - 报告期公司境内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458.95亿元,同比增长4.6%,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72] - 公司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409.14亿元,同比减少31.6%,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6%[75] - 公司境内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27.49亿元,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市场份额6%,为行业第三名,路外第一名[81] - 公司境内城市建设等项目新签合同额为4724.29亿元,同比增长21.8%,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5%[83] - 公司道路与桥梁建设业务中,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为345.03亿元,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为351.61亿元[75] - 公司城市建设业务中,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为223.22亿元,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为179.88亿元[83] - 公司城市建设新签合同额中,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分别占比44%、17%等[83] - 报告期基建建设业务中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1913.91亿元(约折合27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4.2%,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2%[88] - 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按项目类型划分,道路与桥梁、城市建设、港口、城市轨交、铁路、其他分别占25%、20%、17%、15%、11%、12%[88] - 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按项目地域划分,非洲、亚洲(除港澳台)、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别占31%、30%、20%、9%、5%、5%[88] - 报告期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326.56亿元,同比增长21.9%,境外新签合同额14.13亿元(约折合2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1850.17亿元[96] - 基建设计业务中EPC总承包、勘察设计及其他项目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18.50亿元、108.06亿元,分别占比67%、33%[96] - 报告期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596.83亿元,同比减少4.1%,境外新签合同额26.01亿元(约折合3.75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3063.02亿元[103] - 报告期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1.50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11.44亿元[108] - 基建建设业务港口建设部分,如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防波堤一期工程项目金额为19.53亿元[110] - 基建建设业务道路与桥梁建设部分,广西省南宁二环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金额为47.85亿元[115] - 基建建设业务铁路建设部分,江苏省宿迁市潍宿高铁江苏段站前3标项目金额为30.11亿元[117] - 基建建设业务城市建设部分,四川省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金额为97.55亿元[120] - 基建建设业务海外工程部分,澳大利亚墨尔本雅拉有轨电车第五期运维项目金额为119.83亿元[121] - 基建设计业务中,准东将军庙至哈密淖毛湖(白石湖南)铁路增建二线项目金额为81.38亿元[124] - 疏浚业务中,重庆市经开区江南春城综合开发项目金额为30.67亿元[125] - 2024年4 - 6月新签合同额45.36亿美元,2024年累计96.09亿美元,同比增长8.4%[127] - 基建建设业务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额86.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127] - 境外工程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9.14亿美元,同比增长44.2%[127] - 报告期内竣工项目总金额10.54亿美元,境内9.23亿美元,境外1.31亿美元[130] - 报告期内在建项目总金额497.51亿美元,境内423.12亿美元,境外74.40亿美元[131] - 已签约未开工项目总金额81.74亿美元,在建未完工项目总金额271.89亿美元[133] - 基建建设业务已签约未开工金额70.01亿美元,在建未完工金额231.36亿美元[133] 分红派息 - 公司制订2024年中期分红派息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人民币1.4005元(含税)[5] - 公司制定2024年度中期分红预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53] 公司战略与规划 - 下半年公司将聚焦年度重点任务攻坚,以高质量执行力建设确保高质量发展提升取得实效[6] - 公司将纵深推进“四做”落地,包括做大工程、做强投资、做实资产、做优资本[7][9][10] - 公司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破解卡点堵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1] - 公司将持续开展金融类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强化存量类金融资产管控[10] - 公司将加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统筹策划,开展专项活动,强化再融资功能[10] - 公司将完成第三批44个国别组织「O」的组建[15] - 公司将推动科技创新与「战新」产业培育协同,推进绿色化、智能化转型[14] - 公司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释放要素创新活力[14] - 公司持续巩固扩大海外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15] - 公司加快转变经营模式,把商业可行作为国际化经营先决条件,防范各类风险[15] - 公司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降低带息负债规模[17] - 公司高度警惕安全质量风险和合规风险,提升合同与流程管理标准化水平[17] - 至2025年公司要确保中国和亚洲国际承包商第一的绝对领先优势,提升海外综合贡献度,使净资产收益水平高于公司平均水平[31] - 公司坚持“建设城市、运营城市、发展城市”理念,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体检行动[34] - 公司明确战新产业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5个细分赛道[37] - 未来公司科技创新要在国家战略前沿领域及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发挥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6:49
财务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3,560.10亿元,同比下降2.6%[2] - 实现毛利415.96亿元,同比增长4.2%[2] - 实现营业利润205.27亿元,同比增长4.0%[2] -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0.22亿元,同比下降3.1%[2] - 每股基本盈利0.70元,而上年同期为0.73元[2] 新签合同 - 新签订合同额9,608.67亿元,同比增长8.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执行未完工合同金额为35,362.43亿元[2] 分红派息 - 公司制定2024年中期分红派息预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人民幣1.4005元(含 稅)[4] 公司概况 - 公司作為中交集團主要控股子公司,對其經營成績起着重要作用[4]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核心业务包括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12] - 公司在港口、航道、道路与桥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专业知识[12] - 公司制定了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涵盖整个合同程序[13] -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以及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14] 战略发展 - 公司將聚焦年度重點任務全力攻堅,以高質量執行力建設確保高質量發展提升取得實效[5] - 公司積極踐行「海外優先」戰略,深入推進「公司國際化2.0」迭代升級[5] - 公司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實現新簽合同額207.29億美元,累計新簽合同額2,554.87億美元[6] - 公司持續優化「大城市」業務領域佈局,在市政、房建業務基礎上加快向城市規劃設計、城市運營等延伸[7] - 公司確保中國和亞洲國際承包商第一的絕對領先優勢,至2025年海外綜合貢獻度繼續提升[8] 技术创新 - 公司打造世界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平台船「太湖之星」投入使用[22] - 公司組建央企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22] - 公司獲批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原創技術策源地,推動深遠海工程技術與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運行[22] - 公司先後牽頭多個省份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研究,入選多省份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示範區域第一批名錄[23] - 公司組建綠色智慧未來交通研發中心,開展綠色智慧未來交通領域前沿技術研究[23] 业务拓展 - 公司在新興業務領域實現新簽合同額2,952億元,同比增長51%[21] - 公司報告期「大城市」業務領域實現新簽合同額3,855億元,同比增長18.4%[20] - 公司所屬企業中交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由40.99億元增至100億元,體現出公司對「三大工程」及城市化建設增量的判斷以及持續打造「城市發展商」的戰略定力[20] - 公司裝備製造持續突破,如「首創號」「運河號」「振興號」等裝備的成功應用[24] - 公司「雅萬高鐵1號隧道盾構機」用於東南亞地區首條高速鐵路雅萬高鐵1號隧道施工[24] 风险管控 - 公司強化經營風險防範意識,對非市場性風險與市場性風險通盤考慮、一體管理[9] - 公司牢抓圍繞「非洲工業化起步」、「非洲一體化發展」和「非洲自身互聯互通」需求取得非洲市場新機遇[10] 提质增效 - 公司編製並發佈《2024年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積極推進提質增效[31] - 公司增強分紅可預期性,制定並實施2024年度中期分紅預案[31] - 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助力主業發展[30] - 公司積極響應上交所「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31] - 公司持續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佔比[31] 资产优化 - 公司制定《2024年資產資金優化提升專項工作方案》,系統梳理持有金融資產,結合被投標的的財務狀況、分紅情況、股價表現等,在合理價格區間內進行處置[32] - 公司全面梳理可擴募資產,形成儲備資產清單,持續跟蹤研判政策導向、公募REITs資本市場投融資情況和內部資產經營現狀,夯實可擴募資產的估值和合規性[32] - 公司積極拓展多元化基金業務,與銀行、險資等機構合作設立基金,加快推進基金業務佈局[32]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12:0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业务覆盖中国及13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5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3] - 公司为中国领先交通基建企业,核心业务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覆盖国内外多领域[19] - 公司是世界最大港口、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及疏浚公司等,有35家主要子公司,业务遍及中国及139个国家和地区[21] - 公司是世界最大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以智慧港航为牵引推进产业链建设,揽境内外大量港口项目[21] -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道路与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设计建造了全球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桥梁中的六座[22]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在境外市场建成运营及在建多个重大铁路项目[22] -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企业,拥有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疏浚工程船舶团队[22] - 公司拥有62项特级资质,各类主要工程施工资质1700余项,工程咨询勘察设计资质近300项,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8项,报告期取得各类甲级及以上资质26项[31] - 公司业务运营包括搜集信息、投标等环节,中标后按合同金额10%-30%收预付款,客户1 - 3个月内支付结算款[20] - 2007年起发展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推动“价值投资”理念走深走实[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35] 公司荣誉与创新平台 - 公司拥有12个国家级、87个省部 级和31个集团级创新平台,形成创新平台集群[5] - 公司拥有2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院士工作站[5] - 公司拥有2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院士工作站,依托创新平台培养了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9] - 公司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等多项荣誉[6] - 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项(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0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30] - 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62项、行业标准528项[6] - 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62项、行业标准528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4,343项[30] - 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4,343项[6] - “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认定,长大桥工程研究中心和疏浚技术装备研究中心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9] 2023年经营业绩 - 2023年工程承包商底盘夯实,公路业务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海外业务稳步提升[4]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556.46亿元,同比增长5.1%,归属股东净利润247.34亿元,同比增长22.3%,每股收益1.45元[14] - 2023年新签合同额17532.15亿元,同比增长13.7%,截至年底执行未完工合同金额34506.59亿元[14] - 2023年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15584.82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境外工程增长41.5% [10] - 2023年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559.72亿元,同比增长2.0%,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1191.93亿元,同比增长11.8% [10] - 2023年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195.68亿元,同比增长43.5% [10] - 2023年基建建设业务未完工合同额29879.22亿元,同比下降1.4%,基建设计业务增长4.1%,疏浚业务增长36.0%,其他业务增长362.6% [11] - 2023年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387.61亿美元,自倡议提出累计新签合同额2347.58亿美元[24] - 2023年公司“大城市”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7449亿元,同比增长18.7%[25] - 2023年公司城市综合开发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246.74亿元[25] - 2023年6月公司同意中交城投注册资本金由40.99亿元增至100亿元[25] - 2023年发布国产化BIM设计基座及10余款公路、水运、机场行业专业产品,持续打造北斗样板工程,3家北斗应用单位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 - 2023年成功中标宁夏牛首山二期等抽蓄项目,山东垦利等海上光伏项目;承担15项国资委未来产业重点技术任务[27] - 完善绿色低碳顶层设计和支撑体系,认定绿色低碳中心,遴选10个典型示范项目和10项关键技术成果并推广应用,三个国际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一带一路”案例[27] - 报告期公司研发开支为277.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较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30] - 30,000m³舱容耙吸船加快建造,国内首批专用海上风电运维母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疏浚核心部件和软件平台国产化替代取得阶段性成果[30] - 2023年12月28日中交设计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重组后公司持有中交设计53.88%股份[32] - 公司启动发行300亿优先股工作,已获国资委审批通过,2023年6月30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33] - 公司周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200亿元人民币资产证券化业务计划的议案[33] - 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7532.15亿元,同比增长13.7%,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4506.59亿元[35] - 报告期公司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3197.46亿元,同比增长47.5%,约占新签合同额18% [35] - 境外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30个,总合同额311.05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的65% [35] - 各业务按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2086.18亿元,预计可承接建安合同额为1501.40亿元[35] - 公司2023年海上风电新签合同额124.96亿元,新签多个海上风电项目[37]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2023年新签合同额为15584.82亿元,同比增长14.0%[40]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2023年来自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2951.26亿元(约折合438.66亿美元)[40]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中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为2081.97亿元,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1492.57亿元[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为29879.22亿元[40]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中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分别占比6%、22%、2%、51%、19%[40] - 公司承担平陆运河建设,深中通道主桥和海底沉管隧道合龙,多个重大隧道项目有进展[37] - 公司波哥大地铁进入施工阶段,蒙内铁路安全运营六周年,落地多个海外重大项目[39] - 公司在粤港澳、新加坡、中亚等地签约一批环保和管网项目[39] - 公司境内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845.23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基建建设业务的6%[41] - 公司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3490.05亿元,同比下降2.5%,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2%[42] - 公司境内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369.19亿元,同比下降17.7%,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45] - 公司港口建设业务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24.75亿元[41] - 公司道路与桥梁建设业务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359.95亿元[42] - 公司铁路建设业务市场份额3.8%,为行业第三名,路外第一名[45] - 公司港口建设业务紧跟战略区域布局,落地平陆运河等重点项目[41] - 公司道路与桥梁建设业务发力综合交通枢纽等增量市场,中标多个优质项目[44] - 公司铁路建设业务形成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布局,中标南通至宁波高铁等工程[45] - 公司以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和智慧港航产业联盟为依托,融入重要区域[41] - 报告期内,公司境内城市建设等项目新签合同额为7929.08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1%[46] - 报告期内,境内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559.79亿元,预计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991.99亿元[46] - 2023年公司海上风电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24.96亿元,新兴业务规模效应初步显现[47] - 报告期内,公司基建建设业务中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2951.26亿元(约折合438.66亿美元),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9%[49] - 报告期内,境外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135.62亿元,预计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115.88亿元[49] - 按项目类型划分,城市建设、道路与桥梁等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3%、25%等[49] - 按项目地域划分,非洲、亚洲(除港澳台)等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4%、32%等[49] - 报告期内,卢旺达卡雍扎 – 鲁苏莫等多个海外标志性项目成功验收或通车[50] - 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化发展稳步推进,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投资风险有效控制[50] - 公司统筹推进海外“智慧工地”管控平台建设,在建项目精细化、数字化转型迈向新台阶[50] - 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59.72亿元,同比增长2.0%,境外新签合同额为31.86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为1542.56亿元[51] - 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191.93亿元,同比增长11.8%,境外新签合同额为208.07亿元,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8.83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为2785.77亿元[54] - 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95.68亿元,同比增长43.5%,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为299.04亿元[55] - 2023年12月28日中交设计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中交集团设计板块专业化整合初步完成[51] - 公司在铁路基建设计业务主要分布于海外铁路项目以及国内轨道交通项目[51] - 公司在平陆运河建设中以一体化方案全面参与相关工程[52] - 水运业务围绕新能源港口建设签约多个项目,巩固传统主业市场份额[52] - 路桥业务落地多个公路建设项目,签约乡村道路建设拓展下沉市场份额[52] - 城市业务签约多个城市开发项目,新兴产业开展海上风电相关工作[52] - 公司盾构成套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制造、维修直径3.64米至16.07米盾构机百餘台[55] - 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1753.215亿元,同比增长13.7%[64] - 2023年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1558.482亿元,同比增长14.0%[64] - 2023年基建建设业务境外新签合同额295.126亿元,同比增长41.5%[64] - 2023年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55.972亿元,同比增长2.0%[64] - 2023年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119.193亿元,同比增长11.8%[64] - 2023年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19.568亿元,同比增长43.5%[64] - 2023年竣工项目总金额247.044亿元,其中境内243.171亿元,境外3.873亿元[66] - 2023年基建建设竣工项目金额210.622亿元,基建设计6.748亿元,疏浚29.614亿元,其他6000万元[66] - 基建建设业务境外新签合同中,非洲项目总金额100.344亿元,亚洲(除港澳台)95.489亿元[65] - 基建建设业务境外新签合同中,大洋洲项目总金额36.317亿元,拉丁美洲32.018亿元,欧洲23.554亿元[65] - 报告期内在建项目总金额为509.16亿元,境内432.72亿元,境外76.44亿元;基建建设业务金额456.79亿元,基建设计业务22.89亿元,疏浚业务26.55亿元,其他业务2.93亿元[67] - 报告期内已签约未开工项目金额为87.76亿元,在建未完工项目金额为257.31亿元;境内已签约未开工项目金额66.64亿元,在建未完工项目金额211.23亿元,境外分别为21.12亿元和46.07亿元[68] - 报告期内,公司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境内确认合同额为1950.56亿元,境外为135.62亿元,预计合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为1501.40亿元[71] - BOT类项目、政府付费项目、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确认的合同额分别是565.36亿元、274.08亿元和1246.74亿元,分别占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的27%、13%和60%[71] - 公司政府付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3791亿元,累计收回资金为693亿元[72] - 公司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1679亿元,实现回款为1523亿元[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特许经营权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金额为2001亿元,进入运营期项目31个(另有34个参股项目),报告期运营收入为76.94亿元,净亏损为19.45亿元[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特许经营权类项目尚未完成投资额为513.88亿元[73] - 2023年公司落地广西贵港经兴业至博白公路等路桥项目,参与上海青浦区华新镇凤溪社区等重大项目,进入深圳等核心地区城市更新市场[70] - 2023年公司落地宁夏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在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突破[70] - 2023年公司新签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总投资概算383.676亿元,按股比确认合同额208.618亿元,预计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9 17:02
财务业绩指标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69.04亿元,同比增长0.18%[4][8] - 2024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41亿元,同比增长10.00%[4][8] - 2024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12.50%[4] - 2024年第一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6%,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4] - 2024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66亿元[6]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769.04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765.91亿元略有增长[21]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75.26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69.40亿元增长8.45%[22] - 2024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41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55.82亿元增长10.01%[22] - 2024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36元/股,2023年第一季度均为0.32元/股[23]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0.18亿元,2023年同期为75.78亿元[29]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278.74万元,2023年同期盈利26.54亿元[29] - 2024年第一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6.60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1483.15万元[30] - 2024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5.67亿元,2023年同期为26.39亿元[30]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18183.5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96%[5] - 2024年第一季度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3095.2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58%[5]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7680.8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861.40亿元有所增加[18] - 2024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0502.6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81.22亿元有所增加[1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8183.5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42.63亿元有所增加[1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8239.7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621.81亿元有所增加[19] - 2024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5243.6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29.57亿元有所增加[20]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13483.4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251.38亿元有所增加[20] - 2024年3月3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4700.1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91.25亿元有所增加[20]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18183.5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42.63亿元有所增加[20] - 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2850.2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05.36亿元有所增加[26][27]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1103.2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67.59亿元有所上升[27] - 2024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318.0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4.58亿元略有增加[27] - 2024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1428.8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23.18亿元有所增长[28] - 2024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252.4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3.46亿元有所增加[26] - 2024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114.7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2.80亿元略有增加[26] - 2024年3月31日短期借款为386.7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9.32亿元大幅增加[27]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96.35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为 - 256.34亿元[24] - 2024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19.51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为 - 227.78亿元[24] - 2024年第一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6.41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2.11亿元增长203.97%[24] - 2024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489.23亿元,流出小计593.69亿元,现金流量净额895.54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744.68亿元有所增长[25] - 2024年第一季度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26.93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33.69亿元有所减少[25] - 2024年第一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1435.77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125.62亿元有所增加[25] - 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162.28亿元,2023年同期为25.05亿元[31] - 2024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亏损36.23亿元,2023年同期为19.82亿元[31] - 2024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76亿元,2023年同期为6.70亿元[32] - 2024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89亿元,2023年同期为11.83亿元[32] - 2024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5.16亿元,2023年同期为29.62亿元[32] 费用情况 - 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31.37%、43.27%、37.43%[9] - 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7.24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5.05亿元增长43.11%[21] - 2024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46.91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50.40亿元下降6.92%[21] - 2024年第一季度财务费用14.76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0.74亿元增长37.43%[21] 新签合同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新签合同额5072.98亿元,同比增长10.81%[8] - 2024年1 - 3月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人民币5,072.98亿元,同比增长10.81%,完成年度目标的25.49%[14] - 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和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人民币4,644.26亿元、101.31亿元、292.19亿元和35.22亿元[14] - 各业务来自境外新签合同额为人民币912.35亿元,同比增长9.37%,约占新签合同额的18%[14] - 按照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人民币267.34亿元,预计可承接建安合同额为人民币215.03亿元[14]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61,518户,其中A股普通股股东总数149,547户,H股11,971户[11][12]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374,616,604股,持股比例57.58%,为第一大股东[11] - 交通银行旗下基金期初持股26,321,368股,比例0.16%,期末持股21,514,268股,比例0.13%[13] - 中国建设银行旗下基金期初持股9,919,111股,比例0.06%,期末持股26,736,911股,比例0.16%[13] - 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基金期初持股26,360,300股,比例0.16%,期末持股38,199,800股,比例0.23%[13] - 前十大股东中,中交集团与其他9名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12] 融资情况 - 2024年发行四期超短期融资券,每期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2.22%、2.23%、2.23%、2.11%[16] 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1-3月公司业务合计收入5072.98亿元,较2023年累计同比增长10.81%,其中基建建设业务4644.26亿元,同比增15.75%,城市建设等业务2706.00亿元,同比增60.18%[15] 资产项目变动情况 - 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其他流动负债、应付债券分别同比增长744.89%、86.27%、47.32%、30.22%[10]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6 19:19
集团新签合同额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集团新签合同额为5072.98亿元同比增长10.81%完成年度目标25.49%[2] - 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912.35亿元同比增长9.37%约占集团新签合同额18%[2] 各业务投资类项目合同额情况 - 各业务按照公司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267.34亿元预计建安合同额为215.03亿元[3] 基建建设业务金额情况 - 基建建设业务2024年1 - 3月金额4644.26亿元同比增长15.75%[4] 特定建设业务金额同比减少情况 - 港口建设2024年1 - 3月金额286.41亿元同比减少25.68%[4] - 道路与桥梁建设2024年1 - 3月金额729.67亿元同比减少30.58%[4] - 铁路建设2024年1 - 3月金额49.35亿元同比减少61.97%[4] - 基建设计业务2024年1 - 3月金额101.31亿元同比减少41.77%[4] - 疏浚业务2024年1 - 3月金额292.19亿元同比减少17.82%[4] 城市建设业务金额情况 - 城市建设等2024年1 - 3月金额2706亿元同比增长60.18%[4]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9:50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7,556.46亿元,较去年增长5.1%[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国内及全球各类项目[18] - 公司拥有35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等优势[24] - 公司在道路与桥梁设计与建设领域具有领先技术力量、充足资金能力、突出项目业绩、丰富资源储备、良好信誉等优势,正在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26]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大城市业务新签合同额7449亿元,同比增长18.7%[33] - 公司持续优化大城市业务布局,加快向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运营等领域延伸,形成良好的业务局面[32] - 公司加快数字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35] 科技创新与荣誉 - 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含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0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8项[41] - 公司研发开支为277.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较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41] - 公司共拥有62项特级资质,其中包括:18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8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4] 市场表现与合同签约 - 公司报告期新签合同额为17,532.15亿元,同比增长13.7%[53] - 公司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3,197.46亿元,同比增长47.5%[54] - 公司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2,086.18亿元,境内为1,950.56亿元,境外为135.62亿元[55] 境外业务发展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中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为2,951.26亿元(约折合438.66亿美元),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9%[84] - 城市建设、道路与桥梁、城市轨交、港口、铁路等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比例分别为33%、25%、11%、11%、8%[85] - 非洲、亚洲(除港澳台)、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比例为34%、32%、12%、11%、8%、3%[86]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毛利为945.28亿元,较2022年增长12.9%[137] - 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47.34亿元,较2022年增长22.3%[138] - 现金流量净额为流入65.21亿元,较2022年减少[139]
中国交通建设(01800)完成授予登记1645万股限制性股票
智通财经· 2024-02-23 19:25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于2024年2月21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成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预留授予登记工作[1] - 本次激励计划预留授予实际申请办理授予登记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645万股,涉及激励对象132人,授予价格为5.06元/股[1] - 本次限制性股票授予所筹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