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01800)

搜索文档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9:50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7,556.46亿元,较去年增长5.1%[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国内及全球各类项目[18] - 公司拥有35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等优势[24] - 公司在道路与桥梁设计与建设领域具有领先技术力量、充足资金能力、突出项目业绩、丰富资源储备、良好信誉等优势,正在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26]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大城市业务新签合同额7449亿元,同比增长18.7%[33] - 公司持续优化大城市业务布局,加快向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运营等领域延伸,形成良好的业务局面[32] - 公司加快数字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35] 科技创新与荣誉 - 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含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0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8项[41] - 公司研发开支为277.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较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41] - 公司共拥有62项特级资质,其中包括:18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8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4] 市场表现与合同签约 - 公司报告期新签合同额为17,532.15亿元,同比增长13.7%[53] - 公司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3,197.46亿元,同比增长47.5%[54] - 公司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2,086.18亿元,境内为1,950.56亿元,境外为135.62亿元[55] 境外业务发展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中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为2,951.26亿元(约折合438.66亿美元),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9%[84] - 城市建设、道路与桥梁、城市轨交、港口、铁路等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比例分别为33%、25%、11%、11%、8%[85] - 非洲、亚洲(除港澳台)、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比例为34%、32%、12%、11%、8%、3%[86]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毛利为945.28亿元,较2022年增长12.9%[137] - 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47.34亿元,较2022年增长22.3%[138] - 现金流量净额为流入65.21亿元,较2022年减少[139]
中国交通建设(01800)完成授予登记1645万股限制性股票
智通财经· 2024-02-23 19:25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于2024年2月21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成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预留授予登记工作[1] - 本次激励计划预留授予实际申请办理授予登记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645万股,涉及激励对象132人,授予价格为5.06元/股[1] - 本次限制性股票授予所筹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1]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Q4 - 季度业绩
2024-01-26 19:22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1–12月新签合同额为人民币17,532.15亿元,同比增长13.68%[2] - 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人民币3,197.46亿元,同比增长47.5%[3]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基建设计业务、疏浚业务和其他业务分别为人民币15,584.82亿元、人民币559.72亿元、人民币1,191.93亿元和人民币195.68亿元[2] - 公司预计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人民币1,501.40亿元[4] - 沙特塞德拉三四五期、利雅得東項目合同金额为158.74亿人民币,占基建建设业务板块合同金额的最高比例[5] - 菲律宾微绒1200万吨原油炼化综合体项目合同金额为60.11亿人民币,占疏浚业务板块合同金额的较高比例[6] - 新建山东省济南至枣庄铁路土建工程JZTJ-6标段合同金额为33.88亿人民币,占基建建设业务板块合同金额的较高比例[7] -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20号线二期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金额为25.68亿人民币,占基建建设业务板块合同金额的较高比例[8] - 河北省保定市六分公司雄忻高铁二标项目合同金额为21.87亿人民币,占基建建设业务板块合同金额的较高比例[9] - 上海市大兰线东延伸航道整治工程3标段合同金额为21.51亿人民币,占基建建设业务板块合同金额的较高比例[10] - 新建山东省济南至枣庄铁路土建工程JZTJ-7标段合同金额为21.07亿人民币,占基建建设业务板块合同金额的较高比例[11]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20:28
财务数据 - 营业收入为5,477.02亿元,同比增长1.0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46亿元,同比增长2.5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2.68亿元,同比增长22.19%[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8.30亿元[4] - 总资产为17,935.1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66%[5] - 2023年1-9月,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1,71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2%[16] - 其中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0,445.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3%[17] - 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为2,12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84%,占比18%[16] - 公司按股比确认的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230.98亿元人民币[16]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477.02亿元人民币[24]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为5,194.08亿元人民币[24] - 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72.42亿元人民币[24] - 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251.64亿元[25] -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07.31亿元[25] - 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46亿元[25]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8.30亿元[28]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2.07亿元[28] - 2023年前三季度籌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66.99亿元[29] - 2023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00.64亿元[2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8.60亿元[6]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3.21亿元[6] -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为2.70亿元[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7.01亿元[6]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1.46亿元[6] 股东情况 - 公司股份总数为16,263,661,425股,其中A股占72.83%,H股占27.17%[1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49,944户,其中A股股东137,871户,H股股东12,073户[12] - 前10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7.64%[13][14] 融资情况 - 公司2023年8月发行了20亿元和25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分别为1.92%和1.97%[18] - 公司2023年7月发行了20亿元的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为2.68%[18] 母公司财务数据 - 母公司资产总计2,892.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8.14%[30,31,32] - 母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085.0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6.35%[30] - 母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807.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3.76%[31] - 母公司负债总计1,641.7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8.51%[32] - 母公司营业收入256.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61%[33] - 母公司营业利润56.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13%[33] - 母公司利润总额55.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67%[33]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250.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2.99%[32] - 母公司应收股利139.8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47.67%[30]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1,629.8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4.00%[31] 母公司现金流 -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5.44亿元[34] - 2023年前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6.20亿元[34] -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58亿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61亿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籌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1.46亿元[36] - 2023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2.34亿元[36] - 2023年前三季度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32.93亿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78.53亿元[35] - 2023年前三季度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5.22亿元[36] - 2023年前三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834.33亿元[36]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6:3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64,45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0.4%[2] - 公司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39,62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5.1%[2] - 公司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營業利潤为19,613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6.9%[2] - 公司截至6月30日的总资产为1,746,44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5%[2] - 公司截至6月30日的总负债为1,308,315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0.6%[2] - 公司截至6月30日的新签合同额为886,693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0.6%[2] - 公司截至6月30日的未完工合同金额为3,806,686百万人民币[2] - 公司实现營业收入3,644.50亿元,同比增长31.2%[6] - 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8,866.93亿元,同比增长10.6%[6]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涵盖国内及全球港口、航道、道路与桥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26] - 公司拥有32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的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31] - 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鐵路建設企業之一,已成功进入非洲、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鐵路建設市場[34] 公司国内外业务发展 - 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合同額達到1,039.72億美元[37] - 公司在报告期内新签合同额为8866.93亿元,同比增长10.6%[56] - 公司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8066.86亿元[56] - 公司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1411.75亿元,同比增长22.2%[57] - 公司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57] - 公司境内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076.24亿元,境外为121.78亿元[58] 公司绿色发展和其他业务 - 公司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取得突破性进展[106] - 公司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多个具有全局带动性的重点项目落地[106] -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全产业链盾构机的装备制造、物资集中采购、金融产业支撑等业务[107] - 公司报告期内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为84.02亿元,同比增长12.6%[109]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644.50亿元,同比增长0.4%[13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396.29亿元,同比增长5.1%[13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營業利潤为196.13亿元,同比减少6.9%[14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收入为110.38亿元,同比增长29.6%[14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费用为32.13亿元,同比减少19.7%[151]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20:41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3644.5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0.4% [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396.2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5.1% [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123.4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2% [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8.9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31.2% [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72元,2022年同期为0.70元 [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644.5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628.54亿元增长0.4%,其中海外市场收入为562.63亿元,占总收入15.4%,同比增长10.4%[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396.2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77.19亿元增长5.1%,毛利率由10.4%上升至10.9%[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利润为196.1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10.72亿元减少6.9%,主要因2022年同期处置子公司收到一次性收益[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123.49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19.69亿元增长3.2%,每股盈利为0.72元,2022年同期为0.70元[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成本为3248.2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251.35亿元减少0.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管理费用为182.4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76.91亿元增长3.1%[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益为4.36亿元,2022年同期为30.54亿元,因2022年同期处置项目公司股权产生较大一次性收益[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收入为110.3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5.15亿元增长29.6%,因合同资产及PPP项目应收账款增加[6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费用净额为114.9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03.86亿元增长10.7%,因借款支出和外汇借款支出增加[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合营企业亏损7.15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4.4%[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联营企业利润2.18亿元,而2022年同期亏损1.87亿元[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186.6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5%[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所得税费用32.13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9.7%[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非控制性权益应占利润30.9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8.1%[7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3644.5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628.54亿元增长0.4%,总营业利润196.1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10.72亿元减少7.0%[74] - 2023年上半年收入364,450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362,854百万元[12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39,629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37,719百万元[122] - 2023年上半年营业利润19,613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21,072百万元[12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18,661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18,389百万元[122] - 2023年上半年本期利润15,448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14,388百万元[122]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人民币0.72元,2022年同期均为人民币0.70元[1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利润为1.2349亿元[1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6041亿元[1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使权益减少3509万元[1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储备为2162.5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82.90亿元[12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186.61亿人民币,2022年为183.89亿人民币[131]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折旧为42.56亿人民币,2022年为40.56亿人民币[131] - 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为15亿人民币,2022年为13.03亿人民币[131] - 2023年存货增加116.59亿人民币,2022年增加25.26亿人民币[133] - 2023年合同资产、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增加1471.09亿人民币,2022年增加1218.46亿人民币[133]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增加700.9亿人民币,2022年增加608.91亿人民币[133] - 2023年经营活动所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3.78亿人民币,2022年为457.16亿人民币[13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息收入为108.93亿人民币,2022年为82.52亿人民币[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8.69亿元,2022年同期为223.44亿元[1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8.88亿元,2022年同期为1094.54亿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6.41亿元,2022年同期为413.94亿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32.02亿元,2022年同期为958.98亿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21.80亿元,2022年同期为1380.22亿元[136] - 2023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59.09亿元,2022年同期为51.31亿元[134] - 2023年上半年购买无形资产支出96.53亿元,2022年同期为142.51亿元[134] - 2023年上半年发行永续证券所得款项为95.70亿元,2022年同期为161.87亿元[136]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得款项为2252.23亿元,2022年同期为1865.38亿元[136] - 2023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840.36亿元,2022年同期为814.10亿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利润为1.9613亿元,财务收入为1.1038亿元,财务费用净额为 - 1.1493亿元[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利润及亏损为 - 0.0497亿元,除税前利润为1.8661亿元[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折旧为0.4899亿元,摊销为0.15亿元,存货减值准备转回为 - 0.0007亿元[1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净额为0.2844亿元,资本性支出为2.0405亿元[1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分部业务总收入362.854亿元,营业利润21.072亿元,本期利润14.388亿元[15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746.448亿元,总负债1308.315亿元;2022年12月31日,总资产1511.467亿元,总负债1085.177亿元[151][1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外界客户收入364.45亿元,其中中国内地308.187亿元,其他地区56.263亿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62.854亿元、311.887亿元、50.967亿元[153]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326.384亿元,其中中国内地277.124亿元,其他地区49.26亿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20.612亿元、275.313亿元、45.299亿元[154]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单一客户收入占集团收入10%或以上[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同总收入364.45亿元,其中基建建设服务收入318.762亿元[1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地区划分,中国内地客户合同收入308.187亿元,其他地区56.263亿元[15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收入确认时间分,随时间转让的服务收入345.333亿元,某时间点转让的服务收入4.504亿元,某时间点转让的商品收入14.613亿元[156] 集团合同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新签订合同额为8866.93亿元,较2022同期增长10.6% [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8066.86亿元 [2] - 报告期公司新签合同额为8866.93亿元,同比增长10.6%,截至2023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8066.86亿元[24] - 报告期公司各业务来自于境外地区的新签合同额为1411.75亿元(约折合209.8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约占公司新签合同额16%,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15个,总合同额131.46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的63%,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在13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5] - 各业务按照公司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境内为1076.24亿元,境外为121.78亿元,预计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公司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877.11亿元[25] - 2023年累计新签合同额886.693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基建建设业务789.265亿元,同比增长11.9% [50] - 基建建设业务境外新签合同额132.701亿元,其中非洲43.698亿元、东南亚及西亚41.111亿元 [51] - 报告期内竣工验收项目总金额118.329亿元,其中境内117.718亿元、境外6.11亿元 [52] - 报告期内在建项目总金额4625.247亿元,其中境内3967.177亿元、境外658.07亿元 [53] - 报告期内未完工项目已签约未开工金额557.462亿元,在建未完工金额3249.224亿元 [54] - 2023年4 - 6月新签合同额428.88亿元,各业务中基建建设业务金额最高为388.044亿元 [50] - 按业务类型划分,基建建设业务在新签合同、竣工、在建、未完工项目中金额占比均较高 [50][52][53][54] - 新签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总投资概算2301.11亿元,按股比确认合同额1198.02亿元,预计建安合同额877.11亿元[59] 集团业务线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基建建设业务 -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7892.65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境外新签合同额为1327.01亿元(约折合197.24亿美元),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为1196.06亿元,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为872.90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3740.71亿元[30] - 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分别为438.62亿元、2058.66亿元、189.95亿元、3878.40亿元、1327.01亿元,分别占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的6%、26%、2%、49%、17%[31] - 公司境内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为438.62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基建建设业务的6%[32] - 公司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2058.66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6%[33] - 公司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来自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220.45亿元[3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9:13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交集团整体重组改制并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在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领域均为业内领导者[3] - 公司是中交集团重要控股子公司,对其经营业绩起着决定作用,连续17年为A级[4] - 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业务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更加明确[6] - 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2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62项[7] - 公司拥有大批行业专用设备,具备赢得和履行大型挑战型项目合同的竞争优势[8] - 公司坚持以“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收入达7174.73亿元,同比增长5.1%[14] - 公司2022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65亿元,同比增长9.4%[14] - 公司2022年新签合同额达15422.56亿元,同比增长21.6%[15] - 公司2022年未完工合同金额为33883.25亿元[15] 业务拓展与发展 - 公司2023年新簽合同額目标同比增长不低于9.8%[17] - 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目标同比增长不低于7%[17] - 公司2023年将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创新佳绩[17] - 公司2023年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17] - 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目标确定为实现“一增两稳三提升”[17] - 公司2023年将聚焦稳增长,築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17] 业务领域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26] - 公司在研究投标项目时会进行详细研究,计算工程量列表内的项目成本,并提供给客户投标报价[28] - 公司在项目中标后会按合同总金额的10%-30%收取预付款,然后根据进度结算款项[29] 全球影响力 -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公路与桥梁设计与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拥有32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31] -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32] -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道路与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具有领先的技术力量、充足的资金能力和突出的项目业绩[33] - 公司是中铁建设主力军企业之一,在境外市场方面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34] -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企业,在中国沿海疏浚市场有绝对影响力[35] 科技创新 -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公司向“科技型”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建立了科技创新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36] - 公司拥有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与产业化研发于一体的平台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37] 业务拆解 - 公司2022年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3,670.70亿元,同比增长21.48%[56] - 公司2022年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为767.00亿元,同比增长59.32%[58] - 公司2022年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3,578.75亿元,同比增长15.12%[62] 财务指标 - 公司2022年的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00.65亿元,较2021年增长9.4%[2] - 公司2022年每股盈利为1.14元,较2021年增长9.4%[131] - 2022年的所得税费用为70.80亿元,较2021年增长19.4%[1]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8 16:55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为1765.91亿元,同比增长2.61%[5] - 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82亿元,同比增长9.60%[5]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同比增长11.65%[5] - 公司總資產为1,633.36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8.07%[6]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87.66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2.02%[6] - 非經常性損益合计为141.43亿元[6] - 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765.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1%[20] - 公司營業總成本為1673.45億元,營業利潤為84.70億元,營業利潤率為4.79%[20] - 公司淨利潤為69.40億元,按經營持續性分類,持續經營淨利潤為69.40億元[21]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51.3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6.3%[22] - 母公司持续经营净利润为2,653,916,480元,同比增长1316.68%[28] 合同情况 - 公司报告期新签合同额为4578.13亿元,同比增长6.30%,其中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834.19亿元,同比增长35.32%[14][15] - 公司各业务中,基建建设业务合同额为4012.20亿元,基建设计业务合同额为174.00亿元,疏浚业务合同额为355.54亿元[14] - 公司预计在设计与施工环节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额为385.32亿元,境外工程合同额为756.50亿元[16] 股东情况 - 公司股东总数为162,951户,其中A股股东150,682户,H股股东12,269户,股份总数为16,165,711,425股,其中A股占72.67%,H股占27.33%[10] - 公司前十名股东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7.99%,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27.07%,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9%[10] 现金流量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6亿元,较2022年同期改善了7.7亿元[2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33.7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8.6%[24]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为2,505,491,219元,同比增长152.42%[30]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为1,981,823,006元,同比增长220.08%[30] -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为6,695,789,024元,同比增长57.52%[31] - 匯率變動对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影响为647,648,643元[31] - 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为29,616,782,202元,同比增长38.68%[31]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0:42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收入为7174.73亿元,较2021年增长346.88亿元或5.1%[2] - 2022年度毛利为830.64亿元,较2021年减少14.60亿元或1.7%[2] - 2022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00.65亿元,较2021年增长17.16亿元或9.4%[2] - 2022年每股盈利为1.14元,2021年为1.04元[2] - 2022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率由2021年的2.7%上升至2.8%[2] - 2022年集团营业现金比率为0.1%,2021年为 -1.8%[2] - 2022年集团资产负债率为71.8%,2021年为71.9%[2] - 2022年公司收入增长5.1%至7,174.73亿元,境外收入达983.64亿元,占总收入13.7%[70] - 2022年毛利为830.64亿元,较2021年减少1.7%,各业务毛利有升有降[70] - 2022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00.65亿元,较2021年增长9.4%,每股盈利为1.14元[70] - 2022年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1.8%,现金流量净额为流入66.23亿元[70] - 2022年公司收入为7174.73亿元,较2021年增长5.1%,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6342.46亿元、482.10亿元、510.17亿元及182.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1.3%、18.7%及24.7%[72] - 2022年公司销售成本为6344.09亿元,较2021年增长6.0%,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及其他业务销售成本分别为5670.09亿元、405.47亿元、441.13亿元及169.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3.7%、18.7%及25.0%[7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830.64亿元,较2021年减少1.7%,基建建设和基建设计业务毛利分别下降2.1%及9.7%,疏浚和其他业务毛利分别增长18.5%及21.2%[73] - 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为438.80亿元,较2021年增长2.4%,主要因雇佣成本增加[74] - 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为337.16亿元,较2021年减少2.4%,基建建设及疏浚业务营业利润分别增长2.0%及37.4%,基建设计及其他业务营业利润分别减少18.0%及25.0%[74] - 2022年公司财务收入为213.09亿元,较2021年增长45.9%,主要因PPP项目利息收入增加[75] - 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净额为219.16亿元,较2021年增长12.2%,主要因银行和其他借款利息费用增加[75] - 2022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327.86亿元,较2021年增长10.1%[76] - 2022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为70.80亿元,较2021年增长19.4%,实际税率由2021年的19.9%上升至21.6%[77] - 2022年公司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00.65亿元,较2021年增长9.4%,利润率由2021年的2.7%上升至2.8%[7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4.42亿元,2021年为净流出126.26亿元[93] - 2022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466.79亿元,较2021年的528.16亿元减少11.6%[94] - 2022年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528.60亿元,较2021年的422.04亿元增长25.2%[95] - 2022年资本性支出387.04亿元,2021年为463.04亿元[97] - 2022年平均贸易应收款及应收票据周转期为54天,2021年为56天[98] - 2022年平均贸易应付款及应付票据周转期为192天,2021年为188天[98] - 2022年贸易应收账及应收票据(扣除拨备)总计10.85亿元,2021年为10.20亿元[99] - 2022年减值拨备为220.70亿元,2021年为175.79亿元[100] - 2022年贸易应付账及应付票据总计35.09亿元,2021年为31.73亿元[101] - 2022年质量保证金总计4.68亿元,2021年为4.22亿元[102] - 2022年借款总额为46.60亿元,2021年为42.81亿元[103] - 2022年负债比率为46.0%,2021年为45.9%[105] - 与客户和分包商纠纷有关的未决诉讼最高赔偿金额2022年为25.54亿元,2021年为26.31亿元[106] - 2022年为合营及联营企业贷款担保总额为33.78亿元,2021年为39.40亿元[107] - 2022年为商品房承购人提供的担保余额约为38.15亿元,2021年为46.23亿元[107] - 2022年发行的部分资产支持证券及资产支持票据规模合为593.90亿元,2021年为276.62亿元[10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浮息借款约为2818.50亿元,2021年为2428.10亿元[114] - 2022年12月31日,若借款利率增加/减少1%,本年度除税前利润应减少/增加28.19亿元,2021年为24.28亿元[11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以外币(主要为美元)计值的负债净额共为29.85亿元[115] - 2022年12月31日,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贬值5%,本年度除税前利润将减少/增加约5.63亿元,2021年为0.13亿元[115] - 2022年公司收入为7.17473亿元,2021年为6.82785亿元[123] - 2022年公司毛利为8306.4万元,2021年为8452.4万元[123] - 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为3371.6万元,2021年为3454.2万元[123] - 2022年公司本年度利润为2570.6万元,2021年为2385.9万元[123] - 2022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和摊薄均为1.14元,2021年为1.04元[123] - 2022年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2427.5万元,2021年为2234.6万元[125]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95087亿元,2021年为8.23537亿元[126] - 2022年流动资产总额为6.16263亿元,2021年为5.67572亿元[126] - 2022年净流动负债为4509万元,2021年为3181.1万元[126] - 2022年公司净资产为4.26176亿元,2021年为3.91395亿元[12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391.35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6.176亿元[128] - 2022年度利润为2.5706亿元,其中母公司所有者应占2.0065亿元,非控制性权益占0.5641亿元[128] - 2022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4275亿元,其中母公司所有者应占1.8468亿元,非控制性权益占0.5807亿元[128] - 2022年宣派2021年末期股息3.293亿元[128] - 2022年分派予永续证券持有人5.152亿元[128] - 2022年派付予非控股股东的股息1.952亿元[128] - 2022年非控股股东注资1.6654亿元[128] - 2022年发行永续证券43.302亿元,赎回永续证券37.989亿元[128] - 2022年子公司发行的永续证券为810.52亿元,2021年为799.27亿元[129] - 2022年发放永续证券利息16.22亿元,2021年为17.37亿元[129] - 2020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357,804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经重列)为391,395百万元人民币[130] - 2022年除税前利润为32,786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29,787百万元人民币[131]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等折旧为10,494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9,447百万元人民币[131] - 2022年无形资产摊销为2,916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2,697百万元人民币[131] - 2022年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拨备净额为9,646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6,946百万元人民币[131] - 2022年利息收入为21,309百万元人民币(负数表示支出),2021年为14,609百万元人民币[131] - 2022年利息费用为20,348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18,429百万元人民币[131] - 2022年存货增加5,390百万元人民币(负数表示减少),2021年为2,674百万元人民币[132] - 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增加58,454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38,342百万元人民币[132]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2百万元人民币,2021年为 - 12,626百万元人民币[132] - 2022年经营活动所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2亿元,2021年为-126.26亿元[133] - 2022年投资活动所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679亿元,2021年为-52.816亿元[133] - 2022年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86亿元,2021年为42.204亿元[134]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6.623亿元,年初为95.88亿元,年末为103.202亿元;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23.238亿元,年初为119.572亿元,年末为95.88亿元[134] - 2022年建设、设计、疏浚、其他业务的分部业务总收入分别为634,246百万元、48,210百万元、51,017百万元、18,209百万元,合计717,473百万元[147] - 2021年建设、设计、疏浚、其他业务的分部业务总收入分别为608,593百万元、47,595百万元、42,973百万元、14,601百万元,合计682,785百万元[148] - 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为33,716百万元,本年度利润为25,706百万元[147] - 2021年公司营业利润为34,542百万元,本年度利润为23,859百万元[148] - 2022年折旧、摊销、存货撇减、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合营企业投资减值、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净额分别为10,494百万元、2,916百万元、201百万元、79百万元、50百万元、1百万元、9,646百万元[147] - 2021年折旧、摊销、存货撇减、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净额分别为9,447百万元、2,697百万元、202百万元、6,946百万元[148] - 2022年资本性支出为38,704百万元,较2021年的46,304百万元有所下降[147][148] - 2022年12月31日分部资产为1,376,429百万元,总负债为1,085,174百万元[149] - 2022年建设、设计、疏浚、其他业务的分部业绩分别为28,183百万元、3,490百万元、2,415百万元、240百万元[147] - 2021年建设、设计、疏浚、其他业务的分部业绩分别为27,638百万元、4,258百万元、1,758百万元、320百万元[148] - 2022年客户合同总收入为71.7473亿人民币,2021年为68.27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08%[151,155,156] - 2022年中国内地客户合同收入为61.9109亿人民币,2021年为58.8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21%;其他地区2022年为9.8364亿人民币,2021年为9.43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23%[151,155,156] - 2022年按货物或服务类别分类,基建建设服务收入62.4537亿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2 Q3 - 季度业绩
2022-10-28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780.55亿元,同比增长1.4%;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5419.79亿元,同比增长5.0%[4]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419.79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5162.17亿元增长5%[24]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54.54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279.93亿元下降9.07%[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利润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33亿元,同比下降8.9%;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58.15亿元,同比增长5.7%[4] - 本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2.94亿元,同比下降13.2%;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24.95亿元,同比下降9.1%[4]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97.24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186.34亿元增长5.9%[25] - 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15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149.65亿元增长5.7%[25]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83.77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57.48亿元增长45.74%[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收益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27元,同比下降10.0%;年初至报告期末为0.91元,同比增长5.8%[4] - 2022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91元/股,2021年前三季度均为0.86元/股[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与权益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6184.5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2814.5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1%[5]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1443.0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45.76亿元有所增加[21] - 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074.5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74.73亿元有所增加[21]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7010.4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673.45亿元有所增加[21]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16184.5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908.37亿元有所增加[22]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2873.09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2774.21亿元,同比增长3.6%[30]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2873.0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774.21亿元增长3.56%[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7321.39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991.56亿元有所增加[22]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4527.6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03.27亿元增长13.1%[23]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合计11849.0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994.83亿元增长18.6%[23]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247.6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85.21亿元下降35.71%[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收益与支出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39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33.20亿元[6] - 2022年1 - 9月营业利润246.62亿元,同比增长8.0%[8]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5153.62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4923.9亿元增长4.7%[24] - 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246.62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228.37亿元增长7.1%[25] - 2022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247.15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230.75亿元增长7.1%[25] - 2022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180.64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184.61亿元下降2.1%[26] - 2022年前三季度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为 - 35.13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4.29亿元[33] - 2022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48.96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61.69亿元下降20.64%[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28.97亿元,2021年同期为484.89亿元,同比增长9.1%[27]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71.60亿元,2021年同期为543.41亿元,同比增长5.2%[27]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62亿元,2021年同期为-58.52亿元,亏损收窄27.2%[27]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50.38亿元,2021年同期为188.04亿元,同比增长33.2%[27]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05.11亿元,2021年同期为627.26亿元,同比下降3.5%[27]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47亿元,2021年同期为-43.92亿元,亏损收窄19.2%[27]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873.17亿元,2021年同期为2354.05亿元,同比增长22.1%[28]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707.83亿元,2021年同期为1429.45亿元,同比增长19.5%[28]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5.34亿元,2021年同期为924.60亿元,同比增长26.0%[28]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28.93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380.77亿元增长12.65%[34]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4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 - 103.24亿元[34]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5.11亿元,较2021年前三季度的35.84亿元下降57.84%[34]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60.6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12.34亿元[34] - 2022年前三季度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109.99388118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15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27.63255781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268.5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37.62643899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283.52570379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46.33675856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213.27457616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40.24335792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51.31754533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86.61679953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268.5043851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00963946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15.02131869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7.85675591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 - 2.02203118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5.70895291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 - 77.89906986亿美元[35] - 2022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00.92247462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329.20734294亿美元[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变动比例 - 货币资金变动比例38.0%,因融资增加及货币支出管理所致[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比例175.9%,因财务公司购入理财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致[9] - 短期借款变动比例58.7%,因主营业务增长致短期资金需求增加所致[9] - 公司财务费用变动比例为 -62.6%,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比例为 -48.0%,资产处置收益变动比例为 152.4%,营业外支出变动比例为 81.8%[10] 股权结构相关 - 公司股份总数为 16,165,711,425 股,其中 A 股 11,747,235,425 股,占比 72.67%;H 股 4,418,476,000 股,占比 27.33%[1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 182,801 户,其中 A 股 170,371 户,H 股 12,430 户[11]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9,374,616,604 股,持股比例 57.99%[12] -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中交集团持有公司股份 9,640,032,604 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59.63%[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新签合同 - 2022 年 1 - 9 月,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 10,321.61 亿元,同比增长 2.5%,完成年度目标的 73%[15] - 2022 年 1 - 9 月,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和其他业务签订合同金额分别为 9,033.40 亿元、402.81 亿元、786.09 亿元和 99.31 亿元[15] - 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 1,478.81 亿元,同比增长 17.3%,约占新签合同额的 14%[15] - 新签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总投资概算为 2,370.42 亿元,按股比确认合同额为 1,206.24 亿元[16] - 截至报告期,公司批复境内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投资额为 1,095.33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39%[16] - 2022年7 - 9月公司业务合计金额2302.61亿元,本年累计金额10321.61亿元,同比增长2.5%[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业务金额 - 2022年基建建设业务本年累计金额9033.40亿元,同比增长1.4%[17] - 2022年港口建设业务本年累计金额509.88亿元,同比增长25.7%[17] - 2022年铁路建设业务本年累计金额355.64亿元,同比增长167.7%[17] 融资相关 - 2022年第五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30亿元,票面利率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