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交建(01800)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交建: 中国交建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关于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3 19:38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核查意见 -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解除限售期条件已成就 涉及626名激励对象 其主体资格合法有效且符合解除限售条件 [1] - 解除限售安排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激励计划规定 未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1]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同意按相关规定办理解除限售手续 [1] 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事项 - 回购注销事项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公司激励计划规定 审议程序合法合规 [1] - 回购注销不影响管理团队稳定性 不会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亦未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1]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一致同意本次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 [1]
中国交建: 中国交建关于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0 18:28
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A股股份方案,并于5月31日披露相关公告 [2] - 公告披露两个时间点的股东持股信息:2025年5月30日(董事会决议前)和2025年6月9日(股权登记日) [2] 2025年5月30日前十大股东持股信息 - 前十大股东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 [2] - 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同样以指数基金为主,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等 [2] 2025年6月9日前十大股东持股信息 - 前十大股东新增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保险产品 [3] - 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仍以指数基金为主,与5月30日名单基本一致 [3] 股东结构特点 - 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尤其是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基金 [2][3]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控股股东持有公司A股股份 [2][3]
中交集团在老挝高校开展“澜湄绿色课堂”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5 09:02
中交集团在老挝开展"澜湄绿色课堂"教学活动 - 中交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在老挝国立大学开展"澜湄绿色课堂"教学活动,中国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周建旭受邀现场教学,老挝国立大学、老挝理工学院共计190余名学生参加[1][2] - 水电对外老挝分公司代表表示希望通过活动发扬澜湄合作精神,向当地学子传递绿色发展理念,共享能源领域经验技术与成果[2] - 老挝国立大学校方代表表示愿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中国企业加强务实合作,为老挝水电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2] 教学活动内容 - 周建旭教授以"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成就和关键技术"为主题,展示中国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水风光储互补能源项目等绿色工程和在老典型项目[2] - 周建旭系统讲解水电工程技术,展现"双碳"目标下绿色清洁能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 参与建设运营老挝南立1-2水电站的中老方工程师分享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的实践案例与经验成效[2] 学生反馈 - 老挝国立大学学生赛丽亚表示课程让其了解到水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等特色技术,收获新知识[2] - 老挝理工学院学生利根表示通过课程更深入了解水电站如何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保护生态环境,预防洪水灾害[5] 活动意义 - 活动是中国企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落实"澜湄合作"机制,深化中老人文交流的实践[5] - 活动能助力当地绿色能源发展,为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储备专业人才,注入智慧动能[5]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03:01
董事会决议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全面预算方案 [1][14] - 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A股股份方案 回购金额5-10亿元 价格上限13 58元/股 [5][17][24] - 董事会同意建立股份回购长效机制 触发条件为股价连续20日跌幅达20%或低于一年最高价50% 单次回购不超过5000万元 [8] - 董事会批准投资广州黄埔区四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总投资215 9亿元 公司出资21 16亿元 [9][10] 回购方案 - 回购股份将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23][39] - 回购期限为股东会通过后12个月内 回购数量预计4545-9091万股 占总股本0 28%-0 56% [32][37] - 回购价格不高于董事会决议前30日均价的150%即13 58元/股 [3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18582 73亿元 净资产4678 15亿元 货币资金1424 81亿元 回购资金占比分别为0 05% 0 21%和0 70% [40] 城中村改造项目 - 公司将与科学城城更集团按49% 51%股比设立四家项目公司 [9] - 项目总投资215 9亿元 其中专项借款172 72亿元(80%) 资本金43 18亿元(20%) [10] - 科学城城更集团作为借款主体 项目公司不承担借款责任 [10] 监事会决议 - 监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全面预算方案 [14] - 监事会审议通过回购A股股份方案 [17]
深化对话交流 促进民心相通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航空运输业发展 - 中航集团构建全球航线网络,开通共建"一带一路"航线68条,覆盖29个国家,其中新开通10条上合组织国家航线,包括北京至阿斯塔纳、明斯克等,并计划开通至塔什干、阿拉木图航线 [4] - 中航集团以新疆为重要市场,构建"疆内成网、东西成扇、干支结合、客货并举"的航线网络,提升面向中亚、欧洲的服务能力,与新疆机场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助力乌鲁木齐国际枢纽建设 [4] - 中航集团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优质的航空服务,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5] 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 - 中交集团与15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投资建设3000多个项目,修建公路超1.3万公里、桥梁200余座、重点港口150多个 [8] - 中交集团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在哈萨克斯坦图尔古孙水电站、柬埔寨金港高速、沙特阿拉伯红海开发、新疆天山胜利隧道等项目中贯穿绿色发展理念 [8] - 中交集团在全球开展"中交助梦"责任行动,包括"中国书架""中文工坊"文化交流活动,在巴基斯坦扩建当地学校,增进民生福祉 [8] 能源电力行业进展 - 中国电建在11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执行项目合同3700余份,在10余个上合组织国家承建电力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10吉瓦,新能源投产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 [12] - 中国电建牵头成立"国际新能源解决方案平台INES",开展中国—哈萨克斯坦等10余个能源技术合作,牵头或参与编译可再生能源行业标准1200余项 [12][13] - 中国电建推进属地化运营,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员工占比超过70%,为塔吉克斯坦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捐建3所学校,与当地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备忘录 [13] 媒体行业合作与创新 - 新疆日报社《InXinjiang》视频栏目采访40多个国家的近100位外籍人士,通过真实报道消除对新疆的误解 [16] - 新疆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今天谁在录音棚》《新民族舞大会》等节目,邀请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国人员参与,促进文化交流 [19] - 新疆广播电视台采用4K·5G超高清转播车等新技术,希望与各国媒体共同探索先进技术在新闻报道、节目生产中的有效转化 [19]
中交REIT: 华夏中国交建高速公路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关于二〇二五年四月主要运营数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1 09:50
公募REITs基本信息 - 公募REITs全称为华夏中国交建高速公路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 [1] - 场内简称为中交REIT 扩位简称为华夏中国交建REIT [1] - 公募REITs代码为508018 合同生效日期为2022年4月13日 [1] - 基金管理人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托管人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2025年4月运营数据 - 收入来源分散 无重要现金流提供方 外部管理机构未发生变动 [2] - 运营数据包含日均收费车流量和路费收入 采用自然车流口径计算 [3][4] - 数据来源于联网中心当期清分数据 不包括历史调整部分 与定期报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4] - 清明节假期期间对7座以下小型客车执行免费政策 时段为2025年4月4日至4月6日 [4] 数据披露说明 - 日均收费车流量计算方法为当月总收费车流量除以当月自然天数 [4] - 披露内容已经运营管理实施机构中交投资(湖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确认 [4] - 投资者可通过华夏基金官网或客服电话进行咨询 [5]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19:0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2006年12月15日H股在港交所上市,2012年3月9日A股在上交所上市[4] - 公司拥有34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遍布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港澳特区和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5] - 公司拥有34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区和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30] - 公司为中国领先交通基建企业,核心业务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27]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公司在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考核中位居央企首位[6] - 公司拥有“三级四类”创新平台177个,包括16个国家级、127个省部 级和34个集团级创新平台[7] - 公司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项(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6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8] - 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96项、行业标准572项[8] - 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7,175项[8] - 中交集团在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19年为A级[10] - 中交集团国务院国资委党建责任制考核连续获评A级[10] - 中交集团连续18年荣膺ENR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中资企业首位,位居世界500强排名第63位[10] - 公司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鲁班奖13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0项(金奖46项)、詹天佑奖126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9项[44] - 公司作为主参编累计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96项、行业标准572项,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7,175项[44] - 公司拥有63项特级资质,包括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8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9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项[47] - 公司现有各类主要工程承包资质1,800余项、工程咨询勘察设计资质近300项[47] - 报告期公司取得各类甲级及以上资质9项,其中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47] - 公司成功落地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1项,形成12项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1项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甲级资质、8家综合甲级资质新格局[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82.43亿元,同比增长1.7%;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238.54亿元,同比下降3.6%;每股收益1.40元,同比下降3.4%[12][16] - 2024年公司年度派息49.11亿元,同比增长3.1%;派息率21%,较2023年增加1个百分点[1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18582.72亿元,同比增长10.3%;总负债13904.57亿元,同比增长13.5%;总权益4678.15亿元,同比增长1.9%[12] -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1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执行未完工合同金额达34867.73亿元[16] -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5%;营业收入7682.4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4%[54] - 2025年公司新签合同额目标计划同比增速不低于7.1%,收入目标计划同比增速不低于5.0%[55] - 2024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881.1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3%,其中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1700.5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1%[112] - 2024年按公司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293.83亿元,同比下降38.0%[119] - 2024年公司收入增长1.7%至7682.43亿元,其中境外收入1347.80亿元,占比17.5%[134][139] - 2024年毛利为926.03亿元,较2023年下降2.1%,疏浚和其他业务毛利分别上升10.1%及108.6%,基建建设和设计业务毛利分别下降3.3%及17.0%[134][141] - 2024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38.54亿元,较2023年下降3.6%,每股盈利为1.40元,2023年为1.45元[13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增长至74.8%,2023年为72.7%[13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流入125.06亿元,2023年为120.61亿元[137]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10.84亿元,2023年为3.25亿元[143]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30.91亿元,较2023年增长21.3%[144] - 2024年管理费用为452.39亿元,较2023年下降4.9%[145] - 2024年营业利润为393.07亿元,较2023年增长0.9%,营业利润率由2023年的5.2%下降至2024年的5.1%[146] - 2024年财务收入为242.41亿元,较2023年增长1.4%,财务费用净额为240.38亿元,较2023年下降1.1%[147][148] - 2024年应占联营企业亏损4.63亿元,2023年为利润4.00亿元[150] - 2024年除所得税前利润371.63亿元,较2023年的375.52亿元下降1.0%[151] - 2024年所得税费用63.44亿元,较2023年的63.99亿元减少0.9%,实际税率由2023年的17.0%升至17.1%[152] - 2024年非控制性权益应占利润69.65亿元,2023年为64.14亿元[154] - 2024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238.54亿元,较2023年的247.39亿元下降3.6%,利润率由2023年的3.3%降至3.1%[155][156] - 2024年集团总收入7682.43亿元,较2023年的7556.87亿元增长1.7%,营业利润率为5.1%,与2023年基本持平[158]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25.06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使用从558.69亿元减至296.19亿元,降幅47.0%,筹资活动现金净产生从503.32亿元减至416.40亿元,降幅17.3%,资本性支出从428.98亿元降至307.51亿元[181][182][183][185] - 2024年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期为62天,2023年为56天;2024年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期为221天,2023年为206天[187]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扣除拨备)总计140.905亿元,2023年为119.24亿元;2024年减值拨备为285.38亿元,2023年为239.88亿元[190]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总计425.779亿元,2023年为391.835亿元[192] - 2024年质量保证金总计72.552亿元,2023年为56.756亿元[194] - 2024年借款总额为586.323亿元,2023年为511.626亿元[196][197] - 2024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借款为562.315亿元,2023年为481.310亿元[197] - 2024年负债比率为49.1%,2023年为46.6%[197] - 与客户和分包商纠纷有关的未决诉讼最高赔偿金额2024年为43.47亿元,2023年为28.94亿元[199] - 2024年发行的部分资产支持证券及资产支持票据规模合计为712.54亿元,2023年为725.43亿元[200] - 2024年优先级份额为597.84亿元,2023年为670.89亿元[2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建建设业务2024年新签合同额17005.82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市建设等业务新签合同额9768.56亿元,同比增长23.2%[12] - 基建设计业务2024年新签合同额526.46亿元,同比下降5.9%[12] - 疏浚业务2024年新签合同额1160.17亿元,同比下降2.7%[12] - 其他业务2024年新签合同额119.40亿元,同比下降39.0%[12] - 报告期公司港航疏浚业务沿海市场占有率超六成,公路业务守住“公路王”地位,房建业务现汇同比增长36%成第一大专业板块[30] - 全年项目投资境内新签合同额1290.47亿元,同比减少33.8%,投资规模得到控制[32] - 报告期公司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3597.26亿元,同比增长12.5%[35] - 道路与桥梁、港口建设等项目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22%、15%等[35] - 非洲、亚洲等地区分别占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的39%、27%等[35] - 报告期公司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384.60亿美元,占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的75%[36] -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732.18亿美元[36] - 报告期公司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39] - 公司各业务来自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3597.26亿元(约折合51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约占新签合同额19%[65] - 境外新签合同额在3亿美元以上项目总合同额257.67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新签合同额的50%[65] - 公司各业务来自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65] - 水利项目新签合同额为764.09亿元,同比增长109.8%[65] - 能源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为813.84亿元,同比增长146.4%[65] - 农林牧渔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为85.05亿元,同比增长248.3%[65] - 各业务按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293.83亿元,预计可承接建安合同额为1100.84亿元[66] - 海上风电业务报告期新签合同额204.69亿元[68] - 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17005.82亿元,同比增长9.1%,境外新签合同额3446.44亿元(约折合488.94亿美元)[72] - 基建建设业务中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1268.39亿元,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1095.04亿元[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基建建设业务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为29473.41亿元[72] - 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铁路建设、城市建设、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分别为876.34亿元、2751.88亿元、162.60亿元、9768.56亿元、3446.44亿元,分别占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的5%、16%、1%、58%、20%[72] - 港口建设境内新签合同额876.34亿元,同比增长3.7%,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73] - 港口建设中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合同额17.88亿元,预计承接建安合同金额11.82亿元[73] - 公司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为2751.88亿元,同比减少21.2%,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6%[76] - 公司境内道路与桥梁建设来自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789.94亿元,预计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778.10亿元[76] - 公司境内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为162.60亿元,占基建建设业务的1%[80] - 公司境内城市建设等项目新签合同额为9768.56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基建建设业务的58%[82] - 公司境内城市建设等项目来自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确认的合同额为460.58亿元,预计可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额305.12亿元[82] - 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分别占城市建设新签合同额的42%、17%、6%、4%、2%、2%、2%和25%[82] - 能源业务新签合同额155.33亿元,获多个海上风电、光伏、储能等项目[87] - 基建建设业务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3446.44亿元(约折合48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占基建建设业务的20%[88] - 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为526.46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境外新签合同额为28.41亿元(约折合4.03亿美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1792.20亿元[91] - 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160.17亿元,同比减少2.7%,其中境外新签合同额为111.75亿元(约折合15.84亿美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7 18:52
财务报告基本信息 - 本报告期为2025年1月至3月,财务资料未经审计并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与利润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546.44亿元,同比下降12.58%[6][10]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67亿元,同比下降10.98%[6][10] - 本报告期营业利润81.71亿元,同比下降12.38%[1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46.44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769.04亿元,同比下降12.58%[3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71.82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752.60亿元,同比下降10.71%[35]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6.67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614.07亿元,同比下降10.97%[3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6,101,227,418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018,281,837元下降23.91%[4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成本5,529,129,795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512,609,891元下降26.40%[4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27,787,947元,而202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92,787,361元[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 -489.08亿元,上年同期为 -396.35亿元[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89.0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396.35亿元,同比下降23.39%[39]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22.4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219.51亿元,同比下降1.35%[39]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2.5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895.54亿元,同比下降4.80%[40]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42.4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76.19亿元,同比下降48.42%[40] - 2025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92.2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末为1379.77亿元,同比增长8.15%[4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6.92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104.56亿美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48.11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266.84亿美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82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 - 162.28亿美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4.47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13.55亿美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8.45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49.78亿美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98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 - 36.23亿美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23.43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408.30亿美元[53]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28.56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190.68亿美元[53]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13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217.62亿美元[53]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49.89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18.94亿美元[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与负债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9275.6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73%[6]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3195.4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95%[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8206.2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889.25亿元有所增加[2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1069.30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693.47亿元有所增加[2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9275.60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582.73亿元有所增加[2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8896.6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688.08亿元有所增加[3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5627.4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216.50亿元有所增加[3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14524.10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904.58亿元有所增加[3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4751.4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678.15亿元有所增加[3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298,545,474,844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92,536,763,238元增长2.05%[4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152,618,921,71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6,636,552,940元增长4.08%[4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45,926,553,134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5,900,210,298元增长0.02%[4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21,943,506,108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954,892,075元增长29.42%[4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15,966元,2024年12月31日为0[4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衍生金融资产为0,2024年12月31日为15,966元[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32元,同比下降11.11%[6]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股,2024年第一季度为0.36元/股,同比下降11.11%[36]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息费用480.9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70.19亿元,同比增长2.28%[3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0,2024年第一季度为660,579,789元[49]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新签合同额总体情况 - 本集团新签合同额5530.34亿元,同比增长9.02%[10] - 公司本报告期新签合同额为5,530.34亿元,同比增长9.02%,完成年度目标的27%[16] - 2025年1 - 3月公司业务合计金额5530.34亿元,较2024年累计金额5072.98亿元同比增长9.02%[2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新签合同额区域情况 - 境内地区新签合同额为4,461.57亿元,同比增长7.23%[16] - 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为1,068.77亿元(约折合15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4%,约占新签合同额的19%[17]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新签合同额业务领域情况 - 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1,268.29亿元,同比下降17.80%[18] - 能源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为336.97亿元,同比增长185.36%[19] - 水利项目新签合同额为258.09亿元,同比增长29.53%[19] - 农林牧渔工程类项目新签合同额为3.94亿元,同比下降56.68%[19] - 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47.30亿元,预计可承接建安合同额为159.45亿元[20]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建设计业务 - 基建设计业务2025年1 - 3月金额155.16亿元,较2024年累计金额101.31亿元同比增长53.15%,增幅较大[22]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下一步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突破年”推进战略、产业、管理、风控等领域工作[11]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55,838户,其中A股144,357户,H股11,481户[14][15]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374,616,604股,占比57.59%,为第一大股东[14] 融资信息 - 2025年发行两期超短期融资券,规模均为30亿元,发行利率分别为1.60%和1.61%[25]
陈刚蓝天立会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王彤宙总经理王海怀
广西日报· 2025-04-03 11:22
文章核心观点 广西与中交集团相互感谢支持,广西希望中交集团继续支持建设,中交集团表示将发挥优势拓展与广西多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2] 广西方面 -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桥头堡”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1] - 广西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等 [1] - 希望中交集团继续支持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参与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合作,推进平陆运河等项目,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 [1] 中交集团方面 - 感谢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在桂发展的支持,介绍企业经营和在桂业务情况 [2] - 认为广西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高度重视在桂布局发展 [2] - 将履行央企责任,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优势,紧扣广西发展战略,拓展与广西多领域合作,为广西发展贡献力量 [2]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7:05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入为7682.43亿元,较2023年增加125.56亿元或1.7%[3] - 2024年营业利润为393.07亿元,较2023年增加3.33亿元或0.9%[4] - 2024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238.54亿元,较2023年减少8.85亿元或3.6%[4] - 2024年每股盈利为1.40元,2023年为1.45元[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增长至74.8%,2023年为72.7%[11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入125.06亿元,2023年为120.61亿元[117] - 2024年销售成本6756.40亿元,较2023年增长2.2%,分包成本增长2.6%,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和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下降2.7%及0.6%[120]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10.84亿元,2023年为3.25亿元[122]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30.91亿元,较2023年增长21.3%,管理费用452.39亿元,较2023年下降4.9%[123][124] - 2024年营业利润率由2023年的5.2%下降至2024年的5.1%[125] - 2024年除所得税前利润371.63亿元,较2023年下降1.0%,所得税费用63.44亿元,较2023年减少0.9%,实际税率由17.0%上升至17.1%[130][131] - 2024年公司总收入7682.43亿元,2023年为7556.87亿元,同比增长1.7%[136] - 2024年毛利926.03亿元,较2023年下降2.1%,疏浚和其他业务毛利分别上升10.1%及108.6%,基建建设和设计业务毛利分别下降3.3%及17.0%[114][121] - 2024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296.19亿元,较2023年的558.69亿元减少47.0%[157]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416.40亿元,较2023年的503.32亿元减少17.3%[158] - 2024年资本性支出307.51亿元,2023年为428.98亿元[160] - 2024年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期为62天,2023年为56天;2024年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期为221天,2023年为206天[162] - 2024年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扣除拨备)总计140905百万元,2023年为119240百万元;2024年减值拨备为285.38亿元,2023年为239.88亿元[164] - 2024年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总计425779百万元,2023年为391835百万元[167] - 2024年质量保证金总计72552百万元,2023年为56756百万元[169] - 2024年借款总额为586323百万元,2023年为511626百万元[170] - 2024年以人民币计值的借款为562315百万元,2023年为481310百万元;2024年负债比率为49.1%,2023年为46.6%[172] - 与客户和分包商纠纷有关的未决诉讼最高赔偿金额2024年为43.47亿元,2023年为28.94亿元[173] - 2024年发行的部分资产支持证券及资产支持票据规模合计为712.54亿元,2023年为725.43亿元;其中优先级份额2024年为597.84亿元,2023年为670.89亿元[17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68,243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755,687百万元人民币[19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92,603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94,549百万元人民币[194] - 2024年公司营业利润为39,307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8,974百万元人民币[19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利润为37,163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7,552百万元人民币[194] - 2024年公司本年度利润为30,819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1,153百万元人民币[194] - 2024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40元,2023年为人民币1.45元[194] - 2024年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为4,103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 - 2,099百万元人民币[196] - 2024年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34,922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29,054百万元人民币[196]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693.47亿元,2023年为9981.4亿元,同比增长7.13%[19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为7889.25亿元,2023年为6862.72亿元,同比增长14.96%[19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8688.08亿元,2023年为7622.55亿元,同比增长13.98%[197] - 2024年12月31日净流动负债为798.83亿元,2023年为759.83亿元,同比增长5.13%[197]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9894.64亿元,2023年为9221.57亿元,同比增长7.30%[197][198]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216.49亿元,2023年为4629.57亿元,同比增长12.68%[198] - 2024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4678.15亿元,2023年为4592亿元,同比增长1.88%[198] - 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为3134.25亿元,2023年为3017.67亿元,同比增长3.86%[198] - 2024年12月31日非控制性权益为1543.9亿元,2023年为1574.33亿元,同比下降1.93%[198] - 2024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4678.15亿元,2023年为4592亿元,同比增长1.88%[198] - 2023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459.124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467.815亿元[199] - 2024年度利润为30.819亿元,综合收益总额为34.922亿元[199] - 2024年宣派股息及分派永续证券利息共减少权益11.285亿元[199] - 2024年以股份为基础付款及授予限制性股票增加权益32300万元[199] - 2024年非控股股东注资增加权益5.286亿元,撤回股本减少权益2.984亿元[199] - 2024年发行永续证券增加权益31.195亿元,赎回永续证券减少权益32.097亿元[199] - 2024年与非控制性权益交易减少权益37600万元[199] - 2024年转入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风险储备和安全生产储备共减少留存收益24400万元[199] - 2024年因出售权益投资转拨公允价值储备使其他储备减少10.64亿元,留存收益增加10.64亿元[19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发行永续证券310亿元(2023年为350亿元),子公司发行永续证券876.61亿元(2023年为854.36亿元)[199] - 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合计426176百万元[200] - 2023年1月1日(经重列)母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合计427753百万元[200] - 本年度利润(经重列)为31153百万元[200] - 指定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扣除税项)为 - 2734百万元[200] - 本年度综合收益总额(经重列)为29054百万元[200] - 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为 - 3509百万元[200] - 授予限制性股票涉及金额522百万元[200] - 设计院分拆上市带来权益增加12302百万元[200] - 发行永续证券涉及金额33948百万元[200] - 2023年12月31日(经重列)母公司所有者应占权益合计459200百万元[200] 集团新签合同相关数据 - 2024年集团新签订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较2023年增加7.3%[5] - 2024年集团新签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5%;营业收入为7682.4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4%[43] - 2025年集团新签合同额目标计划同比增速不低于7.1%,收入目标计划同比增速不低于5.0%[43] - 公司报告期新签合同额为18811.85亿元,同比增长7.3%,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4867.73亿元[54] 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数据 - 2024年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7] - 报告期公司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26] - 公司各业务来自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7053.47亿元,同比增长46.4% [54]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规划 - 2025年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做好六方面工作[8] - 公司明确战新产业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25个细分赛道[26] - 公司2025年将拓展境内外市场,调整业务结构布局,扩大国际影响力[47] - “大交通”业务抓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机遇,推进模式和技术创新[48] - 公路桥梁领域紧抓发展机遇,强化前端引领和绿色低碳转型[48] - 铁路领域抢抓铁路建设市场政策机遇,优化轨交经营布局[48] - 公司发挥重大工程示范效应,在各领域寻求新突破[48] - 房屋建筑领域关注35个城区常住人口超300万城市的保障房建设需求[49] - 内河领域结合17个省市特点创新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50] - 水利领域加大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三级水网攻坚力度[51] - 陆上新能源领域聚焦八大沙漠、四大采煤沉陷区以及青海、新疆戈壁等风光基地建设加大布局力度[51] - “大城市”业务把握城市发展市场机遇,重点拓展国家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49] - 港航疏浚领域巩固主业领先地位,延伸拓展机电安装、管廊运输等衍生市场[50] - 生态环保领域抢抓城乡供排水厂网设施新一轮发展机遇[50] - 海洋业务领域全面参与海上风电咨询设计与建设运维[50] - 农林牧渔领域探索“德阳模式”的可复制性,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51] - 新基建业务领域加大东数西算数据中心与新能源建设融合发展[51] 公司业务结构与市场覆盖 - 公司核心业务领域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14] - 公司拥有34家主要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港澳特区和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17] - 报告期内,公司港航疏浚业务沿海市场占有率超六成,房建业务现汇同比增长36%[17] 公司项目投资相关数据 - 全年项目投资境内新签合同额1290.47亿元,同比减少33.8%[19] - 公司按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293.83亿元,预计可承接建安合同额为1100.84亿元[55] - 2024年,公司按股比确认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合同额为1293.83亿元,同比下降38.0%[104] - 报告期内,公司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境内合同额为1290.47亿元,境外为3.36亿元,BOT及BOO类、政府付费类、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合同额分别占比58%、14%、28%[106] - 公司政府付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93.84亿元,累计收回资金968.74亿元;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92.04亿元,实现回款1661.74亿元[10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特许经营权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50.07亿元,进入运营期项目32个,报告期运营收入83.29亿元,净亏损23.40亿元,尚未完成投资额为1118.27亿元[108] - 公司预计在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环节可承接建安合同额为1100.84亿元[106] - 新签基础设施等投资类项目总投资概算为293,096百万元人民币,按股比确认合同额为129,383百万元人民币,建安合同额为110,084百万元人民币[109] - G76厦蓉国家高速公路都匀至贵阳段扩容工程与榕江至融安(黔桂界)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概算28,862百万元人民币,按股比确认合同额28,862百万元人民币,建安合同额22,012百万元人民币[109] - 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项目总投资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