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创业(01945)

搜索文档
VC/PE年度IPO成绩单
投资界· 2025-01-10 12:01
VC/PE机构IPO成绩单 - 2024年VC/PE支持的中企IPO共129家,涉及706家机构,有被投企业IPO的机构数同比下滑31.1% [7] - 2024年收获5个及以上中企IPO的机构共17家,不及去年五成 [7] - VC/PE机构持有2024年新增上市企业的账面股份总价值为1,908.85亿元,同比下降50.6% [7] - 中金资本以13家被投企业IPO数量位居榜首,红杉中国以9家紧随其后 [8][11][12] - 红杉中国账面持股价值区间为60-70亿元,位居前列 [11][12] VC/PE支持的IPO总量及渗透率 - 2024年VC/PE支持的中企IPO总量同比下降51.7%至129家 [14] - VC/PE支持的IPO中企融资总额约876.60亿元,同比下降69.0% [14] - 2024年中企上市市场VC/PE渗透率为66.2%,其中A股渗透率达75.0%,较2023年提升5.7个百分点 [18] IPO账面回报 - 2024年VC/PE支持IPO中企发行时平均账面回报倍数为3.01倍 [22] - 境内A股平均账面回报水平为2.48倍,不到2023年的60% [22] - 境外市场发行时平均账面回报水平为3.31倍,降幅小于境内市场 [22] 行业展望 - 中企IPO数量在短中期内预计将不会恢复至2021年左右的高峰 [26] - 投资者需开拓多元化退出方式,包括并购、股权转让、S基金交易等 [26]
2024,诞生195个IPO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整体回顾 - 2024年中企IPO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为近10年新低,195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51.1%,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442.66亿元,同比下降63.6% [6] - 下半年IPO活跃度环比回升,11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973.53亿元,环比分别上升37.8%、107.5% [6] - A股共有10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68.1%,境外市场共95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10.5%,港股收获全市场首发融资额前三大中企IPO [6] 市场分布 - A股IPO总量同比收缩近七成,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超六成,首发融资额合计225.81亿元,同比下降81.5% [10] - 境外IPO于下半年现回暖迹象,港股62家中企上市,同比微降6.1%,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98.62亿元,同比上升80.2%,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地平线机器人贡献主要融资额 [12] - 美股33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65.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80.50亿元,同比上升108.1%,极氪为纽交所唯一中企IPO,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 [12] 地域分布 - 广东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居首位,41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572.40亿元,同比下降5.2% [17][18] - 江浙与京沪表现相对良好,江苏、浙江、北京分别有29家、26家、24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484.22亿元 [17][18] - 内蒙古为唯一融资额同比增长地区,首发融资额6.48亿元,同比上升148.0% [18]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比超六成IPO中企,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超七成 [21] - 物流行业受大额融资案例带动,顺丰控股和国货航推动其位列全年融资规模行业第五位 [21]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30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1-05 15:55
投资事件汇总 - 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30起事件,涉及总金额234.56亿元人民币 [2][3] - 金额最大事件为盛合晶微半导体获7亿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国寿股权投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投资基金等 [3][20] - 交易地域分布:广东省和上海市并列第一(各16.9%),江苏省16.2%,北京市11.5% [3][4] - 行业分布:生产制造、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健康、材料等领域交易活跃 [6][9] 重点投资案例 - 格思航天获中科创星等机构10亿人民币投资 [11] - 国货航获北工投资等机构15.19亿人民币投资 [11] - 橙帆医药获联想之星等机构5000万美元投资 [16] - 日隷电投获诺德基金等机构19亿人民币投资 [16] - 拿森电子获国投招商等机构5亿人民币投资 [15] 并购事件 - 本周并购市场共33起事件,披露交易金额14.24亿人民币 [24] - 金额最大并购:沈阳润电热力3.24亿人民币收购沈阳第二热力49%股权 [24] - 惠顺多商贸收购人人乐旗下14家子公司100%股权 [22][23] - 五矿集团收购中国中冶44.3%股权 [23] 上市事件 - 本周8家企业上市,总融资66.31亿人民币 [27] - 国货航深交所主板上市募资30.39亿人民币 [26][27] - 英诺塞科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资14亿港币 [26] - 天和磁材上交所主板上市募资8.13亿人民币 [26]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活跃:盛合晶微7亿美元融资、英诺塞科上市等 [3][26] - 汽车交通领域多笔大额融资:国货航、塞力斯汽车、PIX Moving等 [11][12][15] - 医疗健康领域持续受关注:橙帆医药、瑞风生物、讯飞医疗等 [12][16][26] - 材料行业表现突出:英诺塞科、粒影生物、天和磁材等 [16][26]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04起事件
投资界· 2024-12-29 15:02
交易概况 - 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04起事件,涉及总金额236.15亿人民币 [2] - 金额最大事件为青岛海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23.76亿人民币受让浙江万马25.53%股权 [2] - 交易地域分布前三为广东省(19.2%)、江苏省(16.3%)、浙江省(15.4%) [2] 地域分布 - 广东省案例数20起,金额37.80亿人民币 [3] - 江苏省案例数17起,金额17.16亿人民币 [3] - 浙江省案例数16起,金额60.38亿人民币 [3] - 海外案例3起,金额25.80亿人民币 [3] 行业分布 - 生产制造、信息技术、材料行业案例数量领先 [5] - 材料、汽车交通、生产制造行业披露金额较高 [8] 投资事件 - 共67起投资事件,披露金额56起,总额94.85亿人民币 [16] - 最大投资为智己汽车获12.23亿人民币融资 [17] - 其他重点投资包括蓝箭航天(9亿人民币)、佑驾创新(5.4亿港币)、浩博医药(7300万美元) [13][16] 并购事件 - 共33起并购事件,总额114.82亿人民币 [20] - 最大并购为青岛海控23.76亿人民币收购万马股份25.53%股权 [20] - 其他重点并购包括东方资管收购加加食品23.51%股权、岳阳林纸全资收购骏泰新材料 [19][20] 上市事件 - 共4家企业上市,募资总额26.48亿人民币 [22] - 中力股份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募资12.40亿人民币 [21][22] - 佑驾创新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资6.66亿港币 [21][22]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12起事件
投资界· 2024-12-22 16:48
投资并购事件概况 - 本周共发生112起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涉及总金额445.02亿元人民币 [2][3] - 最大单笔投资为华能新能源获150.00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南网能创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 [3][15] - 并购市场共41起事件,披露金额78.52亿人民币,最大并购为军信股份21.97亿人民币收购仁和环境63%股权 [19] - 上市企业8家,总融资金额22.21亿人民币,小菜园以8.60亿港元成为募资额最高IPO [21] 地域分布 - 江苏省以18起案例(16.1%)、213.53亿元居交易数量首位 [3][4] - 北京市和上海市并列第二,各14起案例(12.5%),北京涉及金额达1920.02亿元显著领先 [4] - 重庆单笔金额突出,3起案例涉及111.00亿元 [4] 行业分布 - **投资金额前三行业**:能源矿产(158.00亿)、汽车交通(111.43亿)、信息技术(30.00亿) [9][12][13] - **案例数量前三行业**:生产制造(18起)、信息技术(16起)、企业服务(12起) [6] - 能源矿产领域大额融资包括华能新能源150.00亿、醇氢科技3.81亿 [12][14] - 汽车交通领域阿维塔科技获110.00亿融资,悠跑科技获1.00亿 [12][14] 重点交易案例 - **华能新能源**:获150.00亿战略投资,主营风电、光伏项目运营,覆盖全国二十余省 [15] - **阿维塔科技**:汽车交通领域获南方资产、国投资本等110.00亿投资 [12] - **军信股份并购**:21.97亿收购餐厨垃圾处理商仁和环境63%股权 [19] - **小菜园IPO**:港股募资8.60亿港元,计划用于门店网络扩张 [21] 其他关键数据 - 63起投资事件中47起披露金额,合计344.29亿人民币 [15] - 海外投资7起,涉及金额13.17亿元,主要分布在香港、美国等地 [4][14] - 医疗健康领域威脉医疗获1.00亿融资,蒂蓝生物获9000万 [11][12]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08起事件
投资界· 2024-12-15 15:59
本周投融资概况 - 本周共发生108起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涉及总金额276.77亿元人民币 [2] - 投资事件52起,披露金额事件41起,共计46.96亿人民币 [15] - 并购事件53起,披露交易金额197.81亿人民币 [19] - 上市企业3家,总融资金额32.00亿人民币 [20] 重点交易事件 - 金额最大投资事件:安济盛生物医药获1.2亿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贝恩资本、君联资本等 [15] - 金额最大并购事件:Grand Silver和益海嘉里金龙鱼对山东鲁花集团增资55.69亿人民币 [19] - 金额最大上市事件:毛戈平在香港主板上市,募资21.04亿港币 [20] 地域分布 - 交易数量前三地区:江苏省(18起,16.7%)、北京市(15起,13.9%)、广东省(12起,11.1%) [2] - 交易金额前三地区:山东省(82.66亿)、浙江省(31.18亿)、江苏省(24.25亿) [3] 行业分布 - 主要涉及行业包括:企业服务、信息技术、生产制造、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产业等 [5] - 农业领域出现大额交易:山东鲁花集团并购及增资事件 [19] - 医疗健康领域大额融资:安济盛生物1.2亿美元融资 [15] 重点公司动态 - 毛戈平上市:化妆品公司,拥有MGPIN和至爱终生两个品牌,募资主要用于销售网络扩张和品牌建设 [20] - 山东鲁花集团:食用油生产商,获得战略投资后将加强市场地位 [19] - 安济盛生物:专注于骨关节肌肉疾病创新药物研发 [15] 投资机构动向 - 红杉中国参与协鑫光电5亿人民币融资 [11] - 高瓴投资参与疯狂小狗5亿人民币融资 [12] - 淡马锡投资、德太投资参与Veeam融资 [10]
清科创业2024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
投资界· 2024-12-11 18:34
清科研究中心背景 - 清科创业(01945 HK)旗下专业研究机构,提供股权投资市场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 [2] - 连续24年发布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建立行业评价体系 [4] 2024年股权投资市场趋势 - 政策层面:创投十七条、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激活市场,国家多部门强调发展股权投资 [4] - 投资方向: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成为焦点,国资和产业资本加大布局 [4] - 市场变化:并购市场进入拐点,机构探索多元化退出路径,"耐心资本"理念普及 [4] 2024年度排名核心榜单 早期投资机构 - 早期投资30强前三:中科创星、真格基金、明势创投 [7][8] - 早期投资家10强代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真格基金CEO等 [16][18][20] 创业投资机构 - 创投100强前三:红杉中国、深创投、IDG资本 [36][37] - 最佳创投家:红杉中国沈南鹏、深创投董事长等 [60][67][73]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 PE100强前三:高瓴投资、中金资本、腾讯投资 [84][85] - 最佳PE投资家:高瓴张磊、中金资本单发保等 [107][110][117] 细分领域投资榜单 - 战略投资者/CVC20强:腾讯投资、联想创投、比亚迪投资等 [134][136] - 医疗健康30强:高瓴投资、红杉中国、鼎晖投资等 [155][156] - 半导体20强:和利资本、华登国际、武岳峰科创等 [166] - 人工智能10强:阿里巴巴、高瓴投资、腾讯投资等 [168] 区域与产业专项榜单 - 政府投资机构50强:成都科创投、合肥产投资本、深投控资本等 [130][132] - 航空航天20强:深创投、中航融富、航天投资等 [173][174] - 新材料20强:中建材新材料基金、中科创星、恒旭资本等 [160]
清科倪正东:一级市场亟需更好的流动性
投资界· 2024-12-10 16:47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进入调整期,2024年前三季度基金管理人减少751家至1.2万家,新登记80家同时注销800家,新备案基金3000多只但取消备案超1800家 [5] - 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洗牌现象明显 [7] - 人民币基金占比从20年前的20%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98.5%,深刻改变创投生态 [13] - 市场资金加速集中化,TOP200案例占全市场投资金额超60%,头部机构投资案例数占比约40%但比例微降 [18][21] 募资与投资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VC/PE总募资规模近1万亿元同比下降26%,新募集基金2777只数量下降50% [7] - 国资背景LP出资占比达81.2%,国资管理人新募人民币基金占比70% [10] - 人民币基金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行业希望外资占比维持在20%-30% [13] - 投资端出手4000亿元同比下降28%,投资企业5000多家 [13] - 硬科技领域(IT/半导体/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投资金额占比达64.9% [15] 地域分布特点 - 长三角地区投资占比从十年前的27.1%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9.8%,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16] - 大湾区投资占比16.8%,京津冀占比下降,三大创投聚集区格局形成 [18] - 政府基金成为重要出资方,头部机构与地方国资基金合作竞争加剧 [21] 退出市场挑战 - 2024年前三季度退出案例2856笔同比下降60%,IPO数量723个同比下降51.3% [21] - VC/PE支持的IPO涉及机构440家同比下降50%,持股账面价值1193.65亿元同比下降60% [23] - IPO退出案例占比从54%降至25%,行业面临流动性挑战 [26] - 处于退出期和延长期的基金规模近20万亿元,S交易需求倍增 [29] 未来投资方向 - 人工智能赛道爆发式增长,成为2024年最火投资领域 [28] - 存量资产交易空间大,非IPO类退出占比从50%增至75%(美国为95%) [29] - 全球产业链重组带来出海机遇,但重仓中国仍是共识 [29]
清科创业(0194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8 16:5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72,222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85,778千元人民币[6]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7,73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7,228千元人民币[6]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9,58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3,484千元人民币[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7,62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9,790千元人民币[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731,648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739,447千元人民币[7] - 2024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170,473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71,697千元人民币[7] - 2024年6月30日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权益为561,766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568,111千元人民币[7]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858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7220万元,降幅15.9%[12] - 收入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686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5450万元,降幅20.6%[13] - 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1720万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1770万元,增幅2.9%,毛利率从20%增至24.5%[14] - 销售及营销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85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770万元,降幅9.4%[19] - 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2200万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2590万元,增幅17.7%[20] - 研发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82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710万元,降幅13.4%[21]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的640万元增至2024年同期的780万元,增幅21.9%[22] - 所得税抵免从2023年上半年的37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200万元,降幅45.9%[23] - 净亏损从2023年上半年的98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760万元,降幅22.4%,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率分别为11.4%及10.5%[24] - 2023年末和2024年6月末总资产分别为7.394亿元和7.316亿元,负债总额分别为1.717亿元和1.705亿元[25][26] - 2024年6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银行存款约为3.789亿元,营运资金从2023年末的4.903亿元减至2024年6月末的4.744亿元[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3.3%,2023年末为23.2%[38] - 2024年上半年与客户签订合同收入7.2222亿元,2023年同期为8.5778亿元[66]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773亿元,2023年同期为1.7228亿元[6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亏损1.7589亿元,2023年同期为2.0771亿元[6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7627万元,2023年同期为9790万元[66]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73.164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3.9447亿元[68] - 2024年6月30日总负债17.047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1697亿元[70] - 2024年6月30日总权益56.117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775亿元[7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1.0449亿元,2023年同期为流出5161万元[7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1.4837亿元,2023年同期为流出7.3972亿元[7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1.2388亿元,2023年同期为流出8715万元[7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7397千元,综合收益总额亏损5032千元[74] - 2024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567750千元,6月30日为561175千元[7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综合收益为2365千元[74] - 2024年上半年回购自有股份代价为1313千元[74] - 2023年1月1日股本为201千元,2024年6月30日为200千元[73][74] - 2023年1月1日股本溢价为418332千元,2024年6月30日为414403千元[73][74] - 2023年1月1日保留盈利为55635千元,2024年6月30日为62045千元[73][74] - 2023年1月1日权益总额为548862千元,2023年6月30日为550995千元[73]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7.2222亿元,2023年同期为8.5778亿元,同比下降15.8%[92][93] - 2024年上半年总毛利1.773亿元,2023年同期为1.7228亿元,同比增长2.9%[92] - 2024年上半年雇员薪酬福利5.3521亿元,2023年同期为5.6745亿元,同比下降5.7%[94] - 2024年上半年租赁收入3497万元,2023年同期为2265万元,同比增长54.4%[9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为 - 1959万元,2023年同期为 - 3694万元,亏损减少47.0%[96]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0.02元,2023年同期为0.03元,亏损减少33.3%[98] - 2024年上半年折旧费用总计10522千元,2023年为10334千元[104]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流动部分为24547千元,非流动部分为10370千元,总计34917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8620千元、25510千元、44130千元[105] - 2024年上半年与租赁有关费用总计12413千元,2023年为11421千元;2024年上半年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13316千元,2023年为6946千元[106] - 2024年6月30日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中应收账款为14840千元,其他应收款项为12764千元等,总计662335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8009千元、14085千元等,总计665488千元[107] - 2024年6月30日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总计为5031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548千元[10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自第三方为28845千元,减值拨备为14005千元,应收账款总额为1484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1280千元、13271千元、28009千元[11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3个月内为8020千元,3 - 12个月为8843千元等;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2869千元、5285千元等[111] - 2024年6月30日其他非流动资产中长期银行存款为10322千元,租赁按金及其他为7427千元,总计17749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10168千元、10750千元、20918千元[1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及其他流动资产为11,60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227千元[1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5,4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88千元[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为11,70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888千元[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92,99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2,273千元[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客户经纪存款为6,34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23千元[1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递延收入(与资产有关的政府补助)为9,9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063千元[1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为18,619千元,2023年为26,076千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为6,015千元,2023年为10,455千元[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306,228,400,2023年12月31日为306,348,800;库存股份为 - 2,68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 - 1,494千元;股本溢价为414,40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4,530千元[121] - 2024年上半年向关联方北京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服务收入为3千元,2023年为283千元;从关联方北京清科创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取得服务费用为249千元,2023年为749千元[126]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金额为6,000,000元及10,455,000元[120] - 关联方合约负债中,北京清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6月30日为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千元[128]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工资、薪金及花红为2806千元,2023年为2754千元;其他社会保障费用等为226千元,与2023年持平;雇员薪酬福利总额2024年为3032千元,2023年为2980千元[129] - 年末/期末已签约但尚未发生的被投资方资本投资,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均为1800千元[1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数据服务毛利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1440万元和143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50%和50.5%[15] - 营销服务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120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940万元,降幅21.7%,毛利率从43%降至39%[16] - 投行证券服务毛亏从2023年上半年的149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640万元,降幅57%,毛亏率从292.2%降至77.1%[17] - 培训服务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560万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40万元,降幅92.9%,毛利率从23.4%降至3.5%[18] - 2024年上半年数据服务收入2.8285亿元,2023年同期为2.8849亿元,同比下降2.0%[92] - 2024年上半年营销服务收入2.4146亿元,2023年同期为2.7884亿元,同比下降13.4%[92] - 2024年上半年投行证券服务收入8302万元,2023年同期为5111万元,同比增长62.4%[92] - 2024年上半年培训服务收入1.1489亿元,2023年同期为2.3934亿元,同比下降51.9%[92] 业务运营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私募通及私募通MAX约有36万名注册用户,线上资讯平台累计超350万用户[8]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界平台及第三方平台总阅读量同比增加约22%[8] 股权及股份计划相关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倪正东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47,120,808股,占比48.06%;张妍妍女士持有185,913股,占比0.06%;符星华女士持有64,500股,占比0.02%;龚虹嘉先生持有11,459,169股,占比3.74%[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倪正东先生持有清科集团约54.93%股权,清科集团为清科创业100%股权的登记股东[41] - JQ Brothers Ltd.实益权益股份数为144,065,030股,占比47.06%[42] - 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于2020年12月7日获采纳,2023年5月17日修订[45]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及其他股份计划,可发行股份最高合共数目不得超30,640,240股,占中期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0.04%[47]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及其他股份计划授予各合格人士的股份,十二个月内已发行及将发行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本1%[48] - 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自2023年5月17日起计
清科创业(0194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13 22:33
财务数据 - 集团收入为72,222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15.8%[7] - 集团毛利为17,730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9%[11] - 集团除所得税前虧損為9,586千人民币,較上年同期收窄28.9%[14] - 集團期內虧損為7,627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收窄22.0%[14] - 集團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為206,449千人民幣,較上年末增加26.6%[25] - 集團短期銀行存款為260,258千人民幣,較上年末下降15.9%[25] - 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8,594千人民幣,較上年末增加14.4%[25] - 集團合約負債為92,997千人民幣,較上年末增加28.6%[30] - 集團租賃負債為34,917千人民幣,較上年末下降13.8%[28][30] - 集團遞延所得稅資產為12,619千人民幣,較上年末增加56.0%[23] - 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85.8百萬元減少15.9%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72.2百萬元[92] - 收入成本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68.6百萬元減少20.6%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54.5百萬元[93] - 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7.2百萬元增加2.9%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17.7百萬元,毛利率由20.0%增加至24.5%[94] - 數據服務毛利及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95] - 營銷服務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2.0百萬元減少21.7%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9.4百萬元,毛利率由43.0%減少至39.0%[96] - 投行證券服務毛虧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14.9百萬元減少57.0%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6.4百萬元[97] - 培訓服務毛利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5.6百萬元減少92.9%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0.4百萬元,毛利率由23.4%減少至3.5%[98] - 銷售及營銷費用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8.5百萬元減少9.4%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7.7百萬元[99] - 一般及行政費用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22.0百萬元增加17.7%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25.9百萬元[100] - 研發費用由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8.2百萬元減少13.4%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7.1百萬元[101] - 公司的净亏损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幣9.8百万元下降22.4%至截至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7.6百万元[104] - 公司的总资产保持相对稳定,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分别为人民幣739.4百万元及人民幣731.6百万元[105] - 公司的负债总额保持相对稳定,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分别为人民幣171.7百万元及人民幣170.5百万元[106] -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相对稳定,截至2024年6月30日为23.3%[12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概无任何未偿还银行贷款或其他借款[1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产生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薪酬)为人民币53.5百万元[133] 业务发展 - 公司附属公司北京清科创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总代价人民币28.3百万元收购致达基金约14.72%的合伙权益[39] - 公司擁有約36萬名註冊用戶的私募通及私募通MAX[86] - 為百餘客戶編製定制報告[86] - 線上資訊平台累計超過3.5百萬用戶[87] - 通過投資界平台及第三方平台的總閱讀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約22%[87] - 公司提供數據、營銷、投行證券及培訓等綜合服務[85] 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在香港联交所以总代价约1.4百万港元购回共1,434,000股普通股[41] - 公司于2024年7月2日至7月12日从市场购回376,000股普通股,并注销1,053,200股股份[42] - 本公司从全球发售获得的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86.9百万港元,此外还获得了约66.0百万港元的额外所得款项净额[127] - 本公司于2022年6月6日发布公告,内容有关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的用途变更[1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31.4百万港元[132] - 本公司现时预期将于2024年12月前悉数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36] - 本公司在报告期内以总代价约1.4百万港元在联交所购回合共1,434,000股股份,反映公司对其长远业务前景的信心以及提升股份价值[143][1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380,800股库存股[145] - 报告期内,公司未售出或转让任何库存股[145] 公司治理 - 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第C.2.1条外,本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载的守则条文[138] - 本公司已就董事进行证券交易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之证券标准守则[140] - 可能拥有本集团内幕消息的相关本集团员工亦须就进行证券交易遵守标准守则[141] - 本公司将继续检讨及监察其企业管治常规,以确保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3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