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创业(01945)

搜索文档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57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3-23 14:58
募资情况 - 本周新增备案基金86只,规模总计285.27亿元,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募集40.01亿元,为本周募资最多[4] - 全年累计股权投资备案基金858只,规模总计6313.87亿元[4] - 新登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1家,取消备案登记16家,全年累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为17家[4] 投资情况 - 本周共发生48起投资事件,披露金额事件43起,共计82.18亿元[6] - 金额最大投资事件为中远海运特运获35亿元投资,投资方包括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深圳港集团等[6][8] - 医疗健康领域大睿生物获25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礼来亚洲基金等[11] - 信息技术领域智谱AI获3亿元投资[13] - 消费生活领域佳禾食品获7.25亿元投资[13] 并购情况 - 本周并购市场共发生18起事件,披露交易金额125.79亿元[16] - 金额最大并购事件为TCL科技以34.3亿元收购乐金显示(广州)100%股权[16] - 宁波银行收购华融消费金融19.1%股权[16] - 航空工业集团收购中航电子2%股权、中航机电5.1%股权等[17] 上市情况 - 本周5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31.47亿元[19] - 恒鑫生活创业板上市募资10.18亿元,为本周募资最多上市事件[19] - 弘景光电创业板上市募资6.66亿元[20] - 维昇药业香港主板上市募资6.81亿港元[20] 地域分布 - 投资事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17.2%)、浙江省(13.4%)、广东省(12.1%)[2] - 备案基金地域分布前五未披露具体数据[4]
清科创业(0194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4 22: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92,47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38,461千元人民币下降19.3%[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利润为17,06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1,002千元人民币下降18.8%[4] - 2024年年度利润为12,33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6,035千元人民币下降23.1%[4] - 2024年毛利为66,98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5,196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经营利润为2,8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296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2,9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256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总资 产为761,60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39,447千元人民币[11] - 2024年总负债为182,62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1,697千元人民币[13] - 2024年总权益为578,98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67,750千元人民币[13]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的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04元人民币,2023年为0.05元人民币[9]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2.385亿元减少19.3%至2024年的1.925亿元[46] - 公司收入成本由2023年的1.433亿元减少12.4%至2024年的1.255亿元[47] - 公司毛利由2023年的9520万元减少29.6%至2024年的6700万元[48] - 公司毛利率由2023年的39.9%减少至2024年的34.8%[48] - 净利润从2023年的1600万元降至2024年的1230万元,降幅23.1%,净利率从6.7%降至6.4%[59] - 营运资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4.903亿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4.552亿元[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24.0%,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2%有所增长[78] - 集团股本回报率从2023年的2.8%降至2024年的2.1%,主要因收入减少致净利润减少[8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数据服务收入6992.5万元、营销服务收入7186.2万元、投行证券服务收入2579万元、培训服务收入2490万元,总计19247.7万元;2023年对应收入分别为7042.5万元、8572.2万元、3237.6万元、4993.8万元,总计23846.1万元[25] - 2024年数据服务毛利3355.1万元、营销服务毛利3129.5万元、投行证券服务毛损174.7万元、培训服务毛利388.1万元,总计6698万元;2023年对应毛利分别为3943.3万元、4254.6万元、4.4万元、1317.3万元,总计9519.6万元[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与客户签订合同在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中,数据服务2279.3万元、营销服务7186.2万元、投行证券服务1133.1万元、培训服务2185.5万元;于某个时间点确认收入中,数据服务4713.2万元、投行证券服务1445.9万元、培训服务304.5万元,总计19247.7万元;2023年总计23846.1万元[27] - 数据服务毛利由2023年的3940万元减少14.7%至2024年的3360万元[49] - 数据服务毛利率由2023年的56.0%减少至2024年的48.0%[49] - 营销服务毛利从2023年的4250万元降至2024年的3130万元,降幅26.4%,毛利率从49.6%降至43.5%[50] - 投行证券服务毛利从2023年的4万元降至2024年亏损170万元,毛利率从0.14%降至 - 6.8%[52] - 培训服务毛利从2023年的1320万元降至2024年的390万元,毛利率从26.4%降至15.6%[53] 费用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雇员薪酬福利11205.7万元、线下活动成本2720.9万元、专业服务费1645.2万元等,总计20309万元;2023年对应费用分别为12036.3万元、4111.3万元、2261.5万元等,总计23320.4万元[28] - 销售及营销费用从2023年的1810万元降至2024年的1700万元,降幅6.1%[54] - 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3年的5410万元降至2024年的4500万元,降幅16.8%[55] - 研发费用从2023年的1780万元降至2024年的1570万元,降幅11.8%[56]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3年的1430万元降至2024年的1290万元,降幅9.8%[57] 其他收入及收益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7109千元,2023年为7203千元;其他收益╱(亏损)净额2024年为9204千元,2023年为 - 259千元[29] - 2024年所得税费用为4730千元,2023年为4967千元[30] 应收应付账款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应收账款为17745千元,2023年为28009千元[35]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理财产品投资为256373千元,2023年为163043千元[35] - 2024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应付账款为 - 3501千元,2023年为 - 4488千元[35] - 2024年应收账款少于三个月的为13588千元,2023年为22869千元;账面总值2024年为30073千元,2023年为41280千元[37] - 2024年应付账款6个月内的为1989千元,2023年为2779千元;总计2024年为3501千元,2023年为4488千元[38] 公司业务发展及投资相关 - 公司于2023年12月1日订立致达协议,以2830万元收购致达基金约14.72%的合伙权益,2024年4月10日完成支付及股权变更登记[16] - 公司推出国内首个AI产业数据系统,深度追踪人工智能产业链近50个细分领域[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私募通MAX有超360,000名注册用户[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线上资讯平台累计超350万用户[41] - 2025年政策红利释放与二级市场回暖,创投市场开始回暖[43] - 公司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业务增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一项对被投资方180万元的资本投资承诺[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发全球资本有限公司未到期理财产品本金总额约620万美元,占集团资产总值5.7%;银河金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未到期理财产品本金总额约8130万元人民币,占集团资产总值10.5%[72] - 清科资本间接持有375万股TechStar B类股份及600万份发起人权证,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交割后,将不再持有TechStar相关股份和权证,转而间接持有375万股继承公司股份及600万份继承公司发起人权证[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无附属公司或关联公司重大收购或出售、无资产抵押、无未偿还银行贷款或其他借款[74][75][76][77]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起的年度报告期首次应用相关修订,对过往及本期、未来期间无重大影响[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若干新增或修订会计准则及年度改进未强制执行,公司未提前采纳,预计无重大影响,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2027年1月1日生效后将对财务报表呈列及披露有一定影响[22] 公司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普通股于2020年12月30日上市,全球发售净收益约38690万港元,行使超配权额外净收入约6600万港元[83] - 2022年6月6日公告,重新分配约5000万港元,将未动用所得款预期使用时间延至2024年12月[85] - 2024年11月29日公告,重新分配约7200万港元,将未动用所得款预期使用时间延至2026年12月[86] - 截至2022年4月30日,扩大中国地理覆盖范围最初筹集17.84亿港元,第一次重新分配前未动用12.18亿港元[89]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完善线下服务产品及把握行业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第二次重新分配后未动用2.42亿港元[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升级线上平台及丰富线上服务产品已动用2700万港元,未动用6300万港元[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已动用1600万港元,未动用400万港元[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用于额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已动用3000万港元,未动用1.08亿港元[89] - 公司最初筹集所得款项净额总计45.29亿港元[89] - 公司预期于2026年12月前悉数动用所得款项净额[91] 公司股份相关 - 报告期内公司以约707万港元回购524.12万股股份[92] - 报告期内回购的105.32万股股份(不包括库存股)已全部注销,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418.8万股库存股[93] - 2025年1月1日至3月14日公司于联交所购回424,400股股份[106] 公司股息相关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均无支付或宣派股息[33]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支付任何末期股息[95] 公司会议及手续相关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5月22日举行[96] - 公司将在2025年5月19日至2025年5月2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97] 公司合规及治理相关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普通股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98] - 报告期内,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第C.2.1条外,已遵守守则所有条文[99] - 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由倪正东先生担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恰当[100] - 全体董事及可能拥有内幕消息的雇员在报告期内已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103] - 核数师确认集团2024年度业绩公告财务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相符[105] 公司公告及报告相关 - 公司2024年度业绩公告刊于联交所和公司网站[107] - 公司2024年度报告将适时派发股东并刊于相关网站[107] 公司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9]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48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3-09 15:47
核心观点 - 本周私募市场活跃度较高,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共计148起,涉及总金额408.53亿元人民币 [3]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国投电力70.00亿元人民币成为本周金额最大事件 [3][8] - 交易地域集中在上海市(20.5%)、北京市(16.7%)和江苏省(14.1%) [3] 募资情况 - 本周新增备案基金70只,规模总计146.51亿元,全年累计备案基金701只规模达5705.25亿元 [5] - 合肥市包河区产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和绵阳涪江新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各募集20.00亿元成为本周募资TOP2 [5] - 新登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0家,取消备案4家,全年累计管理人数量11家 [5] 投资情况 - 本周发生60起投资事件,披露金额事件48起共计189.26亿元 [8] - 医疗健康领域最活跃,和黄药业获金浦健服等机构44.78亿元投资,帕母医疗获1亿美元融资 [14][15] - 信息技术领域亮点包括智谱AI获杭州城创10亿元投资,汉阳科技获2亿元融资 [15] 并购情况 - 本周并购市场共13起事件,披露金额23.70亿元 [22] - 最大并购案为羚锐制药以7.04亿元收购银谷制药90%股权,后者为创新型医药生产商 [22][23] - 宏量企业100%收购江西星星科技,华电北方新能源完成两起风电公司全资收购 [23] 上市情况 - 本周5家企业上市总融资49.06亿元,蜜雪集团港股募资34.55亿港元(约31.7亿元人民币)成为最大IPO [25][26] - 蜜雪集团募集资金66%用于供应链建设,旗下拥有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 [25] - 航估冠佳创业板上市募资6.22亿元,汇通控股主板上市募资7.62亿元 [26]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65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3-02 14:53
核心观点 - 本周私募股权市场涉及总金额693.36亿元人民币,涵盖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四大领域 [1][2] - 最大单笔交易为奉新时代新能源和江西飞宇新能源对宜春盛源锂业的26亿人民币增资 [2] - 地域分布集中于广东省(19.1%)、江苏省(14.3%)和北京市(13.1%) [2] 募资情况 - 新增备案基金81只,规模535.04亿元,全年累计备案基金631只规模5558.75亿元 [4]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以100亿元募资规模居首 [4] 投资情况 - 发生57起投资事件,披露金额事件45起合计38.86亿元 [6] - 最大单笔投资为松禾资本等对深圳瑞德林生物的超5亿元融资,该公司聚焦合成生物技术 [6][7] -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瑞德林生物)、材料(湖北三利谱3.66亿元)、医疗健康(威脉医疗)等 [10][13][14] 并购情况 - 发生24起并购事件,披露金额118.03亿元 [16] - 最大并购案为江西飞宇新能源对宜春盛源锂业26亿元增资,涉及锂矿勘探业务 [17] - 医疗健康领域活跃(圣湘生物100%收购未名海济生物、渝富控股收购重庆医药健康49%股权) [17][19] 上市情况 - 3家企业上市募资1.43亿元,微巴士国际在纳斯达克募资800万美元(约合5760万元人民币)为主 [20][21] - 微巴士国际为巴士信息平台,资金将用于美国业务拓展和产品研发 [21]
一级市场募资现状
投资界· 2025-02-21 16:47
募资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3,981只,同比下降43.0%,募资规模14,449.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8%,但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6.3和5.2个百分点 [5] - 第三季度募资规模达4,243.98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44.7%,主要受多只大额基金推动 [5] - 50亿元及以上大额基金共37只,合计募资3,053.44亿元人民币,占市场总规模比重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金额达3.63亿元,同比上升38.9% [5] 基金类型分析 - 创业投资基金数量2,511只保持领先,占比超60%,但募资规模4,498.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8% [13] - 成长基金募资规模6,430.82亿元人民币居首,占比达44.5% [13] - 债转股基金表现突出,18只基金募资751.07亿元人民币,数量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00.0%和106.5% [13] - 并购基金35只募资608.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3.7%,早期投资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2.7%和27.8% [13] 募资币种结构 - 人民币基金3,942只占比99.0%,募资13,890.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0%,规模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至96.1% [10] - 外币基金39只募资559.12亿元人民币,数量和规模同比降幅均近50%,其中82.1%集中在第一和第三季度完成募集 [10] LP出资分布 - 政府资金LP认缴出资近6,000亿元人民币,占比44.4%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 [16][17] - 金融机构与险资LP合计出资超2,100亿元人民币,占比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17] - 母基金出资近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其中国资背景占比超90% [17] 地域募资表现 - 浙江、江苏、山东新募基金数量领先,分别为759只、602只和447只,但同比降幅均超40% [20][21] - 北京募资规模1,892.79亿元人民币居首且同比大幅增长88.2%,重庆等地规模也实现增长 [21] - 城市层面嘉兴新募基金292只保持活跃度第一,苏州、广州等地募资排名上升 [23] 投资市场动态 - 2024年投资案例8,408起同比下降10.4%,金额6,380.71亿元人民币,剔除极值后同比降幅10.3%较2023年收窄 [25] - 人民币投资案例占比96.0%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金额占比84.4%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29] -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以1,923起案例和1,332.92亿元人民币投资持续领跑,IT行业金额同比逆势增长30.5% [32] 区域投资热点 - 江苏以1,603起案例居首,上海以1,101.45亿元人民币投资金额领先 [35] - 北京受AI大模型企业推动,投资金额达1,04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 [35] - 杭州、宁波等五个浙江城市进入全国投资活跃度TOP25 [35]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和上市40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2-16 15:58
投资和上市事件总览 - 本周共发生40起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涉及总金额42.65亿元人民币 [2][3] - 金额最大的投资事件为Vitruvian Partners LLP领投深圳市客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亿美元 [3][12] - 本周有1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14.35亿元人民币,为古茗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募集金额15.77亿港币 [13] 地域分布 - 交易事件主要分布在上海市(27.5%)、北京市(15.0%)、江苏省和浙江省(各占12.5%) [3] - 上海市案例数11起,金额8.65亿元人民币;北京市案例数6起,金额2.1亿元人民币;浙江省案例数5起,金额20.48亿元人民币;江苏省案例数5起,金额2.2亿元人民币 [4] 行业分布 - 行业案例数量对比显示,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健康、生产制造、企业服务等行业较为活跃 [6] - 行业披露金额对比显示,消费生活、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行业金额较大 [9] 重点投资事件 - 吉美瑞生(医疗健康)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投资 [11] - 柘飞航空获得创赛(常州)创业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11] - 深圳市客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旅行服务平台)获得1亿美元投资,覆盖全球400个目的地,拥有超过10万种当地行程与旅游预订服务 [12] 重点上市事件 - 古茗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股票15861.2万股,发行价格9.94港币/股,总募集金额15.77亿港币,全国拥有700多家分店 [13]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和上市共40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2-09 16:14
投资和上市概况 - 本周共发生40起投资和上市事件,涉及总金额37.15亿元人民币 [2][3] - 金额最大的事件为海博思创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8.61亿元人民币 [3] - 投资事件35起,披露金额26起,共计22.11亿元人民币 [14] - 上市事件5起,总融资金额15.04亿元人民币 [16] 地域分布 - 江苏省案例数最多,占比22.5%,金额4.86亿元人民币 [3][4] - 浙江省占比15.0%,金额6.52亿元人民币 [3][4] - 广东省和上海市并列第三,各占比12.5%,金额分别为7.27亿和5.21亿元人民币 [3][4] - 北京案例数占比10.0%,金额8.81亿元人民币 [4] 行业分布 - 生产制造、企业服务、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健康等行业案例数较多 [6] - 生产制造、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能源矿产、汽车交通等行业披露金额较高 [9] 重点投资事件 - 游戏科学获红杉中国、高瓴投资、腾讯投资等数亿美元投资,该公司为游戏开发商,主打产品包括《黑神话:悟空》 [13][14] - 联创汽车获国芯科技等投资5亿元人民币,涉及物联网、汽车交通、生产制造领域 [12] - 糖吉医疗获衢州信安资本等投资1亿元人民币,专注医疗健康领域 [13] - 森泰英格获力中投资等投资1亿元人民币,涉及生产制造领域 [13] 重点上市事件 - 海博思创科创板上市募资8.61亿元人民币,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 [3][16] - 亚联机械深交所主板上市募资4.16亿元人民币,涉及企业服务、生产制造领域 [16] - 宏海科技北交所上市募资1.11亿元人民币,专注房产家居领域 [16] - 华谌科技、品威客分别于纳斯达克上市,募资600万美元和1025万美元 [16]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19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1-19 16:23
交易概览 - 本周共发生119起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涉及总金额367.92亿人民币 [2] - 金额最大的事件为中国盐湖工业有限公司以135.58亿人民币受让青海盐湖工业12.54%股权 [2] - 交易地域分布集中于浙江省(25.2%)、江苏省(17.6%)和广东省(13.4%)[2][4] 行业分布 案例数量 - 信息技术、生产制造、材料行业案例数量领先 [7] - 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产业、化工、汽车交通、企业服务紧随其后 [7] 披露金额 - 信息技术、社交社区、生产制造行业披露金额居前 [10] - 金融、文体行业、材料、企业服务、医疗健康行业金额显著 [10] 投资事件 - 本周共发生64起投资事件,披露金额49起,总计90.65亿人民币 [19] - 最大单笔投资为智布互联获4.6亿美元融资,该公司为纺织产业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 [19][20] - 其他重点投资包括: - 康诺思腾(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获5亿人民币融资 [12] - 雷达骑(房产家居/信息技术)获5亿人民币融资 [14] - 智布互联(企业服务)获4.6亿美元融资 [19] - 门海微电子(物联网)获1.35亿人民币融资 [12] 并购事件 - 本周共发生5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244.49亿人民币 [26] - 最大并购案为中国盐湖工业以135.58亿人民币收购青海盐湖工业12.54%股权 [26] - 宁波能源完成多起全资收购,涉及能源矿产领域 [22][23] - 其他重要并购包括: - 麦迪科技收购折脂新能77.52%股权 [22] - 兴妮锡收购宇邦矿业85%股权 [23] - 罗欣药业收购罗欣健康33.94%股权 [24] 上市事件 - 本周5家企业上市,总募资32.78亿人民币 [30] - 宜宾银行在香港主板上市,募资17.83亿港币,为本周最大IPO [28][30] - 其他上市企业包括: - 新吉奥房车(香港主板,3.05亿港币) [28] - 車通科技(深交所创业板,4.14亿人民币) [28] - 思看科技(上交所科创板,5.69亿人民币) [28] - 塞目科技(香港主板,4.33亿港币) [28]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12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1-12 15:43
本周投融资概况 - 投资、上市和并购事件总数112起,涉及总金额183.67亿元人民币 [2] - 最大单笔交易为Auria Solutions Ltd对Auria Solutions UK I Ltd增资1.99亿美元 [2] - 投资事件72起,披露金额事件52起,总额88.87亿元人民币 [17] - 并购事件31起,披露金额57.68亿元人民币 [21] - 上市事件9起,总募资37.12亿元人民币 [22] 地域分布 - 上海市以22起案例(19.6%)和56.40亿元金额居首 [2][3] - 江苏省16起(14.3%)、广东省15起(13.4%)分列二三位 [3] - 浙江省单笔金额突出,10起案例涉及21.92亿元 [3] - 海外交易9起,金额29.61亿元 [3] 行业分布 投资事件主导行业 - **信息技术**:英矽智能获1亿美元投资,傅利叶智能获8亿元 [10][11] - **生产制造**:绿的谐波获14.13亿元融资,创单笔最高纪录 [17] - **汽车交通**:比博斯特获3亿元投资,胜华波电器获8亿元 [11][12] - **医疗健康**:胸动极光获4820万美元,艺妙神州获1亿元 [13][14] 并购重点领域 - **汽车零部件**:Auria Solutions系列并购涉及1.99亿美元 [21] - **半导体/电子设备**:凌云光收购JAI(95.6%股权) [19] - **清洁能源**:四川发展引领收购兴欣凯能源(60%股权) [19] 重点交易案例 - **绿的谐波**:获招商基金等14.13亿元投资,专注谐波减速机技术 [17] - **布鲁可上市**:港股募资14.56亿港币,主打儿童科技产品 [22][23] - **胸动极光**:港股IPO募资5.83亿港币,医疗健康领域 [22] - **傅利叶智能**:Prosperity7等投资8亿元,机器人技术企业 [11] 资本市场动态 - **港股活跃**:布鲁可、胸动极光等4家企业登陆港交所 [22] - **科创板表现**:赛分科技募资2.16亿元 [22] - **跨国并购**:Auria Solutions完成英国、美国等多地资产整合 [21]
清科研究中心解读国办1号文件
投资界· 2025-01-10 12:01
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26只,已认缴规模约7.40万亿元,其中产业类和创投类引导基金1,975只,认缴规模约6.15万亿元 [5] - 创投类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数量和认缴规模仅为产业类的2/5和1/7 [7] - 部分政府投资基金存在功能定位重复、投向与当地产业匹配度不高、市场化不足等问题 [5] 《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定义与分类 - 首次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分为产业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PPP或基建类基金不在此范围 [7] - 产业投资类基金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 [7] - 创业投资类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 [7] 设立与管理机制 - 严格控制新设数量,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基金需同级政府批准,县区级需上级审批且要求财政实力雄厚 [8] - 加强预算管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新设基金 [8] - 对创业投资类基金给予更多利好政策,如提高政府出资比例、放宽存续期要求等 [8] 统筹与联动 - 国家级基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地方基金由省级部门统筹,防止重复投资 [10] - 加强国家级与地方基金联动,支持重大项目前端研发和成果转化 [10] - 由发改委牵头规划全国政府投资基金投向,避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10] 市场化运作 - 通过市场化方式遴选基金管理人,建立容错机制,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 [11] - 鼓励取消政府投资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11] 退出机制 - 完善退出政策指引,采取市场化方式确定转让价格 [13] - 探索简化项目退出流程,优化份额转让定价机制 [13] - 鼓励特定领域采用接续投资方式,发挥长期资本作用 [13] 监管职责 - 首次明确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及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分工 [15][16] - 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信用建设和投向指导,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登记备案和监管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