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01988)

搜索文档
民生银行(01988)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213.8亿元 同比减少4.87%
智通财经· 2025-08-29 16:45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07.01亿元 同比增长7.79% [1][3] - 归母净利润213.8亿元 同比下降4.87% [1][3] - 每股基本收益0.45元 [1] - 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 同比增长1.28% [3] - 非利息净收入214.98亿元 同比增长26.41%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 同比增长0.41% [3]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77689.21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0.59% [2]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698.7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0.44% 占总资产比例57.54% [2] - 一般性贷款占比56% 较上年末上升1.85个百分点 [2] - 总负债70666.09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1.28% [2] - 吸收存款43110.0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46% 占负债比例61.01% [2] - 个人存款占比31.96% 较上年末上升1.40个百分点 [2] 经营策略 - 信贷资源集中于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 [2] - 通过支付结算、代发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升低成本存款规模 [2] - 生息资产日均规模71224.47亿元 同比增长579.32亿元 [3] - 净息差1.39% 同比上升1个基点 [3] -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应对风险 [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总额660.52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42亿元 [4] - 不良贷款率1.48% 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4] - 拨备覆盖率145.06% 较上年末上升3.12个百分点 [4] - 持续完善"三道防线"风险防控机制 [4]
民生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87% 拟每10股派1.36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6:4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3.84亿元 同比增长7.8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3.8亿元 同比下降4.87%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 [1] 股东回报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36元(含税) [1]
民生银行(600016)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9 16: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23.84亿元,同比增长7.83%[20] - 营业收入723.84亿元,同比增加52.57亿元,增幅7.83%[35] - 营业收入为723.84亿元,同比增长7.83%[98][100]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13.80亿元,同比下降4.87%[20]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213.80亿元,同比减少10.94亿元,降幅4.87%[35]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213.8亿元,同比下降4.87%[97] - 非利息净收入为人民币231.81亿元,同比增长25.00%[20] - 非利息净收入231.81亿元,同比增加46.36亿元,增幅25.00%[35] - 非利息净收入为231.81亿元,同比增长25%[98][100] - 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6.36亿元(增幅25%)至231.81亿元[119] - 非利息净收入231.81亿元,同比增长25.00%,占营业收入32.03%[19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加0.40亿元,增幅0.41%[3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长0.41%[194]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为134.96亿元,同比增长51.64%[101]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同比激增45.96亿元(增幅51.64%),主要受益于债券交易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3] - 零售业务利润总额64.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8%[180] - 对公业务利润总额145.6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80.24亿元人民币下降19.22%[180] - 其他业务利润总额由亏损12.25亿元人民币转为盈利17.49亿元人民币[180] - 环渤海地区利润总额亏损20.34亿元人民币,同比由盈利41.23亿元人民币转为亏损[18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信用减值损失为人民币260.39亿元,同比增长26.70%[20] - 信用减值损失为260.39亿元,同比增长26.7%[98]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54.88亿元(增幅26.7%)至260.39亿元,其中贷款减值损失增长29.4%[128][129] -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微增0.86亿元(增幅0.42%)至206.57亿元[126] - 所得税费用同比大幅增加5.51亿元(增幅71.84%)至13.18亿元[130] - 利息支出为647.77亿元,同比下降18.4%[101]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同比下降74.32亿元(降幅16%),主要因平均成本率下降38个基点[115] - 应付债券利息支出同比增加7.61亿元(增幅8.13%)至101.23亿元[117] - 付息负债成本率1.93%[147] 净息差与利息收入 - 净息差(年化)为1.39%,较上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20] - 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幅1.28%,净息差1.39%[35] - 利息净收入为492.03亿元,同比增长1.28%[98][102] - 净息差为1.39%[102] -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2.1亿元至492.03亿元,净息差同比提升1个基点至1.39%[105] - 净息差1.39%,同比上升1个基点[193] - 总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39.83亿元(降幅10.93%)至1139.8亿元[107]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为783.05亿元,同比下降12.32%[101]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10.07亿元(降幅12.32%),主要因平均收益率下降53个基点[108]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273.07亿元,同比下降3.84%[101] 资产与负债规模 - 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7,689.2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9%[22] - 资产总额77689.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60.48亿元,降幅0.59%[34] - 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7,689.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60.48亿元,降幅0.59%[131]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698.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3.94亿元,增幅0.44%,占总资产比例57.54%[34]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人民币44,698.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3.94亿元,增幅0.44%,占资产总额比例57.54%,上升0.59个百分点[133] - 金融投资总额为人民币23,373.8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81.21亿元,降幅2.02%,占资产总额比例30.09%,下降0.43个百分点[135] - 存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合计人民币3,426.1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85.30亿元,降幅10.11%,占资产总额比例4.41%,下降0.47个百分点[139] - 负债总额为人民币70,666.0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17.92亿元,降幅1.28%[141] - 吸收存款总额为人民币43,110.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9.07亿元,增幅1.46%,其中公司存款占比68.00%,个人存款占比31.96%[143] - 吸收存款总额43110.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9.07亿元,增幅1.46%,占负债总额比例61.01%[34]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为人民币10,565.0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653.24亿元,降幅20.07%[145] - 应付债券为人民币10,499.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89.48亿元,增幅11.58%[146] - 股东权益总额7023.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7%[148] - 永续债余额10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0%[149] -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5631.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8%[150] - 贵金属资产71,540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129.77%[191]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34,808百万元,较2024年末下降54.77%[191] 资产质量与风险指标 - 不良贷款率为1.4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22] - 不良贷款总额660.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2亿元,不良贷款率1.48%[36] - 不良贷款总额660.52亿元,不良率1.4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151] - 公司贷款总额为4.4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8%,较2024年末的1.47%略有上升[159][162] - 关注类贷款余额1218.30亿元,占比2.72%[151] -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1.21%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155] - 个人贷款不良率1.89%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155] - 信用卡贷款不良率3.68%较上年末上升0.40个百分点[156]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5.01%下降至3.48%,不良贷款总额减少51.12亿元至115.86亿元[159] - 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总额1.19万亿元,占比26.52%,不良贷款率从1.06%上升至1.11%[160][162] - 珠江三角洲地区贷款总额7244.78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38.23亿元,不良贷款率从0.96%上升至1.02%[160][162] - 总部不良贷款率从3.51%上升至3.90%,不良贷款总额增加7.89亿元至178.77亿元[160][162] - 信用贷款总额1.42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662.89亿元,不良贷款率从1.50%微升至1.54%[163][164] - 质押贷款不良率从0.48%大幅上升至1.20%,不良贷款额增加21.44亿元至45.67亿元[163][164] - 前十大贷款客户贷款总额686.70亿元,占贷款总额1.54%,占资本净额8.73%[165] - 重组贷款总额272.2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8.25亿元,占比上升至0.61%[166][167] - 逾期贷款总额980.6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51.08亿元,占比上升至2.19%[166][167] - 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余额为958.1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931.29亿元人民币增加2.88%[170] - 本期贷款减值准备净计提234.5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390.06亿元人民币下降39.87%[170] - 不良贷款生成率1.51%,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195] - 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351.5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320.77亿元[195] 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0%,较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22]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0%,较上年末9.36%上升0.14个百分点[171] - 资本充足率13.25%,较上年末12.89%上升0.36个百分点[17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0%[200] - 一级资本充足率11.62%[200] - 资本充足率13.25%[200] - 净稳定资金比例106.68%和流动性覆盖率155.16%[147] - 杠杆率7.58%,较2025年3月末7.24%上升0.34个百分点[173] - 流动性覆盖率155.16%,较2024年末161.99%下降6.83个百分点[175] 公司存款与贷款业务 - 公司存款余额29,191.0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41.18亿元(降幅0.48%)[50] - 一般公司贷款余额26,100.6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7.87亿元(增幅5.96%)[50] - 战略客户贷款余额14,949.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9.67亿元[51] - 境内机构银团贷款余额3,489.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0%[58] - 对公战略客户信贷资产规模达705.3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1.66%[80] 零售银行业务 - 个人存款为人民币13,775.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0%[22] - 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7,232.7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74.83亿元,降幅1.57%[60] -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31,539.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77.29亿元,增幅7.05%[60] - 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9,680.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20.75亿元,增幅11.79%[60] - 私人银行客户数70,074户,比上年末增加7,971户,增幅12.84%[61] - 个人养老金账户245.5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5.94万户(增幅6.94%)[46] - 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个人账户数27.82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35万户(增幅9.23%)[46] - 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12,449.4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18%[49] - 累计代发额1,873.67亿元,同比增加204.79亿元,增幅12.27%[58] - 按揭贷款累计投放629.38亿元,同比增长53.55%[66] - 私银及财富客群资产管理规模420.18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23.48%[80] 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业务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67.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3亿元,不良率为1.52%[44] - 小微供应链贷款余额525.54亿元,蜂巢计划贷款余额76.50亿元,中小微科创业务贷款余额765.00亿元[43] - 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超过2.4万家,同比增长12.49%[57]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信贷余额3264.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6.81亿元,增幅9.63%[41] -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挂钩业务资产规模217.58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8.01%[80] 国际业务与海外分行 - 国际结算业务量2,00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8%[53] - 香港分行资产总额2369.33亿港元同比增长11.83%[79] - 香港分行贷款总额1284.82亿港元同比增长10.18%[79] - 香港分行存款总额1826.05亿港元同比增长14.81%[79] - 香港分行净收入16.48亿港元同比增长22.62%[79] - 代客外汇与衍生产品交易量1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74.25%[80] - 伦敦分行资产总额3.27亿美元,新增贷款规模1.55亿美元[81] 线上平台与数字化业务 - 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419.9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13%,银企直联客户数7,784户(增幅14.81%)[49] - 信用卡电子支付交易规模3117.87亿元同比下降7.08%[67] - 信用卡交易笔数7.48亿笔同比增长10.57%[67] 投资银行业务与金融市场 - 债券发行规模1,291.19亿元,服务客户298家[57] - 债券资产规模1.99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占1.86万亿元[74] - 外币债券资产规模185.54亿美元[74] 资产管理业务 - 理财业务规模比上年末增加545.55亿元,增幅5.87%[65] - 民生加银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2139.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31%[86] - 民生理财产品规模1138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5%[90] - 托管规模12.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6%[77] 子公司与附属机构 - 民生金租资产总额1769.07亿元,租赁业务投放293.54亿元[84] - 民银国际资产总额235.7亿港元,净资产34.83亿港元[87] - 民生村镇银行总资产420.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18亿元[88] 房地产相关业务 - 对公房地产相关承担信用风险的授信业务余额3906.5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5.11亿元,降幅1.14%[199] - 房地产业贷款余额3326.4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91亿元,占比85.15%[199]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115.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1.12亿元[199]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3.48%,较上年末下降1.53个百分点[199] - 房地产相关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477.1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7.77亿元,降幅10.80%[19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人民币2,190.43亿元[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90.43亿元人民币,净流出同比减少648.00亿元[18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5.17亿元人民币,净流入同比增加731.58亿元[18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1.90亿元人民币,净流入同比增加1.85亿元[189] 公司治理与基本信息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于2025年8月29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应到董事15名,实到14名[4] - 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5] - 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36元(含税)[5] - 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1] -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14] - 公司法定代表人高迎欣[14] - 公司A股股票代码为600016,H股股份代号为01988[15] - 公司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为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15] - 公司战略定位为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放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18] -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7] - 境内销售网络覆盖139个城市含2416家支行营业网点[68]
民生银行(019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


2025-08-29 16:32
EF001 免責聲明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 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 | --- | --- | | 股票發行人現金股息公告 | | | 發行人名稱 |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股份代號 | 01988 | | 多櫃檯股份代號及貨幣 | 不適用 | | 相關股份代號及名稱 | 不適用 | | 公告標題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股息 | | 公告日期 | 2025年8月29日 | | 公告狀態 | 新公告 | | 股息信息 | | | 股息類型 | 中期(半年期) | | 股息性質 | 普通股息 | | 財政年末 | 2025年12月31日 | | 宣派股息的報告期末 | 2025年6月30日 | | 宣派股息 | 每 10 股 1.36 RMB | | 股東批准日期 | 不適用 | | 香港過戶登記處相關信息 | | | 派息金額及公司預設派發貨幣 | 每 10 股 1.49193 HKD | | 匯率 | 1 R ...
民生银行(0198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707.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9%[20]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213.8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7%[20] - 营业收入707.01亿元,同比增加51.12亿元,增幅7.79%[30]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213.80亿元,同比减少10.94亿元,降幅4.87%[30] -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213.80亿元,同比下降4.87%[80][81] - 营业收入707.01亿元,同比增长7.79%[81][8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70,701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65,589百万元增长7.8%[138] - 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2,794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23,476百万元下降2.9%[13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信用减值损失26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6.70%[20] - 信用减值损失260.39亿元,同比增加54.88亿元,增幅26.70%[97] 净利息收入 - 净利息收入49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20] - 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幅1.28%[30] - 利息净收入492.03亿元,同比增长1.28%[81][83][84] - 净息差1.39%,同比上升1个基点[30] - 净息差为1.39%[84][86] - 公司利息净收入变化为增加6.21亿元人民币,其中规模因素贡献6.66亿元,利率因素减少0.45亿元[87] - 净息差1.39%,同比上升1个基点[145] 非利息净收入 - 非利息净收入21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1%[20] - 非利息净收入214.98亿元,同比增加44.91亿元,增幅26.41%[30] - 非利息净收入214.98亿元,同比增长26.41%[81][83] - 非利息净收入214.98亿元,同比增加44.91亿元,增幅26.41%[90] - 非利息净收入214.98亿元,同比增长26.41%,占营业收入30.41%[146]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加0.40亿元,增幅0.41%[30]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加0.40亿元,增幅0.41%[91]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6.85亿元,同比增长0.41%[146] - 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0.63%[146] 其他非利息收入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18.13亿元,同比增加44.51亿元,增幅60.46%,主要因债券交易增加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93]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18.13亿元,同比增加44.51亿元[146] 利息收入和支出明细 - 公司利息收入1139.8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39.83亿元,降幅10.93%[88]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783.05亿元,同比下降12.32%[83][85]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783.05亿元,同比减少110.07亿元,降幅12.32%,主要因平均收益率下降53个基点导致收入减少120.65亿元[88]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273.07亿元,同比减少10.89亿元,降幅3.84%[88] - 公司利息支出647.77亿元,同比减少146.04亿元,降幅18.40%[89]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390.15亿元,同比减少74.32亿元,降幅16.00%,主要因平均成本率下降38个基点导致支出减少80.60亿元[89]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390.15亿元,平均成本率1.86%[86] 贷款收益率与存款成本率 - 公司贷款平均收益率3.16%,同比下降52个基点[85] - 个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率2.68%,同比下降28个基点[86] 资产和负债规模 - 总资产7.77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0.59%[21] - 发放贷款总额4.47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0.44%[21] - 吸收存款总额4.31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46%[21] - 公司总资产77689.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60.48亿元,降幅0.59%[29]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698.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3.94亿元,增幅0.44%[29] - 吸收存款总额43110.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9.07亿元,增幅1.46%[29]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4,698.7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93.94亿元,增幅0.44%,占总资产比例57.54%,上升0.59个百分点[102] - 负债总额70,666.0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17.92亿元,降幅1.28%[107] - 吸收存款总额43,110.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19.07亿元,增幅1.46%,占总负债比例62.01%[108][109] - 股东权益总额为7023.1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457.44亿元人民币,增幅6.97%[112] 资产结构 - 金融投资总额为23,373.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481.21亿元,降幅2.02%,占总资产比例30.09%,下降0.43个百分点[103] - 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合计3,426.1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85.30亿元,降幅10.11%,占总资产比例4.41%,下降0.47个百分点[105]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为13,795.78亿元,占金融投资比例59.02%,较上年末下降2.73个百分点[104] - 债券投资中政府债券占比64.43%,政策性银行债券占比9.37%,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占比12.62%,企业债券占比13.58%[105] - 衍生金融工具名义金额合计7,714.85亿元,其中货币类衍生合约4,657.57亿元,利率类衍生合约2,954.69亿元[106] 负债结构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1,056.51亿元,占总负债比例14.95%,较上年末下降3.52个百分点[108] - 已发行债券1,049.97亿元,占总负债比例14.86%,较上年末上升1.71个百分点[108] - 公司存款总额为4.3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存款占比68.00%,个人存款占比31.96%[110] - 同业存拆入款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为1.056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2653.24亿元人民币,降幅20.07%[110] - 已发行债券为1.0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089.48亿元人民币,增幅11.58%[110]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4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21] - 不良贷款率1.4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31] - 不良贷款总额为660.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4.42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1.48%,上升0.01个百分点[115] - 关注类贷款总额为1218.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4.60亿元人民币,占比2.72%,上升0.02个百分点[115] - 贷款总额为4.47万亿元,不良贷款总额为660.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8%[124] - 不良贷款生成率1.51%,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147] 贷款行业分布与风险 - 公司类贷款总额为2.727万亿元人民币,占比61.01%,不良贷款率1.21%,下降0.05个百分点[11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总额5884.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3.57亿元[119] - 制造业贷款总额4858.6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6.01亿元[119] - 房地产业贷款总额3326.4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91亿元[119] - 三大行业(房地产/制造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不良贷款合计238.05亿元,占公司类不良贷款71.87%[119]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减少51.12亿元,不良率从5.01%降至3.48%[119][12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良贷款增加39.16亿元,不良率从0.34%升至0.98%[119][120] - 房地产贷款余额3326.48亿元,不良贷款率3.48%,下降1.53个百分点[151] - 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授信业务余额3906.53亿元,下降1.14%[151] 贷款地区分布 - 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总额11853.7亿元(占比26.52%),较上年末增加295.92亿元[121] - 总部分部不良贷款率从3.51%升至3.90%,不良额增加7.89亿元[121][122] 贷款类型 - 抵质押贷款总额21402.3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204.06亿元,占比47.88%[123] - 信用贷款总额14175.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62.89亿元,占比31.71%[123] 风险贷款 - 前十大客户贷款总额为686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4%[125] - 重组贷款总额272.26亿元,占比0.61%,较上年末增加8.25亿元[126][127] - 逾期贷款总额980.67亿元,占比2.19%,较上年末增加51.08亿元[126][127] 资本充足率 - 资本充足率13.25%,较上年末上升0.36个百分点[2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0%,较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131] -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2%,较上年末上升0.62个百分点[131] - 资本充足率为13.25%,较上年末上升0.36个百分点[13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0%,一级资本充足率11.62%,资本充足率13.25%[152] 流动性指标 - 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6.68%,流动性覆盖率为155.16%,付息负债成本率为1.93%[111] - 流动性覆盖率为155.16%,高于监管要求55.16个百分点[133] - 流动性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161.99%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5.16%[134] - 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06.68%,超出监管达标要求6.68个百分点[135][136] - 可用稳定资金为人民币4,533,208百万元,所需稳定资金为人民币4,249,188百万元[136] 流动性资产和流出 -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086,316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1,109,676百万元[134] - 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670,628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715,192百万元[134]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出人民币219,043百万元,净流出同比减少人民币64,800百万元[143][14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人民币107,517百万元,净流入同比增加人民币73,158百万元[143][14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人民币125,190百万元,净流入同比增加人民币185百万元[143][144] 减值准备 - 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余额为958.16亿元,本期净计提234.52亿元[130] - 清收处置不良资产351.5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320.77亿元[147]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服务科技型企业客户12.19万户,专精特新客户2.80万户[33] - 战略客户贷款余额(含贴现)14,949.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9.67亿元[41] - 供应链核心客户数达5,372户,较上年末增长36.62%[43] - 链上客户数达57,007户,较上年末增长24.54%,融资余额3,743.19亿元[43] - 国际结算业务量2,00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8%[44] - 自贸区分行联动投放同比增长98.44%[44] - 累计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超过2.4万家,同比增长12.49%[46] - 债券发行规模1,291.19亿元,服务客户298家,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449只,规模1,259.07亿元[46] - 境内机构银团贷款余额3,489.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0%[47] - 累计代发额1,873.67亿元,同比增加204.79亿元,增幅12.27%[47] 零售业务表现 - 个人养老金账户245.5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5.94万户,增幅6.94%[38] - 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达1.24494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18%[40] -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31,539.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77.29亿元,增幅7.05%[49] - 金卡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27,041.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52.19亿元,增幅7.35%,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的85.74%[49] - 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9,680.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20.75亿元,增幅11.79%[49] - 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7,232.7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74.83亿元,降幅1.57%[49] - 零售客户数为13,952.0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89%[51] - 私人银行客户数70,074户,比上年末增加7,971户,增幅12.84%[51] - 按揭贷款累计投放629.38亿元,同比增长53.55%[55] - 二手房按揭贷款累计投放330.31亿元,同比增长74.43%[55] - 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民易贷"余额569.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8亿元,增幅1.89%[55] - 信用卡电子支付交易规模3,117.87亿元,同比下降7.08%[56] - 信用卡交易笔数7.48亿笔,同比增长10.57%[56] 财富管理与理财业务 - 理财业务规模较上年末增加545.55亿元,增幅5.87%[54] - 私募产品销量同比提升两倍[54] - 家族信托新增规模79.43亿元,同比增长34.97%[54] - 民生理财净利润5.31亿元,理财产品规模1138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5%[76] - 民生理财行外代销规模较上年末增长46.37%,理财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0.78%[75] - 民生理财一年及以上期限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2.07%,占比提升2.54个百分点[75] 绿色金融 - 公司绿色信贷余额3,264.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6.81亿元,增幅9.63%[34] - 公司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00亿元用于绿色产业项目投放[34] 普惠金融 - 公司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67.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3亿元[37]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48.29万户,报告期内累计发放贷款3,617.27亿元[37]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70%,不良率1.52%[37] 小微和科创金融 - 小微供应链贷款余额525.54亿元,蜂巢计划贷款余额76.50亿元[35] - 中小微科创业务贷款余额765.00亿元[35] - 民生e家活跃客户1.68万户[35] 线上业务 - 对公线上平台用户数达419.9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13%[40] - 银企直联客户数达7,784户,较上年末增长14.81%[40] 存款和贷款对公细分 - 公司存款余额29,191.0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41.18亿元(降幅0.48%)[41] - 一般公司贷款余额26,100.6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7.87亿元(增幅5.96%)[41] 子公司表现 - 香港分行资产总额2369.33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1.83%[66] - 香港分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1284.82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0.18%[66] - 香港分行吸收存款总额1826.05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4.81%[66] - 香港分行实现净收入16.48亿港元,同比增长22.62%[66] - 香港分行对公战略客户信贷资产规模705.30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1.66%[67] - 香港分行私银及财富客群资产管理规模420.18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23.48%[67] - 香港分行代客外汇与衍生品交易量达1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74.25%[67] - 香港分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挂钩业务资产规模217.58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8.01%[67] - 民生金租资产总额1769.07亿元,报告期内完成租赁业务投放293.54亿元[71]
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科技金融精准滴灌,为科技企业发展注入“民生力量”
齐鲁晚报· 2025-08-29 08:17
核心观点 - 民生银行济南分行通过创新构建“政策工具+场景创新+动态响应”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深度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 实现金融与科技协同发展 [1][4][7] 政策工具应用 - 主动对接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工具 搭建“政策-银行-企业”直达桥梁 精准输送政策红利至科创领域 [2] - 依托政策工具为山东PLDB医药公司提供1亿元授信 通过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企业已提用2500万元贷款 [2] - 建立政策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机制 跟踪工信部、科技部等发布的科技创新备选企业名单 [3] - 截至6月末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310.67亿元 较年初新增58.52亿元 累计为1568户科技企业发放贷款 [3] 场景创新服务 - 推动服务从“单一授信”向“全场景渗透”延伸 为SDJZ科技集团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4][5] - 针对企业收购业务导致的临时资金紧张 快速提供2500万元贷款和350万元保函业务 并为其子公司开立结算账户 [5] - 开发“财资云”平台解决多银行账户管理难题 研发“物管通”产品降低资金结算人工成本 [5] - 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并购等关键环节 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赋能的转变 [5] 动态响应机制 - 建立“季度走访+月度会商”机制 提前识别企业在并购融资、技改贷款等方面的潜在需求 [7] - 通过企业现金流、订单数据构建融资需求预警模型 实现需求预判和服务端口前移 [7] - 变“被动等待”为“主动预判” 在企业需求显端倪时即可提供成熟服务方案 [7] 行业服务模式 - 聚焦科技型企业高研发投入、长发展周期特性 提供低成本、稳预期的金融支持 [2] - 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升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形成金融与科技协同发展模式 [1][4] -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 使科创企业快速享受政策红利 [3]
全市首个加梯金融惠民公证监管服务上线
每日商报· 2025-08-29 07:40
核心观点 - 全市首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金融惠民服务"加梯贷"正式推出 旨在通过政企联动和公证监管机制解决居民加装电梯资金短缺问题 并计划在全市推广 [1][2][3] 服务模式 - 由加梯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 单笔最高20万元 累计不超过200万元 待政府补贴到位后按约定流程返还资金 [2] - 公证处与银行形成双重保障 政府补贴款进入公证提存专户监管 确保资金安全流转至加梯公司用于还贷 [2] - 建立风险预警与争议协调机制 若出现项目停滞或质量争议 监管账户资金将暂停支付直至各方达成解决方案 [2] 实施效果 - 湖墅街道仓基新村小区作为首批试点 已有单元通过联审并即将开工建设 解决居民因资金缺口导致的加梯梦搁置问题 [1][2] - 该模式为2024年"公证+资金监管"模式后的创新尝试 通过资源整合缓解居民资金压力并保障资金透明规范推进 [3] 推广计划 - 作为全市首创的惠民举措 "加梯贷"将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注入资金活水 并逐步在全区和全市范围内推广 [3]
民生银行淮安分行运用外汇新政策 助力企业高效办理特殊退汇业务
江南时报· 2025-08-28 17:01
政策背景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4年发布汇发〔2024〕11号文 旨在优化外汇业务流程并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1] - 政策核心为深化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 企业案例详情 - 某出口企业遭遇超期限特殊退汇业务 退汇金额等值8万美元 退汇日期与原收款间隔超180天 [2] - 企业属A类优质企业 因财务异地办公导致时间与脚底成本增加 影响资金周转效率 [2] 政策适用与执行 - 新政策允许单笔等值20万美元以下(含)的A类企业特殊退汇业务免于登记 可直接银行办理 [2] - 银行通过审核交易单证验证业务真实性 遵循"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原则完成实质性审核 [3] 业务成效 - 民生银行淮安分行仅用半个工作日完成全流程退汇 资金顺利退回国外客户 [3] - 该案例体现外汇便利化政策有效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未来规划 - 银行将持续关注外汇政策动态 挖掘符合政策的业务场景以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4] - 目标为助力淮安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4]
股份制银行板块8月28日涨0.53%,民生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3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8 16:43
板块表现 - 股份制银行板块当日上涨0.53%,领涨个股为民生银行(涨幅1.74%)[1] - 上证指数上涨1.14%至3843.6点,深证成指上涨2.25%至12571.37点[1] - 板块内9只个股中6只上涨,涨幅最高为民生的1.74%,仅招商银行下跌0.05%[1] 个股涨跌 - 民生银行收盘价4.69元,成交量319.50万手,成交额14.91亿元[1] - 兴业银行涨幅1.20%至22.77元,成交额16.21亿元[1] - 中信银行上涨0.88%至7.98元,浦发银行上涨0.80%至13.86元[1] - 浙商银行(3.27元)与平安银行(12.08元)分别上涨0.31%和0.17%[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31亿元,游资净流出1.17亿元,散户净流出1422.03万元[1] - 民生银行主力净流入8262.11万元(占比5.54%),但游资净流出7208.98万元[1] - 浦发银行主力净流入6797.54万元,浙商银行主力净流入6204.97万元(占比11.39%)[1] - 招商银行主力净流出1.88亿元(占比-5.32%),散户净流出1.41亿元[1] 相关ETF - A50ETF(159601)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近五日上涨6.42%[3] - ETF最新份额31.2亿份,增加598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859.8万元[3]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泰康保险、民生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入围
新浪财经· 2025-08-28 15:32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 泰康保险集团以3270.64亿元营收位列保险领域第19名 [2] - 阳光保险集团以901.45亿元营收位列保险领域第115名 [2] - 国华人寿保险以414.85亿元营收位列保险领域第181名 [2] 银行机构入围情况 - 中国民生银行以1362.90亿元营收位列银行板块第66名 [2]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381.28亿元营收位列银行板块第340名 [2] 榜单整体数据 - 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3] - 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3]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平均研发投入强度2.78% [3] - 调研基于6379家2024年营收超10亿元的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