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01988)

搜索文档
“浙科联合贷”落地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4 18:06
政策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牵头推出"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 以信息共享 风险共担 资源互补和政策集成为核心 破解单一银行信贷支持难以匹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难题[1] - 首批12家金融机构参与合作 包括杭州银行 工商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等 30余家科技型企业率先受益[1] - 建立分层分类支持机制 针对初创期 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分别设计专项产品[1] 初创期企业融资 - "浙科普惠联合贷"针对初创期企业 通过批量画像筛选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 首批筛选30余家企业[2] - 杭州银行和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提供超1亿元融资授信 覆盖传统科技企业名单外初创企业[2] - 贷款额度灵活 利率优惠 审批快速 满足资金周转 研发投入和设备购置等需求[2] 成长期企业融资 - "浙科成长联合贷"解决成长期企业融资瓶颈 案例中为顶尖高校孵化的医疗企业提供支持[2] - 杭州银行与兴业银行通过联合尽调 授信和贷款管理 为企业定制1200万元授信方案[2] - 贷款利率较同期企业贷款利率低26个基点 企业专注于孕期妇女营养代谢精准质谱检测技术[2] 成熟期企业融资 - "浙科领航联合贷"为成熟期企业设计 案例中为人工智能全病程管理服务商提供支持[3] -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与杭州银行以标准银团方式提供2000万元贷款 利率低于同期74个基点[3] - 采用"银行+产业专家"双轨评估机制 全面评估企业技术实力 市场前景与商业模式[3] 产品特点 - 初创期产品具有额度灵活 利率优惠和审批快速特点[2] - 成长期产品通过合作协商机制实现联合尽调和授信管理[2] - 成熟期产品具有额度高 期限长 利率低和风险共担特点[3] 市场影响 - 首批项目在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内落地实施[1] - 为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支撑[3] - 为全国科技金融模式创新提供经验[3]
银行研究框架及25H1业绩综述: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国盛证券· 2025-09-04 14: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营收同比增长1.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 较25Q1分别提升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4] - 净息差降幅收窄 25H1净息差为1.42% 较24A下降10bp 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加大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 较25Q1提升3.8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消化及港股市场活跃 [5]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7% 较25Q1大幅提升13.9个百分点 主要源于二季度债市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 -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5Q2不良率1.23% 与上季度持平 拨备覆盖率239% 较上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 [5] 资产端分析 - 2025Q2末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同比增速9.60% [21][22] - 贷款及垫款总额179.4万亿元 占总资产55.84% 较年初增长5.92% 同比增速8.07% [22] - 贷款增长主要依靠对公业务支撑 新增对公贷款9.05万亿元 占新增资产50% 其中基建贷款新增3.65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新增2.09万亿元 [18][20] - 个人贷款需求较弱 同比增速仅3.6% 按揭贷款重回正增长 但消费类贷款增量转负 [18][20] - 投资类资产余额97.5万亿元 占总资产30.34% 较年初增长6.65% [22][24] - 同业资产规模18.0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0.92% 占总资产5.60% [22][24] 银行类型差异 - 国有大行贷款占比超55% 投资性资产占比25%-34% 邮储银行贷款占比51.2% 为国有行中最低 [25][26] - 股份行资产结构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达51.7%和50.6% 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超65% [25][27][39] - 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较高 平均达39.5% 贷款占比48.0% 贵阳银行和成都银行对公贷款占比分别达82.9%和80.1% [25][28][40] - 农商行贷款占比52.0% 高于城商行 常熟银行零售占比54.2% 为农商行中最高 [25][29][42] 业绩表现 - 国有行营收同比增长1.9% PPOP同比增长2.0% 股份行营收同比增长0.3% PPOP同比下降2.3% [4] - 城商行营收同比增长6.7% PPOP同比增长5.2% 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长4.4% PPOP同比增长0.9% [4] - 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2.1% 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1.1% 表现突出 [4]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521% 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374% 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4]
中期分红队伍持续壮大
金融时报· 2025-09-04 11:03
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概况 - 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陆续披露 6家国有大行合计拟分红金额超过2000亿元[1] - 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中期分红总额位居首位 农业银行418.23亿元 中国银行352.50亿元 建设银行486.05亿元 交通银行138.11亿元 邮储银行147.72亿元[1]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及华夏银行5家银行确认实施中期分红[1] 国有大行分红细节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1.414元(含税)[1] - 建设银行分红金额达486.05亿元[1] - 交通银行分红金额138.11亿元 邮储银行147.72亿元[1] 股份制银行分红方案 - 招商银行首次实施中期利润分配 现金分红金额占半年度净利润比例35%[1] - 中信银行将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7%[2] - 平安银行每10股派发2.36元(含税)合计45.80亿元[2] - 华夏银行每10股派现1.00元(含税)合计15.91亿元[2] - 民生银行每10股派现1.36元(含税)合计59.54亿元 分红比例29.95%[2] 城商行与农商行分红动态 - 宁波银行、长沙银行、苏农银行及江阴银行成为中期分红新成员[2] - 苏农银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每10股派现0.9元(含税)共计1.82亿元[2] - 长沙银行每10股派现2.00元(含税)合计8.04亿元[3] - 常熟银行每10股派现1.5元(含税)合计4.97亿元 分红比例25.27%[3] 行业分红趋势与规模 - 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的A股上市银行达23家 派发红利金额超2500亿元[4] - 2025年已有17家银行公布中期分红计划 其中7家为首次实施[4] - 中期分红成为上市银行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手段[3] 监管政策与市场影响 - 新"国九条"政策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3] - 监管引导要求提升股东回报 银行板块积极配合调整利润分配机制[5] - 更高频次的分红带来高流动性价值和确定性更强的现金流[5]
A股近六成上市银行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4 00: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达4095.27亿元 同比增长3.06% [1] - 25家银行实现正增长 占比近六成 其中3家银行同比增幅超100% 9家银行增幅超10% [1][2] 国有银行表现 - 国有六大行整体呈改善趋势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同比增长超4% 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同比增长超10% [2] - 工商银行与交通银行收入同比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 [2] 股份制银行表现 - 9家股份制银行中有4家实现正增长 中信银行收入169.06亿元(+3.38%) 兴业银行130.75亿元(+2.59%) 华夏银行30.95亿元(+2.55%) 民生银行96.85亿元(+0.41%) [2] 城农商行突出表现 - 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增速亮眼 常熟银行收入1.42亿元(+637.77%) 瑞丰银行0.54亿元(+274.07%) 张家港行0.61亿元(+140%) [3] - 增长原因为拓展自营理财、代理黄金与保险等业务 同时加强手续费支出精细化管理 [3] 增长驱动因素 - 净息差收窄促使银行将非息收入列为重要增收途径 从战略引领、定价策略等多维度提供支持 [4] - 中小银行依托本地化优势深耕细分市场 通过代销理财等业务实现规模增长并优化成本结构 [4] 未来展望 - 下半年增长态势有望持续 因宏观经济政策发力提振市场信心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对高收益产品需求攀升 [4] - 银行聚焦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 持续优化收入结构 [4][6] - 长期创新方向包括财富管理科技化(AI投顾等)、深度化(全周期资产配置)和场景化(养老金融等) [6]
金融中报观|银行零售业务梯队格局背后,谁在领跑,谁在补课
北京商报· 2025-09-03 22:17
零售AUM梯队分化格局 - 行业形成三大梯队分化格局 第一梯队为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AUM均超16万亿元 第二梯队为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AUM在1-6万亿元 第三梯队为区域银行AUM低于1万亿元[1][4][5] - 工商银行以24万亿元AUM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23.68万亿元紧随其后 建设银行突破22万亿元较2024年末20.6万亿元明显增长[2] - 邮储银行凭借县域优势实现AUM17.67万亿元较上年末16.69万亿元增长5.87% 中国银行16.83万亿元 招商银行16.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9%[2] - 第二梯队中交通银行AUM5.79万亿元增长5.52% 兴业银行5.52万亿元增长8% 中信银行4.99万亿元增长6.52% 浦发银行4.29万亿元净增4093.51亿元[3] - 平安银行AUM4.21万亿元微增0.4% 民生银行3.15万亿元 光大银行3.1万亿元 江苏银行等多家城商行AUM超1万亿元[3] - 第三梯队代表南京银行9448.14亿元增长14.25% 上海农商行8270.56亿元增长3.99% 浙商银行7050.16亿元增长12.48% 杭州银行6543.6亿元增长8.66%[4] 零售业务盈利表现分化 - 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693.06亿元同比下降0.67% 但净利润927.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05%[6] -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和营收均实现小幅上涨 光大银行零售利润总额9.21亿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6] - 中信银行零售营收同比下降6.85% 但税前利润55.95亿元实现超100%同比暴涨[6] - 农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收1901.77亿元同比下降6.61% 营收占比从55.5%降至51.4%[7] - 建设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814.65亿元微增0.99% 但利润总额787.34亿元同比下降19.61%[7] - 平安银行零售营收310.81亿元同比下降20.49% 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下降44.46%[7] - 青岛银行零售营收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2.48%和14.79% 重庆农商行零售营收降至59.1亿元贡献度下滑3.18个百分点[7] 零售资产质量面临挑战 -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04%较上年末0.98%上升0.06个百分点 重庆农商行从1.6%攀升至2.04%上升0.44个百分点[9] - 重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3.01%上升0.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1.35%上升0.2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1.1%上升0.12个百分点[9] - 交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34%上升0.26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上升[9][10] -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通过风险模型升级和资产结构优化实现质量改善[10] - 兴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2%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通过全流程风险管控提升效能[10] - 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因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和透支行为增加 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上升因中小微企业主经营压力大[10] - 交通银行关注贷款率与逾期贷款率出现小幅上升 主要源于零售类贷款风险逐步显现[11]
半年新增15万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成中收增长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9:01
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增长 - 2025年上半年私人银行客户总数突破163万户 较年初新增近15万户 增幅超过10% [1]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四大行管理资产规模均超过3万亿元 其中农业银行达3.5万亿元 中国银行3.4万亿元 建设银行3.18万亿元 [1][2] - 兴业银行管理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达10532亿元 成为股份制银行中迈入私行"万亿俱乐部"的成员 [1][4] 银行个体表现差异 - 建设银行管理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4.39% 客户数增长14.69% 增速领先大型银行 [2] - 平安银行管理资产规模19662亿元 较上年末微降0.47% 成为少数规模出现收缩的银行 [4] - 宁波银行管理资产规模增速高达17.62% 超行业平均水平 [5] 客户结构变化 - 招商银行私行客户数达18.27万户 半年新增13640位"千万级"客户 [4] - 民生银行上半年私行客户增量7971户 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4] - 除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外 其余统计银行户均资产较上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5] 业务转型与创新 - 行业从"跑马圈地"迈入"精耕细作"阶段 聚焦超高净值客户 发力家族信托 布局养老金融 [1] - 中信银行针对资产超5000万元客户推出"信亦享"专属服务品牌 实现超高净值客户同比多增40.96% [8] - 光大银行深耕"家庭 悦己女性 企业主"三大核心客群 聚焦代发高管 三方存管和安居场景 [8] 家族信托业务发展 - 光大银行家族信托规模比上年末增长56.12% 推广"大成传家"品牌 [9] - 中国银行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及慈善信托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3.64% [9] - 建设银行家族信托顾问业务及保险金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和增量均稳居同业领先 [9] 养老金融与教育规划 - 农业银行创新打造养老金融财富管理中心 服务长辈客户新增1.2万户 管理资产达1.3万亿元 [9] - 邮储银行围绕"子女教育规划"需求推出"助成才 赢未来"品牌活动 [9] - 中信银行通过出国金融"少年行"高效满足客户子女教育需求 [9] 私行中心建设 - 建设银行已设立248家私行中心 客户保有率和人均管理资产规模持续提升 [10] - 中国银行在境内设立私行中心205家 [10] - 兴业银行已成立私行直营中心34家 直营中心客户降级流失率大幅低于全行平均水平 [10] 中收贡献提升 - 私人银行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拉动作用持续凸显 北京银行私行代销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6.89% 直接带动中收同比提升17.77% [10] - 光大银行实现代理产品销量1012.82亿元 代理管理资产规模3338.9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65% [10] - 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 同比增长4.02% 财富管理等重点业务收入占手续费收入超过六成 [11]
民生银行(0198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19:00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3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H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988 | 說明 | H 股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8,320,295,289 | RMB | | 1 | RMB | | 8,320,295,289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 RMB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8,320,295,289 | RMB | | 1 | RMB | | 8,320,295,289 | | 2.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A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否 | | | --- | --- | --- | --- | --- | --- | --- | -- ...
不搞“内卷式”竞争!民生银行业绩会三大亮点凸显战略定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6:16
核心观点 - 公司强调不搞内卷式竞争 通过战略转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营收增长7.83% 净息差逆势微升1BP 战略客群存贷款规模分别达1.2万亿和1.5万亿[1] -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差异化优势 供应链核心客户数同比增长36.62% 链上客户突破5.7万户 融资余额3743.19亿元 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 - 公司通过资产端和负债端精细化管控保持息差稳定 付息负债成本下降34BP 存款付息率下降28BP 一般性贷款占比提升1.85个百分点[2][3] 战略转型成效 - 战略客群存贷款规模分别达1.2万亿和1.5万亿 通过供应链金融链长制和数字化转型形成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1] - 科技型企业客户较年初增长7%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 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9.63% 普惠法人贷款较年初增长12% 个人养老金客户较年初增长6.94%[2] - 拟向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36元 以中期分红回报股东信任[9] 零售业务突破 - 零售AUM两万及以上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增量超去年全年 按揭业务连续6个月正增长 新客户均AUM同比增幅20%[5][6] - AUM总量增量接近去年全年 非储金融资产规模增长为去年1.7倍 活期存款占比32.15%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6] - 通过四大渠道实现零售突破:代发金额同比增量超去年全年 山姆联名卡获客破百万且60%为双卡互持客户 按揭新获客同比增幅29.31% 社区金融资产余额突破5000亿元[6] 息差管理策略 - 上半年净息差1.39%同比微升1BP 二季度受资产端收益率下降6BP影响环比承压 负债成本下降对息差形成支撑[7] - 资产端加大优质资产投放 向国家重点领域倾斜信贷资源 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推动资产收益企稳[3][8] - 负债端优化存款结构提升结算性存款占比 开展高成本存款置换转化 同业负债规模结构合理安排推动成本下降[3][8] 资产质量表现 - 不良贷款额660.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2亿元 不良贷款率1.48%微增0.01个百分点[8]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末减少51.12亿元 不良贷款率下降1.53个百分点 风险处置成效显著[8]
信用卡失速消费贷补位,上市银行零售信贷的“跷跷板”能稳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12:01
信用卡业务收缩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较2024年末减少1200万张 [2] - 15家上市银行中11家信用卡贷款余额下降 中国银行降幅13.89% 邮储银行降5.67% [3][4] - 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降9.23% 兴业银行降8.07% 中信银行降6.03% [4] - 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2.02万亿元 同比下降8.54%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交易额守稳1万亿元 [6][7] - 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1.09万亿元 同比下降12.54% 民生银行电子支付交易规模3117.87亿元 同比下降7.08% [7] 信用卡收入承压 - 招商银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 同比下降16.23% 利息收入306.12亿元 同比下降4.96% [9] - 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136.60亿元 同比下降21.3% 中信银行244.86亿元 同比下降14.61% 华夏银行75.74亿元 同比下降12.91% [9]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普遍下降 招商银行降16.37% 中信银行降12.29% 交通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降1.73% [9] - 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导致分期手续费和商户回佣收入同步减少 [2][8] 个人消费贷款增长 - 国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普遍增长 交通银行增16.82% 建设银行增16.35% 农业银行增13.16% 中国银行增12.66% 工商银行增10.21% [12] - 股份制银行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4162.88亿元 增5.08% 浦发银行2080.68亿元 增4.46% 平安银行4580.41亿元 降3.50% [14][15] - 个人贷款总额国有银行全线增长 农业银行增5.60% 交通银行增2.83% 建设银行增2.61% [12] 资产质量变化 - 国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普遍上升 工商银行达3.75% 升1.25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2.97% 升0.63个百分点 [17][18] -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部分改善 兴业银行降0.36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降0.16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降0.26个百分点 [19][20] -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多数上升 工商银行2.51% 中国银行1.8% 招商银行1.41% 升0.37个百分点 [17][19] - 零售信贷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 信用卡不良率六年内五年上升 [21]
民生银行泰安高新社区支行举办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9-03 10:02
活动概述 - 民生银行泰安高新社区支行开展以"远离非法集资 拒绝高利诱惑"为主题的金融宣传活动[1] - 通过面对面讲解、案例剖析和资料发放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及商户普及金融知识[1] 宣传内容 - 揭露非法集资常见套路:以养老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新概念为幌子[1] - 强调非法集资典型特征:承诺保本高息、短期暴富等诱惑[1] - 举例说明:以投资养老院名义承诺交10万元可优先入住且每年获得8%利息的诈骗案例[1] - 普及非法集资法律后果: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责任自负[1] 宣传方式 - 发放《防范非法集资手册》等宣传资料[1] - 使用接地气的语言进行案例讲解[1] - 走进周边商铺、菜市场等场所开展针对性宣传[1] - 引导居民建立家庭防线,向家人朋友传播防范知识[1] 居民反馈 - 有居民反映曾遭遇上门推荐收益比银行高数倍的理财产品[1] - 工作人员建议对不确定投资应先与家人商量或咨询正规金融机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