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金融资产(02799.HK):不良主业转型持续推进
格隆汇· 2025-09-01 04:03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营收同比增长3%至311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 年化ROA达1.1% 年化ROE达21.1% [1] - 剔除投资联营企业收益后 营收同比下降68% 主因不良主业结构转型调整 [1] 投资联营企业收益 - 通过增持中行47亿股 光大银行5亿股 大秦铁路201万股 中国电力0.7亿股 确认一次性收益213亿元 [1] - 对中行增持计划完成78% 光大银行增持计划完成48% 大秦铁路未来12个月或进一步增加权益 [1] 收购处置业务 - 收入同比下降78% 主因主动计提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3亿元及处置规模同比下降15% [2] - 新增收购成本同比增长53% 主要来自长三角 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2] 收购重组业务 - 收入同比下降55% 主因存量项目压降出清且未新增收购 [2] - 不良债权资产余额同比下降36% 平均年化收益率同比下降2.5ppt至4.7% [2] 纾困盘活业务 - 收入同比增长65% 主因业务规模同比增长35%及未实现收入由负转正 [2] - 业务主体集中于房地产业(33%) 租赁商务服务业(21%) 制造业(20%) [2] 其他金融资产变动 - 公允价值变动同比下降90% 与股权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及去年同期投资涨幅较大有关 [2] 资产减值与拨备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87%至187亿元 叠加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后合计约210亿元 [3] - 母公司AC+OCI债务工具拨备覆盖率提升44ppt至270% [3]
港股公告精选|兖矿能源上半年营收跌逾一成 联想控股上半年盈利同比增超144%
新浪财经· 2025-08-29 20:45
业绩速递:银行业 - 工商银行上半年营收4091亿元同比增长1.8% 净利润1681亿元同比下降1.4% [2] - 农业银行上半年营收3697.9亿元同比增长0.7% 净利润1395.1亿元同比增长2.66% [2] - 建设银行上半年收入3859.05亿元同比增长3% 净利润1620.76亿元同比下降1.4% [2] - 中国银行上半年营收3294.18亿元同比增长3.61% 净利润1175.91亿元同比下降0.85% [2] - 邮储银行上半年收入1795.25亿元同比增长1.5% 净利润492.28亿元同比增长0.85% [2] - 招商银行上半年营收1699.23亿元同比下降1.7% 净利润749.3亿元同比增长0.3% [2] - 交通银行上半年营收1334.98亿元同比增长0.7% 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增长1.6% [2] - 民生银行上半年营收707.01亿元同比增长7.8% 净利润213.8亿元同比下降4.9% [2] - 中国光大银行上半年收入659.51亿元同比下降5.6% 净利润246.22亿元同比增长0.55% [2] - 中银香港上半年净利息收入250.6亿港元同比下降3.5% 净利润221.2亿港元同比增长10.54% [2] - 天津银行上半年收入88.28亿元同比增长0.8% 净利润19.88亿元同比增长1.1% [2] - 哈尔滨银行上半年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6% 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长20% [2] 业绩速递:制造业与工业 - 中国铁建上半年收入4892亿元同比下降5.2% 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10.1% [2] - 比亚迪股份上半年收入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8% [2] - 中国交通建设上半年收入3354.5亿元同比下降5.8% 净利润99.9亿元同比下降16.9% [2] - 联想控股上半年收入2815.89亿元同比增长21% 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长144% [2] - 长城汽车上半年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1% 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 [2] - 比亚迪电子上半年收入806.1亿元同比增长2.6% 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4% [2] - 中联重科上半年营收248.55亿元同比增长1.3% 净利润27.65亿元同比增长20.84% [2] - 兴业合金上半年收入43.89亿元同比增长22.1% 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24.7% [2] - 海通恒信上半年收入35.21亿元同比下降12.6% 净利润7.85亿元同比下降3.4% [2] - 安乐工程上半年收入28.74亿港元同比下降12% 净利润8080万港元同比下降1.9% [3] - 海普瑞上半年收入27.91亿元同比下降1.3% 净利润4.22亿元同比下降36.4% [3] - 晨鸣纸业上半年收入21.07亿元同比下降84.83% 净亏损38.58亿元同比盈转亏 [3] 业绩速递:金融与保险 - 中国再保险上半年收入610.28亿元同比增长0.6% 净利润62.44亿元同比增长9.03% [2] - 中信金融资产上半年收入311.36亿元同比增长2.9% 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 [2] - 华泰证券上半年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5.86% 净利润75.49亿元同比增长42.16% [2] 业绩速递:能源与材料 - 兖矿能源上半年收入539.66亿元同比下降13.17% 净利润47.31亿元同比下降38.7% [2] - 中国三江化工上半年收入91.06亿元同比下降1.5% 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95.5% [2] 业绩速递:科技与物流 - 极兔速递上半年收入5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经调净利润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1% [2] - 中航科工上半年收入374.65亿元同比增长11.43% 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7.67% [2] - 汇量科技上半年收入9.38亿美元同比增长47% 经调EBITDA 8868.1万美元同比增长41% [2] - 映宇宙上半年收入26.78亿元同比下降24.2% 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102.5% [3] 业绩速递:房地产与建筑 - 碧桂园上半年收入725.7亿元 同期净亏损190.78亿元 [2] - 新城发展上半年收入221亿元同比下降34.82% 净利润8.95亿元同比下降32.11% [2] - 青建国际上半年收入44.04亿港元同比下降9.8% 净利润2992万港元同比增长25.6% [2] 业绩速递:医药与消费 - 三生制药上半年收入43.55亿元同比下降0.8% 净利润13.58亿元同比增长24.6% [2] - 大众公上半年收入34.49亿元同比下降5.8% 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172.6% [2] 公司要闻 - 中国生物制药宗艾替尼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3] - 山高新能源上半年总营运发电量367.44万兆瓦时同比增长6.9% [3] - 复星国际与菜鸟就股份回购达成和解涉资3.5亿美元 [3] 回购动态 - 腾讯控股斥资5.5亿港元回购91.9万股回购价594.5-605港元 [3] - 中国宏桥斥资2.27亿港元回购892.35万股回购价25.44港元 [3] - 汇丰控股斥资1.53亿港元回购152.76万股回购价99.8-100.7港元 [3] - 恒生银行斥资2351.7万港元回购21万股回购价111.5-112.5港元 [3] - 美高梅中国斥资1606.02万港元回购100万股回购价15.92-16.27港元 [3] - 中石化炼化工程注销13.65万股已回购股份 [3]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7%至61.68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29 20:2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1% 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达1.1% 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6元 [1] 战略发展定位 - 2025年为冲刺"三年质效显著提升"和开启"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关键之年 [1] - 公司持续强化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1] -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 - 按照"优资产、增收入、抓回现、压不良、促改革、练内功"工作要求推进业务 [1] - 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并服务实体经济 [1]
中信金融资产半年报解读:盈利超61亿回报率21.1% 彰显长期投资价值
智通财经· 2025-08-29 19: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年末资产总额10109.33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66.05亿元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提升2.7个百分点 [2]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1% 较2024年提升0.35个百分点 [2] 主营业务表现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新增收购债权原值1252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2]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增长180.8% [2]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906.33亿元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2] - 纾困盘活业务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3]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43.6% [3] - 纾困盘活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9.9% [3] 区域与业务布局 - 收购处置业务新增收购成本74.1%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 [3] - 纾困业务资产余额65.7%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等重点区域 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 [3] - 股权业务聚焦国家战略导向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 [3] 资本市场表现 - 近三年股价累计上涨超500% 总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 [1][4] - 相继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 [1][4] - 惠誉确认BBB评级展望稳定 穆迪上调评级展望至稳定 标普维持稳定展望 [4] - 先锋领航集团持股超过2.177亿股 该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 [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连续三年盈利 不良资产主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1] - 为AMC行业探索法治化、市场化道路 提供同业效仿范本 [1] -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400万亿 AMC行业拥有七个万亿级潜力市场 [6] - 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协同优势 2024年实施协同项目116个 项目规模1157亿元 [6]
中信金融资产(02799)半年报解读:盈利超61亿回报率21.1% 彰显长期投资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9:4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年末资产总额10109.33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66.05亿元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提升2.7个百分点 [3]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1% 较2024年提升0.35个百分点 [3] 主营业务进展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新增收购债权原值1252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3]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0.8% [3]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906.33亿元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3] - 纾困盘活业务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4]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43.6% [4] - 纾困盘活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9.9% [4] 战略布局特点 - 收购处置业务74.1%新增成本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 [4] - 纾困业务65.7%资产余额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等重点区域 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 [4] - 2024年与集团兄弟单位联合实施协同项目116个 项目规模1157亿元 项目个数是2022年的近3倍 [7] 资本市场认可 - 近三年股价累计上涨超500% [2] - 相继纳入恒生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 [2][5] - 惠誉确认BBB评级且展望稳定 穆迪上调评级展望至稳定 标普维持稳定展望 [5] - 先锋领航集团持股超过2.177亿股 [6]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总收入402.21亿元位居AMC行业榜首 [3] - 率先完成改革化险 为行业提供法治化市场化范本 [1] - 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协同模式独特优势 [7] -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400万亿 AMC行业拥有七个万亿级潜力市场 [7]
中信金融资产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加15.66%
智通财经· 2025-08-29 19:37
财务业绩表现 - 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311.36亿元 同比增长2.91% [1]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66% [1] - 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1% 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 [1] 战略发展态势 - 2025年为冲刺"三年质效显著提升"及开启"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关键之年 [1] - 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 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扩大 [1] - 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1] - 落实"优资产、增收入、抓回现、压不良、促改革、练内功"工作要求 [1] 盈利能力分析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6元 [1] - 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
中信金融资产(02799)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加15.66%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9:16
财务业绩表现 - 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311.36亿元 同比增长2.91% [1]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66% [1] - 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增长27.5%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1% 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6元 [1] 战略发展定位 - 2025年是冲刺"三年质效显著提升"和开启"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关键之年 [1] - 公司落实中央金融工作部署 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1] -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 - 按照"优资产、增收入、抓回现、压不良、促改革、练内功"工作要求开展运营 [1] - 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 服务实体经济 [1] - 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扩大 [1]
中信金融资产(02799.HK)上半年归母净利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格隆汇· 2025-08-29 19:0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人民币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 [1]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增速达27.5%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为21.1%,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1%,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66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2025年是公司冲刺"三年质效显著提升"并开启"五年成为行业标杆"计划的关键年 [1] - 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 - 经营策略聚焦"优资产、增收入、抓回现、压不良、促改革、练内功",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 [1] - 公司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扩大 [1]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8: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11.364亿元,同比增长2.9%[12] - 公司本期利润为人民币55.061亿元,同比增长4.4%[14] - 公司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人民币61.676亿元,同比增长15.7%[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23]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7.5%[23] - 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11.364亿元,同比增长2.9%[24][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11.364亿元,同比增长2.9%[85] - 持续经营业务税前利润同比增长6.1%至50.45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47.53亿元)[19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15.7%至61.6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53.32亿元)[1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回报率 - 公司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1%,与去年同期的1.0%基本持平[16] - 公司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为21.1%,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1.2%[16]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1%,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23]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达1.1%,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23] 成本和费用 - 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68.567亿元,同比增长72.6%[12] - 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72.6%,增加人民币70.901亿元[2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达168.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6%[4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减值损失142.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60.6%[43] -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18.518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752.6%,其中存货减值12.234亿元人民币[45] - 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72.6%至168.57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97.67亿元)[195] - 利息支出为143.8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3%[39] - 营业支出为19.3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6%[41] 各业务线表现:不良资产经营分部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305.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51]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税前利润121.4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2.4%[54]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305.978亿元,同比增长58.3%,占总收入98.3%[85][86]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总额8560.5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86] - 收购处置业务新增收购成本235.367亿元,同比增长52.9%;已实现收入16.907亿元,同比增长180.8%[88][92] - 收购重组业务新增收购成本降为0(2024年同期为100.013亿元),收入降至34.647亿元[88]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45亿元,同比增长43.6%;收入42.273亿元,同比增长65.5%[88] - 股权业务收入激增至281.536亿元,同比增长643.8%[88]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成本人民币389.245亿元,同比增长43.6%[102] - 纾困盘活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42.273亿元,同比增长65.5%[10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纾困盘活业务余额达1512.5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102] - 股权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281.536亿元[114] - 股权业务资产总额2528.0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3%[117] - 收购重组类项目资产余额由1615.702亿元降至1327.849亿元,项目数量由689个减少至581个[118] - 收购处置业务期末资产余额1906.33亿元,其中74.1%新增收购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96][98] - 长三角地区收购处置资产余额466.178亿元,占比24.5%,保持最大区域敞口[98] - 纾困盘活业务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余额占比65.7%,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104] - 长三角地区纾困盘活业务余额413.887亿元,占比27.4%[106] - 环渤海地区纾困盘活业务余额417.993亿元,占比27.6%[106] - 房地产业纾困盘活业务余额496.397亿元,占比32.8%[113] 各业务线表现: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18.0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1%[51]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税前亏损66.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5.6%[54] - 资产管理及投资分部税前亏损66.5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同期盈利32.37亿元)[85]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803.4百万元[123] 各业务线表现:子公司及国际业务 - 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相关收入为人民币250.3百万元,同比减少25.1%[122] - 汇通资产不良资产相关收入为人民币28.8百万元,同比增加30.3%[122] - 融德资产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25.7百万元,同比减少13.9%[122] - 国际公司收入总额人民币4,908.5百万元,税前利润人民币1,764.2百万元[123] - 国际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80,088.7百万元[123] - 国际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0%,从4,307.7百万元增至4,908.5百万元[126] - 国际公司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19.6%,从803.3百万元增至1,764.2百万元[126] - 国际公司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174,754.1百万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80,088.7百万元,增长3.1%[12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达到人民币10,109.333亿元,较期初增长2.7%[15] - 公司总负债为人民币9,580.01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4.8%[15] - 公司权益总额为人民币529.314亿元,较期初增长6.4%[16] - 公司总资产达10,109.33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2.7%[58] - 借款余额7,522.94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5%[58] - 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1,010,933.3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7%[6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354,169.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4.8%[63][64] - 收购处置类不良债权资产达人民币187,359.4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8%[63][64] - 非上市权益工具投资达人民币48,524.7百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33.6%[63] - 公司债券投资达人民币2,845.8百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80.6%[6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达人民币4,816.3百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90.1%[69] - 存货为人民币18,935.1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7.0%[71] - 存放金融机构款项为人民币63,631.2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27.3%[61] - 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60,277.7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6.7%[59] - 其他储备为人民币(2,687.1)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54.8%[5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297.07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2%[75] - 不良债权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858.5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1%[75] - 自金融机构收购贷款减少人民币26.199亿元(下降12.6%)至人民币181.869亿元[74] - 自非金融机构收购的其他债权资产减少人民币258.734亿元(下降18.2%)至人民币1163.507亿元[74] - 其他债权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438.5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75] - 信托产品投资增长人民币76.196亿元(上升15.6%)至人民币564.762亿元[74] - 于联营及合营企业之权益为人民币2602.4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3%[77] - 负债总额为人民币9580.0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78] - 借款余额为人民币7522.9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79] - 应付债券及票据余额为人民币1529.10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0%[80] - 总资产规模增长2.7%至1010.93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984.33亿元)[198] - 借款负债增长6.5%至752.29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706.63亿元)[198] - 存放金融机构款项下降27.3%至636.31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875.28亿元)[198] - 于联营及合营企业之权益增长20.3%至260.25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216.32亿元)[198]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9843.2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0109.33亿元人民币,增加266.04亿元人民币[199] - 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从564.96亿元人民币增至602.78亿元人民币,增长37.82亿元人民币[199] - 累计亏损由777.15亿元人民币改善至724.80亿元人民币,减少52.35亿元人民币[199] - 其他储备项目从(17.36)亿元人民币变为(26.87)亿元人民币,减少9.51亿元人民币[199] - 非控制性权益从(84.87)亿元人民币变为(91.02)亿元人民币,恶化6.15亿元人民币[199] - 权益总额从497.64亿元人民币增至529.31亿元人民币,增长31.67亿元人民币[199] - 公司股本保持802.47亿元人民币不变[199] - 其他权益工具保持199.00亿元人民币不变[199] - 盈余公积保持85.64亿元人民币不变[199] - 一般风险准备保持113.99亿元人民币不变[199] 收益和损失明细 - 公司利息收入为444.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2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利息收入为355.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9] - 不良债权资产已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2.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6%[31] - 不良债权资产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1.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6.5%[31] - 权益工具已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28.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4%[33] - 权益工具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84.7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3%[33] - 公司投资联营企业收益显著改善,实现收益人民币213.179亿元[12] - 投资联营企业收益213.1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3,127.6%[36] - 所佔联营及合营企业业绩大幅增长207.4%,增加人民币61.285亿元[26]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暴增2148.7%,增加人民币179.956亿元[24] - 利息收入微增0.4%至44.45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44.29亿元)[195]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激增2149.3%至188.3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8.38亿元)[195] - 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收益4.6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1.534亿元人民币[47] 资本和风险管理 - 公司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底的15.69%提升至2025年中的15.97%[143] - 公司杠杆比率从2024年底的10.1:1改善至2025年中的8.6:1[144] - 公司强调流动性风险来源于债务人延期支付及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等问题[1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流动性整体充足,风险基本可控[137] - 公司操作风险管理以防範风险和提高质量为重点[138] - 公司上半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网络安全事件[138] - 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按照主动、审慎、全流程、全覆盖的原则进行[139]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三分之一[165]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5次董事会审议通过25项议案听取16项报告[165] - 公司监事会由4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外部监事和2名职工代表监事[166] - 报告期内监事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通过6项议案[167] - 公司召开11次总裁办公会和21次专题会议研究审议62项重要经营管理议题[168] - 2025年6月20日刘正均获连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并继续担任董事长[161] - 公司总股本为80,246,679,047股,其中内资股占55.93%,H股占44.07%[148] - 公司内资股股份数目为44,884,417,767股[148] - 公司H股股份数目为35,362,261,280股[148] - 中国中信集团持有公司内资股21,230,929,783股,占内资股股本47.30%,占总股本26.46%[149] - 财政部直接持有内资股7,493,684,063股(占内资股16.70%)及H股12,376,355,544股(占H股35.00%),合计占总股本24.76%[149] - 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持有内资股14,509,803,921股,占内资股股本32.33%,占总股本18.08%[149]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持有H股3,921,568,627股,占H股股本11.09%,占总股本4.89%[149]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H股2,475,271,109股,占H股股本7.00%,占总股本3.08%[149]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通过内资股(1.65亿股)和H股(19.61亿股)合计持有公司4.50%总股本[149] - 中央汇金投资通过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持有H股1,960,784,313股,占H股股本5.54%[149][150] - 公司总股本为80,246,679,047股,其中内资股44,884,417,767股,H股35,362,261,280股[150] - 中信集团最终实益所有人为财政部[151] - 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作为投资经理管理中国人寿持有的19.61亿股H股[150] 融资和股利 - 公司不宣派2025年度中期股利[172]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港币196.967亿元已于2022年全部使用完毕[173] - 2021年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及H股募集资金人民币400亿元和港币24.49亿元[174] - 2021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175]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未发生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177] - 公司未发生重大资产收购、出售及吸收合并事项[178] - 公司未实施任何股权激励计划[179] - 公司未发生需要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180] - 公司未发生重大托管、承包、租赁事项[181] - 公司没有需要披露的重大担保事项[182] - 公司或子公司未买卖、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84] - 董事、监事及行政总裁无股份及相关股份权益和淡仓[186] - 中期简要合并财务资料经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阅并无保留意见[187][193] - 审阅报告仅向公司董事会整体提交[190] 人力资源 - 集团员工总数为4,761人,其中硕士或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3%[129] 报告基本信息 - 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期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3][11] - 公司财务资料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编制并以人民币列示[10] - 公司H股股份代号为2799[8]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8号,邮编100033[8]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中国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248号大新金融中心40楼[8]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印刷版本将于2025年9月寄发[3] - 公司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为J0001H111000001[8] - 公司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0007109255774[9]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正均[8] - 公司董事会秘书及授权代表为王永杰[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6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0.056元)[196]
中信金融资产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转仓市值12.14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9 08:40
股东持股变动 - 8月28日股东将股票从花旗银行转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转仓市值达12.14亿港元 占公司总股本3.01% [1] 盈利预测调整 - 中金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16%至115亿元 上调2026年盈利预测20%至114亿元 [1] - 上调主因包括股权业务收入增长及负债成本下行 [1] 目标价与估值调整 - 中金上调目标价46%至1.21港元 对应2025年预测市净率1.85倍 [1] - 目标价调整反映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及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增量资金吸引力 [1] - 当前估值对应目标价存在0%上行空间 维持中性评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