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融资产(02799)

搜索文档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债权转让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02:48
债权转让安排 - 渣打银行将其享有的贷款合同项下全部贷款债权转让给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贷款合同内容不变[1] - 债权转让的标的债权为附表所列对借款人在贷款合同项下的全部贷款债权[1] - 转让方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受让方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1][2] 公告要求 - 要求公告清单中所列标的债权的借款人 担保人和其他义务人从公告之日起立即向受让方履行主债权合同及担保合同约定的还本付息义务或担保责任[1] - 公告对象包括借款人 担保人和其他义务人以及其权利义务承继人[1] - 交易基准日为2025年5月25日 债务金额为渣打银行截至该日的内部数据[2] 联系方式 - 转让人联系人:黄女士 曾女士 联系电话:13632912803 18344294548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1号渣打银行大厦17楼[2] - 受让人联系人:古老师 联系电话:19123457710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海尔路178号美全22世纪A1座[2] - 公告日期为2025年9月23日[2]
中信金融资产成功发行云帆2期实体赋能ABS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19:32
核心观点 - 中信金融资产成功发行50.1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票面利率创低位且认购倍数超3倍 体现市场高度认可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提升 总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 年化ROE达21.1% [2] - 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项目拓展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并优化债务结构 同时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达去年同期1.4倍 [1][2] 融资活动 - 发行"云帆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50.1亿元 半年期票面利率1.73% 一年期1.78% 全场认购倍数超3倍 [1] - 基础资产涵盖应收账款债权 信托受益权及财产份额 加权平均信用等级AA/AA+ [1] - 云帆1期ABS规模100.1亿元 创年内同类产品规模最大 成本最低 利差最窄纪录 [2] - 新增平均融资利率同比下降50个基点 利息支出同比下降12.3%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21% [2]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出表影响后同比增长27.5% [2] - 年化ROE达21.1% [2] - 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 为上年同期1.4倍 [2] 战略与运营 - 项目依托中信集团协同支持及自身资产池创新能力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 [1] - 按照"夯实基础 稳中求进 提质增效"总体思路运营 积极把握行业政策机遇 [2] - 落地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 [2]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成立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6:45
公司动态 -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成立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出资额约40亿元[1] - 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1] - 企业由中信金融资产(02799 HK) 无锡太湖新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及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
中信金融资产等在无锡成立企业管理中心,出资额约4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10:35
公司成立与出资结构 -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于9月17日成立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 - 公司出资额约40亿人民币 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1] - 企业由中信金融资产(02799 HK) 无锡太湖新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1]
中信金融资产等新设企管中心 出资额4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9:04
公司投资动态 -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新成立 出资额约40亿元人民币[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企业管理以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1] - 企业由中信金融资产(02799 HK)等共同出资成立[1]
中信金融资产(02799.HK):收入利润增加 信用成本上升
格隆汇· 2025-09-16 04: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9% [1] - 持续经营活动净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19.7% [1] -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上半年年化ROE为21.1% ROA为1.1% [1] 资产规模 - 二季度末资产总额1.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7% 同比下降4.2% [1]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2.7% [1]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6% [1] 业务结构 - 收购处置业务资产 纾困盘活业务资产 股权业务资产较年初增长 [1] - 收购重组业务资产规模主动压降 [1]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8.3% 主要受益于对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确认的约213亿元收入 [2]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85.1% 在集团抵消前收入中占比降至5.6% [2] 资产质量 - 上半年信用成本率为15.3% 同比大幅上升 [2] - 信用成本上升主要源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信用减值增加 [2] - 债务工具整体拨备覆盖率达270% 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4/109/110亿元 同比增长8.5%/4.1%/1.1% [3] - 对应EPS分别为0.13/0.14/0.14元 [3] - 对应PE为7.6/7.3/7.3倍 PB为1.70/1.38/1.16倍 [3]
国信证券:首予中信金融资产“中性”评级 合理股价1.16-1.2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5 16:08
核心观点 - 国信证券首次覆盖中信金融资产给予中性评级 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 109亿元 110亿元 同比增长8.5% 4.1% 1.1% [1] - 公司合理股价区间为1.16-1.28港元 对应2025-2027年PE为7.6倍 7.3倍 7.3倍 PB为1.70倍 1.38倍 1.16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9% 持续经营活动净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19.7% [1] -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7% 上半年年化ROE达21.1% ROA为1.1% [1] 资产规模 - 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1.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7% 同比下降4.2% [2]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2.7%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6% [2] - 收购处置业务资产 纾困盘活业务资产 股权业务资产较年初增长 收购重组业务资产规模主动压降 [2] 分部业务表现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8.3% 主要受益于对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确认的213亿元收入 [3]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85.1% 在集团抵消前收入中占比降至5.6% [3] - 不良资产分部中收购处置业务收入和收购重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纾困盘活业务和股权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3] 风险管控 - 上半年信用成本率达15.3% 同比大幅上升 主要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信用减值增加 [4] - 2025年6月末债务工具整体拨备覆盖率达270% 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4]
国信证券:首予中信金融资产(02799)“中性”评级 合理股价1.16-1.28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6:03
核心观点 - 国信证券首次覆盖中信金融资产给予中性评级 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 109亿元 110亿元 同比增长8.5% 4.1% 1.1% [1] - 公司合理股价区间为1.16-1.28港元 对应2025-2027年PE为7.6倍 7.3倍 7.3倍 PB为1.70倍 1.38倍 1.16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9% 持续经营活动净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19.7%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上半年年化ROE达21.1% ROA为1.1% [1] 资产规模 - 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1.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7% 同比下降4.2% [2]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2.7%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6% [2] - 收购处置业务资产 纾困盘活业务资产 股权业务资产较年初增长 收购重组业务资产规模主动压降 [2] 分部业务收入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8.3% 主要因确认对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的213亿元收入 [3]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85.1% 在集团抵消前收入中占比降至5.6% [3] - 不良资产分部中收购处置业务收入和收购重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纾困盘活业务和股权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3] 信用风险 - 上半年信用成本率15.3% 同比大幅上升 主要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信用减值增加 [4] - 2025年6月末债务工具整体拨备覆盖率达270% 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4]
中信金融资产(02799):2025年中报点评:收入利润增加,信用成本上升
国信证券· 2025-09-14 17:4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 目标价区间1 16-1 28港元 较当前股价有6%至17%溢价空间 [3][45] 核心观点 - 公司聚焦不良资产经营主业 持续化解自身风险 2023年扭亏为盈后保持盈利 [9] - 上半年收入利润双增长但信用成本大幅上升 资产减值计提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1][2] - 通过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综合判断 当前估值水平合理反映公司经营状况 [38][42][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 9% 归母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 7% [1] - 年化ROE达21 1% ROA为1 1% 总资产1 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 7% [1][17] - 信用成本率15 3%同比大幅上升 拨备覆盖率270%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2]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4/109/110亿元 同比增速8 5%/4 1%/1 1% [3][34] 业务结构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306亿元 同比增长58 3% 主要来自对中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确认213亿元收入 [2][21]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18亿元 同比下降85 1% 占比降至5 6% [2][21] - 收购处置/纾困盘活/股权业务资产规模增长 收购重组业务主动收缩 [1] 估值分析 - 绝对估值采用FCFE模型 合理价值区间1 49-1 67港元 [39] - 相对估值参考PB-ROE方法 对应估值0 82-0 88港元 [42] - 当前市盈率7 6倍 市净率1 70倍 预测未来三年PE维持7 3-7 6倍 [3][4] 盈利预测假设 - 收购处置业务收益率回暖 纾困盘活/收购重组收益率稳定 股权业务收益率回落 [33] - 信用成本从12%逐步降至4% 负债成本随市场利率下行 [33][40] - 权益乘数从25倍降至10倍以下 利润留存补充资本 [39]
直击中信金融资产中期业绩会:盈利超61亿,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9: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1][2] - 合并资产总额达10109.33亿元 同比增长2.7% 年化平均ROE达21.1% 盈利能力持续领跑行业 [1][2] - 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6% 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减少13.2%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2] 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达15.97% 提升0.28个百分点 [2] - 信用风险类资产下迁规模同比下降62.6% 通过"清旧控新"策略精准化解存量风险 [3] - 风险资产三年处置攻坚启动 严控新增项目准入 整体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3]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 - 新增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债权原值1252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4]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0.8% [4]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3.6% 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4] 战略业务布局 - 股权业务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投放超50亿元 落地国网新源等标杆项目 [5] - 纾困盘活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通过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支持实体经济 [4] - 累计收购个贷不良债权超百亿元 AI技术应用于尽调、估值等数字化环节 [8] 国家战略融入 - 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 总规模559亿元 保交楼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7] - 化解金融机构风险超732亿元 通过债务重组、增量注资等方式形成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7] - 绿色金融投资26亿元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科技金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放近100亿元 [8]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提出"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目标 聚焦主业能力标杆建设 强调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功能 [9] - 需从宏观形势、行业波动、客户需求、监管政策及业务逻辑五个维度建立认知体系 [9][10] - 推动"非标中的非标"业务标准化创新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