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支持城市更新显成效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项目销售表现 - 上海壹号院项目第四次开盘持续热销 实现四开四捷 [1] - 项目2025年销售额累计突破170亿元人民币 [1] 项目规模与背景 - 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 占地面积9.57万平方米 建设体量达43万平方米 [2] - 属于上海中心城区罕有的特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 [2] - 2022年因房企流动性紧张陷入停滞 地方政府面临社会民生和区域金融风险化解压力 [2] 企业参与与重组措施 - 中信金融资产2023年12月牵头投入超40亿元纾困资金 [2] - 公司聚合中信集团产融协同效应 联动集团成员单位发挥专长 [2] - 综合运用专业手段提供救助性金融服务 成功打破项目停滞僵局 [2] 项目重组成效 - 实现当年复工复产 解决4018户居民和87户企业拆迁款支付难题 [2] - 化解存量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 [2] - 助力黄浦区旧城改造计划推进 完成项目重组盘活 [2] - 公司积极探索参与房地产风险化解有效路径 全力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
MSCI季检结果公布!老铺黄金(06181)等14只股份获纳入MSCI中国指数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1:56
MSCI指数调整结果 - MSCI中国指数新增14只股份并剔除17只股份 变动将于8月26日收市后生效[1] - MSCI全球标准指数新纳入42只股票并剔除56只股票[5] - MSCI新兴市场指数前三大新增成分股为中信银行 Dian Swastatika Sentosa和老铺黄金[5] - 香港小型股指数加入耀才证券(01428)和德林国际(01126)2只股份 没有股份被剔除[5] 新增股份明细 - 港股新增9只:三生制药(01530)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地平线机器人(09660) 万国数据-SW(09698) 老铺黄金(06181) 美图(01357) 网易云音乐(09899) 科伦博泰生物(06990) 药明合联(02268)[1] - A股新增5只:指南针(300803.SZ) 中信银行(601998.SH) 巨人网络(002558.SZ) 艾力斯(688578.SH) 景旺电子(603228.SH)[1] - 新增股份集中在科技 创新药和新消费板块 反映相关板块近期强势上涨[1] 剔除股份明细 - 港股剔除2只:海信家电(00921) 中升控股(00881)[1][3] - A股剔除15只:包括迎驾贡酒(603198.SH) 东方雨虹(002271.SZ) 苏泊尔(002032.SZ) 驰宏锌锗(600497.SH) 晨光股份(603899.SH) 吉祥航空(603885.SH) 养元饮品(603156.SH) 重庆啤酒(600132.SH) 海油发展(600968.SH) 华能水电(600025.SH) 雅克科技(002409.SZ) 辽港股份(601880.SH) 南钢股份(600282.SH) 恩捷股份(002812.SZ) 晨光生物(300138.SZ)[3][5] 全球市场调整 - MSCI发达市场指数新增最大三家公司:火箭实验室(美国) SoFi科技(美国) Affirm控股(美国)[5]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人才引进及社会招聘启事
齐鲁晚报· 2025-08-04 12:41
单位及工作地点 - 单位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4] - 工作地点在济南和青岛 [4] 业务部门负责人岗位 岗位职责 - 完成分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 [1] - 负责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包括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金融服务业务以及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的经营管理 [1] - 其他业务相关工作 [1] 岗位要求 - 年龄不超过45周岁 [2] - 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财务、法律专业优先 [2] - 具有8年以上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投资银行、信贷管理、信贷审批、资产保全等相关岗位工作经验 [2] - 需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市场营销、文字表达、沟通协调及谈判能力较强 [2] - 熟悉青岛地区不良资产市场情况,有商业银行管辖支行主管公司业务的副行长、商业银行市级以上分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或信托、证券、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团队负责人经验者优先 [2] - 具备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保荐代表人、资产评估师、税务师等证书者优先 [2][5] 业务开发岗岗位 岗位职责 - 负责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包括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金融服务业务以及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的营销开发 [3] - 负责项目尽职调查、方案制定和实施、项目后期管理等工作 [3] 岗位要求 -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 - 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财务、法律专业优先 [4] - 具有3年以上金融相关行业机构或大型央国企市场营销、破产管理、投行投资、股权经营从业经验 [4] - 需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市场营销、文字表达、沟通协调及谈判能力较强 [4] - 熟悉青岛地区不良资产市场情况,具备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保荐代表人、资产评估师、税务师等证书者优先 [5] 报名方式 - 需登录指定网址在线完成职位申请,同一家单位只能申报一个岗位 [6] 其他事项 - 公司承诺对应聘者信息保密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7] - 建议使用PC端投递简历以保证完整性 [7] - 招聘期间将通过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与应聘者联系 [8] - 应聘者需确保申请资料信息真实,否则公司有权取消其应聘资格 [8] - 公司不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 [8] - 公司有权根据业务需要和报名情况调整招聘工作安排 [8]
除了IPO,AMC们也在“抛弃”中小银行
36氪· 2025-08-04 11:28
中小银行困境与AMC角色 - 中小银行面临资产承压和IPO门槛提高的双重压力,资本补充途径受限 [1] - 全国性AMC正在出清小银行股权,如长城资管出清长城华西银行9.43亿股给四川银行 [1] AMC历史沿革 - 1999年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AMC,承接四大行1.4万亿不良贷款,不良率下降10% [4] - 财政部向每家AMC注资100亿元,央行提供6041亿元贷款,发行8110亿元债券完成资金筹措 [4] - 2005年允许AMC商业化探索,通过收购券商等获得金融牌照 [8] - 2020年后进入中央汇金时代,华融更名中信金融资产,银河资产成为第五家全国性AMC [9] AMC业绩表现 - 2024年信达资产总资产16389.6亿元,营收730.4亿元(-4.11%),净利润30.36亿元(-47.84%) [7] - 东方资产营收1058.33亿元(+9.81%),净利润16.02亿元(+4.98%) [7] - 中信金融资产净利润96.184亿元,同比激增444.64% [7] - 长城资产总资产5712.8亿元,净利润15.57亿元(+0.39%) [7] AMC市场格局 - 形成"5家全国性AMC+60余家地方AMC"新体系 [10] - 地方AMC有63家,其中56家获银保监许可 [11] - 民营AMC成为不良资产市场重要补充力量 [11] AMC业务转型 - 从混业经营回归不良资产处置主业 [10] - 出清银行股权:华融出售华融湘江银行,信达转让天津农商行股权 [12] - 政策允许AMC收购更多类型不良资产,包括重组资产和信用减值资产 [15] AMC分类对比 - 央企AMC资本金100亿,地方AMC10亿,银行AMC100亿 [13] - 央企AMC受全面监管,地方AMC仅不良资产业务受监管 [13] - 银行AMC业务范围限于银行对企业的各类别贷款 [13] AMC银行投资 - 华融持有光大银行7.08%股份成为主要股东 [14] - 中信金融资产计划300亿元增持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 [14] - AMC曾通过控股方式获取银行牌照,如东方资产控股大连银行 [14]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7:22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35,362,261,280股,面值1元,股本35,362,261,280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44,884,417,767股,面值1元,股本44,884,417,767元[1] - 2025年7月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无增减,月底为80,246,679,047元[1] 发行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35,362,261,280股,库存股0[2]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已发行股份44,884,417,767股,库存股0[2] - 2025年7月H股、内资股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数目均无增减[2]
AMC大举进军股份行的战略布局
财经网· 2025-07-29 13:21
AMC增持银行股的核心观点 - AMC近期通过增持可转债并快速转股的方式入股多家股份制银行,如信达投资增持浦发银行可转债1.18亿张(占发行总量23.57%)并在三日内完成转股,类似操作此前中国华融对光大银行也有实施 [1] - 这一行为背后存在多重战略考量,包括纾困银行资本压力、获取投资收益、强化不良资产处置合作以及体现政策维稳意图 [1][4][5] 银行资本压力与AMC纾困 - 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季度末为8.38%,接近监管要求的8%下限,且其可转债转股率此前仅0.01%,面临10月到期兑付压力 [2] - AMC通过转股操作直接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类似光大银行案例,此举具有稳定市场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双重作用 [2] AMC的业绩诉求与银行股吸引力 - 信达资产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132亿元降至2024年30亿元,中国华融及长城资产也面临业绩压力 [3] - 银行股提供稳定收益:浦发银行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0.16%(同比+0.11pct),光大银行实施中期分红,民生银行跟进类似政策 [3] 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与业务协同 - 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允许银行向AMC转让风险资产,2025年4月进一步支持AMC加大银行不良资产收购力度 [4] - 浦发银行2023年处置不良资产1087亿元创历史新高,AMC与银行在政策与需求端高度匹配 [4] 政策层面的战略布局 - AMC股东背景为中央汇金或财政部,其入股银行与财政部增资国有大行逻辑一致,属于国家稳定金融体系的战略行为 [5] - AMC高管进入银行董事会(如长城资产入驻民生银行),意味着对银行治理和业务方向的影响力提升 [1][5]
十年倾情帮扶 村容村貌展新颜 中信金融资产助力仁义村“蝶变”
金融时报· 2025-07-24 09:02
乡村振兴成果 - 仁义村从"穷窝窝"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 [1] - 中信金融资产10年累计投入及引进帮扶资金超2000万元,消费帮扶超500万元,资助百余名困难学子 [1] - 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7万余元,村集体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6] 基础设施建设 - 投入200万元完善5处聚居点配套设施,解决160余名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2] - 投入300万元建设库容15万立方米的堰滩河水库,投入150万元修建10个山泉蓄水池,铺设3万米水管解决饮水难题 [2] - 投入500多万元新修8公里毛坯路,硬化15公里村道,修复10余处损毁路段,投入40多万元安装200余盏太阳能路灯 [3] 产业发展 - 引进车厘子产业,建成850亩产业园(川东最大),获全国大樱桃比赛金奖,带动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和集体收益 [4] - 发展桃花米和石菖蒲产业,投入150万元建设加工厂,通过消费帮扶和电商拓宽渠道 [6] - 10年累计为产业发展提供近700万元资金,形成"三高"(高山条件、高端农产品、高经济效益)产业模式 [4][5][6] 文化治理 - 建成4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共享餐厅,配套文化广场、图书室等设施 [7] - 实施"乡村振兴领头羊"计划,通过奖励山羊、创业贷款、农技培训激发村民参与治理 [8] - 驻村工作队从基层党建、人居环境、群众活动等多方面改善乡村治理,提升村民幸福感 [8]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7: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身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11月1日成立,2012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在港上市,2024年1月更名[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正均,授权代表为刘正均、王永杰,董事会秘书为王永杰[20]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8号,邮编100033[20] - 公司H股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票简称中信金融资产,股份代号2799[20]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不良资产经营是核心业务[10] - 公司设有33家分公司,服务网络覆盖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10] 财务报告审议与审计 - 2025年3月28日,2025年第三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报告》及《2024年度业绩公告》,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9名[18]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2024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18] 股利分配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不派发现金股利[19] 报告期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为1073.59亿元,较2023年的699.496亿元增长53.48%[24] - 2024年公司支出总额为1131.654亿元,较2023年的697.246亿元增长62.30%[26]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本年度利润为68.516亿元,而2023年为亏损5890万元[26] - 2024年公司本年度利润为73.43亿元,较2023年的2.121亿元大幅增长3362.05%[26] - 2024年归属本公司股东的利润为96.184亿元,较2023年的17.662亿元增长444.59%[26]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9843.286亿元,较2023年末的9681.032亿元增长1.68%[27] - 2024年各项收入1127.66亿元,较上年增长60%,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是上年的5.4倍[36] - 2024年公司市值增长62.5%,市净率居在港上市中资金融企业第一名[36] - 2024年公司实现各项收入1127.66亿元,较上年增长60%[41]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是上年的5.4倍[41] - 2024年公司全年平均股权回报率为18.4%,较上年提升14.8个百分点[41] - 2024年公司实现各项收入1127.658亿元,较上年增长59.8%[49]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184亿元,是上年的5.4倍[49] - 2024年公司全年平均股权回报率18.4%,较上年提升14.8个百分点[49] - 2024年公司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1元[49] - 2024年公司支出总额1131.654亿元,较上年增长62.3%[52] - 2024年公司本年度利润73.43亿元,较上年增长3362.0%[52]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利息支出为323.557亿元,同比增长1.9%[71][73]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佣金及手续费支出为2.373亿元,同比下降57.2%[71]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营业支出为66.982亿元,较上年增长21.7%[71][75][76]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信用减值损失为709.521亿元,较上年增长129.2%[71][78]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为29.221亿元,较上年增长201.7%[71][80]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支出总额为1131.654亿元,较上年增长62.3%[71] - 2024年公司终止经营活动支出为42.419亿元,较上年减少24.3%[83] - 2024年公司持续经营活动所得税收益为66.796亿元[85] - 2024年公司终止经营活动所得税费用为9.872亿元,主要为金租公司产生[86]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984,328.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7%[97] - 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934,564.3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6%[99] - 2024年末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56,495.6百万元,较上年增长17.7%[9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存放金融机构款项为875.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101] - 2024年末负债总额为9345.6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119] - 2024年末借款余额为7066.2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120] - 2024年末应付债券及票据余额为1644.79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3%[121] - 2024年末作为被告的未决诉讼案件标的金额是274.6亿元,计提预计负债55.29亿元[122]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1073.59亿元,2023年为699.496亿元;2024年资产总额9614.851亿元,2023年为9524.093亿元[127]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不良债权资产收入为129.194亿元,较2023年的172.482亿元下降25.09%[24] - 2024年利息收入为83.026亿元,较2023年的85.957亿元下降3.41%[24] - 2024年股利收入为58.662亿元,较2023年的8.828亿元增长564.50%[24] - 2024年公司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99.316亿元,较上年增长498.1%[50][54] - 2024年公司处置或视同处置子公司及联合营企业净收益1.437亿元,较上年增长1895.8%[50][54] - 2024年公司股利收入58.662亿元,较上年增长564.5%[50][54] - 2024年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合计为-90.692亿元,较2023年变动-81.761亿元,变动率-915.5%[58] - 2024年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合计为99.316亿元,较2023年变动124.261亿元,变动率498.1%[61] - 2024年利息收入合计为83.026亿元,较2023年减少2.931亿元,变动率-3.4%[64] - 2024年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收益为777.509亿元,较2023年增加322.003亿元,变动率70.7%[67] - 2024年终止经营活动收入为64.169亿元,较上年增长9.7%[69] - 2024年不良债权资产已实现收益31.76亿元,计提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2.452亿元[59] - 2024年上市和非上市股权已实现公允价值变动93.452亿元,较上年增长99.236亿元;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38.166亿元,较上年增长23.373亿元[62] - 除不良债权资产外的债务工具利息收入2024年合计为66.086亿元,较上年增长2.7%[64] - 2024年投资联营企业产生的收益为756.617亿元,较2023年增加341.86亿元,变动率82.4%[67]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90,671.3百万元,较上年增长35.4%[89] - 2024年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19,082.7百万元,较上年增长267.5%[89] - 2024年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当期经营收入 -48.864亿元,非金融类为86.765亿元[138] - 2024年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经营收入为-48.864亿元,其中已实现收入为45.413亿元,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为-94.277亿元[141] - 2024年当期不良债权资产收入中,收购处置类为-92.079亿元(占比-242.9%),收购重组类为129.98亿元(占比342.9%)[148] - 2024年收购处置类业务已实现处置收益2.8919亿元[151] - 2024年收购处置类业务不良债权资产产生的净损益中,已实现收益为2.8919亿元,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为-12.0998亿元[153] - 2024年公司收购重组类业务不良债权资产经营收入129.98亿元,2023年为173.643亿元[161] - 2024年末实质性重组业务余额1271.0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4%,2024年实现收入67.513亿元,较上年增长48.1%[170] - 2024年处置债转股企业1户,收购成本13.61亿元,处置净收益1.058亿元,退出倍数1.1倍,股利收入1.989亿元[175] - 2024年集团特殊机遇投资业务实现各类收入860.919亿元,较上年增长103.7%[177] - 2024年实业公司房地产相关业务收入4.856亿元,较上年增长57.0%[178] - 2024年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190.827亿元,较上年增长138.905亿元[179] 各业务线资产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占比86.7%,较2022年初提升34.8个百分点[36] - 2024年不良资产余额较年初压降30%,母公司拨备覆盖率较2022年初实现翻番[3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3378.3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104][10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不良债权存量资产为1774.85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1%[10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权益工具为890.9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5%[10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为84.47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7.1%[108][109] - 2024年,集团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不良债权资产为58.21亿元[10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存货为203.57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5%[111] - 2024年,集团存货的资产减值准备为30.6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6.0%[111] - 2024年,集团收购处置类不良债权资产为1770.26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0%[104] - 2024年,集团基金为455.0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0%[104] - 2024年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为2449.21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4%[115] - 2024年末不良债权资产余额为1630.30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3.9%[115] - 2024年末其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权资产余额为2006.679亿元,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与上年末基本持平[115] - 2024年末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计提的减值准备余额为1187.711亿元,整体拨备率32.7%,较上年末提升9.3个百分点[115] - 2024年末于联营及合营企业之权益为2163.2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1.0%[117]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税前利润6,480.9百万元,较上年下降55.0%[93] - 2024年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税前利润 -5,702.1百万元,较上年增长55.5%[93] - 2024年末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总额833,185.1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5.0%[94] - 2024年末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资产总额189,167.7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6.3%[94]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906.713亿元,占比84.4%,较2023年增长35.4%;资产总额8331.851亿元,占比86.7%,较2023年增长15.0%[127][129] - 2024年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190.827亿元,占比17.8%;资产总额1891.677亿元,占比19.7%[127] - 2024年末公司不良债权资产余额3428.685亿元,全年新增收购成本490.704亿元,较上年增长3.8%[131][136] - 2024年实质性重组业务期末资产余额127.1092亿元,本期经营收入6.7513亿元[131] - 2024年公司市场化债转股业务以及特殊机遇投资业务累计投放总额1301.431亿元
中信金融资产(02799)年报解读: 盈利百亿远超市场预期 长期价值中枢有望逐步上移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22:3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度业绩超预期,商业模式结构性优化,正重回高质量发展轨道,市场对其开启价值重估周期抱有期待,公司有望把握行业机遇提升盈利能力,长期价值中枢将逐步上移 [1][2][7][8]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收入总额1127.66亿元,同比增长60%,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是上年的5.4倍,年末资产总额9843.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2.25亿元,平均股权回报率跃升14.8个百分点至18.4%,基本每股收益0.11元 [1] - 2024年持续经营活动收入增长53.5%,净利润倍数级跃升,核心财务指标远超资本市场预期,2024年盈利规模突破近六年峰值 [1] 品牌与战略 - 2024年1月以全新品牌形象亮相资本市场,资产负债表修复与业务动能转换协同效应显现 [2] - 持续推进“三年质效显著提升”战略目标,着力提升主业发展能力,加快主业转型,优化资产布局,改善资产质量 [3] 主业经营 - 完成华融金租公司60%股权转让,补充母公司核心资本90亿元,现金回收近120亿元,全面剥离金融服务业务,形成双驱动精干架构,2024年度营业利润均来自两个分部 [3]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收入906.71亿元,占公司收入的84.4%,不良资产分部资产为8331.85亿元,占总资产86.7% [3] - 2024年末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800亿元,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全年处置不良资产包320亿元 [4] - 2024年股权业务经营良好,积极培育新盈利增长点和市场竞争优势 [4] - 金融类不良债权收购成本占比提升至77.1%,新收购重点区域资产规模占比约70%,市场化债转股及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收入增加103.7% [4] - 2024年不良资产余额较年初下降30%,拨备覆盖率提升一倍至226%,新增授信2100多亿元,存量融资成本持续降低 [4] 服务战略 - 贯彻国家房地产纾困政策导向,截至2025年2月底,保证商品房按期交付6.60万套,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2.17亿元,带动货值约2241.81亿元项目复工复产,“董家渡”项目成标杆 [5] - 联合兄弟公司实施南方石化破产重整项目,帮助民营能源企业化险脱困,成中信集团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经典案例 [6] 行业机遇 - 重点领域风险突出,个贷不良市场供给充足,为AMC不良资产收购业务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如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0%,关注类贷款余额4.8万亿元 [7] - 监管政策引导AMC扩容,2024年11月发布的办法拓宽金融不良资产收购范围,明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标准 [7] 资本市场反馈 - 2024年“量价齐升”,交投活跃,连续10个交易日成交量超亿股,股价累计上涨62.5% [8] - 2025年3月10日入选7项指数并成为港股通标的,入选有利于多样化基金布局,加入“港股通”可吸纳更多资金 [8]
中信金融资产(02799)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96.18亿元 同比增加444.58%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21:39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度业绩出色,在盈利能力、资产结构、资产质量、品牌形象和队伍面貌等方面实现质的变化,同时积极服务国家所需,未来将继续锚定战略目标提升竞争力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收入总额1073.59亿元,同比增加53.48% [1]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96.18亿元,同比增加444.58%,基本每股收益0.11元 [1] - 各项收入1127.66亿元,较上年增长60%,归母净利润是上年的5.4倍,创六年来最好水平 [1] 公司变化 资产结构 - 资产总额稳步上升,资产配置向主业集中,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占比86.7%,较2022年初提升34.8个百分点 [1] 资产质量 - 不良资产余额较年初压降30%,母公司拨备覆盖率较2022年初翻番,高于监管要求,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1] 品牌形象 - 2024年公司市值增长62.5%,市净率居在港上市中资金融企业第一名,投资吸引力增强 [1] 队伍面貌 - 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80后”中层管理人员占比大幅提升,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 服务国家情况 - 支持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缓释存量信用风险 [2] - 拓宽不良资产收购渠道,帮助非银机构化解风险 [2] - 盘活出险房地产项目,累计保交房6.6万套,支付上游供应商欠款逾113亿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 - 助力问题企业化险脱困、重获新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 未来规划 - 继续锚定“一三五”战略目标,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标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