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icon
搜索文档
直击中信金融资产中期业绩会:盈利超61亿,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9: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1][2] - 合并资产总额达10109.33亿元 同比增长2.7% 年化平均ROE达21.1% 盈利能力持续领跑行业 [1][2] - 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6% 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减少13.2%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2] 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达15.97% 提升0.28个百分点 [2] - 信用风险类资产下迁规模同比下降62.6% 通过"清旧控新"策略精准化解存量风险 [3] - 风险资产三年处置攻坚启动 严控新增项目准入 整体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3]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 - 新增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债权原值1252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4]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0.8% [4]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3.6% 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4] 战略业务布局 - 股权业务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投放超50亿元 落地国网新源等标杆项目 [5] - 纾困盘活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通过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支持实体经济 [4] - 累计收购个贷不良债权超百亿元 AI技术应用于尽调、估值等数字化环节 [8] 国家战略融入 - 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 总规模559亿元 保交楼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7] - 化解金融机构风险超732亿元 通过债务重组、增量注资等方式形成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7] - 绿色金融投资26亿元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科技金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放近100亿元 [8]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提出"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目标 聚焦主业能力标杆建设 强调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功能 [9] - 需从宏观形势、行业波动、客户需求、监管政策及业务逻辑五个维度建立认知体系 [9][10] - 推动"非标中的非标"业务标准化创新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0]
直击中信金融资产中期业绩会:盈利超61亿 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9: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2][3]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1% 合并资产总额10109.3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7% [2][3]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15.97% 提升0.28个百分点 [3] 成本控制与资产质量 - 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6% 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减少13.2% 实现降本增效 [3] - 信用风险类资产下迁规模同比下降62.6% 通过"清旧控新"策略优化资产质量 [4] - 风险资产启动三年处置攻坚 采用"一户一策"精准化解存量风险项目 [4] 不良资产业务突破 - 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 达上年同期1.4倍 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债权原值1252亿元 [3][5]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0.8% [5]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3.6% 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6] 战略业务发展 - 股权业务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投放超50亿元 落地半导体、新材料行业标杆项目 [6] - 房地产纾困累计投放93个项目 总规模559亿元 保交楼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7] - 绿色金融投资26亿元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科技金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放近100亿元 [8] 国家战略融合 - 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 普惠金融累计收购个贷不良债权超百亿元 [8] - 数字金融获IDC中国金融行业技术创新奖 AI技术应用于尽调、估值环节 [8] - 形成"增量投入重组盘活+信托隔离+代管代建运营+资金监管"的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7]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推进"一三五"战略 当前阶段向"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目标进军 [9] - 强调主业能力标杆建设 突出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的独特功能定位 [9] - 从宏观形势、行业波动、客户需求、监管政策及业务逻辑五维度构建认知体系 [10]
中信金融资产业绩会回应市值表现、房地产领域风险等话题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18:5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出表影响后增长27.5% [1] - 2024年股价全年上涨62.5% 2025年上半年股价大幅增长96.92% [2] - 2023年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2024年创近六年最好成绩 2025年上半年主要指标超预算完成 [2] 主营业务表现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906.33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3]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已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增长180.8% [3]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盘活纾困业务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3] - 盘活纾困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43.6% [3] 资本市场认可 - 2025年2月入选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 8月入选MSCI中国指数等重要国际指数 [2] - 三年综合业绩表现获得市场充分认可 市值表现受内外部因素综合影响 [2] 房地产风险化解 - 2022年以来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 总规模559亿元 [4] - 累计实现保交房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4] - 推动金融机构风险化解超过732亿元 [4] - 通过债务重组/增量注资/代管代建等方式盘活问题项目 [4] - 运用收购违约债券/投放共益债等手段激活核心区域资产价值 [4] - 创新"增量投入重组盘活+信托隔离+代管代建运营+资金监管"的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4]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6:3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H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799 | 說明 | H股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35,362,261,280 | RMB | | 1 RMB | | 35,362,261,28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RMB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35,362,261,280 | RMB | | 1 RMB | | 35,362,261,280 | | 2. 股份分類 | 普 ...
上半年净利增15.7% 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现场解释不良资产行业“魅力所在”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8:32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1]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总额305.98亿元 同比增长58.3% 成为公司业绩主要来源 [1] - 收购处置类业务已实现收益同比增长180.8% 盘活纾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5% 股权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1] 业务发展策略 - 深耕不良资产主责主业 通过收购处置业务、纾困盘活业务、股权业务、收购重组业务实现突破 [1] - 积极参与中小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风险化解 成功竞得多个跨区域资产包和大额单体资产 [2] - 近三年累计收购中小金融机构不良债权规模达2100亿元 上半年新增收购475.28亿元 同比增长331.37% [3] - 通过诉讼追偿、司法处置、重组盘活、以物抵债、招商推介等措施加快资产处置 [3] 行业政策导向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意见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量身定制多层次企业纾困工具箱 包括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方式 [2] - 政策明确要求依法依规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 聚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恢复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 [2] 战略转型方向 - 摒弃"不良资产行业就是简单资产买卖"理念 树立主动挖掘或主动配置资产理念 [3] - 对易贬损资产加速处置 对能跨越周期资产带着优质资产穿越周期 实现资产保值和价值提升最大化 [3] - 积极探索"非标业务标准化"方法路径 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化水平 在严控风险基础上实现与客户合作共赢 [3] - 通过搭结构实现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完成的操作 体现行业独特价值 [4]
港股通标的,纳入MSCI等多项权威指数!中信金融资产三年最高涨幅544%
证券时报· 2025-09-01 17:57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实际增长27.5%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 为上年同期5.4倍 全年收入总额1127.66亿元 同比增长60% [6] 主营业务突破 - 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成为营收主要来源 收购处置类业务收益同比增长180.8% [5] - 纾困盘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5% 股权业务贡献显著上升 [5]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14] - 灵活运用收购处置、市场化债转股、重组盘活等工具 [12] 资本市场表现 - 近三年股价从最低0.22港元最高触及1.41港元 累计涨幅达544% [2][7] - 上半年股价大幅增长96.92% 涨幅居在港中资金融机构首位 [2] - 2024年市值累计上涨62.5% 2025年内累计涨幅75.38% [7][8] - 入选MSCI中国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 再度成为港股通标的 [4][9] 国际机构认可 - 获得标普BBB-评级(展望稳定)、穆迪评级展望上调至稳定、惠誉BBB评级(展望稳定) [11] - 先锋领航集团持股超2.177亿股 贝莱德、道富集团等外资机构增持 [11] - 全球第二大资管机构先锋领航管理资产规模超10万亿美元 [11] - 被动型基金预计带来大量资金净流入 [9] 战略发展定位 - 2025年为"一三五"战略关键之年 聚焦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 [1][5] - 在党建引领、经营业绩、主业能力等六个方面打造行业标杆 [1] - 依托中信集团协同效应 重拾行业领军者姿态 [7] - 运用精深估值技术和多维风险定价能力 发挥全周期资产处置优势 [12]
港股通标的,纳入MSCI等多项权威指数!中信金融资产三年最高涨幅544%
证券时报· 2025-09-01 17:47
核心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 [1]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净利润增长27.5% [1][24]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1%,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25][26] 主营业务突破 - 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成为营收主要来源,收购处置类业务收益同比增长180.8% [8] - 纾困盘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5%,股权业务贡献显著上升 [8] - 通过优化处置策略和投后精细化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效能 [9] 资本市场表现 - 近三年股价从最低0.22港元/股最高触及1.41港元/股,市值累计涨幅达544% [4][11] - 上半年股价大幅增长96.92%,涨幅居在港中资金融机构首位 [4] - 2025年内累计涨幅75.38%,表现优于其他在港中资金融股 [11] 国际机构认可 - 获标普"BBB-"、惠誉"BBB"评级且展望均为稳定,穆迪上调评级展望至稳定 [16] - 入选MSCI中国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成为港股通标的 [6][13] - 先锋领航持股超2.177亿股,贝莱德、道富集团等国际资管巨头增持 [16] 战略发展定位 - 2025年为"一三五"战略关键年,聚焦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等主责主业 [1][10] -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重组盘活等工具发挥全周期资产处置优势 [17] - 经营业绩在五家全国性AMC中保持领先地位 [10]
上半年股价何以接近翻倍?经营指标何以显著改善?中信金融资产管理层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9-01 17:4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资产总额达10109.33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66.05亿元 [1] - 2024年全年股价上涨62.5% 2024年上半年股价大幅增长96.92% [2] 主营业务进展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6]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已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增长180.8% [6]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906.33亿元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6] - 盘活纾困业务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6] - 新增纾困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43.6% [6] - 纾困盘活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6] 战略发展举措 - 入选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 [2] - 股权投资紧扣国家战略 重点布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 [7] - 半导体、新材料等行业投放规模超50亿元 [7] - 服务央企改革 落地国网新源、攀钢矿业等有市场影响力项目 [8] - 形成优质股权资产 积累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中国电力等优质客户 [8] 房地产风险化解 - 2022年以来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 总规模559亿元 [9] - 累计实现保交房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9] - 推动金融机构风险化解超过732亿元 [9] - 徐州潘安湖项目推动近3000套已售房产复工交付 [9] - 成都"顺江路333"号项目盘活主城区超7年烂尾项目 [9] - 上海壹号院项目登顶全国单盘销售冠军 广西航洋项目蝶变为新地标 [10] 风险管控能力 - 加强长龄包去化攻坚 加快存量风险项目处置 [6] - 加大抵债和核销资产回现力度 严控新增风险 [6] - 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提高投后精细化管理水平 [6]
中信金融资产业绩会:上半年新增收购中小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同比增331%
第一财经· 2025-09-01 16:05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10109.3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7% [2]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2]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实际增长27.5% [2] - 年化ROE达21.1%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5] 不良资产业务表现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305.98亿元 同比增长58.3% 占总收入98.3% [2]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税前利润121.4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22.4% [2] - 新增收购不良资产规模1252亿元 同比增长154.8% [3]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1906.33亿元 [3] 中小金融机构业务 - 近三年累计收购中小金融机构债权规模超2100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收购中小银行不良债权475.28亿元 同比增长331.37% [2] 区域分布特点 - 新增收购资产包74.1%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3] - 纾困盘活业务65.7%余额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等重点区域 [3] 业务板块详情 - 纾困盘活业务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3] - 纾困盘活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3] - 收购处置业务处置资产包129.41亿元 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增长180.8% [3] - 收购重组业务资产净值由1131.1亿元减少至872.11亿元 回收现金166.07亿元 [4] 房地产纾困成果 - 2022年以来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 总规模559亿元 [4] - 累计实现保交房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4] - 推动金融机构风险化解超过732亿元 [4] 战略转型成效 - 自2022年加入中信集团后改革转型加速 [4] - 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并持续保持盈利 [4] - 股价三年多最高累计涨幅超500% 总市值一度超千亿港元 [4] - 当前市值915亿港元 较去年末接近翻倍 [4]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
齐鲁晚报· 2025-09-01 05:32
债权资产概况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公开处置8户债权资产 总本金金额约546.194百万元人民币 总利息金额约490.180百万元人民币[1] - 债权资产覆盖济宁 济南 枣庄等地区 涉及房地产 建筑 能源 贸易等多个行业[1] - 主要担保方式包括企业保证 个人保证及不动产抵押 抵押物类型涵盖土地使用权 在建工程及商业房产[1] 重点债权明细 - 东方文博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债权规模最大 本金130.928百万元 利息104.140百万元 由8家企业及个人共同担保 抵押物包括济宁土地使用权 在建工程及曲阜商业房产[1] - 济宁金城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债权本金250.640百万元 利息237.769百万元 附有济宁土地使用权及商业房产抵押[1] - 山东华金集团债权本金50.000百万元 利息6.987百万元 无实物担保 仅由山东冠洲股份及个人提供保证[1] - 枣庄市亚森实业债权本金50.000百万元 利息52.668百万元 由山东皇佳置业等企业及个人担保[1] 处置方式与条件 - 资产处置采用挂牌转让 公开竞价或拍卖方式 依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执行[2] - 要求买受人信誉良好 能按指定方式付款且资金来源合法 需接受资产瑕疵及风险[2] - 明确排除国家公务员 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 中介机构人员 债务人关联方等特定主体参与受让[2] 交易安排 - 公告期自发布日起7个工作日 期间受理异议及咨询[2] - 提供0531-86059767及0531-86059724作为业务咨询电话[3] - 设置0531-86059702 0531-86063100(财政部监管局)及0531-86192983(金融监管总局)作为阻挠征询举报电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