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金融资产(02799)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转仓市值12.14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8:40
股东持股变动 - 股东于8月28日将股票从花旗银行转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 转仓市值达12.14亿港元 占公司股份比例3.01% [1] 盈利预测调整 - 中金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16%至115亿元 上调2026年盈利预测20%至114亿元 [1] - 盈利预测调整基于股权业务收入增长及负债成本下行 [1] 目标价与估值变动 - 中金上调目标价46%至1.21港元 对应2025年预测市净率1.85倍 [1] - 目标价调整反映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及公司新纳入MSCI中国指数带来的增量资金预期 [1] - 当前目标价较现价存在0%上行空间 维持中性评级 [1]
中信金融资产入股国轩高科旗下金寨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27 18:24
公司股权变更 - 金寨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增中信金融资产(02799 HK)为股东 注册资本由10亿人民币增至约15.74亿人民币 增幅57.4% [1][3] - 公司股东变更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持股63.5259%)和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6.4741%) [2][3] - 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16日 法定代表人孟令奎 注册资本157416.002485万人民币 [2] - 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 电池销售 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 技术进出口等 [1][2] - 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经济开发区 行业分类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 投资方背景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央企 港股正常上市公司 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入股 [2]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 持股比例63.5259% [2]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参保人数873人(2024年报数据) 纳税人资质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 - 公司实收资本及注册资本均发生变更 最新注册资本为15.74亿人民币 [3]
“沉睡资产”蝶变“活力绿洲” 中信金融资产创新“AMC+银行”协同模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4:18
项目背景与转型 - 九寨华美胜地度假区项目曾面临资产利用率低和运营模式创新挑战 成为央企集团战略升级痛点 [2]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创新运用AMC+银行协同模式 深度赋能央企文旅项目破局重生 实现从风险化解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 [1] 金融解决方案 - 通过AMC+银行协同模式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整合银行资源与AMC专业能力 [2] - 制定涵盖资产重组 债务优化 经营赋能的全周期盘活计划 为项目注入长期稳定资金流 [2] - 协同中信咨询 中信建投等集团内机构为项目运营提供专家问诊 拓展发展思路 [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0.91亿元 同比增长24.15% [3] - 核心酒店业态明确EBITDA转正目标 资产负债率较盘活前明显下降 [3] - 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实现经营与运营双重蜕变 [3] 业态创新与升级 - 藏羌非遗博物馆2.0版落成 萌宠乐园成为亲子出游热门场所 [1][3] - 丽思卡尔顿隐世酒店吸引全球高端客群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品牌溢价 [1][3] - 通过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与九寨沟景区形成差异化经营和优势互补 [3] 模式推广与行业影响 - AMC+银行协同模式被复制应用于同一央企集团的长白文旅项目 [5] - 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二批典型案例 成为金融支持央企转型全国标杆 [4] - 深度积累央企大型文旅项目存量资产盘活经验 强化绿色金融领域专业壁垒 [5] 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 - 依托集团协同优势联动中信银行 对度假区四大酒店品牌进行重点推广和精准引流 [5] - 通过优惠权益方案深化市场渗透 提升项目品牌影响力和运营成效 [5] -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同时将资金精准导向绿色文旅领域 [5]
“沉睡资产”蝶变“活力绿洲”中信金融资产创新“AMC+银行”协同模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4:10
核心观点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通过创新"AMC+银行"协同模式 成功盘活九寨华美胜地度假区项目 实现从风险化解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 [1][2][3] 项目背景与挑战 - 九寨华美胜地度假区项目原面临资产利用率低 运营模式亟待创新等挑战 成为央企集团战略升级痛点 [1] - 项目坐拥优质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 但受多重因素制约长期处于困境 [1] 金融解决方案 - 采用"AMC+银行"协同模式 联动中信银行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2] - 通过全面资产梳理分析 制定涵盖资产重组 债务优化 经营赋能的全周期盘活计划 [2] - 整合银行资源与AMC专业能力 注入长期稳定资金流助力降本增效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0.91亿元 同比增长24.15% [2] - 核心酒店业态明确2025年EBITDA转正目标 资产负债率较盘活前明显下降 [2] - 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2] 业态创新举措 - 藏羌非遗博物馆2.0版落成 萌宠乐园 山地营地等轻资产项目投用 [1][2] - 丽思卡尔顿隐世酒店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品牌溢价 [2] - 通过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2] 协同发展模式 - 与九寨沟景区差异化经营形成优势互补 提升核心吸引力 [3] - 协同中信咨询 中信建投等集团内机构为项目运营提供专家问诊 [3] - 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二批典型案例 成为金融支持央企转型标杆 [3] 模式复制与推广 - 同一模式已被复制应用于同一央企集团的长白文旅项目 [3] - 为存量资产盘活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3] - 深度积累央企大型文旅项目存量资产盘活经验 [4] 战略价值 - 强化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壁垒 [3] - 为拓展更多央企存量资产盘活业务 提升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4] - 吸引更多寻求转型的优质企业主动对接合作 [4] 资源整合运营 - 联动中信银行发挥客户资源优势 对度假区希尔顿度假酒店 康莱德酒店 英迪格酒店 希尔顿花园酒店等进行重点推广 [4] - 通过精准引流提升运营成效 结合优惠权益方案深化市场渗透 [4] - 进一步提升项目品牌影响力 [4]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纾困化险再发力 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
金融时报· 2025-08-21 10:46
公司重整背景 - 青岛某汽轮机集团曾是中国汽轮机工业骨干企业 但2010年后因股权纠纷和管理瓶颈陷入困境 2022年合并重整时累计负债超60亿元[1] - 企业涉及1200余名职工就业问题及近千家债权人权益偿付问题 被青岛中院列为2024年度破产典型案例[1] 金融介入过程 - 中信金融资产山东分公司2022年初发现债务异动 启动破冰行动 2024年通过双线作战策略争取重整时间并加快方案报批[2] - 项目团队联合管理人沟通各方 避免企业破产清算 认为该集团掌握国内领先行业核心技术 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价值[2] 企业修复方案 - 第一维度实施输血供氧:2024年通过靶向治疗解决原材料采购问题 采用产权重组 管理重构 债务重组组合手段稳定生产经营[3] - 第二维度重构管理体系:引入管理咨询专家优化采购招标与质量管控流程 建立老技工带徒计划传承核心技术[4] - 第三维度打通产业经脉:抓住双碳机遇 定制节能改造+碳资产开发方案 协同中信证券和中信银行提供绿色信贷支持[4] 协同成效 - 中信金融资产协同中信银行 中信证券 中信信托等 按上市公司标准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6] - 通过资金注入 产业赋能 科技赋能和管理优化使企业恢复研发能力 挽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6] - 实现1200多名职工重返岗位 保护汽轮机制造核心技术 促进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6]
中信金融资产: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同比增长约12.5%至16.3%
金融时报· 2025-08-21 10: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人民币60亿元至6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2.5%至16.3% [1] - 剔除金融租赁公司出表影响后 净利润同比增长23.9%至28.2% [1] - 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不良债权资产等非上市资产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人民币218亿元 [1] 业务发展策略 - 持续强化不良资产主业能力建设 加大主业投放力度 [1] - 纾困盘活业务和股权业务等主业收入实现明显增长 [1] - 资产回报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1] 融资与风险管理 - 融资能力持续加强 融资工具不断创新 [1] - 融资成本同比实现下降 [1] -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 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1]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1] - 致力于打造不良资产行业标杆企业 [1] - 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和行业发展新旧转换关键期 [1]
中信金融资产(02799.HK):冲刺“三年质效显著提升” 开启“五年行业标杆”
格隆汇· 2025-08-20 11:48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归母净利润预计60亿元至62亿元 同比增长12.5%至16.3% [1]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9%至28.2% [1] - 主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资产回报稳步提升 [1][2] 投资与资产配置 - 增持中行H股45.7亿股 增持光大银行A股2.6亿股及H股2.8亿股 [2] - 测算确认一次性投资收益179亿元至206亿元 1H24为-0.1亿元 [2] - 中行增持计划完成78%(不超过59亿股) 光大银行增持计划完成48%(不超过40亿元) [2] - 2024年末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拨备覆盖率54% AC债务工具拨备覆盖率56% FVOCI债务工具拨备覆盖率156% [3] 融资与负债管理 - 1H25融资成本同比下降 融资工具持续创新 [2] - 2H24融资成本3.63% 同比下降20bp 较1H24下降17bp [2] - 发行100.1亿元云帆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半年期利率1.74% 1年期利率1.79% 显著低于2H24负债成本 [2] 战略与资本运作 - 计划2025年末实现"三年质效显著提升"目标 向2026-27年"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目标进军 [1] - 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增发股份 数量不超过已发行内资股和H股各自总数的20% 有效期至2025年股东大会结束 [3] - 8月26日收盘后纳入MSCI中国指数 测算被动资金潜在流入1.1亿美元 [3]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16%至115亿元 上调2026年盈利预测20%至114亿元 [3] - 上调目标价46%至1.21港元 对应1.85x 2025e P/B [3] - 当前交易于1.85x 2025E P/B [3]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主业转型驱动业绩增长 打造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标杆
证券时报· 2025-08-20 06:1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60亿至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5%至16.3% 剔除金租出表影响后增速达23.9%至28.2%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 为上年同期5.4倍 收入总额1127.66亿元同比增长60% 盈利指标达6年最佳水平 [3] - H股年内累计涨幅超87% 较2022年11月低点上涨450% 总市值一度重回1000亿港元 [1][10] 主营业务发展 - 不良资产经营为核心业务 2024年末分部资产8331.85亿元占总资产86.7% 收入占比超三分之二 [3] - 2024年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800亿元 全年处置不良资产包320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3] - 成功盘活广西五象航洋城(13万平米商业综合体)、上海壹号院(销售额破170亿元)等多个重点项目 [4][6] 战略转型成效 - 通过"出资+出智"模式创新纾困方案 联动中信集团6家单位协同运作 化解五象航洋城项目12亿元贷款逾期风险 [5] - 对上海壹号院投入超40亿元纾困资金 运用"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专业手段打破项目停滞僵局 [6] - 2024年与集团兄弟单位实施协同项目116个 规模1157亿元 项目个数为2022年近3倍 [12] 股权投资布局 - 2024年末联营及合营企业权益2163.25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91% 持有中国银行(市值386.23亿元)、中信股份(245.37亿元)等上市公司 [7] - 2025年增持光大银行A股2.63亿股、H股2.79亿股 总持股比例增至8% 增持中国银行H股5.93亿股占比4.68% [8] - 投资国网新源控股增资项目26亿元 参与365亿元年内最大私募股权融资 增强能源领域资产配置 [9] 市场认可与指数纳入 - 入选MSCI中国指数 将于8月26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进入全球资金配置新兴市场资产核心基准 [10][11] - 2025年3月入选恒生系列7项指数 再次成为港股通标的 获得穆迪展望稳定和惠誉BBB稳定评级 [11] - 获先锋领航集团持股2.177亿股 该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10万亿美元 [12] 行业政策环境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出台 拓展不良资产收购范围和处置手段 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7][13] - 银行业总资产突破400万亿元 不良资产吐故纳新需求旺盛 未来面临多个万亿级潜力市场 [13]
中信金融资产“报喜”:上半年净赚至少60个亿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5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60亿元至6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2.5%至16.3%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增长23.9%至28.2% [2] - 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 同比增长440% 营业收入1127.66亿元 同比增长60% [13] - 2025年全年净利润预计超过100亿元 可能重回7年前水平 [2][13] 主业发展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2024年达到906.71亿元 占总收入84.4% 较2023年增长35.4% [2] - 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同比增幅达103.7% [2] - 主业收入占比在四大AMC中最高 2024年达到84.4% [2] 投资布局 - 2024年多次增持中国银行股份 持股比例升至18.02% [2][17] - 持有光大银行8%股份 可提前锁定超2240万元A股股息 [17] - 投资中国电力、昆仑能源、中国电信、大秦铁路等企业 持有大秦铁路5%股份 为第二大股东 [2][18] 融资支持 - 中信集团提供财务资助每日最高余额696.8亿元 存款服务每日最高余额800亿元 [3] - 财务资助规模较2023年度的79.35亿元增长778% [4] - 在中信集团附属银行机构获得授信总额1253亿元 [6] 风险管控 - 2025年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不良债权资产等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218亿元 [7] - 自2018年以来累计计提损失达到3279亿元 [7] - 房地产行业余额从2019年近2000亿元降至2024年788亿元 占比从51.3%下降至18% 降幅超过60% [10] 重点项目 - 上海壹号院项目2025年累计销售过百亿元 为黄浦区首个触发积分制项目 [20] - 纾困北京城开集团 拟投入25亿元 [22] - 武汉三镇中心项目一期正式启动交付 [16] 公司治理 - 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正均被提名连任 确保战略延续性 [21] - 2025年开启大规模市场化招聘 人才引进更加多元化 晋升选拔有所突破 [19]
中信金融资产中报预增最高16.3%、净利润62亿元 计提218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8-19 12:33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人民币60亿元至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 5%至16 3% [1]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3 9%至28 2% [1] 经营表现 - 公司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 - 主业收入增长明显,包括纾困盘活业务、股权业务等,资产回报稳步提升 [1] - 融资能力持续加强,融资工具创新推动融资成本同比下降 [1] 风险管理 - 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不良债权资产等非上市资产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人民币218亿元 [1] - 计提旨在增强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