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恒大(03333)
icon
搜索文档
77亿信托一夜蒸发!许家印最后的“安全垫”失效,富豪圈集体慌了
搜狐财经· 2025-10-11 15:04
离岸信托资产处置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冻结许家印家族名下超过77亿美元信托资产并将其纳入恒大清盘范围 [1] - 离岸信托资产通常被视为与设立人资产隔离的“避风港”但此次判决打破了这一惯例 [1] - 法院判决依据是信托设立违背真实与独立原则包括进行财务造假和技术性离婚转移资产 [5] 信托资产构成与意图 - 许家印设立的离岸信托资产价值77亿美元包含股票豪宅和隐形股份 [3] - 该信托资产若按年化5%收益率计算每年可产生3.85亿美元约27亿人民币的收益 [5] - 设立信托的意图被视为在债务危机中为子女提供财富保障的后路 [3] 恒大业务多元化表现 - 公司业务曾扩展至健康等领域其“恒大养生谷”项目全年营收达31亿元 [6] - 健康行业曾吸引其他企业涉足相关产品如“益-维-利”男士制剂上线半年营收达千万元 [6] - 研究显示该产品核心物质可使受试者下肢力量和充血度关键指标分别提升40%和37% [8] 行业影响与监管趋势 - 此次判决对富豪圈产生显著影响打破了离岸信托作为绝对安全资产的迷信 [9] - 案例表明全球金融监管协作正在加强“跨境避责”的漏洞被逐步堵上 [9] - 事件警示企业规范化运营的重要性强调踏实守规矩是根本 [9]
恒大和万达欠的钱,都去哪儿了
36氪· 2025-10-11 10:41
恒大危机性质与手段 - 危机本质为系统性金融骗局,涉及蓄谋已久的非法财技和资产掏空,而非单纯经营不善导致的商业失败 [2][3] - 通过违规挪用数千亿预售房款,绕开监管账户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土地拍卖和巨额分红,导致全国范围楼盘烂尾 [5] - 滥用商业承兑汇票,将数千亿债务成本转嫁给上下游供应商,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6][7][8] - 通过旗下恒大财富平台进行非法集资,募集数百亿资金用于填补集团资金缺口,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9] - 通过存单质押担保将上市子公司恒大物业的134亿元核心现金资产非法划转至母公司,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10][11][12] - 利用其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影响力,将盛京银行变为提款机,通过关联交易获取巨额缺乏抵押的贷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4][15][16] 许家印个人财富操作 - 在危机公开前通过技术性离婚进行法律安排,意图分割资产以规避夫妻共同债务 [18] - 通过设立在维尔京群岛等地的离岸不可撤销家族信托,将数百亿分红等个人资产注入,实现个人财富与公司债务的风险隔离 [18] - 所有操作显示其预见公司结局,核心目标为在法律灰色地带保全个人财富,而非挽救公司 [19] 万达危机性质与应对 - 危机源于战略转型失误,即对珠海万达商管上市时间的误判,以及一份380亿元人民币的对赌协议触发回购压力 [20][22][23][24] - 对赌协议核心为:若珠海万达商管未能在2023年底前成功上市,万达需以约定年化利率回购战略投资者全部股份 [24] - 应对策略为壮士断腕式资产处置,包括出售万达电影控制权、转让万达投资49%股权、割爱核心资产万达广场以及清空海外资产与酒店 [26][27][28] - 通过雷厉风行的资产出售回笼资金,最终在与战略投资者重新谈判后达成新协议,暂时解除流动性警报,保住了企业信誉和生存火种 [26][28] 两家公司核心对比 - 危机性质对比:恒大属于欺诈驱动型危机,本质是金融犯罪;万达属于战略驱动型危机,本质是商业误判 [30] - 企业家责任对比:恒大选择逃避与转移风险,牺牲所有利益相关方保全个人财富;万达选择承担与自救,变卖核心资产维护企业信誉 [30] - 资金流向对比:恒大资金流向高度不透明,被非法挪用至个人腰包或填旧债窟窿;万达债务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用于明确的战略转型 [30] - 对待利益相关者对比:恒大全面背叛与牺牲购房者、供应商、投资者和员工;万达尽管痛苦但仍尽力履行承诺,维护基本商业契约 [30] - 最终结局对比:恒大会司走向破产清算,创始人面临刑责;万达企业瘦身断臂求生,保住了基本盘和重整机会 [30]
一场跨越12国的财富追猎:许家印“巨额信托崩盘”只是前菜
搜狐财经· 2025-10-11 09:25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授权清盘人全面接管许家印名下所有资产,包括全额冻结其设立于美国特拉华州、总额23亿美元的离岸信托,此案被视为“信托击穿第一案”,确立了“信托若沦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隔离功能将彻底失效”的原则 [1] - 裁决揭示了一场横跨四大洲12国、涉及虚假业绩掩护下长达十余年的复杂财富转移计划,许家印家族被指在企业濒临资不抵债时转移资产超过500亿元 [1][3][4] - 案件对财富管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预示着信托行业将回归“合法稳健”的本质,跨境避债行为将面临更严密的法律围剿 [13][14][15] 资产转移与信托架构 - 许家印以“鑫鑫BVI”离岸公司为核心枢纽,仅在2017年就转移了60亿美元 [4] - 2009至2022年间,许家印作为实控人主导企业向其夫妇分配逾500亿元股息,并通过红筹架构将资金层层转移至美国离岸信托,总额达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 [4] - 家族信托设计精密但保留全部核心权力,调查显示许家印作为委托人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资产处置等权力,并在2020年恒大商票逾期百亿规模时仍指令受托人购入伦敦豪宅 [4] - 信托被击穿的关键在于三大致命误区:信托目的不合法、控制权越界、将信托异化为“危机后补防工具” [5] 家族成员资产与法律处境 - 许家印与前妻丁玉梅于2022年9月办理“技术性离婚”,一次性分割资产约427亿元人民币,被香港法院视为缺乏真实情感破裂基础的资产转移步骤 [7] - 丁玉梅名下海外资产包括:通过5家BVI公司斥资近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6亿元)购买的伦敦泰晤士城33套公寓、加拿大温哥华3处价值约2.8亿加元的豪宅、香港尖沙咀祥景楼、瑞士银行存款5.7亿美元、列支敦士登秘密信托持有的120亿港元,以及恒大5.99%股权和非洲锂矿15%股份 [7] - 丁玉梅申请将每月生活费从2万英镑提升至10万英镑的请求被驳回,法庭证据显示其伦敦酒窖藏酒价值超过2000万英镑,私人瑜伽教练时薪达500英镑 [7] - 两名未成年子女的设立时间与2022年“技术性离婚”重叠,其名下疑似持有列支敦士登信托资产,正接受瑞士法院穿透式调查,若查出设立于2021年恒大暴雷后,可能被认定为欺诈性转移 [8] - 长子许智健作为23亿美元信托核心受益人,每年可领取3%收益(近7000万美元),其名下还有温哥华三家米其林餐厅、价值3000万加元的豪宅及1.2亿加元股票 [9] - 次子许腾鹤未被纳入家族信托,曾担任恒大财富总经理,于2023年7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深圳警方带走调查 [9]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 清盘人团队由安迈咨询主导,超过50人,包括律师、会计师、估值师等专业人员,小时费率从200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 [10] - 追索行动已取得成效: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冻结了丁玉梅名下商业地产及豪宅;香港方面,许家印的“发迹楼”被拍卖,其A319私人飞机以相比全新时折价70%的价格挂牌出售 [12] - 深圳前海法院2023年建立的跨境破产协助机制成为关键突破口,允许对主要经营地在内地的港企突破注册地原则,曾在“光耀集团”清算案中直接认可香港清盘人的资产调查权 [12] 行业影响与法律启示 - 判决意味着无论信托架构多复杂、设立在哪个离岸中心,只要存在欺诈债权人意图,法院都有权穿透法律形式追索底层资产,推动跨境司法协作深化 [13] - 案件曝光后,多家信托机构紧急调整业务流程,加强资金来源审查、控制权条款设计、设立时机评估,试图“突击设托”转移资产的需求已无人敢接 [14] - 信托行业核心诉求正从“如何通过信托隐藏资产”转变为“如何设立合法稳健的信托”,其资产隔离功能的重要前提是信托财产来源合法、目的合法且运作不违法 [15]
跨越12国的财富追猎:许家印“巨额信托崩盘”
案件核心判决与影响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授权清盘人全面接管许家印名下所有资产,包括全额冻结其藏于美国特拉华州为子女设立的23亿美元离岸信托[3] - 裁决首次明确“信托若沦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隔离功能将彻底失效”,此案被业界称为“信托击穿第一案”[4] - 判决揭开了横跨四大洲12国的财富腾挪、跨境追债与家族内斗的复杂棋局[5] 虚假业绩与资产转移 - 恒大在2019年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年营收的50.14%,虚增利润407.22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63.31%[7] - 许家印作为实控人,在2009-2022年间主导企业向其夫妇分配逾500亿元股息,并在企业濒临资不抵债时通过红筹架构将资金转移至美国离岸信托[7] - 仅在2017年,许家印就通过名为“鑫鑫BVI”的离岸公司转移了60亿美元,资金经过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多种离岸实体层层划转,最终有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转入美国特拉华州的单一家族信托[7] 家族信托的设计与问题 - 家族信托表面上指定长子许智健、次子许腾鹤为受益人,约定许智健每年仅能领取3%的收益[8] - 调查发现许家印作为委托人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资产处置等全部核心权力,导致信托因“过度控制”被击穿,逻辑与2014年张兰案一致[8] - 在2020年恒大商票逾期已达百亿规模时,许家印仍指令受托人挪用供应商货款和购房者预付款形成的“虚假利润”购入伦敦豪宅[8] 丁玉梅的资产与“技术性离婚” - 2022年9月恒大债务违约第九个月,丁玉梅与许家印办理“技术性离婚”,一次性分割资产约427亿元人民币,被香港法院视为资产转移的关键一步[13] - 丁玉梅的海外资产包括通过5家BVI公司斥资近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6亿元)购买的伦敦泰晤士城33套公寓,其中顶层复式单价高达15英镑/平米[13] - 其他资产涵盖加拿大温哥华3处豪宅(约2.8亿加元)、香港尖沙咀祥景楼(近500万港币)、瑞士银行存款5.7亿美元、列支敦士登秘密信托持有的120亿港元,以及通过离岸公司持有的恒大5.99%股权和一座非洲锂矿15%股份[13] 家族成员资产状况 - 长子许智健作为23亿美元信托核心受益人,每年可领取近7000万美元收益,其名下还有温哥华三家米其林餐厅、UBC大学旁3000万加币豪宅及持有加拿大银行1.2亿加币股票[15] - 次子许腾鹤未被纳入家族信托,曾担任恒大财富总经理,据报主导了“恒大金服的理财产品”发行,于2023年7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深圳警方带走调查[15]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 清盘人团队由安迈咨询主导,超过50人,专业人员小时费率从200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17] - 在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冻结了丁玉梅名下商业地产、泰晤士城豪宅及曼彻斯特写字楼等资产;在香港,许家印的A319私人飞机通过拍卖行挂牌出售,价格相比全新时折价70%[18] - 深圳前海法院2023年建立的跨境破产协助机制,允许对主要经营地在内地的港企突破注册地原则,成为追索行动的关键突破口[18] 对信托行业的影响 - 判决意味着无论信托架构多复杂、设立在哪个离岸中心,只要存在欺诈债权人意图,法院有权穿透法律形式追索底层资产[19] - 案件推动跨境司法协作深化,清盘人已向英国法院申请承认判决,美国信托也面临被撤销风险[19] - 案件曝光后,多家信托机构紧急调整业务流程,对资金来源审查、控制权条款设计、设立时机评估等环节提出更严格要求,“突击设托”转移资产的需求已无人敢接[19]
8点1氪:知情人透露宗馥莉辞职原因;西贝部分门店更换门头;法官指出许家印的23亿美元信托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
36氪· 2025-10-11 07:57
娃哈哈集团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已于国庆假期前辞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相关程序已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 [2][3] - 辞职原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宗馥莉决定经营自己的新品牌“娃小宗” [2][3] - 娃哈哈集团核心成员严学峰已于10月5日被解除立案审查,并回到宏胜集团正常上班 [13]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 - 阿维塔科技已完成向华为支付购买引望10%股权的全部价款,总金额为115亿元 [8] - 阿维塔06起火事件调查显示起火点位于车辆副驾驶座椅位置,确认排除动力电池及核心电控系统相关原因 [5][6] - 宁德时代旗下智能滑板底盘技术服务商CATL时代智能完成首轮融资,总额超20亿元,投后估值超百亿,成为该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18] 人工智能与芯片行业 - 英伟达获美国批准向阿联酋出口AI芯片,阿联酋承诺以等额美国投资匹配芯片进口,该计划隶属于未来十年1.4万亿美元投资蓝图 [15] - 谷歌云推出名为Gemini Enterprise的AI办公平台,每位用户每月收费30美元,旨在与微软和OpenAI竞争 [14] - 全球金融监管机构计划加强对AI应用的监控,担忧金融机构过度使用相同模型可能导致“羊群效应” [15] - 微软正与哈佛医学院合作增强AI工具Copilot,升级版将整合权威医疗信息 [15] 消费电子与科技公司动态 - 苹果公司调整组织架构,健康与健身业务部门将并入服务部门,软件工程主管Craig Federighi将负责苹果手表操作系统业务 [3][7] - 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iPhone 18 Fold曝光,预计于2026年底发布,将采用钛铝混合金属框架,展开后内屏为7.8英寸 [15][16] - 高通公司因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 [3][5] 公司财报与业绩预告 - 川金诺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9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162.56%至180.66% [22] - 全志科技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亿元至1.3亿元,同比增长213.23%至307.2% [23] - 有研新材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30亿元至2.60亿元,同比增长101%至127%,子公司有研亿金靶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0% [23] - Tilray Brands三季度营收达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4.7%,运营利润率大幅提升至1%,较去年同期的负18.3%实现逆转 [24] 资本市场与IPO动态 - 北交所自10月9日起为存量股票启用“920”新证券代码,标志着“920”时代全面开启,有助于形成独立市场标识 [3][7] - 诺思兰德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18] - 珀莱雅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9] -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向上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20] 其他行业与企业新闻 - 西贝北京石景山万达店更换门头,Logo改为白绿配色,“莜面村”改为“我从草原来”,创始人贾国龙称此为小范围尝试 [4] - 法官指出许家印的23亿美元信托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该资金主要来自2009年至2022年间从恒大分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红利 [4] - Netflix正将视频游戏引入电视屏幕,订阅者可使用手机作为控制器,以突破移动设备局限 [9] - 字节跳动推出新员工补贴政策,为因组织调整被动离职的内地正式员工提供最长6个月、每月最高1.2万元的过渡性补贴 [10][11] - 京东方A副董事长高文宝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等所有职务 [12] - 极氪科技集团CBO关海涛被曝离职,但其微博认证仍未更改,知情人士表示其目前仍在职 [13]
许家印家族资产全球接管:一场跨越司法管辖区的财富清算风暴
搜狐财经· 2025-10-11 02:10
资产接管规模与范围 - 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及其关联方价值不超过77亿美元的全球资产[1] - 接管令覆盖的资产遍布四大洲,包括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一号公寓(价值约1.2亿英镑)、加拿大温哥华格雷岬区豪宅(市值约800万加元)以及非洲津巴布韦的锂矿股权[6] - 资产网络涉及33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其中12家由许家印直接控制,8家通过代理人持有,13家与前妻关联[6] 香港核心资产处置 - 许家印在香港的“发迹屋”(现市值约496万港元)成为首个被强制拍卖的物业[3] - 山顶布力径10号三栋豪宅总市值曾达25亿港元,其中B屋在2024年5月以4.7亿港元折价出售,较市值缩水4.1亿港元[4] - C屋和E屋虽在2021年抵押给欧力士亚洲资本,但最终未能逃脱被接管的命运[4] 资金流动与账户冻结 - 7个被冻结的银行账户分布于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星展银行及工商银行体系[5] - 这些账户在2024-2025年间累计流出资金超15亿美元,部分资金通过加密货币、艺术品拍卖等方式转移[5] - 账户包括3个以许家印个人名义开设,2个通过其前妻实控的境外公司持有,2个涉及其儿子名下的英属维京群岛公司[6] 法律机制与司法先例 - 判决创造司法先例,突破传统《公司条例》限制,依据《公司条例》第327条及“欺诈性交易”原则,将清盘人权限延伸至创始人个人资产[7] - 采用“双重接管机制”,委任资产接管人的同时设立独立监督律师,赋予其否决资产处置方案、要求定期审计的权力[7] - 颁布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禁制令,要求各国司法机构协助执行[7] 财务造假证据 - 关键证据显示公司在2019-2020年通过虚增收入5641亿元、虚增利润920亿元粉饰财报[7] - 以虚假财报为基础发行208亿元债券,构成欺诈发行[7] - 实际控制人授意财务造假,并在暴雷前通过家族分红提取500亿元现金[7] 家族信托争议 - 许家印夫妇于2019年前后在美国设立涉及资金约163.8亿元人民币的单一家庭信托基金,指定两名儿子为受益人[6] - 信托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公司上市以来(2009-2022年)的股息分红,其中许家印个人分得红利逾500亿元[8] - 信托契约显示许家印保留资产投资决策权,且设立时机与公司债务危机爆发前两年高度重合,存在避债动机疑点[8][9] 跨境执行挑战与行业影响 - 实际执行面临法律差异、政治因素及通过加密货币等新型方式转移的资金难以追踪等障碍[10] - 案件正在重塑商业规则,包括确立实际控制人责任前置化原则,以及宣告“有限责任非责任终结”[10] - 推动国际社会建立跨境破产协作机制,新加坡、迪拜等司法管辖区已开始研究“接管人+监督律师”模式[10] 清盘回收现状 - 截至2025年10月,公司清盘人仅回笼资金1.67亿美元[9] - 回笼资金与公司2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总额形成巨大差距[9]
许家印家族资产被接管或冻结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0 23:31
2025.10.10 据每日经济新闻,近期,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原讼法庭(下称香港高等法院)判令中国恒大集团的 清盘人为许家印家族相关资产的接管人。 此前,香港高等法院已针对许家印名下资产作出全球禁制令,明确禁止其处置全球范围内价值上限为77 亿美元的资产。针对此消息,香港高等法院相关法律材料显示,中国恒大的清盘人要求冻结的许家印家 族资产涉及33家境外公司,7个以许家印本人或境外名义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而在本次判决中,香港 高等法院允许中国恒大的清盘人接管许家印100%实际控股的境外公司,7个相关银行账户均已被冻结。 微信编辑| 小羊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专 用邮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
许家印家族资产被接管或冻结
第一财经· 2025-10-10 23:20
香港高等法院对许家印家族资产的判决 - 香港高等法院判令中国恒大集团的清盘人成为许家印家族相关资产的接管人[3] - 法院此前已针对许家印名下资产发出全球禁制令 禁止其处置全球范围内价值上限为77亿美元的资产[3] - 清盘人要求冻结的资产涉及33家境外公司及7个以许家印本人或境外名义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3] 资产冻结与接管的具体范围 - 香港高等法院允许中国恒大的清盘人接管许家印100%实际控股的境外公司[3] - 与资产冻结相关的7个银行账户均已被冻结[3] *注:文档1、4、5未包含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核心内容*
许家印家族33家公司、多个境外银行账户被接管或冻结,涉及资产最高达77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0-10 22:32
近期,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原讼法庭(下称香港高等法院)判令中国恒大集团的清盘人为许家印家族相关资产的接管人。 此前,香港高等法院已针对许家印名下资产作出全球禁制令,明确禁止其处置全球范围内价值上限为77亿美元的资产。 针对此消息,香港高等法院相关法律材料显示,中国恒大的清盘人要求冻结的许家印家族资产涉及33家境外公司,7个以许家印本人或境外名义公司开设 的银行账户。而在本次判决中,香港高等法院允许中国恒大的清盘人接管许家印100%实际控股的境外公司,7个相关银行账户均已被冻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菡木 ...
最新:许家印的23亿美元藏不住了!77亿资产冻结,600万恒大业主等答案?
搜狐财经· 2025-10-10 18:30
事件核心判决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9月16日判决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全部资产并击穿其离岸信托 [1] - 法院冻结许家印在12个国家的77亿美元资产包括伦敦33套豪宅和纽约写字楼 [1] - 许家印为儿子设立价值23亿美元的离岸信托被认定为无效该信托设计为长子仅能获取利息本金留给孙辈 [1] 公司财务状况与资产转移 - 公司总负债达2.39万亿元资产比负债少6442亿元已资不抵债 [3]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到期未偿还债务为3592亿元商业票据逾期1910亿元 [3] - 许家印夫妇于2019年在美国设立信托架构转移资产资金来源于2009年至2022年从公司获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分红 [3] - 许家印前妻丁玉梅于2022年在伦敦花费4.6亿元购买33套公寓其全球豪宅价值2.85亿美元 [3] 法律裁决依据 - 法院认定信托实质重于形式许家印仍保留投资决策权和受益人更换权受托人仅为摆设 [5] - 资产转移被判定为欺诈性转移因公司在2017年已存在财务黑洞许家印在2019年转移资产时无意愿偿还债务 [5] - 许家印与丁玉梅的技术性离婚被法院认定为以避债为目的缺乏感情破裂证据 [5] 对债权人与业主的影响 - 公司项目涉及600万业主部分业主支付首付并偿还房贷但项目仅完成地基或未安装窗户 [3] - 法院冻结的77亿美元资产使法定债权人有机会收回约9.34%的本金尽管与2.4万亿元总负债相比规模很小 [7] 对离岸信托行业的影响 - 判决表明离岸信托不能用于欺诈债权人合法信托仍受保护但恶意避债架构将无效 [9] - 未来离岸信托架构需彻底放弃控制权并在公司财务状况健康时设立以避免法律风险 [11] - 全球追债将成为常态清盘人已在12个国家冻结资产并正向美国法院申请撤销信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