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国药(03613)

搜索文档
同仁堂国药(03613)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38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7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8月1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3613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837,100,000 | | 0 | | 837,1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IPO前哨】医养业务能否成为同仁堂第四家上市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7-07 19:06
同仁堂上市公司体系 - 同仁堂股份(600085 SH)于1997年6月25日上市 市值487亿元人民币 业务涵盖中成药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同仁堂科技(01666 HK)为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 市值63亿港元 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生产中成药 [2] - 同仁堂国药(03613 HK)为同仁堂科技子公司 市值76亿港元 是中医药国际化海外平台 管理海外同仁堂品牌实体 [2] 同仁堂医养发展历程 - 2015年由同仁堂在北京成立 2019年开始持有非营利医疗机构权益并收购中医院控股权 [3] - 2020年成立互联网医院 2022年收购三溪堂拓展长三角市场并成立北京通达优化药品采购 [3] - 2023年成立基础医疗管理公司 2024年收购鞍山同仁堂等机构并扩大长三角业务布局 [3] 业务规模与网络 - 通过整合资源成为国内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第二 [5] - 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和1家互联网医院 管理10家线下医疗机构 [5] 收入结构分析 - 2024年总收入11.75亿元人民币 其中医疗服务收入9.88亿元占比84.05% 毛利率16.4% [6] - 管理服务收入1553.4万元占比1.32% 毛利率高达76.22% [8] - 健康产品销售收入1.67亿元 毛利率27.13% [9] 盈利能力表现 - 2024年股东应占净利润3686万元人民币 [9] - 扣除非经常项目后的经调整净利润6173万元人民币 [9] 未来发展计划 - 正在筹备齐齐哈尔同仁堂中医医院和北京顺义区顺意同仁堂中医医院 [10] - 计划在河南郑州以轻资产模式设立新医院 已完成选址 [11] - 通过港股IPO募资扩充医疗网络 提升服务能力并偿还银行贷款 [12]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6:51
公司历史 - 公司创建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距今有356年历史[8][9][14][19][20] - 自1723年开始为皇家专供中药,历时188年,历经8代皇帝[8][9][15][16] - “两个必不敢”古训始见于1706年乐四世乐凤鸣编写的《同仁堂药目叙》[13] - 1702年乐凤鸣于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开设首间同仁堂药铺,原址营业至今[18] - 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乐显扬于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至今已有356年历史[38] - 1684年(清朝康熙二十三年),乐显扬被康熙皇帝封为登仕佐郎[22][30] - 1702年(清朝康熙四十一年)乐凤鸣接掌同仁堂,于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开设首间同仁堂药铺,原址营业至今[39] - 1706年乐四世乐凤鸣编写的《同仁堂药目叙》中始见“两个必不敢”古训[34][35] - 1723年(清朝雍正元年)始,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历经8代皇帝,达188年之久[31][32] - 御药用途包括赏赐大臣、养生保健、随时传药、随王伴驾、保障会试、防控疫情等[37] - 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获中国国务院核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5][46] -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及“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5][46] -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经过356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自身特色[47][48] 未来战略规划 - 2024年公司将多维度展现中医药文化,传承技艺、分享理念[23] - 公司将扩张线上线下零售网络,拓展海外市场,普及“未病先防”概念[24] - 公司聚焦主业,推进经典名方中成药及大健康品类开发,引入新产品[25] - 公司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加强电商渠道布局[26] - 2025年公司经营关键字为“调整恢复、降本增效”,将实施四大战略支持整体目标实现[71][73] 2024年业务进展 - 2024年2月、3月、12月分别于香港北角英皇道、旺角港鐵站、中環盈置大廈增設零售終端[43] - 2024年4月,集团研发的当归补血颗粒获取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成药注册证书 (HKC - 18604)[43] - 2024年6月,与新西兰鹿业局签署关于鹿产品的新型健康功能食品推广支援的谅解备忘录,拓展健康概念新领域[43] - 2024年3月,集团“一种祛斑美白产品及其制备方法、用途”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3 1 1206874.8)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并应用于同仁堂保龄中式抗衰老NMN系列产品中[43] - 2024年10月,参与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第21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向国际传扬中医药文化[43] - 2024年9月,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示最新研发的两款新品-桂枝茯苓丸及灵芝姜黄复方活血安神胶囊[43] - 2024年公司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拓展业务,大洋洲市场布局取得显著进展[62][66] - 2024年公司推进新注册中成药产品工艺验证和投产上市,加强科研合作[62][66] - 2024年公司推出同仁堂仙龄、保龄中式抗衰老NMN系列产品等新产品,扩大自有产品矩阵[104][106] - 2024年当归补血颗粒通过审批获得中成药注册证,丰富公司品种资源[104][106] - 2024年公司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及《芪药丸对改善高脂饮食加STZ模型诱导的糖尿病肾病药效验证及机制研究》合作协议[109][112] - 公司与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合作计划“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桃红四物汤处方药理学考证及制剂优化研究”2024年获澳门政府资助1200万澳门元[110][113] - 2024年11月,公司为“安宫牛黄丸及其重金属成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毒理学研究”提供药品,该研究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5] - 集团与新西兰鹿业局合作开发新型保健食品并设鹿产品厂房[118] 各地区业务表现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占比66.4%,香港占比13.3%,加拿大占比8.6%,新加坡占比3.9%,澳门占比2.8%,澳大利亚占比1.6%,新西兰占比2.1%,其他占比1.3%[81] - 2024年香港市场收入为10.697亿港元,同比增长16.9%;零售终端为29家,较上年净增加2家;零售收入同比下跌8.6%[84][86][88] - 2024年香港全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指数同比下跌7.3%,中药零售类别同比下跌14.8%[84][88] - 2024年海外零售终端为47家,较上年净减少1家;海外市场收入为4.026亿港元,同比下跌16.2%,零售收入下跌19.7%[92][95]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394亿港元,同比增长7.8%[93] - 澳大利亚零售终端9家,柬埔寨1家,汶莱1家,加拿大8家,马来西亚3家,香港29家,澳门5家,新西兰8家,新加坡4家,泰国1家,美国4家,阿联酋2家,瑞典1家[82] - 2024年公司零售业务在香港市场上半年收入下降,下半年通过营销和活动实现同比及环比增长[86][88] - 海外市场收入下跌主要因澳门市场收入减少,系访澳旅客消费模式转变、人均消费降低所致[92][95]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公司分销业务逐渐恢复[93]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394亿港元,2023年为1.293亿港元,同比增长7.8%[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611644千港元,较2023年的1524945千港元增长5.7%[5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065329千港元,毛利率为66.1%[58]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629773千港元[58] - 2024年公司年度利润为529167千港元[58]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500278千港元,每股盈利0.60港元[58] - 2024年公司纯利率为32.8%,股本回报率为12.5%,资产回报率为11.6%[58] - 2024年公司派息比率为58.6%[58] - 2024年公司流动比率为16.9[58]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6.116亿港元,同比增长5.7%[77] -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292亿港元,同比下降10.4%[77] - 2024年公司所有者利润达5.003亿港元,同比下降7.4%[77] - 2024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60港元,同比下降0.05港元[77]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每股末期股息为0.35港元,2023年为0.33港元[77]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6.116亿港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5.292亿港元,同比下跌10.4%;拥有人应占利润5.003亿港元,同比下跌7.4%;每股盈利0.60港元,同比下跌0.05港元;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35港元[79]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6.116亿港元,较2023年的15.249亿港元增长5.7%,主要源于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增长[143][151]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0.653亿港元,较2023年的10.472亿港元增长1.7%,毛利率从68.7%降至66.1%[144] - 2024年公司其他收益净额为550万港元,较2023年的840万港元减少290万港元[145] - 2024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为3.002亿港元,较2023年的2.313亿港元增长29.8%,占收入百分比从15.2%升至18.6%[146] - 2024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918亿港元,较2023年的1.79亿港元增长7.2%,占收入百分比为11.9%,与2023年的11.7%相近[147] - 2024年公司财务收入净额为5080万港元,较2023年的6690万港元减少1560万港元[148] - 2024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006亿港元,较2023年的9720万港元增长3.5%,有效税率升至16.0%;全年溢利降至5.292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10.4%[149][150] - 公司本年毛利为1065.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7%,毛利率由去年的68.7%降至本年的66.1%[152] - 公司净其他利得为5.5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9百万港元[153] - 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为300.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9.8%,占收入百分比由去年的15.2%增长至本年的18.6%[154] - 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91.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2%,占收入百分比为11.9%,与去年相若[155] - 公司净财务收益为50.8百万港元,财务收益减少15.6百万港元[156]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00.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5%,有效税率上升至16.0%[157] - 公司年度利润下降10.4%至529.2百万港元,纯利率为32.8%,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500.3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4%[1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员工成本为2.514亿港元,较2023年的2.457亿港元增长2.3%[136][1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面对复杂宏观经济挑战,公司坚持既定战略,加强执行与内部运营管理确保稳定运营[61] - 公司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和业务运营,提升企业管治水平[63][67] - 公司是有356年历史的老字号,坚持“文化先行,医道引药”海外发展策略[75] 品牌文化活动 - 集团以“公益”为品牌文化底色,开展两大重点品牌活动[122][125] - 首届“同仁堂日”号召境外零售终端开展“送健康”活动[122][125] - “第九届同仁关爱防中风”系列活动以中医药文化嘉年华预热[127][131] - 集团积极参与乌镇健康大会等各地展会活动[129][132] - 集团在香港第2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布置展示、展卖活动[130][132] - 集团协助学术会议进行产品及科研成果展示[130][132] 投资者关系管理 - 2024年公司管理层与逾百名投资者沟通,加强投资者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信心[182][187] - 2024年3月、6月、9月举办多场业绩后非交易路演和投资者交流活动,涉及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机构[191]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互动,确保信息公平、准确、及时披露[179][180][181][186][187] - 公司收集投资者及分析师反馈意见并反映给管理层及董事会[180][186] - 公司积极安排投资者关系活动,收集投资者对业务策略的建议[196] - 公司投资者关系代表及时回应股东、投资者、分析师和媒体的询问[197] - 公司网站设有更新的投资者关系板块以向投资界和公众传达公司最新信息[198] - 公司通过邮箱ir@tongrentangcm.com与投资者关系团队直接联系来促进主动沟通[198] - 年度股东大会是公司与股东面对面交流的平台[199] - 2024年度股东大会于2024年6月7日在香港新界大埔工业邨大王街3号举行[200]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了退任董事重选及发行和购买股份的一般授权等事项[200] - 2024年度股东大会所有拟议决议均以投票方式通过[200] 其他重要内容 - 同仁堂特色的中药材炮制技艺对公司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提升传统产品内在品质并赢得社会信誉[49][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782名雇员,较2023年的798名减少[135][14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票收市价为每股8.78港元[193] - 2024年公司股票年度最高价为每股12.44港元[193] - 2024年公司股票年度最低价为每股7.03港元[193] - 2024年公司股票每日平均成交量为1837千股[1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819.8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2378.7百万港元减少[161][162] - 公司本年资本开支为43.2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21.9百万港元增加[164][170] - 公司本年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无抵押资产和重大或然负债[165][166][167][171][172][173]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8:3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6.11644亿港元,较2023年的15.24945亿港元增长5.7%[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0.65329亿港元,较2023年的10.47243亿港元增长1.7%[3] - 2024年公司年度利润为5.29167亿港元,较2023年的5.90587亿港元下降10.4%[3]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60港元,较2023年的0.65港元下降0.05港元[3] - 2024年公司建议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为0.35港元,较2023年的0.33港元增加0.02港元[3] - 2024年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8.19753亿港元,较2023年的23.78693亿港元下降23.5%[3] - 2024年公司存货为15.89016亿港元,较2023年的10.11649亿港元增长57.1%[3] - 2024年公司总资产为45.59525亿港元,较2023年的44.34445亿港元增长2.8%[3]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为42.46434亿港元,较2023年的40.20690亿港元增长5.6%[3] - 2024年公司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5.10597亿港元,较2023年的5.89368亿港元有所下降[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总营收1920508千港元,较2023年的1882301千港元增长2.03%[27] - 2024年公司经营利润576924千港元,年度利润529167千港元;2023年经营利润624149千港元,年度利润590587千港元[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4559525千港元,总负债313091千港元;2023年总资产4434445千港元,总负债413755千港元[2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增加98159千港元,2023年为107394千港元[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来自一名客户的收入482458000港元,占集团总收入超10%,2023年为273456000港元[30] - 2024年公司来自外界客户的收入为1611644千港元,2023年为1524945千港元,同比增长5.7%[31]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 产为496103千港元,2023年为493200千港元,同比增长0.6%[3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合同负债为5138千港元,2023年为3211千港元,同比增长59.9%[32] - 2024年已确认与合同负债有关的收入为1406千港元,2023年为4678千港元,同比下降70%[34] - 2024年公司净其他利得为5540千港元,2023年为8381千港元,同比下降33.9%[35] - 2024年公司制成品及在制品存货变动为8047千港元,2023年为 - 86426千港元,同比增长109.3%[37] - 2024年公司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为460569千港元,2023年为478519千港元,同比下降3.7%[37] - 2024年公司所得税支出为100606千港元,2023年为97203千港元,同比增长3.5%[3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500,278千港元,2023年为540,393千港元;每股盈利2024年为0.60港元,2023年为0.65港元[43] - 2024年及2023年已付股息均为276,243,000港元,每股0.33港元;2024年度拟派股息每股0.35港元,总额292,985,000港元[44] - 2024年存货总值1,589,016千港元,2023年为1,011,649千港元;存货成本2024年为468,616,000港元,2023年为392,093,000港元[4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543,452千港元,净额501,078千港元;2023年总额436,402千港元,净额395,244千港元[46] - 2024年贸易及其他流动资产总值556,978千港元,2023年为453,980千港元[46]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38,345千港元,2023年为176,977千港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2024年为157,308千港元,2023年为245,408千港元[48] - 2024年资本承担中已订约但未拨备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为16,050千港元,2023年为15,961千港元[50] - 2024年租赁承担1年内为1,013千港元,2023年为4,944千港元[50] - 2024年已承诺但相关租期尚未开始的未折现未来租赁付款额为13,755,000港元,2023年为7,400,000港元[50]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16.116亿港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5.292亿港元,同比下跌10.4%;拥有人应占利润5.003亿港元,同比下跌7.4%;每股盈利0.60港元,同比下跌0.05港元[53]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5港元,2023年为0.33港元[5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6.116亿港元,较2023年的15.249亿港元增长5.7%;香港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6.9%,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8%,海外市场收入下跌16.2%[7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0.653亿港元,较2023年的10.472亿港元上升1.7%;毛利率由2023年的68.7%略降至2024年的66.1%[75] - 2024年公司净其他利得为550万港元,较2023年的840万港元下跌290万港元[76] - 2024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为3.002亿港元,较2023年的2.313亿港元上升29.8%;占收入百分比由2023年的15.2%增长至2024年的18.6%[77] - 2024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918亿港元,较2023年的1.79亿港元增加7.2%;占收入百分比为11.9%,与2023年的11.7%相若[78] - 2024年公司净财务收益为5080万港元,较2023年的6690万港元减少;财务收益达5730万港元,较2023年的7290万港元减少1560万港元[79] - 2024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006亿港元,较2023年的9720万港元上升3.5%;有效税率上升至16.0%,2023年为14.1%[80] - 2024年公司年度利润下降10.4%至5.292亿港元,纯利率为32.8%,2023年为38.7%;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5.003亿港元,较2023年的5.404亿港元下跌7.4%[81]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60港元,2023年为0.65港元;董事建议派发本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0.35港元,2023年为0.33港元[8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8.198亿港元,较2023年的23.787亿港元减少[83] - 2024年营运资金为37.304亿港元,2023年为35.144亿港元[83] - 2024年权益总额为42.464亿港元,2023年为40.207亿港元[83] - 2024年流动比率为16.9,2023年为11.7[83] - 2024年负债比率为2.9%,2023年为3.3%[8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173亿港元,2023年产生现金净额为4.608亿港元[83]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3.548亿港元,2023年所用现金净额为10.785亿港元[83]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553亿港元,2023年为3.722亿港元[83] - 2024年资本开支为4320万港元,2023年为2190万港元[84] - 董事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35港元,2023年为0.33港元[94] 公司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非流动借贷为142千港元,2023年为166千港元[7] - 2024年租赁负债(非流动)为65,799千港元,2023年为75,227千港元[7] - 2024年净递延所得税负债为8,708千港元,2023年为8,444千港元[7] - 2024年退休福利承担为3,088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借贷为71千港元,2023年为166千港元[7]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为157,308千港元,2023年为245,408千港元[7] - 2024年租赁负债(流动)为57,408千港元,2023年为56,254千港元[7] - 2024年当期所得税负债为20,567千港元,2023年为28,090千港元[7] - 2024年总负债为313,091千港元,2023年为413,755千港元[7] - 2024年权益及负债总额为4,559,525千港元,2023年为4,434,445千港元[7] 会计准则相关情况 - 集团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修订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17] - 集团未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修订准则,拟于生效时应用[1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多项准则有生效时间,如第18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以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取代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集团正分析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20] - 新订及修订准则预计不会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集团将在生效后采用[21] 公司业务结构相关 - 公司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为主要经营决策者,集团有3个呈报营运分部[22] - 收入来源地区按集团实体所在地分析[23] - 分部资产包含物业、厂房及设备等,分部负债包含借贷等[23] - 未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企业开支[2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中国内地、海外分部收入分别为1269131千港元、248755千港元、402622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171231千港元、228634千港元、482436千港元[27] - 2024年香港分部业绩贡献579376千港元,中国内地分部为15769千港元,海外分部为7710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681619千港元、 - 4196千港元、115302千港元[27] - 2024年销售产品收入1560767千港元,服务收入50726千港元,品牌使用费收益151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473819千港元、50687千港元、439千港元[29] - 2024年香港市场收入10.697亿港元,同比增长16.9%,零售终端为29家,较上年净增加2家,零售收入同比下跌8.6%[54] - 公司海外零售终端为47家,较上年净减少1家,海外市场收入4.026亿港元,同比下跌16.2%,零售收入下跌19.7%[55]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1.394亿港元,同比增长7.8%,经销业务逐步恢复[56] 公司研发与合作相关 - 公司推出同仁堂仙龄、保龄中式抗衰老NMN系列产品等新产品,当归补血颗粒获中成药注册证[58] - 公司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及《芪药丸对改善高脂饮食加STZ模型诱导的糖尿病肾病药效验证及机制研究》合作协议[60] - 公司与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合作计划获澳门特区政府资助1200万澳门元[61] - 公司“安宫牛黄丸及其重金属成分在缺血性脑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毒理学研究”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2] - 公司与新西兰鹿业局合作开发新型保健食品,在新西兰设置鹿产品厂房[63] 公司知识产权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授权专利75件,开展PCT国际申请8件[64] 公司市场与销售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网络广泛覆盖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主要国家及地区[65] - 公司开展两大重点品牌活动,包括首届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6: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收入为664.5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12.8百万港元下跌18.2%[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19.8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6.0百万港元下跌17.4%[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769,74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78,693千港元下跌25.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277,81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34,445千港元下跌3.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969,55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020,690千港元下跌1.3%[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779名雇员,较2023年的789名减少10名;2024年员工成本为1.045亿港元,较2023年的1.071亿港元减少0.026亿港元[1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达17.69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787亿港元减少6.09亿港元,主要因原材料采购增加[1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净额及净资产分别为5.653亿港元、34.915亿港元及39.69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901亿港元、35.144亿港元及40.207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6.8,2023年12月31日为11.7;2024年6月30日负债比率为3.4%,2023年12月31日为3.3%[19] - 本期公司资本开支为1120万港元,较2023年的700万港元增加420万港元,主要用于零售终端装修及购置机器设备[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6.6451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12807亿港元减少1.48289亿港元;销售成本为2.1274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05758亿港元减少0.9301亿港元;毛利为4.517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07049亿港元减少0.55279亿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为2.5887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30035亿港元减少0.71157亿港元;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8364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53968亿港元减少0.70326亿港元;期间利润为2.40344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97871亿港元减少0.57527亿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1978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604亿港元减少0.46258亿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1港元,2023年同期为0.26港元[22]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间利润为240,344千港元,2023年为297,871千港元[2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65,28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0,123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3,712,52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44,322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为1,601,8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1,649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短期银行存款为48,25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78,879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21,4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99,814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87,19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3,837千港元[2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221,06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9,918千港元[2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308,25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3,755千港元[2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234,812千港元,2023年为291,871千港元[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3,857千港元,2023年为产生现金净额514,542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350,425千港元,2023年为所用现金净额351,043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320,226千港元,2023年为322,997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726,342千港元,2023年为减少净额159,498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21,491千港元,2023年末为1,826,808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销售产品收入642,311千港元,2023年为790,029千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收入21,996千港元,2023年为22,731千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品牌使用黄收益211千港元,2023年为47千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664,518千港元,2023年为812,807千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之收入为664,51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12,807千港元下降18.24%[49][51] - 2024年上半年香港、中国内地、海外分部收入分别为372,148千港元、162,537千港元、214,369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63,473千港元、150,610千港元、267,777千港元[49][5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間利潤为240,34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7,871千港元[49][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中国内地、海外分部資產分别为3,300,901千港元、458,253千港元、518,6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3,472,865千港元、469,463千港元、492,117千港元[53][54] - 2024年上半年出售存貨成本及僱員福利開支(包括董事酬金)为169,295千港元,2023年为267,406千港元[56] - 2024年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租金減讓为104,467千港元[56] - 2024年上半年短期租賃費用为4,037千港元[56] - 2024年上半年可變租賃付款額費用为703千港元[56] - 2024年上半年淨財務收益为31,746千港元,2023年为26,312千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43,298千港元,2023年为56,097千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19,782千港元,2023年为266,040千港元;每股盈利0.26港元,2023年为0.32港元[63] - 2024年6月已付2023年度股息276,243,000港元,与2023年相同;2024年上半年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64] - 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209,592千港元,年初为213,816千港元[66] - 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净值54,701千港元,年初为56,387千港元[67] - 2024年6月30日存货1,601,8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1,649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净贸易应收款项285,53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5,244千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140,46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5,408千港元[74] - 2024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为16,90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961千港元[7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承诺但未开始的未折现未来租赁付款额为11,987,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00,000港元[78] - 2024年上半年销售产品给关联方共8662千港元,2023年为3816千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从关联方购买产品共82770千港元,2023年为52116千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合营企业的品牌使用费收益为214千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租金开支给关联方共2798千港元,2023年为2756千港元[80] - 2024年6月30日应付直接控股公司租赁负债为1317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76000港元;应付同系附属公司租赁负债为7966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804000港元[80] - 2024年上半年向同系附属公司支付广告代理服务费用为545千港元,2023年为830千港元[81]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4160千港元,2023年为3347千港元[84] 市场环境数据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指数同比下跌6.6%,中药零售类别同比下跌15.9%[9] - 2024年上半年澳门零售业销货量指数同比下跌22.1%[9] 业务发展动态 - 2024年公司推出同仁堂仙龄、保龄中式抗衰老NMN系列产品、桂枝茯苓丸、活络油等新产品[11] - 2024年公司在香港北角、旺角及西九龙共新设三家零售终端,北角及西九龙店提供中医诊疗服务[11] - 公司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通过香港GMP、ISO22000认证,并加强生产布局改造升级[13] - 4月公司研发的当归补血颗粒获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成药注册证书;5月“一种祛斑美白产品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发明专利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并应用于同仁堂保龄中式抗衰老NMN系列产品[14] - 公司与新西兰鹿业局签署鹿产品新型健康功能食品推广支援谅解备忘录,将加强与多所院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产品研究[14] 股权结构与股东相关 - 2024年6月30日董事陈秀持有公司股份43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05%[87] - 2024年6月30日同仁堂科技持有公司股份31854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8.05%;同仁堂股份持有281460000股,占约33.62%;同仁堂集团公司持有600000000股,占约71.67%[90] - 各控股股东与公司于2013年4月18日订立不竞争契据,除非共同实际拥有公司权益少于30%,否则不在非中国内地市场从事特定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93] - 控股股东若获受限制业务相关新业务机会,须7天内书面通知公司,并促使机会按不逊于自身获提供的条款提供给公司,董事30个营业日内决定是否投资[94] - 同仁堂集团公司授予公司优先认购权,可按不逊于其向其他人士出售的条款收购相关公司权益[94] - 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每年审阅控股股东遵守不竞争契据条款情况,公司将在年报披露审阅结果[94] - 竞争执行委员会由两名无权益董事组成,对母集团分销渠道季度检查,每季度与母集团代表沟通[95] - 监察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季度开会审阅竞争执行委员会记录,并向董事会报告结果[9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本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6] - 全体董事确认本期内遵守上市规则附录所载标准守则及公司相关行为守则[97] - 本期内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企业管治守则规定[98] 管理层变动 - 陈飞先生于2024年3月28日至5月10日兼任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王驰先生于2024年5月10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99]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6:31
财报公布信息 - 公司2024年中期未经审计业绩公布,中期报告印刷版将于9月30日前寄发股东,可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阅览[1] 财务数据对比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664.5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812.8百万港元下跌18.2%[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19.8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266.0百万港元下跌17.4%[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451.77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507.049百万港元下跌10.9%[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283.642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353.968百万港元下跌19.9%[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间利润240.344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297.871百万港元下跌19.3%[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1769.747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2378.693百万港元下跌25.6%[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4277.811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4434.445百万港元下跌3.5%[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3969.552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4020.690百万港元下跌1.3%[5] - 2024年6月30日有779名雇员,2023年为789名;本期员工成本为1.045亿港元,2023年为1.071亿港元[16]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达17.69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787亿港元,减少因原材料采购增加[1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非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净额及净资产分别为5.653亿港元、34.915亿港元及39.69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901亿港元、35.144亿港元及40.207亿港元[1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6.8,2023年12月31日为11.7;负债比率为3.4%,2023年12月31日为3.3%[18] - 本期集团资本开支为1120万港元,2023年为700万港元,主要用于零售终端装修及购置机器设备[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为6.6451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807亿港元;期间利润为2.40344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97871亿港元[2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存货为16.0189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1649亿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为3.0825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3755亿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货币兑换产生其他综合亏损55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00万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6港元,2023年同期为0.32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期间利润及其他综合收益使保留收益增加266,040千港元,权益总额增加297,871千港元[30] - 2024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使总额增加750千港元[30] - 2024年上半年货币兑换差额使权益总额减少5,473千港元(本集团)和1,277千港元(合营企业)[3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3,85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514,542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350,42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351,043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0,22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2,997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726,34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减少净额159,498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21,49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26,808千港元[32] - 2024年上半年销售产品收入642,311千港元,服务收入21,996千港元,品牌使用费收益211千港元,总计664,518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790,029千港元、22,731千港元、47千港元,总计812,807千港元[39] - 2024年上半年香港、中国内地、海外分部收入分别为372,148千港元、162,537千港元、214,369千港元,总额749,054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63,473千港元、150,610千港元、267,777千港元,总额981,860千港元[43][45]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外部客户之收入香港、中国内地、海外分别为333,807千港元、116,342千港元、214,369千港元,总计664,518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39,328千港元、107,867千港元、265,612千港元,总计812,807千港元[43][4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利润香港、中国内地、海外分别为201,510千港元、20,108千港元、37,260千港元,总计258,878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83,351千港元、 - 6,304千港元、52,988千港元,总计330,035千港元[43][45]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利润为283,642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43,298千港元,期间利润为240,344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53,968千港元、56,097千港元、297,871千港元[43][45] - 2024年上半年出售存货成本169295千港元,较2023年的267406千港元有所下降[49] - 2024年上半年宣传及广告开支40371千港元,较2023年的16028千港元大幅增加[49] - 2024年上半年净财务收益31746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26312千港元[51]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43298千港元,低于2023年的56097千港元[5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19782千港元,每股盈利0.26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66040千港元和0.32港元[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1601895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1011649千港元有所增加[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净贸易应收款项为285539千港元,低于2023年末的395244千港元[6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计78,12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6,977千港元有所下降[66] - 2024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为16,908千港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15,961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一年内租赁承担为1,648千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4,944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已承诺但未开始的未折现未来租赁付款额为11,987,000港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7,400,000港元[69] - 2024年上半年向同系附属公司销售产品7,977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1,792千港元[71]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合营企业之品牌使用费收益为214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47千港元[7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直接控股公司的租赁负债为1,317,000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2,776,000港元[7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同系附属公司的租赁负债为7,966,000港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11,804,000港元[71]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和其他短期雇员福利为3,835千港元,高于2023年的3,007千港元[74] 市场环境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下跌6.6%,中药零售类别同比下跌15.9%;澳门零售业销货量指数同比下跌22.1%[8] 业务发展举措 - 推出同仁堂仙龄、保龄中式抗衰老NMN系列产品等新产品[10] - 在香港北角、旺角及西九龙新设三家零售终端,北角及西九龙店提供中医诊疗服务[10] - 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通过香港GMP、ISO22000认证,加强生产布局改造升级[12] - 完成桂枝茯苓丸等多款新注册中成药及保健食品生产,计划开展芪药丸等投产工作[13] - 当归补血颗粒获香港中成药注册证书,“一种祛斑美白产品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发明专利于中国授权[13] - 与新西兰鹿业局签署鹿产品新型健康功能食品推广支援谅解备忘录[13] - 加强与国际知名院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对重点品种开展研究[13] - 持续加强研发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强化新零售布局等推动业务增长[15] 股息政策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3年也未派付[19] - 2024年6月已付2023年度股息276243000港元,2024年上半年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55]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从事中药产品和保健品的生产、零售及批发并提供中医诊疗服务[33] 财务准则应用 - 公司于2024年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等新修订框架及准则,对财务资料无重大影响[34][35] 财务资料编制说明 - 编制中期财务资料要求管理层作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或有别于估计,且主要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来源与2023年年报一致[36] 财务风险管理 - 集团业务面临市场、信贷及流动资金等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自上一年结日以来无改变[36] - 相比2023年12月31日,金融负债的合约未贴现现金流出无重大变动[37] 公司股权结构 - 2024年6月30日董事陈飞持有公司43,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0.005%[77] - 同仁堂科技持有公司318,54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8.05%[80] - 同仁堂股份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46.85%,视为拥有公司318,540,000股股份权益,直接持股281,460,000股,占比33.62%[80] - 同仁堂集团公司直接持有同仁堂股份已发行股本约52.45%,直接持有公司约1.34%内资股及H股股份,视为拥有公司600,000,000股股份权益,占比71.67%[80] 不竞争契据相关 - 各控股股东与公司于2013年4月18日订立不竞争契据,限制在非中国内地市场的部分业务[83] - 控股股东若获与受限制业务相关项目或新业务机会,须7天内书面通知公司,公司30个营业日内决定是否投资[84] - 同仁堂集团公司授予公司优先认购权,可收购其持有的部分公司权益[84] 竞争监督机制 - 竞争执行委员会由两名无权益董事组成,负责季度检查母集团分销渠道及沟通研发产品组合[85] - 监察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季度审阅竞争执行委员会记录并向董事会报告[85] 管理层变动 - 陈飞先生于2024年3月28日至5月10日兼任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89] - 王驰先生于2024年5月10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89] 风险管理模式 - 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以“三道防线”模式为基础[91] - 公司主动、系统、持续识别和评估经营风险,加强风险管控能力[91] - 相关职能部室和业务单位对风险进行日常监控并汇报[91] 财务资料审核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及中期报告[92] - 董事会与审核委员会在公司采纳的会计处理方法上无意见分歧[92]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16:58
公司历史与背景 - 公司成立于1669年,自1723年起为皇室提供中药长达188年[5] - 公司历史悠久,拥有355年的制药经验,始终恪守质量标准[6] 公司活动与事件 - 2023年3月,公司举办北京同仁堂国际化发展三十周年暨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上市十周年研讨会[7] - 2023年4月,公司在香港将军澳增设一家零售终端[8] - 2023年6月,公司亮相“乡情聚香江迈向新征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家乡市集嘉年华”活动,展示同仁堂御药文化、非遗传技艺及高品质产品[9] - 2023年6月,公司荣获“华富卓越投资者关系大奖2022可持續發展類別—金獎”[9] - 2023年8月,公司就“同仁堂药王节”活动安排社区展览,展示同仁堂350多年历史和企业发展[10] - 2023年8月,公司为配合厦门大学举办的“2023中国氧化还原生物学与医学大会”,展示大品种产品及首款中式抗衰老产品保龄、仙龄系列[10] - 2023年9月,公司参与第十二届世界微循环大会并设立同仁堂展区[11] - 2023年11月,公司首次以进口展商身份参展“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香港生产制造的王牌产品及首款中式抗衰老产品[1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为1,524,945千港元,同比增长13.5%[1] - 2023年毛利为1,047,243千港元,毛利率为68.7%,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1] - 2023年净利润为590,587千港元,净利率为38.7%,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1] - 2023年每股盈利为0.65港元,同比增长10.8%[1] - 2023年总资产为4,434,445千港元,同比增长4.9%[1] - 2023年总负债为413,755千港元,同比下降14.9%[1] - 2023年流动比率为11.7,同比增加2.9[1] - 2023年股本回报率为14.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1] - 2023年资产回报率为13.3%,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1] - 2023年派息比率为51.1%,同比增加8.3个百分点[1]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15.249亿港元,同比下降11.9%[36] - 公司2023年实现净利润5.906亿港元,同比下降14.6%[36] - 公司2023年股东应占利润为5.404亿港元,同比下降16.3%[36] - 公司2023年每股收益为0.65港元,同比下降0.12港元[36] - 公司董事会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0.33港元[36] 市场与销售 - 公司计划在香港及其他地区积极开设新零售终端,并加强境外产品注册与销售渠道的拓展[29] - 香港市场收入为915.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8%,同店收入增长达127.1%[39] - 香港市场零售终端数量为27家,较上年净增加2家[39] - 非香港市场收入为480.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同店收入增长达4.1%[40] - 非香港市场零售终端数量维持在48家[40]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29.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0.2%[41] 研发与生产 - 生产基地持有香港中成药GMP认证、国际标准ISO22000认证和HACCP认证[44] - 安宫牛黄丸、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极细珍珠粉和灵芝乐活胶囊的生产能力显著提升[45] - 金水六君煎颗粒和灵芝姜黄复方活血安神胶囊已获批注册为中成药[45] - 公司位于香港大埔的生产研发基地持有香港中成药GMP认证、国际标准ISO22000认证以及HACCP认证[47] - 安宫牛黄丸、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等品种的产能得到有效提升,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47] - 金水六君煎颗粒、灵芝姜黄复方活血安神胶囊通过审批获得中成药注册证[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授权的专利共61件,开展PCT国际申请6件[47] 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为798人,较2022年的762人有所增加[55] - 公司年度员工成本为2.457亿港元,较2022年的2.191亿港元增长12.1%[55] 品牌与营销 - 公司积极参与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提升同仁堂在香港及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48] - 公司发起“三优势”活动,结合“同仁堂300周年御药庆典”和“同仁堂药王节”庆祝活动[49] - 公司通过不同媒体发布安宫牛黄丸研究报告,吸引了约100万次观看[50] - 公司继续与主流媒体合作,推出一系列Vlog,探索品牌营销新形式[53] 财务数据 - 公司营收为15.249亿港元,同比下降11.9%[57] - 毛利润为10.472亿港元,同比下降8.9%,但毛利率从66.4%提升至68.7%[58] - 其他收益净额为840万港元,同比下降120万港元[59]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为2.313亿港元,同比增加23.6%[60] - 行政费用为1.79亿港元,同比增加15.9%[61] - 财务净收入为6690万港元,同比增加5230万港元[62] - 所得税费用为9720万港元,同比下降27.8%[63] - 年度利润为5.906亿港元,同比下降14.6%,净利润率为38.7%[64]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5.404亿港元,同比下降16.3%[64] - 每股基本盈利为0.65港元,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33港元[64] 资本与投资 - 公司将通过战略性投资、兼并、收购以及引進高質量戰略合作夥伴等方式,推动业务外延式增长[29]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线,提升应对经济风险的抗压能力[25] - 公司将深入了解东南亚市场,创新亚洲区应用场景形态,积累未来增量新动能[25] - 公司将实施大品种战略,从供给侧寻找新起点,通过产品升级迭代,提升市场竞争力[25] 供应链与生产 - 公司生产流程及包装材料产生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厨余[195] - 公司食堂的厨余由收集商处理,厨房排放的污水及油均交由合资格收集商定期收集及后续处理[195] - 公司生产设备使用食品级润滑剂,易于分解以减少污染[200] - 公司生产设备清洗消毒过程完全不使用任何清洁剂,确保排放水“零残留、零污染”[200]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的主要质量风险包括采购、生产、检测和销售四大方面[110] - 采购质量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通过物料检测,禁止不合格原材料流入生产环节,严格执行供应商产品质量标准[110] - 生产质量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生产车间员工必须接受培训和考核,生产过程详细记录[110] - 产品检测质量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标准,优化检测方法并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及详细记录[110] - 销售产品质量责任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紧密追踪产品外包装标签法规变化,制定质量风险报告及产品召回管理规程[110] - 公司面临的外部委托加工业务风险包括选择、监督及淘汰风险,主要应对措施是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办法和质量管理制度[110] - 公司面临的业务合作伙伴风险包括合作薄弱影响业务发展,主要应对措施是严格进行供应商审计,确保供应商符合公司要求[110] - 公司面临的采购价格风险包括中药材价格波动影响成本控制,主要应对措施是多方询价比价,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提前询价确保最合适价格[110] - 为应对个别珍稀药材采购价格上升,公司积极在国际市场采购相关物料作为储备[110] 合规与监管 - 公司未发现与环境、社会及管治各范畴相关的违法违规个案[113] - 公司制定了生产基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实验室废料管理规程等政策[115] - 公司密切监控海外的“同仁堂”商标使用情况,防止被其他单位或个人注册或专利申请[111] - 公司密切与母集团沟通,及时更新和制定应对商标许可协议变更的措施[111] - 公司合作专业机构,为研发成果申请各项知识产权、专利[111] - 公司视确保运营合规为重要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内部政策及制度,强化合规管理[114] - 公司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有关遵守法律及监管要求的政策及常规,董事会每年审阅合规情况[114] - 公司遵守香港主要法例法规,包括空气污染管制条例、保护臭氧层条例、水污染管制条例等[115] 股东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定期举行股东大会,并通过年报、中期报告、财务报告、ESG报告、公司网站和其他披露文件发布重要信息,让投资者和股东了解公司的最新情况、业绩和ESG绩效[117] 供应商与合作伙伴 - 公司通过筛选、审核及评估等流程,确保供应商了解和符合公司的期望及要求,并定期与供应商及合作夥伴沟通以加强伙伴关系[117] 客户服务 - 公司通过零售终端员工、客户服务热线、传真、电子邮件以及社交媒体,收取客户及消费者的反馈,并设立机制以妥善处理客户反馈和投诉[117] 政府与行业关系 - 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及监管机构保持联系,以监察最新法律法规要求及确保运营合规[117] - 公司定期与行业协会沟通,交流行业信息,确保运营遵循行业标准[117] 社区与社会责任 - 公司不定期举行社区活动及服务,并鼓励员工支持义工服务,以更好地了解和回应社区的需求[117] 沟通与透明度 - 公司致力于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通过各种针对性的渠道与持份者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作出有效回应[118] - 公司认为持份者的参与是业务发展的重要部分,持份者的意见有助于公司建立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18] - 公司重视不同持份者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业务发展及管理至为重要,有助于公司审视潜在的风险与机遇,令业务常规更贴近他们的需要和期望[118] 员工发展与福利 - 公司通过绩效评估和问卷调查了解员工需求,并鼓励员工与主管沟通,以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并创造一个促进发展、健康和安全的工作场所[119] - 公司提供全面及定期的医疗检查、基本医疗及牙科保健、意外保险等保障,直系家属可进行免费中医疗咨询服务[171] - 公司为员工提供额外的有薪假期,包括婚假、丧假及探亲假等,确保员工有适当的休息[172] - 公司遵守“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为所有员工及应聘人士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不因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因素作出偏倚的决定[172] - 公司禁止招聘或使用任何童工,并在招聘过程中核实应聘人士的身份证明文件并记录存档,确保其工作资格及合规性[172] - 公司的工作时间及职责等要求均列明于雇佣合约中,员工只需按当中要求履行职务,严禁以任何形式强制要求其履行合约中的要求或时间以外的职务[172] - 公司如发现任何童工或强制劳工的违规情况,会根据相关法例法规处理,包括向执法部门报告、协助受害员工,以及采取纪律处分[172] - 公司不时有举办各种工余活动让员工参与,如小型运动会及问答比赛,让员工感受节日的气氛和乐趣[171] 环境管理 - 公司制定了《生产基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范生产研发基地的排放物管理[191] - 公司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减少排放为环境目标,持续评估、纪录及每年披露环境数据[191] - 公司本年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共0.54公吨,均交由合资格公司处理;同时产生的无害废弃物共629.1公吨,交由当地政府部门收集、清运和处理[193] - 公司消耗242.6公吨包装材料,包括83.7公吨纸张、112.3公吨金属及51.18公吨塑料,总消耗量同比下降28.4%[197] - 公司回收了0.41公吨纸张[194] - 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少量化学品等有害废弃物,并妥善处理[194] - 公司制定了《实验室废料管理规程》及控制措施,并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及监督[194] - 公司医疗废物处理符合《废物处置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守则》[194] - 公司鼓励员工收集墨水匣、旧电池等有害废弃物,并进行回收及交由独立专业回收商处理[194] 可持续发展 - 公司积极应对科技发展、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转型带来的风险和机遇[91] - 公司持续完善产品供应链,加强品种开发,提升零售终端销售管理能力[92] - 公司致力于建立专业人才库,为员工提供合适的雇佣制度和工作环境[92] - 公司积极实施环境管理措施,减少业务运营对环境的负担[93] - 公司识别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并逐步分析其关联性及影响,建立应对机制[93] - 公司将打造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企业,推动中药品供应链全球化[93] 管治与内部控制 - 公司建立了明确及有效的管治体系,以促进稳定及可持续的企业发展[101] - 董事会负责制定及监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并监督运营中的环境、社会及管治以及气候相关事宜[101] - 公司已建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并由董事会负责持续监督及检讨其有效性[102] - 公司实施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的五项主要元素及“三道防线”模式,以识别、评估及管理重大风险[103] - 公司通过收集掌握项目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完善海外公司管理制度等方式防范风险[107] - 公司已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每半年向审核委员会及董事会汇报及提交风险管理报告[105] - 公司已建立清晰的風險監管程序,以助識別及回應相關的風險及機遇[107] - 公司正研究建立由董事会、管理层和主要部门组成的ESG架构,以识别及应对相关机遇及风险[104] - 公司将不断了解自身表现及寻找改善方案,加强其监管系统及稳定性[104] - 公司将持续检视现有的管治架构,以支持董事会、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共同实现长期及可持续的发展[104] 产品质量与安全 - 公司遵从“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致力于完善供应链及产品品质管理[141] - 公司采用全流程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及质量[141] - 公司生产研发生产基地持有GMP认证、ISO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HACCP认证[1
中国内地销售重新起航,2024有望恢复强劲增长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3-25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收入15.25亿港元,同比下降11.9%[1] - 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达到68.7%[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5.9亿港元,下降4.6%[1] - 预计公司2024年将恢复增长,目标价12.99港元,对应2024年16倍市盈率,较现价有38.0%的上行空间[3] 其他 - 报告内容仅供机构投资者审阅,未经公司许可不得复制、传播[6] - 公司不对报告中的信息准确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作出保证,使用报告导致的损失公司不承担责任[7] - 公司可能发布与本报告不一致的信息或观点,信息、意见和估计均按“现况”提供[8]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4 20:5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收入为1,524,945千港元,较去年下降11.9%[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年度利润为590,587千港元,较去年下降14.6%[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65港元,较去年下降0.12港元[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现金及银行余额为2,378,693千港元,较去年增长6.0%[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4,434,445千港元,较去年增长5.0%[1] - 公司已公布2023年度业绩初步公告,但并非法定年度财务报表的一部分[11] - 核数师对公司两个年度的财务报表作出报告,未保留意见[12] - 公司采用了新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和会计政策披露准则等,对合并财务报表没有重大财务影响[13] - 公司尚未提前采纳2024年1月1日后生效的新准则和修订,正在评估对公司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14] - 公司的主要经营决策者确认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审阅内部报告以评估表现和分配资源[15] - 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根据各个经营分部的收入和业绩评估分部表现[16] 分部业绩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香港、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分别销售中药保健品、批发产品和提供中医诊疗服务[17][18][19][20] - 2023年香港分部收入为1,171,231千港元,中國內地为228,634千港元,海外为482,436千港元,合计为1,882,301千港元[22] - 2023年分部业绩贡献中,香港分部为681,619千港元,中國內地为-4,196千港元,海外为115,302千港元,合计为792,725千港元[22] 财务数据 - 2023年收入按类别划分,销售产品为1,473,819千港元,服务收入为50,687千港元,品牌使用费收益为439千港元,合计为1,524,945千港元[24] - 2023年收入来源地区中,香港收入为915,323千港元,中國内地为129,335千港元,澳门为282,684千港元,澳大利亚为62,625千港元,加拿大为46,944千港元,新西兰为28,218千港元,新加坡为24,046千港元,美国为15,751千港元,其他国家/地区为20,019千港元,合计为1,524,945千港元[26] - 2023年合同负债为3,211千港元,2022年为4,678千港元[27] - 2023年已确认与合同负债有关的收入为4,678千港元,较2022年的3,397千港元增长[28] - 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为478,519千港元,较2022年的516,415千港元下降[29] - 所得税支出为97,203千港元,较2022年的134,669千港元减少[30] - 每股盈利为0.65港元,较2022年的0.77港元下降[30] - 已付股息为276,243,000港元,较2022年的443,663,000港元减少[31]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持续加强品种开发、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能,为品种资源储备、工业产能进一步优化及提升奠定了基础[46] 股东相关信息 - 股息每股普通股为0.33港元[81] - 末期股息将于2024年6月17日或之前派发[82] - 暂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股东週年大會将于2024年5月28日至2024年5月31日暂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83] - 所有股份過戶文件必须于2024年5月27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本公司之股份登記及過戶處[84] - 末期股息将于2024年6月6日至2024年6月11日暂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85]
同仁堂国药(0361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5 16:3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优化并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围绕“品牌、品种、品质”任务工作,以香港市场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市场拓展区域[11] - 公司将继续推行“以医带药”模式,加大投入营销与宣传力度,加强组织医师工作交流活动,稳定境外医师团队整体建设[12] - 公司将稳步丰富产品管线及完善产品供应链,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推动经典名方中成药及大健康品类的研发与落地[13] 财务状况 - 公司员工成本为107.1百万港元,员工总数为789人[14]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达2,448.1百万港元,以内部资金撥付流动资金[15] - 公司流动比率为12.5,反映财务资源充足[18] - 公司的资本开支为7.0百万港元,主要用于零售终端装修、购置机器及设备[20] - 公司主要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国家/地区经营,外汇波动对公司并无重大影响[21] - 公司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22] 资产负债状况 - 2023年6月30日,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的非流動資產总额为562,925千港元,较2022年底略有增加[2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流動資產总额为3,543,394千港元,较2022年底略有下降[2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總資產为4,106,319千港元,较2022年底略有下降[2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非流動負債总额为84,069千港元,较2022年底有所增加[3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流動負債总额为282,884千港元,较2022年底有所下降[3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總負債为366,953千港元,较2022年底有所下降[30] 现金流量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淨額为514,54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3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为-351,04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3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为-322,99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3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結餘为1,826,80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33] 销售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销售产品收入为790,02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7%[50] - 公司在香港通过零售店销售中药产品和保健品,并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同时批发中药产品和保健品[53] - 公司在中国内地批发保健品,并向中国内地以外客户独家分销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股份的同仁堂品牌产品[5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收入为981,860千港元,其中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812,807千港元,海外分部业绩为53,850千港元[5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收入为865,910千港元,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626,358千港元,海外分部业绩为50,763千港元[58] 其他信息 - 本公司股东同仁堂科技实益拥有318,54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38.05%[75] - 同仁堂集团公司实益拥有60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71.67%[75] - 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设定任何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的安排[87] - 審核委員會已經審閱本集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財務資料及中期報告[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