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式并购
搜索文档
华润系再出手,拿下这家老药厂
国际金融报· 2025-10-15 21:57
收购交易概述 - 江中药业以7078.393万元收购安徽省精诚徽药药业70%股权,评估增值率为140.86% [1] - 精诚徽药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5100万元,核心业务为中药补益类OTC产品,代表品种包括六味地黄口服液、脑力静糖浆及脑力静胶囊 [1] - 此次收购旨在整合中药产业链优质资源,进一步布局滋补赛道,并计划利用品牌和渠道优势推动产品升级及拓展全国市场 [1] 公司业务表现与挑战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1.41亿元,同比下滑5.79% [3] - 非处方药类业务收入为15.5亿元,同比下降超过10%,其中健胃消食片销售额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复合增速为0 [4] - 处方药板块以仿制药为主,预计将面临集采常态化的挑战 [4] - 健康消费品板块2024年营收骤降近50%至3.45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7.35%至2.28亿元 [5] 资产优化举措 - 公司计划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子公司桑海制药100%股权,并对其进行1989.17万元的减资 [6] - 控股子公司济生制药将通过内部吸收合并整合桑济项目公司,江中药业对桑海制药和济生制药的持股比例均为约51% [6] - 2024年济生制药营业收入为6.68亿元,净利润为2922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3亿元,净利润为587万元 [7] 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为1.3亿元,占营收比重不足3%,且同比减少7.77% [7] - 公司主要通过外部收购弥补自主研发的不足,外延式并购和内部资源整合符合华润系的战略意图 [7] - 华润系在医药健康板块资本运作频繁,并加大在中药领域的重点布局 [7]
不到10倍PE!这家汽车芯片分销商“捡漏”两家公司
芯世相· 2025-09-29 15:26
收购交易概述 - 雅创电子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欧创芯40%股权和怡海能达45%股权,交易完成后两家公司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3] - 欧创芯40%股权的交易价格暂定为2亿元,其中股份支付约1.7216亿元,现金支付约2784万元;怡海能达45%股权的交易价格暂定为1.17亿元,其中股份支付约7959.25万元,现金支付约3740.75万元[5] - 本次交易前,雅创电子已分别持有欧创芯60%股权和怡海能达55%股权[5] 收购标的业务分析 - 欧创芯主营模拟芯片研发,拥有LED驱动、DC-DC两大产品线,主要应用于汽车车灯后装市场、两轮电动车市场及家居照明市场,在车灯后装市场领域具备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7] - 怡海能达是电子元器件代理分销商和方案提供商,成立之初即获得村田代理分销权,其约70%销售收入来源于村田被动元器件市场[7] - 两家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广泛,覆盖通讯、汽车、电动车、家居、工控、光通信、医疗、家电、照明、电源、安防、新能源及消费电子等行业[7] 公司发展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坚持"内生增长与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通过收购增强对标的公司控制力,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8] - 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是公司绝对主业,2024年收入占比高达90.06%;电源管理IC设计业务收入占比为9.65%,尚不足一成[9]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36.10亿元,同比增长46.14%,其中汽车电子收入占比52.46%,非汽车电子收入占比47.54%[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28.47亿元,同比增长125.7%;归母净利润4082万元,同比增长1.5%[14] - 上半年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营收26.94亿元,同比大增145.62%;自研IC业务销售额15025.01万元,其中车规级自研IC业务收入11046.25万元,同比增长2.45%[14] 历史收购活动与行业对比 - 交易前12个月内,公司已完成6笔购买或出售资产动作,涉及三家半导体原厂和三家分销商,其中对类比半导体出资高达2.96亿元[11] - 自2021年上市后,公司已取得四家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控制权,并投资五家半导体原厂,构建覆盖中国大陆、港澳台及东南亚的分销网络[11][12] - 公司自研IC产品涵盖马达驱动IC、LED驱动IC、LDO和DC-DC四大品类,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并进入小鹏、蔚来、问界、理想等车企供应链[13] - 雅创收购怡海能达的PE倍数约为9倍,与同行收购估值接近,且行业PE倍数有降低趋势,显示分销商收购估值可能受压[17] 被收购公司财务贡献 - 欧创芯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8523.54万元和1.18亿元,净利润从2281.71万元增长至4631.29万元[17] - 怡海能达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41亿元和5.18亿元,净利润稳步增长至2905.88万元[17]
中国有色矿业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盈利能力动能充沛 业务结构优化驱动高品质增長
智通财经· 2025-08-29 07: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达17.52亿美元 [1] - 净利润3.71亿美元 同比增长22.5%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63亿美元 同比增长20.2% [1] - 每股基本盈利6.75美仙(约0.53港元) 同比增长17.4% [1] 主要产品产量变化 - 粗铜和阳极铜产量111,283吨 同比下降30.4% [1] - 阴极铜产量72,192吨 同比增长15.6% [1] - 氢氧化钴含钴产量481吨 同比增长1.7% [1] - 硫酸产量538,433吨 同比下降1.9% [1] - 液态二氧化硫产量1,466吨 同比下降85.5% [1] - 代加工外部铜产品102,708吨 同比增长152.9% [1] 重点项目进展 - 中色非洲矿业完成不良地质体调查 预计2027年2月施工或2027年10月调整线路后施工 [2] - 东南矿体帷幕注浆工程使副井涌水量降至29立方米/小时 主井涌水量为42.56立方米/小时 [2] - 谦比希铜冶炼渣选扩能改造支付320万美元 制氧系统设备采购投入450万美元 [3] - 中色卢安夏新矿项目总投资5.13亿美元 累计排水量6,809万方(占总水量74%)水位下降594米 [3] - 卢阿拉巴渣浮选项目已投产 渣缓冷场扩建计划2025年11月交付使用 [4] - 刚波夫湿法厂改扩建项目完成设备采购 计划2025年12月竣工 [5] - 西矿体开发第一阶段总投资8,580万美元 MSESA项目总投资2,200万美元 [5] 经营环境与战略动向 - 国际铜价大幅波动 刚果(金)电力短缺与政局动荡导致国别风险上升 [6] - 冶炼加工费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对火法冶炼厂利润造成严重挤压 [6] - 公司通过高比例派息维持投资者关系 二级市场表现获认可 [7] - 收购哈萨克斯坦本卡拉铜矿部分股权 为外延式并购突破 [7] - 管理层强调下半年将稳生产保利润 推动改革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7]
中国有色矿业(01258)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盈利能力动能充沛 业务结构优化驱动高品质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3: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达17.52亿美元 [1] - 净利润3.71亿美元 同比上涨22.5%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63亿美元 同比增20.2% [1] - 每股基本盈利6.75美仙(约0.53港元) 同比增17.4% [1] 主要产品产量 - 粗铜和阳极铜产量111,283吨 同比下降30.4% [1] - 阴极铜产量72,192吨 同比增长15.6% [1] - 氢氧化钴含钴产量481吨 同比增长1.7% [1] - 硫酸产量538,433吨 同比下降1.9% [1] - 液态二氧化硫产量1,466吨 同比下降85.5% [1] - 代加工外部铜产品102,708吨 同比增长152.9% [1] 非洲矿业项目进展 - 中色非洲矿业完成680m中段地质调查 发现250m不良地质体 [2] - 副井涌水量降至29立方米/小时 主井涌水量42.56立方米/小时 [2] - 主西选厂改造完成岩土勘察 计划9月底开始土建 [2] 冶炼厂升级改造 - 谦比希渣选扩能改造支付3.2百万美元 [3] - 新建制氧系统投入4.5百万美元 [3] - 环保治理项目设备采购1.5百万美元 [3] - 熔炼精矿仓扩建投入0.2百万美元 [3] 重大投资项目 - 中色卢安夏新矿项目总投资513.0百万美元 [3] - 累计排水量6,809万方 达总水量74% [3] - 水位下降594米 浅部项目可研完成 [3] 刚果(金)项目进展 - 卢阿拉巴渣浮选项目1月20日竣工投产 [4] - 渣缓冷场扩建计划11月30日交付使用 [4] - 尾矿库地勘完成 进行施工图设计 [4] 刚波夫矿业项目 - 湿法厂优化项目完成设备采购 计划12月竣工 [5] - 西矿体开发总投资85.8百万美元 [5] - MSESA矿体开发总投资22.0百万美元 [5] - 二氧化硫系统改造投资2.3百万美元 [5] 经营环境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国际铜价大幅波动 [6] - 刚果(金)局势动荡与电力短缺 [6] - 冶炼加工费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6] 资本运作与战略 - 维持高比例派息回馈股东 [7] - 认购哈萨克本卡拉铜矿股权 计划实现控股 [7] - 二级市场表现获得投资者认可 [7]
纳睿雷达(688522):需求持续放量,全年业绩可期
华泰证券· 2025-08-26 12: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71.86元人民币[1][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 营收1.55亿元(yoy+112.84%) 归母净利5694.66万元(yoy+866.97%)[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相控阵水利测雨雷达新签合同金额大幅增长及存量天气雷达订单加速确认[2] - 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天津希格玛微电子 实现相控阵雷达芯片设计"强链、补链"[4] - 产品矩阵持续拓展 包括C波段、X波段相控阵雷达及反无人机雷达等新产品线[3] - 全国已布设近300部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覆盖20多个省级行政区[3] 财务表现 - 2025年Q2单季营收9670.49万元(yoy+134.22% qoq+66.19%) 归母净利3528.10万元(yoy+2027.66% qoq+62.84%)[1] - 核心业务雷达精细化探测系统收入1.54亿元(yoy+112.59%) 综合毛利率72.45%(yoy-6.44pct)[2] - 期间费用率36.11%(yoy-25.85pct) 其中研发费用率28.91%(yoy-11.53pct)[2] - 合同负债1.48亿元(yoy+130.11%) 显示下游需求持续向好[2]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16/3.45/5.04亿元 对应EPS 0.71/1.14/1.66元[5] 业务发展 - 持续深耕气象、水利相控阵雷达领域 新拓展空管、特种领域应用场景[1] - 产品开发项目包括全极化数字有源相控阵C波段雷达、X波段全极化多功能数字相控阵雷达等[3] - 应用领域覆盖气象探测、水利测雨、低空经济、民用航空等多领域[3] - 通过收购天津希格玛微电子 加强相控阵雷达芯片设计能力[4] 估值比较 - 当前股价48.22元人民币 市值146.1亿元[7] - 基于25年101倍PE估值(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PE均值101倍)[5][12] - 公司25年预测PE 67.52倍 低于可比公司均值[10][12] - 预测ROE从25年9.28%提升至27年17.01%[10]
煌上煌再度进行外延式并购:自身收入连续萎缩产能利用率低至23% 并购能否帮助公司脱困
新浪财经· 2025-08-18 18:04
收购交易概述 - 煌上煌拟以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权 整体估值达9.71亿元 [1] - 立兴食品主营冻干食品研发生产及OEM/ODM代工 产品涵盖水果蔬菜速食饮品乳制品等 [1] - 交易对方承诺立兴食品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10000万元 累计2.64亿元 [2]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立兴食品2024年营收4.15亿元 净利润4221.75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1亿元 净利润4188.3万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合并归母净资产2.77亿元 评估价值9.78亿元 评估增值率252.58% [2] - 按2024年业绩估算并购市盈率23倍 业绩承诺要求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达78% [2] 公司并购历史 - 2024年12月曾计划收购展翠食品控股权 后因条款未达成一致终止 展翠食品2022年销售额5.53亿元 [3] - 2023年3月以1.11亿元收购真真老老食品27%股权 持股增至94% 但2024年真真老老亏损2900万元并计提商誉减值1074.99万元 [3] 公司经营状况 - 营收连续四年下滑 从2020年24.36亿元降至2024年17.39亿元 净利润从2.82亿元下滑至4032.99万元 [3] - 主营业务中酱卤肉制品占比72% 米制品占比20% 两者销量从2020年4.01万吨/3.23万吨降至2024年2.28万吨/2.56万吨 分别下滑43%和21% [4] - 门店数量从2020年4627家降至2024年3660家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898家 [4] 产能利用情况 - 2022年酱卤肉制品产能6.3万吨 产量2.95万吨 产能利用率46.76% [5] - 2024年酱卤食品加工产能近10万吨 肉制品产量仅2.28万吨 产能利用率低至23% [5] - 固定资产从2021年7.11亿元增至2024年9.17亿元 在建工程1.67亿元 新增产能面临闲置风险 [5] 盈利能力变化 - 2024年净利率降至2.17% 受销量下滑和产能闲置影响显著 [6]
华润三九上半年营收增长5% 子公司协同推动中药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7:5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10亿元,同比增长49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5亿元 [2] 并购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完成对天士力的控制权收购,形成差异化业务格局 [2] - 自2012年以来完成10余项并购交易,涉及儿童维矿、慢病管理、创新中药等领域 [3] - 2023年1月取得昆药集团控制权,整合其640余年历史的"昆中药1381"精品国药资产 [3] - 2024年底昆药集团收购华润圣火51%股权,整合血塞通软胶囊市场 [3] - 2025年完成天士力28%股权收购,提升创新药研发能力并补充中药管线 [4] 业务协同与定位 - 华润三九以CHC(健康消费品)为核心业务,天士力专注处方药创新,昆药集团聚焦三七产品和精品国药 [2][5] - 昆药集团发布777血塞通软胶囊焕新包装,强化"三七就是777"品牌认知 [6] - 昆中药1381启动战略升级,通过全域营销强化精品国药定位 [6] - 天士力推进"百日融合",聚焦心血管、神经/精神、消化三大领域,拥有83项在研管线(含31项创新药) [6] 战略发展目标 - 三家企业将通过协同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新的成长曲线 [5] - 天士力目标成为中国医药市场创新驱动领先者,昆药集团争做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 [5] - 华润三九计划通过并购整合加速处方药业务发展目标达成 [4][6]
同仁堂的资本局:扶持医养公司 三“闯”港交所
新华网· 2025-08-13 09:56
上市进程与集团支持 - 同仁堂医养第三次递交港交所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若上市成功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1] - 同仁堂集团通过既做客户又做供应商的方式全力扶持同仁堂医养上市,并在2022年主导其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 [1] - 2024年三溪堂国药馆获得浙江省独家销售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的权利,该业务贡献公司毛利总额四成以上 [1] 业务规模与财务表现 - 按2024年总门诊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为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从-923.3万元扭亏为盈至6173.2万元 [3] - 三溪堂2022-2024年贡献收入占比从21.9%提升至31.8%,毛利占比稳定在41%-45% [3] 收购三溪堂的股权结构 - 2022年6月三家同仁堂系公司进入三溪堂股东行列,2024年3月其他同仁堂系股东退出后,同仁堂医养持股比例升至75% [4] - 三溪堂原实控人朱智彪夫妇通过增资扩股持有同仁堂医养3.87%股权,此前曾因5.135亿元收购协议失败而与宜华健康终止交易 [5] - 收购前三溪堂向朱智彪夫妇突击分红超2亿元,包括三溪堂国药馆派息8006万元及保健院派息1.24亿元 [5] 安宫牛黄丸销售权调整 - 2024年三溪堂国药馆获得浙江省独家销售权后,安宫牛黄丸(天然款)全年销售收入达7314.9万元,占健康产品收入的31% [6] - 以860元/盒售价计算,三溪堂国药馆2024年售出6万盒,批发毛利率从2022年39.6%降至2024年17.9% [6][7] - 同仁堂医养向集团采购安宫牛黄丸金额从2023年3860万元增至2024年1.46亿元,计划2025-2026年采购额提升至7000万/9500万元 [7] 关联交易与集团协同 - 2024年同仁堂集团及其控股的宏德医药为同仁堂医养贡献营收2025.2万元,显示集团内部业务协同 [8] - 同仁堂2024年年报披露与同仁堂医养的关联交易金额达8623.45万元,主要涉及安宫牛黄丸采购 [7]
同仁堂的资本局:扶持医养公司,三“闯”港交所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20:51
上市进程与集团背景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30日第三次递交港股上市招股说明书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此前曾于2024年6月28日和2024年12月31日递交申请 [1] - 若成功上市 同仁堂集团将拥有第四家上市公司平台 目前旗下包括A股同仁堂及港股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 [1] - 同仁堂集团通过主导收购和业务协同全力支持上市 2022年主导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 [1] 财务表现与业务规模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算 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 市场份额1.7% [2]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从-923.3万元改善至6173.2万元 [2] - 三溪堂贡献收入占比从21.9%提升至31.8% 毛利占比维持在41.3%-44.8%区间 [2] 三溪堂收购与股权结构 - 2022年6月三家同仁堂系公司共同入股三溪堂 2024年3月其他同仁堂系股东退出后 同仁堂医养持股比例升至75% [3] - 原实控人朱智彪、潘松琴夫妇通过增资持有同仁堂医养3.87%股权 [3] - 收购前三溪堂实施大额分红 三溪堂国药馆派息8006万元 保健院派息1.24亿元 [4] 产品销售与供应链关系 - 三溪堂国药馆2024年1月获得浙江省独家销售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权利(不含集团旗下渠道) [1][6] - 安宫牛黄丸(天然款)终端售价860元/盒 2024年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7314.9万元 其中三溪堂批发收入5160万元 [6] - 健康产品毛利率从2022年39.6%降至2024年17.9% 主因高毛利产品销量下降及安宫牛黄丸批发毛利较低 [7] - 向同仁堂集团采购额从2023年3860万元增至2024年1.46亿元 关联交易金额8623.45万元 [7] 战略规划与业务协同 - 2025-2026年安宫牛黄丸采购目标分别为7000万元和9500万元 [7] - 同仁堂集团既为供应商又是客户 2024年通过同仁堂及宏德医药为公司贡献营收2025.2万元 [8]
同仁堂资本局:扶持医养三闯港交所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05:05
公司上市进展 - 同仁堂医养第三次递交港交所招股说明书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1] - 目前同仁堂集团已拥有A股同仁堂及港股同仁堂国药、同仁堂科技三家上市公司平台[1]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总门诊及住院人次计 公司已成为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 市场份额达1 7%[1]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 11亿元、11 53亿元、11 7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从-923 3万元扭亏为盈至6173 2万元[2] 收购三溪堂的业绩贡献 - 2022年收购的三溪堂贡献收入占比从21 9%提升至31 8% 毛利占比连续三年超40%[2] - 2024年三溪堂实现收入3 74亿元 毛利9180万元 占公司毛利总额41 3%[2] - 通过多次股权变更 公司对三溪堂持股比例已提升至75% 原实控人朱智彪夫妇现持有公司3 87%股权[3] 核心产品运营情况 - 三溪堂2024年获浙江省独家销售权后 安宫牛黄丸(天然款)年销售额达7314 9万元 占健康产品收入31%[4][5] - 按860元/盒售价计算 2024年批发销售6万盒 采购单价不超过706 06元/盒(毛利率17 9%)[6] - 向同仁堂集团采购金额从2023年3860万元激增至2024年1 46亿元 主要系安宫牛黄丸采购增加[6] 关联交易动态 - 同仁堂集团既作为供应商(2024年关联交易额8623 45万元)又作为客户(贡献营收2025 2万元)[6] - 计划2025-2026年将安宫牛黄丸采购额提升至7000万元、9500万元以支持浙江销售目标[6] 历史收购背景 - 三溪堂曾于2018年与宜华健康达成5 135亿元收购65%股权的意向 后因协议分歧终止[3] - 被收购前 三溪堂向原股东突击分红超2亿元(2021-2022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