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03896)

搜索文档
金山云20250319
2025-03-19 23:31
纪要涉及的公司 金山云[1][3][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股权结构影响业务发展**:金山云和小米、金山两大股东合计持股约 50%,实际控制人是雷军 ;小米和金山合计贡献公司总收入约 20%且占比逐步提高 ;2024 年底金山云与小米签署关联交易协议,未来三年每年获 44 亿元服务支持,包括融资租赁和担保,为金山云提供资源、市场和资金保障[3][4] - **2024 年财务状况好转**:2024 年第三季度收入恢复双位数增长,经调整 EBITDA 利润率达 10%,预计第四季度指标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改善,经调整运营利润持续好转,净利润减亏明显,有望实现区域性盈利[4][5] - **业务发展情况**:业务分为 AI 和非 AI 业务 ;AI 业务收入占比接近 20%且增长迅速,预计明后年占比可能接近总收入一半 ;非 AI 业务中,行业云收入已恢复双位数增长,非 AI 公有云企稳[4][6] - **资本开支投入及影响**:自 2023 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开支主要集中于 AI 领域,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约为 50 亿元,反映对未来几年 AI 业务收入增长的预期 ;非 AI 资本开支折旧减值基本完成,资产负债表干净,为专注高增长领域奠定基础[4][7] - **AI 需求推动发展**:2025 年 AI 需求来自小米大模型训练、智捷等公司训练需求,以及手机端、汽车端推理需求增加 ;小米计划投入 300 亿元研发 AI,金山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受益 ;推理计算需求增加和顺为资本投资带来潜在客户群体扩展,金山云未来几年将迎来显著发展机遇[4][8] - **投资时机**:当前金山云股价处于调整期,鉴于小米加大 AI 投入及行业推理需求增加,对投资者而言是值得重点关注并寻找买点的时机,从长期来看是布局的重要机会[4][9]
金山云(03896) - 2024 Q4 - 季度业绩
2025-03-19 19: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季度数据 - 2024年第四季度总收入达2232.1百万元人民币(305.81百万美元),较2023年同季的1722.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9.6%[12] - 2024年第四季度总收入较2024年第三季度的1885.6百万元人民币环比增加18.4%[14] - 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为426.0百万元人民币(58.4百万美元),较2023年同季的253.1百万元人民币显著增加68.3%[12] - 2024年第四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EBITDA为359.7百万元人民币(49.3百万美元),2023年同季为 - 27.7百万元人民币;利润率为16.1%,2023年同季为 - 1.6%[12] - 2024年第四季度经营亏损为43.5百万元人民币(6.0百万美元),2023年同季经营亏损为342.7百万元人民币[12] - 2024年第四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利润首度实现盈利,达24.4百万元人民币(3.3百万美元),2023年同季为 - 187.6百万元人民币;利润率为1.1%,2023年同季为 - 10.9%[12] - 本季度营业成本为18.062亿元(2.474亿美元),较2023年同季的14.693亿元增加22.9%[15] - 本季度公有云服务收入为14.098亿元(1.931亿美元),较2023年同季增加34.0%,较上一季度增加19.9%[15] - 本季度行业云服务收入为8.223亿元(1.127亿美元),较2023年同季增加22.7%,较上一季度增加15.8%[15] - 本季度毛利为4.26亿元(5840万美元),较2023年同季大幅增加68.3%,毛利率为19.1%,2023年同期为14.7%[16] - 本季度经营费用总额为4.695亿元(6430万美元),较去年同季减少21.2%,较上一季度减少67.6%[16] - 本季度经营亏损为4350万元(600万美元),2023年同季及上一季度分别为3.427亿元及11.438亿元[17] - 本季度净亏损为2.006亿元(2750万美元),2023年同季及上一季度分别为2.868亿元及10.611亿元[18] - 本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EBITDA为3.597亿元(4930万美元),2023年同季及上一季度分别为 - 2770万元及1.854亿元,利润率为16.1%,2023年同季及上一季度分别为 - 1.6%及9.8%[20]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净亏损200,642千元人民币,全年净亏损1,979,042千元人民币[43]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调整净亏损70,296千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净亏损825,346千元人民币[43]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调整EBITDA为359,743千元人民币,全年为638,917千元人民币[43]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营亏损43,511千元人民币,全年经营亏损1,739,010千元人民币[44]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调整经营利润为24,367千元人民币,全年经调整经营亏损431,349千元人民币[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70,222千元(78,120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16,787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337,978千元( - 183,302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1,414,761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02,762千元(246,977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1,154,815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汇率变动对现金等影响为 - 15,294千元( - 2,095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1,013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现金等增加净额为1,019,712千元(139,700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242,146千元[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年度数据 - 2024财年总收入达77.852亿元(10.666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0.5%[21] - 2024财年营业成本为64.443亿元(8.829亿美元),较2023年略微增加4.0%[22] - 2024年毛利为13.409亿元(1.837亿美元),较2023年的8.502亿元增加57.7%,毛利率由12.1%增至17.2%[23] - 2024年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为13.578亿元(1.86亿美元),较2023年的8.599亿元增加,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由12.2%增至17.4%[23]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4.794亿元(6570万美元),2023年为4.602亿元[24] - 2024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8.349亿元(1.144亿美元),2023年为10.6亿元[24] - 2024年研发费用为8.46亿元(1.159亿美元),2023年为7.848亿元[24] - 2024年经营亏损为17.39亿元(2.382亿美元),2023年为21.086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亏损为4.313亿元(5910万美元),较2023年的10.928亿元大幅收窄,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亏损率为5.5%,较2023年的15.5%显著改善[24] - 2024年净亏损为19.79亿元(2.711亿美元),较2023年的21.836亿元大幅收窄;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为8.253亿元(1.131亿美元),2023年为12.911亿元[24][25] - 2024年非公认会计准则EBITDA为6.389亿元(8750万美元),2023年为 - 2.651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EBITDA率为8.2%,2023年为 - 3.8%[25] - 2024年全年总收入为77.851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0.47461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0.47%[38] - 2024年全年公有云服务收入为50.0725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3.81741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4.27%[38] - 2024年全年行业云服务收入为27.7777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6.63993亿元人民币增长约4.27%[38] - 2024年全年营业成本为64.4425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1.97292亿元人民币增长约4%[38] - 2024年全年毛利为13.4092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50169亿元人民币增长约57.72%[38] - 2024年全年经营亏损为17.390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1.08551亿元人民币减少约17.52%[38] - 2024年全年净亏损为19.7904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1.83647亿元人民币减少约9.37%[38]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净亏损为0.54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0.61元人民币减少约11.48%[39] - 2024年全年综合亏损为19.6750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0.81406亿元人民币减少约5.47%[39] - 2024年经调整毛利(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为13.5779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59926亿元人民币增长约57.9%[40] - 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公司毛利率从14.7%提升至19.1%,全年为17.2%[41] - 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公司经调整毛利率从15.2%提升至19.2%,全年为17.4%[41] - 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公司净亏损率从 -16.7%变为 -9.0%,全年为 -25.4%[45] - 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公司经调整净亏损率从 -14.5%变为 -3.1%,全年为 -10.6%[45] - 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公司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从 -1.6%变为16.1%,全年为8.2%[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28,419千元(86,093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169,070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3,620,445千元( - 495,999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673,186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55,418千元(445,990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227,852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汇率变动对现金等影响为 - 22,772千元( - 3,119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25,863千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现金等增加净额为240,620千元(32,965千美元),2023年同期为 - 1,044,245千元[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负债数据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50.70278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175.92654亿元人民币和24.10184亿美元[35][3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78.24374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120.87334亿元人民币和16.55958亿美元[3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68.90152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51.68040亿元人民币和7.08019亿美元[36]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55287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26.48764亿元人民币和3.62879亿美元[35]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净额为15.29915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14.68663亿元人民币和2.01206亿美元[35] - 2023年12月31日短期借款为11.10896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22.25765亿元人民币和3.04928亿美元[35][36] - 2023年12月31日长期借款为1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16.60584亿元人民币和2.27499亿美元[36] - 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为18.05083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18.77004亿元人民币和2.57149亿美元[35][36] - 2023年12月31日累计亏绌为123.15041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142.91957亿元人民币和19.57990亿美元[36]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68.28590亿元人民币,2024年12月31日为91.59435亿元人民币和12.54837亿美元[35][3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人工智能业务 - 2024年第四季度人工智能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三位数,达474百万元人民币[12] - 人工智能云业务的总营业额同比增长约500%至474百万元人民币,占公有云收入的比例高达34%[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关联方业务 - 来自小米及金山软件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76%[12] - 2024年12月,股东批准未来三年来自关联方(即小米及金山软件集团)的收入为113亿元人民币,约为2023年收入的10倍[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有云服务业务 - 本季度公有云服务收入为14.098亿元(1.931亿美元),较2023年同季增加34.0%,较上一季度增加19.9%[15] - 公有云服务收入为50.073亿元(6.86亿美元),较2023年的43.817亿元增加14.3%[23] - 2024年全年公有云服务收入为50.0725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3.81741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4.27%[38]
金山云(0389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9 19:4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7.8518亿元,较2023年的70.47461亿元同比增长10.5%[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3.40926亿元,较2023年的8.50169亿元同比增长57.7%[4]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9.80566亿元,较2023年的21.65688亿元同比减少8.5%[4] - 2024年公司净亏损为19.79042亿元,较2023年的21.83647亿元同比减少9.4%[4] - 2024年金山云控股有限公司应占净亏损为19.6668亿元,较2023年的21.7634亿元同比减少9.6%[4] - 2024年公司经调整毛利(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为13.57794亿元,2023年为8.59926亿元[10]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7.2%,经调整毛利率(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为17.4%;2023年毛利率为12.1%,经调整毛利率为12.2%[10] - 2024年总收入达77.852亿元(10.666亿美元),同比增加10.5%[16] - 2024年毛利为13.409亿元(1.837亿美元),较2023年的8.502亿元增加57.7%,毛利率为17.2%,2023年为12.1%[16] - 2024年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为13.578亿元(1.86亿美元),较2023年的8.599亿元增加57.9%,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为17.4%,2023年为12.2%[16] - 2024年非公认会计准则EBITDA为6.389亿元(8750万美元),2023年为负265.1万元,首年扭亏为盈,利润率为8.2%,2023年为负3.8%[16] - 2024年净亏损19.79042亿元(2.71127亿美元),2023年为21.83647亿元[12] - 2024年净亏损率为25.4%,2023年为31.0%[13]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41.247亿元(5.651亿美元),2023年为19.647亿元(2.767亿美元)[19] - 2024年总收入达人民币77.852亿元(10.666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0.5%[28] - 2024年营业成本为人民币64.443亿元(8.829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4.0%[29] - 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13.409亿元(1.837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57.7%,毛利率由12.1%增至17.2%[30]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人民币4.794亿元(657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30] - 2024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人民币8.349亿元(1.144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30] - 2024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8.46亿元(1.159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30] - 2024年长期资产减值为人民币9.197亿元(1.26亿美元)[30] - 2024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7.39亿元(2.382亿美元),较2023年收窄[31] - 2024年净亏损为人民币19.79亿元(2.711亿美元),较2023年大幅收窄[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6.488亿元(3.629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2.553亿元增加17.4%[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率为127.2%,2023年12月31日为36.2%[35] - 2024年总收入为77.851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0.47461亿元增长10.47%[53] - 2024年毛利为13.4092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50169亿元增长57.72%[53] - 2024年经营亏损为17.390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1.08551亿元收窄17.52%[53] - 2024年净亏损为19.7904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1.83647亿元收窄9.37%[53]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175.9265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的150.70278亿元增长16.74%[56] - 2024年末负债总额为120.8733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的78.24374亿元增长54.48%[57]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28419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使用1.6907亿元[59]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6.2044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73186亿元增加437.80%[59] - 2023 - 2024年,集团其他亏损净额从人民币 - 32,673元减至 - 12,946元( - 1,774美元)[69] - 2023 - 2024年,集团其他收入(费用)净额从人民币100,363元降至 - 6,382元( - 874美元)[69] - 2023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内地分别为213.98万元、204.92万元(28.07万美元),非内地分别为2.59万元、 - 6.86万元( - 0.94万美元)[74] - 202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即期部分分别为4.24万元、3.94万元(0.54万美元),递延所得税利益分别为2.45万元、4.09万元(0.56万美元)[74] - 2023 - 2024年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分别为217.63万元、196.67万元(26.94万美元)[75] - 2023 - 2024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35.58亿股、36.58亿股[75] - 202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0.61元、0.54元(0.07美元)[75] - 2023 - 2024年应付账款:3个月内分别为55.44万元、64.38万元(8.82万美元),4个月至1年分别为53.34万元、50.94万元(6.98万美元),1年以上分别为71.73万元、72.38万元(9.92万美元)[7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有云服务收入50.073亿元(6.86亿美元),同比增加14.3%,行业云服务收入27.778亿元(3.806亿美元),同比增长4.3%[16] - 2024年公有云服务收入为50.0725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3.81741亿元增长14.27%[53] - 2024年行业云服务收入为27.7777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6.63993亿元增长4.27%[53] - 2023 - 2024年,随时间推移确认的公有云服务收入从人民币4,381,741元增至5,007,251元(685,991美元)[69] - 2023 - 2024年,行业云服务收入从人民币2,663,993元增至2,777,777元(380,554美元)[69] - 2023 - 2024年,其他随时间推移确认的收入从人民币1,727元降至152元(21美元)[69] 公司资产及运营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在中国拥有两个数据中心和约104000台服务器,实现了EB级的存储容量[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2335名雇员,其中研发1188人,占比9.6%;销售及营销340人,占比2.8%;一般及行政管理648人,占比5.2%;解决方案开发及服务10159人,占比82.4%[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的进一步计划[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进行任何有关子公司、并表联属实体、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出售[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累计亏绌为人民币14,291,957元(1,957,990美元),净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318,649元(317,653美元)[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人民币2,820,523元(386,410美元)[63] - 2023 - 2024年,应收账款从人民币1,554,658元降至1,526,275元(209,099美元)[70] - 2023 - 2024年,信贷亏损拨备从人民币 - 24,743元增至 - 57,612元( - 7,893美元)[70]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情况 - 2024年公司完成多款主力产品升级发布,包括弹性计算、网络安全等核心自研产品[18] - 公司设计了涵盖互联网、公共服务等广泛垂直行业的特定解决方案[17] 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说明 - 公司使用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评估经营表现并制定业务计划,认为有助于投资者评估经营表现,但该指标存在局限性[6] - 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不包括分配至营业成本的股权激励费用,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率为非公认会计准则毛利占收入的百分比[9] - 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不包括股权激励费用、汇兑亏损及长期资产减值,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率为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占收入的百分比[11] 公司合规及其他事项 - 报告期内,公司已全面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42]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任何子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概无持有任何库存股[44] - 报告期内,公司并无涉及任何可能对集团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之重大诉讼或仲裁[45]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50] - 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午买入汇率为7.2993元兑1.00美元[66] - 香港子公司就香港产生的估计应课税利润按16.5%税率缴纳所得税,报告期内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境外所得收入豁免缴税,股息汇出无预扣税[72] - 内地实体按25%法定所得税率纳税,部分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15%优惠税率,向非居民企业支付相关款项及处置资产所得须缴10%预扣税[73]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登,2024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相同网站供查阅[77]
私募巨头积极南下扫货,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超2%,金山云涨超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8 10:17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18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高开,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超2%,成分股几乎全线上涨,私募巨头积极南下扫货港股,业内认为中国资产重估开启,港股与A股或成资金争夺之地,天风证券分析普涨逻辑,中国银河指出港股中长期配置价值主线 [1][2] 市场表现 - 3月18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高开,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3%,科网股开盘大涨 [1]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高开强势,现涨2.39%,开盘15分钟成交额接近2亿元,换手率12.27% [1]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成分股几乎全线上涨,金山云涨超6%,阿里巴巴 - W涨近6%,快手 - W、哔哩哔哩 - W、中芯国际等涨近5% [1] 私募动态 - 私募巨头瞄准中国资产价值洼地积极南下扫货港股 [1] - 千亿级私募景林资产合伙人高云程已卖掉持仓中美国公司,重点持有港股 [1] - 业内知名基金经理杨东执掌的宁泉资产2月以来买入多只港股标的 [1] - 多家知名百亿级私募积极布局港股,关注科技、医药等投资机会 [1] 指数相关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该指数跟踪可经港股通买卖、从事科技业务并于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表现 [2] 普涨逻辑 - 天风证券认为普涨隐含逻辑一是分子端市场对港股盈利前景预期改善,今年以来恒指远期EPS持续上修,季度环比增速对应上行,中国经济意外指数筑底企稳;二是分母端全球配置资金回归中国,相信中国经济改革与科技价值重估,国内经济企稳和科技创新效果显现后外资有望回归 [2] 中长期配置价值主线 - 中国银河指出港股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的三大主线为业绩有望兑现的科技板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消费板块、投资收益稳定的高股息板块 [2]
金山云深度研究:领先的独立云厂商,背靠小米金山,AI为翼,发展再提速
2025-03-13 11:23
纪要涉及的公司 金山云、金山软件、小米、金山办公、顺为资本、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阿里云、百度、智谱AI、Mini Max、百川智能、语数科技、千寻智能、华米科技、九号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金山云发展历程及策略** - 2012 - 2021年为第一阶段,全面布局公有云业务,提供存储和CDN等基础设施服务,扩展产品线与客户群体,收购科莱特控股权益,收入从2017年的12.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1.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4.5% [3][4][5] - 2022 - 2023上半年为第二阶段,调整策略提升盈利能力,收缩CDN业务,专注非CDN业务,筛选优质项目和客户,整合科莱特 [3][4][5] - 2023下半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受大模型AI驱动,加大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每季度约10亿元,24Q3 AI收入占公有云收入31%,占总收入19%,收入同比增长16%,经调整EBITDA率接近10% [3][4][5] - **股权结构与战略合作伙伴** - 金山软件与小米合计持股约50%,雷军为实际控制人 [3][6] - 小米和金山办公是重要战略客户,小米提升自动驾驶和IOT端侧AI能力,金山办公加大AI技术投入,金山云提供支持 [3][6] - **财务表现** - 24Q3总收入18.86亿,同比增长16%,经调整毛利率约16.76%,经调整EBITDA达1.85亿,经调整净亏损持续收窄,约2亿出头 [3][7][8] - 24Q3费用率下降至28%,研发费用率约12 - 13%,销售与管理费用为个位数 [3][8] - **资本开支与投资重点** - 2022年前投向云计算行业,2023年上半年降至较低水平,2023下半年开始增加AI开支,23Q3 - 24Q3累计约49亿元,未来继续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 [9] - **客户收入贡献** - 2024年前三季度,小米和金山支付的云业务费用占总收入比例约28% [3][10] - 小米与金山签订三年融资服务协议,每年44亿元,此前每年14亿元 [10] - **市场竞争情况** - 海外厂商AI服务收入显著增长,微软AI服务年化收入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7%,亚马逊、谷歌AI业务数十亿体量,2024年亚马逊、微软、谷歌及Meta资本开支总额2500亿,同比增长62% [11] - 国内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百度24Q3 AI收入占云业务比例达11% [11] - **合作伙伴布局及影响** - 小米自2016年系统性布局人工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需大量算力,预计25年研发费用约四分之一用于芯片技术研发,推动与金山云合作 [12] - 金山办公围绕WPS AI布局,商业化推进对高性能算力需求增加,依赖金山云提供服务支持 [14] - 顺为资本所投企业如智谱AI等是潜在客户,带动对金山云服务需求 [15] -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24 - 26年每年资本开支约4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 [16] - 预计25年经调整OP转正,经调整EBITDA率约25%,合理价值459亿港币(12.07港币/股),给予买入评级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金山云员工数约1.1万人,解决方案及服务人员占比80%,研发人员占比10%左右,销售管理人员占比较少,人效较高 [8]
金山云(03896):背靠小米金山,AI为翼,发展再提速
广发证券· 2025-03-12 13: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金山云(03896.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当前价格9.17港元,合理价值12.07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金山云背靠小米金山,保持中立定位,跻身国内领先云服务商,23H2加大AI投入开启新增长阶段,建立庞大计算资源池筑牢智算能力体系 [8] - 24年业绩再提速,AI收入贡献快速提升,24Q3 AI业务占公有云收入31%,占总收入19%,各项指标好转 [8] - 小米和金山集团是战略客户,其AI投入加大为公司增长提供重要支撑,新签关联交易金额上限提高 [8] - 受益于生态AI投入及非生态客户推理需求增加,预计24 - 26年收入增长,业务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2026年经调整净亏损转正,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国内领先的独立云服务商 (一)背靠小米金山,保持中立定位,跻身为领先云服务商 - 金山云创立于2012年,为“雷系生态”直系云服务商,依托集团经验丰富客群、完善产品线,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形成差异化优势 [17] - 发展经历起步及快速发展(2012 - 2021年)、优化/聚焦/蓄势(2022 - 2023H2)、新增长(2023H2至今)三个阶段,24Q3 AI收入占比提升,经营指标好转 [18][19] - 金山软件、小米合计持股接近50%,雷军为实控人,截至24H1,金山软件持股37.40%,小米集团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12.25% [23] - 构建完备云计算基础架构和运营体系,提供超150种解决方案,为400多家客户服务,定位优质大模型助力者 [26] (二)业绩回暖再提速,AI成为新驱动 - 23Q4触底后回暖提速,24Q3总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16.0%,毛利率、经调整EBITDA等指标向好,经调整净亏损收窄 [27] - 毛利率快速提升,费用率趋于下降,24Q3市场和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4%/9.0%/12.5%,管理费用率同比 - 4.2pct [32] - 24Q3员工人数达11,311人,同比增长15.99%,主要系研发和解决方案及服务人员增长 [32] - 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公有云和行业云,公有云占比接近2/3,24Q3 AI业务收入占公有云收入升至30.8%,占总收入19.2% [40] - 营业成本主要包括IDC、折旧摊销等,24Q3占成本比分别为43%和19%,公司优化供应链成本 [41] - 资本开支增加,主要投向AI基础设施,23Q3 - 24Q3累计49亿元,与小米融资关联交易为AI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46] (三)与小米金山关联交易上限显著提升 - 小米和金山集团是战略客户,收入贡献趋于提升,2021 - 2023年及24Q1 - Q3支付云业务费用占总收入比例逐步提高 [49] - 关联交易体现在业务支持和融资服务,2024年新签3年关联交易金额上限明显提高,反映AI算力需求增长和资金支持充足 [54] - 与小米最新关联交易金额上限显著提高,包括未来3年132亿元融资服务上限,公司融资渠道多元 [56] 二、云计算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AI打开新增长空间 (一)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7年有望突破万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到2027年突破2.1万亿元 [61] - 从细分市场看竞争格局,2023年阿里云等位列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前六,集中度高,AI影响下市场迎来发展契机 [65] - 从需求角度,互联网、政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金融、制造等领域数字化推动用云需求增长 [78] (二)AI成为云厂商“第二增长曲线” - 生成式AI和大模型为云计算市场带来新动力,到2027年中国80%企业将使用多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 [82] - 海外云计算厂商AI相关服务成重要增长驱动,24Q4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营收和运营利润表现良好 [83] - 海外云计算厂商加大AI资本开支,2025年将继续扩大,国内云厂商23年下半年加大AI投资,24年AI增量贡献加大 [91][94] 三、业务:全力支持AI发展 (一)公有云:升级基础设施全力支持AI发展 - 持续投资基础设施,截至24H1拥有约10万台服务器,实现EB级存储容量,2023 - 2024年升级产品功能 [104] - 构建智算云1.0能力体系并向2.0迈进,完善MaaS互信专区方案,支持DeepSeek - R1/V3 [105][107] - 24Q3公有云业务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5.6%,主要得益于AI收入增长,部分被收缩CDN服务抵消 [114] - 24Q3 AI业务收入达3.62亿元,占公有云收入30.8%,占总收入19.2%,客户多元化 [115] - 24Q3非AI业务收入约8.2亿元,占公有云业务收入69.2%,公司优化非AI业务收入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121] (二)行业云:选定垂直行业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 选定垂直行业,与领先企业合作形成多种解决方案,覆盖互联网、公共服务等领域 [124] - 政务云服务多个标杆项目,医疗云沉淀五大业务模式,金融领域提供安全解决方案,互联网领域针对多行业有成熟方案 [127][128] - 2023年行业云业务收入26.64亿元,同比下降5.4%,24Q3实现7.1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8.0% [132] (三)提供丰富的云产品 - 云产品包括计算、存储和分发,云计算产品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多种相关产品,云网络提供安全访问和连接,存储可异地或本地部署,云分发可实现交叉营销 [139] 四、小米金山加大AI投入,为公司未来增长提供支撑 (一)小米:深耕AI,多点布局 -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二)金山:办公是AI的重要应用场景,WPS AI持续迭代 -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一)盈利预测 - 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分别为76.96/93.21/111.51亿元,2024 - 2025年经调整净亏损持续收窄并于2026年转正,分别为 - 8.58/-1.70/1.47亿元 [2][8] (二)公司估值 - 参考可比公司,以PS估值,给予2025年AI/非AI业务10/2倍PS,对应合理价值12.07港元/股 [8]
金山云:背靠小米金山,AI为翼,发展再提速-20250312
广发证券· 2025-03-12 13: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金山云(03896.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当前价格9.17港元,合理价值12.07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金山云背靠小米金山,保持中立定位,跻身国内领先云服务商,23H2加大AI投入开启新增长阶段,建立庞大计算资源池筑牢智算能力体系 [8] - 24年业绩再提速,AI收入贡献快速提升,24Q3 AI业务占公有云收入31%,占总收入19%,各项指标好转 [8] - 小米和金山集团是战略客户,其AI投入加大为公司增长提供重要支撑,新签关联交易金额上限提高 [8] - 受益于生态AI投入及非生态客户推理需求增加,预计24 - 26年收入增长,业务结构优化推动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2026年经调整净亏损转正,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国内领先的独立云服务商 (一)背靠小米金山,保持中立定位,跻身为领先云服务商 - 金山云创立于2012年,为“雷系生态”直系云服务商,依托集团经验丰富客群、完善产品线,保持独立中立定位形成差异化优势 [17] - 发展经历起步及快速发展(2012 - 2021年)、优化/聚焦/蓄势(2022 - 2023H2)、新增长(2023H2至今)三个阶段,24Q3 AI收入占比提升,经营指标好转 [18][19] - 金山软件、小米合计持股接近50%,雷军为实控人,截至24H1金山软件持股37.40%,小米集团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12.25% [23] (二)业绩回暖再提速,AI成为新驱动 - 23Q4触底后回暖提速,24Q3总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16.0%,毛利率、经调整EBITDA率提升,经调整净亏损收窄 [27] - 毛利率快速提升,费用率趋于下降,24Q3市场和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4%/9.0%/12.5%,员工人数增长 [32] - 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公有云和行业云,公有云占比接近2/3,24Q3 AI业务收入占公有云收入升至30.8%,占总收入19.2% [40] - 营业成本主要包括IDC、折旧摊销等,24Q3占比分别为43%和19%,资本开支增加主要投向AI基础设施 [41][46] (三)与小米金山关联交易上限显著提升 - 小米和金山集团是战略客户,收入贡献趋于提升,2021 - 2023年及24Q1 - Q3支付云业务费用占总收入比例逐步提高 [49] - 关联交易体现在业务支持和融资服务,2024年新签3年关联交易金额上限明显提高,反映AI算力需求增长和资金支持充足 [54] - 与小米最新关联交易金额上限显著提高,包括未来3年132亿元融资服务上限,公司融资渠道多元 [56] 二、云计算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AI打开新增长空间 (一)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7年中国市场有望突破万亿,国内云计算市场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规模将突破2.1万亿元 [61] - 从细分市场看竞争格局,产业升级带来机遇和品牌洗牌,头部厂商巩固优势,中腰部厂商强化平台优势转型 [65][67] - 互联网、政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金融、制造等领域数字化推动用云需求增长 [78] (二)AI成为云厂商“第二增长曲线” - 生成式AI和大模型发展为云计算市场带来新动力,预计到2027年中国80%的企业将使用多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策略 [81][82] - 海外云计算厂商AI相关服务扭转增速放缓态势,加大AI相关资本开支,2025年资本支出将继续扩大 [83][91] - 国内云厂商23年下半年加大AI投资,24年AI增量贡献加大,各厂商AI业务收入和占比提升,投资力度增加 [94][95] 三、业务:全力支持AI发展 (一)公有云:升级基础设施全力支持AI发展 - 持续投资基础设施,截至24H1拥有约10万台服务器,实现EB级存储容量,升级计算和存储能力 [104] - 全面升级智算服务体系,构建智算云1.0能力体系并向2.0迈进,完善MaaS互信专区方案 [105][107] - 24Q3公有云业务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5.6%,AI公有云收入快速增长,非AI业务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114][115][121] (二)行业云:选定垂直行业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 选定垂直行业,与领先企业合作形成多种行业特定解决方案,覆盖互联网、公共服务等领域 [124] - 政务云、医疗云、金融领域、互联网领域均有成熟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 [127][128] - 主动筛选优质项目,行业云收入短期趋于稳健,24Q3实现7.1亿元,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8.0% [132] (三)提供丰富的云产品 - 云产品包括计算、存储和分发,云计算产品提供按需交付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云网络产品提供安全网络访问和连接,存储产品可异地或本地部署,云分发产品可实现交叉营销 [139] 四、小米金山加大AI投入,为公司未来增长提供支撑 (一)小米:深耕AI,多点布局 -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二)金山:办公是AI的重要应用场景,WPS AI持续迭代 -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一)盈利预测 - 预计24 - 26年收入分别为76.96/93.21/111.51亿元,2024 - 2025年经调整净亏损持续收窄并于2026年转正,分别为 - 8.58/-1.70/1.47亿元人民币 [2][8] (二)公司估值 - 参考可比公司,以PS估值,给予25年AI/非AI业务10/2倍PS,对应合理价值12.07港元/股 [8]
金山云:金山小米生态核心云厂,AI+智驾乘风而上
申万宏源· 2025-02-11 15: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金山云买入评级,给予2025年目标PS 5x,对应目标市值494亿港币,对应目标价12.98港币,较2月10日收盘有39%上涨空间 [3][8][8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金山云是金山小米生态核心云服务商,公有云服务是主要增长动力,与金山软件、小米续签框架协议保证收入增长基本盘 [7] - DeepSeek为代表的低成本路线有望加速国内AI渗透,为云厂带来规模效应提升ROI,推理需求加速有望实现成本优化 [7] - 小米建立人车家全生态,加大AI投入,智驾是重要增量场景,端到端模型依赖大量数据和算力支持,小米汽车业务快速起量,智驾迈入行业一梯队 [7] - 预计金山云2024 - 2026年整体收入分别为76.92/90.92/103.6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9%/18%/14%,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金山小米生态核心云服务商 - 雷军系的金山软件和小米集团为前两大股东,截至2024年6月30日,金山软件持股37.4%,小米集团直接及间接共持股12.25%,董事长为雷军,CEO为邹涛 [18] - 业务以IaaS为主,公有云服务9M24收入占比65%,是主要收入来源和后续增长动力,行业云服务为特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2021年收购Camelot聚焦软件层业务 [20] - 2021年前收入高速增长,2022 - 2023年收入下滑,当前仍亏损,原因是公有云市场放缓、IaaS业务竞争激烈及主动缩减低利润率业务,IaaS需重资本投入 [21] - 2022年管理层更换,邹涛接任后进行收入结构调整和人工智能转型,加强与金山软件、小米生态业务合作,成效明显,收入增速和毛利率提升,净亏损率缩窄 [27] - 调整缩减低利润率的CDN和行业云业务,AI转型效果明显,AI收入快速起量,24Q3占公共云服务收入比例提升至31% [33] - 与金山软件、小米集团续签框架合作协议,2025 - 2027年金额增加明显,保证收入增长确定性,2023年来自二者收入为11亿元,占比16%,9M24占比提升至19% [35] - AI服务开展需增加资本开支,与小米签订融资服务框架,2023年资本开支20亿元用于采购服务器,预计未来三年每年有20 - 30亿元融资需求 [45] 新增长点:AI大模型和智能驾驶 DeepSeek低成本路线将加速国内AI渗透 - 海外23Q4起AI带动云厂收入增速上行,国内GenAI IaaS需求24H1同比增长203.6%,远超整体IaaS市场增速,AI对国内云厂业务拉动正在体现 [47][49][60] - 互联网公司在AI云时代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要素包括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其加大芯片采购投入,有自研芯片能力,生态场景丰富,数据多 [52] - DeepSeek代表的低成本路线会提升AI渗透率,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提升云业务利润率,推理需求加速有望使云厂实现成本优化,金山云已支持DeepSeek - R1/V3 [61] 小米建立人车家全生态,加大AI投入 - 小米2024年以来在AI上投入明显加大,研发投入提速,人才储备增加,着手搭建GPU万卡集群进行算力储备,超级小爱功能升级 [65][66] - 智能驾驶从传统方案向端到端方案转变,各车企纷纷转向端到端技术路线,推出“车位到车位”功能,该功能覆盖场景更多、流畅度更高 [67][69][70] - 端到端模型依赖大量数据和算力支持,是技术和资源竞赛,特斯拉等车企加大算力投入,小米汽车业务起步晚但快速起量,智驾全面追赶,迈入行业一梯队 [71][75][81] 盈利预测和估值 - 收入端预计金山云2024 - 2026年来自金山软件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5%/36%/33%,来自小米集团的收入增速分别为40%/71%/36%,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增速分别为4%/7%/6%,整体收入分别为76.92/90.92/103.6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9%/18%/14% [84] - 利润端预计金山云2024 - 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14%/18%/20%,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 10.20/-5.78/-1.88亿元 [84] - 金山云当前亏损,使用PS估值,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S为5x,给予其2025年目标PS 5x,对应目标市值494亿港币,对应目标价12.98港币,较2月10日收盘有39%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7]
恒生科指,强势翻红!金山云暴涨超30%
证券时报网· 2025-02-03 17:21
文章核心观点 2月3日全球股市大幅调整,港股表现强势,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概念走热带动港股跌幅收窄,国产大模型发展或推动中美科技股价值重估,2025年将是AI终端应用爆发元年,“人工智能+”是重要投资主线 [1][5][7] 港股市场表现 - 2月3日全球股市调整,港股开盘下跌,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一度跌超3%,后跌幅收窄,恒指微跌0.04%,恒生科技指数涨0.29% [1] - 同日,日韩股市主要指数跌幅超2%,韩国KOSDAQ指数跌幅超3%,欧股全线低开,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2%,德国DAX指数跌1.9%,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2%,法国CAC40指数跌1.5% [1] 热门板块及个股表现 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板块 - 大数据概念涨幅超15%,半导体概念、云计算涨超4% [2] - 金山云盘中一度涨超37%,收涨超31%;中芯国际涨超10% [2] - 汇量科技涨超17%,盘中一度涨超20%;第四范式、百融云、创新奇智涨幅超10%,速腾聚创涨幅接近10% [3] - 宏光半导体、脑洞科技收盘涨幅均超9%,盘中均一度涨超13% [4] 其他个股 - 腾讯盘中转涨,收复400港元股价关口,收涨0.75% [4] - 阿里巴巴午后扩大早盘上涨态势,收盘涨幅超6% [4] 国产大模型情况 DeepSeek模型 - 1月20日,DeepSeek开源DeepSeek - R1模型发布,性能比肩OpenAI1正式版,蒸馏6个小模型开源,32B和70B模型对标OpenAI1 - mini,API服务定价远低于OpenAI1 [5] - 海外微软、亚马逊、英伟达、AMD将其适配到云服务或硬件,引发行业对资本开支、应用场景等讨论,或推动中美科技股价值重估 [5][6] 行业影响 - 国盛证券称国产模型进步带来变革,有望加速国内AI应用落地,提高算力效率,丰富投资内容 [6] - 平安证券指出国产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应用落地步伐有望加速,美国“星际之门”项目或使国内投资提速 [7] 行业发展展望 -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上游半导体硬件牵动投资热潮,2025年市场将关注下游应用端,是AI终端应用爆发元年 [7] - 微软2025财年AI数据中心开支较2024财年大幅增长超40%,谷歌2025财年AI领域投入同比增长超58% [7] - 中国在政策支持和全球AI科技革命共振下,“人工智能+”是2025年重要投资主线,AI应用领域将深化,“国产替代”的AI算力产业链等有望受惠 [8]
小米AI基建-金山云
-· 2025-01-08 15:4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AI 基础设施、智能驾驶、IoT、手机 - 公司:小米、金山云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小米 AI 进展**:2023 年 11 月,小米成立基础平台部,推出第二代大模型,性能提升超过 45%,并应用于智能驾驶领域,接入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2][3] - **小米生态系统对 AI 的需求**:智能驾驶、IoT 和手机业务对 AI 需求强烈,智能驾驶领域 ASM 需求随交付量提升而增加,IoT 设备未来将大量接入大模型,手机或将采用端云协同模式[4] - **金山云 AI 收入**:2024 年前三季度 AI 收入达 10.5 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比例达 20%以上,主要来自小米关联交易及外部客户[3] - **金山云收入组合优化**:通过降低对 CDN 依赖,向小米体系靠拢,毛利率和 EBITDA 利润率显著提升,2024 年三季度 EBITDA 利润率接近 10%[3][6] - **金山云与小米关联交易**:预计 2025-2027 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将分别达到 23 亿、31 亿和 40 亿元[7] - **金山云客户群体**:涵盖小米、金山及外部客户,包括国内大部分头部大模型公司、AI 研究院、智能驾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8][9] - **金山云市场定位**: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避免与外部客户直接竞争[10] - **金山云 2024 年收入表现**:二季度恢复个位数增长,三季度增速达 16%,全年有望实现 5%-10%的增长目标[11] - **AI 业务对金山云收入贡献**:AI 相关收入占总收入的 20%以上,智能驾驶领域占比超过 30%[12] - **小米 AI 发展对金山云的影响**:小米加大 AI 投资力度将为金山云带来更多机会[13] 其他重要内容 - **小米汽车交付量**:2023 年小米汽车交货量为 13 万多台,目标是 30 万台,并将推出新的 SUV 车型[4] - **金山云研发团队迁移**:30%以上研发人员已迁移至武汉,这一比例可能继续提高[6] - **金山云关联交易达成率**:预计 2025-2027 年来自小米的收入达成率可能高于过去三年[7] 数据与百分比变化 - **小米 AI 大模型性能提升**:第二代大模型性能提升超过 45%[2][3] - **金山云 AI 收入**:2024 年前三季度 AI 收入达 10.5 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比例达 20%以上[3] - **金山云 EBITDA 利润率**:2024 年三季度 EBITDA 利润率接近 10%[3][6] - **金山云与小米关联交易**:预计 2025-2027 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将分别达到 23 亿、31 亿和 40 亿元[7] - **金山云收入增速**:2024 年三季度收入增速达 16%[11] - **AI 业务占比**:金山云 AI 相关收入占总收入的 20%以上,智能驾驶领域占比超过 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