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股份(06657)
搜索文档
百望股份获证监会备案通知书 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30 20:28
公司核心事件 - 百望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关于其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通知书 [1] - 公司52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135,064,706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1] - 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未完成股份转换需更新备案材料 [1] 股东及股份转换详情 - 主要股东陈杰申请转换58,700,000股,为所有股东中数量最多 [2] - 机构股东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转换9,338,074股,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转换10,445,522股 [2] - 其他重要股东包括宁波修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换15,024,426股,天津多盈科技中心(有限合伙)转换14,000,000股 [2] - 全部52名股东转换股份总数精确为135,064,706股 [2]
百望股份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新浪财经· 2025-09-30 20:19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百望股份有限公司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公司52名股东 拟将所持合计135,064,706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
百望股份(06657)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9:41
公司资本运作 - 中国证监会批准百望股份52名股东所持合计135,064,706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的"全流通"备案 [1] - 公司需自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股份转换 若需继续推进则须更新备案材料 [1]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3.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45% [4] - 公司同期毛利为1.6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6.84% [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71.7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为亏损4.46亿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 [4]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02元 [4]
百望股份(0665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19:07
根据您的要求,我已将提供的财报关键点按照单一主题进行分组。归类结果如下: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81.6百万元增加23.5%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47.6百万元[7]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816亿元人民币增长23.5%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6亿元人民币[20][2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4.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120] - 公司总收益为347,5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其中人工智能业务贡献60,860千元人民币[134] - 公司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10.3百万元增加46.8%至2025年上半年的162.0百万元[7] - 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103亿元大幅增加46.8%至2025年上半年的1.620亿元,毛利率从39.2%提升至46.6%[27][2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16.1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120]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录得净利润人民币3.6百万元,而2024年上半年为净亏损人民币445.8百万元[7]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录得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4.6百万元,而2024年上半年为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81.2百万元[7] - 公司从2024年上半年的净亏损4.458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360万元[4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46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經調整淨虧損人民幣8119.7萬元[4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淨利潤為人民幣364.7萬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人民幣4.458億元[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盈利为364.7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4.458亿元人民币[1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647千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亏损445,802千元[12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业绩扭亏为盈,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4.45505亿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371.7万元人民币[144]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2元,相比2024年同期每股亏损3.18元[121] - 公司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39.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6.6%[61] - 公司净亏损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58.3%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率1.0%[6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增长率为23.5%,相比2024年同期的-16.1%实现正增长[6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712亿元增加8.4%至2025年上半年的1.856亿元[24][25] - 人工智能业务销售成本为5436万元,占总销售成本的29.3%,其中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占29.2%[25] - 核心业务销售成本占比从99.6%降至70.7%,数据驱动的分析服务成本占比从48.4%降至19.5%[25] - 研发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026亿元减少33.5%至2025年上半年的6830万元[32] - 公司Data+AI研发投入从零增加至1260万元,软件开发生产线效率提升约12%[3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开支为6.825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0.2597亿元人民币[120] - 分銷及銷售開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8000万元减少38.6%至2025年上半年的4930万元[34] - 行政開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800万元增加17.6%至2025年上半年的4480万元[33] - 总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4.1525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873亿元人民币,降幅为16.2%[138] - 雇员福利开支由2.12069亿元人民币降至1.94058亿元人民币,减少8.5%[138] -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大幅减少,从3574.3万元人民币降至95万元人民币,降幅达97.3%[138] - 已售存货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35.5万元人民币激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014.2万元人民币[1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人民币950,000元,较上年同期的35,743,000元显著下降[169] 各业务线表现 - 人工智能业务作为新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收益6086万元人民币,占总收益的17.5%[21][22] - 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是人工智能业务的主要贡献者,在2025年上半年产生收益5996万元人民币,占该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21][22] - 云化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9558万元人民币增长16.3%至2025年上半年的1.112亿元人民币[21][22] - 云化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收益为111,16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134] - 本地部署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4229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93.1%至2025年上半年的8166万元人民币[21][22] - 本地部署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收益为81,66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1%[134] - 数据驱动的分析服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434亿元人民币减少35.6%至2025年上半年的9238万元人民币[21][22] - 数据驱动的分析服务收益为92,38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6%[134] 运营指标与客户规模 - 公司累计处理发票量约231.0亿张,对应交易总额达1,055.1万亿元[8] - 公司服务纳税人识别号客户规模超过9,070万家,覆盖2,825家集团型企业客户及2,85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8] - 公司云化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发票开具数量及交易总额等核心运营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9] - 公司依托3万+动态税则引擎及200+多模态票据解析技术构建全球交易合规体系[8] - 公司“睿界”金融业务智能体依托3000+维度的商业信用评价体系提供服务[10] - 公司全球税务合规基础设施Tax Swift Agent覆盖100多个国家语言、200多种票据类型和3万条国际财税规则[16] - 公司服务中国9070万税务主体的经验为其全球化布局提供支持[16] 现金流量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4.439億元減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3.401億元[4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443,899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40,124千元,下降23.4%[12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4,945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13,089千元有所改善[126]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7,155千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赎回理财产品425,000千元人民币[127] - 购买理财产品支出385,000千元人民币,赎回理财产品收入425,000千元人民币[12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0,124千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23.4%[127] 资产、负债及权益状况 - 公司流動資產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9.455億元減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9.016億元[4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87,183千元增至193,061千元,增长121.4%[122] - 按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110,839千元增至142,459千元,增长28.5%[122]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末的934,970千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39,520千元,增长0.5%[123]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底的6296.1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7906亿元人民币,增长150.7%[149] - 使用权资产由2024年底的327.8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911万元人民币,主要由于租赁续期[146] - 无形资产账面总值从2024年底的9524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044亿元人民币,增长36.9%[148]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底的858.6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92.8万元人民币[145]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显著增加至1.7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7492万元人民币增长约130%[151] - 贸易应付款项增至7331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4159.3万元人民币增长约76%[153] - 合约负债为10.5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11.47亿元人民币减少约8%[154] - 合约资产为5.39亿元人民币,信贷亏损拨备为629万元人民币,拨备覆盖率约为12%[154] - 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总额为22.59亿元人民币,自2024年初以来增加约61%[155] - 应计员工成本降至2807.1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的6256.4万元人民币减少约55%[153] 其他收益、亏损及税务 - 按公平值計量金融資產的公平值收益为540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30.3亿元[38] - 2025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收益5,396千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302,992千元[12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確認外匯損失淨額人民幣150萬元[47] - 其他收入为910千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79.5%,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135]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99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5,552千元人民币,主要因转回诉讼拨备1,633千元人民币[137] - 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为2,983千元人民币,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为2,090千元人民币[136] -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所得税率,并可享受研发开支200%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140] 资本开支与投资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資本開支總額約為人民幣490萬元,去年同期為人民幣80萬元[5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資本承擔為人民幣6850萬元,2024年12月31日為人民幣7170萬元[5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錄得租賃負債人民幣2080萬元,2024年12月31日為人民幣300萬元[54] - 公司獲得人民幣1億元的信貸額度,截至報告日期尚未動用[54] - 公司持有对博雅中科的战略投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账面值为69.9百万元人民币,占公司资产总值5.74%[56] - 于2025年6月30日,收购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股权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68,515,000元[171] - 于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81,889,000元,其中第三级金融资产为人民币111,155,000元[174] - 公司持有的理财产品于2025年6月30日的账面值为人民币239,430,000元,归类为第二级公允价值计量[176] - 于附有优先权的联营公司的投资账面值为人民币68,480,000元,使用收益法等估值,归类为第三级公允价值计量[176] - 金融资产第三级公允价值计量于2025年上半年产生人民币316,000元的变动[178] 股份激励计划 - 公司2025年股份激励计划上限为5,500,000股限制性股票,占采纳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4346%[76] - 任何单一激励对象在12个月内获授限制性股票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77] - 2025年股份激励计划下每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人民币2.51元或等值港币[81] - 2025年股份激励计划(信托单位)可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上限为11,295,33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88] - 任何一名激励对象在12个月内获授的信托单位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89] - 2025年股份激励计划(信托单位)的有效期为10年,自2025年6月27日起生效[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股份激励计划(信托单位)尚未授予任何信托单位[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股份激励计划(员工持股平台)尚未授出任何限制性股票[84] - 公司于2025年7月29日批准向五名承授人授出4,750,000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10%[185] - 于2025年6月30日,员工股份激励计划通过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持有公司约15.46%的股份[158] - 2018年及2019年股份经济权利于2024年全部归属及行使,数量为700千个,加权平均授出日期公平值为人民币11.92元[160] - 2020年股份经济权利计划下,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归属权利数量为4,154千个,加权平均授出日期公平值为人民币16.00元[166] - 2020年股份经济权利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因员工离职及条款修订,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人民币8,073,000元[165] - 2020年股份经济权利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因员工离职及条款修订,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人民币10,956,000元[164] - 2020年股份经济权利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人民币114,126,000元[164] - 2020年股份经济权利计划下,2021年及2022年合共授出权利数量为13,780,000个,认购价为每个人民币1.23元或2.51元[161] - 2020年股份经济权利计划下,2021年额外授出权利数量为6,700,000个,并于授出时悉数归属[162] - 2020年股份经济权利估值使用的贴现率为18.00%,缺乏市场流通性折让为11.00%至23.00%[166] - 2018年及2019年股份经济权利估值使用的贴现率为19.00%至21.00%,缺乏市场流通性折让为16.00%至21.00%[160] - 2022年股份经济权利计划在2022年授予445,000个权利,每个价格人民币2.51元[167] - 2022年股份经济权利计划在2023年授予7,355,000个权利,每个认购价人民币1.23元或2.51元[1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归属的2022年股份经济权利为2,563,000个,加权平均授予日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7.87元[169] 融资与股东结构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289亿港元[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总计7030万港元,未动用金额为1.586亿港元[109] - 所得款项净额中31.5%(7210万港元)用于解决方案升级及功能增强[109] - 所得款项净额中29.4%(6730万港元)用于研发[109] - 公司预期于2029年12月前悉数动用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的剩余金额[110] - 公司于2024年全球发售发行926.2万股新普通股,筹集款项总额约3.33亿港元(约3.04亿元人民币)[156] - 全球发售时优先股自动转换为7664.5万股普通股,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确认30.66亿元人民币[156] - 董事长陈杰女士直接及通过受控法团合计持有公司内资股83,145,522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6.80%[65][67] - 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关联公司合计持有公司H股16,386,647股,占H股股本约18.04%[68] -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15,024,426股,占内资股股本约11.12%[68] - 江苏原力持有H股7,222,200股,占H股约7.95%,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20%[70] - 中海信托代表相关信托持有H股7,222,200股,占H股约7.95%,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20%[70] - 公司于2024年6月26日与江苏原力订立基石投资协议,江苏原力认购总额约2.6亿港元的发售股份[74] - 公司控股股东包括作为股份激励平台的宁波修安和天津多盈[189][190] 关联方交易 - 关联方交易中,向关联方提供服务的总收入为43,327千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43,110千元人民币
百望股份(6657.HK):成功扭亏 AI业务是新增长引擎
格隆汇· 2025-09-24 12: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 [1] - 归母净利润360万元人民币,相较2024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1] - 毛利率达46.6%,同比提升7.4个百分点 [1] 业务收入结构 - 人工智能业务收入6086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17.5% [2] - 本地部署解决方案收入81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1% [2] - 云化解决方案收入稳健增长16.3% [2] 毛利率改善 - 本地部署解决方案毛利率从9.1%大幅提升至38.2% [2] - 云化解决方案毛利率从48.5%提升至60.0% [2] - 数据驱动分析业务毛利率从42.2%提升至60.7% [2] 费用控制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3.5% [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8.6% [1] - 股份支付费用减少和AI赋能带来经营效率提升是费用下降核心因素 [1] 战略转型 - "AI智能体+数据智能基座"构成公司双引擎战略 [2] - "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是主要人工智能收入来源 [2] - 公司"数据智能服务"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 [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2/10.15/11.84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18%/19.16%/16.65% [1]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万/5730万/1.12亿元人民币 [1]
百望股份扭亏为盈,借AI重塑增长引擎,获国泰海通积极评价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6:38
战略合作与业务转型 - 百望股份与无锡派克新材料达成合作 共同推动智能化财税管理新模式 加速AI业务规模化落地[1] - 2025年以来先后与多家AI技术企业达成合作 未来将加大力度向人工智能业务转型[1] - 预计下半年AI业务营业收入保守估计可超过1亿元人民币[1]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AI业务收入达6086万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17.5%[2] - 本地部署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93.1% 毛利率从9.1%大幅提升至38.2%[2] - 云化解决方案毛利率提升至60.0% 数据驱动分析业务毛利率提升至60.7%[2] 客户规模与市场地位 - 累计处理发票量约231.0亿张 对应交易总额达1055.1万亿元人民币[1] - 服务纳税人识别号客户规模超过9070万家 覆盖2825家集团型企业客户及2850万家中小企业客户[1]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采用"AI智能体+数据智能基座"双引擎战略 构建智能体驱动的商业决策新生态[2] - "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是AI业务主要收入来源 数据智能服务转型战略初见成效[2]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031万元、5730万元和1.12亿元人民币[2]
百望股份(06657):成功扭亏,AI业务是新增长引擎:百望股份(6657)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22 19:16
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 目标价18.24港元 [1][10] 核心观点 -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0万元 相较2024年同期扭亏 [10] - AI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AI业务收入6086万元 占总收入比例17.5% [10] - 核心业务稳步增长 毛利率大幅提升 本地部署解决方案收入8170万元 同比增长93.1% 毛利率从9.1%提升至38.2% [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8亿元 同比增长23.5% 毛利率46.6% 提升7.4个百分点 [10]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2/10.15/11.84亿元 同比增长29.18%/19.16%/16.65% [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万/5730万/1.12亿元 同比增长102%/456%/96% [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3.5%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8.6% [10]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7.39港元 市值39.29亿港元 [1][7] - 给予2025年动态4.5倍PS估值 [10]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354.36/63.76/32.59倍 [4] - 2025-2027年预测PB分别为3.84/3.62/3.26倍 [4] 业务亮点 - "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是主要AI收入来源 [10] - 云化解决方案收入稳健增长16.3% 毛利率从48.5%提升到60.0% [10] - 数据驱动分析业务毛利率从42.2%提升至60.7% [10] - 采用"AI智能体+数据智能基座"双引擎战略 [10] 行业地位 - 发票平台领头羊企业 [10] - 可比公司包括C3.AI、第四范式、商汤科技等AI企业 [13] - 当前估值水平低于行业平均 2025年预测PS为4倍 低于行业平均10倍 [13]
百望股份(06657)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16:46
股份信息 - 本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90,842,048股,面值1元,股本90,842,048元[1] - 本月底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135,064,706股,面值1元,股本135,064,706元[1]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225,906,754元[1] 发行情况 - 本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90,842,048股,库存股0股[4] - 本月底内资股已发行股份135,064,706股,库存股0股[4] 其他说明 - 股份期权不适用[5] - 香港预托证券资料不适用[6]
百望股份:AI、全球化、盈利为公司转型的重点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00:1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76亿元 同比增长23.5% [1] - 净利润360万元 调整后净利润460万元 [1] - AI相关业务收入6086万元 占总收入比重17.5% [1] 战略方向 - 实施"DI驱动"与"国际化"双轮战略 [1] - 国内重点发展行业智能体矩阵 为大型企业提供AI定制化方案和算力一体机 为中小企业提供云化订阅服务 [2] - 依托Tax Swift MCP平台加速出海进程 [2] 业务转型 - 将业务划分为核心业务与AI业务两大象限 [1] - 在核心业务中缩减低毛利数字精准营销业务 [1] - AI智能体业务快速放量 成为新增长引擎 [1] 研发投入与合作 - 上半年投入千万级研发资源用于AI研发 [2] - 研发体系全面以AI为导向 [2] - 已与底层芯片厂商、算法厂商、云计算厂商及场景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2] 发展规划 - 下半年与合作伙伴陆续推出合作产品 推进AI领域商业化落地 [2] - 目标使新解决方案AI驱动占比超过30% [2] - 重点投入风险合规等高价值场景 [2] - 通过行业智能体打造"企业智能体MCP(Model-Context-Process)"架构 [1]
百望股份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聚焦行业智能体,做AI下半场的“范式验证者”
全景网· 2025-08-27 19:47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行业正从概念阶段进入价值兑现阶段 公司成功转型为扎根实体经济交易网络 拥有深厚数据壁垒并率先实现AI规模化落地的大数据企业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476亿元 同比增长23.5% 整体毛利率由39.2%提升至46.6% 净利润达360万元 调整后为460万元 AI相关业务收入首次突破6086万元 占比17.5% [1] - 公司发布企业级智能体矩阵 并与中远海运科技联合发布全球税务合规智能体一体机 推进AI在产业端的落地和全球市场推广 [3][6] 行业发展趋势 - AI行业竞争重心从"通用"转向"聚焦" 越聚焦于具体场景的AI越能释放价值 [4] - 企业垂类智能体的兴起使得软件服务市场空间放大20倍以上 成为AI下半场最重要机会窗口 [4]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全球合作 [3]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DI驱动"与"国际化"双轮战略 在国内打造深度垂直行业智能体矩阵 在国外依托Tax Swift MCP平台加速出海 覆盖东南亚等新兴区域 [9][11] - 通过行业智能体打造"企业智能体MCP(Model-Context-Process)"新范式 嵌入业务流程承担实际岗位工作 [4] - 构建三大护城河:数据资产优势(超千万亿级高度结构化企业级数据) 智能体产品化(SaaS/API/私有化部署多元交付) 产业生态共创(与香港科技大学/央企客户等共建联合创新机制) [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企业级智能体矩阵包括金盾交易智能体 问数经营决策智能体 睿界金融智能体等 满足二十余个行业场景特定需求 [4] - 智能体依托千万级用户资源与十余年财税数据积累 提供"成熟专家"级别服务 减少传统AI实施中的定制成本和人力成本 [6] - 全球税务合规智能体一体机覆盖100+语言 200+票种 30000+全球税务规则 满足全球化业务需求 [8] 市场拓展与合作 - 与中远海运科技强强联手 结合其硬件能力和多产业链应用场景 快速推进产品在真实业务流程中的应用 [8] - 在国内为大型企业提供AI定制化方案和算力一体机 为中小企业提供云化订阅服务 [11] - 在海外以Tax Swift MCP平台为支点 切入全球企业服务赛道 服务中国企业出海和全球企业合规经营 [13] 发展前景 - 公司正将AI转化为可部署 可运营 可复制的智能基础设施 打开更广阔增长空间 [13] - 依托1055万亿级交易数据稀缺资产 承建国家核心系统的合规背书 与全球巨头共创垂直领域智能体解决方案 [13] - 推动企业从"+AI"走向"AI原生" 从中国领先迈向全球引领 开启智能时代新增长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