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688327)
搜索文档
云从科技(688327) - 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25-04-29 23:48
财务审计 - 审计公司2024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重大方面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7] - 审计报告日期为2025年4月28日[8] 责任与风险 - 建立健全和评价内控有效性是董事会责任[4] - 内控存在不能防错风险,推测未来有效性有风险[6]
云从科技(688327) -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审计说明
2025-04-29 23:48
审计情况 - 审计公司对云从科技2024年汇总表发表意见,认为符合规定如实反映情况[3][8] - 审计报告日期为2025年4月28日[9] 资金数据 - 2024年关联资金期初余额总计173,322.36元,占用累计364,542元,偿还累计406,215.77元,期末余额131,648.59元[11] - 多家子公司披露2024年期初、占用、偿还、期末资金余额[11]
云从科技(688327)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2025-04-29 23:48
募集资金情况 - 2022年发行11243万股A股,发行价15.37元/股,募集资金172804.91万元,净额162709.49万元,5月24日到账[11] - 截至2024年期初累计项目投入143906.53万元,利息收入净额1753.88万元[13] - 2024年项目投入6148.82万元,利息收入净额36.93万元[14] - 截至2024年末累计项目投入150055.35万元,利息收入净额1790.81万元,结项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4433.46万元[14] - 应结余和实际结余募集资金均为11.49万元[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个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14908.03元[20] 投资与收益 - 2023年4月14日购买10000元结构性存款,2024年4月15日到期收益10.03元[21] 项目投入情况 -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承诺投资81331.54万元,调整后76000万元,累计投入66540.11万元,投入进度87.55%[24] - 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承诺投资83106.48万元,调整后22000万元,2024年投入6148.82万元,累计投入18417.60万元,投入进度83.72%[2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69344.77万元,调整后64709.49万元,累计投入65097.64万元,投入进度100.60%[25] - 各项目合计承诺投资375000万元,调整后募集资金总额162709.49万元,2024年投入6148.82万元,累计投入150055.35万元,投入进度92.22%[25] 资金使用决策 - 2022年8月29日同意使用募集资金置换自筹资金,置换资金总额44843.40万元[25] - 2023年4月17日同意使用不超过3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25] - 2024年4月17日同意使用不超过1.5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25] 项目进展 - 2024年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和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除3602002929200447541账户外,已办理完毕其他募集资金专户的注销手续[26]
云从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24亿元
快讯· 2025-04-29 19:46
云从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723.32万元,同比下降31.56% [1]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2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61亿元 [1]
从“AI追风者”到“亏损永动机”,云从科技困在理想国!
搜狐财经· 2025-04-25 10:07
AI四小龙现状 - 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光环褪去,行业涌现"AI六小龙"等新称号[2] - 商汤科技2024年总营收37.72亿元,净亏损43.06亿元,2018-2024年累计亏损超546亿元[2] - 云从科技2024年总营收3.98亿元(同比降36.6%),归母净亏损6.63亿元[2][3] 经营困境 - 依图裁员超70%,医疗业务关停,多地分公司注销[2] - 云从全员降薪20%,核心技术成员张岭离职[2] - 云从2017-2024年累计亏损超45亿元,未兑现2025年盈利承诺[3] 财务表现 - 云从2024年营业利润-6.49亿元(上年-6.55亿元),扣非净利润-6.63亿元(上年-6.89亿元)[3] - 研发费用持续下滑:2022年5.6亿元→2023年4.91亿元(降12.32%)→2024前三季度2.89亿元(降8.08%)[8] 转型措施 - 从AI操作系统转向Agent服务商,2024年管销费用降16%,泛AI订单增36%[5] - 与华为昇腾合作推出大模型训推一体机,支持千亿级参数训练[5] - 推进商业模式重构:转向标准化产品与订阅制服务(如智慧城市模块化软件)[7] 行业竞争 - 面临AI同行及互联网巨头的双重挤压(百度/阿里/腾讯占据数据生态优势)[6] - 生成式AI爆发改变市场格局,需开发C端产品(智能助手/创意工具)获取用户数据[8] 战略挑战 - 技术商业化难题:高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大)与市场接受度不匹配[4] - 华为合作虽补短板,但可能弱化自主技术研发能力[6] - 需建立垂直领域护城河(如智能安防/医疗影像的专用模型)[7]
政企共话网络安全新图景 武汉临空港召开网安企业家恳谈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4-23 17:07
行业活动与政策支持 -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举办网络安全企业家恳谈会 搭建政企合作桥梁 推进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共建网络和数据安全全国产才融合中心 一个月内完成项目签约和落地 [5] - 东西湖区有关部门现场解答企业关于政策奖励 办公成本等议题 [7] 企业合作与投资动态 - 云从科技华中总部落户国家网安基地 中标智算中心二期扩容项目 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与网络安全大模型应用平台 [7] - 云从科技提出"一三五"战略布局 为网安产业集群注入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 [7] - 中科晶上展示星闪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的突破性进展 [3] 基础设施与产业生态 - 国家网安基地采用"1+2+N"产业发展方向 集中展示入驻企业创新成果 [3] - 武汉京东方展示高精度显示屏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产品 [3] - 国家网安基地具备领先算力基础设施 开放场景和包容创新的产业生态 [7] 区域发展优势 -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从产业 网谷 枢纽 宜居 投资五方面展示区域发展前景 [3] - 国家网安基地具备国家品牌价值 丰富运营场景和良好产业发展生态三大优势 [5] - 区域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和宜居生活环境 支持企业共谋发展商机 [3]
AI大爆炸
混沌学园· 2025-04-14 19:42
AI发展史 - 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图灵测试",定义了人工智能的哲学目标 [3] -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使用"人工智能"一词,AI成为应用技术 [3] - 早期计算机IBM701每秒仅能执行1.6万次运算,不足现代手机十亿分之一 [3] 符号主义时代(1960-1970) - 斯坦福大学医疗诊断系统MYCIN准确率接近人类专家水平 [4] - DEC公司采用XCON系统配置计算机订单,每年节省超2500万美元成本 [4][5] - 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斥资8.5亿美元但最终失败 [8] 机器学习崛起(1990s-2000s) - 1997年IBM DeepBlue每秒2亿次计算力击败国际象棋冠军 [12] - 1998年谷歌PageRank算法将网页链接建模为概率图模型 [12] - LeCun团队CNN经典之作LeNet-5投入实际使用 [12] 深度学习革命(2010s-2020) - 2016年AlphaGo结合深度强化学习击败围棋世界冠军 [13] - AI模型参数从AlexNet的6000万暴增到GPT-3的千亿级 [13] - 2020年全球70%数据由科技企业控制 [14] 大模型时代(2021至今) - 2020年GPT-3展现强大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 [15] - 2022年ChatGPT实现人机语言交互重大突破 [15] - 2023年开源与闭源模式之争日益激烈 [17] AI企业发展四个时代 拓荒时代(2000-2010) - IBM Watson开启AI医疗诊断辅助新篇章 [19] - Nuance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汽车导航系统 [19] - 科大讯飞语音翻译机实现多种语言实时互译 [19] 淘金时代(2011-2016) - Criteo基于AI的广告投放系统提高广告点击率 [21] - 蚂蚁金服AI信用评分系统分析多维度数据评估风险 [21] - 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崛起 [21] 泡沫时代(2017-2020) - 人脸识别公司毛利率跌破30% [25] - Waymo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激烈竞争 [26] - 寒武纪AI芯片在智能安防设备中应用 [26] 重构时代(2021至今) - OpenAI GPT-3以1750亿参数引爆大模型时代 [30] - 英伟达GPU为AI模型训练提供硬件支持 [31] - "模型即服务"(MaaS)模式降低AI使用门槛 [32] AI产业生态 - OpenAI API生态催生Jasper.ai等AI应用创业公司 [34] - 2023年美国AI初创企业获得超150亿美元风投 [34] - 2024年DeepSeek-V2模型性能接近GPT-3.5水平 [35] - 中国2023年AI应用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84% [35]
云从科技(688327) - 监事会关于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核查意见(截至首次授予日)
2025-04-08 17:32
激励计划人员 - 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不包括特定人员[2] - 首次授予的第二类激励对象中有13人因离职失去资格[3] 激励计划授予 - 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日为2025年4月8日[3] - 授予价格为6.58元/股[3] - 向73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400.00万股限制性股票[3]
云从科技(688327)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截至首次授予日)
2025-04-08 17:32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2025年首次授予总量400万股[2] - 第一类激励对象获授203万股,占比50.75%[2] - 第二类激励对象获授197万股,占比49.25%[2] - 董事游宇共获授24万股[2] - 激励对象获授股票均未超总股本1%[2] - 激励计划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超20%[2]
云从科技(688327) - 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4-08 17:32
激励计划时间线 - 2025年1月9日公司召开会议审议激励计划相关议案[2] - 2025年2月11日股东大会批准激励计划[4] - 2025年4月8日为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日[2][13][14][24][25] 激励计划授予情况 - 首次授予数量为400.0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0.3852%[2][13][14][19][24][25] - 授予价格为6.58元/股[2][13][14][24][25]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人数由86人调整为73人[7] - 首次授予第二类激励对象人数由84人调整为71人[7]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由416.00万股调整为400.00万股[7] - 首次授予第二类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由213.00万股调整为197.00万股[7] 激励对象分类及归属 - 第一类激励对象8人,获授203.00万股,占首次授予总量50.75%,占股本总额0.1955%[16][19] - 第二类激励对象71人,获授197.00万股,占首次授予总量49.25%,占股本总额0.1897%[16][19] - 第一类激励对象分四个归属期,归属比例均为25%[17][18] - 第二类激励对象分两个归属期,归属比例均为25%[16] 激励计划相关参数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72个月[14] - 第一类激励对象有效期为12个月、24个月,第二类为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28] - 第一类激励对象历史波动率为20.17%、17.08%,第二类为20.17%、17.08%、16.54%、16.07%[28] - 无风险利率分别为1.50%、2.10%、2.75%、2.75%[28] 费用相关 - 用Black - Scholes模型测算首次授予的4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公允价值,标的股价12.5元/股[27]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需摊销总费用2483.87万元,2025 - 2029年分别摊销1136.28万元、900.90万元、314.28万元、110.24万元、22.17万元[28] - 限制性股票预留部分104万股,授予时将产生额外股份支付费用[29] 合规情况 - 除13人离职外,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与股东大会批准的相符[22] - 监事会同意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授予日及授予价格[24] - 参与激励计划的董事、高管在首次授予日前6个月无买卖公司股票行为[26] - 北京国枫律所认为本次授予合法有效,公司需履行信息披露义务[30] - 上海荣正认为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及调整事项合规,公司需进行信息披露和办理后续手续[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