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联科技(688531)
icon
搜索文档
日联科技(688531) - 关于竞得土地使用权并投资建设项目的进展公告
2025-11-10 16:00
项目建设 - 2025年10月16日审议通过“日联科技年产3000台套工业射线智能检测设备”项目二期建设议案[2] 土地购置 - 拟购买无锡市新吴区43,077平方米土地使用权,2025年10月29日取得竞得入选人通知书,11月10日签出让合同[2][3] - 土地位于新吴区运河东路东侧、白家浜南侧,用途为工业用地,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使用年限50年,价格2,512万元[5] 资金与风险 - 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5] - 项目实施有前置审批及投资计划、收益不达预期风险[6]
日联科技(688531.SH):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格隆汇APP· 2025-11-10 15:58
土地获取与投资 - 公司于2025年10月29日通过招拍挂取得竞得入选通知书,并于2025年11月10日与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署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编号为3202912025CR0031 [1] - 本次获取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为2512万元 [1] 项目规划与战略意义 - 本次土地使用权取得后,公司将严格遵循战略规划,持续稳步推进本项目建设工作 [1] - 本次投资旨在扩大公司生产规模,符合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 [1] 业务发展与竞争力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主营业务,加强研发投入,积极拓展业务规模 [1] - 项目预期达成投资收益目标,从而提升公司产品产能及市场竞争力 [1]
日联科技: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格隆汇· 2025-11-10 15:53
土地获取与投资 - 公司于2025年10月29日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竞得入选通知书,并于2025年11月10日与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1] - 本次获取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为2512万元[1] - 本次投资旨在扩大公司生产规模,符合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1] 项目规划与战略目标 - 公司将严格遵循战略规划,持续稳步推进本项目建设工作[1]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主营业务,加强研发投入,积极拓展业务规模,以使项目达成预期投资收益目标[1] - 项目达成后将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产能及市场竞争力[1]
日联科技20251107
2025-11-10 11:34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41.54%[2],或7.37亿元,同比增长44.01%[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8.83%[4]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126.09%[2]或41.54%[4] * 2025年单三季度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4.57%[2][4] * 2025年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48.84%[4] * 2025年单三季度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126.09%[4] 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X射线检测设备营收3.36亿元,同比增长51.23%,占总营收45.62%,毛利率48%[2][5] * 新能源电池检测设备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63.41%,占总营收22.10%,毛利率32.82%[2][5] * 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检测设备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16%,占总营收18.71%,毛利率39.66%[5] * 食品异物检测设备营收0.17亿元,同比增长56%,占总营收约2%,毛利率36%[5] * 备品备件及其他业务营收0.83亿元,同比增长约40%,占总营收约11%,毛利率接近61%[5][6] 新签订单与市场需求 * 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达10亿元人民币,月均新签订单超1亿元[2][7] * 预计全年新签订单将维持单月过亿规模[2][7] 重要产品与技术进展 * 纳米级开管X射线检测设备于2025年9月底实现小批量出货,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前道晶圆检测、先进封装和高端电子制造[2][8] * 截至10月底,纳米级开管X射线检测设备已有近10台交付,十多台订单在手[15][16] * 高端核心部件纳米设计员的发布有望助力进入高端检测场景[15] 并购活动与战略协同 * 完成对新加坡SSTI公司的并购,SSTI是半导体检测诊断与失效分析设备供应商,客户包括AMD、三星、美光、德州仪器和中芯国际等全球前20大半导体制造厂商中的一半[9][12] * 并购SSTI的交易以6倍动态市盈率完成,SSTI所在细分市场规模约100亿人民币[9] * 技术协同:日联科技的X射线检测(物理缺陷分析)与SSTI的光学检测(功能缺陷分析)形成强协同效应[10][29] * 制造协同:利用日联科技马来西亚工厂承接SSTI规模化生产,并计划在国内建设生产基地实现设备国产化[11] * 市场协同:利用日联科技海外销售网络(新加坡、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赋能SSTI,并借助国内主场优势深耕国内半导体客户[12] * 2025年1月收购美国Creative创新电子,主要看中其在美洲本土的渠道[13][14] * 2025年6月收购珠海玖源,该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电子的电性能检测,尤其是锂电池的电性能检测[13][14] * 并购逻辑包括渠道与客户服务协同(如Creative)以及技术互补和赋能(如珠海玖源和SSTI),旨在非X射线检测领域形成完整解决方案,推动向工业检测设备平台化企业发展[14] 细分市场与应用场景 * 电子半导体是最大收入来源,占比约45%,其中集成电路占20%,电子制造占80%[15] * 集成电路收入主要来自后道封测端,如传统封装(BGA、QFN)及先进封装(TSV)[15] * 电子制造部分涵盖PCB光板、PCBA等场景,客户包括胜宏、东山、沪电、鹏鼎等PCB厂商,以及富士康、立讯、歌尔等PCBA厂商[15] * 高端半导体集成电路检测市场年需求约10至14亿人民币,公司目前仅占几千万,未来增长潜力大[17] * 电子制造市场年需求约30至40亿人民币,目前电子制造与半导体业务收入比例约为1:4,预计未来会达到1:3甚至2:3[17] * 未来增长点包括功率器件IGBT模块、HBM相关产品(TGV或TSV)等高端场景[16] 新能源电池(锂电)业务 * 2025年锂电业务订单量同比2024年增长三倍以上,占全年收入22%[18] * 2024年行业下行期业务收入仍同比增长4%,毛利率从23%提升至33%,2025年毛利率维持在33%以上[18] * 增长得益于选择性接单策略及国内竞争对手因低价竞争陷入财务困境[18] * 已与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就固态电池展开合作研发并提供测试样机,一旦工艺定型将成为新增长点[18][19] 铸件焊件(文中亦称住建/居间饭店领域)业务 * 2025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60%,但因定制化设备交付周期延长,收入增长不显著[21] * 毛利率从2024年的35%-37%提升至2025年的接近40%[20][21] * 毛利率改善归功于核心部件如大功率射线源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突破[21] * 目前主要检测汽车零部件(发动机缸体、涡轮、一体化压铸车架等),非汽车领域市场占有率低,是未来拓展方向[21] 增长逻辑与核心竞争力 * 下游工业检测需求增加,特别是在电子制造、AI、HBM、新能源电池等新兴领域[22] * 在各工业领域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得益于长期行业经验和高端产品技术突破[22] * 过去五年收入规模持续增长,毛利率从34%以下提升至44%以上,主要由核心部件射线源的大批量产业化推动[22] * 高端设备销售比例增加,对收入和毛利改善有贡献[22] * 发展策略不依赖单一技术或赛道,通过多领域布局和打造综合检测平台实现稳健发展[29] 产能与供应链 * 2024年销售射线源1,500多只,确认1,300只,产能不到2,000台[23] * 预计2025年产能突破3,000台,前三季度已达2,000只,全年预计出货量接近3,000只,总产能约3,500只[23] * 未来计划每年保持30%-40%的复合增速,最大瓶颈是熟练工人短缺,正进行人才储备[23] 备品备件业务 * 备品备件业务毛利维持在60%以上,其中80%来自射线源独立销售[24] * 2025年前三季度该项收入约8,000万元,其中6,000多万元来自射线源独立销售[24] * 高端纳米材料和大功率材料的大批量产业化将进一步提高毛利,因价值更高(纳米射线源售价60-120万元 vs 微焦点射线源8-30万元)[25] 海外业务发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超过10%,相比之前多年维持在5%以下有显著提升[3][26] * 目标在未来3至5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0%以上[3][28] * 推进路径包括拓展海外标的和增强海外产能[3][26] * 已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马来西亚柔佛以及美国加州设有生产制造工厂,并建立自有销售网络和团队[27] * 目前主要跟随国内大客户(如宁德时代)在欧洲、东南亚等地扩展业务,未来计划利用当地产能和渠道抓住本地客户资本开支机会[27][28]
日联科技跌2.01%,成交额1.0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80.8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10:57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10日盘中股价下跌2.01%,报63.80元/股,总市值105.65亿元 [1] - 当日成交1.08亿元,换手率1.55%,主力资金净流出1180.80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6.17%,但近5个交易日和近20个交易日分别下跌5.36%和7.51% [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供应商,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等检测领域 [2] - 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是核心业务,收入占比47.07%,其中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贡献24.31% [2]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44.01%,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8.83%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9895户,较上期增加2.51%,人均流通股10809股,较上期减少2.45% [2] - 多家机构新进成为十大流通股东,包括汇添富民营活力混合、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和富国天益价值混合A/B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77亿元 [3]
日联科技(688531) - 关于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11-06 16:00
财报与会议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29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3] - 公司计划于2025年11月14日13:00 - 14:00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3] 会议形式与地点 - 业绩说明会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4] - 会议召开地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5] 提问预征集 - 投资者可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月13日16:00前进行提问预征集[5] - 提问预征集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站或公司邮箱IR@unicomp.cn进行[7] 参加人员与参与方式 - 参加人员包括董事长刘骏等[6] - 投资者可在2025年11月14日下午在线参与业绩说明会[6] 联系人与后续查看 - 联系人是辛晨,联系电话0510 - 68506688,邮箱IR@unicomp.cn[8] - 说明会召开后投资者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情况及主要内容[9]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1104
山西证券· 2025-11-04 15:49
市场走势 - 2025年11月4日,上证指数收盘3,976.52点,单日上涨0.55% [4] - 深证成指收盘13,404.06点,单日上涨0.19% [4] - 科创50指数收盘1,400.86点,单日下跌1.04% [4]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动态 - 宇树科技将发布新款四足机器狗,其动力性能约为现有产品Go2的两倍,有望在工业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展现更强应用潜力 [8] - 富士康将在休斯顿工厂部署由英伟达Isaac GR00T N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旨在打造世界领先的AI智慧工厂 [8] - 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五五"时期新能源发展五方面重点工作,包括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供给、积极推动新能源集成发展等 [8] - 中共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8] 光伏产业链价格追踪 - 本周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为52.0元/kg,颗粒硅均价为50.0元/kg,均与上周持平 [8] - 10月国内多晶硅产量比预期高出5.4%,11-12月多晶硅累库速度有望放缓 [8] - 本周182mm N型电池片均价为0.310元/W,较上周下降1.6%;210mm N型电池片价格为0.31元/W,与上周持平 [11] - 本周182-210mm TOPCon双玻组件价格为0.693元/W,与上周持平;分布式BC组件较TOPCon溢价8.6% [11] 建投能源公司点评 - 建投能源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69亿元,同比增长6.38%,环比增长18.31% [12] - 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86亿元,同比增长566.79%,环比增长51.43%,超出市场预期 [12] - 盈利提升受益于燃料成本优化,三季度平均综合标煤单价为690.87元/吨,同比降低16.54% [12] - 公司拟定增助力西柏坡电厂四期工程项目建设,采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预计将提升发电装机容量和市场竞争力 [15] 日联科技公司点评 - 日联科技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54.57%;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增长48.84% [16]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0.97亿元,同比增长46.97%,显示在手订单充沛 [16] - 公司拟收购SSTI 66%股权,标的公司业绩承诺2026-2028年平均税后利润不低于6,270万元,客户覆盖近一半全球前20大半导体制造商 [16] - 公司在电子半导体高精密检测领域取得进展,已向清陶能源等半固态电池厂商提供X射线检测设备及解决方案 [17] 中航沈飞公司点评 - 中航沈飞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收59.78亿元,同比增长62.77%;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12.89% [23] - 公司持续推进能力建设,2025年三季度在建工程相比上年度末增长73.32% [23] - 歼-35已完成在福建舰上的弹射起飞和着舰测试,新一代隐身战机内装和外贸需求巨大 [23] 华阳股份公司点评 - 华阳股份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16亿元,环比增长5.42%;归母净利润3.42亿元,环比增长83.90% [24] - 前三季度公司原煤产量完成3115万吨,同比增长8.38%;商品煤销量3080万吨,同比增长15.87% [25] - 煤炭资源接续有保障,七元矿和泊里矿投产后核定产能将提升至4500万吨/年以上,公司煤炭资源总储量近70亿吨 [29] 昊华科技公司点评 - 昊华科技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收45.41亿元,同比增长22.33%;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84.30%,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30] - 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28.0%,同比提升7.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4.1%,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 [34] - 氟碳化学品业务销量为3.4万吨,价格为45,520元/吨,环比上涨2.5% [31] 潮宏基公司点评 - 潮宏基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收21.35亿元,同比增长49.52%;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81.54% [35] - 2025年前三季度珠宝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70%,净利润同比增长56.11%;三季度珠宝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3.55%,净利润同比增长86.80% [35]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珠宝业务合计门店为1599家,其中加盟店1412家,较年初净增144家 [35] 圣泉集团公司点评 - 圣泉集团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0.72亿元,同比增长12.87%;归母净利润7.60亿元,同比增长30.81% [40] - 前三季度合成树脂类实现销量58.87万吨,同比增长13.90%;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实现销量6.11万吨,同比增长19.01% [40][45] - 公司已启动多个电子材料扩产项目,并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25亿元用于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净利润7.57亿元 [45] 横店东磁公司点评 - 横店东磁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6亿元,同比增长29.3%;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6.8% [46] - 前三季度光伏产业实现收入约114.7亿元,同比增长43.6%;光伏产品出货19.5GW,同比增长超70% [47] - 磁材器件出货超16万吨,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领域出货高速增长;锂电产业出货超4.6亿支,同比增长12.3% [47] 汉得信息公司点评 - 汉得信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4.39亿元,同比增长3.67%;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6.96% [49] - 前三季度产业数字化业务实现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13.58%;公司毛利率达34.92%,较上年同期提高2.13个百分点 [49] - 三季度单季度AI业务收入达到约1亿元,前三季度收入约2.1亿元,公司目标今年实现3亿元AI收入、4-5亿元AI订单 [51] 亚太股份公司点评 - 亚太股份2025年三季度营收达到13.72亿元,同比增长37.23%;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142.81%,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53] - 三季度毛利率21.35%,同比提升2.69个百分点;净利率9.32%,同比提升4.05个百分点 [53] - 公司第一家海外工厂在摩洛哥奠基,预计2027年1月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从"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转型 [57] 永泰能源公司点评 - 永泰能源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52亿元,环比增长40.05%;归母净利润0.72亿元,环比减少3.87% [58] - 前三季度电力业务实现营业毛利26.56亿元,同比增加26.48%,煤电一体化优势显现 [58] - 海则滩煤矿项目矿建工程进展顺利,截至2025年9月底完成井下二期总工程量的70% [58]
计算机2025年11月研究观点:中美科技博弈缓和,算力应用链迎加速拐点-20251104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04 13:19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计算机板块“优于大市”评级 [4] 核心观点 - 中美科技博弈出现阶段性缓和,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带来一年缓冲期 [4] - 英伟达新一代算力平台加速全球部署,从芯片制造商向AI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4] - 全球AI算力发展呈现“国际合作”与“自主可控”双轨并行格局 [4] - 国内AI GPU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摩尔线程成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AI芯片企业 [4] - 投资重点关注两大方向:受益于出口管制缓和的半导体供应链及国产算力链,以及受技术突破驱动的AI应用商业化落地 [4] 中美经贸磋商进展 - 2025年10月26日中美经贸磋商在科技领域达成关键对等让步 [4] - 美方同意暂停实施原定于9月29日生效的“50%穿透性规则”,缓解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压力 [4] - 中方决定暂缓执行10月9日公布的涉及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 [4] - 双方就暂停海事物流领域的301调查措施达成一致,为科技关键元器件、芯片及稀土材料的跨国流动创造确定性 [4] 英伟达GTC大会技术突破 - 推出下一代Vera Rubin超级芯片,FP4推理算力达3.6 Exaflops,较前代提升3.3倍 [4] - 计划在2027年推出性能再提升14倍的Rubin Ultra芯片 [4] - 向诺基亚投资10亿美元共同开发AI原生6G技术栈 [4] - 推出延迟低至4微秒的NVQLink技术以打通量子与经典计算 [4] - 与优步达成合作,计划从2027年起在全球部署超过10万辆基于其技术的Robotaxi [4] - Blackwell芯片已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实现量产,并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建造配备10万块Blackwell GPU的Solstice超级计算机 [4] 全球AI算力合作与自主化进展 - 英伟达与韩国政府及三星电子、SK集团等企业达成协议,将供应高达26万块基于Blackwell架构的GPU,将韩国AI算力总规模推升至30万块GPU以上 [4]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注册申请于10月30日正式获批,计划募资80亿元,重点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等研发项目 [4] 推荐标的 - 推荐标的包括:日联科技、金山办公、合合信息、海康威视、新大陆、道通科技、汉得信息、海光信息 [4] - 相关标的:中科曙光 [4]
日联科技(688531):业绩持续高增,高端半导体检测收购落地
开源证券· 2025-11-04 09:1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高端半导体检测收购落地,工业检测平台型龙头启航[1][2][4]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在手订单饱满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2]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在核心部件及AI检测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成功收购全球高端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导者,业务布局拓展至先进制程[3][4] 财务业绩与预测 - 2025年Q1-Q3营收7.37亿元,同比增长44.01%;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8.83%[2] - 2025年Q3单季度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54.57%;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48.84%;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126.09%[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亿元、3.17亿元、4.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8元、1.91元、2.79元[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62.6倍、35.3倍、24.2倍[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8亿元、16.08亿元、22.35亿元,同比增长59.3%、36.5%、39.0%[4] - 预计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5年的45.1%升至2027年的48.0%[4] 业务进展与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开放式射线源并实现量产,产品具备纳米级分辨率、160kV超强穿透和2000X超级放大能力,覆盖范围从封测环节拓展至晶圆检测环节[3] - 公司与思朗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更适合工业检测的专用算力芯片,以提升AI检测技术能力[3] - 公司收购全球半导体高端故障分析设备领导者SSTI,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35.55万元,并承诺2026-2028年平均税后利润不低于6,270万元[4] - 通过收购SSTI,公司将能提供适配3nm、7nm等先进制程以及14nm成熟制程的高端检测设备,填补国内高端需求[4] 行业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下游锂电、电子半导体等行业景气度普遍较好,带动公司新增订单高速增长[2] -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正打造成为全球工业检测平台型龙头[4]
日联科技(688531):新签订单增速表现出色,拟收购SSTI66%股权
山西证券· 2025-11-03 21:2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新签订单增速表现出色,在手订单执行情况良好,未来业绩有望逐季度高增 [3] - 公司持续强化技术壁垒+全球化拓展增强内生动力,收并购打开业务边界,工业检测平台型企业建设启航 [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8/3.2/3.9亿元,同比增长25.4%/76.9%/21.1% [7] 财务业绩与订单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54.57%),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增长48.84%),扣非后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126.09%)[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37亿元(同比增长44.01%),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8.83%),扣非后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41.54%)[1] - 截至2025Q3末,公司合同负债为0.97亿元,同比增长46.97%,相对2025上半年末增长29.33%,显示在手订单充沛 [3] 业务优势与增长动力 - 下游电子半导体行业需求旺盛,锂电池行业需求修复改善以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异物等领域检测需求稳步增长 [3] - 公司在核心部件、AI软件、检测设备等方面建立了强大技术壁垒,深耕工业X射线检测领域近二十年 [3] - 公司上市公司品牌效应凸显,形成"3大国内基地+3大海外基地"全球化布局 [3] 战略收购与业务拓展 - 公司拟收购SSTI 66%股权,标的为行业领先的半导体检测诊断与失效分析设备供应商 [4] - 标的公司业绩承诺2026-2028年平均税后利润不低于6,270万元,客户覆盖众多国内外知名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厂商 [4] - 此次收购有望进一步开拓在高端半导体检测装备领域的业务布局,在市场拓展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4] 技术进展与应用场景 - 在多层PCB、固态电池等新兴场景持续构筑优势,可为下游PCB厂商提供亚微米级2D/2.5D/3D检测解决方案 [5] - 在固态电池方面,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可用于检查电极片对齐度、隔膜褶皱、极耳焊接不良等缺陷 [5] - 公司已向部分半固态电池厂商如清陶能源提供X射线检测设备及解决方案,在半固态、固态电池等新工艺的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73亿元、15.10亿元、20.24亿元,同比增长45.0%、40.8%、34.1% [9]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8元、1.92元、2.32元,对应2025年11月3日收盘价67.41元,PE分别为62倍、35倍、29倍 [7][9]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43.9%提升至2026年的45.6%并维持稳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