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面预算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福瑞达: 鲁商福瑞达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8-21 21:13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本制度旨在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贯彻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 - 全面预算是企业在一年内各项业务活动及财务状况的总体预测,涵盖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 [1] - 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各级控股子公司及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主体,参股公司可参考执行 [1] 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原则 - 战略性原则:预算管理需体现发展战略,全年预算依据中长期战略规划编制 [1] -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通过预算管理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并提高利用效率 [1] - 全面性原则:预算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指标分解至最末级责任单位 [1] - 刚性原则: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修改 [1]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 组织体系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主体 [2] - 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责包括审议预算总目标、制度规定、年度预算及调整方案等 [4] - 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日常管理,包括初审预算草案、协调平衡、监控执行情况等 [2][4] - 预算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归口指标管理,包括制定编制要求、审核、平衡及监督工作 [5] - 预算执行主体(总部部门及子公司)负责本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调整建议 [5] 预算管理体制与分类 - 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6] - 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归口负责体制,预算指标由公司统一分解下达 [6] - 预算体系分为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四类 [6] - 业务预算包括收入、生产、采购、成本、费用及薪酬预算等 [7] - 投资预算涵盖固定资产投资、权益性资本投资及债券投资 [7] - 融资预算包括新借入借款、还本付息及资金余缺预计 [7] - 财务预算通过预算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反映 [7] 预算编制依据与方法 - 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政策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及历史数据等 [7] - 有正常营业收支的主体以目标销售或利润为导向编制,仅有成本费用的主体以目标成本为导向 [8] - 可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 [8] - 编制程序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原则,按股权关系确定范围 [8] 主要预算项目编制细节 - 业务预算中销售预算依据目标利润、产品销量及市场价格编制 [9] - 生产预算基于销售预算、生产能力、材料消耗定额及存货状况编制 [9] - 采购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及存货经济存量编制 [9] - 人工成本预算包括工资、社会保险、福利费及教育培训经费等 [9] - 投资预算根据投资决策资料及年度投资计划编制 [9] - 融资预算依据资金需求决策、经济合同支付条款及借款余额等编制 [9] - 财务预算以业务预算、投资预算和融资预算为基础编制 [10] 预算编制流程 - 预算管理办公室下发编制通知,归口管理部门制定具体规定 [11] - 各执行主体编制预算后提交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11] - 预算管理办公室初审、汇总并协调平衡问题 [11] - 公司年度总预算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后下达执行 [11] 预算执行与控制机制 - 预算批准后需层层分解至各部门、环节及岗位 [12] - 实行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定期检查追踪执行进度及差异 [12] - 分析报告需包含本期预算数、实际数、累计数及与历史或标杆企业的差异分析 [12] - 建立预算监控例会制度,研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13] - 超预算或预算外项目需履行调整程序,财务负责人有权拒绝支付预算外支出 [13] 预算调整规则 - 预算一般不作调整,仅当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客观因素导致重大变化(偏离20%以上)时可调整 [14] - 调整需遵循责任落实、目标一致、效益最优及例外原则 [14] - 调整分为常规调整(不影响总预算指标)和特别调整(需逐项审查审批) [14] - 调整方案需报预算管理办公室备案,年终考核以调整后预算为准 [15] 预算考核与激励 - 预算考核是对经营业绩的综合考评,遵循激励、时效及分级考核原则 [15] - 考核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涵盖预算管理工作和指标完成情况 [15] - 采取日常考核(季度)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 [15] - 审计结果作为预算调整、改进经营管理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15] - 预算管理办公室于次年年初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考核情况 [15] 附则 -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16] - 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16]
白银有色:以 “算账经营” 破局 打响转型突围战
全景网· 2025-07-17 14:10
战略转型与经营理念 - 公司在原材料供应紧张、市场价格波动的背景下启动以"算账经营"理念为指导的战略转型,推动"购产运销"一体化高效运行 [1] - 实施"一本账经营"管理和全流程精细化核算,在铜冶炼系统等主体生产厂矿中成效显著 [1] - 铜冶炼系统以增产增效为主线,引导员工从关注产量转向全面关注成本、能耗和关键指标 [1] 生产管理与成本控制 - 从厂级到一线班组全面铺开"算账"工作,厂里算大账、细账、长远账和成本收入账,测算最优生产组织方式 [1] - 车间深入算账以优化工艺、研究成本,班组细致算账以控制消耗、研究指标 [1] - 建立"日统计、周通报、月分析"机制,细化落实数十项新增指标,及时识别生产与预算偏差并制定应对措施 [1] 预算与考核体系 - 铜冶炼系统构建"指标—责任—考核"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修订完善近200条车间级考核细则 [2] - 每个岗位都有经营指标考核,营造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氛围 [2] - 基层班组完善中长期激励模式,新增不同项目贡献分数,激发员工降本增效积极性 [2] 智能化建设 - 2025年是铜冶炼系统智能化工厂建设承前启后的一年,电铜库智能化改造项目即将实现机械臂和自动无人天车主导生产 [2] - 阴极铜产品出库装车全流程自动化,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2] 跨部门协作与采购优化 - 生产部门人员深度参与原料采购到合同订立环节,保障原料品质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1] - 多部门协同关键信息共享,推动各环节高效运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