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000816)
搜索文档
吉峰牧源智慧农业科技(甘孜州)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0.01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2 18:41
公司基本信息 - 吉峰牧源智慧农业科技(甘州州)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庭兵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1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业务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及技术推广等 [1] - 公司经营农业机械服务、销售、租赁及报废农机拆解回收等全产业链服务 [1] - 业务范围扩展至智能农机装备、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以及农林牧副渔业专业机械的安装与维修 [1] - 公司涉及农副产品销售、农用薄膜、化肥、农药零售及农作物种子经营等农业投入品业务 [1] - 公司业务还包括汽车销售、建筑工程机械销售、建筑材料销售及土地整治服务等多元化领域 [1]
科尔沁区:智慧农业“会说话”玉米高产有保障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11:05
核心观点 - 农业科技通过智能水肥控制系统和物联网技术显著提升了玉米种植的效率、产量和可持续性 [1][2] 技术应用与改造 - 农场全面推行水肥智能控制系统 借助智能装备与物联网技术实现灌溉按需供给和养分精准送达 [1] - 改造后出水阀从324个精简至31个电磁阀 机井从18个减少至8个 地下与地面管道铺设量大幅缩减 [2] - 采用全自动化灌溉系统并与数字农业平台联动 [2] 效率与资源节约成果 - 单次灌溉用水降至13立方米/亩 较传统滴灌节水40% [2] - 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和液体肥 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 实现减肥增效 [2] - 自动化系统使人工成本降低70%以上 仅需3名农艺师即可完成日常巡田与田间管理 [2] 产量提升成效 - 玉米种植密度从4000株/亩提升至6700株/亩 增幅超50% [2] - 通过水肥精准调控 玉米单产提升100公斤以上 [2] - 农场玉米亩产达1050公斤 在科技加持下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2] 未来发展计划 - 以示范基地为标杆 拓展保水剂试验区、品种筛选试验区、水肥模型试验区等领域 [2] - 持续探索提升作物产量、品质与效益的新路径 深入推进节水控肥 [2]
与天气“赛跑” 智慧农业“神器”助力秋粮抢收
央视网· 2025-10-12 09:54
秋粮收获总体情况 - 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半,但黄淮地区连续阴雨天气对秋收造成影响[1] - 河北省秋粮收获4300余万亩,占种植面积近七成[13] - 河南省淮滨县因持续阴雨导致田间积水增多、土壤湿黏,收割机作业难度陡增[3] 政府及部门应对措施 - 农业农村部调剂调度24万台履带收割机和2000多台移动烘干机以满足黄淮地区需求[1][19][22] -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受灾地区[1] - 农业农村部紧急组织全国24家农机制造企业对接,在一天内备齐所需救灾机具运往河南受灾地区[24] 各省市具体抢收与烘干作业 - 河南省淮滨县在晴好窗口期使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加紧收割,湿稻谷被快速卸入转运车[3] - 河南省鹤壁市119.5万亩玉米正值收获期,烘干点采取轮班制24小时不间断运转,并向农户发布28个粮食烘干点信息,派出16个农业技术指导组[5] - 湖北省荆门钟祥市129家粮食烘干点开足马力,对接河南省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为湿玉米提供抢烘服务[6][8] - 山东省郯城县使用履带式收割机对连片大地块玉米开展集中收获,烘干点通过24小时三班倒工作将玉米水分从40%以上降至15%以下,达到收购粮标准[7][10] - 山东省武城县发布“烘干地图”,精准标注全县31处烘干服务点并附农技人员联系方式[11] - 河北省柏乡县玉米播种面积23.6万亩,已收获22万多亩,正协调履带式收获机对剩余1万多亩进行抢收,全省共出动400多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参与抢收作业[13] 关键农业装备与技术应用 - 履带式收割机与泥土接触面积是轮式的数倍,压强大大降低,能在积水软泥田地稳定作业,其清选系统密封性更好,减少泥水混入籽粒,收粮干净度更高[19] - 粮食烘干机通过热风循环精准控制温湿度,具备控温保护功能避免粮食烤焦,并能过滤碎叶杂质,使烘干后粮食符合收购标准并可直接储存[22] - 针对可能耽误的冬小麦播种,农技专家给出“晚播指南”,包括更换耐晚播品种、增加播种密度、施足底肥,以技术手段弥补损失[28]
破解智慧农业落地资金难题银行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 2025-10-11 21:57
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需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来支持智慧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提供关键资金支持 [1] - 银行应构建覆盖装备购置、场景搭建、运营优化全链条的信贷产品矩阵,以突破传统信贷局限 [2] - 利用智慧农业的数字化属性,银行可实现无感授信、精准风控的服务模式升级,并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农业生产流程 [3] - 银行应发挥资金枢纽作用,协同多方构建产业生态,为智慧农业健康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3] - 银行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场景需求为导向、以生态构建为目标,将金融资源精准引入智慧农业领域 [4] 智慧农业发展的资金挑战 - 智慧农业技术落地卡在从实验室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的关键环节 [1] - 高校科研团队推进原型机迭代需要持续研发投入 [1] - 企业开展装备量产会在生产线搭建、原材料采购等环节面临大额资金需求 [1] - 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已成为不少技术落地的关键要素 [1] 银行的信贷服务创新 - 搭建"赛事对接+专项授信"联动机制,将智慧农业创新大赛的优质项目纳入重点支持清单 [1] - 在项目评估环节综合考量知识产权价值与技术商业化前景,针对性开发纯信用贷款产品 [1] - 设计"低利率+长周期"专项信贷方案,资金覆盖从技术攻关、样品测试到量产的全流程 [1] - 联动政府部门整合财政贴息资源,通过"银行让利+政策补贴"组合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 - 推出"农机贷"专项产品,采用"设备抵押+预期收益质押"的组合授信方式 [2] - 针对规模化智慧农场建设,设计千万元级额度的信贷产品,支持智能温室、物联网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升级 [2] - 在运营维护阶段,开发线上化、随借随还的流动资金产品,满足智能装备日常维护、数据服务采购等高频资金需求 [2] 银行的风控与服务模式升级 - 银行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无感授信、精准风控"的服务模式升级 [3] - 主动接入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整合装备应用数据、农业生产数据 [3] - 构建以"设备使用率、产出效率、还款能力"为核心的动态风控模型 [3] - 依托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3] - 在贷后管理环节,借助物联网实时数据监测经营主体的生产状况,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灵活调整信贷额度 [3] 产业生态协同构建 - 智慧农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科研机构、农户等多方协同参与 [3] - 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资金枢纽作用,承担起产业生态"黏合剂"的角色 [3] - 牵头搭建"银、政、科、企"对接平台 [3] - 联合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智能装备的财产险、针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险,形成"低息贷款+风险保障"的组合服务模式 [3]
投身国际物流、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干事创业—— “拼”在发展一线的新疆青年(追梦人)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46
外贸物流行业 -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货物运力同比增长715%,成为全球航空货运出港增速最快的机场之一 [3] - 保税航油业务使国际航班在乌鲁木齐加注航油成本降低约13% [2] - 新疆万盛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业务量从预计每天1架货机增长至旺季每天8架,淡季最少2架,每天发运货物达200吨 [2][3] 智慧农业行业 - 通过科学精准施肥技术,在保障产出的前提下使农户种地成本普遍降低25%左右 [4] - 新疆耘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农业物联网和遥感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控制 [5] - 公司建立的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平台为农户种植提供决策参考并帮助对接市场需求 [5] 算力与能源行业 - 哈密伊吾先进计算集群和城市算力网示范项目于2024年4月成功上线,实现算力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 [7][8] - 应用国产自主可控的V2V视联网协议体系构建算力专网传输通道,有效解决数据传输时延、抖动与丢包问题 [7] - 2024年6月已向重庆交付2000P算力,以保障其重要企业的算力需求 [8]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农”墨重彩卷丨智慧农业如何迭代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政策与战略布局 - 河南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将智慧农业纳入发展核心,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农业"和"数据要素×现代农业" [1] -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将以"数智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为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协作 [1] 智慧育种技术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利用植物CT扫描仪等AI设备,精准捕捉小麦腹沟深浅、花生果壳厚度等微观性状,实现高效信息采集 [2] - AI技术赋能表型采集和育种决策,推动传统育种向智慧育种转型 [3]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 [1] 智能农业装备与应用 - 5G+移动智控水肥一体机整合灌溉、施肥等系统,实现节水30%、节肥15%、降低人工成本60%以上,并助力作物增产约10% [4] - 该水肥一体机在河南地区已投入使用1万多台,成为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要装备 [4] - 无人驾驶播种机、智慧大屏、农机云平台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推动河南农业进入智慧种地新阶段 [4] 粮食收储智能化 - 中央储备粮郑州直属库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主动预警",3D动态"粮情地图"以绿、黄、红光点标示粮情状态 [5] - 智慧粮库体系融合业务信息系统、智能化管控平台与粮情检测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可管控的智能化管理 [5] 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 - 河南省以数字化为纽带,构建覆盖从实验室育种到田间种植再到收储环节的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 [5] - 智慧农业体系为中原粮仓注入科技动能,并与东盟发展需求结合,开创互利共赢的粮农合作新前景 [6]
稻谷金黄、硕果飘香、特色种植产销旺 智慧农业为金秋“丰”景注入科技动力
央视网· 2025-10-01 13:59
农业科技应用与智能装备 - 湖北潜江在智能收割机作业中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运行精准和效率高 [1] - 潜江老新镇秀河村烘干中心使用多台智能烘干机,配备温控系统和湿度传感器实时调节烘干参数 [3] - 潜江市以智慧农业为抓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以来累计投入800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升级,让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落地见效 [5] - 吉林梨树县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76台,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8] - 山西隰县发展智慧农业,推广智能灌溉、智能防灾等技术 [21] 主要作物产区与种植规模 - 吉林梨树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200万亩,预计10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毕 [6][8] - 宁夏西吉县杂粮种植面积近22万亩,其中沙沟乡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糜子2500亩、荞麦8500亩) [11][13] - 新疆南疆千万亩商品棉采收工作预计将持续到11月中旬 [15] - 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50个,预计今年总产量达到上亿斤 [23] - 广西田林县八角种植面积约21万亩,采收工作预计10月底完成 [24][28] 农业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 - 吉林梨树县合作社种植玉米近15000亩,全部采用“梨树模式”进行生产,该模式通过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方式实现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双赢 [6] - 宁夏西吉县沙沟乡杂粮种植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格局 [11] -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棉花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协调采棉机调度 [15] 产业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宁夏西吉县杂粮年均产值1.4亿元左右,有效带动1.26万户农户,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13] - 山西隰县通过培育香梨品牌让玉露香梨市场销售价格稳定在每斤5元以上,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21][23] - 广西田林县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开展种植管理培训、搭建销售渠道等方式提升八角产业水平,使其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26]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25年首届智慧农业创新大赛扫描
新华社· 2025-09-30 19:42
智慧农业创新大赛概况 - 2025年首届智慧农业创新大赛在浙江德清举办,集中展示了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 [1] - 大赛聚焦于除草、搬运、巡田等高度消耗人力的农业生产环节 [1] - 赛事设置对靶施药除草机器人、温室搬运机器人、巡田无人机三个赛道,共吸引55支参赛队报名,包括26家企业和17家科研院校 [1] 对靶施药除草机器人技术 - 安徽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机器人装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精准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作业效率高达不到1分钟完成1亩地 [3] - 该机器人在需要精准施药的地块可节省农药30%至80%,并配备在线混药技术装置和双喷雾系统,能自动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 [3] - 相关技术此前被国外垄断,公司从2017年开始自主研发,近两年实现规模应用,成本大幅下降 [3] 温室搬运机器人能力 - 参赛机器人具备自主认路和避障能力,可稳定搬运上百斤的农资农产品 [4] - 浙江杭州神农氏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智能搬运无人车融合环境感知、厘米级自主导航等技术,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任务,适用于番茄采收、农资运输等多种场景 [5] - 北京农学院研发的新一代温室搬运机器人GHBOT-02采用低成本2D激光雷达重定位技术,硬件成本较传统3D激光雷达降低90%以上 [5] 搬运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 搬运机器人平台具有高度扩展性,通过加装不同设备可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加装喷药机可变为喷药车,加装机械臂可进行果园采摘 [5] 巡田无人机技术效能 - 巡田无人机展示了快速测量田地面积、识别作物以及通过多光谱成像显示作物生长趋势的能力 [5] - 无人机通过激光测距确定田块经纬度,精度达到厘米级,并能分析地块数据,为农户提供田间管理“处方” [6] - 无人机将原本需要一人一整天完成的五六十亩田巡田工作,缩短至10分钟左右,效率显著提升 [6] 智慧农业行业展望 - 本次大赛是展示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成果、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 [6] - 行业展望未来智慧农业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效助力 [6]
中金:“机器换人”已迎来关键机遇期 智慧农业、农机步入快车道
智通财经· 2025-09-30 09:29
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农业装备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抓手,行业在政策、产业需求和技术突破的共振下已步入快车道 [1][2] - 农业无人机和智能农机是核心赛道,尤其契合中国“大国小农”的国情,龙头公司凭借技术、服务和生态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2][3] - “机器换人”因农村劳动力减少、成本变化及政策支持而迎来产业化拐点,智能装备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 [2] 智能农业装备的战略定位与市场空间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智能农机、智慧农业”列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智能农业装备被视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抓手 [2] - 2024年中国农机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其中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29亿元 [2] - 农业无人机是契合中国“大国小农”、“矮秆作物占比高”农情的特色农机 [2] 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人口城镇化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且成本提升,同时装备成本下降,“机器换人”的产业化拐点已至 [2] - 在“耕种管收”环节中,“管”环节机械化率最低,测算显示植保无人机有望助力中国节省年度打药成本超千亿元人民币 [2] - 传统农机正向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2024年中国大马力拖拉机、动力换挡拖拉机、智能拖拉机的渗透率分别为10.7%、3.7%、3.8%,显示巨大升级空间 [2]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优机优补”倾斜,2024年补贴金额回升并创历史新高至246亿元,2020年至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 [2] 行业竞争格局与龙头公司优势 - 行业集中度高,技术壁垒高、服务护城河深、生态黏性强,2024年中国农业无人机、智能农机、农机行业的CR3(行业前三名份额)分别为88%、71%、48% [3] - 智能农业装备龙头公司依托成熟的领先科技、更落地的农业服务和更完整的生态,致力于打造天地空一体化的智慧农业生态 [3]
工信部等六部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
新浪财经· 2025-09-29 15:23
政策推动方向 - 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1] -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 [1] - 扩大工业母机、农机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医疗装备、工程机械、智能检测装备等应用需求 [1] 具体实施措施 - 开展数字化转型改造行动,实施一批"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 [1] - 推进老旧设备更新和"哑"设备改造 [1] -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实施设备自动化改造等投入少、见效快的数字化"微改造" [1] 智能工厂建设 - 持续优化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和要素参考指引 [1]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分级建设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 [1] - 支持企业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开展生产制造全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供应链全环节闭环优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