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000816)
搜索文档
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决出名次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10月18日,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各子赛道决赛在南宁决出名 次,《智在菇房慧在采摘》《国产化AI与鸿蒙技术下的"开鸿智棚"农业大棚系统》《面向玉米果穗的高 通量视觉表型提取方法》等作品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性与推广应用潜力,从239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分别获得东盟合作赛道、专业赛道、学生赛道第一名。据悉,大赛将于11月5日举办颁奖典礼。 赛事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联合主办,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 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数字乡村研究院共同承办,以"数智赋能 强农惠民"为主题。决 赛现场,参加最终角逐的72个优秀作品通过"8分钟路演+5分钟答辩"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其在AI技术 赋能农业方面的创新成果,作品内容覆盖了智能种植、智慧渔业、数字畜牧、乡村治理、产业链服务 等"三农"领域。 "获奖项目不仅技术领先,更重要的是它们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具备了良好的商业化前景和推广价 值,为广西乃至中国—东盟智慧农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方案。"赛事评审团主席点评道。本次 大赛的成功举办,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领域的创新力量提供了展示舞台与合作桥梁,有效聚 ...
开拓智慧农业广阔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09
强化产业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生态。产业层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要实施"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攻坚行 动",设立国家级研发专项,重点突破动植物本体传感器、农业专用AI算法、大功率智能农机等"卡脖 子"环节。比如,黑龙江农垦在万亩大豆田试点"田间智能感知系统",通过埋设土壤温湿度、养分传感 器与部署无人机高光谱巡田相结合,构建作物生长模型。该系统联动智能灌溉阀门与变量施肥机,实现 水肥按需精准投送,较传统管理模式节水30%、节肥15%,亩均增产超12%。 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创新与应用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应用的直接推动者。对于科技型企 业,应鼓励其与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 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比如,大疆农业与农科院合作成立"智慧植保联合实验 室",针对复杂地形作业难题,成功研制出T60农业无人飞机。该机型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双目视觉 系统,能有效识别细小障碍物,实现全天候、厘米级避障绕行。目前该机型已在国内500多个县区推广 应用,累计服务面积超千万亩,将植保作业效率提升至人工的60倍以上。 培育引导消费者认知与行为,拓展市场需求空间。 ...
广西承办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
广西日报· 2025-10-21 10:55
10月20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新闻发 布会获悉,上述博览会将于11月6—8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第二届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瞄准打造"东盟出产、广西集散、全国销售"跨境供应链目标,围绕"融 合发展、循环便利、新质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设置全国精品农业展区、"桂字号"品牌和东盟水果展 区、乡村振兴展区、地市综合形象展区、粤桂协作展区、农业机械化展区、现代种业展区、新农人展 区、新式茶饮展区等10个主题展区,目前已确定参展的东盟国家6个,外省区14个、外省参展企业190 家。(莫迪) 其他活动包括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数字技术赋能国际农产品对接活动、2025智慧渔业交流会、 2025全球南方农业交流会以及多个援外培训班和企业路演活动。 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以"人工智能+农业"为突破口,智慧农业发展效果明 显,系统构建了覆盖生产、装备、监管、数据与国际合作五大领域的智慧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精准 化,通过设施农业数字化改造和智能技术装备集成应用,建成全国首个甘蔗智慧无人农场,土地利用率 提升至95%,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创新"楼 ...
中国积极对接东盟国家智慧农业技术和产品需求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9:50
中国-东盟智慧农业合作 -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正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新阶段 [1] - 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将展示中国对东盟已开展的智慧农业试点项目和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对接东盟技术和产品需求 [1] - 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开展“与东盟国家合作实施智慧农场一体化发展计划”,探索不同合作模式,发挥数字技术作用 [1] 合作项目与试点 - 试点项目包括泰国榴莲智慧果园、柬埔寨智慧渔业试点,并与缅甸商讨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合作 [1] - 广西建成的全国首个甘蔗智慧农场、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设施渔业等提供了重要的企业和国际合作项目基础 [2] - 一批智慧农业新装备、新技术在东盟国家得到项目落地和广泛应用 [2] 广西的角色与战略 -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智慧农业发展效果明显 [2] - 广西打造农产品“东盟出产、广西集散、全国销售”和人工智能“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双向协同路径 [2] - 南宁市将依托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打造全链条智慧农业示范样板,培育与东盟需求高度适配的应用场景 [2]
“脑机接口”实现“意念采摘” 农交会秀出智慧农业新图景
央视网· 2025-10-18 12:1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0月17日在天津开幕,为期三天,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 [1] - 展会吸引参展商近4000家,参展产品约2.5万种 [1] - 展会专门邀请了5万余名专业采购商,搭建高质量产销对接平台 [7] 科技创新亮点 - 新技术、新装备成为展会一大亮点,8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200多款前沿科技农机集中亮相 [1][3] - 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展示通过脑机接口远程控制机械臂采摘水果的新技术 [1] - 搭载施药、施肥、除草等作业部件的多功能田间管理机器人首次亮相并收获大量关注 [3] 展区设置与品牌展示 - 展会首次设立践行大食物观展区和品牌专区 [3][5] - 践行大食物观展区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系统展示政策体系、典型地区成效及科技赋能成果 [5] - 品牌专区集中展销320个“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入选品牌农产品,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00家企业参与 [5]
从收割到仓储 看智慧农业如何“拿捏”粮食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6 16:1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是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途径 [1] - 从智能收割到智慧仓储的全链条管理有效降低了粮食损失率 [1][5][7] - 机械化收割与科学田间管理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11][13][15] 智能收割技术应用 - 黑龙江富锦市采用厘米级精度的智能联合收割机 将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1] - 新型收割机相比传统机器每亩地可减损30多斤粮食 且收割破损率低、速度快 [3] - 甘肃省陇南市组织1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止损率降至1%左右 [13] 智慧仓储与粮情监测 - 富锦市粮库实现自动化售粮模式 农户凭一卡通完成登记、扦样、过磅、结算全流程 [5] - 粮仓安装粮情监测系统 具备智能预警和自动化信息警告功能 可及时干预仓储问题 [7][9] - 富锦市粮食总仓容达2406万吨 4103个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减少损耗 [11] 机械化与科学种植管理 - 江西省吉水县调度超1500台收割农机具 每台日收割面积达50-60亩 效率显著提升 [16][19] - 陇南市武都区推广水稻+油菜轮作模式 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农户增加一季收成 [15] - 吉水县应用温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智慧农业技术 实现对水稻长势和病虫害的提前干预 [22] 烘干能力与产后减损 - 吉水县组织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 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 形成覆盖所有产粮乡镇的服务网络 [24] - 当地通过新增设备、共建共享方式提升烘干能力 减少收割后雨水导致的稻谷霉变等产后损失 [17][25] - 吉水县54.43万亩晚稻已收割过六成 预计本月底收割完毕 [24] 农田改造与产业效益 - 吉水县对水淹区实施抬田工程 剥离30厘米耕作层并回填 使农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土地流转价格达每亩600元 [21] - 陇南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推广科学管理技术 加强精细化田间管护以提升水稻产业效益 [15] - 持续高温天气使今年晚稻收割时间较往年提前5-7天 每亩产量约1200斤 [17]
智慧农业:公司在西藏地区拥有3个有色金属采矿权
证券日报· 2025-10-14 22:09
公司资源储备 - 公司在西藏地区拥有3个有色金属采矿权 [2] - 公司在西藏地区拥有7个探矿权 [2] - 资源品种以锌和铜为主 [2] 公司运营计划 - 公司将结合市场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生产运营计划 [2] - 计划目标是努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
托普云农入选浙江十大“领军型”数商,智慧农业领军者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
全景网· 2025-10-14 19:29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功入选浙江省十大“领军型”数商 从2024年的“成长型”数商晋升至2025年的“领军型”数商 [1] - 公司被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认定为智慧农业头部企业 在业务模式、产品体系和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研团对公司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期待在“AI+农业”领域深化合作 标志着技术实力获国际组织认可 [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2亿元 同比增长10.86% [2] - 智慧农业项目营收达1.76亿元 同比增长29.81% 智能硬件设备业务收入为0.69亿元 显示业务结构正向高附加值服务转型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0.24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63% 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构建“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和生态系统监测体系 具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农业应用”全链条服务能力 [1][3] - 自主研发土壤墒情分析、作物生长评估、病虫害监测预警等一系列农业AI算法模型 并研发布局机器狗、AR眼镜等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 [3] - 推出“问稷”智能体协助农业从业人员解答复杂农业问题 推动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惠化应用 [3]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智能农业市场规模达到1050亿元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200亿元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明确将智慧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 [1] - 智慧农业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物联网、AI、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将共同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精准方向发展 [1][4] 应用案例与效益 - 在宁波协助建设的未来农场实现人力节省10%、节水10%、减肥8%、单产提高2%的显著效益 [3]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病虫害预警、产量预测等农业决策的智能化水平 [4] - 区块链技术应用将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 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机制 [4]
为智慧农业注入强劲动能
河南日报· 2025-10-14 07:10
会议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发展交流会于10月13日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与,旨在深化河南与东盟的智慧农业合作 [1] -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1] - 智慧农业为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现实途径,河南在种业振兴和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方面已取得成就 [1] 河南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成果 - 河南可因地制宜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例如牧原集团的智能养殖 [1] -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加快建设河南小麦大数据中心,旨在实现价格发现、流向跟踪、产业分析和展示发布等功能,一期工程预计年内上线 [2] - 河南在农业物联网、智能农机等领域有深耕成果,可系统性推向东盟国家 [1] 河南与东盟的合作规划与前景 - 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示范中心已启动,将作为实体化合作平台,推动双方在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合作 [3] - 下一步合作将围绕共建研发平台、共享应用成果、共育专业人才展开 [3] - 联合攻关的重点领域包括智能育种、数字农田、精准灌溉、农业具身智能等,旨在共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3] 企业参与与产品推介 - 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事业部等企业在交流会上介绍了智慧农业系统等相关产品 [1]
中国—东盟智慧农业示范中心落户郑州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6:43
项目概况 - 中国—东盟智慧农业示范中心于10月13日在郑州黄河农场揭牌成立 [1] - 项目旨在搭建河南与东盟国家在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和贸易合作平台 [1] 合作背景与基础 - 农业大省河南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东盟是世界的重要粮仓 [1] - 2023年前8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农产品总额达2906亿元人民币 [1] - 东盟官员认为,东盟的热带农产品、多样化生态系统和增长中的消费市场,与中国的技术能力、庞大生产规模和研究基础设施形成互补 [1] 合作愿景与意义 - 东盟与中国合作是构建智慧农业与数字化转型农业发展共同愿景的重要基石 [1] - 双方可通过整合资源、知识和市场覆盖,创建一个增强双方粮食安全的农业生态系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