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002625)

搜索文档
光启技术再签5.16亿元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订单
证券日报网· 2025-10-12 21:43
近期订单情况 - 公司于10月12日与两家客户签订合计5.16亿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其中2.72亿元和2.44亿元均为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交付将于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 [1] -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订单金额已接近26亿元,刷新公司历史年度订单金额纪录 [1] - 近一个月内披露的订单公告合计金额达17.94亿元,占前三季度总签约额超过70%,反映出订单交付节奏提速和下游需求旺盛的态势 [1] 行业需求与公司定位 - 超材料订单呈现出释放频率快以及交付周期短的特点,本质上是尖端装备现代化建设对超材料性能的迫切需要 [1] - 超材料凭借轻量化、高强度、电磁调控等不可替代性,在新一代尖端装备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 [1] - 公司作为国内超材料行业的领跑者,经过十余年研发积累,已形成从设计、制备到检测的全链条能力,产品覆盖航天航空、海洋装备等多个领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产能与技术准备 - 公司已建立709基地、株洲905基地、天津906基地以及乐山106基地,新基地于今年下半年陆续投产,以有效应对订单的大规模释放和交付 [2] - 公司表示将持续加大超材料研发、生产及测试体系建设投入,重点强化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的生产能力,确保交付效率与产品质量 [2] - 公司正通过“订单反哺研发”的模式强化技术护城河,批产订单的落地使研发投入得以规模化验证,加速技术迭代,形成“订单-技术-产能”的正向循环 [2] 产品与市场前景 - 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是公司在尖端装备领域的拳头产品,具有极高的客户黏性与技术壁垒 [2] - 今明两年,公司的超材料订单有望迎来加速落地,为产能释放、技术再突破及市场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
光启技术子公司签订合计5.16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智通财经· 2025-10-12 16:55
公司重大合同 - 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与某客户签订2.72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1] - 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与另一客户签订2.44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1] - 近期累计签订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总金额达5.16亿元 [1] 公司经营业绩影响 - 本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预计对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1] - 本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预计对公司2026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1]
光启技术(002625.SZ)子公司签订合计5.16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智通财经网· 2025-10-12 16:53
公司重大合同 - 公司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与某客户签订2.72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1] - 光启尖端与另一家客户签订2.44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1] - 近期累计签订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总金额达5.16亿元 [1] 经营业绩影响 - 本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预计对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1] - 本次合同的履行预计对公司2026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1]
光启技术全资子公司签订5.16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证券时报网· 2025-10-12 16:24
重大合同签署 - 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与两家客户签订合计5.16亿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1] - 合同包括向某客户交付2.72亿元以及向另一客户交付2.44亿元的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 [1] - 全部产品计划于2026年6月30日之前完成交付 [1]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致力于超材料的研发、生产、测试建设,以增强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 公司为我国尖端装备提供电磁调制、航电系统、承载结构一体化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2] - 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已应用于我国多型空中、海洋、远程制导装备 [2] 超材料行业与技术特点 - 超材料是通过微观设计与制造实现宏观材料结构超性能的全新技术 [2] - 超材料产业化的核心是逆向设计过程,针对不同应用编辑和生产对应的超材料 [2] - 超材料从编辑到生产的每个环节均为非标准化,需进行定制化设计 [3] - 超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因非标属性而成为最具不可替代性、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之一 [3] 未来增长驱动 - 未来增长源于尖端装备渗透率持续提升,产品价值占比呈阶梯式跃升 [4] - 依托底层技术平台的可迁移性,公司正突破现有应用边界,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4] - 全产业链布局与规模化生产的工艺Know-how护城河优势将随行业定价机制市场化而进一步体现 [4]
光启技术:子公司签订合计5.16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证券时报网· 2025-10-12 15:57
合同签署核心信息 - 光启技术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与两家客户签订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总金额为5.16亿元 [1] - 其中一份合同金额为2.72亿元,另一份合同金额为2.44亿元 [1] 合同执行细节 - 相关产品需在2026年6月30日之前完成交付 [1] - 合同性质为超材料产品的批产合同 [1] 公司主体信息 - 签约主体为光启技术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
光启技术(002625) - 关于签订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2025-10-12 15:45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订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的 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全资子公司深圳光 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启尖端")的通知,光启尖端与某客户 签订了合计 27,228.0039 万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与另一家客户签订了合计 24,416 万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光启尖端近期累计与两家客户签订了合计 51,644.0039 万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一、交易概述 根据上述合同内容,光启尖端将向某客户交付金额为 27,228.0039 万元的超 材料航空结构产品,将向另一家客户交付金额为 24,416 万元的超材料航空结构 产品。光启尖端合计将向两家客户交付金额为 51,644.0039 万元的超材料航空结 构产品,相关产品将于 2026 年 6 月 30 日之前完成交付。 二、协议对方情况介绍 1、公司已按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豁免披露相关信息。 2、两家客户与公司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证券代码:002625 证券简称:光启技术 公告编号: ...
光启技术(002625.SZ)子公司光启尖端近期累计与两家客户签订合计5.16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格隆汇APP· 2025-10-12 15:44
根据上述合同内容,光启尖端将向某客户交付金额为27,228.0039万元的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将向另一 家客户交付金额为24,416万元的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光启尖端合计将向两家客户交付金额为 51,644.0039万元的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相关产品将于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交付。 光启技术(002625.SZ)公告,于近日收到全资子公司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启尖 端")的通知,光启尖端与某客户签订了合计27,228.0039万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与另一家客户签订 了合计24,416万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光启尖端近期累计与两家客户签订了合计51,644.0039万元的 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
光启技术子公司光启尖端近期累计与两家客户签订合计5.16亿元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格隆汇· 2025-10-12 15:42
合同签署概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与两家客户签署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总金额为51,644.0039万元 [1] - 其中一份合同金额为27,228.0039万元,另一份合同金额为24,416万元 [1] 产品与交付细节 - 合同涉及产品为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 [1] - 所有相关产品计划于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交付 [1]
光启技术现4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2.9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7:44
大宗交易概况 - 10月10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4笔成交,合计成交量620.00万股,成交金额2.96亿元,成交价格均为47.78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2.49% [2] - 近3个月内该股累计发生64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49.64亿元 [2] 近期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0日收盘价为49.00元,下跌2.39%,日换手率为1.83%,成交额为19.51亿元,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3.85亿元 [2] - 近5日该股累计下跌1.51%,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8.29亿元 [2] 融资数据 - 该股最新融资余额为78.55亿元,近5日增加2.29亿元,增幅为3.00%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07月18日,注册资本215458.7862万人民币 [2]
A股共71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机构加仓这些个股





第一财经· 2025-10-10 17:44
大宗交易市场概况 - 10月10日A股市场共发生71只个股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为21.32亿元[1] - 成交额排名前三的个股分别为新泉股份(3.19亿元) 光启技术(2.96亿元) 天山铝业(2.85亿元)[1] - 市场以折价交易为主 共47只股票折价成交 23只股票平价成交 仅1只股票溢价成交[1] 个股交易价格分析 - 天山铝业为当日唯一溢价成交个股 溢价率为0.51%[1] - 折价率排名前三的个股为梓橦宫(折价30.72%) 晨曦航空(折价23.13%) 强瑞技术(折价21.83%)[1] 机构资金动向 - 机构专用席位买入额最高的个股为新泉股份 买入金额达3.19亿元[2] - 机构买入额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个股为天山铝业(2.85亿元)和锦龙股份(1.04亿元)[2] - 机构买入金额超过4000万元的个股还包括天力锂能(4232.2万元)和双杰电气(3990万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