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300203)
搜索文档
聚光科技: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被冻结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1 21:12
事件概述 - 公司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 [1] - 本次冻结股份数量为36,928股 [1] - 冻结股份占睿洋科技所持股份比例为0.07% [1] - 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01% [1] 冻结详情 - 冻结申请方为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 [1] - 冻结原因为司法冻结 [1] - 公司通过控股股东通知获悉该事项 [1]
聚光科技10月21日现1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715.35万元 溢价率为0.00%
新浪财经· 2025-10-21 17:2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1日公司股价收涨1.76%,收盘价为17.88元 [1] - 当日发生1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为40.01万股,成交金额为715.35万元,成交价格17.88元与收盘价相同,溢价率为0.00% [1] - 近3个月内公司累计发生1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715.35万元 [1] 资金流向 - 公司股票近5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65% [1] - 近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出531.49万元 [1]
聚光科技(300203) -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被冻结的公告
2025-10-21 16:42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睿洋科技持股56,311,233股,比例12.55%,累计被冻结46,387,661股[1] - 截至同日,普渡科技持股51,821,600股,比例11.55%,累计被冻结0股[1] - 截至同日,姚纳新持股170,000股,比例0.04%,累计被冻结0股[1] - 截至同日,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08,302,833股,比例24.14%,累计被冻结46,387,661股[1] 司法冻结 - 睿洋科技本次被司法冻结36,928股,占所持比例0.07%,占总股本0.01%[1] - 此次冻结系未支付与中信证券融资融券合约逾期违约款项所致[2] 减持情况 - 中信证券减持睿洋科技违约合约股份比例不超1%,预计金额不超3000万元,时间为2025年8月8日至11月7日[2] 影响说明 - 睿洋科技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不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不影响正常经营和治理[2] 其他事项 - 公司将密切关注睿洋科技持股变化,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证券时报》等及巨潮资讯网[2]
聚光科技:政策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07
政策环境影响 - 国家相关政策为公司及国内同行业参与者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1] - 政策将为国内同行业参与者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1]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政府采购市场 [1] - 公司依托技术与产能优势把握政策带来的机遇 [1] 业绩影响的不确定性 - 政策对公司的实际影响需结合后续细则落地情况进一步观察 [1]
聚光科技涨2.22%,成交额1.1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90.8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1 14:38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22%至17.96元/股,成交金额1.19亿元,换手率1.51%,总市值80.5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90.8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279.65万元,大单净流出311.15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9.89%,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1.21%、3.85%和3.23%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95亿元,同比减少8.23%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050.12万元,同比大幅减少210.8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以仪器、相关软件及耗材为主,占比69.24%,运营服务、检测服务及咨询占比16.42%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03万户,较上期增加10.45%,人均流通股22074股,较上期减少9.4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900.45万股,较上期大幅增持1285.30万股 [3] - 诺安先锋混合A基金持股1226.97万股,较上期增持20.00万股,而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和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则分别减持38.09万股和116.01万股 [3] 公司背景与行业分类 - 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4日,于2011年4月15日上市,主营业务为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等领域的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环保设备,概念板块包括科学仪器、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等 [2]
股市必读:聚光科技(300203)10月20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10-21 02:14
股价及交易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7.57元,上涨0.75% [1] - 当日换手率为1.43%,成交量为6.4万手,成交额为1.13亿元 [1] 资金流向 - 10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47.63万元 [2] - 10月20日游资资金净流入1169.99万元 [2] - 10月20日散户资金净流出1617.62万元 [2] 政策环境与市场机遇 - 国家相关政策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将为国内同行业参与者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2] - 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政府采购市场,依托技术与产能优势把握机遇 [2]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公司产品如ICP-MS、LC-MS/MS等高端设备具备性价比优势 [2] - 政策可能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等原本依赖进口的采购方向转向国内公司 [2] - 政策对公司的实际影响需结合后续细则落地进一步观察 [2]
聚光科技:国家政策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搜狐财经· 2025-10-20 20:56
政策环境影响 - 国家相关政策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将为国内同行业参与者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1] - 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政府采购市场,依托技术与产能优势把握机遇 [1] 公司产品与市场策略 - 公司产品线包括ICP-MS、LC-MS/MS等高端设备 [1] - 实际影响需结合后续政策细则落地进一步观察 [1]
聚光科技:控股股东睿洋科技股份被冻结未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公司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证券日报· 2025-10-20 18:40
公司控股股东股份冻结事件 - 公司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所持股份被冻结 [2] - 该事件未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 该事件未对公司的公司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2]
聚光科技:公司定期报告按照定期报告披露格式要求进行编制
证券日报· 2025-10-20 18:40
公司信息披露 - 聚光科技于10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 [2] - 公司定期报告的编制遵循定期报告披露格式要求 [2] - 定期报告在履行相关审议程序后进行披露 [2]
“智仪强链”如何落地?聚光科技用创新实践给出答案
仪器信息网· 2025-10-20 17:59
行业宏观背景 - 中国仪器仪表产业产值在2024年已突破万亿元大关,部分细分领域实现与国际水平“并跑”甚至“领跑”[8] - 行业被定位为工业的“倍增器”和科研的“先行官”,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工具[8] - 未来发展关键在于构建系统化、具有自主性的企业创新体系,以实现全面“领跑”[8] 公司战略定位与实践 - 公司专注于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提供国产化、数智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生态环境、工业制造、高校科研与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2] - 公司发展路径遵循“场景驱动技术,技术引领产业”的理念,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四大领域[14][15] - 公司提出三大实践方向:技术创新、数智融合、生态协同,以打通从“能研制”到“能应用”的转化壁垒[9] - 公司未来将锚定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平台能力建设与典型场景示范落地,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发挥龙头牵引作用[19]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在技术创新上,公司以平台化思维聚焦质谱、光谱、色谱等关键技术,推动产品从单点突破走向系列化、产业化[9] - 通过“分析技术—前处理—场景集成—行业专用”四层路径,实现技术转化[9] - 公司展示了多款高端仪器,包括LGA系列激光气体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便携GC-MS)等,体现了国产替代的技术突破[10] 数智化与生态建设 - 在数智融合上,公司将AI、大数据、自动化技术与仪器平台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监测体系,包括环保智能体、水质智能分析实验室、无人机监测系统等,并已在多场景落地[9] - 在生态协同上,公司依托青山湖创新基地,构建了集核心部件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验证于一体的产业平台,支撑了20余项首台套成果落地,逐步形成国产替代生态体系[9][16] - 公司与浙江省技创中心等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新产品推介、市场拓展、政策信息交流等方向深化联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