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诊断(300244)

搜索文档
迪安诊断(300244)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20: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3.6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45%[4][7]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0.66%[4][7]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1.77%[4][7]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6532709.0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9.36%[7]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565031.5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31%[7] - 营业总收入本期为23.65亿元,上期为29.73亿元,同比下降20.45%[18] - 净利润本期为417.23万元,上期为7639.31万元,同比下降94.54%[19]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 - 0.0344元,上期为0.0371元,同比下降192.72%[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本期为22.47亿元,上期为27.77亿元,同比下降19.09%[18] 现金流量(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61%[4][7]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9047843.36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80%[7]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30.29%[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69亿元,上期为 - 2.67亿元,同比增长36.99%[2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7904.78万元,上期为 - 4.60亿元,同比增长82.83%[2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2.60亿元,上期为3566.85万元,同比下降829.47%[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 - 5.09亿元,上期为 - 6.93亿元,同比增长26.59%[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12.81亿元,上期为22.57亿元,同比下降43.25%[2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诊断服务业务收入7.98亿元,渠道产品业务收入15.76亿元,自有产品业务收入0.83亿元[7]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1303520270元,较之前的1830317273.55元有所减少[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91473063.84元,较之前的384592135.30元有所增加[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为7271041135.60元,较之前的7258897680.33元略有增加[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为11358243612.83元,较之前的11902542869.23元有所减少[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为3852172439.91元,较之前的3883440865.32元有所减少[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为15210416052.74元,较之前的15785983734.55元有所减少[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4286887990.73元,较之前的4682015771.83元有所减少[1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为2182989521.65元,较之前的2336778390.49元有所减少[1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为6469877512.38元,较之前的7018794162.32元有所减少[15]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54498,陈海斌持股比例26.31%为第一大股东[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回购专用账户持有公司股份13880000股,占公司报告期末总股本的2.22%[10] - 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为0元,上期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也为0元[20]
迪安诊断: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2100.56万元
快讯· 2025-04-28 20:2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3.65亿元,同比下降20.45% [1] - 净亏损2100.56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2317.05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1] 业绩变动 - 营业收入显著下滑,降幅超过20% [1] -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亏损超过2100万元 [1]
迪安诊断:业绩短期承压,检验业务呈现高质量发展-20250428
信达证券· 2025-04-28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报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4年收入和利润下滑,检验业务仍高质量发展,未来盈利能力有望修复,AI赋能或开启智能诊断新篇章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报告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1.96亿元(yoy -9.04%),归母净利润 -3.57亿元(yoy -216.20%),扣非归母净利润 -3.80亿元(yoy -228.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07亿元(yoy -37.16%);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9.38亿元(yoy -5.71%),归母净利润 -4.88亿元(yoy -118.49%) [1] 点评 - 收入短期承压,检验业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受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和业务调整影响,公司增长承压;诊断服务业务收入45.20亿元(yoy -12.86%),ICL收入41.73亿元(yoy -11.55%),主要因DRGS等控费措施使医院检验外包需求放缓,但三级医院收入和特检业务收入占比上升,2024年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特检业务收入18.22亿元,占比40.31%(yoy +0.81pp),重点疾病项目如病原感染、血液肿瘤、神经免疫业务分别同比增长57%、51%、38%;诊断产品业务收入81.34亿元(yoy -6.36%),渠道产品77.87亿元(yoy -5.99%),自产产品3.47亿元(yoy -13.84%),渠道产品下滑受集采和业务调整影响,自产产品下滑因医疗反腐影响新产品入院进程 [2] - 竞争与减值影响利润,AI赋能转型:2024年销售毛利率下滑3.28pp至28.01%,加大重点疾病线和海外市场拓展,叠加信用减值损失4.8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4.02亿元(含商誉减值损失3.7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57亿元;减值影响持续性弱,未来行业需求复苏,公司布局优势凸显,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公司携手华为云发布“迪安医检大模型”,利用AI赋能实验室建设,提升检验效率、降低成本,随着AI技术成熟和应用场景拓展,有望开启智能诊断新篇章 [2]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60、131.89、140.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5.0%、6.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60、7.34、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8%、59.4%、23.4%,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19、12、9倍 [2]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408|12,196|12,560|13,189|14,016| |增长率YoY %|-33.9%|-9.0%|3.0%|5.0%|6.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07|-357|460|734|905| |增长率YoY%|-78.6%|-216.2%|228.8%|59.4%|23.4%| |毛利率%|31.3%|28.0%|27.9%|28.6%|29.4%| |净资产收益率ROE%|4.1%|-5.4%|6.7%|9.9%|11.2%| |EPS(摊薄)(元)|0.49|-0.57|0.74|1.17|1.45| |市盈率P/E(倍)|27.95|—|18.68|11.71|9.49| |市净率P/B(倍)|1.14|1.31|1.24|1.16|1.06| [4]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包含各年度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 [5] 研究团队简介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有药物化学专业背景和医药市场经营运作经验,曾就职于多家机构负责医药团队卖方业务超9年;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覆盖多个细分领域;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2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负责医疗器械等领域研究;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1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曾任职于方正证券,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覆盖多个领域;赵丹为医药分析师,2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主要覆盖创新药 [6]
迪安诊断(300244):业绩短期承压,检验业务呈现高质量发展
信达证券· 2025-04-28 15: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报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4年收入和利润下滑,检验业务仍高质量发展,未来盈利能力有望修复,AI赋能或开启智能诊断新篇章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报告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1.96亿元(yoy -9.04%),归母净利润 -3.57亿元(yoy -216.20%),扣非归母净利润 -3.80亿元(yoy -228.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07亿元(yoy -37.16%);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9.38亿元(yoy -5.71%),归母净利润 -4.88亿元(yoy -118.49%) [1] 点评 - 收入短期承压,检验业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受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和业务调整影响,公司增长承压;诊断服务业务收入45.20亿元(yoy -12.86%),ICL收入41.73亿元(yoy -11.55%),主要因DRGS等控费措施使医院检验外包需求增长放缓,但三级医院收入和特检业务收入占比上升,2024年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特检业务收入18.22亿元,占比40.31%(yoy +0.81pp),重点疾病项目如病原感染、血液肿瘤、神经免疫业务分别同比增长57%、51%、38%;诊断产品业务收入81.34亿元(yoy -6.36%),渠道产品77.87亿元(yoy -5.99%),自产产品3.47亿元(yoy -13.84%),渠道产品下滑受集采和业务调整影响,自产产品下滑因医疗反腐影响新产品入院进程 [2] - 竞争加剧和减值影响表观利润,AI赋能转型:2024年销售毛利率下滑3.28pp至28.01%,加大重点疾病线和海外市场拓展,叠加信用减值损失4.8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4.02亿元(含商誉减值损失3.7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57亿元;减值影响持续性弱,未来行业需求复苏,公司布局优势凸显,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公司携手华为云发布“迪安医检大模型”,利用AI赋能实验室建设,提升检验效率、降低成本,随着AI技术成熟和应用场景拓展,有望开启智能诊断新篇章 [2]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60、131.89、140.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5.0%、6.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60、7.34、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8%、59.4%、23.4%,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19、12、9倍 [2]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408|12196|12560|13189|14016| |增长率YoY %|-33.9%|-9.0%|3.0%|5.0%|6.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07|-357|460|734|905| |增长率YoY%|-78.6%|-216.2%|228.8%|59.4%|23.4%| |毛利率%|31.3%|28.0%|27.9%|28.6%|29.4%| |净资产收益率ROE%|4.1%|-5.4%|6.7%|9.9%|11.2%| |EPS(摊薄)(元)|0.49|-0.57|0.74|1.17|1.45| |市盈率P/E(倍)|27.95|—|18.68|11.71|9.49| |市净率P/B(倍)|1.14|1.31|1.24|1.16|1.06| [4]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文档详细列出了报告公司2023A - 2027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各项数据,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指标 [5] 研究团队简介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浙江大学硕士,有药物化学专业背景和医药市场经营运作经验,曾就职于多家证券机构负责医药团队卖方业务超9年 [6] - 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有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覆盖多个细分领域 [6] - 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数量经济学硕士,2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负责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研究 [6] - 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暨南大学国际投融资硕士,1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曾任职于方正证券,2023年加入信达证券,主要覆盖中药等领域 [6] - 赵丹为医药分析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2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2024年加入信达证券,主要覆盖创新药 [6]
七部门力推!医药数智化迎加速发展,相关概念股今日爆发
格隆汇APP· 2025-04-25 11:20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聚焦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智化转型,重点部署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卓越企业培育等方向 [1] - 方案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鼓励联合体形成标志性应用场景 [2] - 提出两阶段目标:2027年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2030年规上医药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3] - 2027年具体指标包括突破关键技术、制定30项以上标准、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打造100个应用场景、建成100个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卓越企业、5个卓越园区等 [4] - 四大重点任务: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 [5]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A股医药数智化板块集体上涨,思创医惠涨13.16%,创业慧康涨7.71%,朗玛信息涨5.99%,卫宁健康涨5.27%,润达医疗等涨超4% [1][2] - 数智化转型可提升药企研发效率30%,降低生产成本15-20%,缩短产品上市时间25% [6] -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4.5%,预计2025年达1.8万亿元,2030年达2.5万亿元 [8][9] - AI制药、智能工厂、精准医疗为最具爆发力赛道,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催生万亿级市场 [7][9] 技术应用与典型案例 - AI技术可快速筛选潜在有效分子,建立构效关系模型,替代传统海量筛选试错流程 [6] - 医院全病程管理效率将因AI应用大幅提升,改善就医体验并加速诊疗流程 [9] - AI医疗在医疗器械功能提升、检查结果解读、临床决策辅助、健康管理等领域价值显著 [9] - 概念股布局:泓博医药(AI算法结合药物设计)、美迪西(CRO引入AI)、成都先导(与腾讯AILab合作)、药明康德(投资AI制药)、恒瑞医药(全球AI平台合作)、复星医药(AI研发流程应用) [10][11] 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 "十四五"规划将生物医药与数字经济列为重点,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支持医药工厂智能化改造 [8] - 鼓励建设医药AI领域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共性技术、知识产权运营等公共服务平台 [2] - 计划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卓越服务商 [4]
迪安诊断转型困境:ICL企业消化重荷、卡位未来实录
搜狐财经· 2025-04-25 08:49
文章核心观点 - 迪安诊断2024年业绩不佳首度亏损,主要受应收账款和商誉减值影响,反映ICL企业经营现状,公司正努力转型,虽有信心但面临挑战 [1][4][1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1.96亿元,同比下降9.04%;归母净利润 -3.57亿元,同比下降216.20%;扣非净利润 -3.80亿元,同比下降228.96%,为上市以来首度亏损 [1][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0.74亿元,同比下降37.16%;基本和稀释每股收益 -0.5790元/股,同比下降217.7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00%,同比下降9.10% [2]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57.86亿元,同比下降12.0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65.64亿元,同比下降13.24% [2] 业绩不佳原因 - 2024年对部分子公司计提约3.78亿元商誉减值准备,因行业竞争加剧和产品价格下调,子公司盈利未达预期 [4] - 截至2024年底,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74.25亿元,占总资产47.04%,年度计提近5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因部分账款回款周期延长 [4] - 应收账款是发展“顽疾”,2019 - 2023年分别为33.3亿、45.3亿、62.9亿、99.6亿、80.5亿元,对利润拖累明显 [6] - 主要客户为医疗机构,受财政预算和医保结算影响,付款审批流程繁琐,回款周期长,导致应收账款累积 [7] - 市场红利萎缩,疫情透支未来增长空间,新冠检测业务退出后业绩下跌,2023年净利润3.07亿元,同比降78.56%,2020 - 2022年累计净利润超34亿元 [8] - 市场竞争持续,截至2023年末存续独立医学实验室2721家,还有医疗反腐和带量采购深化等因素影响经营 [8] 公司应对措施 - 启动新五年战略,在“产品 + 服务 + 数字化”模式和“守正创新”基调下全面升级 [2] - 战略性放弃亏损或回款周期长业务,开拓新兴市场、推进技术升级 [9] 发展信心与动力 - 董事长认为行业整体渗透率有望提升,集中化趋势明显,头部企业将脱颖而出 [11] - 产业需求持续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1 - 2026年我国ICL市场规模从222.63亿元增至513.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8.2% [11] - 公司作为ICL龙头,增长基础逐步夯实,业务结构提供“服务 + 产品”整体化解决方案 [12][13] 业务结构情况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区域,为超22000家医疗机构提供4200余项检测项目,获134张国内外认证认可证书,检验结果被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 [13] - 产品经销网络覆盖全国16个省市,有三大自有产品线,代理超1300种国内外品牌产品,终端客户超4000家 [13] - 2024年精准中心数量突破90家,53家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新增共建实验室67家,累计700余家 [13] AI转型情况 - 践行“产品 + 服务 + AI”闭环,对外涉及数据流通等,对内涵盖实验室运营等,实现“整合式创新” [15] - 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从2019年27亿元增至2023年88亿元,预计2028年接近300亿元,未来五年增速超25% [15] - 公司有庞大自有数据与行业Know - how构成竞争壁垒,但跑通AI医疗商业模式面临技术和研发资源问题,且行业比拼有干扰 [15][1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处于转型期,企业要消化历史包袱,又要为未来卡位 [17] - 医疗诊断长期逻辑不变,人口老龄化等为ICL赛道注入确定性,但要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护城河,找到商业与临床价值平衡点 [18]
迪安诊断2024年实现营收121.96亿元 加快构筑“产品+服务+AI”生态闭环
新华财经· 2025-04-24 13:24
文章核心观点 - 迪安诊断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利润等情况,公司现金流改善、财务包袱出清,凭借规模与智能优势打造价值链,抓住基层医疗机遇,以“产品+服务+数字化”模式发展,数字化赋能“AI+医疗”产业升级,启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 [2][3][6][7]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96亿元,归母净利润-3.5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0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改善,常规应收账款回款向好,财务包袱逐步出清 [2] - 业务覆盖31个省(区市)及港澳,年检测量达1.68亿人次,诊断服务业务营收45.20亿元,产品业务营收81.34亿元 [3] - 2024年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特检业务收入18.22亿元,占诊断服务业务收入的40.31%,新增检验外送客户1535家,其中三级医院164家,医联体/医共体签约21家 [3] 公司业务模式与布局 - 以“产品+服务+数字化”模式,垂直整合IVD产品、第三方医学检测及智慧医疗,以“AI+”数字化赋能,助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 - 构建“学科—市场—运营”三维联动体系,三级医院客户占比超60%,与当地三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 - 精准中心数量突破90家,53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合作共建实验室数量700余家,新增6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收入贡献占比达92% [4] - 拥有分子诊断、病理诊断、质谱诊断三大自有产品线,控股子公司“凯莱谱”、“迪安生物”及参股子公司“迪谱诊断”各有业务进展 [4] - 初步完成“研产销检”一体化转型,上游形成三大生产线,中游实现“服务+产品”联动,下游布局2C健康管理服务,加速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4月在越南开设第一家海外实验室 [5]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国家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市场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需求预计可达千亿规模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布局AI辅助诊断技术,带动AI医疗行业变革与发展 [6]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8亿元,CAGR达34%,预计到2028年接近300亿元,未来五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 [6] 公司数字化发展 - 自2021年起布局“医疗+AI”领域,完成杭州数据交易所2项数据产品上架,“迪安智检”平台服务超8000家医疗机构及40000多名医务人员,探索者(X - Med Explorer)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2.0上线并在近30家三甲医院落地 [6] - 推动健康管理智能化、精准化,与多家医院共建CML停药预测模型入选2024年美国血液年会(ASH) [7] - 病理数字化、区检数字化、实验室质量平台产品分别落地10余家、8家、5家,旗下“医策科技”在湖北省数智病理升级项目中签约近70家医院 [7] 公司战略规划 - 2025年启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愿景目标是成为中国诊断行业最受人尊敬的领导者,锚定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整体化智慧解决方案提供者,基于“服务+产品+数字”协同发展构建端到端服务体系 [7]
迪安诊断(300244) - 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
2025-04-22 23:03
业绩数据 - 2024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3.57亿元,母公司净利润2.20亿元[4] - 截至2024年底,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40.30亿元,母公司15.50亿元[5]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净利润4.61亿元[6]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每10股派现2.50元,不送股、不转增[5] - 按扣除回购股份后股本测算,现金分红预计1.53亿元[5] 资金支出 - 2024年现金分红5.50亿元,上年度3716.70万元,上上年度1.25亿元[6] - 2024年回购注销总额4999.43万元[6] 累计数据 - 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7.12亿元,回购注销4999.43万元[6] - 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及回购注销7.62亿元[6]
迪安诊断(300244)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25-04-22 22:33
内部控制审计 - 审计迪安诊断2024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2] - 公司董事会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3] -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披露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4] 内部控制情况 -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和推测未来有效性的风险[5]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6]
迪安诊断(300244) -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专项报告
2025-04-22 22:33
业绩总结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于2025年4月21日对迪安诊断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 数据相关 - 天津拓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1.62万元[7] - 杭州万原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应收账款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13.77万元[7] - 杭州万原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预付款项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750万元,偿还累计发生金额为416.67万元,期末资金余额为333.33万元[7] - 浙江白头翁实业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应收账款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129.47万元,偿还累计发生金额为137.19万元,期末资金余额为36.88万元[7] -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应收账款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1226.85万元,偿还累计发生金额为3039.6万元,期末资金余额为87.36万元[7] - 信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应收账款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1613.23万元,偿还累计发生金额为1492.05万元,期末资金余额为122.55万元[7] - 上海奕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收账款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1.04万元[7] - 上海万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收账款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5.5万元[7] - 杭州全程国际健康医疗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应收账款2024年度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为498.52万元,偿还累计发生金额为584.92万元,期末资金余额为60.49万元[7] - 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与联营企业应收账款为704.40[8] - 浙江迪谱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联营企业应收账款为77.16,较之前变化25.01[8] - 北京云迪深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联营企业应收账款为908.63[8] - 佛山禅迪精准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与联营企业应收账款为669.99,较之前变化93.29[8] - 杭州全程国际健康医疗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联营企业预付款项为90.07[8] - 浙江迪谱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联营企业预付款项为3143.79[8] - 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为13991.23,较之前变化0.34[8] - 南京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为1369.46[8] - 总计其他应收款期初为177838.14,本期增加85520.12,本期减少142613.93,期末为120744.35[9] 其他 - 该表于2025年4月21日获董事会批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