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迪安诊断(300244)
icon
搜索文档
迪安诊断(300244):24年报及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数智化转型提速
东方证券· 2025-05-23 12: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根据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24倍PE,对应目标价为16.80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根据2024年报下调收入和毛利率预测,调整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为0.70/1.01/1.41元(原预测2025 - 2026年为1.06/1.29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4.08亿、121.96亿、127.51亿、133.89亿、143.04亿元,同比增长-33.9%、-9.0%、4.5%、5.0%、6.8% [3]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8.42亿、-0.31亿、7.30亿、10.06亿、13.63亿元,同比增长-70.2%、-103.7%、2444.8%、37.8%、35.5% [3] - 2023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7亿、-3.57亿、4.35亿、6.33亿、8.81亿元,同比增长-78.6%、-216.2%、221.7%、45.6%、39.1% [3]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9、-0.57、0.70、1.01、1.41元 [3]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1.3%、28.0%、28.5%、29.0%、29.5% [3] - 2023 - 2027年净利率分别为2.3%、-2.9%、3.4%、4.7%、6.2% [3]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1%、-5.1%、6.3%、8.4%、10.6% [3] 事件分析 - 2024年公司收入121.96亿元,同比-9.04%,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216.20%;2025年一季度收入23.65亿元,同比-20.45%,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190.66% [8]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6.39%,同比+0.86pct,经营性净现金流-1.69亿元,同比+36.61% [8] 业务情况 - 2024年诊断服务收入45.20亿元,同比-12.86%;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同比+10.0pct),病原感染、血液肿瘤和神经免疫收入分别同比增加57%、51%和38% [8] - 2024年新增共建实验室67家,新增精准中心20家,累计90家,其中53家盈利,业务收入同比+34% [8] - 2024年关键耗材本土采购占比提升至85%以上,实现年度综合降本约1亿元 [8] - 2024年越南迪安正式运营,成为国内首家ICL出海企业 [8] - 2024年诊断产品收入81.34亿元,同比-6.36%,自有产品和渠道产品收入分别为3.47、77.8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3.84%、5.99% [8] - 2024年新增2个三类证、7个二类证和200个一类证 [8] - 渠道产品从多维度推进系统转型,国产产品和战略性业务占比分别提升至15.7%、20% [8] AI技术发展 - 2024年公司携手华为云发布“迪安医检大模型” [8] - 旗下AI公司医策科技主导完成国内首个病理AI领域的行业数据标准,AI辅助软件累计生成诊断报告300多万份 [8]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金域医学、润达医疗等公司作为可比公司,2025年调整后平均市盈率为24倍 [9]
迪安诊断收盘下跌3.46%,最新市净率1.36,总市值89.0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2 17:53
公司表现 - 5月22日收盘价14.25元,单日下跌3.46%,市净率1.36,总市值89.06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65亿元,同比下滑20.45%,净利润亏损2101万元,同比下滑190.66%,销售毛利率26.39% [1] - 机构持仓方面,11家机构合计持有5522.63万股,持股市值8.77亿元,其中基金7家、QFII2家、其他2家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22.18,静态PE-24.9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PE37.94/43.93和行业中值38.17/51.86 [2] - 公司市净率1.36,低于行业平均3.39和行业中值2.66 [2] - 总市值89.06亿元,低于行业平均152.52亿元但高于行业中值50.34亿元 [2] 同业估值 - 可比公司中润达医疗PE-291.41/192.84,市净率2.51,总市值106.60亿元 [2] - 金域医学PE-34.56/35.38,市净率1.96,总市值134.90亿元 [2] - 国际医学PE-45.37/45.63,市净率3.25,总市值115.96亿元 [2]
迪安诊断连跌5天,华宝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5-20 16:39
迪安诊断股价表现 - 迪安诊断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6.87% [1] - 近1周、近3月、近6月阶段涨幅分别为-0.34%、-8.02%、-7.46%,表现弱于同类平均和沪深300指数 [2] - 今年以来收益率-1.65%,在3435只同类产品中排名2583位 [1][2] 华宝中证医疗ETF持仓动态 - 华宝中证医疗ETF为迪安诊断前十大股东,今年一季度进行增持操作 [1] - 该ETF跟踪标的近3月、近6月分别下跌-9.84%和-8.11%,跑输同类平均 [2] 基金经理背景 - 华宝中证医疗ETF基金经理胡洁拥有12年又219天任职经验,现任华宝基金指数投资总监 [3][4] - 胡洁目前在管基金总规模804.67亿元,任期累计回报达172.41% [4] - 其管理的华宝中证沪港深新消费指数A自2023年4月任职以来回报26.03% [4] 华宝基金公司概况 - 华宝基金成立于2003年3月,股东包括华宝信托(51%)、Warburg Pincus(29%)和江苏省铁路集团(20%) [4] - 公司董事长为黄孔威,总经理为向辉 [4]
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 浙江试水三高联动
新华网· 2025-05-16 11:06
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动 - 浙江省举办首届"三高联动"产学研供需对接活动,汇聚50多个高新区、近200家高新区企业、科研平台及近百所高校应届毕业生,旨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 - 活动目标包括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高新区吸引优质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对接科研平台成果和人才资源[1] - 浙江省提出打造高新区2.0版,鼓励高校科技成果纳入企业"先用后转"清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4] 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 实施"产业教授"与"科技副总"互聘制度,企业专家反哺高校教学科研,高校教师下沉企业研发一线[5] - 案例:卧龙电气驱动集团技术总监兼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业教授",计划搭建产学研平台解决校企衔接问题[5][6] - 浙江农林大学王翀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其研发的"过瘤胃"技术使单只羊利润提升200元,技术推广至10余个省份[6]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现场发布浙江大学高压储氢气瓶、西湖大学AR眼镜光波导等标志性成果,推动"书架"成果向企业应用转化[7] - 发布首批未来产业技术需求和场景应用清单,解决技术识别难、成果供给不足等痛点,加速未来产业落地[8] - 编制《产学研合作通讯录》建立常态化对接渠道,以信息互通促进"高校+学科+企业+产业链"协同创新[8] 企业人才需求对接 - 迪安诊断等企业通过双选会提供校招与实习岗位,覆盖财务、IT等职能领域[3] - 杭州未来科技城高新区入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展"朝露计划"吸引名校实习生提前了解数智化企业需求[3] - 模块化数据中心企业吸引浙江财经大学毕业生主动投递简历,体现专业对口人才供需高效匹配[3]
迪安诊断(300244) - 2025年5月13日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4 16:49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坚守“医学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定位,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服务提升综合竞争力 [1] - 25年初刷新三年AI规划,成为AI和大数据驱动的诊断行业领导者,面向不同客户群体提供模块化数智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多种商业模式推向市场,提供软硬件结合的AI解决方案 [2][4][19] - 探索整合精准医学与闭环式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健康管理生态闭环 [8] - 依托“产品+服务+数字化”融合模式,垂直整合IVD产品供应、第三方医学检测及智慧医疗平台,助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10] - 以谨慎论证、小步快跑基调,参与“一带一路”医疗合作,与当地头部医院合资或共建开拓海外增量市场 [3][18][20] 业务布局与业绩增长点 - 深耕三级医院,提升高毛利高技术业务占比;开展医联体和医共体全域合作,增厚业务底盘;发展医疗AI,实现新业务创收;在健康管理领域推动非医保业务突围上量 [3] - 精准中心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转为效能优化,构建螺旋式升级模式,巩固行业标杆地位 [10] - 合作共建业务新增多家共建实验室,通过深化数字化应用等多维度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10] - 24年新签164家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收入贡献百分比提升10个点,特检业务等部分业务实现增长 [13] 应收账款与财务情况 - 24年应收账款83亿,现73亿,收回10亿,一季度净利润为负与长账龄应收账款计提的信用减值相关 [9] - 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公立医院及各级政府单位,整体风险可控,回收的应收账款计提的减值损失可变成净利润 [4][8][14][17] - 检测业务回款周期4 - 6个月,渠道业务回款周期9 - 12个月,大额信用减值影响预计本年度出清 [11] - 24年度和25年1季度筹资现金流分别为 - 18.34亿和 - 2.6亿,公司放弃低效业务,转变经营目标导向,加强资金集约管理降低负债,改善经营活动 [10][11]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方向聚焦LDT项目、IVD产品、数智化产品,围绕客户和临床需求评估研发价值 [11] - 强化医学检测大数据平台建设,积累数据资产;深化与多方合作,探索垂直类医疗大模型应用场景;自主研发迪安多模态生物数据基础模型,打造AI+IVD组合产品 [2][15][16] - 通过跟医院和政府合作项目延展扩容数据集,形成可交易的数据产品,推动数据产品交易 [6] 运营管理与成本控制 - 构建集约化运营体系,通过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实验室、敏捷型供应链、时效性物流网提升运营水平 [8] - 优化供应链体系,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对各环节升级,优化智能控制塔、供应商多样化及动态库存 [7] - 通过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服务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13]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 与上游厂家精益运营,增效降本,合理分配利润;组织新项目论证,导入渠道网络;与国产厂家合作,顺应国产替代趋势,优化渠道产品业务结构 [9] - 强化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凭借业务模式和全产品终端界面优势,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11] - 依据分级诊疗等政策变化,依托自身模式助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抓住业务渗透契机 [10]
迪安诊断(300244) - 关于参加浙江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暨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5-08 15:52
活动信息 - 公司将参加2025年浙江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暨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2] - 活动于2025年5月13日15:00 - 17:00网络远程举行[2] - 参与途径为登录“全景路演”网站等[2] 参会人员 - 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海斌等将参会(以实际出席为准)[2] 交流内容 - 活动围绕公司2024年度业绩等问题与投资者交流[2]
迪安诊断(300244):政策扰动+经营优化影响表观业绩 看好AI加速赋能
新浪财经· 2025-05-07 08: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5亿元,同比下降20.45% [1] - 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190.66%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下降211.77% [1] - 销售费用率10.95%,同比提升2.18pp,管理费用率5.78%,同比提升0.10pp [1] - 毛利率26.39%,同比提升0.87pp,净利率0.18%,同比下降2.39pp [1] 业务分析 - 诊断服务收入7.98亿元,同比下降30.55%,主要受DRG、收费价格调整等政策影响 [2] - 渠道代理产品收入15.76亿元,同比下降15.13%,受集采等因素影响 [2] - 自有产品收入0.83亿元,同比增长9.21%,得益于质谱、病理等特色产品放量 [2] - 公司战略性关停重组部分低效检验实验室,聚焦ICL主业 [2]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及票据74.77亿元,同比减少9.98亿元 [2]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69亿元,同比增加0.98亿元 [2] - 公司成立专项小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预计2025年应收账款将逐季度改善 [2] 战略与AI布局 - 公司与华大基因合作探索精准医疗、AI与数字化等领域 [3] - 与蚂蚁集团合作推出"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 [3] - 与熙康云医院签署战略协议,探索AI在家用健康、居家监测等C端场景应用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123.81、131.17、139.35亿元,同比增长2%、6%、6%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29、7.38、9.30亿元,同比增长220%、72%、26%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20、12、9倍PE [3]
迪安诊断(300244):业绩暂时承压 数智化成果逐步兑现
新浪财经· 2025-04-30 20:5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1.96亿元,同比下降9.04%,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下降216.20%,扣非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下降228.96%,主要受资产和信用减值影响 [1]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9.38亿元,同比下降5.71%,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下降118.49%,扣非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174.33%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3.65亿元,同比下降20.45%,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190.66%,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下降211.77% [1] 业务分析 - 诊断服务业务收入45.20亿元,同比下降12.86%,其中ICL收入41.73亿元,同比下降11.55%,主要受DRGS等控费政策影响,但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特检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0.31%,病原感染、血液肿瘤、神经免疫收入分别增长57%、51%、38% [2] - 诊断产品业务收入81.34亿元,同比下降6.36%,其中渠道产品77.87亿元,同比下降5.99%,自产产品3.47亿元,同比下降13.84%,主要受集采和业务战略重构影响 [2] 科技与创新 - 公司旗下医策科技完成国内首个病理AI领域行业数据标准,病理AI软件辅助医生判读诊断报告超300万份 [3] - 公司与华为云发布"迪安医检大模型","迪安智检"客户服务终端已服务8,000余家医疗机构、40,000多名医务人员 [3] - 2024年底在杭州数据交易所上市两款数据要素产品,通过数据产品安全合规审核 [3] 盈利能力 - 2024年综合毛利率下降3.28pct至28.01%,主要因诊断服务业务受行业影响,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98%、7.04%、2.51%、1.62%,同比变动-0.34pct、-0.02pct、-0.72pct、-0.03pct,整体净利率下降5.73pct至-1.39% [4] - 2024年第四季度综合毛利率27.90%,同比上升1.66pct,销售费用率11.61%,同比下降4.33pct,整体净利率-16.06%,同比下降9.33pct [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89亿、132.01亿、141.14亿元,同比增速3%、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5亿、7.29亿、9.13亿元,同比增速222%、68%、25% [5]
迪安诊断(300244):经营性业绩基本见底 数智赋能改革加速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96亿元,同比下降9.04%,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下降216.20%,扣非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下降228.96% [1] - 单四季度营业收入29.38亿元,同比下降5.71%,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下降118.48%,扣非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174.33%,利润下滑主要受新冠应收减值及子公司商誉计提影响 [1] - 毛利率28.01%,同比下降3.27pp,净利率-1.39%,同比下降5.73pp,主要因医疗反腐、市场竞争加剧及减值影响 [2] 运营管理 - 销售费用率9.98%(-0.33pp),管理费用率7.04%(-0.02pp),财务费用率1.62%(-0.02pp),研发费用率2.51%(-0.72pp),期间费用率持续优化 [2] - 单四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53亿元,环比Q3的3.33亿元显著提升,应收款及票据74.25亿元,较Q3末减少12.71% [2] 诊断服务业务 - 诊断服务收入45.20亿元,同比下降12.86%,其中ICL业务收入41.73亿元 [3] - 特检业务收入18.22亿元,占比40.31%,病原感染增长57%,血液肿瘤增长51%,神经免疫增长38% [3] - 新增战略客户1535家,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2.82%,精准中心累计90家(53家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 [3] 产品业务与AI布局 - 产品业务收入81.34亿元,同比下降6.36%,自有产品收入3.47亿元(-13.90%),渠道产品收入77.87亿元(-5.99%),战略性业务占比提升至20% [4] - 自产业务聚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核酸质谱等领域,AI领域完成国内首个病理AI行业数据标准,辅助诊断超300万份,"迪安医检大模型"落地30家三甲医院,"迪安智检"系统覆盖8000余家医疗机构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123.81/131.17/139.35亿元(同比+2%/6%/6%),归母净利润4.29/7.38/9.30亿元(同比+220%/72%/26%)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0/12/9倍,ICL及自产业务有望恢复,AI生态加速拓展 [5]
迪安诊断:2025一季报净利润-0.21亿 同比下降191.3%
同花顺财报· 2025-04-29 00: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344元,同比下降192.72%,2024年同期为0.0371元 [1] - 每股净资产10.47元,同比下降12.46%,2024年同期为11.96元 [1] - 营业收入23.65亿元,同比下降20.45%,2024年同期为29.73亿元 [1] - 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191.3%,2024年同期为0.23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0.32%,同比下降203.23个百分点,2024年同期为0.31% [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21.95%,较上期减少2352.83万股 [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957.58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26% [2] - 徐敏减持267.46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59% [2] - 华宝中证医疗ETF增持0.99万股,持股比例升至3.26% [2] - 蔡自巍增持78.66万股,持股比例升至1.37% [2] - 长城消费增值混合A、BARCLAYS BANK PLC、阿布达比投资局新进前十大股东 [2] - 法国巴黎银行、高盛国际、摩根士丹利退出前十大股东 [2] 分红政策 - 本次未公布分红送配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