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同仁堂高管大换血,能否扭转利润下滑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9:36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微增0.06% [2] -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2] - 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主要因原材料采购支出减少 [4] 历史业绩趋势对比 - 2024年营收185.97亿元 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 同比下降8.54% 为五年来首次下降 [2] - 2021-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9.91%/19.12%/32.69% 2024年增速放缓至3.49% 2025年转为负增长 [2] - 2024-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幅仅0.02%/0.06% 较2021年22.58%和2023年30.02%增速大幅放缓 [2] 分行业经营数据 - 医药工业营收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12%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 [4] - 医药商业营收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0.85% 毛利率下降0.32个百分点 [4] - 行业间抵消额29.46亿元 [4] 原材料成本影响 -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系列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涨至2024年12月170万元/公斤 涨幅达198.25% [3][4] - 2025年7月价格回落至150万元/公斤 [3] - 2025年4月相关部门允许进口牛黄试点 扩大原料获取途径 [4] 管理层重大变动 - 2025年6月总经理张朝华/总会计师温凯婷/董事杨利集体离任 [5][6][8] - 2025年7月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友离任 [8] - 2025年8月董事长邸淑兵/董事孙恺离任 [8] - 张朝华接任董事长 陈加富任总经理 潘宝侠任总会计师 [6][8] 公司业务基础与挑战 - 拥有350余年历史 产品覆盖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400余个品规 涉及心脑血管/补益/妇科等领域 [8] -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高企/整合天津同仁堂60%股权/产品质量及商标冒用等信任危机 [9]
【同仁堂(600085.SH)】医药零售行业承压,母公司经营稳健——2025年中报点评(王明瑞/黄素青)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04 0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扣非归母净利润9.42亿元同比下降5.03% [3] - 经营性净现金流19.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主要因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减少采购支出 [3] - Q2单季度营收44.93亿元同比降0.06% 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降18.38% 毛利率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至42.84% [4] 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工业营收65.62亿元同比增长1.38% 医药商业营收60.55亿元同比增长0.40% [4] - 前五大产品营收合计30.90亿元同比增长1.40% 占医药工业营收比重达47.09% [4] - 母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07%和5.37% 通过成本管控和市场拓展实现稳健经营 [5] 子公司业绩分化 - 同仁堂科技营收同比下降7.69%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1.01% 扣除股权出售影响后净利润降11.39% [5] - 同仁堂国药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15.99%和8.23% 港澳地区销售实现恢复性增长 [5] - 同仁堂商业净利润同比下降21.99% 受医改政策及药店竞争影响 门店数量达1281家较年初净增30家 [5] 战略与政策影响 - 推出典藏版安宫牛黄丸和体培有机安宫牛黄丸新品规 丰富精品产品矩阵 [6] - 进口牛黄试点政策扩大原料获取途径 缓解天然牛黄供需矛盾 [6]
广誉远:聘任任岩为公司财务总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0:31
核心人事变动 - 财务总监王俊波因工作调整辞职 仍担任公司副总裁 [1] - 副总裁任岩辞职 同时被提名为新任财务总监候选人 [1]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已审议通过新任财务总监提名议案 [1] 财务总监任命程序 - 董事长提名任岩担任财务总监 经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 [1] - 任岩财务总监任期至第八届董事会届满 [1] 业务收入结构 - 2025年1-6月医药工业收入占比89.39% 为主要收入来源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85% 医药工业(分类重复项)占比3.46% [1] - 养生酒业务收入占比3.29% [1] 行业同类事件 - 农尚环境出现财务总监王晓娟辞职情况 [2] - 万邦德聘任金正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2] - *ST宝实聘任李丽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2]
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17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15.93亿元,同比增长1.5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4.59亿元,同比增长51.56%,主要因对和黄药业会计核算变更产生一次性特殊收益 [3] - 扣除一次性特殊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27.82亿元,同比下降2.06%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9.89亿元,同比增长91.98% [2][21] 业务分部表现 - 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21.60亿元,同比下降4.50% [3] - 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294.33亿元,同比增长2.17% [3] - 工业板块贡献利润人民币11.50亿元,商业板块贡献利润人民币17.94亿元 [3] 研发创新进展 - 研发投入人民币11.48亿元,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9.44%,其中研发费用人民币9.59亿元 [3] - 新药管线共计56项,包括创新药管线44项 [4] - I001片(SPH3127)高血压适应症NDA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完成注册检验与核查 [5] - 参芪麝蓉丸(中药1.1类)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5] - SRD4610(藿苓生肌颗粒)在美国提交pre-IND申请并获得FDA受理,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5] - B001和B007(抗CD20抗体药物)完成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 [6] - SHPL-49注射液(化药1类)完成II期临床试验 [6] 战略投资与业务拓展 - 完成收购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10%股权,合计持有60%股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1] - 医药商业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42亿元,同比增长22.6% [14] - 进口总代品规新增25个,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75亿元,同比增长11.7% [14] - 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25.7亿元,医美业务收入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18.8% [14] - 与博安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度拉糖肽注射液(BA5101)中国大陆独家全渠道推广及总经销权 [14] 运营效率与成本管理 - 实施黑带项目和重点改善项目35项、绿带项目112项,通过集中采购节约中药材采购成本约人民币698万元,降本幅度8.6% [9]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09%,管理费用同比下降7.21% [21] 零售与新业务发展 - 信谊微生态在"618"期间实现抖音单场直播GMV人民币3,800万元,天猫平台GMV同比增长302% [12] - 发布"上药新零售一体化战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一体化新零售体系 [14] - 拓展女性抗衰赛道,"青春双歧"新产品首发GMV达人民币1,300万元 [12]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再度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第407位和全球最具价值医药品牌榜25强第19位 [3] - 拥有1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市级绿色工厂及8家"无废工厂" [17]
柳药集团(603368):批发及工业短期承压,激励彰显信心
华泰证券· 2025-08-29 19: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3.61元人民币[1][5][7]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业绩短期承压,但2Q25收入增速环比改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发展信心[1][3] - 批发业务受政策影响下滑,工业业务平稳,零售业务稳定增长,公司聚焦经营质量提升和回款管理[2][4]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但看好政策影响消化后业绩改善[5]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103.01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7.5%),扣非归母净利润4.22亿元(同比-7.6%)[1] - 2Q25收入49.84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7.3%),环比1Q25收入增速-7.9%明显改善[1] - 1H25毛利率11.07%(同比-0.74pct),主要因集采影响部分业务毛利率下降[4] - 1H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843万元(同比+78.07%),回款管理优化[4] 业务分部表现 - 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0.31%),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8.12%),其中万通收入0.99亿元(同比-26.4%),净利润0.29亿元(同比-44.7%)[2] - 批发收入80.51亿元(同比-4.70%),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9.11%),受集采品种扩面和院端控费影响[2] - 零售收入16.43亿元(同比+3.62%),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0.20%),保持平稳增长[2] 股权激励计划 - 2025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2025-2026年扣非净利润(剔除股份支付)较2022-2024年均值增长率目标值6%/12%,医药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值20%/30%[3] - 员工持股计划考核目标:2025-2026年扣非净利润增长率目标同上,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归母净利润比值目标值100%/100%[3] - 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对业绩高质量增长信心[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5/8.9/9.2亿元(较前值下调3%/2%/2%),同比-0.7%/+4.9%/+3.7%[5] - 对应EPS 2.14/2.24/2.32元[5] - 分部估值:工业业务2025年EPS 0.66元,给予13x PE;批发业务2025年EPS 1.20元,给予10x PE;零售业务2025年EPS 0.28元,给予11x PE[5] - 当前股价18.18元(截至8月28日),市值72.21亿元人民币[7][8]
九州通: 九州通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6 20: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11.06亿元,同比增长5.1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70% [2] - 扣除非经常性净利润9.52亿元,同比下降19.34%,主要因防疫物资应收账款及医院客户账期延长导致减值准备增加 [2] - 剔除减值因素影响后,归母净利润15.87亿元(同比增长31.44%),扣非归母净利润10.94亿元(同比下降7.33%) [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3.8亿元,因应收账款清收力度加大 [2][7] 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分销核心业务销售收入676.34亿元,同比增长6.04% [8] - 医药工业自产及OEM业务收入15.93亿元,同比增长10.77% [8][12] - 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24.66% [8][52] - 总代品牌推广业务(CSO)规模95.91亿元 [8][10] - 药九九B2B电商平台及零售电商服务平台收入106.36亿元,同比增长21.08% [8][24] 战略实施进展 - "三新两化"战略投入增加,药九九B2B、好药师零售、京丰制药等主体人工成本投入2.45亿元(同比增长21.62%) [3] - "三花"人才引进成本投入5520万元(同比增长110%),引进关键岗位人才553人 [9] - 公募REITs发行募集资金11.58亿元,公众认购倍数达1192倍,新增净利润4.38亿元 [2][37] - Pre-REITs首期募集16.45亿元,覆盖上海、杭州、重庆三处仓储资产(总建筑面积24万㎡) [39] 零售与数字化业务 - 好药师"万店加盟"门店数达31,535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18] - 加盟店销售额34.18亿元,同比增长41.30% [18] - B2C电商总代总销业务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3.96%),抖音/快手渠道增长95% [22][23] - 研发投入1.46亿元,推进AI技术在辅诊、客服、采购等场景应用 [9][33] 行业地位与ESG建设 - 公司位列《财富》"中国企业500强"第165位 [4] - 主体信用评级升至AAA(医药流通领域唯一民营AAA企业) [7] - ESG评级获万得AA、中诚信绿金A+等,捐赠善款及物资1137.81万元 [6] - 2024年度现金分红9.97亿元,上市累计分红及回购超60亿元 [5] 新兴业务拓展 - 医美业务收入5.83亿元(含税),同比增长48.64%,合作服务机构11,072家 [51] - 中药业务收入28.30亿元(含工业),同比增长19.05%,构建全产业链闭环 [46] - 医疗器械收入195.29亿元,同比增长18.34%,医疗设备销售36.4亿元(增41%) [42][44] - 九医诊所会员店超2,400家,AI辅诊平台月均使用5.1万次 [29][30]
海正药业: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开转让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1:05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为优化业务结构、聚焦医药工业核心优势领域以提升整体利润率与资源配置效益 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1][2] - 医药流通行业呈现集中度持续提升、渠道不断下沉、供应链加速数字化等发展趋势 但该业务并非公司核心优势领域 [2] 交易标的与定价 - 交易标的为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评估基准日2025年5月31日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39,223.39万元 增值率11.25% [1][8] - 拟以43,000.00万元作为公开挂牌底价 最终转让价格以公开挂牌成交价为准 [1][2] - 公司初始取得成本为18,932.90万元 [2] - 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 因更具确定性和审慎性 评估值总资产209,178.34万元 负债169,954.96万元 [8] 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 标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30日 注册资本13,600万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为药品批发、兽药经营、医疗器械销售等 [3][4] - 2024年追溯调整后营业收入424,452.50万元 净利润2,988.02万元 扣非净利润2,862.23万元 [7]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资产总额210,039.00万元 负债总额139,229.78万元 净资产70,809.22万元 [7] - 公司为标的公司提供担保余额62,783.62万元 包括银行贷款43,900万元、国内信用证5,990.35万元、银行承兑汇票12,893.27万元 [5] 交易安排与审批 - 交易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进行 尚不能确定交易对象及是否成功摘牌 [2][9] - 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尚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2][3] - 转让协议将约定担保处理方式 标的公司未委托理财且未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5]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预计每年减少合并营业收入30多亿元(基于2024年医药经销收入) [10] - 有利于公司回笼资金 聚焦复杂制剂、合成生物学产业等战略领域 提升净利润率等指标 [9][10] - 合并报表最终投资收益取决于实际摘牌价格及股权交割时点账面价值 [10]
海正药业:拟公开转让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2:30
公司业务调整 - 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对外转让持有的省医药公司100%股权以优化业务结构并聚焦医药工业核心优势领域 [1] - 转让标的评估基准日2025年5月31日对应评估价值为3.92亿元 挂牌底价设定为4.3亿元 [1]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结构中医药生产占比61.77% 药品销售占比35.86% 其他业务及行业占比合计约2.37% [1] 行业发展趋势 - 医药流通行业呈现集中度持续提升 渠道下沉 供应链数字化加速三大特征 [1] 公司财务数据 - 公司当前市值达137亿元 [2] - 公司收盘价为11.45元 [1]
广誉远:神农科技集团增持计划完成,增持约272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21:33
公司增持计划实施 - 控股股东神农科技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约272万股,增持比例为0.56%,增持金额约5003万元人民币,增持计划实施期限于2025年8月25日届满 [1] - 截至发稿,广誉远市值为105亿元 [1]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广誉远的营业收入构成为:医药工业占比89.39%,其他业务占比3.85%,医药工业占比3.46%,养生酒占比3.29% [1]
浙江震元: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1:0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49%至12.83亿元,主要因子公司震元医药增资扩股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所致[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9.27%至5,626.37万元,主要得益于震元医药增资扩股产生的投资收益[3][15] - 公司医药流通板块引入战略投资者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更名为华润震元医药,致力于打造省级院外市场领军企业[8][16] - 合成生物学业务进展显著,震元生物上虞基地项目预计三季度投产,并参与多个氨基酸产品行业标准申报[13][1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下降34.49%,主要因震元医药不再纳入合并范围[3][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26.37万元,同比增长29.27%[3][15] - 扣非后净利润3,011.73万元,同比下降20.32%[15] - 基本每股收益0.17元/股,同比增长30.77%[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主要因销售收款减少[21] - 货币资金5.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34%[24] 业务板块分析 - 医药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下降22.49%,毛利率52.79%[21][23] - 原料药收入1.02亿元,同比下降31.82%[21] - 制剂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16.47%[21] - 医药商业收入9.97亿元,同比下降37.27%,毛利率17.57%[21][23] - 药品中成药批发收入2.19亿元,同比下降71.01%[23] -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59%[23] - 零售收入5.85亿元,同比下降5.58%[21][23] - 国外收入3,110万元,同比增长120.30%,毛利率66.26%[21][23] 战略合作与资本运作 - 震元医药成功引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更名为华润震元医药[8][16] - 公司持续推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目前处于交易所问询回复阶段[16] - 长期股权投资8,987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加,主要因震元医药不再纳入合并范围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24] 研发与创新 - 震元制药获得专利授权1项,新增申请1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5项[12] - 震元生物被授予"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组氨酸产品获得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立项[13][14] - 震元饮片推进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山茱萸国际标准申报工作[14] 门店运营情况 - 震元连锁拥有177家门店,总面积31,723平方米[10] - 绍兴市内174家门店,收入5.40亿元[10][11] - 绍兴市外3家门店,收入171万元[10][11] - 线上销售额2,861万元,同比增长12.76%[11] - O2O平台销售额2,014万元,同比增长14.26%[11] - B2C平台销售额146万元,同比下降59.12%[11] - 手机商城销售额701万元,同比增长67.81%[11] - 关闭6家门店,导致销售额减少91万元[11]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医保政策从单纯"降价"转向"保障供应、兼顾质量与企业合理利润"[6] - 国家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6] - 合成生物制造被列为重点发展工程,中央财政专项投入超百亿元[7] - 国家推进"基层中医馆全覆盖"工程,要求2025年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7]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震元生物上虞基地项目完成场外工程、污水废气处理安装等,预计三季度投产[17] - 震元饮片年加工产能约3,000吨,在全省规模和技术含量方面名列前茅[14] - 固定资产4.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主要因震元生物在建工程转固所致[24] 品牌与文化价值 - 震元堂创建于1752年,是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19] - 拥有震元堂、光裕堂、老三瑞等老字号品牌,门店经营历史逾百年[20] - 震元堂传统中医药文化是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饮片加工工艺得到完整保留[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