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底盘
icon
搜索文档
立讯精密:公司汽车业务主要包含整车线束、连接器等产品
证券日报· 2025-11-11 18:11
公司汽车业务范围 - 公司汽车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整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动力系统及智能底盘等 [2] - 公司明确表示不从事整车制造业务 [2]
AMS 2025规模再扩容,彰显汽车行业强劲发展势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11 10:46
规模突破38.3万平方米,首次启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全部15个展馆,全球超7000家企业参展。 近日,记者从展会主办方了解到,2025年Automechanika Shanghai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AMS)将于11月26至29 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揭幕。本届展会延续"创变·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汇集产业链各环节行业领军品牌企业,带来前沿技术产品展示,打造思 想交流与科技融合碰撞的舞台。20余年来,展会始终密切关注汽车行业的市场动态与未来趋势,面向海内外汽车制造与应用领域的从业者及消费者,发挥信 息交流、行业推广、商贸服务及产业教育的综合服务功能。 本届AMS展会展品范围覆盖从研发设计、制造,到销售、服务端的产业全景生态,呈现驱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产品、技术与服务。重点展示板 块包括部件及组件、电气及电子系统、用品及改装、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诊断及修理/车身及喷涂、轮胎轮毂等核心领域。同时将迎来15个境外国家及地区 展团,面积增幅近20%,其中韩国、泰国、土耳其等均较去年规模有显著扩大,阿联酋、波兰、德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西班牙、新加坡、印度、英 国、意大 ...
京津冀携手筑起新能源汽车“配套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9 07:48
项目概况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汽车核心零部件标准厂房项目获得批复,将作为产业集中承载空间[3] - 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包括标准化厂房、配套楼、能源中心及配套设施[3] - 生态港总体规划占地面积超过8000亩,分为北京顺义、天津武清和河北廊坊三个园区[3] - 北京顺义园区规划面积2500亩,主导方向为汽车电子、汽车智能、汽车品质升级[3] 产业发展与战略意义 - 项目旨在解决京津冀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本地零部件配套不足问题,降低从长三角等地区远途运输关键零部件的高成本[3] - 通过招引扩大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加速落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和项目,提升零部件自主可控能力[4] - 生态港将助力北京汽车产业持续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更多活力[4] - 项目将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创新与生态融合高地[4] 项目分期与配套布局 - 项目分三期:一期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智能驾驶系统等,预计2026年6月前投运[4] - 二期布局电机电控系统、智能座舱、智能车载光、共享仓储等,预计2027年12月前投运[4] - 拓展区聚焦新材料体系、车载智能汽车计算平台、标准厂房等,预计"十五五"末投运[4] - 建成后将形成"30分钟配套圈"覆盖顺义区内理想汽车、北京现代等基地,"1小时配套圈"覆盖北京市内其他基地,"2到3小时配套圈"实现与天津、河北的协同[4] 最新进展与企业入驻 - 智能底盘企业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激光雷达制造商北京万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落地生态港顺义园[6] - 上海同驭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北方总部,并在"十五五"期间新建多条智能化产线,打造面向北方市场的研发与制造中心[6] - 北京万集科技将以激光雷达为核心切入点,聚焦乘用车市场的定制化研发,加快成果转化与批量配套[6] - 两家核心零部件企业的入驻将补强园区产业链关键环节,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6]
理想向合作伙伴分享未来三年的战略展望
理想TOP2· 2025-11-05 18:29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在2025年10月30日举行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题为“共赢·创新·链接”,并分享了未来三年的战略展望[3][5] - 公司总裁马东辉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回顾过去业绩并阐述面向未来的发展路标[9] - 公司管理层在2025年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上表示将加速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迭代速度,目标在2026年使整车产品力和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超过2022年L9时代的领先程度[3][4] 技术成果展示 - 大会通过“智链公园”展区集中展示了与合作伙伴协同创新的全链路技术成果,包括AI大模型驱动的柔性制造、连山系统、星环OS、高阶辅助驾驶、新一代动力电池、超充网络及智能底盘[3][20] - 大会设置了无人接驳体验、机器人手作咖啡等互动环节,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智能出行的未来[24][26] 合作伙伴生态 - 公司传播供应链文化“W.I.N.”,即共赢、创新、链接,旨在共建合作伙伴生态圈[2] - 来自全球的六百余名合作伙伴参会,大会为致敬十年同行伙伴举行了颁奖典礼,颁发了技术贡献奖、卓越质量奖等多个奖项[5][27][32] - 公司强调将继续秉持“共赢·创新·链接”的文化,与全球合作伙伴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32] 政企合作与产业环境 - 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周伟在大会上致辞,指出常州作为新能源之都,致力于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并将深化产业链协同[6][8] - 理想汽车与常州的故事被描述为政企同心、彼此成就的最佳范本[6]
智能底盘,L3的“AI安全员”?
36氪· 2025-11-03 13:02
智能底盘技术市场与产品动态 - 凯迪拉克新款CT6旗舰版售价32.99万元,配备了与500万元级法拉利SF90同源的第四代MRC电磁悬架,将高端功能下放至30万元级别[1] - 市场上涌现多款知名智能底盘系统,包括华为"途灵底盘"、比亚迪"云辇底盘"、蔚来"天行底盘"、上汽"灵蜥底盘"等,许多20万元级电动汽车已搭载先进智能底盘技术[3] -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底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2027年有可能突破千亿元[5] 智能底盘的定义与功能 - 智能底盘是通过电子控制、环境感知等智能化技术控制底盘,使车辆能自行调节动态表现,如车身姿态、底盘软硬、操控精准度等[11] - 其功能包括帮助驾驶员减少操作难度和精力,提升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例如蔚来ET9以150+km/h高速进行爆胎测试即展示了其在安全方面的能力[13] - 线控转向、线控制动、主动悬架、后轮转向、原地掉头、蟹行模式、ABS、ESP等均可被视为智能底盘相关功能[15] 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融合的必要性 - 智能底盘是保障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技术,对智能汽车安全、可靠行驶具有重要意义[16] - 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的协同失衡是造成部分辅助驾驶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两系统间信息脱节可能导致车辆在危险路况下失控或发生碰撞[18] - 汽车产业要迈向L3以上自动驾驶时代,必须解决底盘域涉及的速度、制动、转向等功能的安全性问题[20] 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的融合路径 - 深度融合智能底盘域和辅助驾驶域是保障整车行驶安全的关键,未来端到端大模型应实现从感知到车轮的端到端控制[21] - 需将整车视为闭环系统,打通自动驾驶、智能底盘等所有行驶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交互与协同决策,例如在路面湿滑时综合评估后放弃超车[23] - 自动驾驶和智能底盘的功能迭代应同频,避免因系统不匹配导致功能失效或增加安全风险,例如悬架和车速需能同步调节以适应过弯[25] 行业趋势与展望 - 随着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迭代速度下滑,智能底盘已成为车企寻求产品差异化体验与技术迭代的关键抓手[26] - 目前多数车企的智能底盘技术开发时间尚短,且与辅助驾驶独立开发,二者深度融合在当下存在困难,但融合的大趋势不会改变[26] - 行业判断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完美融合后,高等级自动驾驶将真正向大众招手,这样的时代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到来[26]
汽车创新不止在自动驾驶
董扬汽车视点· 2025-10-30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技术进步,已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不应仅聚焦自动驾驶,十五五规划应拓宽创新视野 [1][2][3] - 行业具备特大市场规模、最全产业链、成本效率、创新资源与体制机制五大优势,应自信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 [3] - 十五五期间需关注工艺材料、基础技术、智能底盘、互联网新业态、高端芯片、动力电池六大创新方向 [4][5][6][8][9][11] 十四五技术进展总结 - 电动化与智能网联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车身热成型高强钢实现批量应用,比例远高于国际水平且成本大幅下降 [2] - 高端底盘悬架技术(如双横臂前悬、五连杆后悬、主动悬架)从高档车普及至多车型,成本明显降低 [2] - 智能化生产工厂快速普及,预计五年后水平与数量将领先世界 [2] 十五五技术创新建议 工艺与材料领域 - 车身结构仍基于百年薄钢板点焊工艺,存在巨大创新空间,特斯拉大型压铸铝底盘印证技术突破可能性 [4] - 中国特大规模产业链为工艺材料创新提供条件,可摆脱跟随策略并引领行业 [4] 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 - 需开拓新科研方向,长安汽车人因工程实验室结合航空航天技术,从视觉听觉等多维度提升驾驶体验,处于世界领先 [5] 智能底盘领域 - 比亚迪、长安等企业推出新结构产品,线控制动、主动悬架等技术迅速普及 [6] - 清华大学研究水平世界领先,行业会议将智能底盘列优先议程,十五五预计更多功能落地 [6][7] 互联网新业态 - 纸质说明书与传统4S店将消失,转向线上线下销售结合,保险业与车企合作精准定价 [8] - 用户数据分析驱动产品开发,软件收费普及,围绕用车的商业服务模式创新 [8] 自动驾驶高端芯片 - 芯片需求边界不清晰,需汽车、芯片、软件三行业协作定义 [9] - 英伟达等芯片为多用途设计,非汽车最优方案,马斯克曾质疑其性能 [9] - 中国需攻克7纳米及以下制程,5年内可能突破,但需避免外部供应链风险 [9] -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组织行业攻坚IP核、工具链等关键环节 [10] 动力电池系统 - 安全性需扩展至法规最高车速并留冗余,满足出口需求 [11] - 回收环节拆解难,制约电池再利用 [11] - 冬季掉电问题待解,全生命周期维护技术(如电芯预测、梯次利用)需领先世界 [12] - 火灾灭火技术待突破,需建设稳定补能体系并与电力改革协同 [12] - 人工智能赋能电池全流程,精准掌控安全性比追求单一性能更重要 [13]
宁波华翔(002048):25Q3海外减负带动盈利回升 机器人业务进展加速
新浪财经· 2025-10-29 16:36
业绩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6.0%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9亿元,同比下降87.6% [1] - 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增长63.7%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收入63.5亿元,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4.1%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6亿元,同比增长150.9%,环比实现扭亏 [1] - 第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7亿元,同比增长158.6%,环比增长27.5% [1] 收入表现与驱动因素 - 第三季度收入短期承压主要系欧洲业务剥离影响 [1] - 公司积极拓展比亚迪、吉利、赛力斯奇瑞等自主头部客户 [1] - 海外市场深化聚焦于北美战略市场,剥离欧洲业务后轻装上阵 [1] - 后续收入有望重回增长通道 [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18.1%,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7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塑料、螺纹钢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回落 [2] - 欧洲亏损板块剥离亦对毛利形成正向贡献 [2] - 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8.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个百分点,费用管控保持平稳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率为7.3%,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剔除第二季度特殊事项后环比增长1.4个百分点 [2] 新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已获深交所受理,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9.21亿元,重点投向智能底盘与机器人领域 [2] - 子公司上海华翔启源与上海智元签署三年全尺寸双足机器人代工协议,预计下半年出货超1,000台,明年起加速放量 [2] - 公司持续布局机器人轻量化PEEK材料,参股公司宁波峰梅匹意克总产能规划1.2万吨,首期4,000吨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投产 [2] - 目标将PEEK材料成本降至20万元/吨,2027年后有望形成新利润增长点,构建差异化优势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85.1亿元 [3] - 预计202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04.6亿元 [3] - 预计202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32.2亿元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4亿元 [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 [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5亿元 [3]
《2025中国汽车技术首脑(CTO)闭门峰会共识》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00:18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相互赋能、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方位转型升级新阶段 [1] - 产业生态正由传统整零分工向跨产业协同融合加速演进 [1] - 汽车技术体系经历系统性重塑,创新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前沿科学探索与技术研发应用齐头并进 [1] - 产业技术创新迎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颠覆性成果不时涌现 [1] 国际化战略 - 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深度融入全球、全面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 [1] - 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技术品牌引领作用,树立创新驱动、品质卓越的中国汽车产业新形象 [1] 技术创新与合作重点 - 联合开展创新趋势预见与技术路线研判,共同推进新一代动力电池、智能底盘、车用人工智能等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原创性技术布局 [2] - 携手构建有助于前沿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创新生态,合力推动智能电动车辆交叉学科建设发展,引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育 [2] -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将用户需求融入技术与产品研发迭代的全流程 [2] - 围绕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智能驾驶功能标准、智能网联测试评价等领域加强标准法规联合研究 [2] 行业生态与传播环境 - 共同构建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企业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新技术、新功能、新模式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投放市场前得到充分验证 [2] - 开展客观、务实、负责任的技术宣传,避免夸大其词和模糊表述,以技术标准共建为抓手探索形成行业共识性的技术表述规范 [3] - 共同推动面向公众的技术科普,提升公众对技术成果及其功能边界的准确认知,增强技术推广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3] - 充分利用行业组织与科技社团的桥梁作用,围绕学术交流、协同创新、标准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化企业间交流与合作 [3]
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即将召开,三大同期活动驱动“汽车产业拥抱人工智能”
江南时报· 2025-10-21 15:18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将于11月6日至8日在苏州举行 [1] - 论坛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特别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主办 [1] - 论坛以“汽车产业拥抱人工智能”为年度主题 [1] 核心议题与焦点领域 - 论坛聚焦智能网联、制造装备、低空经济、电池安全、汽车芯片等前沿领域 [1] - 活动旨在汇聚政产学研各界权威代表,共绘汽车制造智能化发展新蓝图 [1] 同期活动一:场景及案例展示专区 - 首次征集并发布汽车突破性前沿科技、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底盘、智算芯片等创新成果案例 [2] - 设置专区展示经专家审核遴选的案例,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搭建展示平台 [2] - 活动旨在为“汽车+AI”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2] 同期活动二:工业母机产需对接 - 集中展示工业母机企业在汽车及零部件加工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与成果 [2] - 组织工业母机企业赴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现场对接和面对面洽谈 [2] - 旨在打造高效的“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产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与高端工业母机的规模化应用 [2] 同期活动三:未来科技巡礼现场展演 - 设置“动静结合”的多元化展示板块,构建沉浸式实景交流空间 [2] - 静态展区系统呈现苏州汽车产业布局、智能制造与先进装备创新成果、检验检测技术典型案例及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产品 [2] - 动态演示区聚焦智能底盘创新展示、新能源车智能驾驶辅助实时演示、智能集成家电互动体验、天路飞行器首飞等前沿场景 [2] - 通过嘉宾分组参观和沉浸式体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2] 论坛目标与预期影响 - 论坛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的实践平台,通过“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的深度汇聚 [3] - 旨在共同梳理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路径与机遇,为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与生态构建注入动力 [3]
29亿元定增获受理!宁波华翔已“子弹上膛”……
搜狐财经· 2025-10-20 21:56
融资与资本运作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拟发行不超过总股本30%的股票 即不超过2.44亿股 募资总额不超过29.21亿元 [1] - 募资净额将用于芜湖 重庆基地建设及研发中心等项目 重点投向智能底盘和机器人领域 [1]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与象山工投 上海智元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体系 [1] - 成立华翔启源并与智元机器人签订三年委托生产合同 生产其部分全尺寸双足机器人产品 [1] - 华翔启源已承接智元机器人"远征系列"全尺寸双足机器人的模组及本体总成代工 并开始交付 [1] - 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实现全尺寸双足机器人出货量超1000台 明年将高速放量 [1] - 公司目标不止于代工 未来将具备总成装配 供应链管理 设计开发三足支撑的ODM能力 [4] - 目前在人形机器人业务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 预计2025年营收约5000万元 2026年营收有望突破2亿元 [4] 新材料与产业链布局 - 参股公司宁波峰梅匹意克新材料与吉林大学达成聚醚醚酮材料核心专利合作 专利许可期20年 [3] - 双方将共建PEEK材料生产基地 未来总产能规划达1.2万吨 其中2026年四季度将率先投产4000吨 [3] - PEEK材料项目目标是将每吨成本降至20万元 该材料具备耐高温 耐腐蚀 轻量化等特性 [3] - 若实现PEEK材料与机器人 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业务联动 预计2027年后将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4] 智能底盘业务发展 - 制动 转向 减震三大领域的智能底盘是公司未来5年拓展的主营产品品类 [6] - 本次募投项目的研发中心将聚焦于智能底盘关键系统自主研发 包括线控制动 转向及主动悬架等子系统 [6] 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 - 公司发布业绩跨越式增长目标 预计销售额从今年280亿元跃升至2030年600亿元 [4]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一路走高 截至10月20日累计涨幅达164.78% 9月30日股价创历史新高40.60元/股 [6] 产能与基础设施建设 - 宁波华翔象山具身智能产业基地及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 正致力于工业物流 文旅导览等垂直场景的数据采集与解决方案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