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底盘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侯福深:汇聚科技创新等“五大合力” 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证网· 2025-09-30 16:15
具体来看:一是协同创新,破解"内卷"困局。随着汽车技术体系从机电一体化向机械、电子、算力、数 据等融合演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成为关键,需要在全固态电池、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底盘等 前沿方向,以及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基础领域,加强联合攻关,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创新 动力。 二是供应链协同,提升产业韧性。亟须构建数据驱动、互联互通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实现"研产供销 服"全链条的数字化贯通,提升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李嫒嫒)9月29日,历时三天的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落下帷幕。在当天 的大会闭幕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一场系 统性变革,技术加速迭代、新旧动能转换、市场结构调整、产业生态重构,同时,产业焦虑情绪与盲目 应对现象不时显现。为此,本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主题聚焦于"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旨在引导 全球产业界理性应对变革,共同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四是标准共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是避免低水平竞争,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需加 快全固态电池、车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标准研制。 围绕如何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可 ...
专家倡议共汇五大合力 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8:46
四是标准共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标准是避免低水平竞争、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需加快全 固态电池、车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标准研制,推进智能驾驶功能分级、数据安全等标准支撑,推动全 球标准互认。 五是开放合作,共迎全球挑战。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课题,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平等互惠的原则,通过 国际对话协调破解贸易壁垒,共建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 围绕如何推动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侯福深提出应汇聚"五大合力": 一是协同创新,破解"内卷"迷局。随着汽车技术体系从机电一体化向"机械、电子、算力、数据"融合演 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成为关键。需在全固态电池、智能驾驶、智能底盘等前沿方向,以及汽 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基础领域加强联合攻关,为产业注入持续创新动力。 二是供应链融通,提升产业韧性。面对产业链主体拓展与价值体系重构,亟须构建数据驱动、互联互通 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实现"研产供销服"全链条数字化贯通,提升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人才培育,夯实转型根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应推动学 科体系重构,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汽车人才评价机制,构建"技术研发+ ...
多项新能源车前沿技术亮相海南
海南日报· 2025-09-28 09:26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举办多场公众活动 多项新能源车前沿技术亮相海南 大会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汇聚了50多家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包括深蓝汽车、大众、宝马、奔 驰、丰田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神州租车、海南海马、浩思动力、无锡星驱动力、海康智联等,展品 涵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汽车电控、智能底盘、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综合零部件等多项前沿技术 及产品。 9月28日09:00-17:00 9月29日09:00-12:00 9月27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产学研界代表围 绕探索未来交通出行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对话和交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海南日报海口9月27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长春)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9月27日至29日 在海口举办,为落实新能源汽车科学普及、推动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目标,大会除 了20场会议活动外,还同期策划了新能源汽车科普讲堂、新能源汽车技术及科普展等多个公众可参与的活 动。 本次技术展览全程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可零距离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感受科技、低碳新生 ...
2025智能底盘先锋计划启动发布暨测试规程技术研讨会召开
环球网· 2025-09-26 18:17
行业活动与目标 - 2025年9月25日重庆召开“2025智能底盘先锋计划启动发布暨测试规程技术研讨会” 汇聚30余家单位及80余名专家 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研讨智能底盘测试规程 旨在构建专业评价体系并为消费者提供选车用车依据 [1] -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表示该计划推动智能底盘技术规范化发展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提升出行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 [3] - 中国汽研零部件事业部副总经理强调以高水平标准体系引领技术发展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推进标准建设 形成行业认可的技术验证规程 [3] 计划实施与测试安排 - 中国汽研底盘部件研究中心主任介绍项目背景、目标与实施路径 会议正式启动先锋计划并通过专家评议遴选出首批入围测试车型 [5] - 中国汽研计划10月开展参测车型全面测试 12月向社会发布测试结果 测试车辆征集与准备工作将于研讨会后启动 [5] - 测试评价规程从安全、操控、舒适三大性能维度系统构建实测框架 采用“实车测试+专业评审”方法并设计多类贴近用户真实场景的特色测试项目 [5] 技术研讨与行业协作 - 与会专家围绕智能底盘实测进行全流程研讨 涵盖标准制定、测试方法及成果转化 为测试规程科学设计与落地实施提供支撑 [5] - 中国汽研将携手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汇聚行业力量共同推动智能底盘技术创新与标准共建 助力中国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 [6]
2025武汉汽车技术大会将于10月启幕,拟打造汽车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长江日报· 2025-09-05 11:30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武汉国际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将于10月11日至13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展出面积达6万平方米 吸引超过800家企业参展 涵盖研发 制造 供应链 智能化改造及投融资全产业链[1] - 大会目标为搭建成果展示平台 推动技术协同敏捷研发 探索整零平台化垂直整合 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跨域协同创新生态圈[1] 技术研发创新 - 推动成立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聚焦智能座舱 智能底盘 汽车芯片 热管理 新能源高压系统等关键领域 通过联合实验室模式实现敏捷研发 将整车研发周期压缩至14-18个月[1] - 举办八场专业论坛 覆盖新能源动力 智能网联 轻量化材料 AI驱动数字化转型 产业投融资等前沿技术领域[2] 产业协同与商业合作 - 组织汽车集采与团购活动 探索以展会流量撬动销量增长模式 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建设[2] - 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与武汉智驾汽车产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 区域产业定位 - 汽车产业作为湖北武汉支柱产业 正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方向转型 武汉具备雄厚产业基础和科创资源 成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热土[2]
华域汽车(600741):业绩稳健 股权收购加码电动智能化
新浪财经· 2025-08-30 08:53
财务业绩表现 - 25H1收入846.8亿元同比增长9.6% 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0.7% [1] - Q2收入443.0亿元同比增长10.0%环比增长9.7% 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0.8%环比增长27.0% [1] - Q2毛利率同比提升0.1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5个百分点至11.9% [3] 业务板块分析 - 内外饰件业务25H1营收615.5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智能座舱业务营收602.2亿元同比增长11% [2] - 功能件业务25H1营收136.4亿元同比增长17.2% 子公司汇众营收86.1亿元同比增长28.4% [2] - 热加工板块25H1毛利率较24年全年提升8.2个百分点至4.6% 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 [3] 客户结构优化 - 上汽集团以外客户营收占比达65.5% 较24年全年提升3.3个百分点 [2] - 前十大客户中比亚迪 赛力斯 吉利 小米 奇瑞 小鹏等头部主机厂累计营收占比达22% [2] 战略布局与协同效应 - 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投资金额2亿元 [3] - 子公司汇众拟收购联创汽车电子5.3%股权 投资金额不超过1.55亿元 扩大智能底盘产品图谱 [3] - 有望受益于上汽与华为合作深化 配套尚界品牌贡献营收和利润增量 [3] 费用管控成效 - 25Q2销售费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至0.45% 管理费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4.68% [3] - 25Q2研发费率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至3.50%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1.1亿元/78.1亿元/87.1亿元 [4] - 给予公司25年13.6倍PE估值 目标价30.60元 [4]
华域汽车(600741):业绩稳健,股权收购加码电动智能化
华泰证券· 2025-08-29 17:4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30.60元人民币[1][5]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智能化转型加速 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逐步落地 大客户上汽与华为合作深化 业绩有望持续改善[1] - 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收购联创汽车电子5.3%股权扩大智能底盘产品图谱 强化全栈服务能力[4] - 上汽系外客户营收占比提升至65.5%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前十大客户中比亚迪、赛力斯、吉利等国内头部主机厂累计营收占比达22%[2] 财务表现 - 25H1收入846.8亿元 同比+9.6% 归母净利润28.8亿元 同比+0.7%[1] - 25Q2收入443.0亿元 同比/环比+10.0%/+9.7% 归母净利润16.1亿元 同比/环比+0.8%/+27.0%[1] - 25H1毛利率11.4% 同比-0.7% Q2毛利率11.9% 同环比分别+0.15/+1.05pct[3] - 热加工板块盈利明显改善 25H1毛利率较24全年提升8.2pct至4.6% 净利同比扭亏[3] 业务分析 - 内外饰件25H1营收615.5亿元 同比+10.9% 其中延锋汽车饰件智能座舱业务营收602.2亿元 同比+11%[2] - 功能件营收136.4亿元 同比+17.2% 子公司汇众营收86.1亿元 同比+28.4%[2] - 25Q2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0.45%/4.68%/3.50% 同比-0.22/-0.1/+0.25pct[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27年归母净利预测71.1/78.1/87.1亿元[5] - 基于25年13.6x PE给予目标价30.60元 较前值24.53元提升24.7%[5] - 可比公司25E PE均值为16.6x[5] - 预测25-27年EPS分别为2.25/2.48/2.76元[11]
华域汽车20250828
2025-08-28 23: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合并营业收入846.76亿元 同比增长9.55%** 主要得益于国内整车客户业务的提升[3] * **汇总口径营收1,233亿元 同比增长8.2%** 主要收入贡献来自内外饰板块和功能件板块[12] * **归母净利润30.42亿元 同比增长0.72%** 基本每股收益也呈现同样增长比例[2][3] * **扣非归母净利润26.81亿元 同比增长2.73%**[3] * **净资产68.26亿元 同比增长34.45%**[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3% 同比减少0.31个百分点** 主要受未分配利润增加影响[2][3] * **汇总口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2%** 内外饰件和功能件板块利润总额增长幅度高于整体增幅[12] 业务板块表现 * **功能件总成收入同比增长16%** 得益于与奇瑞合作并表零部件公司[2][4] * **内外饰件收入同比增长9.4%** 主要来自国内市场需求提升[2][4] * **电子电器板块收入下降5.3%**[2][4] * **热加工板块收入下降15%**[2][4] * **内外饰件利润与去年同期持平 实现16亿利润**[7] * **功能件利润增长2.8%** 在收入增长推动下实现[7] * **金属成型及模具板块利润下降** 受特斯拉产量下降影响 其主体企业相关业务减少[2][7] * **电子电器及热加工板块对整体影响有限** 因绝对值较低且波动幅度小[7] 客户结构变化 * **特斯拉营收占比降至第五位 占比5.6%** 从前三名降至第五位[2][5] * **比亚迪占比6.7% 占据第三位**[2][5] * **赛力斯占比6.4% 占据第四位**[2][5] * **小鹏首次进入前十大客户 贡献10亿元 占比1.2%**[2][5][26] *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企贡献增加** 小米 奇瑞及吉利等自主品牌和新能源 新势力企业表现抢眼[2][5] 市场与销售分布 * **业外销售占比65.5%**[2][6] * **海外销售占比19.8%** 尽管欧洲和北美市场回暖力度不大 总体海外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 但仍维持20%的收入贡献[2][6] * **北美和欧洲市场回暖度不够** 导致整体海外收入水平比去年有所下降 主要受地缘政治 关税等因素影响[22][24] 运营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较期初增长5.8%**[10] * **应付账款(含应付票据)增长5%**[10] * **存货比期初下降4.3%** 控制在一个健康水平[10] * **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绝对值金额比期初略有下降** 主要由于一些固定资产设备折旧期满[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提升** 主要归因于客户结算周期和一季度集中收到上一年底客户货款结算[1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 总体净借款减少**[1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去年同期差异不大** 总体保持在个位数水平[11] * **三项现金流对期末现金余额或净现金流入贡献约17亿元**[11] 投资与战略布局 * **上半年投资收益12.66亿元 91%来自合营企业及子公司的投资收益** 功能件板块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 对归母净利润产生正向贡献 总体投资收益绝对值上升1.3亿元[4][8] * **2025全年批准项目类投资预算约45亿元 上半年实际执行14亿元 占预算32%** 低于时间进度 智能与互联及轻量化比例较高 但绝对值仍然较低[13] * **主体投资集中的内外事件和盘件维持20%~30%的进度控制**[13] * **公司谨慎控制项目类投资 倾斜支持新能源 新势力及新客户研发项目** 以获得新业务增值 对冲成本不利因素[13][14] * **收购母公司持有的上汽青陶49%股权** 旨在打造智能座舱 智能底盘等智能平台 提升整体竞争力[4][15] * **上汽青陶半固态电池预计年内将在上汽MG4车型上小批量量产**[4][16] * **智能底盘业务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显著发展** 市场前景广阔 有望成为整车单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21] 风险与应对 * **北美关税提价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公司通过索赔和价格调整机制应对 已实现墨西哥本地化生产 减少从国内出口再转产的比例 并与全球主要客户进行多轮应对谈判以分摊可能增加的成本[22][24] * **国家政策对主机厂应收账款变化尚未产生明显影响** 各大主流整车厂在付款周期 支付方式及银行汇票到期日等方面没有显著变化[17] * **公司积极平衡应收应付端现金流压力** 以保持上市公司健康现金流水平[17]
锻造汽车产业创新“国家队”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5:17
汽车产业变革与中汽创智的战略定位 -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驱动的百年变局,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转型,科技创新成为关键抓手 [2] - 中汽创智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聚焦智能底盘、新能动力、智能网联三大核心技术领域,旨在突破"卡脖子"技术并构建产业生态 [2][3] - 公司由一汽、东风、兵装(长安)三家汽车央企联合成立,肩负保障供应链安全和推动协同创新的国家使命 [3][4] 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 - 在智能底盘、氢燃料膜电极、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等领域实现多项行业第一,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717项,承担22项国家级科技专项 [8] - 通过"自主""组群""入群"三维创新模式快速突破技术瓶颈,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生态 [8][16] - 发起"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和"星辰数据联盟"两项生态行动,标准化三家央企数据交换,已产生2000万元收益 [11] 战略调整与未来方向 - 新战略定位为"三家央企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的延伸创新体",聚焦"新能动力材料""共性智能底座""同源新型技术"三大领域 [4][5] - 双轨并行策略:饱和投入成熟技术量产(如固态电池),同时探索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跨界领域 [18][19] - 强调技术研发需"追求深度"(如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和"对标国际高度"(燃料电池对标丰田,智能底盘对标博世) [11][15] 行业竞争与央企优势 - 民营车企(如"蔚小理")凭借ICT背景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占先机,但央企在资金、技术、人才积累上具备后发优势 [9] - 行业需警惕过度宣传,坚守安全可靠底线,同时将新能源领域的暂时领先转化为持续优势 [12][13] - 中国汽车工业需从市场角度前瞻布局,构建常态化创新机制以应对国际竞争 [13][17] 公司治理与转型挑战 - 管理层推动从研发思维向商品思维、经营思维转变,强调技术成果必须支撑股东和行业发展 [10][18] - 面临产业化压力,需平衡技术攻坚与市场落地,如数据标准化平台已初步实现商业化 [11][18] - 作为"国家队"试验田,公司探索的经验将为央企协同创新提供重要镜鉴 [18][19]
重庆:支持整车企业在飞行汽车研发、自动驾驶训练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快讯· 2025-07-16 13:48
产业创新支撑 - 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底盘、智能车控、汽车软件、汽车芯片等领域,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新能源等重大专项项目 [1] - 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综合体,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深度合作 [1] - 支持企业、高校、第三方机构等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到2027年建成5个市级创新综合体,突破5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 [1] 人工智能及汽车软件产业培育 - 聚焦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实施关键软件"揭榜挂帅"项目 [2] - 鼓励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加强与国内领军企业技术合作 [2] - 支持整车企业在飞行汽车研发、自动驾驶训练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2] - 支持汽车软件企业围绕"车+X"应用,开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等技术研发 [2] - 推进高水平软硬件适配中心建设,提升产品研发、集成验证等公共服务能力 [2] - 开展软件、硬件、应用和服务一体化适配,完善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体系 [2] - 到2027年力争打造5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