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为股份(300751)

搜索文档
迈为股份(300751)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5-10 19:27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2024年度的经营目标实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认真阅读年度报告并注意风险因素[2] - 公司报告期末为2023年12月31日[6] - 公司营业收入2023年同比增长94.99%,达到41.48亿元[13]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3年同比增长6.03%,达到86.19亿元[14]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3年同比增长7.51%,达到81.35亿元[15]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2023年同比增长5.79%,达到3.11元/股[16] - 公司资产总额2023年末同比增长59.79%,达到1452.98亿元[17] - 公司分季度营业收入呈逐季增长趋势,第四季度达到298.17亿元[18] - 公司分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呈波动趋势,第三季度达到28.91亿元[18] - 公司分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第一季度为29.03亿元,第三季度为-2.78亿元[18] - 公司用最新股本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为3.2737元/股[18]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9,167.90元,较2022年的329,683.06元和2021年的-1,660.71元有所下降[21] - 公司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5,356,198.18元,较2022年的34,303,026.19元有所增长[21] - 公司2023年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1,459,997.76元,较2022年的36,430,503.77元有所下降[21] - 公司2023年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63,500.00元,较2022年的5,204,137.04元有所增长[21] - 公司2023年债务重组损益为-6,317,997.00元[21] - 公司2023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6,168,850.04元,较2022年的541,116.27元有显著增长[21] - 公司2023年所得税影响额为9,679,226.23元,较2022年的11,971,344.20元有所下降[21] - 公司2023年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278,117.39元,较2022年的200,735.08元有所增长[21] 公司行业及市场情况 - 公司所在行业为大类“C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分类代码为C35[23] -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其下游应用领域为光伏行业[23] - 2023年,我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6.88GW,同比增长148.1%[28] - 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达到120.59GW,同比增长232.2%[28] - 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达到96.29GW,同比增长88.4%[28] - 2019年,PERC电池技术市场占比达到65%,首次超过传统BSF电池[29] 公司技术及产品情况 - 公司通过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送红股0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2] - 公司采用了PECVD、PVD等技术进行HJT异质结电池生产的工序[8][9][10] - 公司在电池技术迭代阶段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成功升级了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量产设备[30] - 公司主要业务是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47] - 公司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主要应用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电池片生产环节[47] - 公司在保持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领域,研制显示面板核心设备、半导体封装核心设备等[47] 公司市场营销及客户情况 - 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采用直销模式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销售价格、交货时间、付款条件等[48] - 公司对所有客户采用基本一致的结算模式,按照收款节点支付款项,确保客户信用期、产品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一致[48] - 公司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实现了进口替代,抓住了市场机遇,成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49]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且产品已在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及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龙头企业[50] 公司研发及技术创新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76,325.08万元,同比增长56.25%[68] - 公司2023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研究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69] - 公司主要研发项目包括大产能双面微晶异质结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87] - 公司研发项目涉及高效HJT电池、VHF PECVD放电阴极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研发[88] - 公司在太阳能电池金属化电极领域的产品研发,降低光伏行业对银的依赖,实现降低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提升光电转化效率[99] 公司财务及资金情况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82.93亿元,同比增长70.24%[125]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5.38亿元,同比增长87.70%[125] - 公司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迈为股份(300751) - 2023 Q4 - 年度财报(更新)
2024-05-10 19:27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8148.25亿元,同比增长94.99%[13]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1.92亿元,同比增长6.03%[14] -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5.48亿元[15] - 公司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3.29元,同比增长5.79%[16] - 公司2023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4526.84亿元,同比增长59.79%[17] - 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2981.71亿元,净利润为200.33亿元[18] 公司风险提示 - 公司存在光伏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验收周期长导致的经营业绩波动风险等风险[2] - 公司2024年度的经营目标实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 - 公司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本年度报告全文,并特别注意上述风险因素[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9,167.90元,较2022年的329,683.06元和2021年的-1,660.71元有所下降[21] - 公司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5,356,198.18元,较2022年的34,303,026.19元有所增长[21] - 公司2023年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1,459,997.76元,较2022年的36,430,503.77元有所下降[21] - 公司2023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63,500.00元,较2022年的5,204,137.04元有所增长[21] - 公司2023年债务重组损益为-6,317,997.00元[21] - 公司2023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6,168,850.04元,较2022年的541,116.27元有显著增长[21] 公司行业发展 - 公司所在行业为大类“C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分类代码为C35[23] -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其下游应用领域为光伏行业[23] - 公司2023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26] - 公司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90GW至430GW[27] - 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216.88GW,同比增长148.1%[28] - 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为120.59GW,同比增长232.2%[28] - 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为96.29GW,同比增长88.4%[28] 公司技术创新 - 公司成功升级了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量产设备,提升了异质结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30] - 公司在电池技术迭代阶段坚持技术创新,推动HJT的降本增效进程[30] - 公司在太阳能电池金属化电极领域的产品开发取得进展[98] - 公司在异质结电池领域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包括降低靶材单耗和提升设备性能[96] - 公司致力于开发高效异质结电池技术,以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10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在HJT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布局前瞻,自主研发PECVD和PVD设备,成为领先供应商[154] - 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台OLED G6 half激光切割量产设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54] - 公司自主研发Micro LED核心制程设备,致力于共同开创基于TFT技术的Micro LED技术新纪元[154] - 公司重点攻关了高精密气浮平台、高功率高效率激光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半导体晶圆磨划装备的国产化[154] - 公司将打造世界级新能源装备技术基地,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投入[168]
业绩符合预期,光伏、半导体业务持续扩张
国金证券· 2024-05-09 16: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9亿元,同比增长94.99%;实现归母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6.03%[1] 2)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8亿元,同比增长91.80%;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17.79%[1] 3) 公司2023年全年毛利率为30.51%,同比下降7.8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81%,同比下降9.06个百分点[2] 4) 公司积极布局显示面板及半导体封装设备,率先实现多项国产化,有望在未来两年形成业绩贡献[3] 5) 公司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对应EPS分别为4.8元、5.0元、6.2元[3] 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 公司凭借自身激光技术积累拓展显示面板设备及半导体封装设备市场,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3] 2) 随着HJT产线建设趋于成熟化,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显著改善[2] 3) 公司估值水平合理,维持"买入"评级[3]
合同负债高增长,HJT产业化强化公司成长属性
中银证券· 2024-05-07 10:00
报告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盈利分别同比+6%/+18% HJT成本逐步具备竞争力且已逐步放量作为领先设备企业有望受益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80.89亿元同比增长94.99%实现盈利9.14亿元同比增长6.03%实现扣非盈利8.57亿元同比增长7.51%2023Q4公司实现盈利2亿元同比增长14.48%环比减少30.70%实现扣非盈利1.95亿元同比增长20.20%环比减少30.23% [3] -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2.18亿元同比增长91.8%实现盈利2.60亿元同比增长17.79%环比增长29.85%实现扣非盈利2.20亿元同比增长13.73%环比增长12.63% [3] 光伏设备产销情况 - 2023全年实现光伏生产设备产量28413台同比增长147.72%销量16502台同比增长55.49%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实现营收70.98亿元同比增长113.13%毛利率30.31%同比下降5.71个百分点 [3] HJT发展情况 - 积极推动前置焊接0BB、钢网印刷和银包铜等技术产业化促进HJT降本是市场中为数不多能提供HJT电池整线生产设备的企业之一客户覆盖安徽华晟、金刚光伏、印度信实工业等企业2023年实现600MW HJT量产设备批量交付并实现更大产能设备发货下游应用层面HJT已经开始规模化量产截至2023年末安徽华晟已投产HJT电池、组件产能20GW已交付超4GW HJT组件在HJT产业化加速推动下形成合同负债84.55亿元同比增长约96% [3] 估值情况 - 结合合同负债以及HJT产业化情况将2024 -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4.70/6.55/7.95元(原2024 - 2026年预测为6.97/10.74/ - 元)对应市盈率24.4/17.5/14.4倍 [3]
HJT降本提效进行,泛半导体布局渐明朗
广发证券· 2024-05-06 13:02
业绩总结 - 公司23年实现营收80.89亿元,同比增长94.99%[1] - 公司23Q4实现营收29.82亿元,同比增长163.23%[1] - 公司24Q1实现营收22.18亿元,同比增长91.80%[1] 未来展望 - 迈为股份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占比为17.8%[3] - ROE预计在2026年达到20.7%[3] - 每股收益预计在2026年达到10.18元[3] 广发证券信息 - 广发证券对股票的评级分为买入、增持、持有和卖出四个等级[6] - 广发证券的地址分别位于广州市、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和香港[7] - 广发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8]
HJT设备持续确认收入,泛半导体业务加速推进
平安证券· 2024-04-29 13: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89亿元,同比增长94.99%[1] - 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18亿元,同比增长91.80%[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6.03%;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17.79%[1]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含税)[1] 存货及研发 - 公司2023年末存货达到107.81亿元,同比增长102.26%;2024Q1末存货增至110.97亿元[2] - 公司研发投入7.63亿元,同比增长56.25%;公司累计取得344项专利及134项软件著作权[3] 产品及市场 - 公司显示面板产品在行业知名企业得到应用,半导体封装产品成功导入国内主流封测厂商[4]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2、17.34、22.25亿元,EPS分别为4.59、6.21、7.97元[5] - 公司为HJT设备龙头,持续引领HJT降本增效并加强钙钛矿及叠层设备研发,维持公司“推荐”评级[5] 风险提示 - 公司风险提示包括行业受电力消纳和贸易政策影响、HJT降本增效快速不及预期等[6] 资产负债表展望 - 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2026年预计流动资产将达到39941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105.1%[7]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8914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134.9%[7]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2143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144.5%[7]
迈为股份: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2024-04-26 17:37
资金管理 - 公司可用不超9.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额度12个月滚动使用[1] - 2024年4月25日认购2.36亿元保本浮动收益型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1.05%-2.7%[2] 过往收益 - 2023年多笔结构性及定期存款有实际收益,如440.35万元、464.54万元等[4][5] 未到期投资 - 2024年4月未到期投资金额共4.5亿元[5] 关联关系 - 公司与受托方无关联关系[1]
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点评:公司研究HJT电池整线设备确认收入,显示面板及半导体封装设备实现突破
光大证券· 2024-04-26 10:02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89亿元,同比增长94.99%[1] - 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18亿元,同比增长91.80%[1] - 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下降至30.51%[1] - 公司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均有所改善[1]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6.25%至7.63亿元[1] - 公司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4/20.52/25.10亿元[2] - 公司2024年P/E为19倍,维持“买入”评级[2] - 迈为股份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206.1亿元,较2022年增长394.6%[3] - 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25.1亿元,较2022年增长204.6%[3] - 2026年每股收益预计为8.99元,较2022年增长81.8%[3] - 2026年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2.6亿元,较2022年增长398.2%[3] - 2026年预计资产负债率为68%,流动比率为1.40[3] 评级和展望 - 公司评级为"买入",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预计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4] 公司信息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8] - 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的报告基于合法获得的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8] - 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反映了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随时调整且不构成投资建议[8]
2023年报&2024年一季报点评:盈利能力逐步修复,泛半导体领域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东吴证券· 2024-04-25 23:00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 - 公司2024Q1毛利率为30.9%,销售净利率为10.8%[5] - 公司存货为108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发出商品占比约67.5%[7] - 公司合同负债为84.6亿元,同比增长96%,2023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7.6亿元,同比下降12%[7] - 公司资产总计和负债合计分别为23,217亿元和16,160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逐年增长[12]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2023年为755亿元,2024年预计为4,858亿元,现金净增加额逐年增长[12] 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3年HJT新签订单约35GW,市占率70%+[8] - 预测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5.24/22.77亿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8.8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10] 公司战略 - 公司积极布局显示(OLED&MLED)和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提供整线工艺解决方案[9]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下游扩产和新品拓展不及预期[11] 投资评级 - 公司投资评级包括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和卖出五个等级[15] - 买入等级表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15] 免责声明 - 公司免责声明中指出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13]
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异质结“三减一增”有望加速产业化进程
民生证券· 2024-04-25 14:3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达80.89亿元,同比增长94.99%[1] - 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2.18亿元,同比增长91.80%[1]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实现营收112.94/158.64/222.09亿元,同比增长46.8%/54.2%/47.6%[3]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将达到22,209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173.1%[5]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率将达到13.74%,较2023年提升2.44个百分点[5] - 公司2026年预计每股收益将达到10.93元,较2023年增长233.3%[5] 投资建议 - 民生证券研究院对公司的投资建议为“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5%之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