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中华煤气(HOKCY)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中华煤气与运输及物流局等达成绿色甲醇合作 助力香港发展绿色船用燃料中心
格隆汇· 2025-06-27 09:41
绿色甲醇合作备忘录签署 - 公司与运输及物流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将积极供应符合国际标准的船用绿色甲醇燃料,并在香港进行交付、加注、出口、交易等,助力香港发展绿色船用燃料贸易市场[1] - 公司与太平洋航运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向其供应绿色甲醇,帮助其船队符合欧盟及国际海事组织的减碳要求[2] - 运输及物流局将把公司纳入香港绿色船用燃料相关业务合作平台,协助接触有意承购绿色船用燃料的持份者[2] 绿色甲醇生产与认证 - 公司生产的绿色甲醇以废旧轮胎及农林废料等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已取得ISCC EU、ISCC PLUS、ISO6583等多项国际认证[1] - 公司是中国首间获ISCC EU及ISCC PLUS双认证并投入大量生产绿色甲醇的企业[1] - 公司位于内蒙古的绿色甲醇生产厂房的产品已在上海港完成加注,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绿色甲醇加注项目[2][11] 产能扩张计划 - 内蒙古厂房的年产能预计在2025年底由10万吨提升至15万吨[3] - 公司与佛燃能源计划在内地建设多间绿色甲醇生产厂房,目标年产能达100万吨[3] - 佛山厂房预计2028年首阶段年产能将达20万吨[3]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绿色甲醇是航运业符合国际船用绿色燃料规定中接近零碳的选择[1] - 公司常务董事表示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公司在绿色能源转型道路上再迈进一步,支持香港实现碳中和目标[2] - 太平洋航运行政总裁认为未来业界对绿色甲醇等洁净燃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且规模庞大[2]
香港中华煤气出席WGC2025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论坛 共商行业发展
格隆汇· 2025-05-26 15:31
行业动态 - 国家管网集团推进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并整合核心基础设施 在中国油气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3] - 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加强了天然气流动 推动资源调配和行业高质量发展[3] - 行业论坛聚焦天然气管网安全运行及资源协调等话题 参与者包括国内外能源企业高管[1] 公司业务发展 - 香港中华煤气拥有160多年历史 是香港首家公用事业机构 为全港200多万客户提供燃气服务[5] - 公司自1994年进入内地后已发展逾320个城燃项目 服务4200多万客户 运营管网超13万公里[5] - 公司业务还涉足水务及环境 绿色能源等领域[5] 安全管理 - 公司首创入户安检制度 防范泄漏 确保客户用气安全 该标准后来成为国家标准[5][6] - 公司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规范 促进行业安全水平提升[6] - 公司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为5万多名员工开展各类型培训[5] 技术创新 - 公司运用AI等高新技术建设智慧运行平台 确保运营安全[8] - 采用"车犬联动"管网检漏方式 利用嗅探犬嗅觉发现泄漏点 提高检测效率和安全性[8] - 香港管道气中氢能占比约一半 高压运行多年未发生氢脆事故 运营经验受国内外同行关注[10] 行业展望 - 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11] - 呼吁全球能源企业加强合作 共同构建低碳高效能源体系[11]
每周股票复盘:深桑达A(000032)2024年度分红每10股派1.2元
搜狐财经· 2025-05-24 10:43
股价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深桑达A报收于19.9元,较上周的21.25元下跌6.35% [1] - 本周深桑达A5月19日盘中最高价报21.38元,5月23日盘中最低价报19.87元 [1] - 深桑达A当前最新总市值226.45亿元,在专业工程板块市值排名4/39,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667/5148 [1] 机构调研要点 - 公司在信息服务板块的总体市场策略,2025年将重点拓展国防、国防工业、央企集团,以及国家级实验室、医学等科研机构等核心客户群体 [1][3] - 公司工程板块2024年收入增长较多、但利润率出现明显下滑,主要因行业竞争激烈导致结算周期长、项目款项积压等问题 [1] - 2025年工程板块将积极开拓新市场,挖掘潜在业务机会,培育新的增长点如水处理装备、智能运维、智能工厂建设等 [1][3] - 中电四公司年初中标了中国移动的一个数据中心项目,该项目是公司从建设业务向服务业务转型的首次探索,服务内容涵盖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服务 [1][3] - 公司作为市场上"国资云"的排头兵,认为当前政企客户上云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国产信创替代持续推进、专属云技术路线成主流选择、AI技术推动智算云发展 [1][3] - 公司产品已从信创云平台升级为一体化算力平台 [1] 自研产品与技术 - 公司自研软件、自研产品与友商相比,擅长精准把握目标客户的业务场景与需求,提供高度适配其应用场景与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2] - 2025年公司在数据要素领域的重点布局方向包括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治理、数据开发利用及流通交易、数据要素场景等 [2][3] - 近期将发布云数一体可信数据空间产品,解决大型政府、企业、链长单位跨组织、跨主体数据流通的需求 [2][3] - 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业务定位是做深行业、做好平台,最新发布了三款平台,解决多模态的数据治理、一体化的模型开发全过程管理和端到端的应用问题 [2] - 公司2024年报披露了在政务、公安等领域的垂类模型相关情况,政务垂直大模型已基本覆盖政务服务应用,数字网格员可解决约80%居民问题 [2][3] - 公安领域已在公安监所、情报指挥体系和智能协同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2] - 公司数据要素业务技术路线围绕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已在若干一线城市深度参与国家首批20个数据基础设施试点项目 [2][3] - 近期业务进展包括参与国家药监局指导下的药品可信数据空间发布、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合作发布汽车数据空间产品等 [2] 公司公告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发生143件诉讼仲裁案件,涉案金额总计为人民币696,834,455.99元 [3][4] - 其中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为原告的案件共计25件,涉案金额为人民币296,876,948.88元 [4] - 作为被告的案件共计114件,涉案金额为人民币188,443,775.98元 [4] - 作为第三人的案件共计4件,涉案金额为人民币211,513,731.13元 [4] - 重大案件包括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诉大理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涉案金额203,592,113.2元,一审中 [4] -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诉江苏瑞兆科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涉案金额61,732,240.27元,一审中 [4] - 公司2024年度分红派息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1.20元,合计136,555,108.08元 [3][4] - 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9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5月30日 [4]
香港中华煤气香港业务营运总裁郑晓光主持WGC2025氢能分论坛 共探全球氢能发展机遇与挑战
格隆汇· 2025-05-23 19:13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 氢能正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 [3] - 香港拥有逾160年运营富氢燃气的经验,目前正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打造氢能示范项目 [3] - 氢能在重工业脱碳中具备不可替代性,例如德国炼油厂的绿氢应用项目 [5] - 当前绿氢面临成本高、储运技术不成熟等挑战,需各国政策协同推动技术落地 [5] 企业战略与投资布局 - bp建议以氨作为氢能载体,利用现有贸易网络加速氢能推广 [5] - 埃克森美孚计划未来5年投资300亿美元建设低碳氢氨工厂,通过碳捕集技术降低氢的碳强度 [7] - 澳德赛能源认为中国与澳大利亚在氢能领域互补优势明显,可在氢能炼钢、绿氨贸易等领域深化合作 [7] 香港氢能发展路径 - 香港作为高密度城市,安全是氢能推广的核心,已制定氢能车辆及加氢站操作规范 [6] - 香港已完成海底隧道氢燃料电池车通行风险评估,未来将借助内地技术打造氢能试验平台 [6] - 香港中华煤气将推动氢能与燃气管网融合发展,为城市能源结构升级提供探索经验 [3][9] 国际合作与技术突破 - 全球需通过技术标准互通、产业链协同及政策创新加速突破氢能储运与成本瓶颈 [9] - 香港可作为技术展示窗口,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等国的氢能技术合作与国际订单落地 [7] - 香港中华煤气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氢能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扩大国际合作 [9]
香港中华煤气行政总裁黄维义出席WGC2025大会论坛 共议全球区域燃气发展多样性
格隆汇· 2025-05-22 16:53
公司发展历程 - 香港中华煤气从香港本地燃气供应商发展为服务中国超4400万客户的综合能源供应商,覆盖约1 2亿人口,相当于意大利的2倍人口规模 [3] - 公司成立于1862年,最初使用煤炭制气,后转为更环保的石脑油、天然气作为生产原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 1994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先在广东省成立两家合资企业,后逐步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发展燃气业务,并拓展供水及城市废物处理业务 [3] 业务布局与协同效应 - 公司燃气客户也使用水资源,共享管道铺设既能降低成本,也能提高客户便利性 [3] - 旗下橱柜品牌Mia Cucina通过炉具、厨房设备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厨房解决方案 [5] 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 - 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公司为40多万工商业客户提供屋顶分布式光伏、储能、绿电交易等能源解决方案 [4] - 布局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绿色甲醇等绿色能源业务 [4] - 利用香港现有燃气管道中约含50%氢气的特性,探索安全、低成本的氢能提取技术及应用场景 [4] 行业未来与AI技术 - AI技术有助于优化运营流程,降低人力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能源需求 [7] - 呼吁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避免"一刀切"的监管方式,加强区域协作,通过基础设施互联降低终端用能成本 [7]
香港中华煤气(00003.HK)绿色甲醇成首个获TüV南德碳足迹认证项目
格隆汇· 2025-05-22 16:21
绿色甲醇在航运业的应用 - 绿色甲醇正成为推动航运业减碳的重要燃料选择 符合国际海事组织设定的减碳目标 [1][3] - 绿色甲醇由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质和城市废弃物制成 作为燃料使用时温室气体排放大幅低于传统化石燃料 [3] - 绿色甲醇安全且技术成熟 适合用于船舶等交通工具 [3] 煤气公司的绿色甲醇项目 - 煤气公司利用自主技术将生物质及都市废弃物转化为绿色甲醇 成为首个获得TüV南德产品碳足迹核查声明的绿色甲醇项目 [1][3] - 公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厂房生产的绿色甲醇 经评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符合国际标准 具有显著低碳效益 [3][5] - 该项目是全国首个获得ISCC EU及ISCC PLUS双重国际认证的绿色甲醇项目 也是首个获得碳足迹认证的项目 [5] 认证的意义与行业影响 - 认证有助于公司全面了解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排放量 发掘更具成本效益的减排方案 在亚洲绿色甲醇生产商中占据领先优势 [5] - TüV南德认为该项目的生产过程符合国际碳减排标准 为中国乃至亚洲的绿色甲醇发展树立了标杆 [5] - 绿色甲醇作为清洁能源载体 对航运及化工等高碳排行业的减碳具有重要意义 [5] 未来发展与合作 - 公司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与TüV南德等国际机构深化合作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5] - 绿色甲醇作为化工原料使用时可以助力甲醇全产业链深度脱碳 帮助达成国家「双碳」目标 [3]
Global surge in energy innovation as TERA-Award draws record-breaking 785 entries
Globenewswire· 2025-04-25 15:32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TERA奖吸引全球创新者参与,参赛数量创历史新高,该奖项已成为识别和培育未来能源解决方案的全球平台,能推动创新想法转化为商业现实 [1][3] 参赛情况 - 智能能源竞赛4月初截止申请,收到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785份参赛作品,为四年历史中最高 [1] - 美国参赛作品占比12.5%,英国和印度分别占6.2%和8.7%,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分别占18.1%和5.5%,欧洲、中东和美洲参赛数量增加 [3] 参赛类别 - 参赛创新涵盖六个类别,可再生能源居首,包括绿色燃料、氢技术、智能能源系统和可持续基础设施等方面 [2] 奖项影响 - 除100万美元大奖外,TERA奖有将想法转化为商业现实的成功记录,如i2Cool和Luquos Energy借助奖项支持实现发展 [4][5] 评选安排 - 由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家崔屹教授带领专家评审团,从技术创新、商业可行性、可扩展性和全球潜在影响等方面评估参赛作品 [6] - 2025年7月公布获奖者,该奖项为顶尖团队提供接触行业领袖、潜在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机会 [7] 主办方期望 - TERA奖组委会执行主席Alan Chan希望第四届竞赛能发现更多有潜力的能源初创企业,助力应对气候危机 [11]
香港中华煤气(0000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6:41
集团项目数量与分布 - 2024年集团在内地29个省级地区取得970个项目,2023年底为774个,另有一个项目位于泰国[13][14][19] - 集团在内地24个省级城市经营逾100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布式光伏业务并网规模达2.3吉瓦,发电量达18.3亿度[41] - 2024年集团在内地城市燃气项目总数达322个,分布于23个省级地区,新增客户230万户,总数达4249万户,全年总售气量364亿立方米,增长5%[107] - 已在江苏、浙江、山东和四川等省份发展9个生物质天然气应用项目,新增并网气量700万立方米,年内实现总并网气量3000万立方米[125] - 集团在24个省市落实128个零碳智慧园区[143] 集团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营业额为554.73亿港元,较2023年的569.71亿港元减少3%[20]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57.12亿港元,较2023年的60.70亿港元减少6%[20] - 2024年股息为65.31亿港元,与2023年持平[20] - 2024年已发行股份为186.6亿股,与2023年持平[20] - 2024年股东资金为573.90亿港元,较2023年的598.53亿港元减少4%[20]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0.6港仙,较2023年的32.5港仙减少6%[20] - 2024年集团营业额为554.73亿港元,业务核心利润上升5%至59.55亿港元,物业重估前股东应占溢利为56.68亿港元,上升2%[35] - 计入物业重估后,集团股东应占溢利为57.12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30.6港仙,全年共派股息每股35港仙[36] - 2024年港华智慧能源整体营业额上升7.4%至213.14亿港元,业务核心利润上升34.5%至16.01亿港元[42] 内地城市燃气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内地城市燃气销售量为3635.5万立方米,较2023年的3469.9万立方米增加5%[20] - 2024年内地城市燃气客户数目为4249.1万户,较2023年的4018.6万户增加6%[20] - 内地超70%城市燃气合资公司完成民用用户顺价,天然气上下游价差显著回升[39] - 集团75%的城市燃气企业完成居民用户顺价,2024年城市燃气平均价差为每立方米0.52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0.05元人民币[120] - 合并后的山东港华拥有245万客户,年售气量超10亿立方米[122] 香港燃气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香港雇员数目为2169人,较2023年的2135人增加2%[20] - 2024年香港燃气业务整体售气量轻微上升0.1%[37] - 2024年酒店业相关售气量上升6.6%,工商业客户售气量整体上升2%,住宅售气量全年轻微下跌1.4%,全年整体售气量轻微上升0.1%[88] - 2024年香港经济温和增长2.5%,集团业务保持稳健发展[87] - 2024年香港燃气供应可靠程度超99.99%,达99.992% [97] - 因维修或其他工程暂停煤气供应,3天前预先通知客户比例达100%,12小时内恢复煤气供应比例达100% [97] - 预约服务平均1.09日提供维修及安装服务,处理客户意见3个工作日内确认收到函件比例达100%,两星期内解决问题或告知方法和时间比例达100% [97] - 客户服务热线来电于4声铃响内接听比例达96.68%,1个工作日内接驳或截断煤气供应比例达100% [97] - 紧急抢修队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21.12分钟 [97] - 超60%的客户查询通过数码渠道完成,约20%的客户查询由人工智能虚拟助理Tinny处理,其使用率在2024年增长了21%[102][104] - 2024年香港零售炉具销售上升2.3%,港华紫荆全年销量约67万台[168] 集团业务发展规划 - 内蒙古绿色甲醇生产厂2025年底产能预计提升至15万吨,2028年提升至30万吨[43] - 与佛燃能源合作投资100亿人民币发展年产能达100万吨的绿色甲醇,2028年首期产能达20万吨[44] - 集团在将军澳堆填区启动香港首个绿氢项目,推动氢能发电等业务[44] - 集团整合内地品牌名气家及香港零售业务,借助4400万户客户群开展三项业务[45] - 集团预计香港燃气销售将随旅游业复苏和“高才通”计划带来的人口增长保持平稳增长,内地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工业用气需求增长[49] - 金坛储气库二期工程两口新气井2025年启用,总存量提升至近4.8亿立方米,增强国家管网注采及应急调峰能力[49] - 佛山绿色甲醇项目2025年中动工,2028年首期目标达到20万吨绿色甲醇产能[50] - 集团策略目标是服务超4400万客户群,推动盈利稳健增长并实现业绩快速增长[50] - 2025年集团将继续加强数智化系统建设,完善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平台能力[51] - 集团为配合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扩建,需铺设约1.5公里次高压管道及3.5公里低压管道[92] - 集团于大埔制气厂已完成更换两座生产炉的管道,计划2025年更换另外五座炉的相关管段[95] - 2024年集团在一个石脑油缸表面涂“无电制冷”涂料,太阳光反射率及中红外辐射率达95%,计划2025及2026年为其余两个石脑油缸进行相同工程[95] 公司董事及行政管理成员信息 - 李家傑博士61岁,1990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19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主席[54] - 李家誠博士53岁,1999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2019年5月获委任为公司主席[56] - 林高演博士73岁,1983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有逾51年银行及地产发展经验[59] - 冯孝忠先生67岁,2022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有43年银行、资本市场及资产管理经验[60] - 李国宝爵士86岁,1984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现为东亚银行有限公司执行主席[62] - 潘宗光教授85岁,2009年获委任为公司董事,曾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推动大学教育40年[64] - 郑慕智博士75岁,2019年1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1994 - 2023年1月任胡百全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及顾问律师[65] - 恒基地产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须披露的公司股份权益[60][64] - 冯孝忠先生2017年7月退任前为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兼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主管[60] - 李国宝爵士2005 - 2008年曾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1985 - 2012年曾任香港立法会议员[63] - 潘宗光教授1985 - 1991年曾任香港立法局议员,1998 - 2013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64] - 郑慕智博士自2022年7月1日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66] - 黄慧群教授65岁,2024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有丰富银行和金融业工作经验[67] - 黄维义先生73岁,1997年加入集团任财务总监,2022年6月6日起为常务董事,有48年以上财务、管理及国际工作经验[68][69] - 杨磊明先生57岁,2023年加入公司,2024年1月获委任为董事,有超33年企业财务咨询等经验[70] - 陈英龙先生45岁,2021年加入公司任首席投资总裁,2024年6月获委任为董事,有超21年投资和研究专业经验[71] - 黄丽坚女士2022年加入公司,任法务总裁暨公司秘书,有逾35年法律界经验[75] - 公司行政管理成员包括法务、营运、人力资源等多个岗位负责人[74] - 周衡翔2023年获委任为营运总裁 – 气源业务,2002年加入港华燃气有限公司[76] - 郑晓光2024年获委任为营运总裁 – 香港业务,1995年加入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77] - 纪伟毅2022年获委任为营运总裁 – 内地公用业务,1990年加入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78] - 林铭荣2024年获委任为人力资源总裁,1979年加入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80] - 邱建杭2021年获委任为营运总裁 – 可再生能源业务,2003年加入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82] - 杨军2023年获委任为营运总裁 — 延伸业务「名气家」,2004年加入港华投资有限公司[83] - 邱博士2009年管理16家合营公司[82] - 杨军于2004 - 2010年担任中山港华董事、总经理[83] - 杨军于2010 - 2019年出任港华燃气集团高级副总裁 — 客户服务部[83] - 纪伟毅自2024年1月12日获委任为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78] 公司成员荣誉 - 黄维义连续于2012年及2013年入选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68] - 黄维义于2024年香港董事学会首届“气候管治奖”中获“上市公司执行董事”类别奖项[68] - 陈英龙获36氪评为“WISE2024商业之王年度全球化市场领军人物”[71] 集团其他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综合能源销售量为22.1亿度电,增长29%[112] - 2024年集团售水量10.6亿吨,同比增长2%;污水处理量5.9亿吨,同比增长4%;固体废物处理量161.3万吨,同比增长10%[126] - 2024年气源板块统筹气量44.2亿立方米,占总气量12%,管理财务效益达3.81亿人民币[130] - 集团与“1+3”战略伙伴通过“统谈分签”可提供150亿立方米天然气[130] - 集团落实每年150万吨国际进口液化天然气长期协议[133] - 金坛地下盐穴储气库二期工程首批两口新气井2025年启用,总储存容量提升至近4.8亿立方米[134] - 曹妃甸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2号、6号储罐投产后存量增至18万吨[135] - 2024年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润4.79亿港元,同比增长五倍[137] - 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2.3吉瓦,工商业储能签约超40万度电,售电交易量达84亿度电[137] 集团绿色能源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怡斯莱SAF产量约18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0%,预计2027年产能提升至60万吨[148] - 怡斯莱江苏张家港厂房年产量达设计产能100%,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厂2025年下半年投产,新增产能30万吨/年[150] - 汇丰香港购入怡斯莱约3400公吨SAF用于国泰航空航班[150] - 集团预计2028年可提供50万吨/年绿色甲醇[151] - 内蒙古鄂尔多斯厂房2025年底产能提升至15万吨/年,2028年提升至30万吨/年[151] - 集团与佛燃能源计划投资100亿人民币建设绿色甲醇生产基地,2028年首期产能达20万吨/年[151] - 集团长期在港供应的低碳燃气含50%氢气,拥有3700公里煤气管网[156] - 将军澳堆填区“绿氢”项目2025年竣工,预计日产约330公斤氢气[157] 名气家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名气家为近50家燃气企业完成安全家居警报平台部署[169] - 名气家围绕智慧厨房、保险业务、安全家居三条业务主线推进延伸业务重组[165] - 名气家“时刻助手”已在百多家燃气企业上线,用户数超14000人,“港华芯”截至2024年底累计出货量突破385万片,“智慧生活云平台”年内新增会员251万,注册会员达2005万[174] 集团技术合作与研发 - 2024年卓度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新一代超声波流量计,提供10年质保及电池续航保障[175] 集团ESG相关情况 - CDP气候变化评分2024年为B,标普全球ESG评分2024年为71,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ESG评级2024年为AA+,明晟(MSCI) ESG评级2024年为A,Sustainalytics ESG风险评级2024年为中度风险,2024年首次纳入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177] - 本年度新增一名女性董事提升董事会性别多元化,100%香港雇员完成反贪污培训[178] - 通过四场焦点小组讨论与20位内外部持份者沟通集团ESG表现[178] - 香港进行约117万次入户安全检查,内地进行逾1757万次入户安全检查[178] - 集团雇员平均培训时数为60.3小时,香港男女薪酬比例(基本工资)为1︰1[178] - “煤气优惠计划”惠及超40000户香港家庭,总金额逾港币3600万元,香港义工服务时数逾20000小时,内地逾21万小时[178] - 温室气体范围一及二的排放较2020年基准年相比下降约9%[179] - 90%以上的一级关键供应商均已采用S - Carbon平台披露温室气体数据,香港燃气供应可靠程度高达99.992%,紧急抢修队平均21.12分钟到达现场,“港华紫荆”客户综合满意率达99.5%[180] - 公司将常务董事及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的5%浮动薪酬与ESG目标达成情况挂钩[186] 集团活动与赛事 - “生物多样性暨新能源高峰论坛”超5000人次现场或线上参加[187] - 2024年TERA - Award举办第三届,累计吸引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个零碳科技创业项目
香港中华煤气(00003.HK)供应绿色甲醇予Golden Island 拓展新加坡船用燃料加注供应网络
格隆汇· 2025-04-14 17:34
绿色甲醇供应合作 - 公司向新加坡船用燃料供应商Golden Island供应获ISCC EU及ISCC PLUS双重认证的绿色甲醇 应用于新加坡燃料加注业务[1] - 供应协议涉及为燃料供应船"Golden Antares号"提供绿色甲醇 该船可运载6,500吨甲醇 预计2025年7月在新加坡开展加注试运行[1][2] - 绿色甲醇较传统超低硫燃料油(VLSFO)减少超过75%碳强度[2] 产能与技术布局 - 内蒙古鄂尔多斯甲醇生产厂房采用生物质及都市废物转化技术 年产能10万吨 预计2025年底提升至15万吨[2][3] - 与佛燃能源集团签署100亿元人民币合作框架 计划建设多个绿色甲醇生产厂 目标年产能100万吨 其中佛山厂2028年首阶段产能达20万吨[3] - 生产厂房为中国内地首间获ISCC EU及ISCC PLUS双认证的绿色甲醇企业[2][3] 市场拓展战略 - 公司通过供应协议和战略合作扩展亚洲绿色甲醇供应网络 覆盖新加坡、华南及大湾区主要港口[1][2][3] - 2025年1月与新加坡环球能源贸易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拓展绿色甲醇船用燃料供应和分销业务[3] - 绿色甲醇业务契合航运业低碳转型需求 全球客户对认证绿色甲醇需求持续增长[2]
香港中华煤气业
2025-03-24 16: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燃气、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等 公司为香港中华煤气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 年经营业绩 - 公用业务:香港燃气售气量增长 0.1%,约 7.8 亿立方米,用户增 2 万户至 204 万户,8 月起标准收费上调 4.8%、保养月费上调 5.3%;内地售气量增 5%至 364 亿立方米,用户增 230 万户至 4,249 万户,价差升至 0.52 元,水务和环境业务分别增长 3%和 10% [3][4] - 发展型业务:可再生能源累计光伏并网规模达 22.3GW,新增 500MW,发电量近一倍至 18.3 亿度电,电力交易量增 200%至 84 亿度电;延伸业务香港销售光伏组件 4,000 台、内地 67 万台,完成整合重组;绿色能源 Eco Services 系列 Hf 产量 18 万吨占比 60%、HVO 产量 12 万吨,绿色甲醇产能扩至 12 万吨 [3][4] - 利润情况:香港供应业务利润约 39.7 亿港币轻微下滑,内地供应业务利润增 5%至 31 亿港币,可再生能源利润大增 544%至 3.2 亿港币(单算 1,083 部分为 4.8 亿港币),燃气业务上升 8%至 4.7 亿港币,绿色能源因欧盟反倾销等利润下滑;全年核心经营利润 59.5 亿港币增 5%,归属股东净利润 57 亿港币,每股基本盈利 30.6 港元 [3][4] 2025 年发展指引 - 公用事业:香港售气量持平,新用户年增 2 万户;内地售气量增 4%-5%至 380 亿立方米,新点火用户增 170 万户,燃气毛差增两分钱 [5] - 发展型业务:可再生能源新增并网容量 600 兆瓦,总并网容量达 2,900 兆瓦,光伏发电量增 40%至 25.8 亿度电,电力交易量增 5%;延伸业务厨具销售香港增 1 万台、内地增 2 万台;绿色能源 Eco Services 系列产品产量维持 30 万吨,马来西亚工厂四季度投产,绿色甲醇产能提至 15 万吨,计划销售 1,200 吨;1,083 可再生能源净利润有望提升,每股基本盈利 47 港仙,派特别股息 19 港仙,整体核心经营利润预期升 35% [5] 其他方面 - 发展历史:1862 年由英国人在香港创办,1974 年上市后被恒基地产李兆基家族收购,使用合成器比例自 1862 年未变 [6][7] - 推广清洁能源原因:无需重新制造氢气,从现有管道提取成本低,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免额外建设费用 [8] -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1994 年进入,是中国第一家燃气企业之一,在 35 个内地城市开展业务,重组持有部分股权,发展分布式光伏业务 [9] - 香港地区竞争情况:中华煤气负责全香港新界、九龙和港岛地区燃气供应,因铺设 3700 公里管道覆盖 15%人口,新进入者成本高竞争少,厨房用能许多家庭倾向燃气 [10] - 未来用量增长来源:香港用量稳定,未来增长更多来自商用和工业领域新能源,如工地用氢燃料电池、机场生产滤芯 [11] - 新建楼盘能源选择:取决于开发商及项目需求,部分非合作楼盘可能选电力,但许多家庭习惯用燃气,民用燃料需求压力舒缓 [12] - 香港房地产市场:推广天然气有进展,如长江实业楼盘加入天然气设施,对购房者有吸引力,助开发商增强楼盘竞争力 [13] - 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为香港增百万人口,带动基础设施和其他行业发展,2027 年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和产业机遇 [14] - 收费标准和调价历史:每隔两年调价,无需政府正式审批,定价相对灵活,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疫情期间价格相对稳定,通过燃料调整费用传递成本变化 [15] - 澳大利亚长协合同:是重要供应源,目前满足香港用气需求,未来七年稳定供给,管理层铺垫新工程应对到期情况,澳去碳化或带来新合约机会 [16] - 明细家业务整合:初衷是适应市场变化和战略转型,将香港与内地 B2C 业务合并,未来两三个月引入私募基金壮大公司 [17][18] - SAF 业务:目前年产量 30 万吨,2025 年四季度马来西亚新工厂投产后总产能增至 60 万吨,产能和销量将提升 [19] - 利润情况:2024 年销售利润下调因股权比例降低、一次性收益消失、反倾销案件影响,2025 年产能上升利润预计高于去年 [20] - 现金流覆盖目标:预计未来四到五年通过重组及资本运作,经营现金流覆盖投资及派息需求,目标五年内 EBITDA 从 70 亿欧元提至 100 亿欧元并降低债务水平 [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球 SAF 总产能具体数据需查阅资料后提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