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集团(XIACY)
icon
搜索文档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22.62亿 北水加仓建行(00939)等内银股 继续抛售小米集团(01810)
智通财经网· 2025-05-13 18:00
港股通资金流向 - 5月13日北水成交净买入22.62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38.3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卖出15.72亿港元 [1] - 建设银行(00939)、阿里巴巴-W(09988)、中海油(00883)获北水净买入最多,腾讯(00700)、中芯国际(00981)、小米集团-W(01810)遭净卖出最多 [1] 个股交易数据 - 小米集团-W(01810)买卖总额48.55亿港元,净流入7265.68万港元 [2] - 阿里巴巴-W(09988)买卖总额42.56亿港元,净流入9.16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00700)买卖总额34.74亿港元,净流入1.50亿港元 [2] - 美团-W(03890)买卖总额23.78亿港元,净流入1.21亿港元 [2] - 优必选(09880)买卖总额21.48亿港元,净流入3.02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00981)买卖总额21.03亿港元,净流出1.35亿港元 [2] - 建设银行(00939)买卖总额9.95亿港元,净流入5.79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09992)买卖总额9.16亿港元,净流出1.91亿港元 [2] 港股通(沪)活跃股 - 中国移动(00941)买卖总额5.26亿港元,净流入3.20亿港元 [4] - 比亚迪电子(00285)买卖总额4.95亿港元,净流出867.37万港元 [4] - 快手-W(01024)买卖总额4.79亿港元,净流出1.11亿港元 [4] 行业及公司动态 - 建设银行(00939)和工商银行(01398)分别获净买入5.79亿和2.87亿港元,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预计2025年银行业绩表现稳定 [6]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5.33亿港元,将于5月15日公布财报,摩根士丹利预测其季度经总调整EBITA按年升28%至307亿元人民币 [6] - 中海油(00883)获净买入3.53亿港元,首季盈利按年下降8%至366亿元,中银国际预计次季盈利将按季下滑 [7] - 小米集团-W(01810)遭净卖出1.49亿港元,SU7 Ultra准车主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问题,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至2.8万辆 [7]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2.27亿港元,野村预计其第二季收入将下降4-6%,12英寸晶圆厂平均售价较上季下跌10% [8] - 中国移动(00941)和优必选(09880)分别获净买入3.2亿和2.52亿港元,比亚迪电子(00285)和腾讯(00700)分别遭净卖出867万和6.63亿港元 [8]
小米集团,突然跳水!
搜狐财经· 2025-05-12 12:5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盘中冲高后略有回落 上证指数涨0.37%至3354.53点 深证成指涨1.06%至10234.09点 创业板指涨1.72%至2046.39点 [1][2] - 全市场半日成交额8637.96亿元 较上日放量 3496只个股上涨 1646只下跌 [2] - 港股市场震荡上行 恒生指数涨0.93%至23079.88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1.91%至5279.28点 [5][6] 行业板块表现 - 国防军工板块领涨 航天军工指数涨4.72% 中船系、中航系概念股表现突出 航天南湖、华如科技等个股20CM涨停 [4][8][9] - 电力设备及机械设备板块走强 昆船智能、恒而达等个股20CM涨停 [9][10] - 医药生物板块集体下跌 仿制药、创新药概念股领跌 百济神州A股跌超9% 港股跌近8% [12][13] 重点公司动态 - 舜宇光学科技涨10.17%至70.95港元 领涨恒指成份股 [6][7] - 小米集团盘中跳水近6% 午盘收跌3.41%至49.6港元 因汽车产品碳纤维部件争议引发市场担忧 [20][21] - 迈威生物跌13.01%至17.39元 受董事长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及美国医药政策影响 [13][16][19] 宏观及政策因素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 将建立磋商机制并发布联合声明 [10] - 中航证券认为中美关税战进入"拉锯战"阶段 二季度市场或维持震荡 [11] - 特朗普拟签署行政命令降低处方药价格 预计降幅达30%-80% [15]
铜师傅文创报考港交所上市,顺为、小米集团等为其主要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5-10 19:02
公司概况 - 铜师傅文创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 [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2024年12月更名为"铜师傅",注册资本5700万元 [3] - 法定代表人为俞光,主要股东包括俞光(持股26.27%)、顺为资本、小米集团(通过天津金米持股)、光信资本等 [3][4] 业务模式 - 核心产品为铜质文创产品,尤其是铜质摆件,材质延伸至金、银与塑料 [3] - 2024年在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份额达35.0%,按收入计位列第一 [3] - 报告期内铜质文创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95.4%、96.3%、96.6%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5.71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693.8万元、4413.1万元、7898.2万元 [5] - 毛利率从2022年32.2%提升至2024年35.4% [6] 产品与IP - 报告期内SKU数量分别为2137款、2296款、2485款,每年新上线SKU分别为464款、382款、574款 [7] - 自研IP收入占比分别为94.1%、88.3%、93.7%,同期新创原创产品IP分别为300个、279个、456个 [7] 销售渠道 - 截至2024年底有7家授权线上经销商运营7家独立线上店铺(主要在淘宝及京东) [7] - 54家授权线下经销商运营68家门店 [7]
大和资本市场:将小米集团(01810.HK)目标价从60.00港元上调至65.00港元。
快讯· 2025-05-02 12:47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和资本市场将小米集团(01810.HK)目标价从60.00港元上调至65.00港元 [1]
大华继显:提高小米集团(01810.HK)目标价至66港元,首季经调整盈利有望创新高。
快讯· 2025-05-02 10:48
大华继显:提高小米集团(01810.HK)目标价至66港元,首季经调整盈利有望创新高。 ...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3%,小鹏汽车领涨,小米集团涨逾4%。
快讯· 2025-05-02 10:27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3%,小鹏汽车领涨,小米集团涨逾4%。 ...
恒生科技指数涨3%,小鹏汽车(09868.HK)涨5.28%领涨成分股,小米集团(01810.HK)涨4.1%,阿里巴巴(09988.HK)涨3.66%,京东(09618.HK)涨3.28%。
快讯· 2025-05-02 10:26
恒生科技指数涨3%,小鹏汽车(09868.HK)涨5.28%领涨成分股,小米集团(01810.HK)涨4.1%,阿里巴巴 (09988.HK)涨3.66%,京东(09618.HK)涨3.28%。 ...
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小米集团涨超2%领涨成分股。
快讯· 2025-05-02 09:47
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小米集团涨超2%领涨成分股。 ...
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小米集团涨超4%。
快讯· 2025-04-30 11:18
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小米集团涨超4%。 ...
小米集团20250424
2025-04-25 10:4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米集团[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投资机会**:当前小米股价约 44 港币,已调整至 2 月中旬水平,是相对舒适的买入位,具备较好投资机会;总体目标价约为 56 港币,相较当前股价有较大成长空间;通过 DCF 保守估算,小米底部估值约为 48 港币[2][6] - **业务亮点**:人车家生态布局全面,汽车业务表现突出,2024 年至今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AI 领域有重要布局,新产品表现值得期待[5] - **估值方法**:采用分部估值法,传统业务按 20 倍 PE 估值,对应 2025 年预计利润 390 亿左右,总市值约 8000 亿港币;汽车业务参考同行业整车业务公司给予三倍 PS 估值;总合理市值 1.4 万亿港币,目标价 56.12 港币每股;DCF 绝对估值法计算目标价为 48.83 港币每股[6][9][14] - **车型优势**:看好小米 YU7 车型,预期销量大概率超市场预期,能拓宽生态壁垒,驱动经销商开店热潮;2026 年汽车销量预计达 84.8 万台,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57.4 万台;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高出分析师一致预期 16%和 31%;瞄准 20 - 30 万价格带 SUV 市场,有望复制苏 7 成功并带来快速毛利提升[7] - **股价催化剂**:小米 YU7 车型 6 - 7 月上市后,超预期的订单数据、小米之家开店进展以及 AI 赋能全终端产品进展将成为股价催化剂[8] - **销售预期与盈利影响**:小米 YU7 车型稳态年销量可达 36 万辆,随着产品型号丰富,汽车销量提升将提高汽车业务毛利,预计 2025 年汽车业务利润超 100 亿元[2][10] - **生态与渠道影响**:人车家生态因汽车业务加入更完善,可实现交叉销售;通过 Hyper OS 实现硬件设备数据互通和场景联动,AI 赋能使产品体验更优;小米汽车对经销商是黄金业务,推动小米之家门店数量增长,预计 2025 年突破 20000 家,反哺经销商开店热潮,促进手机和 IoT 业务发展[11][12] - **营收与利润预测**: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818 亿元、6365 亿元和 7165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416 亿元、613 亿元和 656 亿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核心原因是汽车业务盈利金额预测超出市场预期[3][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风险因素**:汽车安全事故可能导致舆论负面影响及订单流失;政策变更风险,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支持变化可能带来销量短期不确定性;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因未上市且定价未最终公布,可能影响公司盈利预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