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重汽:重卡龙头,海内外双线增长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2-13 18:50
公司投资评级 - 首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7.60港元 [4][6] 核心观点 - 重卡行业正处于复苏初期,叠加出海机遇,预计2024-2025年公司重卡销量同比上升7.7%和7.4%,高于行业增速 [4] - 预计2024-2025年公司收入965.9亿和1,059.1亿元,净利润60.7亿和69.3亿元 [4] - 公司维持派息率50%,股息率约为5%-6%,属于高息股标的 [4] 公司背景 - 中国重汽拥有90多年品牌历史,专注于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旗下经营黄河、豪沃、汕德卡等品牌 [1] - 2023年公司销售22.7万辆重卡(内销42.7%,出口57.3%),13万辆轻卡,总收入854.9亿,同比+43.9%,其中重卡收入87.5% [1] - 2023年毛利率16.7%,净利润53.2亿,同比+217.9% [1] 行业分析 - 2025年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物流需求增加,物流业景气指数始终位于50%枯荣线以上,预计物流类重卡将成为新增销量的主力来源 [2] - 油气价差扩大,天然气重卡的运营成本优势显现,客户接受度快速提升 [2] - 国内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重卡保有量较高,以旧换新政策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增量需求 [2] 出口表现 -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运输需求增长,中国重汽2023年出口重卡12万辆,同比增长51.0%,市场份额43% [3] - 重卡出口销量占比从2020年的11.1%提升至2023年的57.3%,出口销量抵消了国内销量下滑,成为公司结构性增长的重要亮点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2025年公司收入965.9亿和1,059.1亿元,同比增长13.0%和9.6% [4] - 预计2024-2025年净利润60.7亿和69.3亿元,同比增长14.1%和14.1% [4] - 预计2024-2025年毛利率分别为16.2%和16.8%,经营利润率从2023年的7.8%提升至8.0%和8.3% [48] 估值 - 给予公司2025年10倍市盈率估值,目标价27.6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2] - 公司派息率50%,股息率5%-6%,属于高息股标的 [4]
信义光能:产能短暂下降,玻璃价格偏弱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2-13 08:42
公司投资评级 - 信义光能的投资评级为"中性",目标价为3.22港元,对应0.5%的下行空间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信义光能的产能短暂下降,光伏玻璃价格偏弱,预计2024财年有效年熔化量同比下跌3.1% [4] - 光伏玻璃价格在2024年下半年持续下跌,截至12月11日,市场均价为19.25元人民币/平米,较年初下跌27.4% [5] - 由于光伏玻璃价格下跌和产能调整,下调2024-2026财年股东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9.8亿、32.4亿、35.8亿港元 [5] 公司财务数据 - 2022-2026年收入预测分别为20,544、26,629、24,771、27,534、30,583百万港元,增长率分别为27.9%、29.6%、-7.0%、11.2%、11.1% [3] - 2022-2026年股东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820、4,187、2,977、3,243、3,584百万港元,增长率分别为-22.4%、9.6%、-28.9%、8.9%、10.5% [3] - 2022-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43、0.47、0.33、0.36、0.39港元,市盈率分别为7.5、6.9、9.8、9.0、8.2倍 [3] - 2022-2026年每股股息预测分别为0.20、0.23、0.15、0.16、0.18港元,股息率分别为6.2%、7.0%、4.7%、5.1%、5.6% [3] 产能与市场情况 - 截至2024年11月底,信义光能累计冷修九条光伏玻璃生产线,日产能合共为7,000吨,预计2024年底日产能为23,200吨,较2023年底下跌10.1% [4] - 2024年新增产能方面,已完成六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建设,其中马来西亚两条1,200吨生产线已投产,安徽芜湖两条1,000吨生产线也已投产 [4] - 预计2025-2026年有效年熔化量分别同比反弹15.5%及3.0%至878万吨及904万吨 [4] 光伏玻璃价格 - 光伏玻璃(3.2mm镀膜)市场均价在2024年12月11日为19.25元人民币/平米,较年初下跌27.4%,较9月底下跌9.4% [5] - 原材料纯碱及燃料天然气价格下滑,有助于减轻玻璃降价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5]
东岳集团:聚焦主业,优化成本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2-09 20:03
公司投资评级 - 未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岳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商,主要生产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制冷剂、二氯甲烷及烧碱四大类产品。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占比84.8%,减少了对海外政策的直接依赖。1H24分部业绩同比增长135.2%至6.5亿元,主要得益于有效成本管理和制冷剂价格上涨 [1][7] - 制冷剂价格因配额制度推动上升,2024年12月初国内R32制冷剂市价为40,000元/吨,远高于2022-23年同期的13,000元/吨及18,000元/吨水平 [1][25] - 公司已退出房地产业务,专注于化工业务,1H24出售两家房地产附属公司权益,录得账面亏损1.0亿元 [1][34] - 公司FY25市盈率为6.3倍,估值与港股化工同业相若 [1][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东岳集团自1987年起在山东省淄博市经营,2007年12月在香港上市,主要生产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制冷剂、二氯甲烷及烧碱四大类产品。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占比84.8% [1][7] 业务收入分布 - 1H24收入分布:高分子材料占28.0%,有机硅占38.0%,制冷剂占21.4%,二氯甲烷及烧碱占7.1% [7] - FY23收入分布:高分子材料占31.4%,有机硅占33.5%,制冷剂占19.8%,二氯甲烷及烧碱占8.1% [7] 地区收入分布 - FY23地区收入分布:中国占84.8%,亚洲(除中国外)占9.3%,美洲占2.5%,欧洲占2.7% [8][12] 盈利分布及利润率 - 1H24分部业绩分布:高分子材料占46.6%,有机硅占8.2%,制冷剂占51.1%,二氯甲烷及烧碱占20.4% [10] - FY23分部业绩分布:高分子材料占51.8%,有机硅占-50.8%,制冷剂占47.7%,二氯甲烷及烧碱占38.2% [10] 高分子材料 - 高分子材料产品包括PTFE、PVDF、FEP、FKM、HFP,用途广泛。2024年12月初中国PTFE(悬浮中粒)均价为40,000元/吨,与2023年同期大致相若,但低于2022年同期的45,000-50,000元/吨水平。1H24高分子材料分部业绩同比增长35.2%,分部利润率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至14.9% [13][18] 有机硅 - 有机硅产品包括DMC、107硅橡胶、生胶及混炼胶,主要用于添加剂、处理化学品稳定剂、润滑剂及密封剂。2023-24年中国有机硅DMC市场均价普遍低于2021-22年。1H24有机硅板块同比转亏为盈,录得5,368万元分部利润,主因单位生产成本下跌,而销量却提升 [19][22] 制冷剂 - 制冷剂产品包括R22、R142b、R32、R125、R410a等。R22及R142b是HCFC制冷剂,R32、R125、R410a是HFC制冷剂。2024年12月初国内R32市价为40,000元/吨,远高于2022-23年同期的13,000元/吨及18,000元/吨水平。1H24制冷剂分部利润同比增长97.6%,分部利润率同比上升9.8个百分点至21.4% [25][29] 二氯甲烷及烧碱 - 烧碱为生产甲烷氯化物的一种基本化学产品,可用于纺织、电力及材料行业。1H24二氯甲烷及烧碱板块分部业绩同比增长44.4%,公司归因于单位成本大幅回落,虽然产品价格波动 [33] 退出房地产业务 - 2011年起公司发展房地产业务,但于2020年初决定退出。截至1H24,已将大部分房地产业务资产处置完毕。上半年公司出售两家房地产附属公司权益,录得账面亏损1.0亿元 [34] 估值与港股化工同业相若 - 公司FY25市盈率为6.3倍,如不考虑上海石化(338 HK)作比较,公司估值与港股化工同业相若 [37]
中国水务:FY25中期业绩胜预期,运营收入加快增长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2-03 10:50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中国水务"买入"评级,目标价为6.23港元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水务FY25中期业绩优于预期,运营收入加快增长,毛利率提升,股东净利润仅同比下跌8.5% [9] - 供水调价申请通过听证会,预计FY25-27供水运营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4%、7.3%、2.5% [9] - 直饮水运营收入持续增长,预计FY25-27分别同比增长31.2%、8.0%、5.0% [10] - 污水处理运营收入因惠州石化项目推动,预计FY25-27分别同比增长64.8%、7.3%、2.5% [10] - 上调盈利预测,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提升至6.23港元 [10] 公司基本信息 - 现价:4.34港元 [2] - 总市值:7,082.63百万港元 [3] - 流通股比例:42.73% [4] - 已发行总股本:1,631.94百万 [5] - 52周价格区间:3.76-6.58港元 [6] - 3个月日均成交额:16.58百万港元 [7] - 主要股东:段传良(占27.18%) [8] 财务数据 - 收入:2023年14,195百万港元,2024年12,859百万港元,2025年预测12,284百万港元,2026年预测11,350百万港元,2027年预测11,264百万港元 [8] - 股东净利润:2023年1,857百万港元,2024年1,534百万港元,2025年预测1,475百万港元,2026年预测1,356百万港元,2027年预测1,375百万港元 [8] - 每股盈利:2023年1.14港元,2024年0.94港元,2025年预测0.90港元,2026年预测0.83港元,2027年预测0.84港元 [8] - 每股股息:2023年0.34港元,2024年0.28港元,2025年预测0.27港元,2026年预测0.25港元,2027年预测0.25港元 [8] - 每股净资产:2023年7.96港元,2024年7.83港元,2025年预测8.75港元,2026年预测9.22港元,2027年预测9.66港元 [8] 中期业绩回顾 - 1H FY25股东净利润同比下跌8.5%至7.6亿元,运营收入同比上升16.6%至22.4亿元,毛利率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38.4% [9] - 供水销量同比上升6.5%至7.2亿吨,供水运营收入同比增长6.8%至17.2亿元 [9] - 直饮水建设收入同比下跌84.0%至1.3亿元,但运营收入同比上升57.1%至2.0亿元 [9] - 污水处理运营收入同比上涨76.8%至3.2亿元,主要因惠州石化项目投运 [9]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FY25-27股东净利润预测11.9%、2.1%、5.2%,目标价由6.10港元提升至6.23港元 [10] - FY25-27供水运营收入预测分别为35.2亿、37.8亿、38.8亿元 [9] - FY25-27直饮水运营收入预测分别为3.9亿、4.2亿、4.4亿元 [9] - FY25-27污水处理运营收入预测分别为6.2亿、6.7亿、6.8亿元 [9]
兖煤澳大利亚:站在需求反弹的风口上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1-26 12:56
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兖煤澳大利亚是一家注册地及运营矿山皆位于澳大利亚的中国国企煤矿商,生产动力煤及冶金煤分别供应发电和钢铁行业 [1] - 近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加强贸易合作,公司扩大出口至中国的中长期商机不可忽视 [1] - 对兖煤澳大利亚定下 40.00 港元目标价,对应 21.6%上升空间及 8.5 倍 FY25 市盈率 [1] 动力煤价格料获支持 - 2023 年初起动力煤价格大幅回落并寻低,近月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价在 140-150 美元水平波动 [1] - 目前动力煤价格可获支持,主因:(一)全球地缘冲突风险依然持续;(二)中国火电发电量持续增长;(三)近年中国台湾及其他亚洲地区火电发电量稳定 [1] 冶金煤价格跟随钢铁市场前景 - 2021 年下半年起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放缓后,冶金煤价格也跟随其后自当年高位下跌 [2] - 近月中央推出不同支持房地产市场,预计可带来中长期成效,并最终助力改善中国钢铁市场及间接支持冶金煤价格 [2] 预计 FY26 盈利反弹 - 预计公司 FY24 股东净利润同比下跌 28.6%至 13.0 亿澳元,因为全年煤炭均价料下跌 [3] - 预计 FY26 股东净利润同比反弹 5.4%至 12.9 亿澳元,因为届时动力煤及冶金煤均价皆同比上升,叠加动力煤销量持续增长 [3] 敏感度分析:煤价对股东净利润的影响 - FY24:± 1.0% 动力煤/冶金煤均价 → ± 2.44%/0.62% 股东净利润 [3] - FY25:± 1.0% 动力煤/冶金煤均价 → ± 2.73%/0.65% 股东净利润 [3] - FY26:± 1.0% 动力煤/冶金煤均价 → ± 2.66%/0.62% 股东净利润 [3] 高分红比率持续 - 公司 FY22-23 分红比率分别达到 45.2%及 50.5% [42] - 预期 FY24-26 分红比率分别为 49.8%、49.8%、49.8% [42] 净现金水平持续 - 预计公司保持健康财务状况,FY24-26 净负债率 (净负债/股东权益) 依然在净现金水平 [45]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目标价 40.00 港元,21.6%上升空间 - 采用以下三家主要中国煤炭企业(包括公司母企兖矿能源)作为同业比较 [47] - 公司 FY25 市盈率为 7.0 倍,处于同业估值范围,但低于同业平均值 7.1 倍 [47] - 考虑到近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加强贸易合作,公司扩大出口至中国的中长期商机不可忽视 [47] - 公司 FY26 盈利有望反弹 [47] - 对兖煤澳大利亚定下 40.00 港元目标价,对应 21.6%上升空间及 8.5 倍 FY25 市盈率 [47] 企业概况 - 兖煤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兖煤澳大利亚")是国企兖矿能源(1171 HK;未评级)旗下一家注册地及运营矿山皆位于澳大利亚的中国国企煤矿商 [16] - 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源自兖矿能源为收购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猎人谷区的澳思达地下矿井而设立 [16] - 经过不断的项目并购,公司于 2012 年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YAL),并其后于 2018 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实现两地双重主板上市 [16] 领导团队简介 - 董事长:茹刚先生,为公司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 [52] - 执行委员会主席: 岳宁先生,为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执行董事 [52] - 首席执行官:David Moult 先生,为公司首席执行官 [52] - 首席财务官:苏宁先生,为公司首席财务官 [52] 风险因素 - 生产延误 [54] - 能源需求大幅波动 [55] - 钢铁市场衰退 [56] - 政治风险 [57] - 汇兑损失 [58]
赛晶科技:IGBT行业新星,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1-25 09:44
报告投资评级 - 未评级 [7] 报告核心观点 - 赛晶科技是输配电行业、新能源行业以及工业领域中的阳极饱和电抗器、层叠母排、功率半导体等核心器件供应商,亦是国内自主研发阳极饱和电抗器主要供应商之一,在IGBT行业有发展潜力,国产替代前景可期[1] - 随着电网项目的规划和启动,以及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市场对自研IGBT芯片和模块产品的需求提升,公司2024 - 2025年预计收入目标分别为16亿和20亿元,同比增长52%和25%,2024年目标净利润7,000 - 8,000万,同比增长超过100%[4] 公司背景 - 赛晶科技成立于2000年,起步于分销瑞士ABB公司半导体产品,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启动IGBT研发和生产项目,是业内龙头电力电子器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14] 公司业务群 - 公司产品分为功率半导体及配套器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产品两大类,被广泛应用于输配电、轨道交通及工业领域中,2023年三大应用领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9.5%、5.4%、48.7%[20] -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自主研发阳极饱和电抗器生产技术的企业,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的核心电气设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十四五”规划中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20][21][24] 进军IGBT芯片业 - IGBT是一个用途广泛但高端产品被外资垄断的行业,赛晶科技专注于研发1200V – 1700V电压等级的IGBT产品,利用国产自主技术,逐步实现国产替代[30][45] - 公司2024上半年推出第三代功率半导体SiC MOSFET,电阻低至1200V/13mΩ,达到国际主流企业同等水平,有望打破外资企业垄断高端IGBT芯片的局面[3][45]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总收入10.6亿元,按产品应用领域划分,电网输配电/电气化交通/工业及其他/海外市场的收入分别为4.2亿/5,700万/5.1亿/6,800万元,占比分别为39.5%/5.4%/48.7%/6.4%,近年整体毛利率保持在28% - 32%,2021 - 2023年净利润由1,500万上升至3,200万,净利润率1.7% - 3.0%[52][53][54] 展望与估值 - 2024 - 2026年电网规划将启动8个特高压和中压电力项目,公司中标订单总规模超40亿元,将在2025 - 2026年交付,2024 - 2025年公司收入目标分别为16亿和20亿元,同比增长52%和25%,2024年预计净利润可提升至7,000 – 8,0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公司FY24E市盈率估值约为21.2倍[59][60]
荣昌生物:厚积薄发的ADC与融合蛋白领域明星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1-21 19:23
报告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1.80港元 [2][3][81] 报告核心观点 - 国内著名的ADC与融合蛋白生产商,肿瘤与自身免疫领域竞争力强大,现有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与泰它西普收入将快速增加,长远看眼科与肿瘤领域多个在研产品将带来新亮点,2023 - 26E收入CAGR达41.5%,股东净亏损将缩小 [7][15][75] 公司产品相关 产品技术平台 - 公司已成功建立抗体偶联物(ADC)、融合蛋白与双抗三大技术平台 [15] 已上市产品 维迪西妥单抗 - 首款国产ADC,2021年上市,获批适应症中,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获中美双方突破性疗法认可,产品在HER2表达晚期或局部转移性胃癌方面能成为曲妥珠单抗的有效补充,肝转移晚期乳腺癌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并被优先审评,2025年有望获批。预计产品收入在2023 - 26年期间将从5.3亿增至13.1亿元(人民币,下同),CAGR为35.3% [1][29][37] 泰它西普 - 全球首款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药,受益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刚性需求,临床数据优于主要对手贝利尤单抗,上市后收入快速增长,预计现有适应症收入2024 - 26E仍将快速增加。重症肌无力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2025年有望获批并切入重症肌无力的蓝海市场。预计2023 - 26E销售收入将从4.2亿增加至17.1亿元,CAGR为48.8% [1][2][41] 在研产品 RC28 - 处于III期临床,潜在适应症老年性黄斑病变与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群体广阔,在视力恢复与降低黄斑中心区平均厚度方面疗效显著 [2][7][67] RC88 - 处于II期临床,针对的MSLN实体瘤患者群体较广,在和卵巢癌、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子宫颈癌治疗方面适用性很强 [2][7][71] 公司财务相关 收入情况 - 公司收入将从2022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26年的30.5亿元,2023 - 26E CAGR为41.5%。其中,2024 - 2026年预测收入分别为16.17亿元、23.17亿元、30.49亿元 [75] 费用控制与亏损情况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成功通过缩减费用来缩小亏损,严格控制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70.1%缩减至51.5%,行政费用率则从31.6%缩减至19.4%,预计股东净亏损将逐年缩小,2027年有望扭亏 [76]
新股报告:顺丰控股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1-20 11:34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顺丰控股的投资评级为"申购",综合得分为70分 [1][10] 核心观点 - 顺丰控股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全球第四大,2023年占全球市场份额0.7% [1][3] - 公司采用直营模式和独立第三方模式,是中国唯一一家独立于主要电商平台的规模化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1] - 2021-2023年公司收入从2,072亿元增长至2,584亿元,股东净利润从47.3亿元增长至82.3亿元,股东净利润率从2.3%上升至3.2% [1][3] - 2024年1-6月收入同比上升8.1%至1,344亿元,股东净利润同比上升15.1%至48.1亿元,股东净利润率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至3.6% [3] - 2024年1-9月未经审计的收入及税后利润分别同比上升9.4%及28.0%至2,069亿元及76.7亿元 [3] 行业前景 - 全球综合物流服务市场分散,2023年十大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合计7.6% [1] - 2018-2023年全球及中国物流支出金额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4.0%及6.0%,2023-2028年预计为4.4%及4.2% [1] - 2023年中国物流支出占全球比例预计由24.3%下跌至2028年的24.1%,同期亚洲(不含中国)占比预计由21.2%增长至23.8% [1] 公司经营 - 2021-2023年公司速运及大件业务收入从1,607亿元上升至1,869亿元 [1] - 中国市场收入从1,890亿元增长至2,235亿元,但所占总收入比例从91.2%下跌至86.5% [1] - 2024年1-6月中国市场收入同比8.1%至1,160亿元,所占总收入比例为86.3% [3] 估值水平 - 公司2023年市盈率为18.0-20.2倍,属港股同业中游 [4] - 公司A股顺丰控股(002352 CH)约25倍市盈率,AH溢价约23.8%-38.8%,H股市盈率估值相对不是十分吸引 [4] - 公司2022年市净率为1.4-1.6倍,普遍低于同业 [4] 市场氛围 - 2024年初至今港股新股市场气氛反复,累计上市58只新股,首日破发率达37.9%,平均首日上升9% [7] - 公司引入10家基石投资人,占发行新股数目的27.3%,有利市场信心 [7] 同业比较 - 顺丰控股2023年收入2,809亿港元,收入增长-3.4%,净利增长32.2%,净利率3.2%,ROA 3.7%,ROE 8.0%,市盈率18.0-20.2倍,市净率1.4-1.6倍 [5] - 中通快递2023年收入425亿港元,收入增长8.6%,净利增长28.5%,净利率22.8%,ROA 9.9%,ROE 14.7%,市盈率14.0倍,市净率2.2倍 [5] - 京东物流2023年收入1,842亿港元,收入增长21.3%,净利率0.4%,ROA 3.2%,ROE 7.2%,市盈率24.6倍,市净率1.8倍 [5]
石药集团:预计短期内业绩仍将承压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1-19 10: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目标价调整至5.06港元,给予"中性"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短期内业绩仍将承压,成药板块第三季度收入下降,导致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 [1] - 短期内成药业务面对挑战,原料药与功能食品等收入短期内难以大幅回升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 - 石药集团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跌4.9%至226.8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跌15.9%至37.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收入与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7.8%与51.5% [1] - 第三季度业绩转差的原因包括:1)主营业务成药收入较第二季度环比下降14.5%;2)成药板块收入的下滑导致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3)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导致研发费用率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分析 - 成药业务收入维持原先预测,即2024年收入将同比下降7.0%,2025-26年为缓步回升 [2] - 新药伊立替康、两性霉素B脂质体、奥玛珠单抗上市以来销售表现较好,但新药从上市到上量略需时间,集采降价对四季度与2025年收入仍将产生影响 [2] - 恩必普与玄宁上市已近20年,在医保控费趋紧及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短期内销售收入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高 [2] - 预计2024年全年原料产品与功能食品及其它板块的收入将略逊预期,短期内难以大幅回升 [2] 财务预测 - 轻微下调原料产品与功能食品及其它板块的收入预测,并相应将2024-26E收入分别下调1.0%、1.6%、1.6% [3] - 根据第三季度情况将2024-26E研发费预测上调7.8%-11.5%,并将2024-26E股东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3.7%、4.8%、2.2% [3] - 根据调整后DCF模型,将目标价从5.18港元微调至5.06港元 [3] 股票资料 - 收市价:5.13港元 [5] - 总市值:60,116.83百万港元 [5] - 流通股比例:69.20% [5] - 已发行总股本:11,695.88百万 [5] - 52周价格区间:4.45-7.83港元 [5] - 3个月日均成交额:695.99百万港元 [5] - 主要股东:蔡东晨等(占20.67%) [5]
中国水务:优化发展策略,降低资本开支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1-12 21:49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2][3]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水务因9月宣布暂停分拆自来水及管道直饮水业务上市计划,调整发展策略,由快速新增项目转变为强化现有运营管理,以降低资本开支,这将使自来水及管道直饮水两项业务的非现金流建设收入贡献下跌,预计公司建设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将由FY24的45.5%分别下跌至FY25 - 27的42.0%、41.2%、39.8%[1] - 自来水调价流程持续,FY24公司有四个项目获上调价格,超20个自来水项目已启动调价申请,约占公司自来水项目总产能的三分之一,调价流程一般需时约一年,FY26起有望陆续反映水价上调成果[2] - 预期FY25 - 27期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减少,境内外利率处于跌势,公司较易获得有利的新增融资成本,上述因素将给予公司未来更多空间上调分红比率[2] - 分别降低FY25 - 26股东净利润预测16.6%及23.3%,并新增FY27预测,考虑到相对上次更新时的市场风险下跌,滚动至7.5倍FY26目标市盈率,将目标价由6.30港元降低至6.10港元,对应29.1%上升空间,待自来水调价及分红比率落实情况,不排除未来调高估值的可能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