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晶科技(00580)

搜索文档
万亿雅下水电工程“引爆”特高压,赛晶科技(0580.HK)享受行业高景气加速成长
格隆汇· 2025-07-28 16:49
近期,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称"雅下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项总投资达到1.2万亿元的超 级工程,不仅标志着中国清洁能源开发迈入新阶段,更将重塑全球水电格局。 笔者了解到,雅下水电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建成后, 所生产的清洁电力将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本地自用需求。 基于上述背景,雅下水电工程能够顺利建设运营,将离不开两方面的核心技术: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 基建能力以及特高压输电能力,这能够解决工程落地的物理瓶颈,打通"藏电外送"的能源动脉。可以预 见,相关产业链将迎来需求高弹性增长,价值有望获重估。 万亿超级工程开工,诞生基建、特高压高景气度机会 具体来看,在基建能力上,雅下水电工程位于大拐弯峡谷,高海拔、恶劣的地质环境堪称全球水电工程 中最复杂的区域,因此传统施工方式难以胜任,盾构机凭借其"掘进+支护"一体化技术,成为不可替代 的核心设备,催生巨大的耗材市场与技术升级的刚性需求。基于技术壁垒和区域壁垒,具备相应技术优 势及施工经验的行业头部有望享受到更多市场红利。 以特高压、高压技术为基础,给出能源跨域调配的"中国方案",既依托国企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亦通 过 ...
赛晶科技附属拟发新股收购湖南虹安100%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7-13 19:21
公司交易 - 赛晶科技旗下赛晶半导体与投资者签署增资协议 投资者将认购赛晶半导体新增注册资本 相当于经扩大股权约9 00% 认购价以转让湖南虹安全部股权方式偿付 [1] - 增资协议交割后 赛晶半导体注册资本由4252 87万美元增至4673 48万美元 公司持股比例由70 5406%降至64 1918% 但仍保持控制权 [1] - 赛晶半导体同时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以总代价人民币1 8亿元收购湖南虹安全部股权 代价通过发行新增注册资本方式偿付 [1] 业务整合 - 赛晶半导体主营IGBT和碳化硅MOSFET器件 湖南虹安从事功率器件研发 产品包括全系列功率MOSFET和微控制器 [2] - 两家公司当前均处于亏损状态 交易后湖南虹安成为赛晶半导体附属公司 可实现技术团队互补 供应链与市场资源共享 [2] - 湖南虹安在碳化硅技术领域与赛晶半导体现有布局形成互补 核心团队将增强赛晶半导体研发能力 [2] 战略意义 - 本次交易通过资源整合可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扩大市场份额 对赛晶半导体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
异动盘点07010|布鲁可一度涨逾8%,极兔速递再涨超4%;德意志银行涨逾3%,波音涨超3%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10 12:18
港股市场表现 新能源汽车 - 理想汽车-W逆势涨超3%,理想i8将于7月29日正式发布[1] 银行股 - 内银股集体走高,郑州银行涨6.06%,民生银行涨4.97%,中信银行涨3.24%,工商银行涨1.8%[1] 生物医药 - 九源基因涨超6%,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1] - 基石药业-B涨超4%,普吉华®境内生产药品上市申请获批[3] 光学与科技 - 康耐特光学涨超6%破顶,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逾30%[1] - 赛晶科技高开逾8%,预计上半年纯利约9000万元,同比增长167%[3] 数字资产与金融科技 - 普星能量涨超220%,近期认购HashKey Holdings Limited股权进军数字资产领域[1] - 德林控股高开近15%,拟代币化最高5亿港元资产分派予股东[3] 消费与教育 - 粉笔再涨超5%,AI刷题系统班升级,AI产品或成业绩新动力[2] - 巨星传奇再涨超20%,周杰伦入驻抖音平台带动热度[3] 物流与供应链 - 极兔速递-W再涨超4%,上半年东南亚市场包裹量表现强劲[2] 农业与综合集团 - 从玉智农涨超13%,拟打造综合性现代农业旗舰集团[2] 加密货币相关 - 加密货币ETF及概念股走高,新火科技控股涨10.82%,雄岸科技涨10.23%,蓝港互动涨8.97%[2] 美股市场表现 金融与保险 - 德意志银行涨逾3%,正重组德国财富管理业务以提高收益[4] - 联合健康跌逾1%,传美国司法部调查其医疗保险账单[4] 科技与互联网 - 富途控股涨逾9%,大摩上调目标价至160美元[4] - Meta涨近2%,传斥资35亿美元加码AI智能眼镜业务[4] - 英伟达涨近2%,总市值达4万亿美元[4] - 微软股价触及历史新高,总市值3.74万亿美元,奥本海默上调评级[4] 航空与制造 - 波音涨超3%,6月飞机交付量创18个月来最高[4]
赛晶科技:净利润强劲增长,输配电业务进入放量周期-20250430
中泰国际· 2025-04-30 15: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新覆盖赛晶科技,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1.55 港元,较现价有 37%上升空间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赛晶科技 FY24 总收入 16.1 亿元,同比增 52.7%,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225.0%至 1 亿元,略超预期 [1] - 电网输配电板块收入增长快,2024 年达 8.1 亿元,同比增 95.0%,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放量是主因 [2] - 输配电和 IGBT 两大业务将高速增长,未来三年净利润 CAGR 为 47.9% [3][4] 各部分总结 财务表现 - FY24 总收入 16.1 亿元,同比增 52.7%,因电网输电元器件业务占比提升,毛利率同比扩张 0.5 百分点 [1] - 销售和行政费用占收入比从 2023 年 21.1%降至 16.5%,叠加低有效税率,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225.0%至 1 亿元 [1] - 预计 FY25E/FY26E/FY27E 收入分别为 20.1 亿/25.2 亿/33.1 亿,同比增长 25.0%/24.0%/29.0%;净利润分别为 1.4 亿/2.2 亿/3.3 亿元,同比增长 36.9%/56.4%/51.0% [4]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电网输配电板块:2024 年交付多个电网项目,柔性直流输电成趋势,预计 2025 年特高压工程多为纯柔性直流和混合型项目 [2] - 输配电领域:特高压、柔性输电及新能源输电工程启动,提升主打产品需求,改善产品结构 [3] - IGBT 领域:新产品落地并进入客户供应链,有望驱动收入和盈利 [3] 行业背景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披露大规模电网投资计划,投资规模稳步提升,重心倾向特高压及配电网项目 [8] - 中国特高压项目储备丰富,2025 年有望核准“4 直 4 交”,投资金额达 1120 亿元,同比增速约 34% [8] 公司优势 - 是特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关键器件主流供应商,拥有阳极饱和电抗器自主技术,电力电容器市场份额领先 [9] - 2024 年成为直流支撑电容器首个 100%替代进口的国产企业,在甘肃 - 浙江项目国产产品中获 62.5%市场份额 [9] - 在线监测产品保障柔直核心器件和换流阀安全运行,2024 年常规和柔性直流输电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90.4%/370.8% [9]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 年直接海外销售收入 9000 万,同比增 33.3%,参与多个海外项目 [10] - 2025 年已签约或潜在项目有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三期工程等,预计海外收入显著增加 [10] IGBT 业务 - 2022 年全球 IGBT 市场规模约 68 亿美元,中国占 40%,赛晶自 2019 年布局该业务 [11] - 截至 2024 年,产品矩阵丰富,研发的新一代 IGBT 微沟槽芯片今年送样测试 [11] - 推进碳化硅芯片研发,13 毫欧碳化硅芯片已在欧洲流片,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12] - 2024 年 IGBT 业务收入约 6000 万,净亏损约 9500 万元,预计 2025 年收入达 1.5 亿,2026 年盈亏平衡 [12]
赛晶科技(0058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7: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6.102亿元,较去年增长约52.7%;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025亿元,较去年增长约225.4%;基本每股盈利约6.39分,较去年增长约229.4%[5]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约10.547亿元增加52.7%至2024年约16.102亿元[31]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约7.192亿元增加51.5%至2024年约10.895亿元[32] - 毛利从2023年约3.355亿元增加55.2%至2024年约5.207亿元,毛利率从31.8%增至32.3%[33]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约6730万元减少12.0%至2024年约5920万元[3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约8460万元增加25.3%至2024年约1.06亿元[35]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1.384亿元增加15.6%至2024年约1.6亿元[36] - 研发成本从2023年约1.136亿元增加21.0%至2024年约1.375亿元[37] - 除税前溢利从2023年约4700万元增加160.0%至2024年约1.222亿元[40]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3年约3150万元增加225.4%至2024年约1.025亿元[42] - 工业及其他领域收入从2023年5.13294亿元增加22%至2024年6.58567亿元[2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常规直流输电及柔性输电分领域收入约6.479亿元,较去年增长约156.7%[5] - 2024年自主研发功率半导体收入约5910万元,较去年下降约27.0%,下半年收入约43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0%[11] - 2024年输配电商领域收入812017千元,较2023年增长95%,其中常规直流输电商收入366981千元,增长90%,柔性输电商收入280886千元,增长371%,其他输配电商收入164150千元,增长0%[19] - 2024年电气化交通领域收入49446千元,较2023年下降14%,其中轨道交通收入44661千元,下降7%,电动汽车收入1626千元,下降78%,其他交通收入3159千元,增长73%[22]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国内市场收入1520030千元,毛利率31.5%;国外市场收入90179千元,毛利率46.9%;合计收入1610209千元,平均毛利率32.3%[15] - 2024年国内市场输配电商收入812017千元,占比54%;电气化交通收入49446千元,占比3%;工业及其他收入658567千元,占比43%[16][1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中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超3亿千瓦,集团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195] - 集团将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抓住能源技术变革机遇,加快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增长[195] 新产品研发 - 2024年公司推出电阻率低至13毫欧的1200V SiC MOSFET芯片等多款新产品,巩固国产高端SiC和IGBT芯片领域技术优势[10] - 2024年公司以自主研发芯片为核心,推出1050V FP封装和1700V EP封装的IGBT模块系列产品等,扩大IGBT模块产品线[10] - 公司自主研发的柔直用直流支撑电容器成为国内首个通过第三方IEC全项测试的产品,实现100%国产化替代[8] - 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直流支撑电容器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系统,可保障柔性特高压换流系统安全稳定[8] 行业数据 - 2024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较去年增长约14.6%[6] - 2024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较去年增长约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较去年增长约18.0%[6] - 2024年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83万亿千瓦时,较去年增长约27.0%,占全国总发电量比重接近20%[6] - 2023年4个特高压常规直流工程启动,2024年沙特中南工程等3个工程进入启动阶段,预计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还有十余个规划中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7] 市场拓展 - 2024年芯片客户从3家增长至14家,模块客户从18家增长至46家[11] - 无功补偿行业供货覆盖超70%企业,国产产品中市场份额排名前二[11] - 高压级联储能领域向全部主流企业供货[11] - 即将在年销量10万辆+商用电动车企业处开始路测[11] - 开始向电阻焊机场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的客户供货[11]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适用守则条文,时间截至2024年12月31日[75] - 董事会目前由3位执行董事和4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8] - 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董事会7名成员,独立非执行董事3名,占比约42.9%[79] - 2024年4月1日至10月15日,董事会8名成员,独立非执行董事4名,占比50.0%[79] - 2024年10月16日至12月31日,董事会7名成员,独立非执行董事4名,占比约57.1%[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遵守上市公司三分之一董事成员退任及重选规定[79] - 2024年共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以审阅及批准集团财务及营运业绩[81] - 公司采纳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规管自身企业管治常规[75] - 全体董事在2024年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出席率高,如执行董事项颉、龚任远、岳周敏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1/1[82] - 所有董事均接受有关公司条例及上市规则的持续专业发展培训,蔡鸽女士于2024年4月1日获委任,4月2日获法律建议[84][85] - 所有董事任期为三年,每年股东周年大会上,不少于三分之一当时在任的董事须退任[86] - 2024年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执行董事出席的会议[87] - 董事会设立四个委员会,包括审核、薪酬、提名及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8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90][91] - 审核委员会确定委聘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外聘核数师并厘定薪酬[91]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世敏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出席会议次数为3/3,张学军为3/3,梁铭枢为2/3[92] - 薪酬委员会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建议向承授人授出购股以认购最多6970万股股份[94][95] - 梁铭枢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3,陈世敏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出席3/3,作为替任董事出席1/1,张学军出席3/3[96] - 提名委员会2024年举行一次会议,建议委任新董事和重选退任董事[99] - 张学军、龚任远、陈世敏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均为1/1[100] - 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2024年举行两次会议[101] - 项颉出席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张灵为1/1,陈世敏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出席2/2,作为替任董事出席1/1,张学军出席2/2,梁铭枢出席1/2[102] - 公司秘书何丽娜2024年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3]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梁铭枢[94]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张学军[97] - 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项颉[100]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2024年度董事一直遵守规定准则[105] - 董事会每年对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及充分程度进行一次审核,认为2024年度该系统有效及足够[106] - 公司审计部门对集团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年度审计,并呈交《2024年内控年度报告》供董事会审核[107] - 2024年执行董事岳周敏担任附属公司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陈世敏、张学军不再担任其他公司职务[109] - 公司实施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程序,制定举报政策和反贪污政策,2024年度董事及员工均接受反贪污培训[110] - 董事需编制真实反映公司2024年事务状况、溢利及现金流的财报,并按规定及准则编制[111] - 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且有权投票的股东,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在递交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15] - 公司于2022年6月15日采纳新的组织章程大纲及章程细则[117] - 董事会每年审查《股东通讯政策》实施情况及有效性,对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实施情况满意[118] 董事信息 - 陈先生自2019年2月至今担任银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还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60] - 张学军先生59岁,2016年12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委员会职务[61] - 梁铭枢先生49岁,2017年3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家公司担任财务相关职务[64] - 蔡鸽女士71岁,2024年4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ABB等公司任职[66] - 何丽娜女士46岁,2008年加入集团,2019年4月任公司秘书,在多家附属公司任监事[68] - 张学军先生1986 - 1992年于首都师范大学工作,后在多单位任职[62] - 梁铭枢先生1998 - 1999年于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核数师[64] - 蔡鸽女士1988 - 1991年于霍克希德利集团驻北京办事处担任首席代表[66] - 何丽娜女士2001年于中国政法大学取得经济法学学士学位[68] - 陈先生分别于1982年、1985年和199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60] 公司运营相关 - 集团主要业务为制造及买卖电力电子器件[120] - 集团面临利率、外币、信贷、流动资金风险,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23][124][125][126][127] - 董事会建议从公司股份溢价账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0.01港元(2023年:零),须待股东批准[128] - 公司没有预设的派息比率,董事会有权宣派及分发股息[130]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已公布业绩及资产、负债以及非控股权益概要载于年报第116页[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3[133] - 自2024年12月31日起至年报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件[134] - 2010年购股计划于2020年6月3日终止,行使全部授出购股可能发行股份不超136,604,000股,占上市后已发行股份总数10%[135] - 2010年购股权计划下,若进一步授出购股权使12个月内相关购股 权获行使时已发行或将发行股份超已发行股份1%,须获股东另行批准[136] - 2010年购股权计划每份购股权行使期为十年,接纳购股权时应支付1港元[136] - 2010年购股权计划行使价不得低于授出当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1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10年购股权计划下雇员(非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年初未行使购股权5670000份,年内行使550000份,年末未行使5120000份[138] - 2010年购股权计划下雇员(非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购股权归属期分四年,每年25%,行使期至2026年3月31日,行使价1.10港元,紧接行使日期前每股加权平均收市价1.22港元[138] - 本年报日期,2010年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512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3%[138] - 公司于2020年6月3日生效有条件采纳2020年购股 权计划并终止2010年购股 权计划[139] - 2020年购股 权计划可向多类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 权,行使该计划授出购股 权可能发行股份不超163083100股,相当于批准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10%[139] - 2020年购股 权计划若进一步授出购股 权使12个月内相关购股 权获行使时已发行或将发行股份超已发行股份1%,须获股东另行批准[142] - 2020年购股 权计划有效期十年,每份购股 权行使期十年,可行使前持有最短期限不少于十二个月,接纳购股 权时应支付1港元[142] - 2024年新授出购股权公平价值为0.460港元,集团因未授出生效未确认购股开支[146] - 2024年股息收益率3.85%,预期波幅率57.00%,过往波幅57.00%,无风险利率3.41%[148] - 截至年报日期,根据2020年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163,083,1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0.2%[148] - 2024年1月1日,根据2020年购股计划可供授出购股数为163,083,100份[148] - 2024年12月31日,已授出69,700,000份购股,若项颉先生获批,可供授出购股数为93,383,100份[148] - 类别A承授人2024年
午后直线拉升!600580,全A股第一名
中国证券报· 2025-03-24 16:1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热点切换,旅游板块逆势走强,有色、化工等周期股盘中活跃,科技股延续调整,深海科技概念股走势分化 [1] - 临近尾盘三大指数回暖,上证指数涨0.15%,深证成指涨0.07%,创业板指涨0.01%,全市场全天成交额1.47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1053亿元 [1] 个股表现 - 深海科技概念股坤博精工临近尾盘直线拉升,收盘涨超9%,海洋王尾盘涨停,走出8天6板,成交额超10亿元,早盘曾快速跌停 [2] - 卧龙电驱午后直线拉升,尾盘涨停,全天成交额63.43亿元,成交额位居A股市场第一,近日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战略投资签约,成为其战略股东 [2] 旅游酒店行业 - 旅游及酒店板块走强,张家界、峨眉山A等多股涨停 [4] - 清明假期出游预定火热,与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民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近1倍,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近100%,游客偏好3 - 6日自由行 [6] 消费板块 - 年初以来消费、大消费指数分别上涨0.5%、1.4%,略好于市场整体,近期消费板块关注度提升但行情波动仍大,整体配置或仍处于偏左侧阶段,中短期呈现阶段性、结构性机会,中期有望迎来趋势性行情 [7] 银行行业 - 银行板块全天表现活跃,交通银行涨超3%,长沙银行、重庆银行涨逾2% [8] - 3月21日晚交通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净利润935.86亿元,同比增长0.93%,拟分配现金股利146.3亿元,交行已建成金融行业最大规模千卡异构算力集群,构建千亿级金融大模型算法矩阵,普惠贷款线上业务增量占比突破80% [10] - 预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策略积极,资产定价稳定,息差回落幅度小于预期,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稳定,部分银行非息收入环比走弱,投资收益规模环比稳定,银行股投资受商业模型重估利好估值上行逻辑牵引 [11] 科技行业 - 科技股继续调整,脑机接口板块跌超3%,机器人概念、DeepSeek概念等板块跌超1% [12] - 科技题材调整受市场情绪层面的技术调整压力、小市值股回调和获利回吐三方面因素影响 [12] - 博星证券认为科技股技术风险快速释放,空头能量逐渐减弱;东方证券认为科技板块调整延续,需等年报披露完毕;申万宏源证券称2025年上半年科技产业趋势占优 [12]
赛晶科技(0058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0 06:2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增加约52.7%至约人民币1,610.2百万元[3] - 2024年毛利增加约55.2%至约人民币520.7百万元[3] - 2024年毛利率由约31.8%增加至约32.3%[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约人民币102.5百万元[3] - 2024年每股盈利分别为约人民币6.39分(基本)及约人民币6.39分(摊薄)[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012,660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844,023千元[8]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2,022,187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1,993,430千元[8]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935,050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691,655千元[8] - 2024年净资产为人民币1,995,956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1,921,661千元[9] - 2024年来自单一外部客户的收入约为2.01215亿元,超过公司收入10%以上,2023年无此类情况[19][20]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5921.8万元,2023年为6728.8万元[2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经扣除各项成本后得出,如已出售存货成本为10.77788亿元,2023年为7.19353亿元[26] - 2024年融资成本总计为1797.3万元,2023年为1104.4万元[30] - 2024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为36,741千元,2023年为22,008千元[32] - 2024年建议派发现金股息每股0.01港元,合共14,766,000元,2023年无[36] - 2024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2,522,000元,2023年为31,547,000元[37]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年内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03,771,021股,2023年为1,629,108,942股[38] - 2024年公司收入约1,610.2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52.7%[77] - 2024年公司毛利约520.7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55.2%,毛利率从约31.8%增至约32.3%[79]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约8460万元增至2024年约1.06亿元,增幅约25.3%[8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1.384亿元增至2024年约1.6亿元,增幅约15.6%[83] - 研发成本从2023年约1.136亿元增至2024年约1.375亿元,增幅约21.0%[84] - 除税前溢利从2023年约4700万元增至2024年约1.222亿元,增幅约160.0%[8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3年约3150万元增至2024年约1.025亿元,增幅约225.4%[90] - 存货从2023年末约2.299亿元增至2024年末约2.899亿元,增幅约26.1%[9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3年末约8.146亿元增至2024年末约11.612亿元,增幅约42.5%[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末约7.993亿元减至2024年末约4.155亿元,减幅约48.0%[95]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从2023年末约3.827亿元减至2024年末约2.993亿元,减幅约21.8%[95]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为买卖及制造电力电子器件[13] - 公司超过94%的收入归因于中国内地客户,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内地[18] - 2024年销售电力电子器件收入为16.10209亿元,2023年为10.54702亿元[21] - 2024年销售电力电子器件已确认收入金额为2695万元,2023年为1376.9万元[23] - 2024年国内市场收入1,520,030千元,毛利率31.5%;国外市场收入90,179千元,毛利率46.9%;合计收入1,610,209千元,平均毛利率32.3%。2023年国内市场收入987,067千元,毛利率31.4%;国外市场收入67,635千元,毛利率38.0%;合计收入1,054,702千元,平均毛利率31.8%[53] - 2024年国内市场输配电收入812,017千元,毛利率44.3%;电气化交通收入49,446千元,毛利率20.8%;工业及其他收入658,567千元,毛利率16.5%;合计收入1,520,030千元,平均毛利率31.5%。2023年输配电收入416,381千元,毛利率48.0%;电气化交通收入57,392千元,毛利率25.4%;工业及其他收入513,294千元,毛利率18.5%;合计收入987,067千元,平均毛利率31.4%[54] - 2024年国内市场输配电收入占比54%,电气化交通占比3%,工业及其他占比43%;2023年输配电收入占比42%,电气化交通占比6%,工业及其他占比52%[57][58] - 2024年输配电网领域收入812,017千元,较2023年的416,381千元增长95%,其中常规直流输电增长90%,柔性输电增长371%,其他输配电基本无变动[59] - 2024年公司常规直流输电分领域收入较2023年增长约90%,交付金上-湖北等三个±800千伏特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工程等订单产品[62] - 2024年公司柔性输电分领域收入较2023年增长约371%,交付德国BorWin6海上风电工程等订单产品[63] - 2024年公司电气化交通领域收入49,446千元,较2023年下降约14%,其中电动汽车分领域收入下降约78%[65][66] - 2024年公司工业及其他领域收入658,567千元,较2023年增长约22%,新能源发电及储能分领域收入增长约52%[68][69] - 2024年公司国外市场收入90,179千元,较2023年增长约33%,国内子公司产品收入增长320%[71]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部分附属高科技企业可获15%优惠税率[31] - 公司在瑞士、德国及荷兰的附属公司分别按约18%、32%及25.8%的税率缴纳当地企业税[31] 公司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自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起无特定售后租回交易,相关修订对财务状况表或表现无影响[15] 公司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情况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922,229千元,2023年为741,768千元[40] - 2024年应收票据为254,525千元,2023年为87,346千元[40] - 2024年合约资产账面净值为38,690千元,2023年为45,128千元[4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3个月内金额为518,522千元,2023年为513,670千元[43]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15,585千元,2023年为14,508千元[44] - 集团允许部分客户在6个月至60个月内结算合约金额的5% - 10%[41] - 合约资产减值亏损拨备2024年初为175千元,拨回减值亏损净额25千元,年末为150千元;2023年初为192千元,拨回减值亏损净额17千元,年末为175千元[45]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总账面价值961,069千元,预期信贷亏损率1.68%,预期信贷亏损15,735千元;2023年12月31日总账面价值787,071千元,预期信贷亏损率1.91%,预期信贷亏损14,683千元[47] - 2024年12月31日若干应收票据抵押金额为74,084,000元,2023年为21,028,000元[47][51] - 2024年12月31日已背书票据账面价值为12,835,000元,2023年为7,043,000元[49] - 2024年12月31日已终止确认票据账面总值为142,548,000元,2023年为39,187,000元[50] 公司应付款项情况 - 2024年末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416,724千元,其中六个月内366,017千元,六个月以上50,707千元;2023年末总计301,529千元,其中六个月内255,234千元,六个月以上46,295千元[51] 公司产品及生产线情况 - 2024年公司推出多款芯片新产品,包括电阻率低至13毫欧的1200V SiC MOSFET芯片等[7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接近完成第三条IGBT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及第一条SiC模块封测生产线的厂房内部建设和设备采购工作[74] - 公司直流支撑电容器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76] 行业市场预测 - 2025年中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超3亿千瓦[104]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1,603,834,000股,每股面值0.1港元,其中库存股份6,340,000股[106] - 2024年公司在联交所回购28,530,000股股份,总购买价约31,637,403港元[106] - 2024年回购的28,530,000股股份中,19,190,000股已注销[106] - 2024年回购尚未注销的9,340,000股股份中,6,340,000股于2024年、3,000,000股于2025年1月从中央结算系统提取并作为库存股份持有[107] - 2025年初至公告日期,公司在联交所回购240,000股股份,总购买价约314,862港元[109] 公司股息及会议相关情况 - 董事会建议从公司股份溢价账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0.01港仙(2023年:零),须待股东批准,预计2025年6月30日或前后支付[114] - 股东周年大会拟定于2025年6月6日上午10时举行[115] - 为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股东身份,2025年6月3日至6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16] - 为确定收取末期股息股东身份,2025年6月12日至6月1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16] - 公司将于2025年3月20日下午3时至4时举行业绩发布会[119]
赛晶科技:输配电业务稳定提升收入-20250218
中泰国际证券· 2025-02-18 10: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未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赛晶科技2024年收入因输配电业务增长将同比大幅上涨超50%至约16亿元,2025年IGBT收入进入高增长阶段,目标实现自研功率半导体业务收入约1.5亿元,2025年收入目标20亿,同比增长25% [1][2][3] 各部分总结 输配电业务 - 2024年受常规直流输电和柔性输电项目启动及产品交付影响,收入将同比大幅上涨超50%至约16亿元,输配电业务占总收入约55% [1] - 2024年输配电业务收入主要增长来源包括三条特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工程、海上风电项目、无功补偿装置及海外直流输电项目等 [1] - 阳极饱和电抗器市场份额接近100%,是国内唯一自主技术供应商,电力电容器是国内主流供应商之一,市场份额约10%以上,自主产品供应量提升有助于毛利率增长 [1] - 疫情后特高压直流输电建设进入新一轮高峰期,因电网建设和交付周期长,输配电业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1] IGBT业务 - 2023年自研功率半导体(IGBT)业务销售收入8100万元,同比增长105%,2024上半年因国产产品需求暂时下跌收入受影响,预计全年同比下跌 [2] - 随着批量供货客户群体增加,新FP封装模块产品及第七代IGBT芯片等新产品落地,有利于提升供货量,自研SiC碳化硅芯片进入测试阶段 [2] - 2025年目标实现自研功率半导体业务收入约1.5亿元,占总收入7.5% [2] 盈利与估值 - 2024年净利润约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公司计划启动派息回馈股东 [3] - 2025年收入目标20亿,同比增长25%,2024年市盈率约为20.7倍,国内同业斯达半导2024年市盈率为34.5倍 [3] 主要财务数据 |项目|FY21实际|FY22实际|FY23实际|1H24实际| |----|----|----|----|----| |收入(百万元)|931|918|1055|656| |增长率(%)|(23.4)|(1.4)|14.9|42.7| |净利润(百万元)|15.5|24.0|31.5|33.7| |增长率(%)|(91.3)|55.2|31.5|N/A| |摊薄后每股盈利(人民币)|0.009|0.015|0.019|0.021| |净资产回报率(%)|1.8|1.3|1.7|1.8| |市盈率(倍)|135.4|87.0|65.8|N/A| |市净率(倍)|1.2|1.1|1.1|N/A| |股息率(%)|0.0|0.0|0.0|0.0| |每股股息(人民币)|0.000|0.000|0.000|0.000|[5] 股票资料 - 现价1.40港元,总市值2200百万港元,流通股比例73.7%,已发行总股本1594百万 [5] - 52周价格区间0.86 – 1.77港元,3个月日均成交额1.8百万港元,主要股东项颉持股24.1% [5]
赛晶科技:IGBT行业新星,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1-25 09:44
报告投资评级 - 未评级 [7] 报告核心观点 - 赛晶科技是输配电行业、新能源行业以及工业领域中的阳极饱和电抗器、层叠母排、功率半导体等核心器件供应商,亦是国内自主研发阳极饱和电抗器主要供应商之一,在IGBT行业有发展潜力,国产替代前景可期[1] - 随着电网项目的规划和启动,以及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市场对自研IGBT芯片和模块产品的需求提升,公司2024 - 2025年预计收入目标分别为16亿和20亿元,同比增长52%和25%,2024年目标净利润7,000 - 8,000万,同比增长超过100%[4] 公司背景 - 赛晶科技成立于2000年,起步于分销瑞士ABB公司半导体产品,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启动IGBT研发和生产项目,是业内龙头电力电子器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14] 公司业务群 - 公司产品分为功率半导体及配套器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产品两大类,被广泛应用于输配电、轨道交通及工业领域中,2023年三大应用领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9.5%、5.4%、48.7%[20] -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自主研发阳极饱和电抗器生产技术的企业,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的核心电气设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十四五”规划中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20][21][24] 进军IGBT芯片业 - IGBT是一个用途广泛但高端产品被外资垄断的行业,赛晶科技专注于研发1200V – 1700V电压等级的IGBT产品,利用国产自主技术,逐步实现国产替代[30][45] - 公司2024上半年推出第三代功率半导体SiC MOSFET,电阻低至1200V/13mΩ,达到国际主流企业同等水平,有望打破外资企业垄断高端IGBT芯片的局面[3][45]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总收入10.6亿元,按产品应用领域划分,电网输配电/电气化交通/工业及其他/海外市场的收入分别为4.2亿/5,700万/5.1亿/6,800万元,占比分别为39.5%/5.4%/48.7%/6.4%,近年整体毛利率保持在28% - 32%,2021 - 2023年净利润由1,500万上升至3,200万,净利润率1.7% - 3.0%[52][53][54] 展望与估值 - 2024 - 2026年电网规划将启动8个特高压和中压电力项目,公司中标订单总规模超40亿元,将在2025 - 2026年交付,2024 - 2025年公司收入目标分别为16亿和20亿元,同比增长52%和25%,2024年预计净利润可提升至7,000 – 8,0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公司FY24E市盈率估值约为21.2倍[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