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贝斯特:精密机加工隐形冠军,直线滚动功能部件打开成长空间
海通国际· 2024-12-17 16: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贝斯特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目标价为26.04元,较当前股价有29%的上涨空间 [9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贝斯特是优质的精密机加工零部件供应商,围绕三梯次产业战略,公司专注于精密零部件和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延伸至高端航空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装备、工业母机以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95]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将带动插混车型的放量,涡轮增压器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有增量空间,贝斯特绑定优质龙头客户,通过出海布局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95] - 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应用领域广阔,国产化率低,人形机器人与智能电动汽车用的丝杠市场处于爆发前夜,贝斯特紧跟市场趋势,布局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与车用丝杠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95] 目录总结 1. 贝斯特:精密机加工隐形冠军,围绕三梯次产业布局 - 贝斯特成立于1997年,专注于精密零部件和智能装备及工装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3年实现营收13.43亿元,同比增长22.42%,其中汽车零部件产品营收12.03亿元,占比89.6% [5] - 公司围绕三梯次产业战略布局,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精密零部件、智能装备及工装夹具等原有业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 [7]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董事长曹余华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61.57%,子公司布局明确,分别负责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等业务 [19]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8-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2.5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0.66%,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净利率在20%左右 [22][27] -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3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78.81%,第一大客户占比48.67%,主要客户包括盖瑞特、康明斯等 [40] 2. 涡轮增压器:混动持续贡献增量,T1龙头份额集中 - 全球涡轮增压器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达到5000万台,之后受纯电动汽车发展影响,市场总量将逐步下降 [46] -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4年7月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插混车型渗透率快速提升,贡献主要增量 [48][55] - 国内插混车用涡轮增压器配套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4年1-10月插混车涡轮增压器配套比例为50% [60] - 涡轮增压器市场T1格局稳定,龙头份额集中,盖瑞特、康明斯、博格华纳等占据全球90%市场份额,贝斯特绑定优质大客户,出海计划稳步推进 [65][68] 3.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安徽工厂贡献增量产能 - 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快速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7%,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13][70] - 安徽工厂于2024年5月底竣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10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预计将有效缓解产能紧缺,贡献主要业绩增量 [76] 4. 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应用领域广阔,国产替代正当时 - 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包括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副等,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自动化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78] - 滚珠丝杠副和行星滚柱丝杠是核心传动元件,行星滚柱丝杠具备高载荷、高刚度等特点,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等高精度应用场景 [80][85] - 丝杠市场国产化率低,2023年中国丝杠市场规模约25.7亿元,全球市场预计2030年达到20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 [88]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爆发前夜,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核心部件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贝斯特已成功完成首台套下线,并签订批量订单 [92][94]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亿元、4.18亿元、5.35亿元,EPS分别为0.63元、0.84元、1.07元,给予2025年31倍PE,目标价26.04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95][97] - 公司分项收入预测显示,2024-2026年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分别为1323.7亿元、1588.4亿元、1826.7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分别为98.2亿元、108.1亿元、118.9亿元 [101] 6. 风险提示 - 报告未包含风险提示部分,但根据行业惯例,可能涉及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104]
2025年宏观展望之三:美债利率如何看?
海通国际· 2024-12-17 15:12
美债利率波动分析 - 2024年美债利率波动较大,年初至4月底,10年期美债利率上行超过80BP[9]。 - 4月底至9月中旬,10年期美债利率下行超过100BP,5年期和7年期下行超过120BP[9]。 - 9月中旬至11月中旬,10年期美债利率再次上行超过80BP[9]。 利率分解与驱动因素 - 名义利率分解为实际利率与通胀预期,2024年初至4月底,实际利率贡献了名义利率变动的近70%[14]。 - 4月底至9月中旬,实际利率贡献了名义利率下行的近70%[15]。 - 期限溢价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期间贡献了名义利率上行的近50%[28]。 经济与政策影响 -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与美债实际利率走势一致,反映经济韧性[19]。 - 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影响预期未来实际短期利率,9月大幅降息50BP后,市场预期年内将还有75BP降息[21]。 - 特朗普大选胜率上升导致市场担忧再通胀风险,10年期通胀预期一度达到2.35%[22]。 美债供需与市场预期 - 2024年美债供需相对平衡,对实际利率影响不大[24]。 -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大,9月降息50BP后,市场对年内降息100BP的信心增强[33]。 - 2025年市场预期美联储大概率降息2次,10年期美债利率区间预计在4.0%-4.5%[50]。 风险提示 - 美国经济下行超预期[3]。 - 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3]。 - 模型预测有偏误[3]。
2024年11月财政数据点评:中央财政发力,收入继续改善
海通国际· 2024-12-17 15: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2024年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6%,完成全年预算的91.6%[2] - 11月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较10月的5.5%明显回升[2] - 税收收入回升,非税收收入高位运行对财政收入有所支撑[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2024年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8%[3] - 11月当月支出增速为3.8%,较10月的10.4%明显回落[3] - 中央层面支出增速大幅回升,地方层面增速有所回落[3] - 财政对基建项目的支持增强,社保就业支出高位运行[3] 政府性基金收支 - 2024年1-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348亿元,同比下降18.4%,完成全年预算的54.2%[4] - 11月当月收入增速为-14.9%,降幅较10月的-10%边际扩大[4] - 2024年1-11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下降2.6%,完成全年预算的68.7%[4] - 11月当月支出增速为6.3%,较10月的47.9%有所回落[4] 展望 - 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规模将比2024年增加约2万亿元[4] - 财政支持经济的方向可能从“投资”主导向“消费”领域倾斜[4]
立体投资策略周报:上周资金净流入261亿元
海通国际· 2024-12-17 13:38
资金流入与流出 - 上周资金净流入261亿元,前一周净流入217亿元 [3] - 资金流入方面,融资余额增长208亿元,偏股型基金发行46亿元,ETF净流入167亿元,北上资金净流入估算为-12亿元,IPO发行19亿元 [5] - 资金流出方面,产业资本净减持30亿元,交易费用98亿元 [5] 市场情绪指标 - 上周换手率年化为649%,处于05年以来90%的历史分位 [6] - 融资交易占比为9.37%,处于13年有数据以来69%的历史分位 [6] - 风险溢价率为3.51,处于05年以来18%的历史分位 [6] - 股债收益比为1.45,处于05年以来0%的历史分位 [6] 资金流入指标 - 个人投资者:23Q4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17600亿元,较22Q2下降3700亿元 [12] - 北向资金:上周陆股通估算净流出12亿元,前一周估算净流入48亿元 [15] - 机构资金:上周偏股型基金新发行46亿元,24年累计发行2908亿元;ETF净申购现金规模为167亿元,24年累计净申购规模为6262亿元 [19] - 杠杆资金: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融资余额18740亿元,较前一周增加208亿元 [24] 资金流出指标 - IPO融资:上周IPO融资规模为19亿元,前一周为11亿元 [28] - 产业资本减持:上周产业资本净减持30亿元,前一周净减持78亿元 [31] - 交易费用:上周交易费用为98亿元,前一周为87亿元 [34]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信息点评:2025年医保重点工作:优化医保支付机制,强化医保战略购买,研究探索形成药品丙类目录
海通国际· 2024-12-17 12:3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投资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医保重点工作包括优化医保支付机制、强化医保战略购买、研究探索形成药品丙类目录等八个方面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医保重点工作 1. **加强医保基金运行管理**:坚持收支平衡,严格基金全流程管理,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应付尽付,防范医保基金当期赤字 [2] 2.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和医保大数据为支撑的医保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医保三重保障制度,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与其他保障力量发展 [2] 3. **持续赋能群众健康**: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实现职工医保个账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3] 4. **优化医保支付机制**:推动DRG/DIP2.0版分组方案落地,探索商保、慈善互助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 [3] 5. **强化医保战略购买**:支持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探索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加大对创新药械的投入 [4] 6. **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治理**:推进挂网药品价格治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 [4] 7.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重点检查基金赤字风险大的地区,构建大数据模型,推动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应用 [5] 8. **优化医保管理服务**:提升基层医保服务能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加强法治医保建设 [5]
行业信息点评:2025年医保重点工作:优化医保支付机制,强化医保战略购买,研究探索形成
海通国际· 2024-12-17 11: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投资评级 [2][3][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医保重点工作包括八个方面,旨在优化医保支付机制、强化医保战略购买、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治理等,以促进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2][3][4][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医保重点工作 1. **加强医保基金运行管理**:坚持收支平衡,严格基金全流程管理,确保基金安全,防范赤字风险 [2] 2.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推进慈善等其他保障力量发展 [2] 3. **持续赋能群众健康**: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实现职工医保个账资金跨省共济使用 [3] 4. **优化医保支付机制**:推动DRG/DIP2.0版分组方案落地,探索商保、慈善互助等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 [3] 5. **强化医保战略购买**:支持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探索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加大对创新药械的投入 [4] 6. **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治理**:推进挂网药品价格治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 [4] 7.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构建大数据模型,推动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应用,健全举报奖励、社会监督机制 [5] 8. **优化医保管理服务**:提升基层医保服务能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加强法治医保建设 [5]
瑞可达:首次覆盖:全面布局连接产品,收入快速释放
海通国际· 2024-12-17 08:12
公司投资评级 - 瑞可达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目标价为人民币64.35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可达全面布局连接产品,收入快速释放,专注于连接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主要产品包括连接器类、线缆组件类、系统模块类等,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新能源汽车、储能/清洁能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 [3][11] - 针对AI数据中心领域,瑞可达提供高速铜缆连接组件解决方案,AEC高速组件是公司的重点发展产品 [3] 收入和利润情况 - 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5.89亿元,同比+52.75%;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10.60%;扣非净利润9990万元,同比+15.54%;毛利率22.01%,同比-4.03PCT [2] - 24Q3单季度收入6.31亿元,同比+60.90%,环比+27.36%;归母净利润4100万元,同比+40.67%,环比+76.16%;扣非净利润4011万元,同比+51.74%,环比+110.95%;毛利率20.79%,同比-5.63PCT,环比-0.08PCT [2] 费用控制 - 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11亿元,同比+29.91%,研发费用率7.00%,同比-1.23PCT;销售费用率2.10%,同比-0.64PCT;管理费用率5.18%,同比-0.43PCT;财务费用率0.62%,同比+0.82PCT [3] - 24Q3研发费用4046万元,同比+28.10%,研发费用率6.41%,同比-1.64PCT;销售费用率1.67%,同比-0.96PCT;管理费用率4.12%,同比-1.28PCT;财务费用率0.30%,同比-0.84PCT [3] 盈利预测 - 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2.41亿元和2.91亿元,EPS为1.17元、1.52元和1.84元 [4]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4年PE 55x,对应目标价64.35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财务数据 - 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5亿元、15.55亿元、21.48亿元、27.82亿元和33.4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0.2%、-4.3%、38.1%、29.6%和20.1% [6] - 2022-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2.53亿元、1.37亿元、1.85亿元、2.41亿元和2.9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1.9%、-45.9%、35.5%、30.1%和20.7% [6] - 2022-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27.1%、25.1%、25.5%、25.6%和25.8% [6] 业务分拆预测 - 新能源汽车业务: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95亿元、13.67亿元、20.51亿元、26.66亿元和31.99亿元,增速分别为101.81%、-1.98%、50.00%、30.00%和20.00%;毛利率分别为27.50%、25.10%、25.00%、25.00%和25.00% [9] - 通信业务: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5亿元、1.06亿元、1.28亿元、1.91亿元和2.87亿元,增速分别为15.43%、-31.57%、20.00%、50.00%和50.00%;毛利率分别为19.71%、18.82%、18.80%、18.80%和18.80% [9] - 工业收入: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65亿元、0.66亿元、0.72亿元、0.79亿元和0.87亿元,增速分别为-5.34%、1.23%、10.00%、10.00%和10.00%;毛利率分别为26.60%、22.24%、22.00%、22.00%和22.00% [9] - 其他业务:2022-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10亿元、0.16亿元、0.25亿元、0.37亿元和0.56亿元,增速分别为35.37%、56.10%、55.00%、50.00%和50.00%;毛利率分别为85.45%、75.95%、80.00%、80.00%和80.00% [9]
25年策略展望系列2:被动化趋势如何影响A股?
海通国际· 2024-12-16 18:12
核心观点 - A股投资被动化趋势源于ETF的"越跌越买"逻辑,近期A500ETF逆势扩张支撑被动投资进一步发展。中央汇金、险资等机构是推动今年ETF扩张的主力,2025年机构化或仍是ETF主要增量来源。A股被动资金定价权望持续提升,主动基金获取超额难度加大,但部分风格投资仍有可为[1] 本轮ETF扩张节奏更快 - 历史上A股ETF往往在弱市中快速扩张,背后源于"越跌越买"的交易逻辑。2021年Q2以来,本轮ETF扩张速度更快,指数型基金占偏股型公募比重自21Q2的17%提升至24Q3的47%,扩张速度较以往扩张期更快。21Q3-24Q3被动基金累计净申购规模达2.6万亿元,占据主要优势[2][17] - 行业主题型ETF的规模扩张主要由活跃的赛道投资推动,但对于被动基金占公募基金比重的提升影响有限。市场行情走弱时,宽基ETF对被动基金整体的扩张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近期中证A500指数ETF成为推动扩张的主力军,10/15以来累计净申购超2000亿元[2][25] 本轮ETF扩张机构化程度更深 - 市场环境偏弱时,机构投资者在ETF中的占比提升,牛市中个人投资者占比提升。本轮ETF扩张期中,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持续扩张,中央汇金和险资是主要推动力。年初至24Q3,中央汇金估算累计净申购接近8000亿元,险资累计净申购超550亿元[3][38] - 宽基ETF中机构投资者占比大,行业主题ETF中个人投资者占比大。机构投资者更青睐风格均衡的宽基指数,如沪深300和中证500,而个人投资者在成长敞口更大的宽基指数中占比更高,如科创50和科创创业50[3][34] 本轮ETF扩张被动基金定价权更高 - 历史上A股被动权益基金定价权整体偏弱,主动权益基金长期跑赢指数。本轮ETF扩张后,被动基金定价权明显增强,被动相较主动重仓的非银、银行等板块涨幅较高。24H1被动基金相较主动基金的行业配置差异与年初至24Q3的涨跌幅相关系数上升至0.41[4][47] - 借鉴美国市场经验,A股主动权益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或变大,但结构上仍有优势。美国小盘及价值风格的主动基金在近5年已出现跑赢被动基金的迹象,未来A股主动权益基金有望凭借专业优势挖掘未被定价充分的优质标的[4][53]
机械工业行业周报:建议关注顺周期、基建地产链,特斯拉发布Optimus最新进展
海通国际· 2024-12-16 15:27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在2024年第50周的周累计超额收益为-0.43pct,年累计超额收益为-2.12pct,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十五[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议关注顺周期、基建地产链,以及特斯拉发布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最新进展[2] 宏观政策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关注顺周期、基建地产链等领域[3] 宏观数据 - 2024年11月CPI同比上涨0.2%,PPI同比下降2.5%,M1同比下降3.7%,中长期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04万亿元[4] 工业气体 - 液态气价格环比略跌,稀有气价格环比持平。液氧均价392元/吨,液氮均价399元/吨,液氩均价615元/吨,氦气均价97.5元/立方米,高纯氦气均价658.93元/瓶,氙气均价29500元/立方米,氪气均价350元/立方米,氖气均价125元/立方米[5] 轨交设备 - 2024年1-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客运量同比增长12.6%,货运量同比增长2.5%[7] 锂电设备 - 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集团将合资建厂,投资41亿欧元,规划年产能50吉瓦时;辉能科技的固态电池技术获得新突破,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达到811.6 Wh/L,重量能量密度为359.2 Wh/kg[7] 光伏设备 - 本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环比持平。多晶硅致密料成交价39元/公斤,单晶硅片182成交价1.150元/片,单晶硅片210成交价1.700元/片,单晶PERC 182电池片成交价0.275元/W,单晶PERC 210电池片成交价0.280元/W,TOPCon 182电池片成交价0.270元/W,182单晶PERC组件均价0.680元/W,210单晶PERC组件均价0.690元/W[8] 机器人 - 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其在户外环境中的行走能力;云深处科技成功交付新加坡电网的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9] 工程机械 - 2024年11月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为105.4小时,同比增长4.4%;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17.9%,装载机销量同比下降2.56%[10] 船舶 - 中远海运中标卡塔尔能源项目,将建造6艘27.1万方超大LNG运输船;招商局金陵船舶交付新一代混合动力滚装船"ECO SALERNO",碳排放量减少50%[13] 出口链 - 本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为7.28,环比上升0.2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综合指数为1486.06,同比上升70.94%,环比上升1.43%[14]
25年策略展望系列3:贸易摩擦中“抢出口”如何演绎?
海通国际· 2024-12-15 23:17
核心观点 - 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可能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出现扰动,借鉴18-19年中美贸易摩擦经验,后续可能出现抢出口现象。特别是汽车、机械等中高端制造领域对美依赖度高,抢出口现象可能更明显[2][3] - 目前抢出口现象不明显,待关税涉及商品明确后,抢出口现象或逐步出现,机械、计算机等对美依赖度高的领域抢出口现象可能更明显[2][5] 18-19年中美贸易摩擦回顾 - 特朗普在上一个总统任期内兑现了多项贸易政策承诺,包括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2017年8月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18-19年间特朗普政府发布4次针对中国的加征关税清单,并数次上调关税税率。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报复性关税措施,中美贸易摩擦下受到影响的出口商品比例超过半数[3] - 近期特朗普宣称将重启关税工具,18-19年中美贸易摩擦规模广、影响深,其关税对我国出口影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3] 关税清单发布后的抢出口现象 - 美国对华加关税流程为调查、威胁、发布清单、确定日期、关税生效。关税威胁出现后存在抢出口现象,但初期不明显。17年8月美国发起"301调查"后,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增速上升,但来自中国的占比仅从17/08的22.7%小幅上升至17/11的23.2%,可能是厂商对美国是否会大规模加征关税存有疑虑[4] - 随着贸易摩擦演进,明确的关税威胁出现后,抢出口现象更明显。四批关税清单发布后,相关商品抢出口现象更显著[4] 抢出口明显的行业 - 从四批关税清单中各行业抢出口情况来看,汽车、电子、机械等中高端制造商品抢出口幅度更大,而轻工、纺服等商品抢出口幅度相对较弱。这主要由于我国汽车、机械行业出口对美国依赖度较高,在关税清单明确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抢出口现象[5] - 24年10-11月出口高增背后主要是东盟的贡献,我国对美国出口占整体出口的比重并未明显提升,说明当前抢出口现象还不明显。后续关税影响商品及关税生效时间明确后,抢出口现象或逐步出现,机械、计算机等对美依赖度高的商品抢出口现象可能更明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