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瑞金:要约收购各项先决条件均已达成
天风证券· 2024-12-18 22:11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3][4] - 当前股价为5.98元,目标价格未明确 [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收购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预计将取得标的公司控制权,进一步夯实主营业务并拓展战略客户 [1][2] - 2025年政策刺激消费,金属包装行业间接受益,行业供需关系或缓和,龙头盈利及估值中枢有望底部向上 [2] - 公司是国内金属包装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在布局完整性、业务规模、客户结构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9/150.1/16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9.7/10.9亿元 [3] - 2024-2026年EPS分别为0.34/0.38/0.43元/股,对应PE为18/16/14倍 [3] - 2024-2026年毛利率预计为15.70%/16.00%/16.00%,净利率为6.12%/6.46%/6.65% [6][8] 行业分析 - 国内金属二片罐需求平稳,中期有望受益于啤酒罐化率提升 [2] - 行业龙头资本开支预期收缩,供需关系或缓和,龙头盈利及估值中枢有望底部向上 [2] 公司业务 - 公司将进一步夯实二片罐及三片饮料、奶粉罐的主营业务,丰富国内钢桶、气雾罐、塑胶包装等产品线 [2] - 公司将从技术、营销、产能、供应链等多维度与中粮包装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单一客户依赖度 [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A股总股本为2,559.76百万股,流通A股股本为2,557.41百万股 [4] - A股总市值为15,307.37百万元,流通A股市值为15,293.29百万元 [4] - 每股净资产为3.54元,资产负债率为49.03% [4]
普洛药业:综合性原料药龙头,CDMO业务已形成漏斗形状态
天风证券· 2024-12-18 21:0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0.20元 [5][6] 核心观点 - 普洛药业作为综合性原料药龙头,借助原料药基础,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CDMO服务平台,形成漏斗形状态 [1] - 原料药业务稳中有进,新品种布局增强竞争力,2024年成立医美及化妆品原料事业部 [2] - 制剂业务持续优化,现有制剂品种120多个,涉及多个治疗领域,全渠道覆盖 [3] - CDMO业务营收利润双增长,2024H1报价项目731个,同比增长51%,进行中项目876个,同比增长44% [4]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24.03/137.39/151.9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11/12.43/13.92亿元 [5] 原料药业务 - 普洛药业是国内老牌原料药头部企业,头孢克肟、盐酸安非他酮、阿莫西林侧链系列等具有市场主导地位 [2] - 2024年成立医美及化妆品原料事业部,以合成生物学、化学合成、多肽等技术研发平台为支撑 [2] - 公司主要原料药厂区均通过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EMEA和日本PMDA的官方审计 [21] - 抗生素类原料药需求稳健增长,公司为国内主要生产商,头孢克肟产能为60吨,占据国内份额60%以上 [46][65] 制剂业务 - 截至2023年底,公司现有制剂品种120多个,涉及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等多个领域 [3] - 制剂业务加快推进"多品种"发展策略,已立项25个新项目并在持续新增中 [3] - 2023年制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15.69%,毛利率为53.14% [96] - 乌苯美司制剂集采后市场规模下降,公司市占率从2019年的48%降至2023年的37%,2024Q1-Q3回升至39% [100] CDMO业务 - 公司早期以CMO业务为主,近几年随着研发、制造、体系保障等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项目数、客户数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4] - 2024H1,公司报价项目731个,同比增长51%,进行中项目876个,同比增长44%,其中商业化阶段项目317个,同比增长28% [4] - CDMO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7.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05亿元,占比从10.1%增至17.8% [33] - CDMO毛利率从2019年的37.3%增长至2023年的42.3%,增长显著 [3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24.03/137.39/151.94亿元,同比增长8.10%/10.77%/10.59% [5]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11/12.43/13.92亿元,同比增长5.29%/11.88%/11.99% [5] - 给予公司2025年19倍PE,目标价20.20元 [5] 合成生物学布局 - 2024年9月24日,普洛药业与百葵锐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应用 [92] - 已有多肽原料药产能建设计划,设计产能1.2-2万升,主要布局药用多肽和美容肽 [94]
嘉友国际更新报告:非洲拼图渐丰,业绩高增可期
浙商证券· 2024-12-18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嘉友国际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嘉友国际是陆锁国跨境多式联运龙头,中蒙第一曲线稳健增长,非洲第二曲线放量高增,一带一路新兴市场高速发展红利有望驱动公司利润超预期[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期视角 - 中蒙市场:第一曲线稳中求进,夯实"资源+贸易+物流"运营模式。依托煤炭资源与核心物流资产稀缺资源优势,巩固在中蒙跨境物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物贸一体化规模与中蒙板块业绩有望进一步稳步增长[2] - 非洲市场:第二曲线业绩高增、潜力巨大。公司依托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带动跨境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通过口岸、陆港、海港的有效衔接,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非洲互联互通网络。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中南部非洲人口与经济增长红利,共享非洲4000-6000亿美元规模的物流市场[2] 市场预期 - 市场担忧焦煤价格下跌影响公司蒙煤板块业务[3] - 市场低估非洲跨境物流市场空间与成长性[3] 独到前瞻 - 中蒙市场业务核心是物流服务,核心看"量",依托"资源+贸易+物流"优势,未来有望稳中有进。在主焦煤供应链贸易业务中,公司先确定客户需求再向上游采购,并以实现合理利润作为定价基础,利润本质来源于物流服务。2024年公司取得MMC旗下KEX矿山20%股权,并与MMC签署十年长协,通过股权投资夯实资源端优势,保证跨境物流业务的长期增量[4] - 非洲大物流业务高增可期。24年1-10月中国自刚果金进口铜精矿约172万吨,同比+32%,预计公司卡萨项目通车量同比高增。刚果金矿山扩产以及人口、经济增长,将拉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物流需求有望扩大,公司布局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业务量有望提升。非洲物流市场规模为每年4000-6000亿美元,市场份额1%将对应40-60亿美元的业务规模,公司24Q2完成收购赞比亚本土大型车队,跨境物流业务正从0走向1,未来想象空间巨大[4] - 不止于非洲,蓄力中亚、中南美等更广泛的国际市场。公司将中蒙跨境物流的成功经营模式逐步复制到中亚、中南美等区域,未来有望从区域性跨境综合物流服务企业逐步向全球性国际跨境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2、19.23、23.2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85、9.77、8.09倍。给予公司25年PE 15x,对应目标价格29.52元/股,目标空间54%,维持"买入"评级[5] 非洲:基础设施联动跨境物流打造大物流,第二曲线潜力巨大 - 公司依托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带动跨境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通过口岸、陆港、海港的有效衔接,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非洲互联互通网络[30] - 拓展非洲大物流版图第一步:卡位关键节点,打通刚果金铜钴矿带东南向运输大动脉。2019-2024年,围绕刚果金铜钴矿带,公司在刚果金、赞比亚、坦桑尼亚境内投资建设5个口岸以及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并取得口岸、道路特许经营权,打通从刚果金铜钴矿带东南部出发、过境赞比亚与坦桑尼亚、联通东非重要港口的东向陆路运输大动脉。上述项目归属于公司的计划投资额合计约5.3亿美元(暂不含坦桑尼亚港口项目)[31] - 拓展非洲大物流版图第二步:收购本土成熟车队BHL,打造公路、口岸、物流节点、港口一体化的中南部非洲运输网络。2023年10月公司计划以2550万美元收购赞比亚本土最大车队BHL 80%股权,BHL经营500多台车辆,在刚果(金)、赞比亚、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均有物流资源布局,2024Q2公司完成股权交割[37] 蒙古:夯实"资源+贸易+物流"模式,实现稳步增长 - 公司中蒙业务聚焦甘其毛都口岸。甘其毛都口岸是蒙向华出口矿产品运距最短、水电兼备的最佳通道,是距离蒙古国最大煤矿TT矿、最大铜矿OT矿最近的口岸,并向内连接能源大通道神华甘泉铁路,是我国进口蒙煤、蒙铜规模最大的口岸,年均进口量占蒙出口量的一半以上[39] - 甘其毛都口岸进口量预计稳中有增。2024年1-11月,甘其毛都口岸进口煤炭数量累计约3686万吨,同比增长12%;进口铜精粉95万吨,同比增长21%[44] - 依托煤炭资源与核心物流资产稀缺资源优势,持续巩固公司在中蒙跨境物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物贸一体化规模与中蒙板块业绩有望进一步稳步增长。公司2024年取得MMC旗下KEX矿山20%股权,并与MMC签署十年长协,通过股权投资夯实资源端优势,保证跨境物流业务的长期增量[48]
新型显示迈入千亿时代!高研发投入,强技术实力,显控龙头诺瓦星云:MLED行业的领跑者
市值风云· 2024-12-18 1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未提及具体的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诺瓦星云是MLED行业的领跑者,凭借高研发投入和技术实力,引领新型显示行业进入千亿时代 [1][3][6][13][16][19][20][27] 开启千亿 MLED 时代 - MLED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低功耗、高集成、高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从最小到最大尺寸的任何显示场合,市场空间广阔 [4][5] - 诺瓦星云作为LED显控系统的龙头,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服务全球超4000家客户,包括利亚德、洲明科技、艾比森等LED行业龙头 [6][7] - 诺瓦星云的业绩规模快速增长,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9.33亿元增至2023年的30.54亿元,增幅接近230%,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高达76.18% [6][7] 自研硬实力领跑行业 - 诺瓦星云坚持以自主研发为驱动,依托IPD集成产品研发流程,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 [8][9][10][11][12][13] - 诺瓦星云在核心装备和核心芯片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自研推出MLED显示专用控制芯片ASIC、MLED高速接口芯片等核心部件,解决了传统MLED显示模组中的多项行业难题 [14][15][16][17] - 诺瓦星云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中央广播电台、华为、利亚德等单位共同起草《8K超高清大屏幕系统视音频技术要求》 [18] 持续高投入,携手推动显示生态演进 - 诺瓦星云持续高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达4.42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16.22%,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42.91% [23][24][25][26] - 诺瓦星云与兆驰晶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MLED显示控制方案、核心集成电路、核心检测装备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20] - 诺瓦星云与南方科技大学纳米科学与应用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行深度技术探索合作,推动MLED显示再上新台阶 [22] - 诺瓦星云获得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批复,并获得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 [26] 结语 - 新型显示产业正朝着MLED加速奔跑,诺瓦星云凭借前沿性布局、技术积淀、产品体系和客户关系,有望在MLED新时代浪潮下继续领跑行业 [27]
69亿订单不翼而飞,违约赦免赔偿,卓然股份:真圣母,还是配合减持另有故事?
市值风云· 2024-12-18 19:22
公司投资评级 - 无明确投资评级信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卓然股份的69亿订单突然降至1.6亿,金额缩水97%以上,导致股价累计下降超10% [2][3][4][7][9][10][13][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营收占比超177%的订单消失 - 卓然股份的重大订单从69.36亿元骤降至1.57亿元,订单金额是其2021年营收的1.78倍 [4][7][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合同主要条款 - 订单总金额为693,600万元,结算方式为按里程碑节点付款,工程地点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履行期限为2023年至2025年 [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私募减持 - 卓然股份大股东马利平及其一致行动人牧鑫基金在69亿订单披露前减持,合计减持512.54万股,参考市值超过1.5亿元 [40][41][42][43][44][45][46][47] 行业背景 - 受国际油价高位影响,丙烷价格居高不下,丙烯市场行情不乐观,导致行业装置开工率低位,PDH装置亏损幅度增大 [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公司业绩 - 卓然股份近两年业绩惨淡,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3.2亿降至2023年的1.5亿,缩水一半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同比降幅达41%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数据港:国有数据中心龙头,整体经营稳步向上
天风证券· 2024-12-18 18:15
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数据港作为国有数据中心龙头企业,整体经营稳步向上,未来发展可期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背景与发展 - 数据港成立于2009年,是上海市静安区国资委投资控股的国有数据中心企业,2017年登陆A股主板市场,2024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 [1][21]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建成35座数据中心,主营业务规模达371.1兆瓦,折合5Kw标准机柜约74,200个,实现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西部核心区域的战略布局 [2][23] 主营业务与收入结构 - 以批发型数据中心为主,2023年IDC服务业收入达15.25亿元,占比97.93%,2024年上半年IDC服务业收入占比达98.9% [3][26] - 2019年和2020年在建工程大幅增长,2021年和2022年固定资产显著提升,机柜规模扩大为后续经营提供保障 [3][41] 经营与财务表现 - 近三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逐年下降,2023年起加大分红力度,2024年上半年进行中期分红 [4][78] - 2024年上半年实现整体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4.33%;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2.80% [2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1.57亿元和1.8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87] - 预计2024~2026年IDC服务业收入分别为16.01亿元、16.81亿元、17.65亿元,维持5%的收入增速 [87] 行业背景与前景 - 受益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中国IDC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达5,078.3亿元,预计2028年将超2500亿元 [33][34] - 数据港在2023年中国信通院"影响力TOP10"排名中位列行业前三,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2] 风险提示 - 客户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加剧、产业政策变化、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 [102][103]
我爱我家:短期政策利好叠加长期行业趋势,迎接存量房交易发展机遇
国信证券· 2024-12-18 18:15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我爱我家(000560.SZ)"优于大市"评级,合理股价区间为4.0-4.4元,较当前股价有12%-23%的上涨空间 [2][4] 核心观点 - 行业变革叠加政策利好,存量房交易迎来发展机遇,2023年全国住宅交易额中二手房占比41%,较2021年上升11个百分点 [2]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止跌回稳",10月以来二手成交量迎来更强劲增长,2024年前10月核心14城二手住宅/新建住宅成交套数平均为2.0,扭转了新房为主的住房交易结构 [2] - 公司廿载深耕房产中介行业,聚焦核心城市,截至24Q3末运营中介门店2613家,经纪人总数约3万,规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2023年公司实现住房总交易额2843亿元,其中经纪业务、新房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GTV占比分别为78%、16%、6% [2] - 公司商业模式轻、业绩弹性大,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1亿元,扭亏为盈,全年业绩可期 [2] 行业分析 - 新房销售自2021年来持续低迷,但二手成交基本保持平稳,2023年全国住宅交易额17.4万亿元,其中二手房交易额7.1万亿元,占比41% [17] - 2024年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7.0亿㎡,同比再降17%,二手房销售情况明显好于新房 [17] - 中国城镇人口增量自2017年以来明显下滑,新增城镇居住需求显著减少,存量住宅数量不断累积 [21] - 2024年前10月核心14城二手住宅/新建住宅成交套数平均比值为2.0,较2023年的1.5、2019年的0.9明显提升 [29]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存量房经纪业务、新房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2023年经纪业务GTV市占率约3.1%,新房业务GTV市占率约0.4% [56] - 2023年公司完成住房总交易金额2843亿元,同比+9%,实现毛利润11.5亿元,同比+13% [56]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GTV为1867亿元,同比-18%,实现毛利润6.5亿元,同比-32% [56] -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相寓为主,截至24Q3末在管房源30.4万套,连续四年稳定增长 [2]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121亿元,归母净利润-8.5亿元,主要受计提减值等非经营性和一次性因素合计约7亿元的拖累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88亿元,同比-3%,归母净利润0.1亿元,扭亏为盈,毛利率为7.4%,归母净利率为0.1% [2] - 2024H1经纪业务、新房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3%、13%、-5% [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8/3.9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07/0.12/0.17元 [2]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145/15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8.8%/19.2%/19.6% [144][145]
三友医疗(688085)首次覆盖报告:骨科集采影响出清,超声骨刀业务蓬勃发展
国元证券· 2024-12-18 18:0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 核心观点 - 骨科集采影响逐渐出清,脊柱类新产品收入增幅显著 [4] - 收购子公司水木天蓬少数股东权益,旗下超声骨刀产品全球领先 [5] - 收购法国骨科上市公司,加速推进产品国际化 [6] 公司概况 - 三友医疗是国内骨科耗材脊柱细分领域规模领先、技术领先、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25]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用骨科植入耗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涉及脊柱、创伤、运动医学等领域 [25] - 公司持续加码国际市场,2023年收购法国骨科上市公司Implanet [25] 财务表现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0.53亿元、0.67亿元和0.90亿元 [7] - 2024H1水木天蓬实现主营业收入4488.78万元,同比增长21.45% [5] - 2024H1水木天蓬耗材收入3364.80万元,同比增长60.40% [5] 行业分析 - 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在庞大人口基数和与日俱增的老龄化趋势背景下,骨科植入耗材需求近年来开始加速释放 [41] - 2019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308.00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375.23亿元 [41] - 预计2024-2030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平稳上升,2030年市场规模818.94亿元 [4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脊柱类植入耗材2024上半年营收1.44亿元,占比67.90% [33] - 公司有源设备2024上半年营收0.48亿元,占比22.62% [33] - 公司创伤类植入耗材2024上半年营收0.09亿元,占比4.46% [33] 国际化进程 - 2023年三友医疗收购法国骨科上市公司Implanet,加速推进国际化业务进程 [6] - 2024上半年Implanet实现收入3320.43万元,净利润为-1169.61万元 [104] - 2024上半年Implanet在法国地区营收207.1万欧元,同比增长16% [10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脊柱植入类合计收入增速分别为-9.6%、20%、20% [110]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有源设备收入合计增速分别为28.26%、30.85%和30.91% [110]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创伤类植入耗材收入增速分别为42.86%、20.00%、20.00% [113]
建发股份:拟收购建发房产10%股权,2024-2025年高派息回馈股东
国盛证券· 2024-12-18 17: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发股份拟收购建发房产10%股权,收购对价约为评估值的1.07倍,交易完成后公司持股比例将提升至64.654% [2] - 收购后有利于增强公司盈利,预计将增加公司归母净利润约4.5亿元,占2023年剔除重组收益后归母净利润的12.6% [3] - 公司拟制定2024-2025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可供分配利润的30%,对应股息率达6.9%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2年营业收入为8328.3亿元,2023年为7636.78亿元,2024年预计为6909.57亿元,2025年预计为7124.9亿元,2026年预计为7339.79亿元 [5] - 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62.75亿元,2023年为131.04亿元,2024年预计为31.8亿元,2025年预计为39.82亿元,2026年预计为44.83亿元 [5] - 2022年EPS为2.13元,2023年为4.45元,2024年预计为1.08元,2025年预计为1.35元,2026年预计为1.52元 [5]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2022年流动资产为5992.47亿元,2023年为6297.98亿元,2024年预计为5314.51亿元,2025年预计为6014.59亿元,2026年预计为5735.71亿元 [9]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695.11亿元,2023年为977.9亿元,2024年预计为998.19亿元,2025年预计为1022.37亿元,2026年预计为1022.37亿元 [9] 现金流量表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54.76亿元,2023年为293.95亿元,2024年预计为210.59亿元,2025年预计为271.16亿元,2026年预计为272.88亿元 [10] - 2022年净利润为112.59亿元,2023年为168.5亿元,2024年预计为60.28亿元,2025年预计为101.43亿元,2026年预计为123.83亿元 [10] 利润表 - 2022年营业收入为8328.3亿元,2023年为7636.78亿元,2024年预计为6909.57亿元,2025年预计为7124.9亿元,2026年预计为7339.79亿元 [12] - 2022年净利润为112.59亿元,2023年为168.5亿元,2024年预计为60.28亿元,2025年预计为101.43亿元,2026年预计为123.83亿元 [12]
奥迪威:首次覆盖:专注于传感器赛道,下游应用均有良好前景
江海证券· 2024-12-18 17:54
投资评级 - 报告首次覆盖奥迪威,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为27.2元,目标期限为12个月 [2] 核心观点 - 奥迪威专注于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领域,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智能家居等领域 [2] - 公司收入与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2018-2023年营业总收入CAGR为9.77%,归母净利润CAGR为22.42% [2] - 传感器业务是公司主要增长点,受益于智能驾驶和智能水表渗透率提升,预计2024-2026年传感器业务营收CAGR为32% [2][125] - 公司积极布局压触技术和机器人领域,压触执行器和传感器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108][121] 公司概况 - 奥迪威成立于1999年,专注于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拥有37项发明专利 [30] - 公司产品线涵盖测距、流量、压触传感器以及雾化换能器和报警发声器等,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30] -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张曙光持股15.39%,德赛西威为第三大股东持股3.72% [37][39]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23.58%;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45.32% [2][47]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32.6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0% [47][51] -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稳步提升,2023年分别为38.07%和16.48% [53] - 传感器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达到76.22%,2024年上半年为75.40% [57][59] 业务分析 传感器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测距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压触传感器,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表等领域 [69] - 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受益于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需要8-12个超声波传感器 [85][86] - 流量传感器受益于智能水表普及,2022年全球智能水表市场规模21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228亿美元 [97][98] 执行器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报警发声器、雾化换能器等,应用于安防报警、智能家居等领域 [73] - 压触执行器作为新一代触觉反馈技术,有望替代传统转子马达和线性马达,市场空间广阔 [108] 新兴业务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布局各类新品,包括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提供多种功能场景的智能产品 [121] - 压触技术是公司新增亮点,压触执行器和传感器有望在消费电子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08][11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6.18、7.99、10.28亿元,CAGR为30.09% [122]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1.08、1.48亿元,CAGR为24.45% [122] - 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0.62、0.76、1.05元,对应PE分别为41.98、33.92、24.66倍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