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盛:宁德时代_2025 年第二季度盈利预览_单位毛利润、资本支出及美国市场为关注重点,买入
高盛· 2025-07-11 09: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宁德时代A/H股的买入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有望在2025年2季度实现营收1047亿元、净利润156亿元,关注单位毛利润扩张、资本支出上升和美国市场进展 [1] - 预计2024 - 2030E宁德时代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达25%,受22%的销量复合年增长率和单位毛利润扩张推动,基于1年远期市盈率,其A/H股估值有吸引力 [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数据 - 市值1.2万亿元/1721亿美元,企业价值9725亿元/1356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52亿元/7.162亿美元 [3] - 预计2024 - 2027E营收分别为3620.126亿元、4359.161亿元、5324.321亿元、5885.067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774.85亿元、977.67亿元、1231.117亿元、1443.822亿元 [3] 比率与估值 - 2024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17.4倍、18.2倍、13.8倍、12.1倍,市净率分别为3.6倍、3.8倍、3.4倍、3.0倍 [9] -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分别为7.5%、4.0%、5.4%、6.5%,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8.7倍、9.9倍、7.7倍、6.5倍 [9] 增长与利润率 - 2024 - 2027E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 - 9.7%、20.4%、22.1%、10.5%,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6.0%、26.2%、25.9%、17.3% [10] - 每股收益增长率分别为15.1%、28.4%、32.1%、14.3%,股息每股收益增长率分别为15.1%、33.6%、37.2%、18.5% [10] 关键关注点 - 单位毛利润扩张:预计混合电池单位毛利润从2025年1季度的147元/千瓦时增至2季度的150元/千瓦时,受海外出货量增长推动,国内市场高端产品渗透率有望在下半年回升 [1][16] - 资本支出上升:上调2025E - 2027E资本支出预测25% - 5%,预计相对资本支出份额从2024年的约13%增至2025E的约24%,助力市场份额增长 [16] - 美国市场进展:福特密歇根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重回正轨”,IRA变化限制小于预期,45x税收抵免保留至2029年逐步取消,缓解了对宁德时代美国市场准入的担忧 [16] 季度收益概述 - 预计2025年2季度营收1046.53亿元,环比增长24%,同比增长20%;毛利润263.42亿元,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28% [41] - 预计2025年2季度电池销量155GWh,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41%;平均销售价格575元/千瓦时,单位毛利润150元/千瓦时 [41] 估值方法 - 12个月宁德时代A股目标价323元,基于2025 - 2026E平均每股收益和15.6倍的三个月平均市盈率得出短期估值,采用2030E的15倍长期市盈率并折现得出长期估值,取两者平均值 [43][47] - 12个月宁德时代H股目标价411港元,反映15%的H/A溢价,基于宁德时代H股对A股的1个月平均溢价 [43][47]
高盛:汇聚科技-高速线缆及服务器代工;中国云资本支出将推动未来增长
高盛· 2025-07-09 1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对Time Interconnect的投资评级,但截至2025年4月1日,Goldman Sachs Global Investment Research对全球3016只股票有投资评级,其中Buy占49%,Hold占34%,Sell占17%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Time Interconnect 2025年营收有望增长,主要驱动力包括AI需求推动高速电缆产品应用、生产基地多元化吸引更多客户、终端市场多元化;其发展也与Luxshare相关,且在高速电缆和服务器ODM业务上有积极表现和发展计划 [1][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Time Interconnect提供铜/光纤电缆、数字电缆和服务器ODM服务,生产基地位于中国大陆、日本和墨西哥,主要应用于电信、数据中心等领域 [3] - 2024年公司营收74亿港元,毛利率14.6%,43%营收来自服务器ODM,40%来自电缆;还与Luxshare成立新加坡合资企业探索海外扩张和收购机会 [3] AI对高速电缆的推动 - 2024年Time Interconnect 42%的电缆组件营收来自数据中心,其余来自电信和医疗客户,公司为数据中心客户提供高速等特种电缆用于服务器互连 [4] - 2024年高速电缆业务同比增长208%,公司是铜缆和光缆的早期进入者,能抓住服务器互连美元含量升级机会 [4] 服务器ODM业务 - 2024年服务器ODM业务营收32亿港元,占总营收43%,公司主要为中国CSP电商和媒体客户服务 [7] - 管理层看好中国CSP客户需求上升和云资本支出增加,认为公司通过与Luxshare合作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将成为受益者之一 [7] 2025年扩张计划和业务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墨西哥生产基地扩张,以满足海外客户对数字电缆和汽车产品的需求 [8] - 中国CSP客户资本支出增加将推动服务器ODM业务和高速电缆增长 [8] - 2024年9月宣布计划收购Leoni AG,以支持业务向汽车电缆和线束多元化发展 [8] 与Luxshare的关系 - Luxshare是Time Interconnect的控股股东,截至2024年底持有其71%的股份 [2] - Time Interconnect管理层对电缆业务的积极态度与分析师对Luxshare电信通信部门营收贡献增加的观点相呼应,生成式AI将推动高速连接需求,对Luxshare的电缆/连接器和AI服务器组装业务有利 [2]
高盛:华虹半导体_管理层电话会议_满负荷利用率支撑价格走势;尽管有折旧与摊销负担,毛利率仍有望改善;评级中性
高盛· 2025-07-09 1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华虹半导体维持“中性”评级 [1][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华虹半导体长期增长,因其产能增加、产品组合改善及多元化特色技术,但近期待其受ASP压力、竞争加剧和新增产能折旧摊销负担影响,当前股价估值合理,目标价有适度上行空间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定价展望 - 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调整价格,对未来两个季度及明年的价格提升有信心,提价将应用于8英寸和12英寸产品,行业价格仍处低位,提价有望改善公司毛利率 [2] 产能利用率 - 除新厂爬坡外,各工厂满载,主要技术平台客户需求强劲,功率分立器件需求复苏,高压IGBT产品订单增加,MCU需求处于复苏轨道,PMIC在AI相关应用中需求稳定且可持续 [3] 产能扩张 - 公司正在提升第二个12英寸工厂(40nm/55nm)的产能,将逐步增至8.3万片晶圆/月,还提及未来工厂28nm/22nm产能计划,通过维持产能利用率和提价来提高毛利率 [4] 毛利率情况 - 去年底三个8英寸工厂毛利率约30%,预计提升至约40%,第一个12英寸工厂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正毛利率,未来两到三个季度有望进一步改善,第二个12英寸工厂爬坡阶段毛利率为负,预计产能超过5万片晶圆/月时转正 [8] 估值方法 - 12个月目标价40.9港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1.0倍,目标倍数高于公司平均市盈率18.0倍,接近2020年投资建设第一个12英寸工厂时的平均市盈率,反映业务扩大的长期上行潜力 [9] 投资论点 - 华虹半导体是专注特色技术的半导体代工厂,产品涵盖功率分立器件、模拟、NOR闪存等,终端市场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计算、工业和汽车行业,看好其多元化特色技术、本地化机会和产品组合改善,但预计近期利润率受ASP压力、竞争加剧和新增产能折旧摊销负担影响,当前股价估值合理,维持“中性”评级 [11] 财务数据 |指标|详情| | ---- | ---- | |市值|612亿港元/78亿美元 [12]| |企业价值|786亿港元/100亿美元 [12]| |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金额|11亿港元/1.448亿美元 [12]| |营收(百万美元)|2024年12月为2004.0,2025年12月预期为2483.2,2026年12月预期为3191.7,2027年12月预期为3910.5 [12]| |EBITDA(百万美元)|2024年12月为400.1,2025年12月预期为699.7,2026年12月预期为1171.5,2027年12月预期为2282.8 [12]| |每股收益(美元)|2024年12月为0.03,2025年12月预期为0.09,2026年12月预期为0.17,2027年12月预期为0.20 [12]| |市盈率(倍)|2024年12月为71.9,2025年12月预期为48.9,2026年12月预期为26.4,2027年12月预期为22.7 [12]| |市净率(倍)|2024年12月为0.5,2025年12月预期为0.9,2026年12月预期为0.9,2027年12月预期为0.8 [12]| |股息收益率(%)|2024 - 2027年均为0.0 [12]| |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2024年12月为 - 5.7,2025年12月预期为 - 0.4,2026年12月预期为1.8,2027年12月预期为1.5 [12]| |CROCI(%)|2024年12月为3.2,2025年12月预期为5.5,2026年12月预期为7.3,2027年12月预期为11.4 [12]| |FCF收益率(%)|2024年12月为 - 33.9,2025年12月预期为 - 19.4,2026年12月预期为 - 23.3,2027年12月预期为 - 12.0 [12]| |每股收益(美元)(季度)|2025年3月为0.00,2025年6月预期为0.02,2025年9月预期为0.02,2025年12月预期为0.05 [12]|
高盛-中国能源_石油:2025 年第二季度展望_仍偏好自由现金流;维持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07 2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中国石油(PetroChina)给出买入评级 [19][25][36] - 对中国海洋石油(CNOOC)给出买入评级 [26][29] - 对中国石油化工(Sinopec)给出中性评级 [2][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因近期地缘政治事件,2Q布伦特油价约为67美元/桶,略高于上次预期的65美元/桶;国企炼油厂深度削减利用率,独立炼油厂利用率低迷,导致国内石油产品库存较低,支撑2Q炼油利润率高于预期 [1] - 受2Q油价同比下降约20%影响,预计中国石油/中石化2Q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0%/46%;中海油1H净利润同比下降16% [1] - 继续看好自由现金流(FCF)领先的中国石油和中海油,二者2026E FCF收益率有望达两位数,且在不同油价情景下,在中国石油巨头中FCF收益率更高;二者在布伦特油价30 - 40美元/桶时可实现FCF盈亏平衡;在布伦特油价60美元/桶时,中国石油/中海油FCF收益率仍可达约10%/9%;二者估值仍有折扣 [2] - 对中石化维持中性评级,因其预计将因化工市场长期过剩和资本支出增加而经历一段FCF疲软期,因此更看好覆盖范围内上游业务占比更高的公司 [2][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更新 - 对中国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盈利预测进行更新,考虑了1Q收益和关键商品价格及利润率的近期趋势 [1] 油价与库存 - 近期地缘政治事件支撑了油价,且2Q库存损失可能较上次估计有所收窄 [5] 炼油利润率与利用率 - 2Q国内基本面趋紧支撑了强劲的炼油利润率 [8] - 2Q国企炼油厂利用率深度削减,独立炼油厂利用率低迷 [8][10] 国内库存情况 - 2Q国内汽油和柴油库存较低 [11] 估值对比 - 中国石油巨头的估值与全球同行相比仍有折扣 [14] 中国石油相关情况 - 新的12个月目标价H股为8.30港元,A股为12.60元人民币,主要因按市价计算1Q业绩和2Q油价高于预期 [19] - 预计在布伦特油价32美元/桶时,2026E可实现FCF盈亏平衡;在布伦特油价56美元/桶时,可实现股息盈亏平衡 [19] - 尽管近期股价上涨,但与同行相比,估值仍有折扣;2026E FCF/股息收益率分别为11%/7% [19] 中海油相关情况 - 新的12个月目标价为20.90港元,因按市价计算1Q业绩和2Q油价 [26] - 预计在布伦特油价36美元/桶时,2026E可实现FCF盈亏平衡;在布伦特油价59美元/桶时,可实现股息盈亏平衡 [26] - 与同行相比,估值仍有折扣;2026E FCF/股息收益率分别为11%/7% [26] 中石化相关情况 - 12个月目标价H股为3.70港元,A股为4.90元人民币保持不变,因2Q油价和炼油利润率高于预期的影响,部分被高于预期的炼油成本(如1Q业绩所示)和2Q炼油厂开工率下降所抵消 [30] - 预计将因化工市场长期过剩和资本支出增加而经历一段FCF疲软期 [30]
高盛-蓝思科技:管理层电话会议要点_折叠屏手机带来新机遇;汽车玻璃推动多元化
高盛· 2025-07-07 23: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可折叠手机市场需求向好,能带动相关公司业务增长,且苹果加入将进一步推动渗透率提升,利好供应链 [1][2] - 蓝思科技(300433.SZ)业务多元化,从智能手机拓展到汽车、AI眼镜和机器人领域,有望实现长期增长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蓝思科技(300433.SZ)是领先的玻璃外壳和盖板玻璃供应商,产品从玻璃盖板拓展到金属中框,终端市场多元化,同行包括伯恩光学、FII、BYDE等 [3] 关键要点 可折叠手机驱动增长 - 管理层看好可折叠手机终端市场需求,其差异化、新用例和技术成熟能带来良好用户体验 [4] - 除潜在出货量增长,公司现有产品因规格提升和屏幕增大收入增加,还能获得新组件业务机会 [7] - 与CPI薄膜相比,UTG玻璃硬度和耐刮性更好,透光率和触感有竞争力 [7] 汽车玻璃业务拓展 - 公司终端市场多元化,汽车玻璃覆盖全球和本地领先汽车OEM,智能手机玻璃经验使其在汽车玻璃领域有优势 [8] - 公司可利用现有生产基地生产汽车玻璃,减轻进入新市场的资本支出负担 [8] 2025年及长期展望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受客户在关税不确定下的拉动,下半年随着主要客户新智能手机型号推出和可折叠手机趋势上升,季节性表现更好 [9] - 长期来看,汽车玻璃收入贡献将逐渐增加,公司与30多家电动汽车OEM合作;AI/AR眼镜机械零件业务因产品普及度上升而有望增长 [9] 其他相关指标说明 GS因子分析 - 该分析通过将股票关键属性与市场和行业同行比较,为投资提供背景,涉及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指标 [13] 并购排名 - 公司根据定性和定量因素对股票进行并购框架分析,赋予1 - 3的并购排名,1代表高(30% - 50%)被收购概率,2代表中等(15% - 30%),3代表低(0% - 15%) [15] 量子数据库 - 这是高盛专有的数据库,可用于深入分析单个公司或比较不同行业和市场的公司 [16]
摩根士丹利: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份额流失?并非如此
摩根· 2025-07-07 2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的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Line”(与大盘表现一致),目标价为人民币355.00元,较2025年7月3日收盘价有35%的上涨空间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电池联盟基于电动汽车生产的电池部署数据显示,宁德时代近期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但该统计因包含不断扩大的出口量而具有误导性;基于电动汽车零售销售的SNE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在中国的月度市场份额保持在稳定范围内,过去几年平均约为42%,市场份额动态主要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间的竞争,小电池制造商今年迄今尚未获得份额 [2][7] - 宁德时代今年迄今在欧洲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10] - 采用15倍的EV/EBITDA对2025年预期EBITDA进行估值,隐含PE锚定至比亚迪的水平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情况 - 中国电池联盟基于电动汽车生产的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但该数据具有误导性;SNE基于电动汽车零售销售的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在中国的月度市场份额保持在历史范围内,过去几年平均约为42% [2][7] - 宁德时代今年迄今在欧洲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10] 估值方法 - 采用15倍的EV/EBITDA对2025年预期EBITDA进行估值,隐含PE锚定至比亚迪的水平,适用于宁德时代H股和A股 [13]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了中国能源与化工行业多家公司的评级和2025年7月3日的价格,如宁德时代评级为“O”(增持),收盘价为人民币262.59元 [68]
高盛:康耐特光学-AI AR glasses定制轻质镜片;新产能扩张以把握增长需求
高盛· 2025-07-01 10: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康耐特光学作为中国领先的树脂镜片制造商,正从眼镜镜片市场拓展至AI/AR眼镜市场,有望受益于AI/AR眼镜市场的增长,其定制镜片业务、大规模生产能力和全球产能扩张将推动业务升级和增长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康耐特光学(2276.HK)是中国领先的树脂镜片制造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定制化产品,业务正从眼镜镜片市场拓展至AI/AR眼镜市场 [3] - 2024年公司44%的收入来自标准镜片,37%来自功能镜片,19%来自定制镜片,定制镜片毛利率较高,销售市场覆盖90个国家,按收入计是全球前10的树脂镜片制造商 [3] AI/AR眼镜市场前景 - 管理层对AI/AR眼镜需求持积极态度,与报告观点一致,受价格可承受性、应用场景增加和AI功能集成推动,预计2024 - 2030年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将以5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达到700万部 [2] 关键要点 - 定制镜片推动产品组合升级:AI/AR眼镜对镜片重量和厚度有要求,处方镜片平均售价高于传统眼镜镜片,旗舰AI/AR型号采用1.74高折射率镜片,比有机1.50材料薄43%、轻32%,公司与多家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公司合作开展AI/AR研发项目 [4] - 大规模生产能力和全球产能扩张:公司除精密制造能力外,积累了大规模生产经验,能在短时间内为客户生产数百万不同规格的定制镜片,还正从中国/日本向更多地区扩张,泰国新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 [7] - AI/AR眼镜市场展望:管理层看好AI/AR眼镜市场增长潜力,认为公司是主要受益者之一,为全球顶级AI/AR眼镜品牌直接提供定制镜片解决方案,为中国客户计划与线下门店合作,提供自动验光仪加速终端消费者订购镜片流程 [8]
高盛:华润医药-2025 年中国医疗企业日要点总结:上半年在诸多挑战中实现温和增长。
高盛·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华润医药的评级为“中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润医药上半年增长疲软,管理层下调2025年同比两位数销售增长指引,待下半年复苏情况而定,现金收款仍面临压力 [1][2][3] 各部分总结 上半年增长情况 - 分销业务在行业环境挑战下增长疲软,全国医保基金紧张,行业未显示明显增长复苏信号 [2] - 制造业务上半年也面临压力,三九因2024年第二季度基数高且流感爆发后库存增加,增长可能放缓;博雅受白蛋白带量采购影响,血浆采集增长疲软;阿胶业务在第二季度表现正常,产品组合更多样化 [2] 现金收款情况 - 医院财务状况仍面临压力,部分带量采购产品收款加速,但其他非带量采购产品付款进一步延迟,公司采取积极措施管理现金周期,如降低应收账款核销高风险地区的优先级 [3] 价格目标及风险 - 12个月目标价为6.17港元,制造业务估值314亿港元,分销业务估值41亿港元 [4][7] - 上行风险包括设备分销增长强劲、并购潜在协同效应;下行风险包括制造子公司增长慢于预期、带量采购影响扩大、分销业务受行业复苏疲软影响增长低于预期 [7] 财务数据预测 |指标|2023年12月|2024年12月E|2025年12月E|2026年12月E| |----|----|----|----|----| |收入(百万港元)|244,703.9|257,673.3|271,459.8|292,984.3| |EBITDA(百万港元)|14,473.4|15,764.6|16,859.2|18,580.8| |每股收益(港元)|0.61|0.53|0.67|0.71| |市盈率(倍)|9.8|9.7|7.7|7.3| |市净率(倍)|0.8|0.7|0.6|0.6| |股息收益率(%)|2.3|3.0|3.2|3.4| |净债务/EBITDA(不含租赁,倍)|2.5|3.3|1.8|1.2| |CROCI(%)|26.8|32.0|12.5|14.9|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12.6|15.0|27.0|14.2| [8] 相关概念解释 - GS Factor Profile通过将关键属性与市场和行业同行比较,为股票提供投资背景,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四个关键属性 [12] - M&A Rank通过定性和定量因素评估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分为1 - 3级,1代表高概率(30% - 50%),2代表中等概率(15% - 30%),3代表低概率(0% - 15%) [14] - Quantum是高盛的专有数据库,可用于深入分析单个公司或比较不同行业和市场的公司 [15]
瑞银:中国医疗健康_专家电话会议要点_京东健康,药品零售线上线下领域的新兴竞争者
瑞银·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京东健康和美团给出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互联网医疗领域因其增长可见性较高、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且有潜在积极催化剂 [5] - 认为京东健康有望因药品销售超预期、毛利率扩张和现金相关收入而在营收增长和调整后净利润方面超出投资者预期 [5] - 尽管美团短期内股价可能因竞争而波动,但长期来看随着竞争稳定和释放长期价值仍具建设性 [5][7] 各部分总结 美团在药品零售O2O市场情况 - 美团2013年率先开展O2O业务,凭借配送能力和调度系统优势成为中国最大O2O提供商,2018年进入医疗保健产品市场,2023年医疗保健产品GMV约450亿元,目标年增长率至少30%,约25万家中国药店在美团运营,医疗相关GMV中应急药品占30 - 40%、慢性病药品占30 - 35%,约70%来自O2O,其余主要是B2C [2] - 美团医疗保健业务增长面临挑战,因已渗透大部分可触及药店,可能策略包括与医美领域整合、争取更多城市报销O2O药品订单、向上游药企争取更多营销预算,虽组建“药企团队”但合作尚处早期且缺乏线上线下整合 [3] 京东健康与美团对比情况 - 与美团相比,京东健康业务模式更重资产且有药品供应链优势,重资产模式可能因医疗行业性质而有利,其与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更强,若持续投资有望在药品零售O2O领域抢占份额,美团优势在于庞大O2O用户基础,若能引流至医疗保健产品类别业务仍可增长 [4] 公司历史评级及价格情况 - 美团自2022年3月25日至2025年5月27日多次评级为买入,不同时间对应不同股价和目标价 [27] - 京东健康自2022年3月25日至2025年3月10日有买入、中性、无评级等情况,不同时间对应不同股价和目标价 [30]
摩根大通:宁德时代 - 模型更新
摩根· 2025-07-01 0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宁德时代(CATL - A)的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市场的技术和领导地位,虽供应链有定价压力,但凭借技术优势能实现稳定盈利,是供应链首选 [11][16] - 基于2026E - 27E市盈率20倍,设定2026年6月目标价为370元人民币,略高于宁德时代A历史交易区间的 - 1个标准差,因行业增长放缓,目标倍数处于公司历史区间低端 [12][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股票代码300750.SZ,更新模型考虑H股IPO后流通股增加 [2][4] - 2025年6月26日模型更新价格为252.79元人民币,2026年6月目标价为370元人民币 [4] - 流通股数量4403百万股,52周股价范围166.00 - 300.06元人民币,市值155160百万美元,自由流通股比例53.4%,3个月平均日交易量21.99百万股,3个月平均日交易金额745.5百万美元,90天波动率35 [10] 价格表现 - 年初至今、1个月、3个月、12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 - 5.0%、 - 1.2%、 - 1.6%、36.3%,相对涨幅分别为 - 7.9%、 - 4.3%、 - 4.0%、20.3% [10]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收入(百万元人民币)|362013|404942|484897|569032|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百万元人民币)|86960|101837|123464|146477|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百万元人民币)|64052|77287|95459|116447| |调整后净利润(百万元人民币)|50745|61861|76456|93312| |调整后每股收益(元人民币)|11.58|13.79|16.77|20.47| [10][20] 盈利预测调整 |项目|2025E|2026E|2027E| |----|----|----|----| |净销售额(百万元人民币)|404942(无变化)|484897(无变化)|569032(无变化)| |营业利润(百万元人民币)|77287(无变化)|95459(较之前增长1%)|116447(较之前增长1%)| |税前利润(百万元人民币)|77023(无变化)|95195(较之前增长1%)|116182(较之前增长1%)| |净利润(百万元人民币)|61861(无变化)|76456(较之前增长1%)|93312(较之前增长1%)| |基本每股收益(元人民币)|13.8(无变化)|16.8(较之前下降1%)|20.5(较之前下降2%)| [5] 业绩驱动因素 - 市场因素占比27%,地区因素占比23%,宏观因素占比13%,风格因素占比4%,特质因素占比32% [13] - 与各因素的6个月和12个月相关性不同,如与MSCI亚太(除日本)市场6个月和12个月相关性分别为0.62和0.53 [13] 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收入增长率(同比)|- 9.7%|11.9%|19.7%|17.4%|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24.0%|25.1%|25.5%|25.7%| |息税前利润率|17.7%|19.1%|19.7%|20.5%| |净利润率|14.0%|15.3%|15.8%|16.4%| |净资产收益率(ROE)|22.8%|22.0%|22.5%|23.7%| |资本回报率(ROCE)|12.9%|13.8%|15.5%|17.3%| [14][20] 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企业价值/收入(EV/Revenue)|3.0|2.6|2.1|1.7|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V/EBITDA)|12.6|10.2|8.1|6.4| |调整后市盈率(Adj. P/E)|21.8|18.3|15.1|12.4| |股息收益率|2.0%|2.3%|2.7%|3.3%| [14][20] 历史评级与目标价 - 展示了2022年10月23日至2025年6月26日期间的评级和目标价变化,当前评级为“OW”(增持),目标价370元人民币 [30] 分析师覆盖范围与评级分布 - 分析师Rebecca Wen覆盖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公司 [33] - 截至2025年4月5日,摩根大通全球股票研究覆盖中,增持、中性、减持比例分别为50%、37%、13%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