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减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盘点丨134家上市公司已披露 57家预计净利润增幅超100%
第一财经· 2025-10-21 08:05
最新披露公司业绩概况 - 近期有4家A股公司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3家业绩预增,报喜公司占比75.0% [1] - 有1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报忧,为预减 [1] - 预告净利润金额方面,2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1亿元,中国船舶、银龙股份、纳睿雷达预计净利润分别为55.50亿元、2.61亿元、0.73亿元 [1] 整体业绩预告汇总 - 截至10月21日,共有134家上市公司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19家公司业绩报喜,包括88家预增、23家略增、8家扭亏,报喜公司占比88.81% [1] - 业绩报喜公司中,有93家预计净利润超过1亿元,57家预计净利润最大增幅超过100% [1] - 业绩报忧公司合计15家,包括11家预减和4家预亏 [1] - 业绩报忧公司中,有1家预计净亏损超过1亿元,8家预计净利润最大降幅超过50% [1] 行业分布情况 - 业绩报喜公司主要分布在金属、非金属与采矿行业(14家)、化工行业(13家)、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11家) [1] - 业绩报忧公司主要分布在化工行业(4家)、机械行业(2家)、通信设备Ⅲ行业(2家) [1]
移为通信(300590.SZ)发预减,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027.47万元至6697.19万元,同比下降50%至55%
智通财经网· 2025-10-15 19:40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27.47万元至6697.19万元,同比下降50.00%至55.00% [1]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942.53万元至5560.35万元,同比下降55.00%至60.00% [1] 费用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费用同比增加,原因包括新项目开发推进导致研发投入和产品认证等费用增长 [1] - 营销和研发等人工成本增加导致费用上升 [1] - 销售拓展增长导致费用增加 [1]
松霖科技(603992.SH)发预减,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67%到50.11%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9:05
业绩预告概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元至1.6亿元 [1] - 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净利润同比下降51.67%到50.11% [1] 季度经营表现 - 公司经营业绩逐季好转,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0%至40% [1] - 主要客户项目及订单稳中修复向好 [1] 收入与市场影响 - 公司主要销售区域收入同比下滑,受国际贸易环境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持续影响 [1] 公司战略与投入 - 公司底层商业逻辑未发生变化 [1] - 公司认为当前外部扰动为短期影响,因此持续按计划投入研发、市场拓展与海外基地建设 [1]
中绿电(000537.SZ)发预减,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02亿元至9.11亿元,下降0.44%至23.35%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8:4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2亿元至9.11亿元 [1] - 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为0.44%至23.3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7.1亿元至9.22亿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存量项目限电率上升、市场化交易加剧及电价下行导致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1] - 新投运项目主要为控股持有,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1]
东岳硅材(300821.SZ)发预减,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30万元至330万元,下降96.27%至97.4%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9:0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0万元至330万元,同比下降96.27%至97.40% [1]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30万元至1230万元,同比下降87.10%至88.14% [1] - 公司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及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1] 行业市场环境 - 报告期内有机硅产品价格震荡下行 [1] - 公司业绩受市场环境影响 [1]
减产27万吨,净利或腰斩
深圳商报· 2025-10-13 10:21
业绩表现 - 预计报告期内净利润为9.6至1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至48% [1] - 预计报告期内扣非后净利润为9.6至1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至19% [1] - 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7.6至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至45% [1] - 预计报告期内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7.6至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至13% [1] 业绩下滑原因 - 公司在2025年第三季度对三大核心生产基地进行集中检修,导致产品产量阶段性减少 [1] - 检修导致尿素、液氨、DMF等产品减产共计约26.9万吨,同比下降约19% [1] - 产量减少拉低了同期产品销量,经测算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约为2.26亿元人民币 [1] - 煤化工相关产品价格出现下行,公司尿素、液氨、三聚氰胺等核心产品价格受到波及 [2] 公司运营与前景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三大基地检修工作已顺利完成 [2] - 检修后核心生产设备的运行能效与产能释放能力实现双提升,为后续稳定生产与业绩恢复奠定基础 [2] -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煤化工集团,产品涉及化肥、基础化工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化学材料等 [1] 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66港元/股,当日下跌1.92% [3] - 公司总市值为98.22亿港元 [3]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2:47
业绩预告情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6 5亿元 同比减少29亿元或38% [1][2]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44亿元 同比减少29亿元或39% [1][2] - 业绩预告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2] 上年同期业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 [3]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3亿元 [4] - 追溯调整后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 79元/股 [4] 业绩变动原因 - 煤炭供需总体宽松导致煤价大幅下降 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5]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组织 释放产能 加强成本管控 化工业务协同增盈等措施部分对冲煤价下行影响 [5] - 下半年计划继续优化生产组织 释放优势产能 加强成本管理 拓展营销渠道 [5] 其他说明事项 - 2025年7月完成收购西北矿业51%股权 自7月起将其财务报表纳入合并范围 [8] - 将按中国会计准则对西北矿业以前年度及2025年1月以来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8] - 最终财务数据以正式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 [8]
兖矿能源: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00:24
核心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46.5亿元 同比减少29亿元或38% [1] -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约44亿元 同比减少29亿元或39% [1]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6亿元 扣非净利润为73亿元 [2] 业绩变动原因 - 煤炭供需总体宽松导致煤价较同期大幅下降 直接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2] - 公司通过优化生产组织扩能增量 主要产品产能高效释放 [2] - 成本管控取得良好效果 化工业务实现较好协同增盈 部分对冲煤价下行影响 [2] 合并范围变更 - 2025年7月完成收购西北矿业51%股权 自当月起将其财务报表纳入合并范围 [3] - 该交易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公司将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4] - 追溯调整范围包括西北矿业以前各年度及2025年1月以来财务数据 [4] 每股收益调整 - 因2024年下半年完成2023年度股票股利派发 对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进行追溯调整 [2] - 追溯调整后2024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股 [2]
兖矿能源上半年净利同比预降38%左右
北京商报· 2025-08-13 20:41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46.5亿元 同比减少38% [1] - 归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9亿元 [1] - 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44亿元 同比减少39% [1] - 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9亿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煤炭供需总体宽松导致煤价较同期大幅下降 [1] - 煤价下降直接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1]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3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3.28元/股 [1] - 总市值约1333亿元 [1]
耐火纤维龙头鲁阳节能3名管理层人员突遭解聘,业绩大幅预减还能当“现金奶牛”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4:15
管理层变动 - 公司于7月28日同时解聘财务负责人姚永华、副总经理袁怡及审计部负责人李枫 三人均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2] - 三位管理层原定任期均至2026年5月结束 其中袁怡任职时长不足本届任期的2/3 解聘原因为"基于公司发展需要" 未公布具体原因 [2] - 解聘程序突然 未安排继任者 由总裁Brian Eldon Walker代行财务负责人职责 [2] - 2023年以来管理层更迭频繁 包括多名任职10-20年的元老级高管离职 但此前均为"个人原因主动辞职" 本次为首次解聘且未表达谢意 [3] 控制权与治理结构变化 - 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 外资股东奇耐亚太于2015年成为控股股东 2022年通过要约收购持股比例达52.30% [3] - 2023年创始人鹿成滨卸任董事长后 多名元老级高管集体辞职 董事会由奇耐亚太全面接手 管理层全部"大换血" [3][4] - 新管理层具备外企背景 如姚永华曾任职通用电气和国民油井华高 但平均任职时间仅两年左右且未满任期 [4] 财务表现与业绩压力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盈利7921.72万元~9682.11万元 同比下降53.21%~61.72% [6] - 业绩下滑主因市场竞争加剧、石化行业项目延迟导致收入下降 以及产品价格承压和成本刚性 [6] - 净利润自2023年起持续下滑 2023年下降15.7%至4.92亿元 2024年下降2.42%至4.80亿元 [6] - 核心业务陶瓷纤维受房地产低迷影响 下游水泥、玻璃等行业需求不振 行业产能增加导致低端产品价格承压 [7] 业务转型与增长策略 - 公司通过股东技术引进拓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业务 重点发展工业过滤、排放控制和新能源电池业务 [8][9] - 2024年新业务(工业过滤制品和汽车衬垫)营收合计3.02亿元 占总营收8.55% 毛利率仅10.89%和17.15% 远低于陶瓷纤维业务的32.08% [9] - 新业务处于融合调整期 能否抵消传统业务下滑存在不确定性 [9] 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 - 公司以高分红著称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7.72亿元 股权融资仅6.08亿元 分红总额为募资总额的4.6倍 [10] - 2017-2024年平均分红比例达76.59% 其中2020年分红比例117.22% 2024年股息率超6% [11][12] - 公司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承诺现金分红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20% 但2025年业绩下滑可能影响分红能力和股息率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