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假日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36氪· 2025-11-04 16:33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作为现象级体育赛事IP,为促消费提供了创新思路,其模式具有长效性和可复制性 [1][12][29] 促消费的传统模式与局限性 - 传统促消费模式主要包括“国补/以旧换新”和“假日经济” [2] - “国补/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特定商品购买成本,截至5月31日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 [4] - 国庆黄金周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8.88亿人次,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同比增长超15% [4] - “国补/以旧换新”政策长期实施后对新增需求刺激效果减弱,且受财政预算限制不可持续 [7][9] - “假日经济”消费高度集中,易导致交通拥堵、体验下降等问题,并受时间安排制约缺乏常态性 [7][10] “苏超”模式的创新特点 - “苏超”模式不占用财政预算,与节假日错峰,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 [12] - 赛事驱动基于球迷对足球的热爱,这是一种更高层级、更内化的消费动机 [13] - 赛事刺激的消费形态更广,出行具有强“乘数效应”,花1元出行可能带来2-3元其他消费 [13] - 赛事持续性更强,从5月10日开幕至11月1日落幕,赛程近6个月,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周末经济” [15] - 构建了高频次、高粘性、强归属感的消费场景 [15] “苏超”的消费拉动成效 - 决赛现场观众人数达62329人 [15] - 9月27日常规赛最后一轮,61106名球迷观赛,带动全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实现交易金额8.2亿元,环比前一周增长4.4% [15] - 商场超市类、住宿餐饮类监测样本企业客流量环比分别增长11.7%、6.6% [15] - 南京设置近80个“第二现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消费较日常周末增长约16% [17] - 常规赛阶段13轮78场比赛,现场观众总人数超211.8万,场均约2.71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17.34亿 [21] “苏超”对城市品牌与招商引资的促进 - 赛事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元素,成为江苏地方文化“活名片” [19][20] - 赛事话题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播放量超667.7亿次,提升了城市品牌曝光与认同 [21] - 赛事成为招商“破冰神器”,南京市投资促进局推出“体育+招商”新场景 [25][26] - 南京金洽会上59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891.87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投资802.21亿元 [28] 模式的可复制性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10月,全国已有16个省份推出类似省级足球联赛 [29] - 内蒙古足球超级联赛四轮后,区外观众占比从1.2%提升至8%,单轮人均消费从280元提升至820元,文旅消费环比增速超200% [30] - 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首轮门票收入约50万元,带动景区接待约12万人次,综合收入是门票收入的40多倍 [32] - 湖南省足球联赛揭幕战吸引40877名观众,催生4.4亿元经济消费 [32] - 国家层面发布政策,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精品赛事品牌,大力提振消费 [34]
前三季度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506亿人次 同比增长3.1%
央广网· 2025-10-30 09:00
行业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 [1] - 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 [1] - 行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1] 客运量细分 - 铁路客运量完成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 [1] - 民航客运量完成5.8亿人次,同比增长5.2% [1] - 公路完成人员流动量462.8亿人次,同比增长2.9% [1] - 水路完成客运量2亿人次 [1] 货运与港口表现 - 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32.5亿吨,同比增长3.89%,其中三季度增速较二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 [1] - 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同比增长4.6%,其中三季度增速较二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同比增长6.3% [1]
前三季度我国交通出行人数超500亿人次
新华网· 2025-10-29 15:27
跨区域人员流动 - 前三季度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 [1] - 国庆中秋假期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3%,单日最高3.36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1] 货运与港口吞吐 - 前三季度营业性货运量432.5亿吨,同比增长3.89%,三季度增速3.9%较二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同比增长4.6%,三季度增速5.8%较二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同比增长6.3%,其中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8.4%,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3.2% [1]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 [2] - 行业经济运行稳的态势巩固延续,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韧性持续彰显,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 [2]
聚焦 “山水古渡 自在润州”,全链激活消费动能!镇江润州开座谈会谋文商旅体融合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5:25
文商旅体联动发展战略 - 整体战略聚焦系统谋划强化联动融合 活动引领深化消费潜力 场景上新激活消费动能 开放合作拓展消费空间 构建共促融合 共抓消费的新格局 [2] - 具体工作推进需建立健全区级联席会议机制 每季度研究重要问题 每月度现场会商推进 加强文旅体商整体策划 [2] - 结合季节特点 重要节点 消费触点推出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 塑造可看 可游 可参与的精品线路和文化片区 [2] 消费激活与场景打造 - 实施文旅体商联动促进引流消费工程 用一场活动燃动一个区域 持续放大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一日活动多日停留的节展活动效应 [3] - 将一张票根化为一把钥匙 把赛事 演唱会打造为移动的商业综合体 延伸消费链路 放大溢出效应 [3] - 用好的供给构建消费地标 大力发展首店经济 夜间经济 假日经济 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市商圈 [3] 市场业态与城市IP打造 - 需把握跨界融合的新热点持续丰富市场业态 把握规划编制的新机遇持续增加场景投入 把握特色旅游的新需求持续打磨城市IP [2] - 需把握网络传播的新规律持续推动引客来润 把握情绪体验的新趋势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2] - 整合宣传资源 立足润州特色破圈出彩 让媒体的大流量带来更多客流量 [3] 传统消费与商业环境 - 聚焦重点培强动力 继续落实好汽车 家电 家居等大宗消费扶持政策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 [3] - 改善环境提升体验 持续完善商业设施 强化市场监管 美化城市环境 提升响应能力 [3] - 围绕山水古渡·自在润州和润州明月夜文旅品牌 探讨激发活力释放需求 有效供给吸引需求 优化环境保障需求的路径 [1]
“流动的中国”映照经济活力
证券日报· 2025-10-27 00:20
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国内居民出游总人次达49.98亿,同比增加7.61亿,增长18.0% [1] - 旅游业的繁荣得益于宏观经济稳固、居民收入增长、供给侧优化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 [1][2] - 行业在高速发展中面临景区拥堵、价格波动、承载力不足等挑战,未来需通过高质量发展解决 [3] 行业需求端驱动因素 - 经济基本盘稳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万亿元,同比增长5.2% [1] -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就业形势稳定,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1] - 消费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服务零售额增长5.2% [1] 行业供给端优化措施 - 文旅深度融合,行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方向 [2] -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2] - 政策支持创新,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假日经济”向平日延伸 [2] 行业政策与监管环境 - 各地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方式全方位扩大内需,提振消费 [2] - 市场监管部门对“天价民宿”、“宰客导游”等乱象进行严厉打击,保障消费者权益 [2] - 政策组合拳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为行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 热门景区存在“人从众”的拥堵现象,部分旅游线路价格“水涨船高” [3] - 县域乡村等地的旅游接待“承载力”有限 [3] - 解决方案包括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景区,以及完善游客分流、预约限流、错峰出行等长效机制 [3]
前三季度武汉CPI同比上涨0.3%,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
长江日报· 2025-10-17 19:25
武汉市CPI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涨幅持续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二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较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显示消费内生动力增强 [4] - 预计四季度CPI将延续“温和波动、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 [4] 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电子产品加速迈向智能化、生态化,厨卫小家电价格同比上涨2.0%,智能家居设备上涨2.2%,可穿戴设备上涨3.2% [1] - 贵金属饰品价格显著上涨,金饰品价格同比上涨39.1%,铂金饰品上涨20.9%,反映居民资产配置与消费偏好转变 [2] - 国庆中秋假期汉街商圈等高端商业区客流量密集 [3][5] 服务消费驱动 - 服务消费成为拉动价格回升主引擎,景点门票价格同比上涨6.8%,电影演出票上涨2.4% [1] - 个性化服务需求走俏,美容美发洗浴价格上涨4.2%,宠物服务价格上涨3.7% [1] - 假日经济、赛事、演艺、旅游等消费热度持续,支撑服务消费 [4] 基础民生价格稳定 - 民生基础类价格保持稳定,鲜菜价格前三季度平均下降6.8%,猪肉、粮食、食用油等主要食品价格普遍回落 [4] - 受国际油价走低影响,汽柴油价格降幅超过7% [4] - 价格平稳的食品和能源为服务与升级类消费腾出更多空间 [4]
国庆服务消费同比增长,政策明确培育新场景,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布局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4:42
港股市场表现 - 10月17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重挫,恒生指数跌超2%,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近3.5%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午盘跌超1.5%,成分股中周大福、老铺黄金、波司登、恒安国际、美高梅中国涨幅居前,名创优品、泡泡玛特、阿里巴巴、零跑汽车跌幅居前 [1] 消费市场动态 - 国庆假期全国服务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6% [1] - 县域游、乡村游及乒乓球、网球等赛事活动消费表现亮眼,假日经济带动明显 [1] - 服务消费稳步扩大,利好酒店、餐饮、OTA及体育运营类公司,第四季度收入预期环比修复 [1] 政策导向 - 商务部下一步将重点从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和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三方面发力 [1] 港股消费ETF概况 - 港股消费ETF(513230)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打包互联网电商龙头与新消费公司 [2] - 成分股涵盖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名创优品等新消费龙头,以及腾讯、快手、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电商龙头,科技与消费属性突出 [2]
武汉前三季度消费数据透露哪些信号
长江日报· 2025-10-17 09:07
武汉市CPI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持续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1] - 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市CPI涨幅位居第二[1] -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较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3] 消费升级趋势 - 厨卫小家电价格同比上涨2.0%,智能家居设备价格上涨2.2%,可穿戴设备价格上涨3.2%[1] - 消费电子产品加速向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1] - 金饰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39.1%,铂金饰品价格上涨20.9%,反映资产配置与消费偏好转变[2] 服务消费驱动 - 文旅热潮带动景点门票价格同比上涨6.8%,电影演出票价格上涨2.4%[1] - 个性化服务需求旺盛,美容美发洗浴价格上涨4.2%,宠物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7%[1] - 服务消费成为拉动价格回升的主要引擎[1] 基础民生价格稳定 - 鲜菜价格前三季度平均下降6.8%,猪肉、粮食、食用油等主要食品价格普遍回落[2] - 受国际油价走低影响,汽柴油价格降幅超过7%[2] - 价格平稳的食品和能源为服务与升级类消费腾出更多空间[2] 市场前景展望 - 消费内生动力增强,核心CPI连续回升显示市场活力持续释放[3] - 假日经济效应持续,赛事、演艺、旅游等消费热度不减[3] - 四季度武汉CPI预计延续"温和波动、总体平稳"运行态势[3]
雀巢计划全球裁员1.6 万人;小米入局短剧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07:32
小米入局短剧行业 - 小米应用商城上线独立短剧App“围观短剧”,主打“无广告海量短剧免费看”的卖点 [2] - 该App由小米集团全资持有的北京聚爱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的成都分享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开发 [2] - 应用上线两日下载量已达2万人次,目前仅面向小米手机用户,未在iOS及其他品牌手机上架 [2]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 - 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 [3] - 产业未来将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主要驱动力包括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等大型冰雪赛事的接连举办 [3] 中国服务消费趋势 - 国庆假期期间,全国服务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6% [4] - 县域游、乡村游以及乒乓球、网球等赛事活动成为消费亮点 [4] - 商务部下一步将重点从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和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三方面发力 [4] 雀巢公司战略调整 - 雀巢集团2025年前9个月销售额为658.7亿瑞士法郎,实际内部增长率为0.6% [5] - 公司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全球裁员约1.6万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6%,旨在推动公司加速转型 [5]
热力全开迸活力——莆田城厢区激荡“双节”文旅热潮焕新消费场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5 20:10
文旅活动策划与执行 - 城厢区在国庆中秋假期策划系列文旅主题活动 涵盖非遗、木雕、美食、音乐和购物 打造古今交融的消费场景 [1] - 主要活动包括“莆阳赏秋烟火万家”文旅分会场、“千年襄韵中心启航”蔡襄文化系列活动、状元美食文化周、草坪音乐节和古装音乐季 配套无人机秀、烟花秀和热气球等项目 [1][2] - 通过开通3条免费公交专线连接主要景区和交通枢纽 优化“引客—留客—消费”全链条 直接带动沿线景区及关联产业发展 [2] 游客接待与景区表现 - 假期游客总接待量超百万人次 实现大幅增长 [2] - 4A级景区表现亮眼 九龙谷景区和绶溪公园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 [2] - 乡村旅游热度攀升 马院村忘忧谷(3A级景区)和溪南村研学基地游客络绎不绝 [3] 商圈消费与销售业绩 - 城厢区万达广场假期推出近50场活动 连续5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 累计接待客流约83万人次 同比提升约13.7% [4] - 万达广场累计带动销售达3600万元 同比提升约9.8% [4] - 万达影城销量居全市第一 多天达成福建省第二 食物链餐饮品牌获全国销冠 数十个品牌在服装、3C、餐饮等品类居全市销量第一 [4] 营销策略与消费刺激 - 利用新媒体进行多层次、广覆盖、全天候宣传 吸引八方游客 [3] - 联动重点商圈举办主题展销活动 推出“国庆中秋消费满减”、“夜间消费折扣券”等政策 有效拉动文旅综合消费增长 [5] - 创新场景营销 如万达广场的12米鲜花瀑布莆田首秀 吸引数万名消费者自发打卡传播 [3] 新兴业态与品牌表现 - 汽车音乐生活消费节集结12家车企品牌 结合政府补贴与厂商优惠 吸引数千名消费者到场 [3] - “首店经济”表现突出 大疆莆田首店假期日均销售5.5万元 连续7日获得福建省品牌销售TOP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