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益保障

搜索文档
叮咚!户外劳动者高温津贴正到账
河南日报· 2025-07-07 07:30
高温天气劳动权益保障政策 -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监督落实高温津贴政策 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15元 发放时间为6月至9月 [1] - 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37℃至40℃时室外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1] - 用人单位需为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防护用品、防暑饮料及药品 确保劳动者健康安全 [1] 高温津贴发放细则 - 用人单位在35℃以上高温天气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或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至33℃以下时 必须发放高温津贴 [1] - 高温津贴由用人单位负担 纳入工资总额但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 不得因发放津贴降低劳动者工资 [1] - 津贴需在6月至9月期间按月发放 工资清单需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 [1] 高温作业管理措施 - 用人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错峰作业、避开高温时段等方式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2] - 无法调整工作时间的需减轻劳动强度 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增加休息频次保障劳动者权益 [2] 劳动者权益救济渠道 - 高温作业引发中暑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2] - 劳动者权益受侵犯可通过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窗口或12333热线反映诉求 [2]
加班、休假工资怎么算?劳动纠纷离职才敢维权?具体案例这样认定
央视网· 2025-07-01 01:11
公司辩称,该公司的考勤及休假管理制度规定,不跨年安排年假,员工当年未休完的年假跨年作废,吕某未休的年假应视为其自动放弃。那 么,这样的规定是否合法呢?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 刘晓:经法院审理认为,虽然环保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年假不跨年安排,过期作废,但是该条规章制度实际上违 反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强制性规定,免除了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排除了劳动者的权利,因此是无效的。 2025年已经过半了,你的带薪年休假休了吗? 近期,我国立法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 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 然而在实践中,劳动者因为就业形态的变化,遇到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更加多样:年假跨年"过期作废"合法吗?节假日线上加班,如何支付加班 费?一些企业把劳动者伪装成"钟点工"来干全日制的活儿,应该怎么办?针对不断上新的新职业、新工种,如何让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障更完 善?通过具体案例一起来看看。 公司说年假跨年"过期作废"合法吗? 带薪年休假,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法定权利。然而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一些用人单位规定年假不能跨年、过期要作废,这样的规定 ...
多部门合力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何新变化?一文了解→
搜狐财经· 2025-06-11 22:24
新职伤保障政策 - 五部门联合部署专项行动 重点解决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 其中"新职伤"是为该群体量身定制的职业伤害保障服务 [1] - "新职伤"采用"平台出资、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每人必保"原则 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工作意外风险保障 与传统商业意外险不同 无需个人承担费用 全部由平台出资 [6] - 2022年人社部牵头指导7家平台企业参与试点 目前在北京、上海、四川等7个省市实施 [7] 试点实施情况 - 某货运平台已为司机职伤保投入1.2亿元 覆盖160万司机 保障额度从几百元到最高100万元 [9] - 某外卖平台已累计投入15亿元保费 覆盖7个省市近700万骑手 采用"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模式 [11] - 截至3月末 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人数超过1104万人 总规模达8400万人 [13] 政策扩展与算法优化 - 人社部计划将参保试点扩大到17个省市 并逐步推动全国实施 [13] - 多家平台公开派单、抽佣和订单动态管理等算法 优化劳动者工资、休息时间等细节 [13] - 算法设计考虑劳动时长问题 在极端天气或忙时提高劳动者分配比例 设置连续工作后的强制休息机制 [15] 典型案例 - 货运司机路金阳通过"新职伤"成功报销7000多元医疗费用 从申请到赔付耗时约一个月 [3][5]
全力保障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
西安日报· 2025-06-09 11:16
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 西安市发布《关于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强化用人单位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主体责任,明确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标准,并开展夏季高温天气送清凉活动 [1] 用人单位责任与措施 - 用人单位需在高温天气户外或高温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设备、设施,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防暑降温饮料及保健用品 [2] - 当日最高气温达40℃以上时,用人单位需停止安排劳动者进行室外露天作业 [2] 防暑降温费与高温津贴标准 - 防暑降温费发放时间为6月15日至9月15日,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5元,其他人员每人每天10元,费用列入企业成本 [3] - 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25元,发放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适用于35℃以上室外露天作业或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至33℃以下的情况,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但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 [3] 监督检查与送清凉活动 - 各区县及开发区人社部门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4] - 用人单位需开展送清凉活动,为快递员、外卖员、环卫保洁、建筑工人等一线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物资和关怀 [4]
让保障追上奔跑者的速度 平台企业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18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大量涌现,催生了"车轮 上的奋斗者"这一规模庞大的新就业群体。根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数量已达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且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门槛不高,像我这种赚6000元不是很拼的众包骑手都能拿到。"投入很大精力照顾3岁儿子的南通骑手 石光超坦言,骑手这种工作的最大吸引力就是自由,能边跑单边顾家。如今有了养老保险补贴,他的生 活压力减轻不少,对这份职业的归属感更强了。 这些不断奔跑的身影为城市运转注入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职业风险高、社会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如 何让保险保障追上"车轮上的奋斗者"的奔跑速度?这不仅是8400万名劳动者对职业安全感的期待,更是 数字经济时代稳定就业、社会治理必须答好的"民生答卷"。 去年5月29日凌晨,北京外卖骑手吕东轩在送餐途中不慎撞上隔离栏,导致肋骨和手掌骨折。令他没想 到的是,他通过骑手App申报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不仅报销了医疗费,还获得了数万元伤 残补助金。"这就像是你已经摔到坑里,结果发现有张网给你兜住了。"吕东轩这样形容新就业形态人员 职业伤害保 ...
新修订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7月1日施行
陕西日报· 2025-05-29 06:41
《办法》明确,县级以上总工会推动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积 极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可以按照规定加入平台企业、 平台用工合作企业的工会,也可以加入工作地或者居住地的工会或者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被派 遣劳动者有权依法加入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工会。 5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 会法〉办法》。《办法》自7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工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邮政、网信等部门和单位应 当按照职责推动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建立健全协商机制,督促相关行业、平台企业科学确定新 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工作量、劳动强度等,依法加强职业伤害保障,引导和支持新就业 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保障其合法权益。工会可以依法组织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就劳动合同或者书面协议签订、进入退出平台、订单 和收益分配、奖励与违约责任等事项开展协商。(记者:王姿颐) "此次修订针对我省工会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完善,以 ...
检察官送来维权“法治锦囊”
人民网· 2025-05-26 08:59
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 - 新就业群体代表提出工作安排、劳动纪律和劳动报酬灵活性可能导致权益保障隐患 [1] - 检察官提供维权"三字诀":留证据、找调解、打官司,并可申请检察机关支持起诉 [1] - 典型案例对互联网企业在用工规范问题上有启发作用,需坚持依法办事并承担社会责任 [1] 检察机关创新举措 - 浦东新区检察院开展"检察护航新业态发展"专题学习活动,覆盖"两司两员一主播"等新就业群体 [1] - 检察机关重点解读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平台经济和防范法律风险方面的创新举措 [1] - 设立"检察护航工作站"并拓展至五大开发区,包括张江科学城、外高桥保税区等区域 [2] 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议 - 检察官建议企业规范合同管理、建立合理配送规则与激励机制 [2] - 加强沟通与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注重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 [2] - 新业态从业者需增强合同意识、重视证据留存、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2] 活动成效与扩展 - 2024年9月设立首个"检察护航工作站",后续扩展至五大开发区实现全覆盖 [2] - 活动获得新就业群体积极反馈,增强从业者维权信心 [2] - 检察官担任"法治顾问"角色,提供法律知识普及和实务指导 [1][2]
司法助力“老有所为”(以案说法)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20
某保安服务公司向东城区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东城区政府维持了被诉工伤决定书。某保安服务公司不 服,诉至法院请求撤销人社局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东城区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书。 【说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 〈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二)》规定精神,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伤亡的,仍 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办案法官杨波介绍,根据证人证言、调查笔录等材料可认定,孔某发病时正在 警卫室观看监控,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且系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属于工伤认定范 围,因此,某保安服务公司仍需就孔某的伤亡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量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仍有能力发挥余热、开拓事 业。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对超龄劳动者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的明确 信号。本期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助力"老有所为"。 —— ...
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 明确网约货车司机与企业存在用工事实且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认定劳动关系 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1] - 司法实践需综合考量保险合同约定、企业经营范围、劳动者从业类型及行为必要性等因素 认定"业务有关工作"责任范围 [1] - 鼓励企业购买商业保险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及第三人损害救济 分散企业风险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1] 职业伤害保障与侵权责任 - 法院处理案件需结合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功能 确保裁判结果与试点政策协同 [2] - 明确第三人侵权责任不因劳动者获得职业伤害保障待遇而减免 强化职业安全防护 [2] 司法政策导向 - 最高法将加强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审判指导 推动出台司法解释 促进纠纷化解与社会稳定 [2]
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有效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00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平台用工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 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自主性和灵活性更强 如外卖送餐员和网约车司机可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2] - 平台企业借助算法对劳动者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指示、监督和考核[2] 权益保障措施 - 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平台企业按单计费申报缴费 不以工资总额为基数[2] - 2021年修改安全生产法将平台用工纳入调整范围 要求平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 - 人社部等部门2021年发布指导意见 明确最低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完善休息制度 规范劳动强度标准[3]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网络餐饮平台不得采用"最严算法"考核 通过"算法取中"合理确定配送时限[4] 法治建设方向 - 需健全劳动法律法规 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最低标准[4] - 聚焦算法滥用和劳动者数据保护问题 合理确定平台企业法律责任 构建数字法治屏障[4] - 司法机关通过发布劳动争议指导性案例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提供法律指引[3] 行业发展特征 - 平台企业普遍使用算法管理业务经营和劳动用工 处理大量劳动者数据[4] - 新就业形态用工方式持续变化 需为商业创新保留空间 采取行政指导等柔性规范措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