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关税

搜索文档
宏观金融数据日报-20250707
国贸期货· 2025-07-07 15: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内市场流动性尚可,但国内外利多因素平平,股指进一步向上突破存在阻力,或呈现震荡格局 [7] - 中长期来看,7月底政治局会议将为下半年政策定调,预计稳定内需仍需政策进一步加力托底,美国关税政策未最终落定,美联储降息时点渐近,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及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将为股指带来阶段性交易机会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金融数据 - 利率方面,DRO01收盘价1.31,较前值变动-0.10bp;DR007收盘价1.42,较前值变动-4.52bp;GC001收盘价1.43,较前值变动28.00bp;GC007收盘价1.49,较前值变动0.00bp;SHBOR 3M收盘价1.60,较前值变动-0.90bp;LPR 5年收盘价3.50,较前值变动0.00bp;1年期国债收盘价1.34,较前值变动-1.20bp;5年期国债收盘价1.49,较前值变动-0.40bp;10年期国债收盘价1.64,较前值变动0.20bp;10年期美债收盘价4.35,较前值变动5.00bp [4] - 资金面方面,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13753亿元,本周将有6522亿元逆回购到期,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进一步宽松,主要回购利率均走低,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下行4.47BP报1.315%,创2024年12月以来新低 [4][5] 股指行情 - 上周沪深300上涨1.54%至3982.2;上证50上涨1.21%至2740.4;中证500上涨0.81%至5911.4;中证1000上涨0.56%至6312.2 [6] - 上周A股日均成交量较前一周减少414.9亿元,截至7月3日,A股融资买入额占市场总成交额9.6%,处于近十年来的75.4%分位水平 [6] -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上周钢铁、建筑材料、银行、医药生物、综合领涨,计算机、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商贸零售、通信领跌 [6] 升贴水情况 - IF升贴水方面,当月合约14.06%,下月合约8.57%,当季合约5.65%,下季合约4.59% [8] - IH升贴水方面,当月合约19.36%,下月合约7.74%,当季合约4.13%,下季合约2.04% [8] - IC升贴水方面,当月合约19.16%,下月合约13.96%,当季合约12.02%,下季合约10.01% [8] - IM升贴水方面,当月合约24.19%,下月合约18.19%,当季合约15.42%,下季合约13.24% [8]
特朗普:8月1日起实施新关税 最高税率或达70%
财联社· 2025-07-05 15:49
关税政策更新 - 美国政府将从7月4日起向贸易伙伴发送信件设定新的单边关税税率 预计当天发出10-12封 剩余信件将在未来几天寄出 所有信件预计在7月9日前送达 [1] - 新关税税率范围可能在10%-70%之间 具体取决于不同国家 特朗普特别提到可能对日本设定高达35%的关税 [1] - 新关税预计"十有八九"从8月1日开始生效 7月9日被设为关税谈判的最后期限 [1] 历史关税影响 - 今年4月美国已对多数贸易伙伴征收高达50%的"对等"关税 [2] - 50%关税曾导致美国股市陷入熊市区域 并引发美国债券和美元被大幅抛售 [2] - 若新关税税率超过50%(如70%) 其影响将超过4月份的水平 [2]
整理:特朗普过去24小时都忙了什么?(2025-07-04)
金十数据· 2025-07-04 17:52
国际政治与外交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讨论美国停止向基辅运送关键武器的问题 [1] - 特朗普对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通话表示失望 认为普京无意停止行动 [2] - 特朗普表示将在24小时内等待哈马斯对停火协议的回应 [9] 经济与贸易政策 - 特朗普宣布将于周五开始向贸易伙伴发送关税信函 设定单边关税税率 范围从10%-20%到60%-70% 8月1日起生效 [4] - 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 失业率意外下降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转发赞扬就业市场表现的视频 [3] 国内政策与立法 - 美国"大而美"法案在共和党议员反对情况下获众议院通过 特朗普计划周六签署该法案 [6]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指示内政部研究提高外国游客进入国家公园票价 优先保障美国居民权益 [7] 移民与劳动力政策 - 特朗普表示允许为美国农场工作的移民工人留美 前提是雇主愿意为其担保 此举针对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 [8] 其他活动 - 特朗普计划明年在白宫举办终极格斗冠军赛活动 庆祝美国独立250周年 [5]
特朗普:周五将发出关税信函,浮动范围10%-70%
快讯· 2025-07-04 13:03
关税政策更新 -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周五开始向贸易伙伴发出单边关税信函,要求各国从8月1日开始支付关税税率 [1] - 预计将发出"10到12封"信函,未来几天还会陆续发出其他信函,所有国家将在7月9日前收到信函 [1] - 关税税率范围设定为10%-70%,其中最高税率60%或70%,最低税率10%或20% [1] - 此次最高税率70%高于4月初提出的50%对等关税上限 [1] 政策细节 - 特朗普未具体说明哪些国家将被征收关税 [1] - 未明确是否会对某些商品征收更高税率 [1] - 7月9日是特朗普最初设定的各国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 [1]
特朗普拟推单边关税新政 伦敦银短期承压36.50美元
金投网· 2025-06-12 10:30
伦敦银行情分析 - 伦敦银当前交投于36 38美元/盎司上方 开盘于36 24美元/盎司 截至发稿暂报36 37美元/盎司 上涨0 32% 最高触及36 38美元/盎司 最低下探至36 21美元/盎司 盘内短线偏向看涨走势 [1] - 白银/美元虽下跌但仍准备测试更高价格 当RSI达到超买区域时卖家介入 导致价格跌破36 50美元 若继续下行可能测试36 00美元支撑位 跌破后将暴露35 40美元(2012年10月高点) 进一步支撑位于35 00/34 00/33 00美元 [4] - 若白银/美元收复36 50美元 下一目标为37 00美元 持续走强可能挑战37 49美元(2月29日创下的13年高点) [4] 美国贸易政策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在未来1-2周内向贸易伙伴发函确定单边关税税率 7月9日为关税暂停最终期限 [3] - 特朗普表示发函时机成熟时会执行 但历史记录显示其常设定两周截止日期却屡屡延期 对于延长谈判时限持开放态度但强调"认为无必要" [3]
玉渊谭天:面对美方的单边关税,中方是仍有反制措施的
快讯· 2025-06-06 18:38
中美经贸会谈进展 - 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后通过多双边场合保持多层级沟通 [1] - 中方在技术性磋商中展现灵活性以争取共赢结果 [1] - 中方对美方单边关税仍保留反制措施 [1] - 中方严正反对美方谈判时的胁迫或威胁行为 [1]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专家热评
第一财经· 2025-05-08 09:43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 -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在访问瑞士期间与美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这是美国新政府实施单边关税措施后两国首次经济领域高层接触 [1] - 美方单方面挑起关税冲突,实施了包括芬太尼关税、232钢铝关税、汽车关税等一系列措施,严重破坏全球经济秩序和供应链 [1] - 美国一季度经济出现202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单边关税通过消费、就业、投资、贸易等渠道对美国经济稳定形成更大压力 [1]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 中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总额全球第一,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2] - 凭借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发动机和稳定器 [2] - 中国经济和外贸在美国次贷危机、公共卫生事件及2018年以来美国单边关税等挑战下始终保持稳定 [2]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 -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2] - 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2] - 中方同意与美方接触是基于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影响的考量 [2] 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建议 -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靠占便宜不可持续,需为经济增长注入可持续动力 [3] - 美国应通过务实合作与各方共同应对全球挑战,避免将经济推离平衡点 [3]
东盟决定不对美国实施报复关税
日经中文网· 2025-04-11 11:23
东盟经济部长特别会议核心议题 - 东盟各国一致同意不实施报复性关税 寻求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以缓解贸易影响 [1][2] - 东盟将促进地区内外贸易 讨论与中国、印度升级贸易协定 [1][3] - 东盟联合声明将美国新关税政策表述为"单边关税" 担忧其影响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2] 美国关税政策对东盟的影响 - 美国占东盟出口总额约15% 仅次于东盟区域内和中国 [2] - 马来西亚部长表示10%普遍关税和对中国125%关税将影响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全球经贸 [2] - 东盟财长会议担忧美国关税和反制措施可能提高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性风险 [2]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举措 - 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内平均关税率自2011年以来降至不到1% 但区域内出口仅占20%左右 [3] - 马来西亚提议统一监管、完善跨境物流网络、推进数字经济以支持区域内贸易 [3] - 新加坡总理强调消除地区内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性 [3] 东盟对外经济关系拓展 - 东盟计划利用"东盟+3"框架深化与中日韩经济合作 [1][3] - 东盟将讨论与中国、印度升级贸易协定 [1][3] - 马来西亚总理表示东盟必须更加依靠自身应对全球贸易秩序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