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

搜索文档
气象学者魏科: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21:47
气候极端化现状 - 全球变暖导致局部地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甚至出现短期旱涝急转[1][3][8]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5±0.13℃,突破《巴黎协定》1.5℃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高敏感区,升温幅度和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极端天气数据表现 - 2024年7月河南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偏高3.2℃,为64年来最热[2] - 内蒙古2024年7月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为第二高[2] - 2020-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数量大幅攀升,气候相关灾害增长最显著[5][6] 农业领域影响 - 冬小麦因冬季低温不足导致提前抽空穗,玉米高温下光合作用受阻[14][15] - 北方需增加粮食烘干设备,东北需改良排水系统,华北需完善灌溉设施[16] - 蔬菜"天气型涨价"频发,但中国因储备完善价格波动小于国际市场[16][17]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保险需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以应对生产脆弱性[18] - 新能源企业需应对"无风无日"天气导致的发电量波动[18] - 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低洼地区改造为临时蓄洪区以突破承载力限制[19][20] 能源转型与产业机会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1] - 能源转型将催生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但需付出短期代价[11] - 中国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应对长期气候挑战[21]
广西建工一建集团首获全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14:25
公司荣誉与突破 - 广西建工一建集团联合申报的那况路工程入选2025年度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名单,实现公司在国家级市政工程最高质量奖的"零突破" [1] - 该工程标志着公司跻身全国市政基础设施精品工程行列,彰显其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实力和水平 [1] 项目背景与意义 - 那况路是南宁市重点城市主干道,全长1.41公里,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45米,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2] - 项目连通南宁三塘片区至兴宁东的城区主动脉,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并促进片区经济发展 [2] - 项目对服务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交通核心通道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2] 项目建设与技术创新 - 项目采用南宁市首个缆线管廊中粗砂回填工艺,回填压实度达93%,解决了混凝土包封工艺的多项缺点 [3] - 创新研制预制砼管枕施工工艺,缩短缆线管廊沟槽开挖暴露时间,缩短施工工期约20天 [3] - 因地制宜开展海绵城市设计,通过多层级海绵设施体系实现雨水径流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和生态景观提升 [3] 项目荣誉与行业地位 - 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代表同时期国内先进水平,是行业在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评价 [2] - 项目先后获得南宁市优质结构奖、邕城杯奖、广西优质结构奖、广西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等荣誉 [2] - 项目的工艺创新为全市市政工程做出良好示范作用,相关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3]
防灾减灾考验城市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8
公众防灾意识的提升是韧性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社区演练、媒体宣传和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向公众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让公众掌握在暴雨等灾害来临时的自救要诀,如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储备必 要的生活物资、避免前往危险区域等。 近期,北方多地遭遇罕见暴雨侵袭,城市防汛减灾压力陡增,凸显构建韧性防灾体系的紧迫性。 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需多管齐下构建韧性防汛体系。基础设施改造是第一道防线。针对城市排水 问题,要提升城市排水标准,对老旧排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增加排水能力,减轻减少城市内涝问题。 对于河流堤防,加大加固力度,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防止溃堤风险。同时,积 极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增强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能力。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至关重要。确保食品、药品、救生设备等物资储备充足、种类齐全,并建立高效 的调配机制,保证在灾害发生时,物资能够"调得出、用得上"。可以建立区域性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实现物资的共享和统一调配,提高物资利用效率。此外,推广巨灾保险也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 推广保险,减轻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所面临的压力。 实践表明,唯有坚持系统思维、 ...
各地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打造宜居城市
央视网· 2025-07-26 20:21
城市更新进展 - 各地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功能改善提升 [1] - 云南玉溪红塔区将18个封闭小区整合成片区,拆除3000多米围墙,绿化率从10%提升到22%,新增停车位1000多个,配套社区活动中心等设施 [3] - 河北秦皇岛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铺装透水砖吸收雨水并过滤后用于灌溉下凹绿地花园,打造"雨水花园" [3] 城市生态改善 - 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建成8万平方米口袋公园,清理卫生死角并增设健身设施,今年计划新增10个口袋公园 [5] - 江西吉安将小微闲置地块改造成便民休闲空间,今年新增36处"口袋公园+微商业"和"社区公园+休闲广场" [5] 基础设施升级 - 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老旧小区改造中加紧铺设排污和给水管道,预计9月底竣工 [5] - 天津燃气部门对老旧小区燃气立管实施户外迁移,今年已完成200公里老旧管网改造,惠及111个社区 [5]
粤开市场日报-20250721
粤开证券· 2025-07-21 16:56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7月21日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涨,个股涨多跌少,成交额放量,建筑材料等行业领涨,水泥制造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2]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沪指涨0.72%收报3559.72点,深证成指涨0.86%收报11007.49点,科创50涨0.04%收报1007.89点,创业板指涨0.87%收报2296.88点;全市场4002只个股上涨,1291只个股下跌,121只个股收平;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7000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89.37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申万一级行业除银行等四个行业下跌外其余全部上涨,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行业领涨 [1] 板块涨跌情况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水泥制造、水利水电建设等板块 [2]
智慧“管家”呵护老房改造成果
科技日报· 2025-07-17 17:16
城市更新与旧房改造 - 上海静安区彭一小区改造项目拆除40幢旧房新建17幢多高层住宅配套1600多个车位地下车库[1] - 智能监测光伏维护雨水调蓄等创新技术成为改造后建筑的"管家"提升安全性与绿色水平[1] - 青岛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烟雾水浸康养辅助传感器配备智能中控影音设备提升生活品质[2] 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 温湿度传感器漏水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房屋指标通过物联网传输数据识别安全隐患[2] - 智能系统可自动调节空调加湿器居民通过手机App管控电器接收燃气泄漏等预警[3] - 未来将实现与家居设备深度联动自动控制加湿器水阀空调等无需人工操作[3] 光伏维护技术发展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应用高比例建筑光伏技术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4] - 无人机搭载红外成像仪检测光伏板温度筛选故障组件提升维修效率[4] - 无人机与清扫机器人联动清洁光伏板灰尘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维护成本[5] 雨水调蓄系统建设 - 北京通州玉带河大街项目建成雨水调蓄池实现雨污水源头蓄水减排和就地净化回用[6] - 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消除积水点收集雨水资源增加绿化美化环境[6] - 调蓄池表层覆盖植被中层铺设砾石底层多孔材料促进雨水下渗净化[7]
中国经验助力巴西东北部地区能源转型
新华网· 2025-07-15 15:04
中国企业在巴西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 中国企业在巴西东北部持续扩大投资,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加速发展,包括国家电投、中广核、三峡集团、比亚迪、国家电网等企业[1] - 巴西东北部已成为该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区域,依托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1] - 中广核计划在皮奥伊州建设装机容量超过1400兆瓦的多能源互补基地,新增投资预计超过30亿雷亚尔(约合5.4亿美元)[2] - 中广核还计划设立中巴清洁能源创新中心,深化与巴方在研发、储能、风光互补、光热示范等领域的合作[2] 巴西东北部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皮奥伊州被称为"阳光之州",目前当地99.75%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1] - 巴西东北部正成为带领全国能源转型的关键地区,能源转型将成为该区域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引擎[1] - 中国企业推动巴西东北部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2] 中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交流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巴西东北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借鉴[1] - 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正在研究借鉴中国"海绵城市"理念,以提升城市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1] - 中国推动能源转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项经验颇具参考价值,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可复制和推广的合作样板[1]
“三阶净化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环境报· 2025-07-09 15:26
项目概况 - 陕西省铜川市实施牡丹园片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工程,旨在缓解水资源短缺并改善生态环境 [1] - 项目由汩鸿环保提供技术支持,该公司在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洪管理领域拥有先进技术 [1] - 项目占地23 13公顷,2023年1月开工,已完成95%建设任务 [1] - 构建了雨水控制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灌溉系统等完整生态体系 [1] 技术体系创新 - 项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构建"智能调控—梯级净化—生态融合"雨水综合管理系统 [2] - 智能分流与梯级调控:采用可调堰实现雨水分级控制,设置粗格栅及沉泥井拦截污染物 [2] - 生态净化与水质提升:通过前置塘—人工湿地复合净化系统实现污染物深度去除 [2] - 景观水体安全与长效运维:首创"雨污分离+再生水补水"双模式运行机制 [2] 项目效益 - 投资效益优化:潜流湿地系统精准定位,实现建设投入与功能需求最佳匹配 [4] - 功能融合创新:将防汛调蓄设施与景观游园结合,保障防洪安全同时提升环境品质 [4] - 技术示范价值:构建可复制的"调蓄+景观"技术体系,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4] - 社会综合效益:化解防汛设施与居住环境矛盾,创造优质公共空间 [4] - 推广应用前景:技术方案适用于老城区改造、公园绿地更新等场景 [4] 行业意义 - 项目探索出适合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水系统建设路径 [3] - "多功能集成"建设理念具有广阔推广应用价值,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借鉴 [4]
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杭州日报· 2025-07-09 10:24
杭州医药港小镇 - 杭州医药港小镇是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2017年启动建设 [5] - 园区采用三水分流制排水系统,实现研发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流 [5] - 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企业—楼栋—园区—河道全要素水污染防控预警体系,实现研发废水精细化管理 [6] - 园区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海绵化改造提升,提升雨水消纳和净化能力 [6] 建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 - 建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前身为杭州市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成立于2008年,是建德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4] - 园区以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为主导产业 [4] - 园区以"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新安江"为目标,先后投资超3亿元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4] - 通过系统布局、设施升级,构建水环境"立体防线",串联园区内排口、管网、应急池 [4] - 通过数字赋能、智慧管理,打造治水"智慧中枢",构建智慧化管理平台 [4] 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 杭州建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和杭州医药港小镇入选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十大典型案例 [4] - 两家园区是杭州市打造的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在管网可视、数字治理、生态修复、减污降碳等方面形成典型经验 [4]
综述丨中国经验助力巴西东北部地区能源转型
新华网· 2025-07-05 10:40
中国企业在巴西东北部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 国家电投、中广核、三峡集团、比亚迪、国家电网等中国企业在巴西东北部持续扩大投资,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加速发展 [1] - 中广核能源国际计划在皮奥伊州建设装机容量超过1400兆瓦的多能源互补基地,新增投资预计超过30亿雷亚尔(约合5.4亿美元) [2] - 中广核还计划设立中巴清洁能源创新中心,深化与巴方在研发、储能、风光互补、光热示范等领域的合作 [2] 巴西东北部能源发展现状 - 巴西东北部依托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已成为该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区域 [1] - 皮奥伊州99.75%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被称为"阳光之州" [2] - 巴西东北部正成为带领全国能源转型的关键地区,能源转型将成为该区域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2] 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巴西东北部的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1] - 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正在研究借鉴中国"海绵城市"理念,以提升城市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2] - 中国企业推动巴西东北部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