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温室气体排放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有多严峻?人类应当如何应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1 15:19
温室气体浓度水平 - 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至历史新高的423.9ppm,相比2004年的377.1ppm显著增加 [2] - 2024年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全球年均浓度分别升至1942ppb和338ppb的历史新高 [4] -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持续排放以及野火频发是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4] 全球气温上升幅度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5.10摄氏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6摄氏度 [5] - 2024年是首个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的年份 [5] - 过去三年(2023-2025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2025年可能成为第二或第三热年份 [7] 气候变化影响范围 - 全球变暖导致热浪、干旱和山火等灾害,并通过改变水汽含量引发更多极端降水事件 [8] - 2024年研究的16起洪灾中,有15起与气候变化引发的异常降雨密切相关 [8] - 极端天气事件导致至少3700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对生命、生计及粮食系统造成连锁冲击 [8][10] - 海洋温度创新高导致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扩大且程度加深 [10] 国际应对与行动呼吁 - COP30是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公正转型的机会 [12] - 各国需将减排承诺落到实处,发达国家应带头大幅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12] - 需在减少排放和增强韧性两方面以更快速度前进,立即采取大规模行动有望在本世纪末前将升温幅度降至1.5摄氏度以内 [12][13]
热点问答|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有多严峻
新华社· 2025-11-11 13:31
温室气体浓度现状 - 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至423.9 ppm历史新高 相比2004年的377.1 ppm显著增加 [2] - 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在2024年分别达到1942 ppb和338 ppb的历史新高 [2] -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持续排放以及野火频发是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2] 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5.10摄氏度 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6摄氏度 [3] - 2024年是首个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的年份 [3] - 过去11年(2015年至2025年)每一年都跻身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1年之列 过去三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 [3] 气候变化影响范围 - 2024年创纪录的全球气温直接推高了暴雨的频率和强度 在研究的16起洪灾中有15起与气候变化引发的异常降雨密切相关 [4] - 极端天气事件导致至少3700人死亡 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4] - 由于海洋温度创新高 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正在扩大且程度加深 [4] 国际应对措施与行动 - COP30大会在巴西贝伦举行 是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公正转型的机会 [1][5] - 各国需将减排承诺落到实处 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 带头大幅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5] - 全球必须以更快速度在减少排放和增强韧性两方面奋力前进 [5]
热点问答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有多严峻
新华网· 2025-11-11 13:31
温室气体浓度 - 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至423.9 ppm的历史新高,相比2004年的377.1 ppm显著上升 [2] - 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在2024年分别达到1942 ppb和338 ppb的历史新高 [2] - 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及野火频发是主因,同时陆地与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可能引发气候恶性循环 [2] 全球升温幅度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5.10摄氏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6摄氏度,是首个超出1.5摄氏度阈值的年份 [3] - 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过去三年(2023-2025)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 [3] - 2025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热的年份,过去11年均位列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1年 [3] 气候变化影响 - 全球变暖导致热浪、干旱和山火等灾害,并通过改变水汽含量引发更多极端降水事件 [4] - 2024年研究的16起洪灾中,有15起与气候变化引发的异常降雨密切相关,另20多起天气事件导致至少3700人死亡 [4] - 极端天气对全球生命、生计及粮食系统造成连锁冲击,导致人口流离失所,阻碍可持续发展 [4] - 海洋温度创新高导致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扩大且程度加深 [5] 应对措施与全球合作 - 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刻不容缓,COP30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公正转型的关键机会 [6] - 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带头大幅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6] - 立即采取大规模行动有可能将升温幅度控制到最小,并在本世纪末前降至1.5摄氏度以内 [6]
每分钟1人死于高温!《柳叶刀》报告揭气候危机已成健康浩劫
新浪财经· 2025-10-29 14:58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每分钟约1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2012-2021年平均每年有54.6万人因高温丧生 [2] -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排除人口增长因素后,高温相关死亡率飙升23% [2] - 过去四年,全球人均每年有19天暴露于致命高温,其中16天源于人为气候变化 [3] -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每年致数百万人死亡,2024年烟雾相关死亡预计达15.4万人 [3] 气候变化的经济与劳动影响 - 2024年极端高温导致全球损耗6390亿小时劳动时间,最不发达国家经济损失达其GDP的6% [3] - 2023年,各国政府每天向化石燃料公司提供25亿美元直接补贴,而民众因高温无法工作,日均损失等额经济收益 [3] - 2023年有1.23亿人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较1981-2010年均水平显著上升 [3] 能源行业动态与政策 - 全球前100大化石燃料公司已提高截至2025年3月的产量预期,这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三倍 [3] - 商业银行在2024年对化石燃料行业40大贷款机构的总投资额达到五年来的最高点6110亿美元,而对绿色领域的贷款额为5320亿美元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次上任后再次撕毁气候协议,美国作为主要排放国在气候承诺上背道而驰 [2] - 专家呼吁全球需立即终止化石燃料补贴,加大清洁能源等领域投入 [5]
联合国警告:气候危机进入“极度危险”阶段
财富FORTUNE· 2025-10-20 21:06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二氧化碳增长速度已增至三倍,浓度水平达到至少80万年来的最高值[2] - 2023年至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增幅创下自1957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年度水平[3] - 二氧化碳年均增长率已从2011—2020年间的2.4 ppm,加速至2023—2024年间的3.5 ppm[3] 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机制 -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排放,加上愈发频繁的野火,加剧了"气候恶性循环"[3] - 在人类与工业活动持续排放温室气体的同时,地球海洋与森林吸收这些气体的能力正不断减弱[3] - 尽管去年化石燃料排放量"相对平稳",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正在加速上升,表明在全球创纪录高温的驱动下,森林燃烧和海洋变暖形成了正反馈循环[3] 气候影响与未来预测 - 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所捕获的热量正在加剧气候变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3] - 2024年的浓度上升使地球走向更长期的升温轨迹,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其他温室气体——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也创下历史新高[3] - 地球目前正朝着升温3摄氏度(5.4华氏度)的方向发展,远超《巴黎气候协定》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2.7华氏度)以内的目标[3] 政策与应对措施 -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各国决策者采取更有力的减排措施[3] - 尽管一些政府仍在推动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用于能源生产,但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已积极行动起来应对全球变暖[3] - 极少有国家提出新的气候承诺,能够"哪怕稍微接近应对气候危机的严峻程度"[3]
气候变化影响,澳大利亚热带雨林“吸碳”变“排碳”
搜狐财经· 2025-10-17 17:55
研究核心发现 - 气候变化导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热带雨林从碳吸收源转变为碳排放源 [1] - 1970至1980年间每公顷雨林年均净吸收约1吨碳 而2010至2019年间每公顷雨林年均净释放数量接近的碳 [3] - 树木生长吸收的碳已无法抵消因树木大规模死亡而释放的碳 [5] 气候变化影响机制 - 极端天气增多 包括高温和干旱天气增加以及更频繁的气旋活动 [5] - 这些气候因素共同对雨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5] 研究背景与未来展望 - 研究由澳大利亚 英国和法国多家学术机构共同发起 [3] - 对昆士兰州20处热带雨林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生长情况进行了长期追踪 [3] - 研究人员担忧未来将有更多雨林面临类似困境 [5]
世界气象组织: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 2025-10-16 21:38
温室气体浓度水平 - 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至423 9ppm的历史新高 相比2004年首次发布报告时的377 1ppm显著增长 [1] - 从2023年到2024年 全球二氧化碳年均浓度飙升3 5ppm 创下自1957年开始现代测量以来的最大增幅 [1] - 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全球年均浓度在2024年升至1942ppb的历史新高 第三大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浓度也升至338ppb的历史新高 [1]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原因 -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持续排放以及野火频发是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1] - 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等碳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 加剧了浓度上升 [1] -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 陆地碳汇能力也受到更持久干旱等因素影响 [2] 温室气体影响与应对 - 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捕获的热量正在加速气候变暖 导致更多极端天气 [2] - 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将因其在大气中长期滞留而持续数百年 [2] - 持续并扩大温室气体监测是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 [2]
深圳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10 08:00
研究背景与核心问题 - 通过保护森林产生碳信用的REDD+项目是自愿碳市场中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机制[2] - 近期研究对这些项目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导致碳补偿价值下降[2] - REDD+机制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激励以保留森林从而吸收二氧化碳和阻止全球变暖[4] 最新研究核心发现 - 深圳大学李清泉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评估了12个热带国家52个REDD+项目[3] - 研究发现仅有19%的项目达到了其自行报告的减排目标[3][6] - 研究估计在可交易的碳信用中仅有132%是有实际减排效果支持的[6] - 研究结论比之前更乐观认为REDD+项目的气候效益高于以往评估[7] 项目表现与地区差异 - 只有少数项目实现了统计上显著的森林砍伐减少[6] - 项目成功情况和高估程度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很大[3] - 在巴西和非洲的项目表现更为出色[6][7] 现存问题与改进建议 - 研究发现存在严重的超额信用问题即发放的碳信用远多于实际减少的排放量[6] - 许多项目存在夸大和水分并未像声称的那样有效[7] - 研究建议必须改进基线设定方法和加强核查框架以提高可信度[7] - 未来关键是通过更严格科学的方法确保每一份碳信用都真实可靠[7]
四大水泥龙头这一关键指标均下降 | ESG信披洞察
新浪财经· 2025-10-06 15:44
行业背景与碳排放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建材行业是工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 [1] - 水泥行业于今年3月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其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9% [1] - 中国是全球水泥制造第一大国,2019年全球水泥产能为37亿吨,中国约占其中60% [1] - 中国水泥协会2025年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为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华新水泥、天山股份和华润建材科技 [1]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 四家企业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和范围二)均有所下滑 [5][6][7] - 海螺水泥排放总量为1.82亿吨二氧化碳,同比下降0.88%,居四家之首 [5] - 中国建材排放总量为1.6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15.3% [6] - 华新水泥排放总量为3062.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约12% [6] - 华润建材科技排放总量为4034.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3.4% [7] - 中国建材首次披露范围三排放数据,为5326.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7] 危险废弃物与能源消耗 - 中国建材自产有害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14万吨,同比上涨38.6%,居四家之首 [10] - 海螺水泥危险废弃物排放量为7849吨,同比上涨48.6% [11] - 华润建材科技和华新水泥的危险废弃物排放量分别为418吨和197.19吨,同比下降5%和9.7% [12] - 四家公司能源消耗总量均有所下跌 [12][13] - 海螺水泥能源消耗为2亿兆瓦时,同比下降2% [13] - 中国建材能源消耗为1.82亿兆瓦时,同比下降20.4% [13] - 华新水泥能源消耗为519.51万吨标煤,同比下降3.4% [13] - 华润建材科技能源消耗为522.2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8% [13] 环保投入与绿色制造 - 2024年中国建材总环保投入金额为19.64亿元 [13] - 海螺水泥开展307个环保技改项目,全年环保技改投入约8.46亿元 [13] - 华新水泥环保技改投入总额为7.07亿元,华润建材科技环保总投入为3.2亿元 [15] - 中国建材的环保投入总额大于另外三家环保投入总和 [15] - 天山股份建成89条替代燃料生产线,替代标煤量76.7万吨,热替代率4.19%,较2023年上升2.60个百分点 [15] - 华新水泥窑头替代燃料热替代率可提高20%,吨熟料标煤减少约10千克 [15] - 海螺水泥提出到2030年替代燃料使用占比达到15%,去年目标进度达13% [15] 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 天山股份实施节能技改156个,全年节电2.04亿千瓦时、标煤1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9.72万吨 [16] - 华润建材科技投入471万元开展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电量约349.62万千瓦时,节约电费约174.81万元 [16] - 海螺水泥改进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产出高纯度工业级和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 [16] - 华新水泥实施二/三次风技改优化,改造后二次风温升高40-70℃,吨熟料标煤下降约1kg [16]
【环球财经】新预测:美国气候政策转向拖累全球气候治理
新华社· 2025-09-16 17:51
美国气候政策转向 - 美国新一届政府气候政策出现近些年来最急剧的转变,转向支持化石燃料 [1] - 政策转向导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激增,并使全球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1] - 政策转变将使美国减排速度降至过去20年所实现速度的一半 [1] 减排前景预测 - 在最佳情景下,到204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仅能减少43%,远低于上届政府承诺的到2035年减排61%至66%的目标 [1] - 在最糟糕情景下,到本世纪30年代末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甚至可能有所上升 [1] - 最佳情景的实现依赖于化石燃料价格变得昂贵以及廉价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部署 [1] - 最糟糕情景由清洁能源发展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严重制约导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