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关注】7月大征期,可自主选择就上半年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03 19:38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企业可在7月份预缴申报第2季度或6月份企业所得税时,自主选择就当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1] - 享受方式为"真实发生、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无需事先备案或审批 [1] - 2023年1月1日起,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的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00%税前摊销 [1] - 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在2023-2027年期间,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的12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20%税前摊销 [1] 申报流程 - 在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主表第7行填写加计扣除金额 [2] - 在"免税、减税收入、加计扣除类型选项表"中勾选对应事项并填写优惠金额 [2] 股东划入资产税务处理 - 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若合同约定作为资本金且会计已处理,不计入收入总额,按公允价值确定计税基础 [15] - 若作为收入处理,应按公允价值计入收入总额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确定计税基础 [15] 纳税申报时间节点 - 每月1-15日申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费 [8] - 每月1-25日申报缴纳单位社会保险费 [8] - 7月1日至9月30日申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8]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问答速览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2 19:0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重点设计、工业母机生产企业可享受120%加计扣除比例 其他企业统一按100%扣除 [2] - 季度预缴按120%扣除时 需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第50行调整扣除比例 删除超额部分并重新计算 [3] - 主动更正超额享受不影响纳税信用 但经税务机关提醒后未整改将按违规处理并扣减信用评分 [3] 境外研发费用扣除规则 - 委托境外研发费用扣除限额不得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研发费用的2/3 例如境内研发费用300万时境外扣除限额为200万 [4] - 委托境外个人研发、未登记的委托研发合同费用以及超过限额部分不得加计扣除 [4] 研发费用核算要点 - 需核查《A107012表》第16行与《A105080表》折旧合计的勾稽关系 删除超支部分并更正申报 [5] - 人工费用与工资薪金总额不匹配的常见原因包括非研发人员工资计入或未按工时比例分配兼职人员费用 [5][7] - 研发废料收入需冲减直接投入费用 不足扣减的按零计算加计扣除 [7] 资料留存要求 - 必须留存研发项目立项书、辅助账、委托研发合同、费用分配表等资料 税务检查重点关注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 [6] - 未按规定留存资料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 影响纳税信用评分 情节严重将纳入税务稽查重点对象 [6]
威海税务:政策“补给”产业勇闯智造“无人区”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18:36
公司研发与技术突破 - 港通信息科技研发的国际客滚船舱内机器人融合目标识别、UWB超宽带定位与无人驾驶技术,可实现船舱内流程智能化、无人化运转 [1] - 机器人通过调度系统、导航系统、箱位识别和整车控制系统的协调作用,可完成不同规格集装箱空箱的自动搬运、堆拆垛工作,精度达毫米级 [1] - 机器人配备机械臂,可完成集装箱托盘支腿的自动升降,改变传统人工摇支腿的作业模式 [1] - 公司与高校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具备密闭空间多维度感知定位能力,并能在大作业空间下自主移动作业 [1] 政策支持与税务红利 - 2024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300万元,直接增强企业现金流,加速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 [2]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被公司比喻为"无人区"突破创新的补给站 [2] - 国家税务总局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实施"一企一员、一事一策"服务机制,精准辅导研发费用归集及加计扣除政策 [2] - 税务部门通过"产链税务"专家团队,在企业技术研发、调试投产等关键期提供全链条辅导,助力"智造渗透+产业破局"双轨升级 [2] 行业智能化转型 - 港通信息科技的案例是税务部门助推产业智能化突围的缩影 [2] - 税务政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通过精细化服务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竞争优势提升 [2]
税务数据显示深圳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
新兴产业研发投入 - 2024年度深圳市666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同比增长超100%的企业中631家为新能源、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企业 [1] - 新兴产业企业加计扣除金额共计128亿元同比增长2368% [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深圳市去年共有33万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扣除金额3656亿元直接为企业减少税收支出914亿元 [1] - 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2494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57% [1]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排名前1000名企业共计扣除金额24867亿元同比增长29% [1] 高新技术企业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1] -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数均居全国第二 [1] 政策支持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税收政策工具可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活动的实际成本 [2] - 深圳市税务局将着力提升政策辅导精准度增强政策执行确定性确保政策享受规范化 [2]
注意!7月可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3 17:39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企业7月份预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可自主选择就当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提前抵扣企业所得税[1] - 政策采取"真实发生、自行判断、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无需事先备案或审批[1] -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自2023年起按实际发生额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200%税前摊销[1]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专项政策 - 2023-2027年期间,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120%加计扣除[2] - 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成本220%税前摊销[2] 申报流程 - 通过电子税务局进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申报表(A类)[3] - 在申报表第7行填写优惠事项并选择对应加计扣除类型[6] - 填报研发费用金额后完成申报[7] 不适用加计扣除的活动 - 产品常规性升级、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商品化后技术支持活动[9] - 市场调查研究、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社会科学类研究[10][11][12]
温馨提醒!7月可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申报流程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2 23:19
适用对象 - 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可享受政策 [3] - 负面清单行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外的企业均可享受 [3] 享受方式 - 企业可在7月份预缴申报时自主选择就上半年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 [4] - 未在7月份申报期享受的企业可在10月份预缴申报或年度汇算清缴时统一享受 [4] - 企业可在10月份预缴申报时自主选择就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 [5] - 未在10月份申报期享受的企业可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统一享受 [6] - 企业享受政策采取"真实发生、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 [6] 留存备查资料 - 研发项目立项时应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并留存备查 [6] - 需留存资料包括研发项目计划书、立项决议文件、研发人员名单、研发合同、费用分配说明等 [6] - 已取得地市级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意见的应留存备查 [6] 申报流程 - 登录电子税务局后进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申报界面 [8] - 在预缴纳税申报表中填写加计扣除优惠事项并勾选对应类型 [9][10] - 建议先报送财务报表再申报企业所得税以自动预填数据 [12] 政策依据 - 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2023年第11号公告、2015年第97号公告等 [14]
新泰税务:税费服务助力激光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7 13:19
激光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 新泰市将激光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 已形成完善的激光制造产业体系 [1] - 山东立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涵盖激光切割焊接清洗等品类 [1] - 立为激光两万瓦高功率切割设备出口量全国领先 产品销往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 [1] 企业经营与市场表现 - 立为激光当前订单已排至8月份 产品出口率达55% [1] - 公司单日接待波兰俄罗斯等6波海外客商 波兰客户现场签约采购6台高功率切割机 [1] - 创新推出1 2米管径超重型切管机和6万瓦超大功率切割设备 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1] - 为墨西哥客户定制重型激光切管机 可加工单根2至3吨板材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1] 政策支持与税务服务 - 新泰市税务局通过"小税滴"服务队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 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80余万元 [1] - 税务部门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及风险提示信息1800余条 针对新办企业开设"开业第一课"专题培训 [1] - 重点讲解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 研发费用扣除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 提升企业财税处理合规性 [1] 未来发展规划 - 税务部门计划强化服务质效和风险管理 营造公平竞争税收环境 [2] - 引导企业依法纳税合规经营 激发市场活力 支持高质量发展 [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要点有哪些?特殊事项如何处理?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19 22:55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要点 享受主体 - 除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外的居民企业 需满足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且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条件 [4] 优惠内容 - **一般企业**: -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自2023年1月1日起按实际发生额的100%税前加计扣除 [6][7] - 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00%税前摊销 [7] -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2023-2027年)**: -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在据实扣除基础上额外按120%加计扣除 [7] - 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20%税前摊销 [7] 研发活动定义与排除范围 - **适用活动**:为获得科技新知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工艺的系统性活动 [9] - **不适用活动**:常规升级、直接应用公开成果、技术支持、简单重复改进、市场调研、质量控制、社科人文研究等7类 [9] 费用归集与核算要求 - 需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 准确归集当年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 [9] - 研发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需分别核算 跨年度多项研发活动需分项目归集 [9] 特殊事项处理 - **委托研发**: - 境内委托:按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 [11] - 境外委托(不含个人):按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 且不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2/3 [11] - **合作研发**:合作各方按实际承担费用分别加计扣除 [12][13] - **集中研发**:集团可合理分摊集中研发费用 由受益成员企业分别加计扣除 [16] 申报时点 - 企业可在7月或10月预缴申报时选择享受上半年或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18][19] - 未在预缴期享受的 可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统一申报 [19] 政策依据 - 主要文件包括财税〔2015〕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财税〔2018〕64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等 [21][22]
合规经营小课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易错点知多少?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13 18:46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 - 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包括:产品常规性升级、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商品化后技术支持、现存产品简单改变、市场调研管理研究、常规质量控制测试、社会科学艺术研究[7][8][9][10][11][12] - 市场调研活动明确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13] 行业限制规定 - 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包括:烟草制造、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房地产、租赁商务服务、娱乐业及其他规定行业[16] - 行业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为准并随更新[16] 费用核算要求 - 需严格区分研发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分别归集[18] - 划分不清的费用不得加计扣除,核定征收企业不可享受该政策[18][19] 研发费用具体范围 - 人员人工费包含:直接研发人员工资社保公积金及外聘人员劳务费用[22][23] - 具体范围涵盖:人员费用、直接投入、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现场试验费及其他相关费用[25] - 房屋折旧及租赁费明确不属于可加计扣除的折旧费用范围[27] 政策执行方式 - 采取"真实发生、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27] - 符合条件的可同时享受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8]
12366热点问题解答——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热点问题(十三)
搜狐财经· 2025-05-25 16:46
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 -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包括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的收入 [3] - 免税收入还包括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不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收入) [3] - 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属于免税收入 [3] - 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可免税 [4]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也可享受免税政策 [4]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条件 - 需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 [5] - 必须从事公益性或非营利性活动 [6] - 收入除合理支出外需全部用于公益或非营利事业 [6] - 财产及其孳息不得用于分配 [7] - 注销后剩余财产需用于公益目的或转赠同类组织 [7] - 投入人不得保留财产权利 [8] - 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需控制在规定比例内 [9] 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企业需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或数控系统 [11] - 2024年研发人员月平均人数占比需不低于15% [11] - 2024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需不低于5% [11] - 2024年先进工业母机产品收入占比需不低于60%且总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