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广弘控股:“广弘3号”破局种业创新 填补华南自主小白鸡品种空白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8:36
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研发的"广弘3号"小白鸡新品种发布 标志着公司在畜禽种业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填补华南地区自主小白鸡品种空白 成为广东落实"粤强种芯"工程的重要实践 [1] 品种创新与研发突破 - "广弘3号"是我国首个引入黄羽肉鸡血缘的优质小型白羽肉鸡国家新品种 通过科企协同攻关 创新性引入优质黄鸡和仙居鸡血缘 采用现场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培育 [2] - 研发团队应用快慢羽基因分子检测技术实现雏鸡自鉴雌雄 结合青胫分子检测技术保障品种纯度 依托云计算系统处理超2亿条育种数据 [2] - 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该新品种 [2] 品种性能与经济效益 - 小白鸡2024年上市量达24.8亿只 占鸡肉总产量约20% 在生鲜鸡和预制菜市场占据关键地位 [2] - 对比市场同类品种 料重比降低0.13 每只上市肉鸡耗料量减少254.8克 按年推广2亿只计算 每年可节约饲料粮食5.1万吨 [2] - 精准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为肉鸡产业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 [2] 研发合作与专家评价 - 研发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 邹燕妮研究员等专家研讨技术路线 [2] - 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出广东丰富的种源基础 明确的市场育种目标和强大的科研支撑是成功关键 [3]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强调科企合作的三点创新:技术联合攻关对接市场需求 定向人才培养 共同承担种业横向课题及组建家禽研究中心 [3] 产业基础与产能布局 - 公司拥有40年家禽种业积淀 旗下南海种禽为首批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 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河源广弘种业中国国鸡种业基地已全面投产 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羽肉鸡育繁推一体化基地 [4] - 家禽核心种源充实至20项 重点品系4周龄体重变异系数稳定控制在7%以内 [4] 生产指标与质量控制 - 完成禽白血病 鸡白痢等疫病监测样本超万份 [4] - 上半年平均死亡率降至0.29% 孵化率攀升至89.93% 优质种苗入选率达93.24% [4] 产业链延伸与区域合作 - 以政企合作为纽带 打通家禽全产业链运营 联合地方政府推动信宜"怀乡鸡"的育繁养宰加销全产业链发展 [5] - 依托种业技术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激活县域特色产业 [5] 未来发展规划 - 以种业创新为核心 优化"广弘3号"性能 提升种苗产能 [5] - 推进全国供种计划和新品种滚动研发计划 [5] - 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实现从家禽种业特色化到家禽产品品牌化的发展路径 [6] - 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助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6]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与塞内加尔农业研究所签署国际合作协议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10:18
(原标题: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与塞内加尔农业研究所签署国际合作协议)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依托中国唯一热带省份的自然优势,以及三亚国家南繁硅谷、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 进中转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的资源与技术积累,与塞内加尔广阔可耕地、丰富渔业资源及对优质果蔬、高 效养殖技术的需求精准匹配,未来将通过"实验室育种—田间地头示范—农户技术培训"全流程闭环,把 热带果蔬适配品种、高效水产养殖技术等带到塞内加尔,把塞内加尔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引进海南。 此次签约能进一步推动海南自贸港汇聚全球农业科技资源,将种业创新优势深度融入国际合作。海南省 种业实验室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与塞内加尔农业研究所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海南自 贸港的种业创新优势与非洲农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巩固中塞友谊、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 体贡献海南种业力量。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网,近日,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与塞内加尔农业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
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财经眼)——来自四省市农村金融的调研
环球网· 2025-09-01 13:21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与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强调增强改革思维并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 [5] 脱贫地区与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通过绘制金融服务生态图谱 重点支持高原夏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户及草食畜牧养殖户 [8] - 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农行融资支持下实现年均产销量1200吨 总产值约1亿元 带动1800多名农民增收(其中超七成为脱贫户)[7][8] - 农业银行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 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达4758亿元(较年初增长392亿元)[8]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创新 - 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为武隆区仙女山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提供2.2亿元长期授信(已发放8000万元) 通过"肥瘦搭配"模式以经营性设施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建设 [9][10][11] - 项目改造范围从污水管网20公里延伸至70多公里 道路升级至几十公里柏油铺设 惠及1.6万村民 [10] - 国开行上半年发放涉农贷款超千亿元 探索"治理+产业导入"项目打捆授信模式 [11] 整村授信与信用体系建设 - 农业银行桐庐支行在梅蓉村通过整村授信模式为超400户农户建立档案(覆盖率超93%) 贷款余额超700万元 [12][13] - 农户凭信用可获得无抵押贷款(如经营稳定的豆腐坊主获20万元 蜜梨种植户获30万元 养蜂农户获10万元)[12][13] - 浙江省整村授信覆盖3800多个建制村 贷款规模487亿元 农户信用贷款占比约65% [14] 种业与农业科技金融创新 -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推出"园区担保贷" 允许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如农乐南繁公司凭价值超700万元专利获200万元贷款)[16] - 金融机构将科研实力、专利价值等"软实力"纳入授信评估体系(海南银行为种业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85亿元)[17] - 三亚南繁育种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达30.24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长3.35%) 金融服务覆盖种业全产业链 [18]
农发种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16亿元 同比增长47.86%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3 11:3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9.16亿元 同比增长47.8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3.76万元 同比增长14.1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58.03万元 同比增长84.52% [1] 研发创新 - 共有8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登记 [1] - 5个经营品种和1个自主选育品种入选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1] - 开展自主及合作研发项目53项 [1] - 牵头3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农业农村部国家育种联合攻关任务进展顺利 [1] 业务板块运营 - 种子业务依托优势新品种全力拓展市场渠道 [2] - 农药业务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并通过工艺改造实现降本增效 [2] - 化肥贸易深化与国外钾肥供应商合作并稳定复合肥与特种肥经营规模 [2] - 海外业务HC-021C品种成为巴基斯坦第一大双低油菜单品 [2] - 中标商务部援厄立特里亚第四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单位 [2] 战略发展 - 专用品种粮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有效带动种子业务发展 [2] - 围绕"优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拓市场"经营思路推进业务 [2]
江苏5年统筹林业专项资金1.3亿元
新华日报· 2025-08-21 06:29
财政资金支持 - 近5年江苏统筹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1.3亿元支持林草种苗事业发展 [1] - 常熟市蔷薇属种质资源建设项目获得80万元林木良种培育资金 [1] - 江苏水木农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44万元苗木补贴 [1] 企业运营与成果 - 苏州市华冠园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月季品种年均线上销售额超5000万元 [1] - 企业自主培育品种在蔷薇属资源开发与商业化育种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1] - 江苏水木农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薄壳山核桃开发 含油率高品质优 [1] 产业规模与资源建设 - 中央及省级财政年均安排林木良种补贴资金约2600万元 [2] - 支持建设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基地和种质资源55处 总面积约3万亩 [2] - 累计选育新品种及良种400余个 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5万余份 [2] 产能与社会效益 - 年均培育良种苗木超500万株 提供农村临时用工5万余个 [2] - 2024年免费供应薄壳山核桃和杨树良种壮苗34万株 惠及林农3000余人 [1] - 支持建设省级苗木特色镇及特色村共112个 [2]
种子产业强劲发力 敦煌种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3.43%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5 15:43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21.6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5.4万元,同比增长73.43% [1] - 种子产业贡献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35.02% [2] - 种子产业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66.01% [2] - 食品贸易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625.11万元,净利润526.96万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种子产业通过调整销售策略和精准市场定位实现自有品种销售稳步增长 [2] - 食品贸易产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导致番茄酱等主要产品出口受阻及市场价格下滑 [2] - 食品贸易产业通过强化成本控制和拓展销售渠道保持基本经营稳定 [3] 行业环境与政策 - 2024-2025年国内玉米种子供需比达175%,市场供应量远超需求导致竞争加剧 [2] - 国家政策将农业新品种培育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首,并强化种业自主创新 [4] - 政策明确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将获得资源整合和市场准入支持 [4]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建成覆盖全国玉米主产区的"一院六站"商业化育种体系 [5] - 种质资源库面积达1900m²,保存玉米种质资源9.85万份 [5] - 开发生物育种实验室和单倍体育种平台,实现科研育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5] - 现有45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其中"敦玉49"入选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5] 战略规划 - 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以提升育种水平 [6] - 通过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提升市场份额,探索种业链式发展模式 [5][6]
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08-14 10:33
玉米新品种创新与推广 - 中玉303玉米品种具有耐盐碱、耐干旱、抗病抗倒伏特性 亩产比以往多300-400斤 [1] - 中玉303通过国家审定并推广1475万亩 2023年在山东盐碱中低产田实现亩产1077.5公斤 [2] - 我国玉米育种突破茎腐病等关键技术瓶颈 解决高温干旱和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1][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发掘河套大耳猪、樟木牛等新品种 [3] - 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比例超60% 表型鉴定比例超30% 为AI育种提供数据支撑 [4] - 建设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 实现高效资源共享 [4] 种业政策支持体系 - 2021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3] - 2022年建立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机制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3] - 建立部省联动、科企协同机制 促进育种创新资源整合共享 [3] 主要作物育种成果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 小麦新品种扬麦53高抗赤霉病 [6] - 水稻新品种玮两优2268实现增产7.7% 玉米新品种东科1188、中单1130耐密植宜机收 [6] - 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获安全证书 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占率从5%升至37.5% [6] 畜禽水产育种突破 - 国产白羽肉鸡打破100%进口依赖 三个主要品种市场占有率超25% [6] - 自主培育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 市场占有率超过30% [6] - 良种中国芯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丰富人民群众餐桌品种 [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08-13 21:22
种业创新发展 - 玉米新品种"中玉303"具备耐盐碱 耐干旱 抗病抗倒伏特性 2021年种植以来每亩地产量比以往多出三四百斤[1] - "中玉303"2020年通过河南省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家审定 2023年扩展至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国家审定[3] - 近三年"中玉303"累计推广种植1475万亩 2023年在山东乐陵盐碱中低产田创造亩产1077.5公斤记录[3] 种质资源体系建设 - 2021年启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规模与覆盖范围创历史之最 发掘河套大耳猪 樟木牛等新品种[4] - 国家农作物 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速建立健全 资源基因型鉴定比例超60% 表型鉴定比例超30%[4][5] -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将于2024年内上线 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5] 种业振兴政策支持 - 2021年7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 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4] - 2022年8月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印发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4] - 政策推动下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 涵盖小麦 水稻 玉米等多品类[6] 生物育种技术突破 - 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场占有率从5%跃升至37.5%[6] - 白羽肉鸡品种"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打破100%进口依赖 市场占有率超25%[6] - 自主培育的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实现种源自主可控[6]
保护育种创新让“仿种子”无处遁形
经济日报· 2025-07-26 09:11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性 - 植物新品种权是种业创新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1] - 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可鼓励育种创新、保障经济利益,推动种子工程建设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 - 植物新品种是国际农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保护可破解种子"卡脖子"难题并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动能 [2] 政策与法律支持 - 国务院审议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扩大保护范围、延长保护期限并完善侵权赔偿制度 [1] - 国家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监管,为行业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1] - 通过财政激励、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行业创新成果 - 新品种选育成果显著,涌现大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支撑粮食安全 [1] - 种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 [1] -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创新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2] 技术支持与数据平台 - 利用分子标记、基因测序等技术提高品种鉴定准确性,为确权和维权提供科学依据 [3] - 搭建植物新品种DNA指纹数据库,整合全流程信息实现共享互通 [3] - 数据平台帮助育种者查询信息、执法部门掌握侵权线索、公众增强保护意识 [3] 执法与维权机制 - 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针对种子交易市场、电商平台开展专项整治打击侵权行为 [3] - 完善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降低维权成本并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 [3]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建成
陕西日报· 2025-07-15 07:12
行业动态 -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建成 该基地是西北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种业基础设施 仓储容量6000吨 种子年加工量可达4万吨 [1] - 基地占地面积53.75亩 包括育种创新体系、良种繁育及加工仓储体系、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智慧种业与智慧物流管理体系四大板块 [1] - 基地集成"风、重、色、形"四维分选技术与智能化、自动化管控系统 15分钟完成种子精选、分级、烘干和包装 [1] 公司战略 - 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该基地 公司是陕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种业板块二级企业 [1] - 公司将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单倍体育种实验室、分子检测分析实验室等多领域专业化育种实验室 [2] - 公司计划打造农业农村部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 [2] 行业影响 - 基地建成投用将助力杨凌示范区打造旱区"种业硅谷" 提升陕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速度和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1]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基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通过整合科研力量、共享技术资源 为种业创新持续提供智力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