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羽衣甘蓝
icon
搜索文档
吃、赏、玩同频共振占据“C位” 农业新吃法、新玩法助力产业走出“微笑曲线”
央视网· 2025-10-27 14:44
消费需求升级 - 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绿色有机标识和产地溯源码成为蔬菜包装标配,羽衣甘蓝、西兰苔等特色蔬菜成为新宠[2] - 百姓餐桌对“新鲜健康”的新需求为生产提出更高要求,需求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1][3]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7] 农业生产智能化与科技化 - 安徽和县农户使用“气象小喇叭”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大棚土壤和光照数据,并配合“在田保鲜”技术调节湿度与温度以保鲜蔬菜并调整上市期[3] - 安徽和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和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2个[5] - 青海乌兰县作为全国重要藜麦育种基地,在藜麦良种繁育田里有1000多种性状不同的藜麦品种,通过良种选育筛选适宜品种进行推广[9] 全谷物产业发展 - 全谷物是保留种皮、胚乳和胚的完整谷物籽粒,合理增加全谷物膳食有助于提升人民营养健康水平[13] - 精制谷物营养损失达40%到90%,全谷物最大限度保留了天然谷物中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目标是实现每一粒粮食价值最大化[15] - 山西静乐县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预计藜麦平均亩产超300斤,当地根据全谷物市场需求进行多方面创新,藜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5.3亿元[11] 农产品加工创新 -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展示区创新成果丰富,包括冻干粥、马铃薯面条、整鸡提取的蛋白饮品及各式大豆制品如大豆蛋白饮料、大豆风味盐等[17] - 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从传统农作物向更丰富生物资源拓展,未来食物蛋白可能来源于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昆虫蛋白、微生物蛋白等新型食品[19] - 黑龙江五大连池大豆蛋白含量约38%、脂肪含量20%以上,是食品加工的黄金比例,依托资源优势集聚了20家大豆加工企业[21] 农旅融合新业态 - 各地乡村变身天然“游乐场”,农文旅融合将传统农事活动变为有趣体验,田园风光叠加潮流玩法[22] - 浙江绍兴新昌县会墅岭村利用2000多株柿树吸引游客观赏采摘、品鉴柿饮,2025年10月以来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50万元[24] - 农业农村部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31]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 江苏南通村民依托800亩荷塘种植鲜藕发展民宿产业,春赏荷、秋尝藕成独特体验,鲜藕被做成韭菜藕丝、糯米藕等时鲜美食[25] - 浙江安吉蔓塘里自然村的“戏楼咖啡”融合老宅历史韵味与现代咖啡文化,游客可体验古法采茶、手工炒茶等特色茶文化项目[27] - “吃、赏、玩”同频共振,各地农旅融合特色产业不断拓展新赛道,向品牌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走出产业“微笑曲线”[29]
从实验室、生产线到千里沃野 解锁农业“新吃法”“新玩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08:21
消费需求升级 - 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绿色有机标识和产地溯源码成为蔬菜包装标配,羽衣甘蓝、西兰苔等特色蔬菜受青睐 [1] - 百姓餐桌对“新鲜健康”的新需求为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3] - 瞄准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变化,行业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5] 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 - 安徽和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2个 [5] - “十四五”时期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7] - 安徽和县农户使用“气象小喇叭”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大棚数据,配合“在田保鲜”技术调节湿度温度为蔬菜保鲜并调整上市期 [3] 全谷物食品研发与市场 - 全谷物食品需求增长,藜麦从沙拉点缀变为主食主角,小小藜麦打开大市场 [8] - 青海乌兰县作为重要藜麦育种基地,在1.56万亩田里进行一千多种性状不同品种的良种选育 [8] - 山西静乐县5万亩藜麦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预计平均亩产超300斤,藜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5.3亿元 [9] - 燕麦、大麦等全谷物食品研发持续推进,合理增加全谷物膳食有助提升营养健康水平 [11] 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田野与餐桌的“超级转换器”,冻干粥、马铃薯面条、整鸡提取蛋白饮品等创新成果丰富 [11] - 黑龙江五大连池作为大豆优势产区,大豆蛋白含量约38%,脂肪含量20%以上,集聚20家大豆加工企业 [12] - 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从传统农作物向更丰富生物资源拓展,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4] 农旅融合新业态 - 各地田野乡村变身天然“游乐场”,农文旅融合将传统农事活动变为有趣体验 [14] - 浙江绍兴新昌县会墅岭村凭借两千多株柿树吸引游客,今年10月以来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50万元 [14] - 江苏南通村民依托800亩荷塘发展民宿产业,春赏荷、秋尝藕成为独特体验 [16] - 浙江安吉蔓塘里自然村“戏楼咖啡”融合老宅历史韵味与现代咖啡文化,提供古法采茶、手工炒茶等体验项目 [18] - 农业农村部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18]
苏青协作打通消费帮扶快车道——跨越山海,“青货”出高原
新华日报· 2025-10-15 07:31
东西部协作平台建设 - 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由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江苏省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建联营,于2020年5月建立,是一个农副产品在线交易平台 [2] - 交易中心整合全省优质农林牧产品资源,上线“西部优选”数字交易平台,已聚集青海优质企业3000余家,累计上线特色农产品超2.8万件 [2] - 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电商运营、市场推介和销售渠道对接等服务,平台总销售额已超15亿元,其中江苏消费者累计消费额突破9亿元 [2][3] - 平台引入江苏技术团队打造的国内首个“虫草AI鉴真平台”,实现产品可追溯,并通过智慧物联网大屏监测生产数据 [2] - 交易中心股东新立讯科技集团与盐城共同投资建成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东部优品”平台,并在南京、无锡、镇江设立提货点,推动“西产入东、东产西送” [3] 产业孵化与企业发展 - 湟源县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和衔接资金整合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共建设6栋标准化厂房,引进6家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4] - 入驻企业青海博业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当地在物流补贴、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支持,生产规模大幅扩大 [4] - 园区企业青海文友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江苏市场占比达到20%—30% [4] - 当地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注册成立“日月臻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已吸引19家当地企业入驻,线上线下融合实现销售收入170万元 [4] - 湟源县出台消费物流补贴方案,利用协作资金对企业物流费用和销售额予以补助,今年已为7家企业补助物流费49万元,销往东部地区的农副产品总额达1710万元 [4] 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 互助县依托独特冷凉气候条件发展供港蔬菜基地,气候条件适合蔬菜夏季错峰上市,且水土干净保障蔬菜品质 [5][6] - 自2017年与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以冷凉蔬菜产业为突破口,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800万元建设配套基础设施 [6] - 全县供港澳蔬菜基地由原来的1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3万亩,产量达到4万吨,实现产值超1亿元 [6] - 蔬菜产业带动农户就业30万人次,劳务收入达3000万元 [6] - 积极探索“项目联建、技术联合、推介联动”的冷凉蔬菜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江苏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6]
从昂贵帝王蟹到家常米面油,南京最大“菜篮子”开展“亮家底”
扬子晚报网· 2025-10-14 20:34
展会概况 - 南京众彩会展中心举办特色农产品展与冷链技术装备展,参展方包括80家特色农产品展商和19家冷链技术装备展商 [1] - 展会旨在展示农产品批发与冷链创新成果,让消费者了解并享受实惠 [1] 展品与价格 - 海鲜摊位提供生冻帝王蟹,价格不到鲜活产品的一半,小青龙价格为90元一斤,帝王蟹价格为95元一斤,性价比高 [3] - 精品蔬菜摊位展出金耳、龙爪菌、抱子甘蓝及受欢迎的羽衣甘蓝等小众蔬菜 [5] - 米面油等基础农副产品以折扣价销售,消费者可单件享受众彩批发价 [5] - 特色农产品展区展示本土优质产品,包括南京卫岗乳业、众彩"甄选"品牌鸡蛋、江宁湖熟板鸭等,并设有美食市集供品尝体验 [6] 行业创新与联盟 - 江苏省农批市场数智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南京农副物流中心(南京众彩)当选联盟理事长单位 [5] - 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包括苏州南环桥市场、常州凌家塘等14家单位,成员涵盖农批市场、物流企业、科技公司等多元主体 [5] - 南京农副物流中心现场发布供应链贸易系统,演示"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的数字化采购流程,展现数智化转型成效 [6]
一杯奶茶背后的助农故事(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枸杞产业升级与消费趋势 - 宁夏枸杞产业从传统干果销售向新茶饮等时尚消费领域延伸,枸杞成为奶茶、果茶等饮品的新兴原料 [2][3] - 产业链延伸带动上游种植环节标准化和绿色化管理,农户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实现增收,例如鲜果收购价最高可达过去干果价格的3倍,有农户年收入增加三成 [3] - 截至2024年底,宁夏已开发出枸杞精深加工产品10大类120余种,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羽衣甘蓝市场需求与产业带动 - 新茶饮消费趋势推动羽衣甘蓝需求激增,山东潍坊的农场为10余家茶饮企业供应原料,订单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6] - 为满足市场需求,农场通过“共富工坊”模式联合7个村庄,在采收旺季每日需近600名工人,带动200余户村民本地就业 [7] - 产业规模扩大后积极延伸产业链,已开发出羽衣甘蓝面条、糕点、酸奶等多款深加工产品 [7]
青海“社零”增速首超全国的背后
搜狐财经· 2025-09-13 12:55
核心观点 - 青海省2025年1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7.25亿元 同比增长4.9% 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 为2024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 其中7月单月增速15.8% 创近19个月新高 体现消费市场质与量同步升级的结构性突破 [2] - 增长动力源于政策精准制导、特色资源变现和市场活力释放的三力协同体系 形成"资源—产业—消费"闭环 为高原省份消费升级提供可复制的"青海经验" [5][6][7][8] 消费表现与结构特征 - 升级类消费领跑: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年内首次转正 同比增长18% 高能效等级家电音像器材、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4%、69.4%、179.3% [3] - 重点商品与企业发力:限额以上单位9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5.8% 汽车类增长18%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7.8% 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4] - 内外联动激活市场:限上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6% 连续两个月两位数增长 FAVO国际品牌授权集合店落户 麦当劳、小米汽车等品牌首店年内落地开业 [4] 政策驱动机制 - 建立358家重点商贸企业调度服务机制 累计下达促消费资金5757.1万元 向488家企业拨付稳增长和入限纳统奖励6431.6万元 [6] - 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2.5% 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6] 产业资源转化 - 文旅赋能生态优势:青海文化旅游节签约项目8个1.1亿元 青海湖同宝山露营基地连续6天满房 莫家街小吃街旺季日均客流破万 上半年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5.6% [6] - 冷凉产业突破:完成3800多栋蔬菜温棚智能化改造 建成154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1座恒温保鲜库 新增冷库库容10万吨 [7] - 品牌国际化:57个产品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 三文鱼通过ASC、BAP国际认证 龙羊峡三文鱼基地产品远销新加坡、西班牙 [7] 特色资源价值实现 - 羽衣甘蓝通过STC认证后 经属地查检绿色通道72小时直达香港 售价从0.7元/斤升至1元/斤 亩收入提高1000元以上 [7]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动12家LNG民营企业入限纳统 带动LNG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3.9% [4] - 青海家宴品牌在香港首发 并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系列活动 [4] 发展模式启示 - 形成"种得好—卖得好—挣得多—花得旺"的闭环 产业增值让农牧民户均增收 反哺消费 破解"增收难—消费弱"恶性循环 [7][8] - 通过政策引导延伸"资源—开发—市场"价值链 聚焦企业调度机制、以旧换新、招商引资三个"小切口"实现精准施策 [8]
又丑又奇怪的蔬菜,却被各大餐饮店疯抢
36氪· 2025-08-20 19:33
餐饮行业新兴小众蔬菜趋势 皱叶甘蓝市场表现 - 火锅店及中餐馆积极引入皱叶甘蓝 品牌包括巴奴毛肚火锅 辣都·脆毛肚火锅 山野火锅等 菜单命名多为"皱皮菜"或"皱叶菜" [5] - 皱叶甘蓝属十字花科 叶片褶皱结构提升储水能力和汤汁吸附性 适合高温快炒且不易软烂 [5] - C端消费需求旺盛 盒马鲜生上架亚非皱叶青菜售价10.8元/100g(约54元/斤) 月环比销售大幅增长 [8] - 供应链端加速布局 亚非种业已建立9个种植加工基地 覆盖湖北 山西等5省 总面积超10000亩 [8] 板蓝根青菜商业化进展 - 板蓝根青菜为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油菜新品种"菘油1号" 2021年通过验收后于今年大规模上市 [9] - 餐饮品牌如蘑界 客颂 佬麻雀已将其纳入菜单 零售渠道盒马 叮咚买菜售价达9.9元/300g(约33元/斤) [9][12] - 营养价值突出 钙含量1292mg/kg 维生素C达98.4mg/100g 为橙子的2-3倍 苹果的30倍 [17] - 加工企业开发衍生品 扬翔食品推出板蓝根青菜鲜猪肉水饺 千味央厨推出速冻板蓝根油菜 [12] 沙葱应用场景拓展 - 西北特色"戈壁菜"沙葱因水分保持能力强 适合凉拌 爆炒 馅料等多种烹饪方式 [14][15] - 海底捞 许府牛火锅等推出沙葱羊肉卷 沙葱肥牛等涮烫产品 美团平台显示其已渗透啫啫煲 小炒等场景 [15] - 叮咚买菜上线民勤沙葱 供应链完善推动地域特色食材全国化 [16] 小众蔬菜走红驱动因素 - 健康趋势:板蓝根青菜凭借药食同源认知和维生素含量吸引消费者 [17] - 猎奇心理:皱叶甘蓝独特褶皱外观激发尝鲜需求 [17] - 供应链升级:种植加工基地扩张(如亚非种业万亩基地)支撑商业化 [8][17] - 低烹饪门槛:三类蔬菜均适配清炒 涮煮等简单烹饪方式 降低餐饮端应用难度 [19]
“羊都不吃”的羽衣甘蓝爆火:当健康焦虑正中资本下怀
中国新闻网· 2025-08-06 09:25
羽衣甘蓝市场需求与价格变化 - 羽衣甘蓝批发价从两年前0.8元/斤上涨至当前3.5元/斤,涨幅达337%且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1] - 喜茶新品"夺冠纤体瓶"单月消耗10万斤羽衣甘蓝,瑞幸羽衣轻体果蔬茶两周销量达1120万杯,反映头部茶饮品牌大规模采购需求 [1] 产品营养特性与加工影响 - 羽衣甘蓝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及钙等营养素,膳食纤维有助增加饱腹感并促进降血糖血脂 [3] - 榨汁加工导致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随纤维渣流失,实际营养摄入量有限 [3] - 为改善偏苦口感,饮品常添加水果、椰子乳或蔗糖,奈雪"瘦瘦小绿瓶"500ml无糖版实测热量达183大卡 [3] 行业营销策略与合规风险 - 品牌通过"瘦瘦瓶""纤体瓶"等命名及绿色包装暗示健康关联,但详情页标注"瘦瘦指瓶型非功能性" [6] - 专家指出"纤体"宣传缺乏科学依据,若未取得保健食品标识则违反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8][9] - 部分商家直接宣称"暴食后悔水"等功效,存在虚假宣传风险 [6] 轻食消费趋势与市场扩张 - 2023年75.8%消费者每周至少食用一次轻食,39.5%每周消费2-4次 [10] - 中国轻食相关企业超1.4万家,2020-2025年新成立企业占比59.33% [10] - 肯德基等大型餐饮品牌专项推出轻食产品,外卖均价25-35元,高端门店达70-80元 [10] 消费者行为驱动因素 - 年轻群体健康焦虑与行为落差催生需求,羽衣甘蓝与奇亚籽等成为缓解愧疚的明星单品 [10] - 明星超模社交媒介推广助推产品热度,消费者愿为"健康人设"支付溢价 [10] - 尽管轻食店卫生存疑且成本高企,市场仍保持快速增长 [10]
中经评论:农产品促消费首在优化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8-05 08:08
行业核心观点 - 农产品消费增速不及生产增速导致部分产品价格低迷 但消费规模依然庞大且存在结构性优化空间 [1][2] - 供需结构存在错位 消费者面临选择困难 生产者面临市场认可度低和价格压力 [1] - 解决方案聚焦供给端优化 包括质量分级 加工创新和渠道拓展 以实现消费扩容和生产者增收 [2][3][4] 消费现状与挑战 - 农产品消费总体稳定但供需结构不理想 消费者存在"不敢买 不会选 买不到"的困惑 [1] - 生产者面临优质产品市场认可度低的问题 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1] - 消费理念向健康化 品质化 体验化转变 优质蛋白摄入如豆制品 乳制品仍存在提升空间 [2] 供给端优化措施 - 推行质量分级标准 智利车厘子通过6个大小等级和3个颜色等级实现标准化 深圳2024年试点水果"1+3"分级体系取得良好效果 [3] - 发展农产品加工提升附加值 刺梨加工成果汁改善口感 羽衣甘蓝加入新茶饮后从几角一斤涨至几元一斤 [3] - 避免盲目高端化 重点为14亿多人口提供价格合理 品质可靠的产品 实现十元一斤荔枝畅销而非千元一斤 [4] 市场机遇与方向 - 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推动产销对接 2000家农业龙头企业推出2万多种特色产品 600多家流通企业参与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推出《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23项具体举措 [1] - 新消费渠道推动轻食 养生茶饮 运动营养代餐等品类增长 [3]
农产品促消费首在优化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8-05 06:08
农产品消费现状 - 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主因是消费增速不及生产增速 [1] - 农产品消费规模庞大 伴随收入增长吃饱吃好仍是刚性需求 [1][2] - 2024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吸引2000家农业龙头企业推出2万多种产品 600多家商贸流通企业参与 [1] 供需结构问题 - 消费者面临"不敢买""不会选""买不到"困境 生产者面临市场认可度低问题 [1] - 供需错位源于信息不对称 供给结构不完善 成本控制及流通渠道问题 [1] - 消费结构升级 豆制品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存在提升空间 [2] 消费需求变化 - 消费者从单纯填饱肚子转向追求性价比与情绪价值并重 [2] - 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特征 要求供给更多元优质灵活 [2] - 消费者同时关注品质安全价格品牌及体验感互动性 [2] 供给端优化措施 - 智利车厘子通过6个大小等级3个颜色等级实现标准化定价 [3] - 深圳2024年试点水果质量分级 建立"1+3"评价体系划分三个"深标"等级 [3] - 加工提升附加值案例:刺梨加工成果汁 羽衣甘蓝加入新茶饮后价格从几角涨至几元/斤 [3] 供给优化方向 - 应避免过度高端化 核心是为14亿人口提供各价位优质产品 [4] - 目标应是十元/斤荔枝畅销而非千元/斤 实现消费者生产者共赢 [4] - 需建立全品类供给体系 让每类产品匹配对应消费群体 [4] 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推出《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包含23项具体举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