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文档
成都排名全国第二!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1:37
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10月24日,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活动在成都科幻馆举行,为2025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交出了一份指向"内容—技术—场景—消费"闭环的产业化 答卷,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想象力驱动生产力"。 成果发布会上,《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和《2025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正式发布。两份报告共同为观察中国科幻产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数据坐 标与产业剖面。 《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显示,成都在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排名中,取得全国第二的成绩,并稳居全国城市科幻发展第一梯队。此外,《2025中国 成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成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到255.77亿,稳居全国头部阵营。 成都位列中国科幻城市指数全国第二 大会现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发布了《2025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报告构建起涵盖"基础环境与发展支撑""科幻产业与消费活力""文化传播与公众参 与""科幻融合与城市建设"四大维度的指标体系,共包含18项具体指标,力求全面、立体地反映城市科幻发展的真实面貌。 评价结果显示,全国GDP万亿城市中,科幻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 ...
星火成炬 点亮科学之光
郑州日报· 2025-10-11 08:52
本报记者 李娜 刘盼盼 文 徐宗福 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 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造"科普矩阵" 在郑州,科普的联合行动"遍地开花"。 双节期间,郑州科技馆(常西湖馆区)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潮。 图为一名儿童正在观察"星球"内部结构。 科技小课堂很受孩子们欢迎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今年9月,迎来了首个全国科普月, 这是首次在科普专门法律中明确一个时间段,集中、密集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体现出国家对科普 工作的高度重视。 原"全国科普日"升级为"全国科普月",规定为每年9月。这意味着,这场全民科学盛宴不再局限于 一日一地一场,而是以更丰富的形式、更多元的视角、更深入的触角,将科学的种子播撒至城市街巷、 校园课堂、乡间社邻。 截至10月10日15时,郑州市科协联合各开发区、区(市)科协、科技局、各学会(协会)、企事业 科协、科普教育基地等,共同开展5580项科普活动,活动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郑州市科协联合市科技局,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
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童书嘉年华即将启幕
南京日报· 2025-09-30 10:26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童书嘉年华,主题为书香育新人 阅读伴成长 [1] - 活动时间为10月3日至5日,每日9:00至17:00开放 [1][2] - 活动地点在南京科技馆,旨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读书氛围 [1] 主办与支持单位 - 活动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联合主办 [1] - 活动获得江苏银行等多家单位鼎力支持 [1]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活动集阅读、学习、互动、体验于一体,可全方位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1] - 活动汇聚国内众多知名童书出版社、南京本地品牌书店及公共图书馆的精品资源 [1] - 活动覆盖科普、文学、绘本、成长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童书 [1] - 互动体验区设置VR/AR沉浸式体验、科普实验秀、益智闯关游戏等项目 [2] - 文化活动区策划阅读分享会、科普讲座及阅读打卡环节,参与打卡可获得书籍、文具等礼品 [2] 产品与展销 - 文创产品展销区有多家文创品牌带来设计新颖、兼具文化内涵与童趣的精品 [1] - 文创商品低至三折起,设有现场期刊订阅服务,可免费试读畅销校园期刊 [2] 优惠与福利 - 扫码参与互动游戏、开通数字账户即有机会获得购书券、公交地铁权益等礼品 [2] - 多家书店设折扣区,参与一封信的旅程活动可获精美礼品 [2]
院士谈科普
河南日报· 2025-09-30 07:18
核心提示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 回信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 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 两院院士不仅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更是开展高质量科普的重要群体。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 科普月,河南日报特别推出"院士谈科普"主题报道,邀请5位院士分享多年投身科普工作的心得体会,与读者 一同领略一流科学家开展一流科普的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科普是一场双向奔赴 对我而言,科普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次科学与实践的握手,是一场科学家与公众的双向奔赴。它始 于好奇,忠于实用,最终归于对人民福祉实实在在的奉献。 1985年,我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在畜牧站跟着老一代科学家赖银生教授做研究,时常跟着老教 授们走村串户,蹲在鸡场边、鸡舍内,用农民听得懂的话讲解鸡苗选育、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等知识,为他 们答疑解惑。那种"把学问讲进心坎里"的成就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科普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科技 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2002年,我们培育的青胫白 ...
全民共享的科学盛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30 06:57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第一小学的科普月活动上,学生与机器狗赛跑。 邓龙华摄(人民视觉) 金秋9月渐近尾声,首个全国科普月也即将画上句号。 去年12月底,新修订的科普法公布施行。法律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1个月来,全国各地掀 起科学热潮,数十万场活动广泛开展,各年龄段公众积极参与……从实验室走向科技馆的创新成果,从 城市街头到乡村校园的科普实践,科普活动的持续升温,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把实验室搬进科技馆 在中国科技馆的展区里,一台4D打印机前围满了好奇的孩子。只见一个平面磁性结构在磁场的引 导下自动"折叠",变成了小小的软体机器人。而在另一旁,参观者还可以用手中的摇杆操控软体机器 人"走迷宫"。 "这是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桌面级4D打印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振坤耐心地向孩子们介 绍,"打印出软体机器人后,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分布,就可以让机器人翩翩起舞,像有了生命一 样。" 据了解,这台4D打印机是中国科技馆联合高校与科技企业共同推出的"首台(套)"科普展品之 一。科普月期间,中国科技馆推出"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集中呈现了来自30多个科研团队 的智慧结晶以及联合多家科研院所、 ...
多彩活动把科普融入日常——首个全国科普月热潮澎湃
环球网资讯· 2025-09-29 19:01
来源:科技日报 "截至目前,各地共组织各类重点科普活动50余万场,300余万名科技工作者投身全国科普月,数百位院 士发挥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掀起了广覆盖、高质量的科普热潮,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中国科协9月28日 举行的全国科普月通气会上,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公布了一组亮眼数据。 这组数据不仅折射了首个全国科普月的活动成效,也勾勒出我国科普事业的生动图景。 科普内容精彩纷呈 今年9月,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5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集 成资源、联动体系、动员各方,共同打造全民参与、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在北京,"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集中展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台套"创新展品,让科研成 果走出院所"围墙",走进百姓生活; 在新疆,新疆科技馆在9月每周末开放夜场,并联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尔勒、尉犁县、和田地 区、石河子等地科技馆开展活动,促进边疆地区科普均衡发展; 在贵州,科普专家跋山涉水来到凯里,为当地中小学生带来精彩的AI科普公开课,让AI发展成果照亮 偏远地区学子的科学梦想…… 倪志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100多家全国学会组织前沿科普活动。1000余家高校星 ...
今天,我们这样做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9-29 17:4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 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普正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融入公众生活。广大科普工作者 或深入一线,或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多形态、接地气的讲 解展示,让专业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正逢首个全国科普月,我们邀请了五位 科普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科普故事。 "恐龙"院士 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从上世纪90年代写科普文章算起,我做科普工作已经几十年了。我的感受是,做科普重要的是传递科学 家精神,让科学家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物种最多的国家,是个"恐龙大国"。我是研究恐龙的,讲恐龙故事时,会介绍现 在的鸟类是怎样从恐龙演化来的,怎么寻找化石,从化石中能发现什么。也会讲到有哪些有意思的科学 争论,不同科学家怎样对同一个发现做出不同解读。 我讲过这样一个事情。著名的三叠中国龙,是我们学科创始人杨钟健院士命名的,但这种恐龙后来被发 现其实生活在侏罗纪早期,"三叠中国龙"这一名称并不准确。这说明,再伟大的科学家也有可能犯错, 但这并不影响杨先生的学科开拓者和奠基人 ...
为新质生产力培厚知识土壤
人民日报· 2025-09-29 09:29
在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共享未来"系列科普活动中,参观者在"小小工程师"思维培养工作坊环节,可 以从古老的算盘学到现代计算机,并亲手组装一台精巧的机械计算器模型。聚焦科学前沿开展科普,既 能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科学素养,又能培育人们对新供给的消费需求,最终在高水平供需平衡中 更好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 科普既是普及科学知识,也是弘扬科学精神。 浙江公布新一批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点),涵盖各个新兴科技领域;一大批高校、科研院 所、科技企业面向公众开放;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士专家走进西部地区进行科普……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 科普月,科普让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从纸面走向市面、从展厅走进生活,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如 何激发新质生产力。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普及是 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精准农业到智能制造,从低空经济到智慧医疗,当下层出不穷的 新经济、新业态,只有通过科普让普罗大众理解、掌握、会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实现从"高精 尖"到"接地气"的转化,让更多人从"旁观者"成为"受益者"。科普的意义,不止于传播科技知识本身, 更在于架起前沿科技与日 ...
为新质生产力培厚知识土壤(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9-29 06:28
科普的战略意义与定位 - 科普是架起前沿科技与日常生活桥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厚知识土壤的关键举措[1] -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科普让大众理解掌握新技术,才能实现新经济新业态从高精尖到接地气的转化[1] - 科普让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从纸面走向市面、从展厅走进生活,使人们切身感受科技创新如何激发新质生产力[1] 科普内容与形式的演进 - 科普需注重与前沿科技、新兴产业相结合,以提升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可感可及性[2] - 聚焦科学前沿开展科普,既能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科学素养,又能培育对新供给的消费需求[2] - 科普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也需弘扬科学精神,应对人工智能等前沿创新带来的治理、规则和伦理挑战[3] - 2024年修订的科普法强调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多层次科普提升社会科学精神[3] 科普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 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已提前完成2025年阶段发展目标[3] - 全国科普月期间,浙江公布新一批省级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涵盖各新兴科技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面向公众开放[1] - 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如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共享未来系列活动包含小小工程师思维培养工作坊,让参观者从古老算盘学到现代计算机[2] 科普对产业与经济的推动作用 - 科普促进精准农业、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智慧医疗等新经济新业态的落地生根[1] - 科普通过培育消费需求,最终在高水平供需平衡中更好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2] - 随着全民科学素养提升,更多前沿科技将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4]
今天,我们这样做科普(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9-29 06:28
图①:徐星(右一)在江苏省常州市中华恐龙园开展科普讲座。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图②:李治中在清华大学讲授"癌症与社会"通识课。 李治中供图 图③:陈征(右一)在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引导中学生完成工程 任务挑战。 中国科技馆供图 图④:王浩展在为海南省海口市中小学生科普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知识。 自然资源部三沙海洋中心供图 图⑤: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拔节期化控技术"田间课堂",李少昆(左 二)正向农户和农技人员介绍化控防倒关键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 重要的位置"。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普正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融入公众生活。广大科普工作者或深入一 线,或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多形态、接地气的讲解展示,让专业科学 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正逢首个全国科普月,我们邀请了五位科普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的 科普故事。 ——编 者 "恐龙"院士 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徐 星 从上世纪90年代写科普文章算起,我做科普工作已经几十年了。我的感受是,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