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丽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玉屏:非洲菊绽放“美丽经济”
人民网· 2025-10-24 09:52
花卉种植产业 - 玉屏县亚鱼乡郭家湾村发展非洲菊种植产业 基地面积30亩[1] - 基地种植非洲菊10万余株 包含香槟 法兰西 热带晚霞等多个品种[1] - 基地非洲菊年产量达60万枝 产值约60万元[1] - 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 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 - 郭家湾村依托坝区资源优势发展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1] 市场销售与经济效益 - 非洲菊主要销往铜仁 怀化等周边市场 每枝售价1元左右[1] - 基地年产值约60万元 鲜花种植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1] - 产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1]
带给跨国企业面向未来的更优选择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20
文章核心观点 - 来自17个国家的多领域跨国企业齐聚上海,其集体选择反映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中国市场全球价值的认可 [1] 全球创新场 - 跨国企业认为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全球创新场”,是中国市场新品首发、技术首试和模式创新的首选地 [2] - 韩国SK集团在中国的投资横跨能源、化工、半导体、生物制药等多个赛道,正在加码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 [2] - 瑞士罗氏集团于今年5月投资20.4亿元在上海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加强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 [2] -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观察到“在中国创新、向世界部署”的模式成为趋势,中国正在加速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工厂” [2] - 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在中国拥有两家“灯塔工厂”,上海普陀工厂利用人工智能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63%,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 [3] - 西门子与上海临港共建“数据跨境与国际碳足迹认证交换服务平台”,工程师可在几秒内生成高可靠性操作代码 [3] 制度型开放 - 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获批设立,成为今年首家在华获批的外资独资券商和首家日资独资券商 [5] - 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和2024年两次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全面“清零” [5] - 全球手术机器人龙头企业直观医疗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服务一体化中心,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实现在中国生产 [5] - 日本野村控股认为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持续向外国公司和投资者敞开大门 [6] -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认为上海发布的营商环境优化方案将助力外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AI+制造”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 [6] 消费新图景 - 中国消费市场出现健康消费、银发经济、美丽经济等新热点,消费质与量同步提升为各国企业带来机遇 [7] - 欧莱雅集团过去近30年持续看好中国经济,今年二季度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约3% [7] - 瑞士诺华公司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科研、生产等多方位投入,加速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引进和应用 [7] - 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爱上运动及政府大力支持体育事业发展 [8] -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新加入上海市咨会,其董事会主席认为中国发展具有强劲脉动 [8]
浙江“美丽经济”何以超千亿? “四妆共美”成共富新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10-03 13:40
行业整体规模与表现 - 浙江省化妆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225亿元,位列全国第三 [1] - 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化妆品出口额达66.42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国出口总额逾四分之一 [1] - 行业呈现“百企引领、千亿产值、万品竞秀”的全域发展态势 [1] 产业集群与区域布局 - 浙江省形成“一中心一窗口四基地”产业布局:杭州美妆总部中心、湖州“品质浙妆”示范窗口、“金义美都”全球彩妆生产基地、宁波化妆品进口和包材基地、绍兴美妆包材和原料基地、衢州丽水温州生态美妆培育基地 [1] - 丽水市生态美妆产业链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36.8亿元,同比增长58% [2] - 丽水庆元县眉笔出口份额占全国70%以上,莲都区设立50亿元“美丽健康产业基金” [2] - 绍兴市规上化妆品原料制造企业数居浙江省首位,诸暨聚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重组胶原固体原料年产量占全国40%以上 [2] 产业发展策略与融合模式 - 政策推动“四妆共美”方向:品质浙妆、时尚潮妆、功效特妆、生态美妆 [3] - 产业与文化、旅游、艺术、娱乐、直播电商、网红经济深度融合 [3] - 诸暨市将珍珠美妆与“西施”文旅IP结合,打造珍珠美妆旅游精品路线,其珍珠美妆产品直播月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左右 [3] - 产业发展基本路径为“吃改革饭、打品质牌、走融合路” [3]
“美丽经济”持续升温供销两旺 为假日消费“增色添香”
央视网· 2025-09-30 15:31
行业趋势 - 花卉市场在节日前呈现热闹景象,“美丽经济”持续升温 [1] - 色彩鲜艳的花卉在市场中最为畅销 [3] 消费需求 - 消费者在国庆期间倾向于购买鲜花以增添新意和转换心情 [4] - 具有吉祥寓意的鲜花品种受到消费者青睐,例如寓意“黄金万两”的黄金果和寓意“事事如意”的绿如意 [6] 市场供应 - 商户将鲜花商品摆放在显眼位置以吸引顾客 [1] - 商户专门准备了寓意吉祥的鲜花品种以满足节日消费需求 [3][6]
新原料补贴、AI赋能!上海构建“美丽经济”新生态
国际金融报· 2025-09-30 09:52
政策核心举措 -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生态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四方面提出11项举措 [2] - 目标是培育更多新品牌,发挥AI、生物制造、医疗机构等资源优势跨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 上海首次对化妆品新原料研发生产进行补贴,注册新原料每项最高支持200万元,备案新原料每项最高支持50万元,补贴力度全国最高 [2][4] 技术创新支持 - 支持新原料创新和应用,依托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打造"AI+时尚制造"示范场景 [2] - 推动类器官、微流控芯片、3D皮肤模型、在体实时监测等技术升级以及制造工艺革新 [5] - 支持个性化护肤,满足医美围手术期、老年人、孕产妇等不同人群需求 [6] 服务体系创新 - 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获得国外认可机构认可资质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获得国际权威技术组织认可资质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2] - 支持建设化妆品中试平台,探索建设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中心和产学研用协同试点 [2] - 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新原料注册备案提前介入指导服务,建立与柔性制造相适应的监管方式 [2] 产业发展生态 - 开展"上海制造品牌"培育,每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企业打造高端自主品牌 [3] - 支持园区载体建立首席品牌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质量官"三首联创机制",打造新锐品牌 [3] - 推动工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活动,鼓励电商平台开展"上海制造品牌"培育计划 [3] 区域产业布局 - 奉贤区聚焦功效护肤、彩妆、洗护、轻医美等赛道,打造"东方美谷"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 [3] - 静安区着重发展皮肤科学、AI与美妆融合,打造"美创静界"创新生态社区,目标2028年建成千亿级美妆健康产业集群 [3][7] - 青浦区发展功能性护肤品、香氛香水和国潮品牌,宝山区着重发展植物化妆品、新锐品牌,上海化工区布局原料中试平台和生产基地 [3][8] 企业动态与技术支持 - 拜尔斯道夫在华成功注册美白新原料Thiamidol®630,2025年宣布在沪新增投资扩建智能工厂 [5] - 魔珐科技专注于3D虚拟人与AIGC技术,可实现无需真人出镜、一键生成产品宣传视频,大幅降低美妆品牌营销成本 [6][7] - 上海画龙信息科技形成面向美妆、零售领域的"数据治理+预测营销+智能运营"完整产品矩阵 [6][7]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精品项目和活动在惠州发布 文旅体IP助力“美丽经济”发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15:53
惠州文旅体项目发布 - 惠州市政府与携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并推动业务创新 [2] - 现场集中发布8个文旅体精品项目,包括“五村一厂一中心一酒店”的整体规划,涉及横河镇上良村、龙华镇长滩村等具体项目 [1][2] - 项目通过盘活古村落、旧厂区等闲置资源,引入艺术设计、精品民宿、户外运动、非遗体验等新业态,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2] 金秋文旅活动安排 - 现场发布54项精品活动,涵盖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的37项文旅体嘉年华活动以及金秋户外运动季的17大核心项目 [3] - 活动以“生态+艺术+消费”三维融合为核心,包括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展演等特色内容,提供从白天到夜晚的全时空沉浸式体验 [3] - 作为十五运会承办城市,惠州发动罗浮山、南昆山等景区为运动员、技术官员提供免票、低价票等消费优惠 [3] 基础设施与长期规划 - 惠州已建成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打通南昆山与罗浮山的“文旅大动脉”,作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 [4] - 依托生态优势启动建设户外运动小镇,吸引全国最大户外运动协会磨房总部迁入及54家运动品牌企业进驻,可开展39项户外运动 [4] - 惠州着力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并引进力天梦幻城、奥飞娱乐等文旅体项目,初步形成高端酒店民宿集群 [4]
“大牌”集体亮相、“老牌”焕新升级,这场博览会掀起“美丽经济”热潮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17:54
博览会概况 - 2025年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精品博览会于9月25日在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1] - 活动集聚了院士专家、行业从业者及大量消费者,掀起美丽经济热潮 [1] - 博览会以“科技品牌共进”为主题,坚持“高品质、高规格、高精尖”标准,具有“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特色 [3] 参展规模与产业基础 - 博览会吸引了上百家头部企业、500多个中外品牌、1000多款产品以及14个国际组织 [3] - 江北新区已初步形成“原料供给-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3] - 新区率先提出“药、械、妆、食”融合发展理念,并拥有南京生物医药谷、新材料科技园等专业园区提供基础设施 [3] 产业平台与转化体系 - 开幕式上启动了“美丽健康医研企转化中心”,旨在破解科研成果转化断层等三大产业难题 [5] - 该中心是“1+6+X”科创成果转化体系的核心,未来三年计划吸引10家龙头企业、100家配套企业,带动产业链产值增长50亿元 [6] - 中心通过六大平台搭建协同发展桥梁,采用“免费赋能+流量加持+渠道变现”模式,目标一年内孵化20家年营收过亿的标杆企业 [6] 品牌焕新与国货升级 - 百年美妆品牌“金芭蕾”在博览会上获颁“百年品牌焕新”奖牌,品牌创立于1932年 [7] - 品牌焕新项目总投资达3亿元,引入现代美妆研发技术与无菌生产工艺 [7] - 焕新在保留品牌“天然滋养”核心基因基础上实现产品矩阵升级,推动品牌从传统美妆向文化IP转型 [7] 项目签约与合作 - 博览会现场签约17个项目,涵盖共建项目、产学研合作、产业落地三大类,签约金额与合作规模创历史新高 [8] - 签约项目涉及化妆品功能植物成分研发、特色原料应用、共享工厂建设等多个领域 [8] - 参与方包括纳爱斯集团、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等机构与企业,项目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生态 [8]
江苏“美妆港湾”太仓启航
新华日报· 2025-09-17 05:12
政府合作与产业定位 - 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太仓市政府签约共建江苏“美妆港湾”,并揭牌化妆品备案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审批服务、政策咨询等功能 [1] - 太仓是苏州美妆产业主阵地,太仓港区凭借临港、保税优势集聚了汉高、宝洁、利洁时等旗舰美妆企业,呈现集群化、规模化态势 [1] - 太仓港是江苏最大化妆品进口口岸,去年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化妆品进出口总额达3.2亿美元,其中进口额超2.8亿美元,占全省比重60%以上 [1] 龙头企业布局与产能 - 利洁时太仓工厂2022年3月投产,智能化产线每日可生产40万至50万瓶滴露牌洗护产品,产品畅销全球,“出海”产品占比9% [2] - 宝洁太仓工厂已落户15年,是宝洁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物流基地之一,也是中国首批“灯塔工厂” [2] - 汉高今年3月启动太仓工厂,打造全球先进洗护、美发产品生产基地,仅半年后即开工建设二期项目,计划将太仓工厂打造成服务中国市场的核心基地并向日韩出口 [2] 产业链生态与发展愿景 - 在龙头企业引领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包括全球最大化妆品包装企业阿普拉、检测领军企业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等入驻太仓生物港 [3] - 太仓港区集中招引孵化近10家专注于医美产品自主研发的中小企业,如肽之源、温纳,已成功备案注册丝素蛋白产品、微球注射剂等多个医美产品 [3] - 太仓市计划用最优质的配套资源和完善的政策支持,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化妆品研发生产基地,推动江苏“美妆港湾”品牌发展 [3]
省药监局与太仓携手 打造江苏“美妆港湾”
苏州日报· 2025-09-16 08:32
合作与政策支持 -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太仓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江苏“美妆港湾”并举行支持美妆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 [1] - 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太仓工作站化妆品备案一站式服务窗口揭牌 [1] - 活动发布太仓打造“美妆港湾”的“五个一”举措并出台江苏“美妆港湾”产业基金 [1] 产业园区与项目进展 - 太仓生物港美妆产业园正式开园并迎来首批项目入驻 [1] - 江苏“美妆港湾”logo在活动中亮相 [1] 行业规模与地位 - 苏州市拥有化妆品生产企业82家 [1] - 2024年苏州市化妆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位列全省第一 [1] - 太仓市是苏州美妆产业的主阵地 贡献了苏州超过四分之一的年产值和超过七成的利税 [1] 企业布局与品牌构成 - 截至今年7月 太仓市共有化妆品生产企业7家 其中6家集中在太仓港区 [1] - 太仓港区聚集的品牌包括宝洁的飘柔、潘婷 利洁时的滴露 汉高的施华蔻、丝蕴等 [1]
辽宁盘锦 河海交汇生机盎然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4
生态修复成效 - 湿地面积恢复率从2015年62%提升至2024年89% [5] - 完成8.59万亩养殖滩涂修复并新增自然岸线15.77公里 [4] - 辽河口17.05万公顷湿地发挥径流调节、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 [3] 物种保护成果 - 丹顶鹤越冬种群从2014年5只增至2024年187只 [6] - 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1年1200只增至目前1万余只 [6] - 斑海豹部分种群打破洄游习性选择在辽河口定居 [6] 产业转型措施 - 辽河油田封闭核心区204口油井 年减产原油5万吨并投入2.7亿元恢复井口地面 [4] - 全球首张芦花家具板于2017年投产 芦苇板材模式已推广至全国多省市 [7] - 鼎翔生态旅游区5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并解决超100个就业岗位 [8] 经济效益转化 - 芦苇板材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7] - 养殖户获得转产补偿(例如单户获70多万元补偿) [4] - 民宿及旅游产业带动原芦苇收割人员转型就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