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

搜索文档
先生丨韩天衡:方寸印丹心
央广网· 2025-10-07 16:05
艺术生涯与成就 - 韩天衡为当代篆刻书画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及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并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和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2] - 其篆刻作品汲古出新,以草篆入印和鸟虫篆印独树一帜,引领篆刻艺术现代化潮流,作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大英博物馆等机构[2] - 编著的《历代印学论文选》和《中国印学年表》等著作填补了印学研究领域多项空白[2] 创作理念与创新 - 艺术创作强调“雄、变、韵”三字追求,即体现雄伟之气、追求区别于古今的变革、以及提升作品的神采与风韵[9] - 受方去疾先生“变”字启发后开启创新之门,观察生活自创“摇橹刀法”,并探索将哲学思辨融入篆刻的“会意印式”[8][9][13] - 主张艺术风格应不断演化,反对学生单纯模仿,强调借鉴后需自我创新和突破[12] 重要作品与贡献 - 2001年为上海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篆刻姓名印章作为国礼,代表作包括《抓铁有痕》《愚公移山》《奇崛》等,通过极细而有力的线条传达哲学意象[13][15] - 1982年主持编订60多万字的《历代印学论文选》,成为印学研究必读经典,85岁高龄仍在为《中国印学年表》再版增补资料,已写满九千多条批注[16][21] - 2011年将个人创作和收藏的一千多件精品及一万多册图书捐给国家,并积极参与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的公益活动以弘扬传统艺术[18] 艺术态度与传承 - 即便五年内八次入院、两次病危,在病榻上仍坚持创作,将艺术视为降低病痛的方式,并持续产生新灵感[3] - 童年因刻印受伤而立志要在艺术上取得成绩,早期在工厂月薪60元,后为艺术追求参军改拿每月6元津贴,牺牲娱乐时间专注钻研[5][6][7] - 自称艺术面前的“老学生”,举办“韩天衡学艺八十年回顾展”并以“长绳系日”为主题,表达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态度[19][23]
朱丽叶·比诺什亮相北京,现场喊话中国导演毕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6 15:50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活动 - 活动于本周在北京圆满闭幕,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重磅嘉宾,包括法国国际电影明星朱丽叶·比诺什 [1] - 活动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和中法建交61周年而特别策划,旨在深化中法电影文化互鉴,推动创作理念融合 [11] - 活动包含高端对话、艺术展映和学术交流等形式 [11] 活动参与阵容 - 中方代表阵容强大,汇聚导演乌尔善、薛晓路,演员刘烨、刘敏涛、冯绍峰、窦骁,电影音乐家蒙柯卓兰,制片人宁宁,学者尹鸿、董强、陈刚等电影、文化与学术领域代表 [13] - 法方代表团阵容豪华,由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领衔,包括国际电影大师让-雅克·阿诺、著名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卓别林电影家族成员卡门·卓别林与乌玛·卓别林等 [14] 朱丽叶·比诺什的职业生涯与成就 - 朱丽叶·比诺什是世界影坛享有盛誉的演员,职业生涯跨越四十余年,以深邃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洞察力闻名 [3] - 她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的主演,并凭借《蓝》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4] - 凭借《英国病人》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6] - 凭借《合法副本》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影史首位包揽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大满贯的演员 [7][19] - 其他代表作包括《新桥恋人》、《布拉格之恋》等 [9] 朱丽叶·比诺什的新作《亦吾亦舞》 - 比诺什自导自演的电影《亦吾亦舞》于9月19日亮相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并将其亚洲首映放在北京,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16] - 影片以纪录片形式呈现了2007年比诺什与编舞家阿库·汉姆共同创作舞剧《我之深处》及全球巡演的全过程,通过电影语言重构台前幕后的创作过程 [17] - 影片素材拍摄于2007年前后,由比诺什的妹妹记录,原始影像长达170小时,经过与3位剪辑师合作,第一版剪出9小时,最终通过挑选200张关键图片来构建影片结构 [21] 朱丽叶·比诺什对电影艺术的观点 - 对于电影的未来,比诺什认为市场回报只是一种评价标准,票房低的电影不一定不是精品,创作者应专注于创作精品,传递独特的思想和表达 [29] - 她建议年轻创作者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倾听内心的声音,关注最独特的感受,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在挣扎中重获力量 [29] - 谈及片中舞蹈展现的亲密关系,她认为建立长久的爱情需要强大或成熟的智慧,要为彼此创造空间,容忍甚至喜欢上彼此的不同,包容不完美 [24] 朱丽叶·比诺什与中国的联系及合作展望 - 比诺什多次造访北京,表示每次来中国都仿佛“回到了纯真的孩子一般”,满怀好奇心地探索中国社会与文化,并期待未来继续参与中法电影文化交流 [26][11] - 在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她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并为中国青年导演毕赣的《狂野时代》颁发特别奖,称赞其影片技法丰富、运镜复杂、充满独特想象力,精美得像手工艺品 [27] - 她表现出极大的期待,表示非常乐意与毕赣合作完成一部电影 [29]
阿姆斯特丹:痛苦永存,但欢乐也是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13:48
(原标题:阿姆斯特丹:痛苦永存,但欢乐也是) 晨雾中的阿姆斯特尔河宛如一幅未干的油画,朝阳撩开薄雾,将十七世纪山形墙的檐角染成暖金色。脚 踏车的铃铛声如银鱼般窜过石桥,载着面包篮的主妇与握着咖啡杯的上班族并肩骑行。在这座由90座岛 屿、1281座桥梁和165条运河编织的水城中,时间以三种速度流淌:自行车的迅疾、船行的悠缓,还有 云朵掠过教堂尖顶的永恒。 下船后,我沿着王子运河漫步,驳船屋顶繁茂的私家花园与水面漂浮的郁金香花瓣争夺春色。一艘漆成 钴蓝色的船屋里,老人在雕花钢琴上弹奏《月光》,音符跌进水波惊起两只天鹅。这正是荷兰人用船锚 而非地基构筑的哲学:流动中求永恒,方寸间纳天地。当年伦勃朗买下玫瑰运河畔豪宅时,想必也常在 窗前凝视这些船屋,观望主妇擦窗时手臂的肌肉线条,将那些光影存入油画《夜巡》中民兵制服的金色 滚边里。 阿姆斯特丹运河(欧阳霞 摄) 水城阿姆斯特丹(欧阳霞 摄) 河床底部:城市的记忆分层 走进西教堂旁一栋1620年的运河民宿,楼梯陡峭如船长室的舷梯。推开橡木窗,右边便是安妮·弗兰克 藏身的密室阁楼,左边运河倒映着伦勃朗曾散步的梧桐小道。木质窗台上刻着不同文字的留言,一道中 文刻痕写着:"东 ...
艺术创作与商业营销必须坚守生态底线|关注青藏高原烟花秀事件
中国环境报· 2025-09-26 09:26
艺术创作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当前,一些艺术创作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和网络传播效果,缺乏对生态 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部分创作者受到外来文化思潮和商业资本的不当影响,价值观念出现偏 差,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艺术创作应当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时代,绝不能成为哗众取宠的"作 秀",更不能建立在影响或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艺术家、文艺机构也应增强政治判断力、科 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摒弃以自然为代价的创作冲动。 商业营销不能突破生态底线。对于企业而言,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 价。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硬约束,不能将环保作为营销包装的口号,而是在每一次创作与活动中把保护 措施做到实处。生态友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硬条件,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宣传点。 艺术创作本应是对自然、社会与文化的深层次回应,若是过度强调自我表达,或者仅仅为了赢得流量和 话题关注度,而将生态风险置于次要位置,那么艺术创作的效果便会偏离本意,甚至引发众怒。 ...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将瞬间的光影转化为永恒的精神符号
经济观察报· 2025-08-13 10:20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艺术分析 - 影片通过女仆葛利叶与画家维米尔的艺术羁绊,探讨阶级、欲望与永恒之美的复杂张力 [1] - 导演彼得·韦柏以17世纪代尔夫特为背景,对维米尔画作进行极致还原与艺术重构 [1] - 影片不仅是画作的影视化转译,更包含对艺术创作本质的哲学思辨 [1] 视觉语言与绘画美学 - 电影通过暗箱技术与点彩法模拟,将画面转化为流动的油画,精准复现维米尔"光线如液体流淌"的质感 [2] - 色彩运用充满象征意味,葛利叶的柠檬黄头巾与深蓝外衣构成强烈对比,呼应维米尔对群青与赭石的偏爱 [2] - 导演通过X射线扫描技术还原画作底层草稿,将未完成性转化为叙事留白 [2] 凝视主题与核心意象 - "凝视"成为贯穿影片的主题,维米尔对葛利叶的审视既是艺术观察也是权力结构的投射 [3] - 珍珠耳环作为核心意象,承载多重象征,既是维米尔妻子的财产也是葛利叶短暂僭越阶级的通行证 [3] - 维米尔通过128个刻面的光学计算,使耳环成为引导观者凝视的视觉陷阱 [3] 表演风格与叙事结构 - 斯嘉丽·约翰逊通过微表情与肢体语言传递复杂情感,科林·费尔斯以内敛克制诠释维米尔的矛盾性 [4] - 影片摒弃戏剧化冲突,以日常细节构建叙事肌理,如研磨颜料时手指的触碰等微小瞬间 [5] - 高潮处葛利叶佩戴耳环的瞬间被处理为长镜头凝视,画面渐变为原画定格 [5] 历史还原与艺术虚构 - 影片精确还原代尔夫特的建筑风貌与服饰细节,如葛利叶的亚麻围裙与画室透镜装置 [6] - 导演通过虚构葛利叶的叙事填补维米尔生平空白,形成"艺术史的想象补完" [6] - 配乐融合巴洛克复调与现代极简主义,创造出"可听的绘画"体验 [6] 维米尔艺术风格 - 维米尔被看作"荷兰小画派"代表画家,作品取材市民平常生活,画面温馨舒适宁静 [8] - 其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8] - 作品除日常生活真实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 [8] 维米尔代表画作分析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44.5×39厘米布面油画,用暗褐色背景突出少女侧脸 [9] - 《绘画艺术》创作于1666-1668年,描绘画室场景体现维米尔高超绘画技艺 [10] - 《倒牛奶的女佣人》44.5×41厘米,以厚实色彩柔和光线表现市民日常生活 [11] - 《织花边的姑娘》24×21厘米,以极简场景承载生活诗意,展现光线掌控神迹 [12]
76件中央美院优秀师生作品亮相景德镇
中国新闻网· 2025-08-01 09:52
展览概况 -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举办"琢石问道—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石雕工作室教学研究展" 精选76件历年优秀师生石雕作品 [1] - 展览系统梳理石雕工作室材料教学历史脉络 全方位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1] -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与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联合主办 展期持续至10月23日 [2] 教学改革价值 - 展览作为材料基础教学研究系列展的开篇之作 展现雕塑系材料教学改革成果 [1] - 历经二十多年教学改革实践 材料优先的启蒙方式使新一代雕塑家更早建立材料思维 [1] - 教学改革培养对物质的本能敏感 激发探索热情与执着精神 [1] 战略意义 - 在AI时代为艺术创作持续发展提供新起点 激发全新创作思潮 [1] - 为景德镇艺术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有力支持"艺术之城"建设与发展 [1] - 展览理念与陶溪川打造艺术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场的目标高度契合 [2] 行业影响 -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系列展览提升景德镇学术高度 成为陶溪川艺术高度的典型代表 [2] - 主办方未来将集结更多材料基础教学研究成果 通过展览形式向公众呈现 [2]
无论从事怎样的艺术创作,都不能忘了根丢了魂
四川日报· 2025-06-13 06:17
艺术创作理念 - 拒绝闭门造车,强调向世界、生活、民间寻求创作源泉,艺术需扎根民族文化土壤[4][5] - 坚持民族艺术现代化道路,从上古文明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6][7] - 艺术应独立有个性,反对教条主义,主张"无法之法"的自由创作方式[6][7] 艺术成就与风格 - 创作涉猎广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作品超过350件在成都展出[5][6] - 设计作品包括奥运福娃、国航航徽、多套生肖邮票等公共艺术项目[5][6] - 形成重视整体又关注细节的独特风格,作品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5][6] 熊猫主题创作 - 专为成都展览创作《熊猫花花》作品,几十年持续创作熊猫题材作品[5] - 设计的奥运吉祥物"晶晶"原型为熊猫,推动熊猫文化国际传播[5] - 熊猫形象创作注重神态刻画,并将平面绘画转化为立体雕塑语言[5] 艺术馆建设 - 在杭州、北京、银川、济南等地建立艺术馆,捐赠数千件作品[7] -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2008年落成,京杭大运河两端各建一座艺术馆[7] - 银川艺术馆将古老岩画与现代艺术作品并置展示[7] 国际文化交流 -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多地举办个展,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7] - 主张艺术应保持民族特色,反对完全与世界接轨的文化同质化[7] - 通过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瑰宝,承担文化传播使命[7]
《莫迪里阿尼》:在光影中解构艺术天才的灵魂与时代?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13:30
电影《莫迪里阿尼》核心内容 - 影片聚焦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与毕加索的艺术理念冲突,展现20世纪初巴黎蒙马特艺术圈的创作生态 [1][2] - 通过绘画比赛叙事支点,对比莫迪里阿尼的纯粹艺术追求与毕加索的商业成功路径 [2] - 安迪·加西亚的表演精准刻画了莫迪里阿尼创作时的癫狂状态与悲剧性命运 [1][3] 艺术风格分析 - 莫迪里阿尼标志性肖像画特征:拉长脖颈、椭圆面孔、杏仁状双眼,体现内心世界的视觉投射 [2][6] - 色彩运用特点:大面积平涂肤色与背景形成强对比(如《莫伊斯基斯林肖像》的黑白红主色调) [7][8] - 线条处理:通过几何化归纳创造变形美,受非洲艺术与希腊古风影响(如《珍妮·赫布特尼》的肢体夸张) [10] 历史背景还原 - 蒙马特艺术圈场景高度还原:狭窄街道、艺术咖啡馆、拥挤画室营造黄金时代氛围 [3] - 海明威等历史人物客串增强真实感,展现艺术家群体的生存状态 [3] - 光影象征手法:昏暗画室暗示贫困,明亮展览象征商业成功 [3] 代表作品解析 - 《系黑领带的女子》:平面化处理强化形式感,忧郁表情与浅红眼珠传递孤独感 [7] - 《意大利女人》:棕褐主色调通过色阶变化营造层次,领口白边象征内心激情 [8] - 《波兰妇女的肖像》:极简几何背景突出人物细长特征,强化内心世界探索 [9] 艺术价值探讨 - 影片揭示艺术创作本质矛盾: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纯粹性与商业性的永恒博弈 [2][4] - 莫迪里阿尼生前未被认可的现象,折射天才艺术家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 [3][6] - 通过悲剧命运刻画,引发对艺术评价体系与时代包容性的反思 [4][6]
从感官的愉悦到灵魂的升华|荐展
第一财经· 2025-06-07 09:23
阿尔瓦罗·西扎档案展 - 展览地点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跨度为6月6日至9月7日 [3] - 西扎是葡萄牙著名建筑师 职业生涯完成逾550个建筑项目 1992年获普利兹克奖 [3] - 展览通过6个章节展示其建筑理念 包括住宅 圣地 商业与金融等类型 [3] - 展出百余件手稿 模型 雕塑等 是西扎在中国最大规模展览 [3] - 西扎在中国作品包括杭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等 [4] 瑞士经典设计展 - 展览地点为复星艺术中心 时间跨度为5月28日至6月29日 [6] - 瑞士创新涵盖食品饮料 工程 医疗等领域 如气泡水 牛奶巧克力等发明 [7] - 瑞士设计核心理念为简约 实用和可持续 代表产品有瑞士军刀 Freitag包袋等 [7] 中国恐龙展 - 展览地点为上海自然博物馆 时间跨度为5月31日至11月30日 [9] - 中国已发现恐龙超过350种 占全球已发现种类的35% [9] - 展出118件标本和模型 包括巨型汝阳龙 许氏禄丰龙等重点展品 [9] - 展览展示从侏罗纪早期到白垩纪晚期的恐龙演化史 [9][10] 明清犀角器展 - 展览地点为上海博物馆 5月30日起开展 [11] - 展出百余件犀角器珍品 辅以青铜器 瓷器等相关文物 [11] - 犀角雕刻在明清达到鼎盛 融合多种工艺样式 [13] Hello Kitty光影特展 - 展览地点为北京时代美术馆 时间跨度为5月31日至8月31日 [16] - 展览空间达2000平方米 以科技与艺术结合呈现 [16] - Hello Kitty IP覆盖280多个品类 本次展览增加非遗跨界共创单元 [16] 阿尔丰斯·穆夏艺术展 - 展览地点为北京今日美术馆 时间跨度为4月3日至7月6日 [20] - 展出近200幅穆夏作品 包含绘画 海报 插画等多种形式 [20] - 设置AI数字人互动体验 展示穆夏商业海报作品如《茶花女》等 [22] 官式彩画展 - 展览地点为故宫永寿宫展厅 时间跨度为5月27日至8月26日 [23] - 展出43件隋朝至清代的官式建筑彩画代表作品 [24] - 首次展出梁思成手绘《营造法式》彩画研究草图五幅 [24]
李止:我像水一样在众山中穿行
经济观察报· 2025-06-02 09:20
艺术家李止的创作特点 - 创作以"山水"为精神内核,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开辟出独特的艺术路径 [1] - 作品兼具诗意的含蓄与深刻,既是对自然山水的深情凝望,也是对工业文明侵蚀的人文反思 [1] - 通过艺术消解某种焦虑,觅得精神归宿和人生意义 [2] - 突破各种现实束缚和技术藩篱的种种努力恰是文人画传统的精神回响和情感延续 [4] 艺术风格与技法 - 影像与绘画是艺术创作的双翼,自幼以传统的师承方式研习诗、书、画 [3] - 近期综合材料艺术力图在宋代艺术精神和当代审美语境的融会中彰显美学意义 [5] - 由影像的黑白氤氲朴素到绘画的色彩丰富斑斓,是艺术样态转化的一次壮行 [6] - 以泼为主,泼写结合,透过画面能够感受到隐匿其中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6] 艺术创作历程 - 经历一段彷徨和探索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北宋艺术 [2] - 从早期的摄影集《温暖的镜头》到《向远处的风景》摄影展,再到《山行》《洪谷》《溪山》等摄影系列 [2] - 从《故山归梦》油画展到现在的综合材料艺术,不囿于一种范式 [4] - 近几年又有了新的目标方向,研究唐人与日本的艺术 [7] 艺术理念与影响 - 通过建构一个能够自主运行的艺术世界来安顿心灵,寻求人文思想的有效介入 [2] - 在人文缺失的时代,山水在影像和绘画中不单是山水,更带有对现实的对抗和对人生的拷问 [7] - 对待文化的时代创新,尊崇返古开新、化古为今的中庸之道 [4] - 具有独特的观照、运思方式,能够秘响旁通地将历史与现实、真实与梦幻作出融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