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巨子生物销量股价双杀,陕西“女首富”要坐不住了
新浪财经· 2025-10-17 21:06
公司股价与市场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于10月17日创年内新低,跌至40.40港元/股,总市值降至433亿港元 [3] - 公司股价已连续11个交易日下跌,其中10月16日单日重挫逾15% [3] - 与5月20日的历史高点86.8港元/股相比,股价跌幅达53.46%,市值已腰斩 [5] - 公司创始人范代娣持有54.45%股份,其持股市值缩水至约235.55亿港元 [5] 核心品牌可复美销售动态 - 今年“双十一”预售期间,可复美在市场中表现平淡 [3] - 在李佳琦直播间预售中,公司主打产品表现下滑,因促销策略严谨导致价格吸引力不足 [3] - 10月9日至16日,可复美在抖音平台的GMV为0.5-0.75亿元,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1亿元以上 [3] - 自今年6月起,可复美跌出抖音美妆榜单前20名,直至9月未再上榜,而此前最高排名为第8名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预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44.93%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达2193.8亿元 [6]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为55.3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62亿元,其收入主要来自功能性护肤品,占比77.4% [6][7] - 竞争对手锦波生物2024年营收为14.43亿元,净利润7.32亿元,其业务侧重B端医美渠道,医疗器械产品收入占比超80% [6][7] - 行业新入局者增多,如杭州美琉生物宣称将Ⅲ型重组胶原蛋白成本从8万元/公斤降至1万元/公斤,降幅近九成 [7] 公司经营与财务策略 - 为维持业绩增长,公司持续加码营销,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经销开支达10.58亿元,占总收入的34.01% [7] - 公司于去年5月及今年4月进行两次配售,累计募资近40亿港元,用于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及研发等 [7]
巨子生物再跌超5% 双十一电商大促提前启动 市场将重点关注可复美销售表现
智通财经· 2025-10-13 15:29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再跌超5%,截至发稿跌5.33%,报50.6港元,成交额6.28亿港元 [1] 业绩与运营韧性 - 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面临外部因素影响背景下,上半年收入与利润仍实现双增,盈利能力维持相对稳定 [1] - 双十一旺季临近,公司品牌宣传及达人推广等活动有望逐步恢复,并带动下半年增长提速 [1] 行业竞争与市场关注 - 华熙生物表示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展开检测,结果显示相关产品中的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并已将数十份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药监局 [1] - 分析人士指出,公司旗下可复美品牌在今年618电商大促中失意,市场将重点关注其在双十一期间的电商销售表现 [1]
巨子生物
2025-10-09 10:0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巨子生物,其所在的行业为专业皮肤护理/美妆行业,核心技术领域为重组胶原蛋白[1][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表现与增长指引 * 公司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可复美和可丽金两大品牌,2024年可复美保持快速增长,可丽金调整后重回正增长轨道[4] * 公司维持全年收入增长25%、利润增长20%的指引,下半年预计实现相对不错的增长[4][14] * 线上收入占比高达75%,并预计未来将提升至80%以上[8] 核心竞争力与技术研发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是国内最早研发并全球最早量产重组胶原蛋白的企业,拥有全球最全面的胶原蛋白分子库,并参与起草国内首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3] * 公司关注PDR等市场热点成分,已安排研发团队跟踪,但不局限于单一成分,品牌定位强调科学修复功效价值和场景价值[4][12] * 公司依托合人生物学技术平台,已落地人参皂苷等新成分,拒绝盲目跟风,注重验证临床效果和安全性[13] 渠道策略与布局 * 线上主要采用GTC模式,销售费用率较高;线下通过经销模式,销售费用率较低[8] * 线下渠道早期布局医院端,通过临床验证形成专业壁垒,并扩展药店SKU,孵化新品牌"可遇"承接医院端向家庭消费场景外溢[8] * 在线下大众渠道,公司从潮流集合店拓展至屈臣氏、山姆、丝芙兰等高势能渠道,并开设20余家品牌专柜覆盖多个城市,实现线上线下协同[9] 营销与费用管理 * 公司通过控制达播业务的毛销差,采用融合模式与达人合作,优化费用结构,确保经营利润率稳定[2][6] * 在双十一期间,公司稳定商品划线价,优惠成本主要由平台或达人承担,通过年框协议锁定与头部达人的合作条款,确保费用端稳定[2][7] * 公司通过精准筛选达人(如贾乃亮、孙坚)和优化投流策略控制费销比,主动控制头部达人的GMV占比,提升中腰部达人的投放效率[2][11] 风险应对与业务进展 * 公司有效应对短期舆情事件,达播业务逐步恢复,通过控制毛销差和费用避免了经营率的大幅波动[6] * 出海业务处于小步验证的元年阶段,在东南亚市场(如马来西亚屈臣氏)和港澳地区进行首批铺货和产品注册,当前收入占比极低,核心任务是打磨团队和验证市场[15] * 公司长期看好医美业务发展,整体发展前景乐观,期待在核心人员激励规划上的进一步披露[16] 其他重要内容 * 抖音平台对于美妆品牌的基础抽成比例没有明显政策层面的上调[10] * 双十一期间可能因舆情出现短期波动,但公司已与头部及腰部达人构建均衡合作矩阵,费用储备充足,可根据费销比灵活调整投流力度[14]
珂谧KeyC突围记:“双标准”开路、在新华网直播间破1500万
FBeauty未来迹· 2025-09-29 19:51
行业背景与痛点 - 功效护肤与医学美容正经历“双美融合”趋势,消费者对产品效果的要求从“看得见”升级为“可验证”和“可复验”[2][13] - 2024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零售端规模达到286亿元,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继透明质酸后的又一“超级原料”[2][13] - 行业存在两大痛点:产品功效宣称缺乏统一标准,消费者难辨真伪;医美机构围术期护理流程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安全风险和纠纷概率[2][13] 两项关键标准发布 - 2025年9月5日,国内首个重组胶原蛋白渗透标准《重组胶原蛋白渗透、降解及对胶原的促生检测——人体在体拉曼光谱法》(T/SDCIA 1021-2025)发布,由福瑞达生物股份主导制定,解决了原料功效可信度问题[5][7] - 几乎同时,《医美(围术期)皮肤护理指南》(T/CAPS 041-2025)面世,福瑞达生物股份参与起草,旨在规范临床护理流程[10][12] - 两项标准构成强互补关系,为“功效护肤+医学美容”双美融合搭建了技术和流程基础,前者帮助消费者验证产品功效,后者帮助机构规范护理全过程[3][12][15] 重组胶原蛋白渗透标准详解 - 该标准是行业首个重组胶原蛋白渗透检测规则,采用“人体在体拉曼光谱法”,可在皮肤自然状态下无创、实时监测成分渗透深度、降解情况及胶原促生效果[7][8] - 标准提供了系统化操作指南和完整的量化公式体系,包括渗透深度、相对渗透率、降解率和胶原促生率的计算方法[8][10] - 标准将模糊的营销话术转化为可量化数据,例如珂谧穿膜胶原的皮下渗透率是基于该标准检测得出的27.5倍[8][17] 医美围术期护理指南内容 - 指南全面梳理了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医美围术期皮肤护理要点,提出“分阶精准护理”理念[12][15] - 针对剥脱激光、微针、水光针、化学剥脱等热门医美项目,分别制定了各自的修复要点和产品推荐[12] - 指南将护理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流程,使机构服务可复制、可落地,旨在降低风险并提升复购率[15] 福瑞达生物股份的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主导制定两项核心标准,填补了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检测无据、评估无标”的行业空白,并深度赋能旗下科技护肤品牌珂谧[3][4] - 公司构建了“标准 + 技术 + 平台”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现B端(机构)和C端(消费者)市场的双重穿透[3][15][16] - 参与标准制定提升了品牌的话语权和溢价能力,使公司在行业“标准先行”的新格局下占据制高点[15][16] 珂谧品牌的技术与市场表现 - 珂谧是行业首个攻克“胶原透皮难题”的品牌,其“重组人源化胶原穿膜引擎”技术将重组胶原蛋白的皮下渗透率提高到普通胶原的27.5倍[4][17] - 品牌明星单品“穿膜胶原次抛”上市半年热销超660万支,并推出胶原时光油、胶原淡纹水光霜等多款院线级抗衰产品,构建全场景解决方案[19] - 在新华网抖音直播专场中,珂谧主理人空降直播间,单场GMV突破1500万元,刷新新华网美妆品类直播带货纪录,登上抖音直播带货总榜Top 1等多个榜单[3][21] 未来展望与行业意义 - 珂谧品牌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覆盖医学美容与大健康的完整护理方案,成为福瑞达第二增长曲线的发动机[19][21] - 两项标准的发布是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迈向科学化、系统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双美融合”范本[16][24] - 公司未来将以珂谧为支点,推动中国胶原科技在全球美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中国智造”的价值突围[24]
华熙生物:以科学为锚,共筑资本与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19:06
行业讨论背景 - 医美领域围绕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的产业讨论自5月初持续升温 华熙生物发布文章回应部分研报的片面观点 [1] - 讨论源于一家胶原蛋白企业在港股上市时招股说明书对两种材料的功效及市场价值进行对比表述 该表述被部分研报引用后形成重组胶原蛋白更具优势的片面观点 [2] - 片面观点通过传播渠道扩散 引发消费市场对透明质酸功效的认知偏差 对国内优势产业的市场信任基础造成影响 [2] 华熙生物立场与行动 - 公司针对部分研报观点提出科学层面不同看法 强调对科学事实的尊重 旨在维护资本市场的理性生态 [1] - 作为全球透明质酸龙头企业 占据44%全球市场份额 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8.68% 持续投向细胞外基质等底层生物学机制研究 [2] - 回应行动本质是维护产业发展的科学根基 避免资本炒作脱离科学规律而干扰产业升级进程 [3] 透明质酸科学价值 - 透明质酸的科学价值与抗衰性能已被《自然》《细胞》等顶级期刊多项研究证实 研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2] - 2010年后透明质酸科研文献发表数量爆发式增长 生物材料必须经由长期严谨的科学验证是行业铁律 [2][4] 研报行业问题 - 部分研报存在专业性挑战 信息传递可能偏离客观审慎原则 对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的产业认知存在局限 [4] - 调研深度不足与内容同质化问题显现 部分报告相互引用且缺乏一线调研数据支撑 对产品关键指标核查不足 [4] - 研报独立性易受市场环境影响 可能因迎合短期市场情绪而快速整合既有信息 缺乏深度分析 [5] 行业建设方向 - 研究机构需深化实地调研 以一手信息夯实结论基础 通过实地观察和技术交流获取真实数据 [6] - 强化多维度交叉验证 建立涵盖专利文献 临床数据 产业链反馈的综合分析框架 避免片面结论 [6] - 坚守专业独立性 平衡资本与科学关系 既敬畏科学规律不简化技术复杂性 也尊重市场规律不助长短期炒作 [7]
中国前首富加码锦波生物:医美上游供给扩容,仍有乱象待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8:57
公司资本运作 - 锦波生物拟向养生堂发行不超过717.56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6.24%,发行价278.72元/股,募资总额不超过20亿元,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申请已获北交所受理 [1] - 此前公司控股股东杨霞已将持有的575.33万股(占总股本5%)转让给杭州久视,交易额共计14.03亿元 [1] - 养生堂与杭州久视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钟睒睒,此次是钟睒睒继万泰生物后再次重资投入生物技术领域 [1]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锦波生物于2025年4月再次获得“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公司继2021年和2023年后获批的第三张重组胶原蛋白三类证 [3] - 公司手握国内全部的三张重组胶原蛋白三类证,在重组胶原蛋白医美领域保持强势地位,证照方面保持领头羊姿态 [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2022年达192.4亿元,预计未来将以44.93%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85.7亿元,2030年将攀升至2193.8亿元 [2] - 医美市场需求旺盛且多元,上游产品技术迭代创新与适应症扩展驱动行业蓬勃发展 [2]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品动态 - 医美上游产品市场活跃,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再生制剂等各类产品密集上市,2025年上半年即有多款医美产品获批三类证 [3] - 童颜针领域在2025年迎来新品集中爆发期,乐普医疗、西宏医药、爱唯缇生物科技旗下三款产品相继获批,形成“9款产品获批、多家企业在研”的竞争格局 [4] - 华熙生物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国内首款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合规水光产品以及合规动能素,并于7月推出首款国产中面部适应症的透明质酸填充剂 [3] 行业特性与产品生命周期 - 医美行业具有“喜新”特性,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价格可能被“打穿”,新概念对行业产生短期刺激和拉动 [5] - 能长期发展的“常青项目”通常具备清晰的治疗原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例如肉毒素、射频类的热玛吉和超声类项目 [5] - 童颜针作用机理简单直接,通过PLLA微球刺激自身胶原蛋白再生,风险和副作用少,对医生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有望成为常青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赛道 [5] 行业挑战与乱象 - 2024年全国合法医美机构仅2万家,非法机构数量达2.2万家,首次超过合规机构 [6] - 市面流通的医美针剂正品率仅为35%,求美者安全与权益保障面临挑战 [6] - 医美消费价格过高是“黑医美”猖獗的主要原因,国内部分项目定价高于韩国及中国香港等地 [6][7] - 正规医美的高价倒逼部分消费者在需求迫切时铤而走险选择“黑医美” [6]
申万宏源:美容护理业绩分化 新消费逆势双击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14:1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社零增速2.9% 扭转颓势 [1] - 7-8月淡季不淡 增速提升推高2025年下半年需求预期 [1] - 国货品牌市占率与国际品牌平分秋色 头部品牌享受市场集中度与国产市占率双重提升红利 [2] 化妆品板块业绩 - 板块营收增速中枢达8% 归母净利润增速略低于营收 [1][2] - 上美股份营收41.1亿元(同比+17.3%) 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30.6%) [2] - 珀莱雅营收53.6亿元(同比+7.2%) 归母净利润8.0亿元(同比+13.8%) [2] - 水羊股份营收25.0亿元(同比+9.0%) 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16.5%) [2] - 丸美股份营收17.7亿元(同比+30.8%) 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5.2%) [2] - 毛戈平营收25.9亿元(同比+31.3%) 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36.1%) [3] - 巨子生物营收31.1亿元(同比+22.5%) 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20.2%) [3] - 上海家化、华熙生物、贝泰妮等公司战略变革初显成效 [3] 个护板块业绩 - 板块两家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1][3] - 若羽臣营收13.2亿元(同比+67.6%) 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85.6%) 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83.5%) [3] - 若羽臣旗下绽家品牌营收4.44亿元(同比+157.11%) 毛利率66.50% [3] - 润本股份营收9.0亿元(同比+20.3%) 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4.2%) [3] - 美容保健品斐萃高速增长 打开业绩天花板 [3] 医美板块动态 - 行业通过内研外购完善产品矩阵 机构端轻医美新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 [1][4] - 爱美客营收13.0亿元(同比-21.6%) 归母净利润7.9亿元(同比-29.6%) [4] - 朗姿股份营收27.9亿元(同比-4.3%) 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64.1%) [4] - 朗姿股份医美业务营收13.33亿元(同比-6.1%) 占总收入47.8% 毛利率54.54% [4]
巨子生物跌超4% 华熙生物曝几十份检测报告指相关产品添加量不足
智通财经· 2025-09-24 14:00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下跌4.15%至58.9港元 成交额达2.72亿港元 [1] 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郝宇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 远低于0.1%标准且缺失核心氨基酸甘氨酸 [1]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机构检测显示相关产品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 数十份检测报告已提交药监局 [1] - 巨子生物最初否认指控并称内部检测远超0.1%标准 后于6月23日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 [1] 行业动态 - 华熙生物6月1日公开支持郝宇博士 国家网信办将"大嘴博士"列为网络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1] - 检测机构曾向巨子生物出具道歉声明 表示从未授权郝宇使用检测报告 [1]
港股异动 | 巨子生物(02367)跌超4% 华熙生物曝几十份检测报告指相关产品添加量不足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13:53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下跌4.15%至58.9港元 成交额达2.72亿港元 [1] 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郝宇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 远低于0.1%的非微量添加标准 [1] - 指控称产品缺失核心氨基酸甘氨酸 [1]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机构检测显示相关产品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 [1] - 华熙生物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数十份检测报告 [1] - 巨子生物最初否认指控并称内部检测结果远超0.1% [1] - 巨子生物最终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 [1] 行业动态 - 国家网信办将"大嘴博士"列为网络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1] - 华熙生物于6月1日公开表态支持郝宇博士 [1] - 巨子生物称收到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 指其未授权使用报告 [1]
美容护理行业25H1业绩回顾:美容护理业绩分化,新消费逆势双击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3 19:45
行业投资评级 - 美容护理行业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25H1化妆品需求端稳健增长 化妆品社零增速2.9% 扭转2024年下滑1.1%的颓势 [5] - 国货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 头部品牌与国际品牌平分秋色 [5] - 化妆品板块重点公司营收增速中枢约8% 业绩分化明显 [5] - 医美板块受宏观因素影响复苏尚需时日 爱美客25H1营收同比下滑21.6% [5][42] 行业整体表现 - 25H1化妆品社零增速2.9% 预计25H2增长提速 [6][8] - 2024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2712亿元 同比下滑3.7% [10] - 护肤品市场前十榜单国货占5席 合计市占率16.6% [10] - 2024年彩妆市场规模620亿元 同比微增0.4% [10] - 彩妆市场国货占据5席 合计市占率17.2% [10] - 珀莱雅品牌市占率超过4% 位列第三 [10] - 25年618大促国货品牌领跑主流平台榜单 [13][14] 化妆品板块业绩 - 上美股份25H1营收41.1亿元(+17.3%) 净利润5.2亿元(+30.6%) [5][20] - 珀莱雅25H1营收53.6亿元(+7.2%) 净利润8.0亿元(+13.8%) [5][20] - 水羊股份25H1营收25.0亿元(+9.0%) 净利润1.23亿元(+16.5%) [5][21] - 丸美股份25H1营收17.7亿元(+30.8%) 净利润1.9亿元(+5.2%) [5][21] - 毛戈平25H1营收25.9亿元(+31.3%) 净利润6.7亿元(+36.1%) [5][23] - 巨子生物25H1营收31.1亿元(+22.5%) 净利润11.8亿元(+20.2%) [5][23] - 上海家化25H1营收34.8亿元(+4.7%) 净利润2.7亿元(+11.7%) [24] - 贝泰妮25H1营收23.7亿元(-15.4%) 净利润2.5亿元(-49.0%) [24] - 华熙生物25H1营收22.6亿元(-19.6%) 净利润2.2亿元(-35.4%) [25] 个护板块业绩 - 若羽臣25H1营收13.2亿元(+67.6%) 净利润0.7亿元(+85.6%) [5][26] - 润本股份25H1营收9.0亿元(+20.3%) 净利润1.9亿元(+4.2%) [5][25] - 绽家品牌营收4.44亿元(+157.11%) 毛利率66.50% [5][26] 医美板块业绩 - 爱美客25H1营收13.0亿元(-21.6%) 净利润7.9亿元(-29.6%) [5][42] - 朗姿股份25H1营收27.9亿元(-4.3%) 净利润2.7亿元(+64.1%) [5][42] - 朗姿股份医美营收13.33亿元(-6.1%) 占比47.8% 毛利率54.54% [5][42] - 华东医药25H1营收同比增3.4% [42] - 昊海生科25H1营收同比下滑7.1% [42] - 四环医药25H1净利润同比增长407.0% [42] 财务指标分析 - 珀莱雅毛利率上升3.6pct至73.4% 净利率上升0.9pct至15.4% [30][32] - 水羊股份毛利率上升3.1pct至64.6% 净利率上升0.2pct至4.9% [30][32] - 上海家化毛利率上升2.2pct至63.4% 净利率上升0.5pct至7.6% [30][32] - 巨子生物毛利率81.7% 净利率38.0% [30][32] - 上美股份毛利率75.5% 净利率13.5% [30][32] - 毛戈平毛利率84.2% 净利率25.9% [30][32] - 销售费用率普遍上升 珀莱雅上升2.8pct至49.6% [34] - 存货周转率整体稳健 珀莱雅上升0.3次至2.2次 [38] 投资建议 - 推荐品牌矩阵完善公司:上美股份 珀莱雅 上海家化 [5][57] - 推荐享受抖音流量红利公司:丸美生物 水羊生物 [5][57] - 推荐细分赛道龙头:毛戈平 巨子生物 [5][57] - 推荐高性价比公司:润本股份 福瑞达 [5][57] - 推荐母婴板块:圣贝拉 孩子王 [5][57] - 医美推荐爱美客 建议关注朗姿股份 [5][57] - 电商代运营推荐若羽臣 [5][57]